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li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僧使得十二时
如何做到化世俗而不为世俗所化,永远是佛教面 临的现实课题。如赵州禅师的一段对话所揭示:
虚空包容万有。因为“空”,大地任我们游走、 空气给我们呼吸,万物供我们取用,假如没有“空”, 人类就不知将安住于何处了。所以,“空”中才能生 妙有。
空的真谛—包容的智慧
心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包容有多 少,拥有就有多少。
心能虚空,包容一切。
空与无的关系:
在翻译佛经时,以前曾把“空”都翻译成“无”。 直到大翻译家鸠摩罗什来中国以后,才把“空”的概念 提炼出来。“无”本身不是“有”,但“无”能生 “有”,而且可以无穷生“有”。作为“空”,它既是 “无”,实际上也包含着“有”。它这个“空”,是有 “有”才能说“空”,“空”了才能在里面包含“有”。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企业的竞争是运 用文化的竞争。
2、企业经营对象的变化
产品——品牌——文化
(阳) (阴) (阴)
企业经营内涵的阴阳之变 :
产品: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阳)
(阴)
使用价值与观念价值
产品: 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 (阳) (阴)
品牌:产品形式+文化内涵 (阳) (阴)
“工厂制造产品, 心灵创造品牌。”
人类正在学会关注文化。如果说2 000年前,人类始终在向外看世界, 并完成着征服自然的过程的话,那么进 入21世纪后,则是人类向内看自己的 心灵和文化的一个转折点。人类开始了 征服自己的伟大历程。
1、企业经营与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企业的竞争是产 品数量的竞争;
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企业的竞争是产 品质量的竞争;
佛家常说:“有”也未曾有——“有”了就无常 变化;说“无”也不是没有。院子里那些光秃秃的树木, 忽然冒出了新芽,一枝花开。你说它“无”吗?它“有” 了。坐在家里,电视遥控器一按,屏幕里面载歌载舞, 这是“无”,还是“有”?
所以,空即是色。“空”才能拥有,才能包容万物, “空”不是没有。而色即是空,是指万物由因缘合和而 生,无法单独存在。所以,“空”包含“无”,也包含 “有”。
【2】儒家思想
儒:人所需要的。 通常是有道德者之称。周之制度,身
通六艺以教民者谓之儒。 《周礼·天官·大宰》说:“四曰儒,以道
得民。”儒亦指品学通三才者。 《法官·君子》说:“通天地人曰儒。“ 大儒指悟道之大学者。
儒的核心是:仁(论语)
人 仁 伦 纶 轮 忍
仁者爱人与义
“仁者爱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利人者 人恒利之”。 “得人心者得天下”;“泛爱众 而亲仁”。
象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打破不同地域间的隔离 状态一样,今天的人们通过发现不同的文化模式而看到 世界文化的异质和多元,对企业商机的机会。
与发现新大陆不同的是,展现在哥伦布面前的是肉 眼可及、一看便知的从未被发现的一片广阔的陆地,而 文化是内在的、潜隐的,得用心渐渐体悟方能“看见” 的东西。真正“看清”文化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历程。
佛的核心是:空
在佛学中,空是因缘,是般若,是不二法门。
空就是放下。
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谓“心如 虚空”,就是放下顽强固执的己见,解除心中的框框, 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 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 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 自如。
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都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代代延续,都有其特 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包含有形的物 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
它的特点是:新旧交融性、相对稳定性、伦理性 和广大社会性。
(2)传统的含义
什么是传统?所谓“传”,就是传递,是向下、 向后的意思。所谓“统”,就是端绪、源头。
中华文明以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避免了 长期陷入极端主义,它对许多社会现象保持 了一种宽容的接纳。
“中庸”文化,对中国的民族心理影响 至为深重。在中庸的文化氛围中,国人形成 了随大流的心态。个体的秉性,在与群体意 识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放弃个性,屈从群 体的意志。
【3】佛家思想:
佛: 顺依自然 佛——伪 (人为为伪,人弗为佛)
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体现人的共同体 特殊本质的基本价值观念体系。
传统一般都是人们生活中最权威的行为模式, 它渗透在一定民族或区域的思想、道德、风俗、心 态、审美、情趣、制度、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 语言文字之中,涵义是极其宽泛的。
3、国学的涵义:
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 研究这一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 省称“国学”。
(3)我对文化的定义:
一种有教养的处事方式。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文化包涵知识。 文化就是“人化”,文化也是“化人 ”。
(4)中国经典中的“文化”之义: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传》
2、传统文化的涵义:
(1)传统文化的定义:
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 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 合体。
道家思想的三条法则: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变、驾驭阴阳) (道之所在,必有阴阳)
道法自然
(由道而得、无中生有) (道法如水,顺其自然)
上善若水
(水得自然、水有原则)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道——气——水 气——风——水 命——运——气
道的核心是:无
道由气成,气凝为水。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举重若轻,以简驭繁。 无招胜有招,不战而胜。 柔弱胜刚强,滴水穿石。
儒、道、佛三家,哪一家是代表 中国文化的核心?
【1】道家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
——《道德经》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道德经》
首: 方向 开始、起始道:来自着方向走、顺着延伸。 由此开始延续发展。
天知道、道理、道路
道既指自然天行,即董仲舒《春秋繁露》 中“天地阴阳水火木金土人”十端的自然天 行,也指社会人生。最早把道作为天地万物 万事的始基,认为它产生天地万物万事又形 塑天地万物万事的是老子。道由气而生成, 道是广义的道。
二、传统文化与经营之道
1、文化的涵义
(1)文化的最初含义 Culture一词在拉丁语和中古英语中,
指“耕种”和“掘种”土地的意思。时至 今日,在“农业”(Agriculture)和“园 艺”(Horticulture)中仍保留着,它是 指一种农艺技术。
(2)文化的基本涵义
泰勒(Tylor, Edward B)在其不朽著 作《原始文化》中给文化下了个完整的定义: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住自己的良知和 善心,星云大师给世人开了一个“心药方”:
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 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 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 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 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 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 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 下。
具体来讲,在贯彻”礼”的过程中要注意:
(1)“礼”是一种超越个人本身的文化、 文 明素质;
(2)“礼”这种文化素质已成为一种生 产力要素;
(3)“礼”文化开发是企业形成品牌的 重要内容。
儒的方法:中庸
中庸之道是一种弹性哲学。
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所谓 “中”,就是适应,顺应;所谓“庸”,即 经久不渝、恒久不变之意。二者合用,意谓 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不走极端之意。这种 中庸的思想,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的亲 和力,能求同存异,万流并包。
广义指:经、史、子、集四部。
4、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活在我们每个现 实人的无意识中,渗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我们的心灵中都有着传统文化的深深的烙印, 我们的日常生活便是浩荡的传统。
5、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1) 儒家、道家、佛家的文化特色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形象
(阴)
(阴)
(阳)
文化是企业的凝聚力、生命力、竞争力 和灵魂。
(2)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精神
企业价值观 企业精神 企业家理念
(3)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5、文化给企业带来市场商机和管理 成功
物质资源是会枯竭的,而文化则生 生不息!
文化的核心是继承与创新! 文化使企业成为一流!
一、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文化 二、传统文化与经营之道 三、东西方文化与现代管理
一、 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文化
爱因斯坦晚年曾感叹到:
“西方科技没有东方哲学的 引导,就是瞎子;东方哲学没有西 方科技的支持,就是瘸子。”
前韩国文化部长在1996年曾说过,十九世纪是 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二十世纪是经济征服世界的世纪; 而二十一世纪则是文化塑造新世界的世纪。
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礼的影响有积极 和消极两个方面。
礼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规定了最基本的生 存权利,它规定每个社会成员在获得一份生 活资料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将责任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维护社 会的安定、和谐奠定基础。
从消极方面讲,礼又将每个社会成员规 定在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里,迫使他们形成 固定的责任、义务的思维模式,从而极大地 限制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创新欲望。
《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片刻) 离也”,此道即日用事物当行之理。
《易·系辞上》即说:“一阴一阳之谓 道”。“道”即为万物万事之始的化生之道, 及万物万事已生之后的妙用之道。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此天地人三者共同的道。
《周易》认为天与地的差别极有意义, 于是分言阴阳、柔刚。其道理如韩康伯注所 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阴阳者言其气, 刚柔者言其形。变化始于气而后成形。万物 资始于天,成形于地,故天欲阴阳,地曰柔 刚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 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慎 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修己以治人”,“修已以安天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
儒的表现:礼
在儒家的经典里,礼被解释成为是社会 行为的规范,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必然体现。
文化给企业带来商机, 文化给管理带来效益, 企业管理的大旗飘扬着文化的色彩。
国家富强靠经济, 经济繁荣靠企业, 企业兴旺靠管理, 管理关键是文化。
当今企业经营的要诀:
• 思路决定出路, • 理念决定方向, • 定位决定地位, • 角度决定深度, • 布局决定结局, • 眼界决定境界, • 胸怀决定规模, • 心态决定一切。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 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
--张岱年《国学入门丛书.序》
国学是二十世纪初,我国提倡的一门学 问。国学又叫国故学、古学,或叫中学、中 国学,它是相对于西学的称谓。
国学分广义和狭义,狭义指:六艺之学, 即诗、书、礼、乐、春秋、易,即经学,亦 即儒家的一些著作。又因六艺之学后附小学, 因此文字、训诂、音韵也包括在内。
空与无的关系:
道家“无”的概念是“无”能不断生“有”,而 “有”又要归于“无”。它的“有”与“无”可以是不 同范畴的,当然又是相容的、可变化的。
佛家“空”的概念本身包含“有”“无”,因为 “空”是包容万物的。可以说,道与佛都讲“有”与 “无”,思想是可以互补的。
“无”必大于“有”。而“有”是有穷有尽,有量 有边,有了之后就没有了。而“无”就是无穷无尽,无 量无边,所以“无”胜于“有”。要把“有”和“无” 真正地调和起来,则是用“空”来包容。
“在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文化,或是 文明,是复杂的整体,这一整体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 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
文化是我们习以见常的东西。
文化是一种人情事理,是人的一种习惯, 处事方式,生活态度,行为规则,是人的生存 状态。
文化形成人的教养、修养,并成为一种风俗、 习惯和规范。
企业产品是实体的, 企业品牌是无形的, 文化体验是难忘的。
3、企业经营是经营一种文化
企业品牌是一种观念价值, 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创造, 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体验, 企业品牌是运用文化取胜。
麦当劳是创造一种美国快餐文化 房地产是体验一种特色居住文化
4、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软件
(1)企业文化的阴阳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