第十三章---内能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2节 《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2节 《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温度高的物体,但质
量小,内能不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晶体熔化过程中, 质量、温度不变,
但吸热,故内能增
加且温度不升高
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10℃的冰既没有机械能,也没有内能 B.静止的汽车一定没有机械能,但有内能 C.在空中飘动的白云只有机械能,没有内能 D.静止的汽车可能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
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 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炽热的岩浆
冰冷的积雪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 能量。
“热”是一种能量吗?它能做功吗?
2. 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 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判断物体内 能是否发生改变及内能改变的方式。
1. 知道内能的含义;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 因素有关;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理解 热量的概念。
炙热的熔岩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然很低, 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做着热运动,所以也具有内能。
炽热的熔岩
冰冷的雨度 分子间距大小变化
宏观 质量大小 温度变化 体积大小变化
特别说明: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反 过来,物体内能改变时,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水结冰时,放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一个物体“具有”“含 有”热量,应该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例 【多选】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 的是( AD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至低温物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热量的计算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热量的计算
的质量增加二倍,加热时间增加一倍, 这
时该金属的比热是_88_0J_/(_㎏_·℃_)___
3.铁的比热大于铜的比热, 质量相等的铁块 和铜块, 吸收相等热量(不发生物态变化) 那么( B )
A、铁块温度升高得多.
B、铜块温度升高得多.
C、铁块和铜块升高相同温度.
D、由于初温不知道, 无法判断.
表示:1kg水,温度升高1℃吸 收的热量是4.2×103J
2、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 少的因素:
质量 升高的温度
物质的比热容
二、热量的计算公式
Q = c m Δt
Q: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 物质的比热容
m:物体的质量 吸热:Δt=t-t0
Δt:变化的温度
放热:Δt =t0-t
小结:
•吸热公式 Q吸=cm(t-t0)
学习进步!
身体健康,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最孤独的时光,会塑造最坚强的自己。 严酷的纪律不应当用在与功课或文学练习有关曲事情上面,只能逢到道德问题感受危险的时候才施用。——夸美纽斯 人的成长需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本、社会,有趣的是,社会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教给你的背道而驰。
例题2 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质量
是1.5克,温度降低到20℃时,放出的 热量是多少焦耳?
例题3: 2千克某物质吸收4.2×104焦耳的热量后, 温度升高5℃,则该物质的比热为多少?
5.一质量为800克的冰块, 温度为-20℃, 放出8400J的热量后的温度为多少度? 【冰比热为2100 J /(kg·℃)】
6.一个质量是20克的铝块,放出了 176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18℃,
这个铝块原来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课件_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课件_新人教版
单位:焦耳(J)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强调: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 0℃ 的冰变成 0℃的水);但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产生条件: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传递实质:
传递内能
热平衡: 具有共同温度
热平衡原理: Q吸=Q放
2.做功改变内能
搓手时手 变热了
滑下时摩 擦发烫了
钻木取火
用物理学术语解释“摩擦起热”和“钻木取 A.对物体做功 火” 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1] 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
1、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空气
2、为什么要放入易燃物? ——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
(三)、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跟物体整体的运动无关。
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 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 能,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构成球的机械能。同时,球内 部的分子也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而且分子这间有相互 作用力,因此球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还具有内能。
4、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转换法,显示空气的温度降 低了。
5、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空气膨胀对瓶塞做功,空气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 本身内能减少
对物体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 内能减少
做功和热传递的关系
做功
热传递
改变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第十三章

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就好像你手里有一堆积木,内能就是把这些积木搭建成不同形状的潜力!
先来说说什么是内能,简单说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举个例子啊,一杯水,里面的水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呢,这就有内能。

内能和温度那可有着密切关系哟!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厉害,内能就越大。

就好比跑步比赛,跑得越快,就越有劲头,不是吗?你想啊,开水烫不烫?那就是因为它温度高,内能大呀!
改变内能也有两种方式呢,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就好比你用力去推一个箱子,让它动起来,内能就变化啦!热传递呢,就像是冬天你靠近一个暖炉,热量就传到你身上来了。

比如,冬天的时候,你把手放到暖手宝上,不就感觉到热了嘛,这就是热传递啊!
还有比热容,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这就是比热容的差别。

就跟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不一样似的。

比如水的比热容大,海边的昼夜温差就比较小,多神奇呀!
哎呀,这第十三章的内能知识点真的很重要呢!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理解很多现象的大门。

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内能真的是既有趣又实用,学会了它,你就能解释好多生活中的现象了。

比如为啥夏天在海边感觉比较凉爽,为啥烧开一壶水要一段时间。

所以呀,赶紧把这些知识装进你的脑袋里吧,绝对不会让你后悔的!
这就是我对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的总结啦!很实用吧!。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物体单位质量的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3、比热容与物体的内能有关。

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4、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在液态和固态下不同。

5、比热容还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表示在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t0))来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

在比热容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J/(kg·℃)。

这意味着,当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m(t-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对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适合用作冷却剂或取暖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3)扩散现象 ①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 一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扩散。 间隙 ;b.分子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在不停地做________ 无规则 运动。 [注意] 固、液、气三态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 度与温度有关。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类型五 物质的比热容
例 1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都没 有关系
[解析]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 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 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 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与物质的种 类、状态有关。
《内能》复习
类型二 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例 2 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教室里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解析] 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 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尘土满天飞是固体 小颗粒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温度 质量 材料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 高 ,物体内能越大 温度越______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 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 存在状态 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 能不同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的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3、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4、注意: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或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如:灰尘在空中飞舞,雪花飞舞,空气流动形成风。

都不是扩散现象。

5、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6、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分子间有个平衡距离(r0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0②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③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④当分子间的距离r> 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7、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现象:(1)铁棒很难被拉伸、平整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第二节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6. 热传递的理解(1)热传递的条件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热传递的方向:热量由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3)过程: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获得热量内能增大。

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内能知识点1.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有间隙。

扩散可在液体中进行,也可在气体和固体中进行,V气>V液>V固。

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引力和斥力是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不能抵消。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4.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固体很难被分开,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4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主要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

两种正确的说法:①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②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5 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6.(1)热传递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2)热传递最终结果:物体的末温相同。

(3)热传递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

热量从高温传到低温(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都能发生热传递)。

练习:下面每句中的热指什么,用热量、温度、内能填空:(1)摩擦生热:内能(2)今天的天气很热:温度(3)热传递:热量(4)放出热,温度降低:热量。

7.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的多少等无关。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ºC),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1ºC吸热4.2×103J。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花香→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①现象:扩散(气体、液体、固体之间)→补充: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1、原因:分子动理论(1)分子热运动→分子动能(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势能2、定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机械能3、影响因素:质量、温度、体积、状态等→温度:温度改变,内能一定改变;温度不变,内能可能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冰化水,水结冰),液体的沸腾等。

4、改变方法:热传递、做功。

(1)热传递:①条件:温度差②方向:高温→低温③结果:温度相同④实质:内能的转移⑤概念:热量→表述:热量可以说“吸收”或“放出”但不能说“具有”或“含有”。

(2)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摩擦生热、压缩体积、锻打物体、拧弯物体等②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气体体积膨胀做功等→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三、比热容1、现象:海滩上,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同。

2、实验:①本实验中,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而不是体积相同。

②本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意义:表示不同物质吸热和放热能力的强弱4、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5、公式:c=Q/m△t6、单位: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c水=4.2×103J/(kg·℃):1kg的水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是4.2×103J7、影响因素: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的大小、温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无关8、应用:(1)冬天,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来供暖(Q=cm△t)(2)汽车的发动机用水来冷却(Q=cm△t)(3)沿海地区比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小(△t= Q/cm)(4)海陆风的形成(△t= Q/cm)9、计算:Q=cm△t→Q吸=cm(t-t0) Q放=cm(t0-t)四、总结: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

第十三章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易拉 罐表面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纳米: 在这个尺度下,我们可以数清楚分子或原子 的个数。
水分子的直径是0.4 nm。
一、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 子构成的。
一般分子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 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大小。
气体被压缩时都会产生“抵 抗”,要是压缩液体和固体 呢?
测力计的示数为什 么会变大?
实验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描述
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
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 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 没有相互作用力。
2.分子热运动 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观察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 动。 解释现象:为什么刚炒的热菜比凉菜更容易闻到香味?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实验观察1
实验观察2
实验观察3
是什么力使得两 块铅块结合在一 起?
例1、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65℃,水 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Q吸=cm(t-t0) =4.2╳103J/(kg.℃) ×10kg × (65℃-25℃) =1.68 × 106J
答:水吸收了1.68 × 106J热量
热量的计算公式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 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无热量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两 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

第13章 第2节 内能

第13章 第2节 内能

11.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在这个 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给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C.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12.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所示,企鹅 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 确的是( D )
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 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 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3.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热水比冷水含有的热量多 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等于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 D.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物体内能的改变 4.(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 内能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增加 ;物 体放出热量,内能 减少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 转移 。 (2)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 减少 ; 做功改变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 转化 。 (3)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 等效 的。
机械运动情况 有关。一个物体可以不具有 机械能 ,但必定具有 内能 。
3.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 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a 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 b 烧杯中水的内能 B.c 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 d 烧杯中水的内能 C.a 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 c 烧杯中水的内能 D.d 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 c 烧杯中水的内能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图甲说明: 热传递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 能;图乙说明: 做功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分子热运动。

1. 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 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内能。

1. 内能。

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2. 物体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

条件:存在温度差。

方向: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实质:内能的转移。

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三、比热容。

1. 比热容。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水的比热容:c 水 = 4.2×10³ J/(kg·℃),表示质量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³ J。

2. 比热容的应用。

解释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用水作为冷却剂或取暖剂。

3. 热量的计算。

吸热公式:Q 吸 = cm(t - t₀)。

放热公式:Q 放 = cm(t₀ - t)。

其中,Q 表示热量,c 表示比热容,m 表示质量,t 表示末温,t₀表示初温。

第13章第2节内能

第13章第2节内能

热传递的本质: 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实验观察1 实验观察2
结论: 两个实验中,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玻璃容器内 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空气的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分子和足球、孩子是否有相似之处?
2.物体的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 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 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 式的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解释现象
课堂小结
内能的 概念
是什么因 素决定了 内能的大 小?
改变内能 的两种方 式是什么? 怎么区别?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1)冰粒的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2)火箭的内能增加,机械能增大。 (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 加,温度升高;“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把机 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着 火点而燃烧。 3.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的实例:煤气灶烧饭, 太阳能热水器等;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的实 例:暖水瓶、保温杯等。 4.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是摩擦生热。 钉帽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第十三章 第2节
内 能
1、内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
一、内能
思考:
推动壶盖运动 的能量来自何
这是与分子热运
方?是机械能
动有关的能量(内
能)
吗?

第十三章《内能》笔记

第十三章《内能》笔记

第十三章内能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热运动)①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隙。

②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④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三、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

③物体难拉伸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④当物体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一、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不同物体的内能一般不能比较。

二、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W=△E) ④解释事例:图16.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第十三章: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分子热运动①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分子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②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①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②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梢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知识拓展: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时,分子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以上,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4.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①固体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②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③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第十三章内能总复习

第十三章内能总复习

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 动 B、只有气体之间才能扩散 C、固体之间不能发生扩散 D、扩散现象表内,放在地面上的铅球: (C) A、具有动能 B、没有机械能 C、具有内能 D、没有内能
二、 填空题: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 构 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 的运动,分子 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 。
2、打破了的杯子,再按照原样放在一起,也不能 再成为一个完整的杯子,其原因是接触的地方,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无 。
3、一个并未装满水的水壶,放在火上 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并没有沸腾,但 是也会有水从壶内溢出,其原因是水 受热膨胀,分子间的 增大的 缘故。
5、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6、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C) A.在火上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温度升高 B.冬天人们围着火炉烤火身体感觉暖和 C.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 D.在阳光照射下,水盆里的水温度升高
将200克、80℃的热水和20℃的水相混合,混 合后水的温度为40℃,不计热量损失,求:(1) 混合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混合时 加入的冷水是多少克?
2.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做功
物体对外做功 内能减小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外对物体做功
内能增大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 热传递与做功的比较:
热传递 联系 区别 做功
都可以改变内能,等效
内能的转移 能的形式没有变 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 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班级姓名组别【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物质的构成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而是彼此之间。

但压缩和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

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

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因此,具有,容易被。

X K b1.C o m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运动。

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 学生活动二: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

【归纳整理】【拓展练习】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 .扫地时,灰尘满屋B .煮饭时,米粒翻滚C .洒水时,水雾飞舞D .炒菜时,满屋飘香E .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F .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G .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H .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I .细雨濛濛 U.桂花飘香 P.雪花飞舞 Y.树叶凋落基内能本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________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有关,______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分 子 热 运 动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A.尘土飞扬B.烟雾缭绕C.花香扑鼻D.余音绕梁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屋里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方式失去水分的。

10.茶蛋赴鸡西人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成“茶蛋”,煮好的“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的无规则运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到了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

1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12.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1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第二节 内能【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2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2、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1)什么是温室效应?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整理】 2、大小相关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其大小跟物体的_____有关。

物体的_____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______降低,内能减小。

内 能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内能。

【拓展练习】1.小明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增加;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____减少了,于是李文静同学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把热的钢棒杯内水中,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3.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物体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D.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内能就为零5.在温度为0℃时,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A.只具有内能B.只具有机械能C.既具有机械能又具有内能D.既没有机械能又没有内能6.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的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7.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 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9.物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慢B.物体的内能减小C.物体运动的动能不变D.物体运动的动能减小10.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 B.抛有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C.0℃的冰不具有内能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12.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和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 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大 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C.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可能降低1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物体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15.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B.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多 D.无法判断16.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内能变化多少,物体的热量就变化了多少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19.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第三节比热容【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