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区域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西亚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区域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西亚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萨那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门的首都,位于海拔约2000米的山地区。
该国,水资源极度匮乏,粮食基本依赖进口。
读图,完成1~2题。
1. 萨那
A. 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 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C. 土壤肥沃,植被茂盛
D. 地形平坦,周围耕地辽阔
2. 影响也门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水源
B. 海水、气候
C. 纬度、地形
D. 水源、纬度
【答案】1. B 2. A
【解析】
1. 从题干信息知“萨那位于海拔约2000米的山地区,该国水资源极度匮乏”。
从图中经纬度位置看,萨那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A错;萨那海拔较高,因此气候温和,阳光充足,B对;萨那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稀疏,C错;萨那位于约2000米的山地区,地形不平坦,D错。
2. 从题干信息知“萨那位于海拔约2000米的山地区,该国水资源极度匮乏”。
影响也门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水源。
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宣布一项投资5000亿美元的建城计划,这座命名为“NEOM”的工商业新城未来完全依靠新能源供电。
读下图,完成3~4题。
3. 沙特“NEOM”新城选址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平坦开阔
B. 气候温暖湿润
C. 资金力量雄厚
D. 地理位置优越
4. 为“NEOM”供电的新能源主要是
A. 石油
B. 太阳能
C. 生物能
D. 水能
【答案】3.D 4.B
【解析】
3. 图示地区临海,海运便利,相对于其它地区,降水较多,故D正确。
图中等高线密集,等高距为500,因此地势其故明显,故A错误。
图示地区位于副热带,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故B错误。
资金力量雄厚与城市选址关系不大,故C错误。
4.图示地区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因此太阳能丰富,故B正确。
石油与水能不属于新能源,当地气候干旱,生物稀少,生物能缺乏。
故A、C、D错误。
以色列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沙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7%。
20世纪50年代,以色列修建引水管道将北方加利利湖的水输送到南方,使南部不毛之地变成了粮果之乡。
如图为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以色列北部水资源多于南部,主要因为北方
A.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B.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
C.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D.植被茂盛,涵养水源多
6.“北水南调”工程对图示地区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
A.增加径流总量B.减少下渗水量C.减少降水总量D.加大蒸发总量
【答案】5.B 6.D
【解析】
5. 据图分析可知,以色列北部冬季西风带受地形阻挡抬升作用,降水较多,水资源多于南部;以色列北部
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南北纬度相差不大,蒸发量差异也不大;植被均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可能涵养水源多,但不是主要原因。
6. “北水南调”工程实施,导致水域面积增大,加大图示地区蒸发总量,减小径流总量,增加下渗水量,对降水总量影响较小。
下图中A点以下河段被称为阿拉伯河,是由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汇流而成。
两河共同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山区,主要靠山区融雪和上游降雨补给,中下游地区是伊拉克灌溉农业区,建有很多灌渠和堤坝。
读图,完成7~9题。
7. 阿拉伯河河口的泥沙主要来自于
A. K1支流9
B. K2支流
C. 底格里斯河
D. 幼发拉底河
8. 下列月份,图中沼泽面积最大的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9. 推测下列工业产品哪种为该国出口较大的商品
A. 化肥
B. 钢铁
C. 服装
D. 水泥
【答案】7. A 8. B 9. A
【解析】
7. 阿拉伯河,是由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汇流而成,两河流域为主要农业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以沉积为主,被带到河口的泥沙较少,k2河流先注入底格里斯河,地形突然平坦,泥沙沉积,进入河口的泥沙较少,K1河流流经区域落差大,上游冲刷力度大,携带能力强,下游K1河流直接注入阿拉伯河口,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口,故该答案选A项。
8. 两河流域北部和东北部山区为地中海型气候,季节只有冬夏两季,雨季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山区从11月至次年4月),河流在4月份水量达到最大,因此在4月份沼泽面积最大,答案选B项。
9. 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以石油为原料可以生产化肥,因此答案选A项。
2018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
新的城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培育适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
下图示意海城位置和遥感影像。
据此回答10~12题:
10. 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地下水位,避免地面沉降
B.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
C.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
D.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
11. 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
A.喜光热耐干旱
B.根系发达,抗风性强
C.耐盐碱性更强
D.耐贫瘠土壤,生长快
12. 海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
A.干旱气候
B.强沙尘暴
C.石油污染
D.全球变暖
【答案】10. D11. C12. D
【解析】
10. 根据图中科威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将海水引入内陆可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D正确。
11. 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因此这里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耐盐碱性更强,C正确。
12. 海城是热带沙漠气候,石油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强沙尘暴、石油污染问题目前就很严峻,题目要求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应是全球变暖,D正确。
二、综合题。
13. 读西亚地区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亚部分地区城市和石油天然气分布图
材料二下表为伊拉克巴格达和伊朗伊斯法罕的气象资料
巴格达气象站位置33° 19′ 30″ N, 44° 25′ 19.2″ E海拔34米
伊斯法罕气象站位置:32.6°N,51.7°E,海拔1590米
(1)位于沙漠中的城市迪拜高楼林立,经济发达,请根据材料1分析迪拜潮湿和降水少的原因。
从自然角度分析迪拜建高层建筑的有利条件。
(2) 据图分析阿巴斯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根据材料二比较巴格达和伊斯法罕两地的气候异同点。
(4)根据材料,谈谈加强与该地经济贸易往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
(1)迪拜位于波斯湾沿岸临海,同时气温高,海水大量蒸发,潮湿;同时终年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不易降水;迪拜位于副热带地区,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为主,风小;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少地震和弱震。
有利高层建筑。
(2)地理位置优越;海上运输便利;附近有天然气资源。
(3)同:降水稀少;冬季相对较多。
异:巴格达终年高温,年均温高;伊斯法罕年均温低,年较差大;伊斯法罕的降水比巴格达更少。
(4)加强与该地的经济联系,便于扩大贸易往来;丰富能源来源渠道,减轻我国能源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和城市区位等,通过图表和材料分析具体问题是地理查考常用方法。
(1)迪拜潮湿的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波斯湾沿岸,紧临海洋,同时这里纬度较低,气温高,海水大量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所以迪拜非常潮湿。
迪拜降水少的原因:终年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为主,不易形成降水。
迪拜建高层建筑的有利条件:迪拜位于副热带地区,终年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为主,所以风力小;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少地震,有利高层建筑的稳定。
(2) 据图可以看出,该城市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上交通运输非常便利;图中显示附近有石油天然气资源。
(3)气候异同点主要从气温高低,气温变化情况,降水多少,降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同点:表中显示,各月降水都不超30毫米,可见降水稀少;从季节上看,冬季相对较多,夏季较少。
不同点:巴格达终年高温,各月气温均在15℃以上年较差小,年均温高;伊斯法罕冬季气温较低,导致年均温低,年较差26.7℃。
年较差较大;伊斯法罕的降水比巴格达更少。
(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强与该地的经济联系,便于扩大贸易往来,互通有无;该地能源资源丰富,加强与该地经济贸易往来,能够丰富我国能源来源渠道,减轻我国能源压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出口棉花与小麦,是中东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材料二:叙利亚及周边地区图(左图),塔尔图斯和巴尔米拉两地气候比较图(右图)
(1)分析该国东部和西部地势、降水的差异。
(4分)
(2)叙利亚是阿拉伯地区主要粮食出口国,评价其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6分)
(3)简述叙利亚及其西部邻国城镇大多集中于西部沿海的原因。
(6分)
(4)根据叙利亚资源状况,分析说明该国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6分)
【答案】
(1)东部河流自北向南流,地势北高南低,西部河流自南向北流,地势南高北低;(2分)西部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东部离海洋较远,全年降水较少。
(2分)
(2)有利条件:以高原为主的地形,较为平坦;以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度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灌溉系统较完善等。
(4分)不利条件:国土狭小,耕地面积少,水源不足、多风沙等。
(2分)
(3)地处地中海沿岸,地形平坦;属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沿岸港口众多,交通便利;临近海洋,资源丰富。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4)油气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利用棉花原料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纺织工业;盛产粮食、水果,可以发展食品(或水果)加工业;利用港口,可以发展临港出口加工业。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希巴姆古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共和国,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时令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
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到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而成。
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
材料二见图。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原因。
(2)据图分析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
(3)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古城选址的依据。
【答案】
(1)墙厚:隔热降温。
窗小:抵御风沙。
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排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排窗排出。
(2)距海近;西南季风盛行时挟带海洋水汽,可沿河谷深入,受山地影响形成地形雨;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来时降水增加。
(3)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远离沙漠腹地。
【解析】
试题
(1)根据材料,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楼房墙厚,有利于隔热降温。
窗小便于抵御风沙。
窗子分排,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2)古城距海近,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携带的海洋水汽,可沿河谷深入,受山地抬升影响,多地形雨。
赤道低压带北移,影响该地时降水增加。
(3)古城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
在热带地区,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
远离沙漠腹地,受沙漠影响小。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尔布尔士山脉是伊朗高原北部的重要山脉,北临里海,南部为伊朗高原。
M和N两地降水量差异十分显著,M地降水量在1 000mm以上,而N地降水量为200~500nun。
在厄尔布尔士山脉西侧山区分布有面积广阔的落叶阔叶林。
下图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局部区域示意图。
(1)分析M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6分)
(2)比较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北两侧聚落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8分)
⑶每年夏季,图示区域厄尔布尔士山脉东侧地区常常发生干旱,但经济损失并不严重。
试分析原因。
【答案】
(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2分)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
(2分)乙路段(2分)。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2分);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2分)
(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2分)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2分)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2分)
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2分)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2分)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2分)
⑶夏季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容易发生干旱。
该地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因此旱情造成的损失小。
【解析】
(1)图中M地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要从所处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读图,结合经纬度判断,图中M位于盛行西风带内,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冬季受气压带、风带南移的影响,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且位于厄尔布鲁士山的西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所以主要集中冬季。
(2)尔布尔士山脉南、北两侧聚落特征的差异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
从图中城镇分布看,北部多城市,南部多村庄,规模差异岷县。
从数量看,北侧多,南侧少。
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及自然环境特征角度考虑。
该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少,气候干旱,在有水源的地区,适宜聚落分布,北侧地形为图兰平遥,南侧为伊朗高原,地形差异大,且水分条件有差异,导致聚落分布差异较大。
(3)厄尔布尔士山脉东侧地区常常发生干旱,但经济损失并不严重的原因要分常发生干旱的原因及经济损失少的原因角度分析。
常发生干旱的原因与大气环流有关,夏季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气
温高,蒸发旺盛,容易发生干旱。
损失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地人口稀少,经济密度小,经济不发达,因此旱情造成的损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