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1 新人教版.do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4*10=40分)1.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 一阵风吹来,刮得尘土满天飞扬B. 将糖加入开水中,使之成为甜水C. 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D. 走进厨房,闻到一股饭菜香味2.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A. 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 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C. 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 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4.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低于0 °C的物体不具有内能B.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C.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5.下列所述的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燃烧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6.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 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C.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D. 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7.“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民谚反映了我国新疆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而沿海地区不像内陆地区昼夜气温变化那么大,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A. 热量B. 密度C. 比热容D. 内能8.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作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9.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A.海陆风的形成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10.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B.铅块不可能向铜块传热C.铜块可能会向铅块传热D.铅块和铜块之间一定有热传递二.填空题(4*5=20分)11.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成黑色,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现象。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张华同学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冬天,人们说话时呼出的“白气”不是水蒸气B.炎热的夏天往地上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原理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扩散现象D.在结冰的路面撒盐,是为了降低冰的温度2.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杯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说明固体分子间距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B.不能用冷水泡茶,说明低温下分子会停止运动C.热茶放一会儿就变凉了,说明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D.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小的物体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B.1kg的0℃的冰与1kg的0℃的水,内能相同C.若某物体内能增加,该物体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4.下列现象主要由分子运动造成的是( )A.公园里槐花飘香B.天空中沙尘飞扬C.下雨时河水变浑D.烧烤时烟雾弥漫5.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风吹树叶摇动B.河水向低处流C.扫地时尘土飞扬D.玫瑰花芳香四溢6.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C.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D.一杯水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大7.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对物体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加C.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D.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D.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9.下列关于冰熔化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熔化前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就越多B.冰熔化前温度升高,但其内能会保持不变C.冰在熔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加D.要使冰的内能增加,唯一方式是吸收热量10.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水的比热容变得比沙子的比热容小,下列不会发生的是()A.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的温差大B.夏天洗海澡的时候踩在沙子上温度比海水里低C.汽车中加入的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将会更好D.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将会变大11.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 D.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含的热量多12.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某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某个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含有的热量增加D.某个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大1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A.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B.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试卷第2页,共4页D.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14.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C.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D.雾中之山何嶫崨,天风浩荡吹尘劫二、填空题(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1)实验前,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2)实验中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可通过(填“液体升高的温度较;(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较高;四、计算题22.某学校锅炉房用天然气热水器将1000kg水从20℃加热到10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烧开这些水需要吸收的热量.23.质量为500克的某种液体,温度从80℃降低到20℃时,放出了7.2×103焦的热量,这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大?试卷第4页,共4页参考答案:1.D2.A3.A4.A5.D6.C7.C8.D9.C10.C11.A12.D13.B14.C15.内 做功 不变16.无规则运动 声波 音调17.1kg 的煤油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C 时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为2.1×103J 不变减小 不变18.6∶519.扩散 分子之间有间隙20.秒表 使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比较加热时间 A 2∶121. 自下而上 加热时间 A B A 22.3.36×108J23.30.2410J /kg ⨯⋅(℃)答案第2页,共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2.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足够的时间,先取出甲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0℃;再取出甲块,立即将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0℃,若不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甲的比热容跟乙相等D.无法确定比热容的大小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4.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B.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D.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热量有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加6.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应用这一特点的是()A.培育水稻秧苗时往稻田里灌水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C.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D.冬天供暖时用水作循环液7.车已走进很多现代家庭,如图为汽车的四冲程汽油机汽缸的工作示意图,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排列,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乙甲丙丁B.甲丁乙丙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8.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A.a的比热容大,是水B.b的比热容大,是水C.a的比热容大,是酒精D.b的比热容大,是酒精9.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 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C.都加热t时间,A和B吸收热量之比为1:2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之比为1:110.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这样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B.铜块高速旋转时把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C.焊接完成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D.铜块和铝块的内能增加是其他形式能转化而来的二、填空题11.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含答案)1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女皇蒸凉面”是广元地方特色美食,凉面的口感、香气深受人们喜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辣子附着在凉面上,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香气四溢,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凉面条之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吃一口凉面,只有几个分子进入口中2.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①-10℃的冰到0℃的冰,吸收热量Q1;②0℃的水变为10℃的水,吸收热量Q2:③10℃的水到20℃的水,吸收热量Q3。
已c冰<c水,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A.Q1<Q2=Q3B.Q1<Q2<Q3C.Q1<Q3<Q2D.Q1=Q2=Q3 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装在相同的容器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in后乙的内能保持不变B.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多C.加热相同的时间,乙吸收的热量多D.乙的比热容比甲的大4.小涛在实验室对1.0kg冰缓慢加热,记录了冰从熔化成水直到沸腾全过程的实验数据,并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冰和水的质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水=4.2×103J/(kg•℃)]()A.图像中的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其温度不变B.图像中BC段吸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内能增大C.冰熔化过程用时8min,不断吸热,温度升高D.图像中CD段,水吸收了4.2×103J的热量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水 4.2×103冰 2.1×103酒精 2.4×103砂石0.92×103煤油 2.1×103铝0.88×103水银0.14×103铜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水和砂石吸收相等热量,砂石温度升高得较多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铜块放出的热量较多D.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6.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气体扩散实验中只有二氧化氮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图乙中,试管中的水加热沸腾后,塞子被水蒸气推出,水蒸气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C.图丙中,两个压紧的铅块不会被重物拉开,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图丁中,迅速向下压活塞时,仅通过活塞对硝化棉做功,使管内硝化棉燃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具有的热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多B.只要物体吸热,物体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C.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8.将质量、初温均相等的铁块和水(c铁<c水)放出了相同的热量后,将铁块放入水中则()A.温度由水传递给铁块B.热量由铁块传递给水C.热量由水传递给铁块D.铁块和水之间没有热传递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出相等热量后,甲的温度低于乙的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如图所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形成火球进入黑障区,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火球”的形成不同的是()A.钻木取火B.敷冰降温C.搓手取暖D.擦燃火柴2.下列现象的原因或应用实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是()A.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可以降温B.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蔬菜被冻坏C.干燥的天气里在卧室放一盆水加湿D.北方冬天的“暖气”输送用水作为介质3.图是小慧同学在恒温封闭环境中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线,容器内的100g的冰最终变化成100g的水,且变成水后,水的质量保持不变。
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下列说法()[c水:4.2×103J/(kg·℃),c冰:2.1×103J/(kg·℃)]℃该物质在“1min-2min”段吸收的热量等于它在“20min-21min”段吸收的热量℃该物质在第7min时的内能小于它第10min时的内能℃BC段该物质吸收的热量是3.36×104JA.只有℃是正确的B.只有℃℃是正确C.只有℃℃是正确D.℃℃℃都是正确的4.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吸收热量凝华形成的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空气流动造成的D.“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上去浅了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5.现代社会,物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海鲜,可放心食用B.公园里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D.飞机获得升力是因为其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表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6.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20min吸收的热量为()A.5.04×105J B.4.2×105JC.2.52×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7.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时,根据实验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该图象可知()A.甲比乙温度升高得快,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B.甲比乙温度升高得快,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C.乙比甲温度升高得快,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D.乙比甲温度升高得快,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8.如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9.关于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加湿器喷出的细小水珠四处飞散是扩散现象B.夏天,空调房的玻璃外侧会出现水珠,这是液化现象,发生时吸热C.琪琪用抹布反复快速擦桌子时,桌子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桌子的内能D.将一块铁扔进炼钢炉中加热,铁熔化时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10.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一定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二、填空题11.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一些宏观现象来推断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运动。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里煮粽子,粽香四溢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可以再分2.质量相同的两球,已知甲球的比热容是乙球比热容的2倍,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吸收热量的2倍,那么甲球升高的温度与乙球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1:2B.1:1C.2:1D.1:43.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下压活塞,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缓缓下压活塞,看到干棉花点燃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D.下压过程中直接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干棉花的内能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一定是100℃B.汽油机做功冲程燃气的内能减少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沙石比水具有较小的()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温度6.一小盆温度是20℃的水放在室温是20℃的通风良好的大房间内,在水不断蒸发的过程中()A.水温保持不变,水也不从空气里吸收热量B.水温和室温越来越低,但水跟空气之间不发生热传递C.水温不断降低,并从空气里吸收热量D.水温保持不变,并从空气里吸收热量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杯内外气压平衡C.由乙图可知,烧杯中的水在沸腾前后温度保持不变D.加热6min时,第一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第二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8.一杯开水晾至室温,大约放出的热量是()A.2×107焦B.2×105焦C.2×103焦D.2×102焦9.用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气体扩散越快C.温度低于0C 时,因分子停止运动,不会发生扩散现象D.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空隙10.将一铜块分成相等的两块,取走一块后,剩下一块的()A.密度和比热都不变B.密度和比热都减半C.密度减半,比热不变D.比热减半,密度不变二、填空题1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组成的,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nm,相当于个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花卉节”已经成为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走近花园就闻到扑鼻的花香,这是因为()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没有空隙D.分子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下降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C.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D.﹣5℃物体一定比5℃的物体的内能少3.某同学在劳技课上,用切割机把一个铜块切成了两半,则其中的一半铜块()A.质量、密度、比热容均减小一半B.质量减小一半,密度、比热容均不变C.质量、密度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D.密度不变,质量、比热容减小一半4.如图所示,钉锤下落敲击铁钉,铁钉向下运动陷入木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钉锤下落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B.钉锤敲击钉子的速度越大,锤头的惯性越大C.铁钉能向下运动陷入木板,是因为铁钉没有惯性D.多次敲击后钉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它的内能5.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C),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B.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的状态有关C.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D.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6.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B.该实验说明热传递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该实验也能说明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有间隙D.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燃烧7.如图所示,礼花筒利用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中,产生喜庆效果,高压空气膨胀过程中A.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分子热运动加剧C.对外做功内能减少D.筒内气体温度升高8.下文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治铁》中的一段话:……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共21分)1.(本题3分)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引力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D.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本题3分)一轮“超级月亮”伴随着滚滚雾霾在首都冉冉升起,“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关于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松间照”,皎洁的月亮照耀松林,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光源B.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是因为光不能沿直线传播C.“举头望明月,低头做试卷”,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其实是虚像D.滚滚雾霾说明分子在做不停息的热运动3.(本题3分)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4.(本题3分)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5.(本题3分)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C.“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6.(本题3分)在“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活动中,小明发现分别使5g的酒精和5g的碎纸片充分燃烧后,被它们加热的各100g、25℃的水的温度分别上升到80℃和45℃,这说明A.燃烧酒精总比燃烧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B.酒精含有的热量比碎纸片大得多C.酒精的内能比碎纸片内能大得多D.酒精的热值比碎纸片的热值大7.(本题3分)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二、填空题(共19分)8.(本题4分)为早日实现中国梦,现代社会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太阳能由于清洁环保得以大力开发,小明家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 ℃的水50 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65 ℃,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 J.[c水=4.2×103J/(kg·℃)].9.(本题3分)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 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 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______ 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度变化小,而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度变化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传热慢,沙子传热快B.水吸收的太阳能少,沙子吸收的太阳能多C.水的密度小,沙子的密度大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2.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加热熔化时,它的温度T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由图可知:()A.图线中间平坦一段,说明这段时间晶体不吸收热量B.这种晶体熔化过程所用时间是6minC.A、B两点物体有相同的内能D.在图线中的AB段,物体吸收的热量增大了分子势能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喝冰镇饮料,因为饮料含有的热量少B.铁丝内能增加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热量可以由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4.下列关于热量、内能与温度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向外传递100J的热量,其内能也将减少100JC.相同质量的热水含有的热量大于温水含有的热量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5.2015洛阳牡丹文化节时间为2015年4月1日至5月5日,为期1个多月,在此期间洛阳各大牡丹主题公园纷纷开门迎客.牡丹盛开时,当我们走进公园,就会闻到阵阵的牡丹花香,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人的嗅觉比较灵敏6.如图的四幅图中在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上与其它三幅图不同的是A.铁丝弯折发烫B.钻木取火C.搓手暖和D.烤火取暖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大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D.水壶里的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8.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B.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C.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D.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9.小明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水4.2×103冰2.1×103酒精2.4×103沙石0.92×103煤油2.1×103铝0.88×103水银0.14×103铜0.39×103A.固体的比热容一定小于液体的比热容B.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其比热容不变C.100 g酒精用去一半后,其比热容变为1.2×103 J/(kg⋅⋅)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比铜块吸收的热量多10.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并正确的是A.粉笔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粉笔由分子组成B.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阳光射入房间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填空题11.《庄子·天下》中曾有下列论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夏天将剩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B.冬天,晒太阳取暖C.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D.用电动砂轮磨刀时,刀温度上升2.下列关于能量转化转移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暖瓶塞跳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用热水袋取暖时,内能发生了转移D.电动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加热相同时间,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B.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C.甲的比热容较大D.乙的比热容较大4.下列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温度低于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C.在相同温度下,1kg水比1kg铁含有的热量多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5.使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和水,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后,将铜块放入水中,这时A.水向铜传递温度B.水向铜传递热量C.由铜向水传递热量D.铜和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6.福州夏天天气炎热,开空调的房间中的空气容易变得干燥,很多家庭会使用超声波香熏加湿器。
该加湿器通过超声波产生雾气,能有效地扩散香味,让人在宽敞的房间充分享受香味的同时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湿器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有时听到它的声音就是来自于它发出的超声波B.房间充满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C.产生的雾气是水蒸气D.雾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7.如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 4.2×103 2.1×103 2.1×1030.88×1030.39×103比热容J/kg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8.如图是大路边中学某同学利用红豆(代替质子)、黑豆(代替中子)、小米(代替电子)制作的氦原子模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间的核是原子核B.该同学制作的模型属于“枣糕模型”C.电子环绕原子中间的核旋转D.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其材质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墨水滴入水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B.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C.氧气能被压缩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2.用供热稳定的热源给一个晶体均匀加热,用描点法得到其熔化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A.2∶3B.3∶5C.1∶2D.1∶4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B.湿衣服在太阳光下更容易晒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水壶烧开水,壶盖顶开﹣﹣分子间空隙变大,分子体积膨胀D.防“新冠肺炎”喷洒消毒液后公共场所充满气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中秋时节,丹桂飘香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D.我国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5.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40∶,乙物体温度升高30∶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是:()A.3:2B.3:8C.4:3D.8:36.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比热容不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B.比热容不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C.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D.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零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增大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8.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洗衣机缸内水位升高,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当洗衣缸内水位缓慢升高时,设细管内空气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被封闭的空气()A.内能增大B.分子体积变小C.体积增大D.压强不变9.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升高20∶,乙物体温度升高15∶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A.3∶8B.8∶3C.4∶3D.3∶2℃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0.如图是加热30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C.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D.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二、填空题11.冬天,人们经常利用热水袋取暖,在是通过改变人体的内能,热水袋中装的是水是因为;小朋友从滑梯上端滑下来感到臀部发热,是通过改变人体的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疫情期间,教室每天都会喷洒消毒水进行消毒,喷洒完消毒水的教室过段时间还会充满消毒水的味道,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B.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有关C.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所以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3.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象是A.B.C.D.4.如图所示,铁水很热,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内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水温度高,内能大B.冰块温度低,内能小C.铁水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D.冰块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5.现在的休闲场所刮起了“复古风”,小文在“农家乐”看到一种模仿古代将谷物捣碎的简单机械如图甲所示,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使用时,人在长木棍A端用力把它踩下去立即松脚,B端下落,打在石臼内的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若人用的力始终与OA垂直,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在A端用力向下踩,B端上升,人对木棍做功B.B端从水平位置上升的过程中,木棍是费力杠杆,人的动力大小不变C.B端下落的过程中,木棍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其动能增大D.捣米时,对米做功,使米的内能增加6.山西太原是一座四季分明的美丽城市。
下列自然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荷叶露珠C.秋天桂花飘香D.冬天雪花飞舞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对外做功,它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D.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吸热本领小于于乙液体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二、填空题9.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多种模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风拂面,柳絮飞扬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2.下列实例中,没有应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A.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小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其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3.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下方可以挂起重物,该现象主要说明了()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D.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4.如图是古人发明的一种活塞式点火器,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
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
下列词语中与其改变内能的方式相同的是()A.釜底抽薪B.抱团取暖C.搓手取暖D.卧冰求鲤5.下图形象地反映出物质固、液、气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甲物态的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乙物态的分子只能原地振动,丙物态的分子距离较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态是固态B.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需要吸热C.从乙物态变化到丙物态叫液化D.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时应在特定温度下才能发生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AB段时,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该物质在BC段时,处于液态C.该物质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该物质的熔化时间是10min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一定降低8.某同学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获得如图所示的甲、乙升温与加热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甲、乙两种液体中有一种是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液体是水B.甲液体的比热容是1.4×103J/(kg⋅℃)C.质量相同的甲、乙下降相同的温度,甲放出的热量多D.质量相同的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乙升高的温度多二、填空题9.专属昆明的浪漫,鲜花占了大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歌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又白又香人人夸…”优美动听.花香飘逸是因为()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从花朵向四周定向运动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锯条发热B.划火柴点火C.烧水时水温升高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3.“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运动的4.松月湖位于五莲县松柏镇境内,以长城岭水库为依托,西与山阳乡接界,南与于家沟毗邻,可以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这主要是因为水的()A.流动性好B.比热容大C.密度大D.沸点高5.王老师在两片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随着两板逐渐靠近,两板上的水球合为一体,连成了一座“液桥”,这个实验现象说明()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6.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7.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则温度一定升高B.0℃的水结成0℃冰后,其内能减小C.一壶水加热后,其含有的热量增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8.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差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差二、填空题9.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是现象,实质是当气温升高时会加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C 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大无关系的是()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C.夏天洒水降温D.滩涂湿地温差较小3.冬天,菜农喜欢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因此()A.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B.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C.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D.气温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4.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绵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仍可再分C.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端午节闻到粽子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如图装置展示的实验情景中,通过发生的现象,能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B.在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的机械能转化为软木塞的内能C.在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在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说明外力做功使金属管内能增加了6.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将两支滴管中的氨水同时挤入试管,观察到浸入热水中的试管内酚酞纸花先变红。
这说明温度升高,分子()A.个数增多B.间隔变小C.运动加快D.质量变大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个实例不同.........的是()A.搓手取暖B.烧煮食物C.屁股感觉发热D.锯条发烫8.物理学中有大量的实验,下列实验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图乙表明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C.图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是因为受到了浮力D.图丁中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金属筒内能9.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 4.2×103 2.1×103 2.1×1030.88×1030.39×103A.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10.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则有()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确定2.(多选)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3.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总是从内能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低的物体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4.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到现在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A.B.C.D.5.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电阻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那么,石墨烯材料不适合用来做成()A.精密仪器中的导线B.电暖气中的发热元件C.手机的屏幕保护层D.房间的玻璃6.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A.甲B.乙C.一样大D.无法判断7.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树叶飘落D.冬天,雪花纷飞8.现在相同的热源下,对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c水>c煤油),并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图象.如果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能正确反应出煤油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9.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树叶飘落D.冬天,雪花纷飞10.关于内能的说法,描述正确的是()A.刚刚出炉的铁水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B.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大C.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11.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1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13.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变热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C.用冰袋降温D.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1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15.在下列做功过程中,加有引号的物体,内能逐渐减小的是()A.砂轮磨刀具时,“砂轮”的温度越来越高B.暖水瓶中的热“空气”将瓶塞冲出C.在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升高D.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二、填空题(共3小题)16.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_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___(甲/乙/丙/丁).17.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 ℃,热奶的温度约为90 ℃,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 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均匀降低(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 min.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你认为方式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18.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在地面和墙角内有相当厚的一层会变成黑色,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向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隔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盛有________的杯子里的水变红快.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及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该实验中________(需要/不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2)加热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数据如表所示看表可知:水和煤油的初温都是20 ℃.加热3min后,煤油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水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由此得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3)除了采用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答:________.20.如图,小明家的老式电暖器坏了,他上网查到了这种型号电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加热管(发热管)对导热油进行加热而放出热量,只能直立使用.(1)小明思考,导热油的比热容比水的大还是小呢?他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导热油和水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①根据图象,从开始加热到第4 min时,导热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水吸收的热量.②要使导热油、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较强.(2)电加热管应安装在电暖器________(选填“上”或“下”)部,所以只能直立使用.2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________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参考答案1.C2.AC3.D4.D5.B6.B7.B8.D9.B10.D11.D12.D13.C14.D15.B16.(1)分子、正、负(2)丙17.②14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1)B(2)②18.扩散热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19.(1)需要(2)24 ℃12 ℃水(3)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的方法20.(1)①等于②水(2)下21.(1)相同(2)加热时间(3)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水是生命之源。
关于水的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热水的内能一定比冷水的大C.水温升高,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D.水温为0℃时,内能也为零2.对比热容的定义式Qm t∆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成反比B.比热容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某种物质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小C.同种物质比热容不变,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与物体吸热多少、质量及温度变化无关3.根据表1和表2中的资料,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表1:几种晶体的熔点表2:几种物质的比热容晶体熔点(℃)物质比热容[J/kg⋅(℃)]固态酒精﹣117水 4.2×103固态水银﹣39冰 2.1×103冰0沙石0.92×103A.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差异较大,而沙漠地区昼夜气温差异不大B.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汽车发动机里常用水来帮助冷却散热D.水达到0℃时,就一定会结冰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内能一定减少C.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0J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5.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均为500g,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物质,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水的比热容为34.2J/(k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 .0~4min ,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8×103J/(kg•℃)C .0~4min ,乙吸收的热量大于甲吸收的热量D .8~10min ,甲吸收的热量为1.68×105J6.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挂一重物也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 )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间有间隙C .分子间存在斥力D .分子间存在引力7.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 .夏天,在阳光照射下路面的温度升高 B .冬天,用嘴对着手“呵气”,手觉得暖和 C .两手互相摩擦,手心发热 D .凉鸡蛋浸泡在热水中变热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 .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C .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9.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10.同学们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酒精煤油冰水银铜铝沙石比热容c/[×103J/(kg⋅℃)] 4.2 2.4 2.1 2.10.140.390.880.92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B.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C.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温快,所以铜块比热容大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为学生烹饪比赛现场,菜刀能把菜切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学们闻到了菜香,这是现象。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卷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卷注意事项: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90分。
本试卷建议用时7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1.郭沫若曾写下《游武夷山泛舟九曲》的诗篇来赞美武夷山的秀美风景,其中的诗句“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最为脍炙人口。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香生径”说明了花的芳香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使整个山谷弥漫着花香,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
2.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3.如图是某同学做“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个瓶子中,一个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一个装有空气。
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________瓶中装有二氧化氮气体。
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基本一致,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________增加。
5.“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如图所示),汽车急转弯过程中由于摩擦车胎温度急剧升高,此过程中轮胎的内能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6.冬天到了,天气很冷,但是有些同学穿得很单薄,经常看到这些同学在座位上抖腿,有同学戏称他们“晚来天欲雪,取暖全靠抖”。
抖腿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人体的内能。
7.潜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的气候适宜种植水稻。
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以防霜冻,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较大,当气温降低时,水能放出较多的热量。
8.暖水瓶中装有质量为1kg的水,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如果将瓶中的水倒去一半后,剩余水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发生沙尘暴,沙尘漫天做无规则地运动
B.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C.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冷天搓手会感觉暖和些
B.气体的扩散
C.闻到香皂的香味
D.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
3.下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4.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6.下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降低
C.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7.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
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9.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
B.铅块不可能向铜块传热
C.铜块可能会向铅块传热
D.铅块和铜块之间一定有热传递
10.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11.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
1]
水 4.2×103冰 2.1×103
酒精 2.4×103砂石0.92×103
煤油 2.1×103铝0.88×103
水银0.14×103铜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都比固体大
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煤油的温度变化大
C.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二、填空题
12.煮茶蛋时,蛋壳很快染上了茶色,把蛋放入凉茶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说明温度,分子运动越.
13.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气候特征,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
是.“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窗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名句,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知当时气温(填“升高”或“降低”),因为花的加剧了.
14.在四川邛徕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省油灯”,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如图所示).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灯点燃后,热会由灯盏通过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油的蒸发,增加耗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这是利用水的特性.
15.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含义,请写出下面几种情形中“热”字的含义:
(1)这盆水很热:.
(2)物体吸热升温:.
(3)摩擦生热:.
16.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了相同的热量后,将其混合在一起.则它们之间(填“有”或“没有”)热传递,如果有热传递,热量是由传递到.17.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的砂石,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当质量为30kg的砂石放出8.28×104J的热量后,其温度将降低.
三、实验与探究题
18.两个同样的烧杯,内装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每隔
1min记录一次它们的温度,测得如下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升温快的是;
(2)如果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
(3)由此可根据公式,推出C水C液(填“>”“<”或“=”)(4)根据以上数据可算出C液= .
四、计算题(共36分)
19.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提出“退耕还林”的伟大举措,这对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大量植树造林,可调节气温.据某新闻媒体报道,一万平方米的森林每秒钟吸收的太阳能约为1.2×105J,如果这些能量被50kg的干泥土所吸收,那么,可使温度为7℃的干泥土的温度升高到多少℃?[C干泥土=0.8×103J/(kg•℃)].
2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在房间地面装饰层下铺设散热管道,通过管道内的热水散热提高室温.当供水温度为45℃时,单位面积的散热功率与地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若该地暖系统的总水量为2×103kg,将全部的水从5℃加热至45℃,水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J/(kg•℃)]
(2)某家庭木地板的面积为80m2,散热管材料为聚丁烯(PB),供水温度为45℃,则该供暖系统每小时的散热量为多少焦耳?
(3)“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你认为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至少写出两点.
21.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CDCDC 6.ABDCC 11.A、B、D.
二、填空题
12.越高,剧烈.
13.泥沙的比热容较小,温度变化较快;升高;分子运动.
14.热传递;比热容大的.
15.(1)温度高;(2)热量;(3)内能.
16.有;水;煤油.
17.0.92×103J,3℃.
三、实验与探究题
18.(1)某种液体;(2)水;(3)Q=cm△t;>;(4)2.8×103J/(kg•℃).
四、计算题(共36分)
19.解:设太阳能为Q1,干泥土吸收的热量为Q2,
由题意则有:Q2=Q1=1.2×105J
根据公式Q吸=cm(t﹣t0)得:
干泥土升高到的温度:
t=+t0=+7℃=10℃.
答:这些干泥土的温度升高到10℃.
20.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
=4.2×103J/(kg•℃)×2×103kg×(45℃﹣5℃)
=3.36×108J;
(2)由题知,散热管材料为聚丁烯,用木地板,该家庭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散热功率
P=90.0W/m2,
该供暖系统每小时的散热量:
Q=PSt=90.0W/m2×80m2×3600s=2.592×107J;
(3)“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还与地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装饰层厚度、供水温度、管间距离等有关.
答:(1)水至少需要吸收3.36×108J的热量;
(2)该供暖系统每小时的散热量为2.592×107J;
(3)“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还与地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有关.
21.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水)
=4.2×103J/(kg•℃)×0.08kg×(18℃﹣12℃)
=2.016×103J;
(2)∵不计热损失,Q吸=Q放,
∴铅的比热容:
c铅===126J/(kg•℃).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2.016×103J;
(2)铅的比热容是126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