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陶瓷器的前世今生(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陶瓷器的前世今生(一)
日本的陶瓷器历史非常悠久,大约可追溯到1万6500年前。

一、绳纹土器
在现在的青森县曾出土过这个时期的土陶器皿,史称“绳纹土器”,是日本陶瓷器的鼻祖。

其造型独特,多为低温烧制的厚重的灰黑色土器,充满了神秘感和力量感,大多制品都是摆件,很像中国古代的图腾,或者是祭祀的用品。

△大英博物馆日本展厅的绳纹土器
二、弥生土器
绳纹时代是日本有据可考的历史的开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土器时代。

而这种制陶时代,并没有结束,直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段时间,被称为弥生时代。

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期诸侯混战~三家归晋的时期。

而这段时间产生的制陶工艺,延续绳纹土器,却与绳文不同。

或者是原于生产和文化发生了变化,绳纹时代日本人民靠渔猎为生,而到了弥生时代,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

弥生土器的特点是,高温下烧制,器壁较薄的红褐色的硬土器。

△朱彩壶(弥生土器·熊本县出土)
三、须惠器
直至公元5世纪,日本的古坟时代(367~592年,中国的东晋海西公~隋朝初期)中期,从朝鲜新罗传入一种制陶工艺,其技艺与中国的灰陶有关,被称为“须惠器”。

呈灰色或黑色,用辘轳制作成形,然后放在窖窑中高温焙烧。

成品叩击时有金石之声,器形多为坯、高坯、坩、瓮等。

如今具有丰富地方色彩的濑户烧、常滑烧、备前烧等为代表的中世纪制陶业,就是基于须惠器发展而来的。

△偏口陶器(须惠器·古坟时代·公元5~6世纪)
四、奈良三彩
古坟时代中后期538年,佛教正式传入日本,这个时期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繁盛时期,正是梁武帝治政期间。

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一些外来文明也开始融入了日本,其中包括中国和当时的新罗国的制陶
工艺。

古坟时代结束后,进入了日本的飞鸟时代(593~708年,中国的隋朝初年~唐中宗李显末年)这个时期,日本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团和遣唐使团,也就是这个时期,中国的各种先进文明大量传入日本,其中就包括唐三彩。

△奈良三彩花瓣形碗
进入奈良时代(710~794年,唐睿宗元年~唐德宗末年),唐三彩的传入,对日本的制陶工艺来讲,是一次革命性的促进,这一时期的日本制三彩被称为“奈良三彩”。

唐三彩技艺被融汇贯通,在器形上,奈良三彩没有选择神象、人俑、马匹和骆驼等摆件造型,而是着重应用在日常器皿上。

在施釉上,也没有像唐三彩那样斑斓华丽,而是更多地敷施绿釉,使器皿显得比较素朴,甚至带有稚气和原始。

这与日本民族崇尚自然有关,他们更加对绿色情有独钟。

△奈良三彩
奈良三彩,目前出土最多的地方基本都集中在寺院、宫殿、官衙等遗址处,藏品最丰富的应该是奈良正仓院,共57件,被称为正仓院三彩。

近年来逐渐从村落的遗址中少量发现。

因此,也以粗略认为,奈良三彩主要是用于皇室和贵族等,以及佛教活动和祭祀仪式之中,一般民众还是应用不到的。

而壶罐形器则用来盛放火葬后的遗骨,这一习俗至今仍然存在,只是壶罐形器已经变成工艺更加精美的现代陶瓷。

五、平安绿釉器
八世纪后期,又从唐朝传来了白瓷和越州青瓷,融合日本制瓷工艺。

在日本的爱知县便出现了“猿投窑”,被称为“白瓷”,是日本最早的施釉陶瓷器。

种类偏重于日常用的碗、盘等食器。

受当时技术的局限,日本还烧制不出与青瓷媲美的器皿,只是在奈良三彩的基础之上,制作出一种绿釉的低温铅釉陶器。

又吸收中国的高温灰釉技法,制作出了一种灰釉陶器,这些陶器与越州青瓷相比要粗糙很多,被称为“平安绿釉器”。

△平安绿釉器小碗奈良三彩与平安绿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至此之后的五百年间,再没有新的陶瓷器工艺出现。

在此期间,民间全国范围内制造使用的,便是“须惠器”,而这种土器到平安时代末期也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