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备考(201134新)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28°11′N;113°00′E) 广州(23°00′N;113°11′E)
5.(07年山东)根据提速动车组时刻表,乘坐表1中哪一 车次的旅客到达终点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A.D21 B.D201 C.D584 D.D776
立意: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太阳的视运动
7.(08年山东)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 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10年山东)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 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 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4.当地该日 立意:考查大气的受 A.日落时间为17时 热过程、气温的垂直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变化和大气特征、地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球公转的意义、太阳
7
25 2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长)
地理信息技术 天气系统(等压线)、农业 区位、交通运输特点及重要 性、农业生产与环境问题 城市化 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安全 灾害(涝渍)的分布、成因 分析及防治 大气环境问题、水资源开发
7
8 26 农业生产与环境问题
地形与外力作用、气候成因、 等高线绘制、生态农业、工 业区位 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活动 灾害(森林火灾)的分布、 成因分析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2007年 题号 1 2 3 4 5 6 涉及的主干知识 洋流、自然带及世界区域 地球公动的意义(昼长等)、 大气环流、气候特点 内外力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 工业区位、循环经济 题号 1 2 3 4 5 6
2008年 涉及的主干知识 农业地域类型及世界区域 产业转移、工业区位 区域气候特点及分布 气候特点、农业区位及世界 区域 垂直自然带及中国区域 水循环 题号 1 2 3 4 5 6
统计图
表格
2008年地理试题图表类型
图表类型 题 号 图表数量 2 4 卷Ⅱ:30题、31题; 地面天气形势 图 局部景观图 统计图 2
卷Ⅰ第一组:1、2;第三组:5、6 行政区域图
卷Ⅱ:26题
卷Ⅰ第三组:5、6 卷Ⅱ:29题;32题 卷Ⅰ:第二组;
1
1 3 1
1
1 3
表格
卷Ⅱ:26题 图表合计 1
2.考试内容 (1)必考内容:地理学科除了规定的三个必 修模块之外,鉴于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内容 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还包括《全日制义务 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2)选考内容:地理保留了3个选修模块, 作为选考内容。 注意2011年考试内容的修改。
(09年山东)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 重要作用。图3是l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 5-6题。
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干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 .气候变干
分数小计 20分

分数

比重
26分
6分 8分 18分
38.2 %
26.5 %
10分
4分
20分
24分
35.3 %
小计
68分
68分
100 %
二、山东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特点2: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 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地理事 物的分布、地理变化过程等内容都是考试的 重点。这也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区域定位能力
(07年山东) 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立意:考查地质 作用、地质构造 对地貌的影响。 考查地质图的阅 读能力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命题指导思想 2.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 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 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含义是: ①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 用,命题所选材料(包括图文、表格等不同形式) 在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之外,这样才能有“新”情 景,提出“新”问题。但材料仍会以主干知识为 依托。 出乎“意料之外”,又尽在“情理之中” ②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不是空中楼阁,文综测 试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通过 考查“双基”来达到“能力”测试的目标。
2
11
2009年地理试题图表类型
一、2010年山东卷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 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 ③《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 东卷考试说明》 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一、 2010年山东卷考试说明
2011年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再读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复习方向 二、山东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三、高考备考几点建议
一、再读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复习方向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山 东卷)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Ⅰ.命题指导思想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Ⅳ.题型示例 Ⅴ.参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立意:考查地球公转的意义
昼长(时)
要求的日期
24 12 0 3.21
8月 8日
6.22
9.23
12.22
3.21
(08年山东)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5~6题。 立意:考查自然带 垂直地带性、水循 环环节。隐含考查 黄土高原及其周边 地区气候、地形等 环境特征。 5.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6.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 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 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一、 2010年山东卷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3.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4.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 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 的难度。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 1.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每一项考核目标均包括三项不同层次的具 体要求。
选择题的排序
(07年山东)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 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 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 立意:考查洋流的分布、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 气候类型、气温垂直递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 减率 、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气压中心。考查
(09年山东) 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 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
立意:考查时间计 算、降水的形成条 件。考查等压线图 的判读。
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 B.形成锋面雨 C.凝结核多 D.气温较低 4.预计飕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到达A市时,所在 地的区时为 A. 8日13时 B .8日23时 C .9日13时 D .9日23时
二、山东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特点1:体现新课程理念,保证试题的平稳过渡 试题从分值、类型、难度上基本稳定,难 度适中。试题结构略有变化。
近年来山东文综卷地理试题的内容结构略 有变化:自然地理的内容比例持续下降(2008 年、2009年、2010年分别占50%、44.12%、 38.24%),人文地理(往年地理试题的评析将 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合称为“人文地 理”)的内容比例明显增加(2008年、2009年、 2010年分别占50%、55.88%、61.76%)。人文地 理内容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树 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并形成人文素养等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考试题适当增加人文 地理内容,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凸显了 地理科目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2007年地理试题图表类型
图表类型 行政区域图 卷Ⅱ:31题; 卷Ⅰ:第二组:3; 卷Ⅰ:第四组:6、7; 1 题 号 图表数量(13) 1 2 卷Ⅰ第一组:1、2;
2
6
流域、剖面示意 图
卷Ⅱ:26题(2幅);30题;32 4 题
卷Ⅰ:第5组:8; 1 2 卷Ⅱ:26题; 卷Ⅰ:第三组:5; 1 1 3 卷Ⅱ:29题;30题; 2
工业区位因素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区域可持 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二、山东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特点3:注重图表知识的综合运用,突出地理 学科特点。 试题图表较多、图表信息量大、类型齐 全。全面考查了学生从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 地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地理解与整合的考查要求。
视运动
(10年山东)图3是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立意:考查喀斯特 地貌的形成、外力 作用、岩石。考查 地质地貌图的判读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6.该类地貌发于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D.④①③
2010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内容结构
类 型
自然 地 理 人文 地 理 区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试 题 编 号
卷Ⅰ:第二组3、4;第三组:5、6;第四 组:7 卷Ⅱ:26题:(1)小题第一问4分;(2) 小题2分 卷Ⅰ:第一组:1、2 卷Ⅱ:26题(1)小题第二问4分;(3) 小题6分 卷Ⅰ:第四组8; 卷Ⅱ:26题(4)小题3分;(4)小题 6分; 29题(5)小题6分;(6)小题5分
2009年 涉及的主干知识 地域分异规律及世界区域 农业区位 天气系统(等压线) 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 环境问题及中国区域 气候变化
7
8 26
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布局)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及中国区 域 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开发、农 业生产与环境问题、等高线 工业区位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与区域发 展 灾害(旱灾)的分布、成因分 析及防治 水环境问题及危害、环境管理
动车组车次 D21 D201 D584 D776
始发站 北京 南昌 宝鸡 深圳
终点站 长春 长沙 西安 广州
开车时间 07:15 08:00 11:11 11:18
终到时间 13:31 11:15 12:23 12:28
表注:长春(43°53′N;125°20′E) 西安(34°15′N;108°55′E)
29 30 31 32
29 30 31 32
29 30 31 32
2010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必修部分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模块 自然地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主 干 知 识
锋面、低压等天气系统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
(三)关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中: 1.必考题:思想政治的分值比重占36%,地理、 历史的分值比重分别占32%。(政治84分、地理 历史各78分) 2.选做题:3个选考模块,考生自行选做1个。 选做题不跨其他选考模块命题,更不会跨其 他两个学科命题。学科内选考模块可以跨必考模 块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