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孔乙己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孔乙己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及分析
《孔乙己》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及分析
教学《孔乙己》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孔乙己对他的长衫视若生命,甚至比他的生命还重要。
为什么他最后一次来喝酒的时候没有体面地穿上长衫呢?他的长衫哪儿去了?”我觉
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决定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弄清在一袭长衫之下,究竟包裹着怎样的一个灵魂。
让学生通过长衫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这一悲剧人物的不幸命运的认识。
【案例】
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孔乙己为什么要穿长衫?
一学生答:“因为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孔乙己一生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光宗耀祖,改变命运,他当然要穿长衫。
”
另一学生说:“他穿长衫是为了与短衣帮划清界限,不失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
我启发大家问:“长衫有没有别的作用?”
学生交头接耳。
又一学生说:“从‘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可以想像,孔乙己身上的伤痕应该也不会少,穿上长衫
能为他遮掩伤痕吧?”
还有学生说:“长衫是孔乙己维护自尊的最后一块阵地,他虽然一生”他当然不肯脱下那长衫了。
但他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傲。
,没有进学.可有同学当即反驳:“既然如此,那他最后一次到酒店中来,为什么
不体面地穿上长衫,反而穿上了一件短夹袄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议论纷纷。
接下又有学生说:“孔乙己被打后,那件十多年没有洗也没有补的长衫肯定是破烂不堪、无法再穿了,他又买不起一件新的,只好穿短夹袄了。
”
他的同桌同学说:“孔乙己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后,丁举人肯定会说,你这现世宝,讨饭一样的人,也配和我们这些老爷一样穿长衫么,小的们,给我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从今以后,不许孔乙己再穿长衫。
”
一男生说:“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来喝酒的时候,‘盘着两腿,
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他的腿都断了,如果穿着长衫,肯定是行动不便,无法‘走'到咸亨酒店来喝酒,所以只好脱了长衫,换上短夹袄了。
”
一女生说:“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后,遍体鳞伤,长衫也破了,没有包裹伤口的布条,只好把那件已经没什么大用长衫撕了包扎伤口。
”另一女同学说:“孔乙己腿断后,没了生活来源,他哪有四文钱来买酒喝呢,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把长衫当了四文钱。
”
一同学补充说:“不错,孔乙己虽然十分舍不得脱下他那视若命根子的长衫,但嗜酒如命的他因为腿断了,行动不便,无法挣钱,更因为他曾当然无法,人家不会再放心让他抄书,经有过拿走人家笔墨纸砚的前科.像以前一样‘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几个月滴酒未沾。
况且‘秋风
一天凉比一天',孔乙己预感到自己可能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所以为了满足自己临死前再喝一次酒的愿望,只好把长衫当了四文钱,用手‘走来'喝了碗酒。
”
她的话让大家不由得暗暗点头。
我又不失时机地启发大家:“既然如此,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苦人儿,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肯帮他吗?”
同学们继续讨论。
一组长回答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他是一个特别的人,在生活中没有朋友。
”
又一组长说:“孔乙己以为自己是个读书人,思想上瞧不起劳动人民,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屑与‘短衣帮'为伍。
可是那些‘短衣帮'毕竟是凭自己的力气吃饭,当然也看不起这个游手好闲、好喝懒做的孔乙己了。
他们是做不了朋友的。
更何况‘短衣帮'生活也不好过,没有能力来帮助他。
”
我点头称许。
班长又补充说:“那些穿长衫的就更瞧不起了。
孔乙己虽然是个读书人,但终于没有进学,但还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
那些穿长衫的早就嫌他丢了读书人的脸了,谁还会去帮助他?”
呢.
我又追问:“还有别人会帮助他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又一男同学说:“别人也不会帮他。
就说那个小伙计吧,本来就是侍候短衣帮的,孔乙己在教他‘回'字的四种写法时,他也是很不耐烦,毫不热心,脸上写满了不屑,‘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你说还有谁会看得起孔乙己呢?”
教室里一片沉默,大家都为孔乙己的不幸命运而暗自神伤。
学习委员说:“这个孔乙己可能至死也没明白害死他的是谁,其实不是毒打他的丁举人,也不是嘲笑他的长衫客和短衣帮,害死他的是他自己对科举的痴迷,是科举制度害了他。
他身上的长衫虽然最后不得已脱下,但他思想上的那件长衫却一直没能脱下来。
”我看看火候已达到了,就适时地作了小结:“一件长衫,让我们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悲惨命运。
作为孔门弟子的孔乙己,他与孔老夫子命运却有天壤之别。
一个被人奉若神明,万世景仰;一个却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饱尝生活的艰辛。
鲁迅先生给这个人物取名为‘孔乙己',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这还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一个绰号。
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有名有字有号,可是这个读书人却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就如鲁迅笔下的阿Q和阿长妈妈一样,也没有一个自己的名字。
他脸上常带伤痕,我们可以想像他的身上也一定是遍布伤痕!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可是这个年老的读书人却是经常挨打,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长衫本是维护他自尊的最后一道防线,可是就是这他无法像别的长衫客一样在酒店里要酒要他最后也没能守住。
,道防线
菜,慢慢地坐着喝酒,享受着被人侍候的尊贵滋味;他只能像短衣帮一样在柜台外站着喝酒,受着凄风冷雨的袭扰,忍着烈日骄阳的煎熬,还要受到所有人的嘲笑。
惟一让他宽慰的是他认为自己是
个读书人,所以他总是一件长衫不离身。
最后在丁举人的毒打之下,他连站着喝酒的能力也没有了,只能像四足的动物一样用两只手走来喝酒。
孔乙己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到一个非人的过程,向我们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一个读书人的戗害,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
从孔乙己的悲剧,我们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冷酷。
”
【案例分析】
面对学生的疑惑,我们教者,要有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机智。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学生的疑惑也会随着教学进程不时产生。
这就需要我们教者机智地捕捉学生课堂中闪现的每一细小的疑点,加以辨别,筛选。
属于基础知识层面的,教师应及时给予解惑,属于课文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师应顺势巧设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朝着剖析人物灵魂,深入透析社会主题等目标迈进,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探究有价值,课堂教学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