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生物湖南高二水平会考检测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高中生物湖南高二水平会考检测试卷【1】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樟子松树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
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
C.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工林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低,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图中的实例说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B.研究对象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C.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D.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以整体调控为处理手段
【答案】ABCD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A正确;研究对象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B正确;目标是可持续发展,C正确;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以整体调控为处理手段,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花粉也能通过培养形成植株M,这是因为番茄的生殖细胞也含有控制生长发育的全套遗
传物质
B.植株M一定为单倍体植株,其特点之一是往往高度不育,因此不能体现生殖细胞具有全
能性
C.由花粉培育得到植株M的过程中,植物器官的发生主要通过营养物质的配比进行调节D.由花粉培育得到植株N,整个过程都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解,花粉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M属于单倍体,M经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形成的植株N又恢复为正常的二倍体。

花粉也能通过培养形成植株M,这是因为番茄的生殖细
胞也含有控制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A项正确;植株M一定为单倍体植株,其特点之一
是往往高度不育,但由于由细胞形成植株M,体现生殖细胞的全能性B项错误;植物组织培
养过程中,植物器官的发生主要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配比进行调节,C项错误;由花粉培育
成植株M,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而由植株M到植株N的过程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花药离体培养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染色体只由基因组成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C错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染
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
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5.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催化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②催化不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③催化两个黏性末端互补碱基间氢键的形成
④催化DNA分子两条链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两个可以互补配对的黏性末端的DNA片段或任意两个平末端的DNA片段,并使连接处的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连接酶,意在考查考生对连接酶作用的理解。

6.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抗体B.DNA
C.葡萄糖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凡是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抗体能存在于血浆中,故A错误。

DNA是在细胞内,主要是在细胞核中,故B正确。

葡萄糖能存在于血浆中,故C
错误。

二氧化碳可以在血浆中,组织液中,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7.有关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只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能量流动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D.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A错误;能量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正确;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
流动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8.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为 ( )
A.低温、干燥、低氧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高温、干燥、高氧D.高温、适度适中、高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蔬菜、水果的储存条件是低温、低氧、湿度适中,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9.下列关于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饮食过咸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由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B.当人体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时,会出现情绪激动,呼吸心跳加快等现象,耗氧量增加C.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垂体只会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D.当机体受到H7N9病毒侵染时,机体只要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消灭,从而保证机体的稳态【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当饮食过咸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由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故A错误。

当人体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时,因为肾上腺素的增幅,会出现情绪激动,呼吸心跳加快等现象,耗氧量增加,故B正确。

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垂体会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和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故C错误。

当机体受到H7N9病毒侵染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将其消灭,从而保证机体的稳态,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核移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用芽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能获得脱毒苗,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二、双选题
11.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的种子搭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经过宇宙射线、高度真空和微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种子发生变化,从而培养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这项工作可以诱发种子变异
B.从太空带回的种子大多是优良种子
C.从太空带回的种子都变成了多倍体
D.从太空带回的种子还需进行选择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太空育种属于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既会产生人类所需要的性状,也会产生人类不需要的性状,因此需对其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A、D两项正确, B、C两项错误。

考点:本题以人工诱变育种为素材,考查与基因突变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
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中也可用胃蛋白酶使所取的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B.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液可用来培养禽流感病毒
C.培养的动物细胞可用来检测苏丹红的毒性
D.“生物导弹”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来识别癌细胞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用胰蛋白酶使所取的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A项错误;禽流感病毒
是寄生生物,应该用相应的活细胞培养,B项错误;培养的动物细胞可用来检测包括苏丹红
在内的有毒物质的毒性,C项正确;“生物导弹”是由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而制成的,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来识别癌细胞,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
A.叶绿体B.线粒体C.内质网D.液泡
【答案】AD
【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A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不含
色素,B错误;内质网不含色素,C错误;液泡中含有花青素等色素,D正确。

14.采用假说演绎法作为实验方法的有()
A.摩尔根B.孟德尔C.萨顿D.欧文顿
【答案】AB
【解析】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假说,C错误;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
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D错误。

1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萌发种子的胚根,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根的尖端
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根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根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根。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下列关于实验
的结论和分析正确的是()
A.a′组向光弯曲生长
B.b′组背光弯曲生长
C.a′组尖端下部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D.b′组尖端下部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AC
【解析】图中a组尖端和b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a′组和b′组的区别是胚芽鞘的尖端下部放置的是c组正立的和d组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a′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向光侧运向背光侧,所以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选A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图形,明确c、d的胚芽鞘的形态学方向是不同的,根据极性运输的观点分析a′、b′的下端是否可以获得生长素,进而判断各自的弯曲和生长情况。

三、综合题
16.下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

(2)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_____________;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当甲状腺细胞分泌激素过多时,会抑制相关腺体的分泌活动,激素的这种调节方式叫_____________。

(3)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使促进细胞进行的生理反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2)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3)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肌糖元的合成(2分)(4)胰岛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受体发生改变)
【解析】结构②与细胞膜的识别有关,化学成分是糖蛋白。

①是信息分子,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其作用的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为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反馈调节。

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肌糖原的合成。

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导致血糖浓度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