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15《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2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欣赏方法,为接下来学生自主欣赏活动做铺垫。)
5、学生探究欣赏
(1)【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在36—41页所有的作品中选择一幅画来欣赏,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踊跃发言,欣赏结束时,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作为代表,来和大家分享,现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评语:
古典时期的油画大多以写实化法为主,到了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形成了各种流派争芳斗艳,风格多样,为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和题材分类。绘画作品欣赏。
教学难点:中国画和油画各自画法的区分,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画和油画图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探”
四、引导阶段
教师提问学生上节课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回答。
师:什么是中国画?他的主要画法有哪些?
生: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
创意实践: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欣赏艺术作品。
文化理解: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情怀。
教学思路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本课的学习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认识中国画和油画,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题材分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绘画的工具材料,画种分类、欣赏方法及表现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第二课时——“探”,结合时代背景、作者艺术风格等方面更深入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魅力,产生对艺术欣赏的持久兴趣。教学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和油画的艺术特点,并能够鉴赏和评述作品,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师:下列油画作品中哪些是具象画、那些是抽象画,找一找,说一说。
生:练习辨析画法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不同画法,感受不同画法的特点。)
3、认识中国画、画题材分类
师:不同的画法形成不同的效果,造就了不同绘画形式的中国画和油画,那中国和西方的画家们喜欢画什么,他们的画里都出现了那些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再欣赏几张画,其中都表现了什么内容?
师:油画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具象与抽象。
师:中国画和油画的题材主要有哪些?
生:按照题材,中国画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油画可分为肖像、风景、静物画。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重难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深度品鉴——对话大师
1、诗书画印,感悟文人精神追求
(1)出示王冕的《墨梅图》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课时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中国画与油画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各自的特点,中国画和油画又都是世界性的重要画种,同时两者各自内容厚重而繁多,如果在一节课完成对中国画和油画特点的分析和作品的欣赏,课容量过大,很难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学习分为两课时。先“识”后“探”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学习掌握欣赏作品的方法。
2、探寻西方绘画的科学精神
(1)出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方法来鉴赏作品。
(2)播放《蒙娜丽莎》视频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说说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师总结:
时代背景:文艺复兴时期,从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蒙娜丽莎》着力表现人的感情体现了19世纪人的思想解放。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中国画与油画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各自的特点,中国画和油画又都是世界性的重要画种,同时两者各自内容厚重而繁多,如果在一节课完成对中国画和油画特点的分析和作品的欣赏,课容量过大,很难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学习分为两课时。先“识”后“探”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学习掌握欣赏作品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有过对中国画的内容的学习,但多数是造型表现课,学生对中国画的特点了解并不深入,对油画的了解更知之甚少。同时,对欣赏方法的掌握较为欠缺,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亦需提升。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认识中国画和油画,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题材分类。
艺术表现: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和题材分类。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和题材分类。绘画作品欣赏。
教学难点:中国画和油画各自画法的区分,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画和油画图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美术课不画画,我们来看画。
出示实物,油画和国画。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画?(国画),我们以前学过用笔墨画在宣纸上的画。(出示中国画材料图),简述国画名称(丹青,为区别其他画种定名中国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装裱感受中国画和油画的不同魅力。)
三、拓展阶段
同学们,课中我们所欣赏的作品仅仅是艺术世界的沧海一粟,还有浩如烟海的伟大艺术品等待大家去欣赏,享受艺术为我们带来的精神愉悦。艺术的美不光存在于我们的课本里,随处可见。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其实艺术就在你身边。蓦然回首,艺术就在灯火阑珊处。
生:欣赏绘画作品,说说绘画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题材分类。)
4、教师示范
师:当我们欣赏绘画的时候,首先会关注的就是这些内容,比如:出示国画《绿叶小鸟》,这是一幅(中国画),画的是(花鸟),看画法是(写意),我们欣赏的是一幅写意花鸟中国画。现在给你一幅画,你能够欣赏了嘛?相信你一定可以。
三、拓展阶段
中国画油画都有自己的特点,经过时代的变迁,各种风格的演变,大师们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艺术。选择课本中喜欢的一幅作品,在网络上查询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绘画特点,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下节课跟大家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给学生布置小任务为下节课更深入的美术鉴赏活动做准备。)
师:我们来看两张中国画,大家说一说,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生:通过对比两幅画,谈感受说不同,得出两幅画的表现特点。
师总结板书:细致与传神。
师:这两幅中国画采用的画法叫什么呢?
生:尝试在书里找到准确的画法名称
板书:工笔、写意
师:这是中国画的主要画法。
(2)【练习活动】——小小鉴赏家:出示绘画作品图片
师:下列国画作品中哪些是工笔画、那些是写意画,找一找,说一说。
教学反思与改进
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方法来鉴赏作品。
(2)播放《墨梅图》视频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说说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中国画。
师总结:
诗书画印——古人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互补,为世界所独有。
借物言志——种画格、诗格、人格的高度统一,是中国文人千年的精神追求,更是中国画的最高艺术境界。
笔墨之趣——用墨、运笔
四、板书设计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中国画画法:工笔 细致 油画画法:具象 写实
写意 传神 抽象 表现
中国画题材:人物 山水 花鸟 油画题材:肖像 风景 静物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充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汇报回答,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题材分类及画法的区分,通过鉴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了成就感和同学老师合作的愉悦。
创意实践: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欣赏艺术作品。
文化理解: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情怀。
教学思路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本课的学习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认识中国画和油画,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题材分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绘画的工具材料,画种分类、欣赏方法及表现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第二课时——“探”,结合时代背景、作者艺术风格等方面更深入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魅力,产生对艺术欣赏的持久兴趣。教学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和油画的艺术特点,并能够鉴赏和评述作品,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其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
4、装裱
出示国画及油画装裱方式的图片。
师:艺术的魅力在于追求极致,对于绘画作品的美化更是精益求精,我们来看油画会用(精美的画框)来提升艺术感染力。中国画的装裱形式更加多样化,有远观的立轴,长卷,还有手中把玩的册页,可以满足不同的观赏需求。还有很多形式,希望大家去发现。
生:练习辨析画法
2、油画——认识具象画和抽象画:
(1)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具象)《红色中的和谐》(抽象)
师:既然我们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的画法,那么西方的油画有什么样的画法呢?
生:通过对比两幅画,谈感受说不同,得出两幅画的表现特点。
师总结板书:具象与抽象
(2)【练习活动】——小小鉴赏家:出示绘画作品图片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有过对中国画的内容的学习,但多数是造型表现课,学生对中国画的特点了解并不深入,对油画的了解更知之甚少。同时,对欣赏方法的掌握较为欠缺,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亦需提升。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认识中国画和油画,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题材分类。
艺术表现: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和题材分类。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评语:
张萱,唐代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其擅长仕女画。其所画仕女形象一般都丰肥、艳妆,用笔工细,设色匀净,极似出土的唐俑泥塑和宗教画上的菩萨像。其仕女画在其以后的人物画史中影响深远。
亨利·马蒂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四、板书设计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型的学习模式,学生积极寻找有关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及作者的相关材料,将资料应用于课堂中的互动式鉴赏交流,学生与学生与教师共同分享与提高,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教师教授的欣赏方法,还大胆谈出了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能够自主、全面、独到的欣赏中国画和油画作品,更深地体会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人画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形式,它将是书画印融于一体,酣畅淋漓的表现画家的内心感动,艺术追求。充分展示画家文学艺术修养。
西方的油画大师们,更注重形式与色彩的表现画家强烈的内心感受。
(2)总结:
大家看,对于一幅画可以从这些角度去仔细品味,看得出来大家通过欣赏,对于绘画作品和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和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谁能说说这是什么画(油画),用油彩画在画布上的画,(出示材料),是西方主要的绘画种类。
引出课题,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画和油画。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定义及绘画材料引出绘画欣赏)
二、发展阶段:
1、中国画——认识工笔和写意画:
(1)出示《霜寒雏图》(工笔)《牡丹蕉石图》(写意)
艺术特点:达·芬奇运用了空气透视法,把自然科学原理引入绘画 ,运用透视学,光学,解剖学等原理 ,融合科学精神 ,实现了精确地摹仿和再现物象 ,构建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绘画的新体系。
(3)小结:欣赏画作时,关注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及其创作的理念,可以帮我们更加客观全面的理解评价一幅作品。
3、品鉴交流会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5、学生探究欣赏
(1)【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在36—41页所有的作品中选择一幅画来欣赏,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踊跃发言,欣赏结束时,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作为代表,来和大家分享,现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评语:
古典时期的油画大多以写实化法为主,到了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形成了各种流派争芳斗艳,风格多样,为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和题材分类。绘画作品欣赏。
教学难点:中国画和油画各自画法的区分,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画和油画图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探”
四、引导阶段
教师提问学生上节课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回答。
师:什么是中国画?他的主要画法有哪些?
生: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
创意实践: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欣赏艺术作品。
文化理解: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情怀。
教学思路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本课的学习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认识中国画和油画,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题材分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绘画的工具材料,画种分类、欣赏方法及表现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第二课时——“探”,结合时代背景、作者艺术风格等方面更深入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魅力,产生对艺术欣赏的持久兴趣。教学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和油画的艺术特点,并能够鉴赏和评述作品,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师:下列油画作品中哪些是具象画、那些是抽象画,找一找,说一说。
生:练习辨析画法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不同画法,感受不同画法的特点。)
3、认识中国画、画题材分类
师:不同的画法形成不同的效果,造就了不同绘画形式的中国画和油画,那中国和西方的画家们喜欢画什么,他们的画里都出现了那些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再欣赏几张画,其中都表现了什么内容?
师:油画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具象与抽象。
师:中国画和油画的题材主要有哪些?
生:按照题材,中国画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油画可分为肖像、风景、静物画。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重难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深度品鉴——对话大师
1、诗书画印,感悟文人精神追求
(1)出示王冕的《墨梅图》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课时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中国画与油画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各自的特点,中国画和油画又都是世界性的重要画种,同时两者各自内容厚重而繁多,如果在一节课完成对中国画和油画特点的分析和作品的欣赏,课容量过大,很难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学习分为两课时。先“识”后“探”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学习掌握欣赏作品的方法。
2、探寻西方绘画的科学精神
(1)出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方法来鉴赏作品。
(2)播放《蒙娜丽莎》视频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说说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师总结:
时代背景:文艺复兴时期,从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蒙娜丽莎》着力表现人的感情体现了19世纪人的思想解放。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中国画与油画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各自的特点,中国画和油画又都是世界性的重要画种,同时两者各自内容厚重而繁多,如果在一节课完成对中国画和油画特点的分析和作品的欣赏,课容量过大,很难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学习分为两课时。先“识”后“探”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学习掌握欣赏作品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有过对中国画的内容的学习,但多数是造型表现课,学生对中国画的特点了解并不深入,对油画的了解更知之甚少。同时,对欣赏方法的掌握较为欠缺,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亦需提升。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认识中国画和油画,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题材分类。
艺术表现: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和题材分类。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和题材分类。绘画作品欣赏。
教学难点:中国画和油画各自画法的区分,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画和油画图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美术课不画画,我们来看画。
出示实物,油画和国画。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画?(国画),我们以前学过用笔墨画在宣纸上的画。(出示中国画材料图),简述国画名称(丹青,为区别其他画种定名中国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装裱感受中国画和油画的不同魅力。)
三、拓展阶段
同学们,课中我们所欣赏的作品仅仅是艺术世界的沧海一粟,还有浩如烟海的伟大艺术品等待大家去欣赏,享受艺术为我们带来的精神愉悦。艺术的美不光存在于我们的课本里,随处可见。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其实艺术就在你身边。蓦然回首,艺术就在灯火阑珊处。
生:欣赏绘画作品,说说绘画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题材分类。)
4、教师示范
师:当我们欣赏绘画的时候,首先会关注的就是这些内容,比如:出示国画《绿叶小鸟》,这是一幅(中国画),画的是(花鸟),看画法是(写意),我们欣赏的是一幅写意花鸟中国画。现在给你一幅画,你能够欣赏了嘛?相信你一定可以。
三、拓展阶段
中国画油画都有自己的特点,经过时代的变迁,各种风格的演变,大师们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艺术。选择课本中喜欢的一幅作品,在网络上查询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绘画特点,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下节课跟大家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给学生布置小任务为下节课更深入的美术鉴赏活动做准备。)
师:我们来看两张中国画,大家说一说,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生:通过对比两幅画,谈感受说不同,得出两幅画的表现特点。
师总结板书:细致与传神。
师:这两幅中国画采用的画法叫什么呢?
生:尝试在书里找到准确的画法名称
板书:工笔、写意
师:这是中国画的主要画法。
(2)【练习活动】——小小鉴赏家:出示绘画作品图片
师:下列国画作品中哪些是工笔画、那些是写意画,找一找,说一说。
教学反思与改进
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方法来鉴赏作品。
(2)播放《墨梅图》视频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说说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中国画。
师总结:
诗书画印——古人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互补,为世界所独有。
借物言志——种画格、诗格、人格的高度统一,是中国文人千年的精神追求,更是中国画的最高艺术境界。
笔墨之趣——用墨、运笔
四、板书设计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中国画画法:工笔 细致 油画画法:具象 写实
写意 传神 抽象 表现
中国画题材:人物 山水 花鸟 油画题材:肖像 风景 静物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充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汇报回答,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题材分类及画法的区分,通过鉴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了成就感和同学老师合作的愉悦。
创意实践: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欣赏艺术作品。
文化理解: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情怀。
教学思路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本课的学习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认识中国画和油画,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题材分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绘画的工具材料,画种分类、欣赏方法及表现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第二课时——“探”,结合时代背景、作者艺术风格等方面更深入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魅力,产生对艺术欣赏的持久兴趣。教学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和油画的艺术特点,并能够鉴赏和评述作品,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其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
4、装裱
出示国画及油画装裱方式的图片。
师:艺术的魅力在于追求极致,对于绘画作品的美化更是精益求精,我们来看油画会用(精美的画框)来提升艺术感染力。中国画的装裱形式更加多样化,有远观的立轴,长卷,还有手中把玩的册页,可以满足不同的观赏需求。还有很多形式,希望大家去发现。
生:练习辨析画法
2、油画——认识具象画和抽象画:
(1)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具象)《红色中的和谐》(抽象)
师:既然我们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的画法,那么西方的油画有什么样的画法呢?
生:通过对比两幅画,谈感受说不同,得出两幅画的表现特点。
师总结板书:具象与抽象
(2)【练习活动】——小小鉴赏家:出示绘画作品图片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有过对中国画的内容的学习,但多数是造型表现课,学生对中国画的特点了解并不深入,对油画的了解更知之甚少。同时,对欣赏方法的掌握较为欠缺,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亦需提升。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认识中国画和油画,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题材分类。
艺术表现:中国画和油画的画法和题材分类。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评语:
张萱,唐代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其擅长仕女画。其所画仕女形象一般都丰肥、艳妆,用笔工细,设色匀净,极似出土的唐俑泥塑和宗教画上的菩萨像。其仕女画在其以后的人物画史中影响深远。
亨利·马蒂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四、板书设计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型的学习模式,学生积极寻找有关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及作者的相关材料,将资料应用于课堂中的互动式鉴赏交流,学生与学生与教师共同分享与提高,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教师教授的欣赏方法,还大胆谈出了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能够自主、全面、独到的欣赏中国画和油画作品,更深地体会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人画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形式,它将是书画印融于一体,酣畅淋漓的表现画家的内心感动,艺术追求。充分展示画家文学艺术修养。
西方的油画大师们,更注重形式与色彩的表现画家强烈的内心感受。
(2)总结:
大家看,对于一幅画可以从这些角度去仔细品味,看得出来大家通过欣赏,对于绘画作品和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和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谁能说说这是什么画(油画),用油彩画在画布上的画,(出示材料),是西方主要的绘画种类。
引出课题,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画和油画。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定义及绘画材料引出绘画欣赏)
二、发展阶段:
1、中国画——认识工笔和写意画:
(1)出示《霜寒雏图》(工笔)《牡丹蕉石图》(写意)
艺术特点:达·芬奇运用了空气透视法,把自然科学原理引入绘画 ,运用透视学,光学,解剖学等原理 ,融合科学精神 ,实现了精确地摹仿和再现物象 ,构建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绘画的新体系。
(3)小结:欣赏画作时,关注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及其创作的理念,可以帮我们更加客观全面的理解评价一幅作品。
3、品鉴交流会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