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管理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
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其技术水平相对于世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仍旧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
飞机的安全性完全比不上美国的飞机发展水平。
而飞机的关键配套设备是航空发动机,它的各项指标均可直接作用于飞机中,适航性可以反映出民航的可靠性,因此,提升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安全水平现在成为一种重要方式来提升军用飞机的整体安全性。
所以,深入研究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管理可以有效地发展我军用航空事业,这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管理概念简介
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管理也就是一种为了保障军用发动机的安全性为目标的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控制管理,这种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军方提供军用发动机,应用军用发动机来安全的有效的完成预期的任务。
必须严格监控适航管理以保障军用发动机的安全性。
适航管理需要不断地将安全要求做到尽可能的完善,不断提高安全等级;通过对飞机的技术检查与鉴定来保障飞机的安全,在保障飞机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军用发动机适航;军方按照适航管理程序正确操作,完成适航控制以此来保证军用发动机的适航性,提高军用发动机的安全性。
2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
2.1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的主体——————————————————————
—作者简介:金帅(1987-),男,朝鲜族,吉林蛟河人,工程师,研究
生;张振兴(1988-),男,辽宁沈阳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军用航空发动机使用维护保障。
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管理探讨
金帅;张振兴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沈阳110015)
摘要: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由于经验的不足,我国对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的工作还处于初步探索
中。
为了加强并改善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需要加强适航管理工作方面的要求,吸取经验、想法与建议,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明确适航管理工作职责要求与分工等,分析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改善这种现象。
本文主要探讨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的管理工作提出改善措施将其更加完善。
关键词: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管理;措施探讨
仅会浪费生产资源,同时也无法创造社会效益。
机械自动
化必须要牢牢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生产需求研制对应的自动化技术。
在创造更大生产效益的同时,保障自身生产系统的有效性,使机械自动化能够朝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2绿色化
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资源短缺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为了以低成本创造更大的财富,浪费就是必须要克制的问题。
自动化技术作为高消耗产业,虽然能够带给人类生活生产更大的便利,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与经济效益。
但与之对应的却是自动化技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机械自动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低碳环保作为原则,降低资源损耗,创造更大行业效益。
3.3低成本
机械自动化有着高效率、高潜力的生产优势,因此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行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当然为保障该技术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生产单位与研发单位还要将见效快、投资少作为发展核心。
结合国内国情以及国外发展经验,降低生产研发成本,避免出现不必要投入。
如一部分通用型自动化设备是可以用于任何行业的,需减少这方面投入。
3.4高效率
自动化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生产效率高,虽然目前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推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我们能够预见到,未来社会的科技水平将会远超于现在。
因此为了满足未来社会生产需求,更高的
生产效率才是机械自动化的追求。
止步不前不能让行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才能够推进行业的整体进步。
3.5微型化目前农业、工程、工业等行业中的机械自动化设备普遍体积过大,上述行业对设备体积没有苛刻的要求,所以可以应用大型生产设备。
可是机械自动化设备不仅会应用于上述行业,同时在信息、医学、军事等方面也会有所运用,而这些行业则对体积有较高的要求。
生产研发单位必须制造与生产微型化产品才能满足对体积要求较高产业的要求。
所以微型化产品将会成为未来机械自动化发展方向之一。
4结语
从现状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与行业均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之对应的是社会予以了机械制造技术与行业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迎合社会发展,更好的发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价值,我们就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新兴科技、创新制造技术,实现自动化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的有机融合,推动与带动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和荣.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南方农机,2018,49(15):177.
[2]洪庆.浅析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通讯世界,2017(21):351.
[3]陈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02):186,188.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
军方和研制方需要共同保证军用发动机的适航性,严格监督军用发动机的实施,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适航要求。
因此,军用发动机适航工作和审查的主体均为军方和研制方,共同以安全的完成预期任务为目标。
军方需要采取严格的监控,研制方需要将适航性放在重要地位来考虑;军方充分发挥监控作用,研制方在适航的要求下展开相关研制工作,建立适航工作的管理体系和操作方法,以此来保障落实适航性要求。
2.2研制方适航管理工作
研制方在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中被作为审查对象,应该吸取相关经验,研究适航准则,了解并掌握相互要求与标准,例如对条款的要求,相关的适航规章和适航指令等,对适航准则与要求有进一步的了解;以此同时,制定适航管理操作准则,其准则内容有关于型号特点与设计等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以此来准确、有效、安全地进行发动机适航工作的开展。
适航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来确保军用发动机的良好适航性。
其军用发动机适航组织系统的各岗位职责为:总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为领导适航性工作;适航总师的主要工作为在总设计师的带领下负责适航工作,监督检查适航工作的发展情况;适航副总师的主要工作为全面开展系统的各项工作,组织实施相关研制过程中的技术方面的问题;适航管理工作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为负责适航性管理工作,编制相关管理文件,组织相关适航性技术的培训工作等;适航主任工程师的主要工作为协助确定本专业的适航性要求,协助编制适航性计划与相关文件,进行跨专业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性协调;成附件单位适航主任工程师的主要工作为传递各单位之间的相关材料,组织相关适航性的支持计划,协调适航性设计与活动等。
2.3军方适航管理工作
军方应该将适航性要求与装备采办相结合,武器的装备采办主要是指一个武器装备的开发、获取和使用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各类需求。
现如今,我国军用武器装备建设已逐渐完善,但由于技术的跨度大、组合程度高、操作系统的复杂以及进度紧张等问题影响了军队,让军队造成了人员和设备的损失,这大大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装备采办的效益。
因此,需要重视装备建设过程的质量和安全,获取相关经验采取高效益的有效的方法并去实施。
军方在适航管理工作中需要将适航要求和装备采办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研制过程中需要重视安全问题,强调安全性要求和适航性要求;在审评过程中需要重视控制管理问题,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在保障原有的军用发动机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体系使其更完善;建立具有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更好的重视安全性;提高队伍专业水平和审查能力等。
3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虽然我国对于军用发动机的研制有一定基础,但是由于我国航空工业的基础相比较于其他国家还是有些薄弱,在思想观念、方法管理、技术与研制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作为刚刚起步中的发动机适航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差距主要有:
3.1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缺乏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已制定《军用发动机适航审查准则》,还需要通过研讨、调研、总结以及分析等手段,在现实实际情况中完善我国的军用发动机准则。
由于我国需要大量的适航支撑标准,因此我们可以从发动机的适航性要求、设计、验证方法等来强化标准完善标准,来扭转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体系落后的局面,以此来保障我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
3.2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缺乏足够经验
由于我国的军用发动机还是在一个起步的状态,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缺乏一定的经验,包括技术人员没有较强的适航意识,对适航体系的管理方法、手段以及操作等了解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国适航专业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适航管理体系,加强适航管理经验,逐渐提高对适航的管理意识,落实贯彻在实际实践中;专业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安全的、具体的适航操作程序,以此来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利;建立健全的适航队伍,根据自身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军方与调研方应该要积极努力配合对方的工作,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和军方共同完善适航工作,提高适航管理水平;军方在适航管理审查的过程中要严格审查,保障适航水平的提高。
3.3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缺乏相关数据和体制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安全性的评估与分析技术方面的缺乏,这对于我国的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是个很大的难题。
我国可以吸取国外的相关经验,研究并掌握相关适航要求的评估与方法,逐步积累数据,一点点做好相关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材料数据库的缺乏,无法透彻掌握新材料的研究,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来加强材料数据的准确性,以此来加强发动机的适航工作。
由于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缺乏健全的体制导致无法保证适航工作的安全标准,因此研制方需要加强建设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体制,军方需要督促检测研制方对管理体制的完善工作,保证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的安全标准。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起步晚、机制不够完善、各项经验都缺乏等限制下,我国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实行的高效益的管理体系,提高军用发动机的安全性。
本文主要建议军方与研制方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完善军用发动机的适航性,军方充分发挥监督检测作用,充分了解并沟通,加强专业技能与要求,争取让我国的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院
[1]徐浩军.航空器适航性概论[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76-177.
[2]邹国晨,赵澄谋,邱衡.武器装备采办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3]吴坚.质保体系的适航审查中几个值得注意的情况及对策[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6(172):44-45.
[4]张越梅,浦传彬,刘晓华.浅谈民用飞机的适航管理[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8,2: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