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课件分析部编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汇,渗透写作方法。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朗读、说话、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
2.有些词语如“中外闻名”“秀丽神奇”“翻滚的云海”“尤其”要通过各种方式重点理解。

教学难点:
1.“翻滚的云海”由于平时很难看到,所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第五自然段中“巨石怎样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质疑,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出去旅游吗?今天姚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出去玩一玩。

(播放黄山风景视频)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去的是哪儿?(黄山)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山的奇石。

(板书课题:黄山奇石)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谁能来用自己的理解来读一读课题?指生读课题。

(预设:你关注到了“黄山”,那老师也想来试一试,你们想不想听?突出“奇”。

小结:朗读的侧重点不同,传递的信息也不同。

)黄山的石头奇在哪里?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奇”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②边读边想:课文里介绍了哪些奇石,把它们圈出来。

2.都读完了,那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

下面有几句话最难读,老师要来考一考你们。

①(出示“风景区”)你来读好它。

你注意到了风和景都是后鼻音,连起来读更好听。

②(出示“黄山风景区”)你再来读一读。

③难度升级!(出示“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你来挑战一下。

“闻名”是什么意思?(有名、著名)“中外闻名”是什么意思?(中:中国,外:外国,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你还知道哪些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的景点吗?长城、故宫、天目湖……)
④读得真流畅,把它送回句子里再来读读看。

(出示: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齐读。

⑤(出示中国地图)找找看安徽省在哪里。

找到了安徽省,我们再来看看安徽省的详细地图。

(出示安徽省地图)黄山风景区在安徽省南部,上北下——南,所以在下面。

这个“南”字,老师觉得可难了,谁来告诉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指生答,里面不是羊。

书空。

出示“部”,你想怎么记记它?组词记;加一加。

这是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左边读咅,右边双耳旁,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代表地方。

部是古地名,在今甘肃省。

师范写,生描红。

⑥哪里的景色秀丽神奇?(答:黄山)你从哪里看到的?指生回答。

所以这个“那”就是指黄山。

出示第1小节,指生读。

⑦黄山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3.刚刚还有哪个问题没有解决?谁来说一说,课文里介绍了哪些奇石,我们
大家还要提醒他,找东西要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找哦。

(指生答)根据回答出示石头图片。

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石头(齐读)你发现了什么?双引号,每块奇石都有它独特的名字呢!你想要了解哪一块石头,就用“”。

三、细品课文,探“奇”
1.课文介绍了这么多奇石,你最喜欢哪一块呢?来给我们读一读吧。

2.出示“仙桃石”赛读
①生读。

评价。

女生读。

②你发现了这句话是——比喻句:(什么)好像(什么),(怎么样)。

③你还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3.出示“猴子观海”数一数有几句话,三个人读。

①生读。

评价。

男生读。

②这种山峰是什么样的?(陡峭的)出示两幅图:一幅是陡峭的山峰,一幅是平缓的山坡。

选一选,哪幅图是陡峭的意思?你知道“猴子观海”在哪个位置吗?对的,陡峭就是又高又直的意思。

③出示“翻滚的云海”图片,标记“翻滚”,说说它的意思,用手势比划一下。

还有什么东西会翻滚?(水烧开……)
④“一动不动”,想象一下,小猴子为什么会一动不动的,(观云海)他在想什么呢?
4.出示“仙人指路”师生合作读
①生读。

评价。

出示: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

(断句、比喻句)同桌互读。

②学习“位”。

表量词,一位老师,一位();表示位子:座位,床位,车位;数学上学到的个位、十位等。

5.出示“金鸡叫天都”同桌合作读
①生读。

评价。

齐读。

著名就是我们之前学的“闻名”的意思。

②学习“升”。

出示象形文字,区分“身、生、声”。

③学习“闪”。

儿歌:人在门里“闪闪”,日在门里“中间”,耳朵在门里“听闻”,口在门里“提问”。

④学习多音字“都”。

这块石头叫“金鸡叫天——都”,都在这是个多音字,还记得我们之前学的“部”字吗?右边的双耳旁表示地方,读“du”,首都、成都、都市。

那我们小朋友“都”坐得很端正,我们小朋友“都”是听话的好孩子,就读“dou”。

记住了吗?
四、规范书写,写“奇”
1.接下来有两个汉字小朋友等着和小朋友做游戏呢。

我们快把它们请出来。

出示字谜:大框口朝右,小框口朝左。

大框套小框,大得没法说。

(巨)出示生字开花。

(每)大海没有水。

2.观察这两个字,说一说共同点。

它们都是笔画均匀,长短不一。

3.师边范写边说特点,巨:首笔横居上居中,末笔竖折的横段超出上部。

每:“每”字的竖折、横折钩像妈妈的手环抱住我们,然后从上到下写点、横、点。

4.生描红。

5.黄山的奇石真有趣呀!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啦,我们也能用有趣的语言给大家介绍!课后请小朋友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与书上做一个挑战,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展示展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抓住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娓娓道来。

文章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从总体上讲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引出黄山奇石。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重点介绍黄山的四块奇石,其构段方式有所不同。

第六自然段写出黄山还有其它奇石,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对黄山石的喜爱之情。

本文图文并茂,文章抓住一个“奇”字,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令人无限神往,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设想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整合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以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感悟黄山石的“奇”为突破口,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直接感知石之“奇”,动情的朗读找出“奇”,广泛的交流品味“奇”,重点词句主动的想象夯实“奇”,积累内化再观“奇”,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能正确认读“尤、巨”等18个生字,正确书写“区、秀”等10个生字,并且注意美观。

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

2、过程与方法: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理解黄山石的特点,体会对黄山石的赞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爱黄山石的特点,向往去黄山看奇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说图初读,感知“奇”
1、同学们,咱们都是大山里的孩子,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

咱们对石头应该说是非常熟悉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与石头有关的挂图,大家想不想看?
课件展示:文中第2、3、4三幅插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然后要求展开想象,准备说图。

师加以指导,如:那石头是什么样子?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看到这石头你会想到什么?等等。

2、教师配乐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与3幅图所对应的段落,再图文对照。

3、初步感知课文。

课件展示
第一幅插图。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课文哪一段描写了这幅图上的画面?然后图文联系,明白黄山奇石是黄山风景的一部分。

师简单介绍黄山四绝。

4、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次感受“奇”。

二、整体感知,找出“奇”。

1、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2、这里的石头既好看又奇妙,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几块怪石?
3、师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三、细读探究,品味“奇”。

1、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谁愿意把“仙桃石”给大家介绍介绍?
2、小组讨论。

用“这一部分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归纳本段内容。

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一部分内容先写’仙桃石”的名字,接着写像什么样子,最后写在什么地点。

3、让学生从外形上看,从来源看仙桃石的“奇”。

4、小组讨论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4、5段的阅读。

师提示:
⑴要结合课文插图。

⑵要尝试使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⑶名字、样子、地点可以交换顺序。

5、反馈。

⑴谁能把“仙人指路”介绍给大家啊!它是什么样的?你能给大家读读吗?再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⑵接下来该去看哪块怪石了?找同学读课文。

师:有一只猴子,蹲在高高的山头上。

望着翻滚的云海,它是被那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看呆了,能体会着读读吗?谁再试试?
师:关于这只石猴你有什么想法?
⑶还有一块石头没介绍呢?它叫什么呀?
师:雄鸡为什么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鸡?
师:看到他想到什么?
师: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一段吧!
四、找重点词,夯实“奇”。

1、朗读
2、
3、
4、5四个自然段,体味意境美、语言美。

2、课文中具体介绍的这几块怪石,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它们有趣,神奇呢?
例如:师生分析出“仙桃石”这一奇石,一“飞”一“落”把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的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板书: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伸、指
金鸡叫天都伸、啼叫
3、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积累内化,再观“奇”。

1、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黄山奇石数不清,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谁能用前面研究的四种奇石的构段方式,说说它们个是什么样的,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3、小组任选其一进行练习。

4、小组汇报展示。

六、总结全文。

黄山的奇石真是有很多,说也说不完。

那我们就尽情地读读整篇文章,好好欣赏欣赏吧!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山奇石,你回家准备给爸爸妈妈怎么说你的收获呢?
9黄山奇石
这是一篇介绍黄山奇石的记叙性短文。

本文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顽石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不由地使人惊叹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更多的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外,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没有见过黄山那些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缺少对黄山奇石的直观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图片,观看有关的风光片,认识黄山,从而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

1.通过看图学习课文,了解文中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形状,弄清黄山的岩石“奇”在哪里,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

2.通过观察文中的图画和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之时,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黄山风景区景色的秀丽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看图学文,运用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山石的奇
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黄山山石的奇妙,产生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能用“像”说写句子。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

教师:黄山风光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

2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引题激趣
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胜地,有“五岳独尊”的泰山,也有“天下奇秀”的庐山,还有“人间仙境”的黄山……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黄山奇石》,去一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

2.请同学们看课文,说说一共讲了几种黄山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

生: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分小组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起学习。

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3.汇报学习成果。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南:下部里面是“”,不要写成了“羊”。

升:第二笔为竖撇,不要写成了竖。

闪:里面“人”的捺变点。

四、理解词义
1.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查字典等方法,小组内交流、理解词义。

2.把不明确词义的词提出来,同学们一起解决。

五、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些生字的书写特点。

南:首横短,稍向右上斜;“冂”要写得略宽。

位:左窄右宽。

右部上横要短。

巨:“匚”要写得方正、挺直,第二笔的横折处不能超出框的右边缘。

黄山奇石
1.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山石的奇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
体会黄山山石的奇特。

难点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观看录像,揭“奇”
(播放介绍黄山风景的录像片段)
师: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
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又具体写了其中哪几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画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完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画奇石,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学生汇报(课件依次出示奇石的图片,指名学生读这些奇石的名称)。

师:你们觉得黄山奇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生说)
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仙桃”“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

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课文,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块奇石——猴子观海(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生说)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读读课文中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分小组讨论写得怎么样。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
师: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

听老师把这几句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你们能把这块石头的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读出来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文,相机进行指导。

)
师:“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表演读这句话,生表演读。

)
师: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

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两段话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四、观图联想,写“奇”
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奇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

(点击课件,出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生观看图片,写话。

师小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师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片段,其他学生听并给出评价。

师:写得真不错,你们也会展开想象写石头了。

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师:听了课文里的描述,我相信,你们再写石头就能写得更生动、具体了。

五、读画诵说,赞“奇”
师: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奇石,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

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能力比较好,就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特点、喜好准备)
师小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生通过朗读、简笔画、口述介绍奇石等形式,表现黄山山石的奇,赞美黄山景色的美。

师:现在,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就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吧。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奇特有趣
学生年龄小,而且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观感受。

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

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仙女”“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在黄山出现了。

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9《黄山奇石》教案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黄山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景”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些”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3.根据对黄山奇石的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根据对黄山奇石的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出示课题。

也许你跟爸爸妈妈去过七彩桂林,也许你跟爷爷奶奶游过茫茫草原,但是你去过黄山吗?那里风景秀丽,怪石林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学习本课中要求会认的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3. 学习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

4.在生字本上练一练,写一写。

5.再来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吧。

6.学习本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7.你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吗?你了解过黄山吗?
8.“奇”字在字典中有以下解释:
(1)少见的,特别的;
(2)惊异;
(3)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
(4)表示姓。

题目“黄山奇石”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呢?
对,是第一个,少见的,特别的。

过渡:黄山的奇石有哪些奇特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品读课文,精读领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黄山的景色怎么样?黄山奇石有什么特点呢?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2.交代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及地位。

3.通过这一段我们还知道了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黄山奇石有趣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到五自然段。

1.课文介绍了哪些黄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让我们来欣赏“仙桃石”。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仙桃石”比作一个大桃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形状。

3. 让我们来欣赏“猴子观海”。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用得比较好?有什么作用?
(“抱”“蹲”“望”这几个动词用得好。


(3)赏析:“抱”“蹲”“望”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块奇石的特点。

4. 让我们来欣赏“仙人指路”。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根据上一段的赏析方法,你能自己赏析这一段吗?
(2)“站”“伸”“指”这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奇石的样子。

(3)这句话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奇石比作成一位仙人。

5. 让我们来欣赏“金鸡叫天都”。

(1)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你能找出描写奇石样子的比喻句吗?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这一句把奇石比作成雄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奇石的特点。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除此之外,黄山还有哪些奇石呢?来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2. 通过这一段我们知道了,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
3.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

先在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

4.思考:在课文中,作者对哪些奇石进行了详写,哪些奇石进行了略写呢?
详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略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这种结构安排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四)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黄山奇石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中有趣的奇石,表现了黄山风景区神奇无比的美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你的家乡有没有优美秀丽的风景呢?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六、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