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达标检测(十一)宫殿园林和古城古村落(含解析)(选修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达标检测(十一)宫殿园林和古城古村落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
1.故宫中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是( )
A.外朝B.内廷
C.皇极殿 D.文华殿
解析:选A 故宫建筑按前朝后寝的格局布置,以乾清门前广场为界,分为南部外朝和北部内廷两部分,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

2.如图所示的“正大光明”牌匾悬挂在( )
A.乾清宫B.坤宁宫
C.交泰殿D.东宫
解析:选A 此匾和清代皇帝选择太子有密切关系,皇帝将拟好的传位诏书放于此匾背后,答案为A项。

3.在颐和园的众多建筑中,被称为颐和园标志性建筑的是( )
A.乐寿堂 B.佛香阁
C.智慧海 D.仁寿殿
解析:选B 佛香阁是观赏颐和园壮美景色的最佳位置,也是整个颐和园的点睛之笔。

故选B。

4.明清宫殿、皇家园林体现了( )
①皇权至尊②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③都侧重于东西方建筑风格的融合④我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皇家园林颐和园虽有西洋风格,但明清宫殿、皇家园林都是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③的表述不准确,正确答案选C项。

5.平遥进行大规模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是在( )
A.唐代 B.宋代
C.明朝初 D.清朝初
解析:选C 平遥原是土城,到明朝初年进行大规模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

6.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

它是( )
A.唐代飞钱 B.四川交子
C.山西日升昌 D.民国洋行
解析:选C 山西票号是我国最早的一种私人金融机构,其中以日升昌为代表。

7.宏村基本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的布局是在( )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解析:选 C 宏村的牛形村布局得益于明朝永乐年间宏村名士汪思齐和风水先生何可达。

8.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是( )
A.背山面水 B.三面环山
C.夹溪筑屋 D.风景秀丽
解析:选C 夹溪筑屋与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信奉风水学的缘故有关,也是徽派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9题13分,第10题13分)
9.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漪园建于万寿山之麓,在圆明园西二里许,前为昆明湖。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瓮山在玉泉山之旁,西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

今上乾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

并疏导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

设战船,仿福建、广东巡洋之制,命闽省千把教演。

自后每逢伏日,香山健锐营弁兵于湖内按期水操。

若其经流,则自绣漪桥南入长河,引流入京城,绕紫禁城而出,归通惠河、通济漕渠,灌溉田亩,实万世永赖之利也。

皇上御题额曰清漪园,有《御制昆明湖记》《清漪园记》,恭载卷内。

——〔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材料二谕内阁、朕自冲龄入承大统,仰蒙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垂帘听政,忧勤宵旰,十有余年,中外奠安,群黎被福。

上年命朕躬亲大政,仍俯鉴孺忱,特允训政之请。

溯自同治以来前后二十余年。

我圣母为天下忧劳,无微不至,而万几余暇,不克稍资颐养,抚衷循省,实觉寝馈难安。

因念西苑密迩宫廷,圣祖仁皇帝曾经驻跸,殿宇尚多完整,稍加修葺,可以养性怡神。

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为高宗纯皇帝侍奉孝圣宪皇后三次祝嘏之所,敬踵前规,尤徵祥洽。

其清漪园旧名,谨拟改为颐和园。

殿宇一切亦量加葺治,以备慈舆临幸。

恭逢大庆之年,朕躬率群臣,同申祝悃,稍尽区区尊养微忱,吁恳再三,幸邀慈允。

——《清德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二,
光绪十四年二月癸未条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作者认为乾隆修建清漪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作者没有提及的本质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4分)
(2)慈禧太后为什么需要两次重修颐和园?材料二中,光绪帝以什么名义重修颐和园?为掩盖为慈禧太后“颐养”“养性怡神”找借口而列举整修的主要理由有哪些?(5分)
(3)“借景”和“抑景”,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两种造园手法。

据材料三图和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在哪些方面成功地运用了这两种手法。

(4分)
解析:第(1)问,主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

第(2)问,结合列强侵华的史实回答慈禧太后需要两次重修颐和园的原因;结合材料二中蕴涵的信息分析光绪帝整修的理由。

第(3)问,结合颐和园平面图中建筑布局及其艺术风格说明造园手法的运用。

答案:(1)作者认为清漪园建园的目的一是为祝母寿报恩;二是操练水师;三是灌溉。

但没有提及其休闲游乐的本质目的,说明作者受到朝廷建园之说的影响。

(2)原因: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焚了清漪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度遭到严重破坏。

以“亲政”之名,公开宣布整修颐和园。

理由:有先祖的成例;值“大庆”之年;太后“万几余暇,不克稍资颐养”;殿宇尚多完整,花费不会太多;工费所需,主要来自于各省羡余,不需要国库耗费;恢复昆明湖水操之制,训练水师等。

(3)借园外之景为园中之景,变有限空间为无限空间,是颐和园造园艺术的神来之笔,最著名的是西部的湖山远借玉泉山、西山之景;东部景福阁借圆明园、畅春园,通过这些借景,园外的山水、田畴、村舍、寺观等均被吸收为园中观赏的对象。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材料二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

……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材料三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

“依山造屋,傍水结村”
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

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

……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3分)
(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

”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4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和布达拉宫,充分体现了考试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种能力目标和要求。

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概括两种不同的社会群体,第(2)问,要求用所学知识回答,要求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第(3)、(4)问,要求用所学知识论证、阐述“环境理念”和“完整样态”。

答案:(1)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

(2)原因:古村落是徽商财富集聚故里的象征;古村落蕴含了徽商的儒家观念。

心态:光宗耀祖。

(3)改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生活;以景观象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4)一方面,自然环境和建筑等物质遗存;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村落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