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胎儿脐带扭转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胎儿脐带扭转的临床应用
【摘要】为探讨胎儿脐带扭转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在诊断胎儿脐带扭转中的应用价值,对18~24周孕妇进行二维及CDFI检查,测量脐动脉血流参数,定期复查,并于产前再次检查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变化,以产前末次检查结果与出生后实体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121例孕中期超声诊断脐带扭转者产后均经证实,脐绕颈发生率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及死胎比例增加。
脐带扭转发生后不宜松解,脐动脉血流变化可及时反映胎儿宫内安危,孕中期即发现脐带扭转可加强孕期监测,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脐带扭转;超声诊断;临床应用
脐带是胎儿-母体物质交换的唯一途径,正常脐带含有生理性扭转,过度扭转可使围产期胎儿缺血缺氧甚至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本文追踪观察121例脐带扭转对胎儿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7年5月,对来我院就诊的356例孕妇常规进行胎儿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
对其中有脐带扭转特殊表现的187例作为观察组,保留相关资料,定期复查,注意胎动,将产前最后一次超声检查时测量的相关数据与孕中期进行比对,其声像图与产后脐带实体作对照。
169例孕期无脐带扭转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Acuson Aspen和Siemens Sonoline Versa Plus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
在18~24周时常规检查胎儿及附属物。
多切面扫查脐带,尽量扫查脐带全长,直至两端附着部。
记录二维声像图,注意脐静脉走行,测量脐静脉-静脉间距。
CDFI观察脐静脉及脐动脉红蓝两色血流信号是否亦如上述排列。
选取与声束平行的色彩明亮处,常规测定脐动脉血流参数如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期/舒张期峰值流速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记录图像。
对观察到脐静脉和脐动脉的管状无回声暗区呈一宽两窄规律相间、螺旋状排列者,规定累计总长度大于200mm,脐静脉-静脉间距小于20mm者诊断为脐带扭转。
于产前最后一次超声检查时再次测量相应数据,产后与脐带实体作对照。
产后界定扭转10周以上为部分扭转,自胎盘脐带端到胎儿脐轮部全长均扭转为全程扭转[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孕晚期胎儿转归情况
观察组187例中孕期均有脐带扭转声像改变,其中121例(有66例因未复诊而流失)晚孕期超声检查显示,有19例因声像图特征不明显而未诊断,其余病例声像图特征与中孕时比较无明显改变,产后观察脐带实体,121例均有脐带扭转,脐带实体与产前超声检查二维声像图结果相符。
在121例中有89例产前超声诊断脐绕颈,发生率约73%,产后均经证实;5例发生宫内窘迫,均为全程扭转,伴脐绕颈2周,1例胎死宫内。
对照组169例中孕期脐带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产前超声诊断脐绕颈22例,产后经证实,无宫内窘迫及死胎发生(表1)。
表1 两组孕妇孕晚期胎儿转归情况(略)
2.2 两组孕妇孕晚期脐动脉血流指数变化(表2)表2 孕晚期脐动脉血流指数测定(略)
表2显示,观察组脐绕颈者的血流参数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者血流参数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重要意义。
2.3 脐带扭转声像图特征
纵向扫查时,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管状暗区呈一宽两窄相间,绕脐带长轴呈规律相间、螺旋状排列,在不同纵切面上表现为绳索、麻花或双排对称串珠状回声(图1,见封4),超声测脐静脉-静脉间距多在20mm以内。
重度扭转时横、斜切面扫查时,脐动静脉血管断面正常“品”字形排列消失,脐静脉增宽,动脉变细,横切面呈“鼠眼样”,斜切面呈“元宝”形[1]。
CDFI检查红蓝两色动静脉血流信号亦如前述交错排列(图2,见封4)。
3 讨论
脐带是胎盘的重要附属物,是保证母儿物质交换的通道,正常脐带长约30~70cm,脐带内血管呈螺旋状走形,正常脐带含有生理性扭转,一般为6~10周。
过度扭转时可引起脐带受压,导致脐血流改变,严重者可使扭转的脐带明显变细,以致血流供应受阻和回流障碍,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2]。
脐带扭转是目前已被公认的导致胎死宫内的原因[3]。
脐带可以全程扭转,也可部分扭转,脐静脉-静脉间距越小,扭转程度越重,尤其发生在胎儿脐轮部或脐带胎盘端时,将影响供血供氧而危及胎儿生命,与胎儿宫内窘迫关系密切[1]。
本文观察组中5例发生宫内窘迫的病例,产前胎动
明显减少,测量脐静脉-静脉间距均<14mm,脐动脉血流RI及S/D值增高,产后观察实体与声像图表现一致,均为全程扭转,伴有脐绕颈2周,1例死胎为孕38周时胎动突然消失,超声检查未探及胎心搏动,产后观察脐带全程扭转,变细,且脐轮部脐带呈黑紫色,考虑系由于重度扭转以致血流中断,停止供血供氧所致。
孕中期由于羊水较多,能充分显示脐带全貌,有利于观察脐带整体情况,判断有无脐带扭转及其长度、起止位置。
同时可排除脐带畸形,脐带打结、过短的情况。
CDFI能实时显示脐血管血流状态,血流充盈情况及频谱形态特征等。
本组19例孕妇孕中期曾诊断脐带扭转,而晚期未发现脐带扭转,可能与孕晚期羊水量减少、不能显示脐带全貌有关。
在胎儿脐动脉血流测量参数中,S/D比值、RI是测定胎盘外围循环阻力的指标,当S/D,RI明显增高时,会出现舒张期血流减少、血流阻力增加、逆流等异常频谱。
血流阻力极度升高时,表明胎儿宫内窘迫、缺血严重,此时应及时对症处理。
本组出现宫内窘迫的5例中,S/D比值及RI值均增高,反映了胎儿-胎盘循环量严重不足。
综上所述,脐带扭转一旦发生将不易松解,且由于供血供氧不足使胎儿活动增加,使脐绕颈机率大大增加,过度扭转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
超声检查在中期妊娠时即能诊断脐带扭转,可及时加强孕期保健工作,有效降低围产期胎儿死亡率,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
参考文献
[1]唐莉,林颖虹,朱艺玲,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扭转的临床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8):615.
[2]刘起珠,符庆春,符少清,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扭转[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431.
[3]杨虹.脐带扭转对围产儿的影响[J].当代医师杂志,1997,9(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