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隆昌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
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
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
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表格为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注】:1A=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
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
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
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
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
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
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
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
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
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
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
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
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
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 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 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 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统计样本中 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 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 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 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参考答案:
4. C
5. B
6. ①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②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措施;③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④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C项,“用坏或用完的生理盐水瓶属于有害垃圾”说法错误,由材料一“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可知,(用坏或用完的)的“生理盐水瓶”,首先其内残余的盐水对人与环境无害,其次“瓶”无论是玻璃还是塑料所制,都属于可回收物。
所以对“生理盐水瓶”归类有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
B项,“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说法错误,由材料三“日本形成了……宣传教育体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可知,其压力和动力不光来自政府、政策层面,也来自教育与舆论环境,选项对日本相关情况的表述片面。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个材料的重心。
题目要求分析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可以从由材料一“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可知,借鉴上海等城市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经验,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首先要制定垃圾分类标准,结合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给以垃圾分类投放工作针对性指导意见。
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可知,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需要出台具体而有效措施,制订相关的法律政策,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由材料二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的统计可知,由各类废弃物的分类频率可以看出从不分类、几乎不分类、偶尔分类占总比中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左右,说明居民对垃圾分类不够重视,应加强宣传,引起市民的足够重视,增强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
由材料三“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
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准确分类投放。
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
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可知,要做好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既要注重宣传教育,更要调动公民积极参与,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使垃圾分类工作日常化。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和全面。
那么,准确和全面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注意五个方面,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标准。
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
在信息区域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留主干;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明确显性信
息,挖掘隐性信息。
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择其要点材料进行归纳,调整组合。
如果是选择题,将有效信息与各选项进行比较,辨别各选项与文中有效信息是否吻合,进而做出选择。
如果是表述题,就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摘出、调整、组合文中的有效信息,按照题目的规定写出答案。
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远去的邮驿
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车、船、牲畜)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
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
唐代的官办驿站遍设于交通线上。
一般是30 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
公元630 年前后,共有驿夫18000 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十里走一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峰戍断无烟。
”这短短的30个字,把为传送紧急军情驿骑在飞雪中急驰的情景写得真真切切。
关山飞雪,连烽火台都燃不起告警的烽烟,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五里一亭,十里一障”,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
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
1992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驿站。
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
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
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便是安史之乱后在吐蕃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从敦煌向肃州(今酒泉)所发出的一封求援信。
可是由于战乱致驿道受阻,这封信终未到达目的地,而在敦煌藏经洞中沉睡了千年。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
唐代杜甫也有“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同样抒发的是对民间通信不畅的感慨。
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弯,数家烟火出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置的。
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
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
1.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邮驿在我国最迟产生于商朝,其主要功能以通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
B.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
C.邮驿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准确地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等。
D.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的负担,清朝佟凤彩曾上书皇上,谈论到役夫生活的苦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和物力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走一马”就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
B.唐代的邮驿一般是三十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役夫的工作主要是传送公文和军情等。
C.敦煌谁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D.处在秦岭深处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
B.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92年发现时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过程中的公文、书信。
C.敦煌葵高窟藏经洞内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
D.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参考答案:
1.C(文中的意思是解说“《为肃州刘史刘臣壁答南蕃书》”相关内容的,不是说邮驿能够体现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
2.A(“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错误,文章引用诗歌主要是为了说明传递军书的紧急状况。
)
3.B(最重要的部分”错误,.原文说“大部分都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太阳紫外线帮我们清洁大气
空气里的污染物可能一时泛滥成灾,但是“大气清新剂”总能把它们清理干净。
这些空气中的清洁工就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研究人员正在考虑如何利用太阳能量清洁我们的大气。
地球的低层大气(对流层)的活动能实现自我清洁的机制,清除氧化氮、甲烷、一氧化碳。
紫外线辐射扯裂了臭氧的分子结构,制造出氧原子,氧原子随后就会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出有清洁作用的氢氧自由基(也就是OH)。
氢氧自由基非常活跃,很快就能与大气能量气体发生反应,例如,它们可以迅速把空气中的污染物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这项研究以德国南部H·berɡ气象站的观测为基础,研究发现每年大气中的氢氧自由基含量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OH水平没有一个长期的变化趋势”,研究人员写道。
看来,每年都有不少余下的大气清洁剂。
但是也有另外一个消息,报告的合著者、Julich研究中心的F·Rohrer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观测也说明,大气化学家还没能充分理解我们大气中这些氢氧自由基产生、消亡之间的复杂反应。
虽然氢氧自由基因为消灭污染物而减少,Rohrer说,但是也有些相同的分子能帮助它们再生。
“这是个异常复杂的系统。
化学反应都是相互联系的,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我们试着了解其中发生的每一个反应,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统一在一个模型中,看看最后这个系统的OH水平有什么变化。
”
出乎研究人员的预想,他们发现,大气中氢氧基的含量只是取决于一个特定波段的紫外线的密度(也就是UVB,波长在280至315nm之间)。
“我们拿到结果的时候,简直没有人相信这是真
的,”Rohrer说,“这个化学反应系统中,肯定发生了什么调节过程,才能把其他所有因素排除在外。
”
只要对UVB辐射做个简单的测试,就能预报OH的浓度。
这个数据比现在这些复杂的大气模型精准得多,后者还要考虑温度、臭氧含量和污染程度等等因素。
“从观测看来,很明显,我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理论来解释低层大气中的氧化物。
”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位大气化学家P·Wennberg说。
但是,研究人员已经简化了测量氢氧自由基水平的方法。
现在,我们可以在UVB辐射测量的基础上,确立一个“OH指数”。
这样,研究人员就能更轻松地观测大气清洁剂含量的长期走势。
以后,自由基浓度会发生什么变化?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一位大气科学家M·Wild写道,这当然要看地球臭氧保护层的状况。
根据《自然》最近的报道,过去十年中,臭氧层的水平有所下降,多亏破坏臭氧层的污染物不断减少,最近又有了回升的趋势。
现在,我们大气清洁的机制还在正常工作;不过,如果臭氧层持续变薄,那氢氧自由基的水平就可能起变化。
(《环球科学》2014.7)1.从原文看,下列对“氢氧自由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氢氧自由基是由紫外线辐射扯裂臭氧的分子结构,制造出的氧原子和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它是“大气清新剂”。
B.氢氧自由基水平目前没有发现长期变化的趋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每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每年都有不少余下的大气清洁剂。
C.氢氧自由基会因为消灭污染物而减少,但是也能再生,大气化学家已经研究清楚其产生和消亡之间的复杂反应。
D.氢氧自由基的浓度决定着空气的质量,氢氧自由基的浓度越高,空气质量越好,浓度越低,空气质量就会越差。
2.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的低层大气的活动具有实现自我清洁的机制,这是因为氢氧自由基能和氧化氮、甲烷、二氧化碳这些能量气体发生反应,从而完成空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B.因为不能理解化学反应系统中所发生的调节过程,所以很多科学家对大气中氢氧自由基的含量只取决于一个特定波段的紫外线的密度这一结果简直无法相信。
C.为了测量氢氧自由基含量水平及变化,科学家们建立了复杂的大气模型,这个模型因为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以及对低层大气氧化物的认识有限而很不精准。
D.目前,研究人员简化了测量氢氧自由基水平的方法,即在UVB辐射测量的基础上,确立一个“OH指数”,这样观测大气清洁剂含量的长期走势就更加轻松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十年中,臭氧层的水平有所下降,最近又有了回升的趋势,不过,如果臭氧层持续变薄,那氢氧自由基的水平就可能发生变化,而且应该是总体含量持续变少。
B.太阳紫外线辐射穿过低层大气(对流层)时扯裂臭氧的分子结构,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个过程是会消耗能量的,因而照射到地面时辐射强度就会减弱。
C.科学家在UVB辐射测量的基础上,确立了“OH指数”,使其能更轻松地观测大气清洁剂含量的变化情况,将来人们也能像预报天气一样预报空气的清洁度。
D. 空气污染物可能泛滥成灾,但是“大气清新剂”总能把它们清理干净,因为起清洁作用的氢氧自由基与紫外线辐射紧密相关,所以只要有太阳,空气污染问题就能解决。
参考答案:
1.C 解析:“大气化学家已经搞清楚它的产生和消亡之间的复杂反应”错误,原文第三段“大气化学家还没能充分理解我们大气中这些氢氧自由基产生、消亡之间的复杂反应。
”
2.A 解析:“二氧化碳”应是“一氧化碳”。
见第二段
3.D 解析: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氢氧自由基与臭氧的浓度也紧密相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
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
仁宗患词赋致经术不明,初置明经科。
岩叟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熙宁中,韩琦留守北京,以为贤,辟管勾国子监。
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定守吕公著叹曰:“此古良吏也。
”
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
时六察尚未言事,岩叟入台之明日,即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
遂言役钱敛法太重,民力不胜,愿复差法如嘉祐时。
又言河北榷盐法尚行,民受其弊,贫者不复食。
迁侍御史。
两省正言久阙,岩叟上疏曰:“国朝仿近古之制,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
今复虚而不除,臣所未谕。
岂以为治道已清,而无事于言邪?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
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
夏人数万侵定西之东、通远之北,坏七厓匙堡,掠居人。
熙帅范育侦伺夏右厢种落大抵趣河外,三疏请乘此进堡砦,筑龛谷、胜如、相照、定西而东径陇诺城。
朝议未一,或欲以七巉经毁之地,皆以与夏。
岩叟力言不可与,彼计得行,后患未已。
因请遣官谕熙帅,即以户部员外郎穆衍行视,筑定远以据要害。
其调兵赀费,一从便宜,不必中覆。
定远遂城,皆岩叟之力。
明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
赠左正议大夫。
为文语省理该,深得制诰体。
有《易》《诗》《春秋传》行于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B. 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C. 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D. 韩绛代琦/复欲留用/岩叟谢曰/岩叟/魏公之客/不愿出他门也/士君子称之/后知定州安喜县/有法吏罢居乡里/导人为讼/岩叟捕挞于市/众皆竦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科,宋朝科举考试的考试科目,是宋仁宗于进士、诸科外另设。
应试者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B. 社稷,“社”是指谷神,“稷”是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 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体,如奏疏;也可指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如注疏。
D. 赠,在此处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思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
位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岩叟聪明颖慧,善于为文。
他幼时识字,十八岁时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他为文“语省理该”,著作甚丰。
B. 王岩叟才华出众,贤能忠诚。
他因为有才能,被韩琦辟管勾国子监;韩绛试图留用他,他却以
“不愿出他门”拒绝。
C. 王岩叟善于进谏,为民请命。
他做监察御史时上书谈论国家安危之计,并要求国家仿照近古之制增加谏官数目;另外,他对役钱聚敛之法和黄河以北一带实行的榷盐法持否定态度。
D. 王岩叟眼光敏锐,有军事才能。
他不同意将七巉经毁之地给予夏国,并请遣官谕熙帅,修筑定远
城池,防御夏国侵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2)朝议未一,或欲以七巉经毁之地,皆以与夏。
岩叟力言不可与,彼计得行,后患未已。
参考答案:
10. D 11. B 12. C
13. (1)希望赶快填补它的空缺,多选用正直的人来壮大本朝;正直的人进用,那么小人就自动消失了。
(2)朝廷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七巉是常常被毁坏的地方,不如都给予西夏。
王岩叟极力争辩(七巉)不能给予西夏,如果他们的这一计谋得以实行,(将)后患无穷。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岩叟谢曰”是针对上文中“韩绛……欲留用”岩叟时的语言,“留用”后应断开,排除A项、C项;“岩叟,魏公之客”是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与“刘备,天下枭雄”类似,因而“魏公”前面应断开,排除B项;另外,根据平时的文言知识积累可知,“知”是掌管的意思,“定州安喜县”是地名,因而此处应表述为“后知定州安喜县”,表明安喜县隶属定州,如果在“定州”后断开,则显得安喜县可能不属于王岩叟的管辖范围,明显不合文意。
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