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

医院合理用药评价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1
(治疗用药)
病历或处方号:科室: 医师:年月日
注:每月每病区抽查出院病历各5份
医院合理用药评价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2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病历或处方号:科室: 医师:年月日
*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无须预防用抗菌药物,须预防用抗菌药物病历可参考此表评价
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请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评价.Ⅰ、Ⅱ类手术切口不填写2、3、10项;Ⅲ、Ⅳ类手术切口须填写2、3、10项;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z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v 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 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是指所有药物
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抗生素合理应用检查标准

抽查科室;查活动记录
10
有一个科室缺评价小组扣5分;有一个科室评价小组无活动记录2分;对存在的问题整改效果不明显扣1分
1-1-4抗菌药物收入占医院药品收入的比例比去年下降10%。
查阅资料
20
下降比例不足10%扣10分,不足10%,每少1个百分点再扣1分
1-2医院有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与管理措施
1-2-1实施方案有目标、有整治事项及具体的时间进度表
查阅资料
9
缺一项内容扣3分
1-2-2抗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医师晋升、评先、评优重要指标。实行责任追究制。
查阅资料
11
管理制度不符合要求不得分;追究制度不落实扣3分
1-3积极有效地推进专项整治活动开展
10
无备案表扣10分;未及时更新扣5分
2-3-2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考查《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内容、相关会议记录
5
无相关制度不得分,无相关内容扣3分,无会议记录扣2分
2-3-3建立未列入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程序。特殊感染患者临时采购,须按临时采购程序审批,同意后方可采购,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次。
2-2-2是否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仿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查阅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目录》、现场考查
10
要求>60%以上品种在国家目录内,每下降5%扣2分
2-2-3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三级医院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5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

# 内儿科不应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1. 普通感冒、流感、水痘、麻疹等病毒性感染 2. 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等患者 表3 -3 :有预防用药指征(合理) 无预防用药指征(不合理)
适应证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预防用药 指征---适应证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预防用药指征(1)
适应证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的 指征---适应证
预防用药指征:
《指导原则》—— #内儿科有预防用药指征:
1. 一种/两种特定病原菌感染(如:风湿、流脑、鼠疫、 伤寒)
2. 一定时间段内发生的感染(如:流脑、鼠疫、伤寒等 流行期)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 4. 特定人群高危状况下的病原体感染(如:新生儿病房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未进入炎症区; 未进入呼吸道, 消化道和泌尿 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
并非所有清洁手术都需要预防用药 *大多数无需预防使用抗菌药(依靠无菌技术及细致的手术操作)
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的情况(表3 -3 有/无指征) (1)手术范围大、出血多、时间长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3)有异物植入 (4)其它感染高危因素:高龄(年龄≥70)
表3-3(1)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合理
不合理
适应证
有治疗细菌感染的 无治疗细菌感染的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有预防用药指征 无预防用药指征
表3-3(2)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合理
不合理
Ⅰ类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无预防用药指征
Ⅰ类手术:涉及重要器官
适应证 Ⅰ类手术:有异物植入 Ⅰ类手术:有高龄等高危因素
Ⅱ类手术:有指征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标准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标准表---评估指标1. 疾病诊断准确性- 包括对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的准确判断。
- 应基于有效的疾病诊断方法。
2. 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应有相关的实验室报告来证明使用的抗菌药物对病原体的敏感性。
- 抗菌药物应与感染病原体敏感性保持一致。
3. 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 应根据对不同病原体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选择的抗菌药物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合理性- 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敏感性和患者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5. 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避免性- 应避免使用非必要的抗菌药物,如对病原体敏感的情况下。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促使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有更好的认识。
---评估方法1. 审查病历和实验室报告- 对患者的病历和实验室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2. 针对具体病例的讨论与评估- 医生、药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具体病例,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
3. 定期开展评估会议- 定期组织评估会议,评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将根据以上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得出,评估报告将包括评估的病例数、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情况等信息。
---评估改进措施1. 宣传教育加强- 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识。
2. 建立规范用药指南- 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规范用药指南。
3. 加强专业培训- 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4. 强化监测和反馈机制- 建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上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的标准表,用于评估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旨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误用现象,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规范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规范表1. 背景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感染疾病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评估其使用情况的规范表格被提出。
2. 目的本评估规范表的目的是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工具,帮助他们评估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通过填写该表格,医务人员可以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用药方案以及治疗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3. 表格内容评估规范表包括以下主要内容:3.1 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 年龄- 性别- 过敏史- 基础疾病3.2 感染情况- 感染部位- 微生物培养结果3.3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名称- 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和次数- 治疗期限- 联合用药情况3.4 治疗效果评估- 症状缓解情况- 体温变化- 实验室检测结果4. 使用指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应填写评估规范表中的各项内容。
在填写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将评估结果与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进行比对,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5. 注意事项在使用评估规范表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填写时应准确无误地记录相关信息。
- 尽量使用已确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抗菌药物。
-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尽量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结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规范表的使用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全面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减少不合理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感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医务人员应遵循本规范表的指南,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
1、抗菌药物品种数
2、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处方使用率不超过20%,住院患者使用
率不超过60%
3、药品总金额,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使用比例
4、抗菌药物DDD值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不超过40DDD
6、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应不超过30%
7、处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8、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的比例
9、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使用比例不得
超过30%
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40DDD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每100人中一天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应<40DDD
(2)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住院天数和乘积
(3)抗菌药物消耗量(累积DDD数):
DDD值:按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计算,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不同
(4)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g)/DDD值(5)抗菌药物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相加总和(6)限定日剂量:即DDD值
11、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数
=———————————————————
同期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合理用药考核评价表

科室:被检查人:
评价项目
分值
评价内容
评分方法
得分
说明
合理检查
合理用药
合理治疗
合理检查
15检查合理、ຫໍສະໝຸດ 合要求不扣分检查欠合理、基本符合要求
扣5—10分
检查不合理、不符合要求
扣10分以上
合理治疗
15
治疗方案合理、符合有关治疗原则
不扣分
治疗方案欠合理、有不符合有关治疗原则的地方
扣5—10分
坚决执行抗菌药使用原则,使用合理
不扣分
执行抗菌药使用原则不坚决,用药不规范或不合理
不坚决扣5分,不合理扣5分
《重庆市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执行情况
30
熟悉抗感染药管理办法及使用原则及细则
不熟悉扣5分
熟悉抗感染药分级(即一、二、三线)及药物名录
不熟悉扣10分
按一、二、三线使用权限及相关规定使用抗感染药
不按要求执行扣15-20分
抗感染药物使用率<50%
每上升1%扣1分,最多扣15分
病原学检测送检率≥60%
每下降1%扣1分,最多扣5分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10
熟悉报告流程,执行规定及时完成报告任务
不熟悉扣5分,未报告扣5分
合计
100
检查者:年月日
治疗方案不合理、明显不符合有关治疗原则
扣10分以上
合理用药
20
用药合理、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不扣分
用药欠合理、有不符有关规定的地方
扣5—10分
用药不合理、明显不符有关规定和要求
扣10—15分以上
抗菌︵
感染
︶药物
使用
《抗菌药物临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一、背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表是必要的。
二、指标分类为了全面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我们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药物的选择- 是否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是否参考了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进行选择?- 是否考虑了患者的基本情况、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进行选择?2. 抗菌药物的剂量- 是否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剂量的选择?- 是否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剂量调整?3. 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长- 是否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合适的使用时长?- 是否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相关标准进行使用时间的控制?4.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是否存在合理的理由使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是否根据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 是否考虑了不同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联合用药的选择?5. 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反馈- 是否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与评估?- 是否及时反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结果给医务人员?- 是否制定了合理的改进措施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三、评估方法为了评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审查患者病历与抗菌药物处方记录- 进行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 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抗菌药物的药物流向监测四、结论通过制定和使用本文档中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可以全面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完整版)人民医院抗生素合理应用检查表

1.经验性用药同时能取病原学标本培养的必须留取,如果不留取发现一次扣3分。
2.留取标本应在病程记录中加以记录,病原学结果也应加以记录,无记录的扣2分。
6、抗菌药物的应用疗程
10分
1.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肺脓肿、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以上疾病应在病历中有原因分析和记录;2.外科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3.特殊使用(三级):特殊使用药物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同意并且在处方和医嘱上签名,住院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加以记录。4.特殊情况下住院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是仅限于一天用量,并且需在病程记录中加以说明原因及分析。5.门诊处方不能开具特殊使用药物。
1.病历中未体现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各级医师的分级签字及无相关意见记录的)扣5分;有分级签字但无记录扣2.5分。2.医师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无说明原因及分析或超时间使用,扣5分。3.门诊处方开具特殊使用药物发现一张处方扣5分。
1.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不明确,扣5分;2.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药物病程记录中未能分析的,扣3分;
3.联合用药,虽有病程记录,但药品选择不合理,扣2分。
4、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0分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评价指标汇总表-1

Ⅰ类切
口手术 预防用 药品种 选择符 合指南
同期I 类切口 手术预 防用药 总例数
住院患 者抗菌 药物静 脉输液 例数
同期住 院患者 静脉输 液总例
数
门诊患 者静脉 输液使 用人次
同期门 诊患者 总人次
急诊患 者静脉 输液使 用人次
的例数
同期急 诊患者 总人次
住院患 者静脉 输液使 用例数
同期住 院患者 总例数
6、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
2、特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使用情
况
门诊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情况
急诊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情况
住院患者抗菌
4、住院患者抗菌药 物使用强度情况
5、I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抗菌药物
情况
Ⅰ类切口手术预 防用抗菌药物疗
药物使用情况
程≤24小时的情
况
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抗菌药 物时机合理情
Ⅰ类切 口手术 预防用 药例数
同期Ⅰ 类切口 手术总 例数
Ⅰ类切 口手术 预防用 药≤24 小时的 例数
同期Ⅰ 类切口 手术预 防用药 总例数
Ⅰ类切 口手术 前0.51.0小 时内给 药例数
同期I 类切口 手术预 防用药 总例数
住院天数)
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
8、静脉输液使用情况
1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 物送检情况
次
具有抗 菌药物 处方权 的医师 人次
每位接 受处方 点评医 师被点 评处方 (医 嘱)数
量 (平均 数)
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抗菌药 物品种选择合
理情况
7、住院患者抗
菌药物静脉输
液占比
门诊患者静脉
输液使用情况
常用抗菌药物的评价及合理应用

第二代共性
对G+、G-、脆弱杆菌均好 酶稳定 肾毒较轻 对绿脓杆菌无效
其中头孢呋肟、头孢克罗可作为“非绿脓、非颅内、 肝肾无损害者”的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对G+菌 也很有效。
第三代共性
超广谱,对G+、G-,厌氧菌及绿脓、变形菌、金 葡菌均好 酶稳定 肾毒性小 能入脑 被称为“已完成的抗生素”。用于重症绿脓、颅 内、耐药菌感染及免疫低下者感染。应联合用药, 防耐药性,常用药中“噻肟欠强,吡酮忌肝,他定 忌肾”,应予注意。
⒊ 第三代青霉素类(超广谱)
• 氧哌嗪青霉素
厌氧菌(含脆弱杆菌)、G+菌(含草绿链球菌)、G菌(含绿脓、变形、沙雷氏菌)均有效。 对β-内酰胺酶E不稳定,易抗药。应为二线。
• 羧噻吩甲氧青霉素:
同上,对酶稳定,对庆大、妥布、羧苄青抗药菌有效。
(二)头孢菌素类
• 一般评价 一般感染: 一、二代疗效不逊于三代
抑制β-内酰胺酶,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 疗效,本身抗菌作用不强,以合剂形式用于临床。 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万古霉素、 喹诺酮类均有增效作用。 如: 泰门丁 (棒酸 + 替卡西林)
奥格门丁(棒酸 + 阿莫西林) 舒巴哌酮(舒巴坦 + 头孢哌酮) 他唑西林(他唑巴坦 + 哌拉西林) 优立新 (舒巴坦 + 氨苄西林)
• • • • • •
青霉素抗菌活性强(敏感菌MIC最小) β-内酰胺类毒性低 大环内酯类副作用少 四环素抗菌谱广 新品种对"难治感染"疗效好 各类新广谱抗菌药,综合分析抗菌作用、抗药性、 体内分布、不良反应、价格诸因素,有时不如一 些老的、窄谱药物。
一、β -内酰胺类
抗生素使用规范评价标准

抗生素使用规范评价标准江苏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检查评估标准标项指标内容指标要求检查方法准扣分标准目分1-1-1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医务、药学、护理、医院感染、教育、无组织、无记录不得分,组成人员不符查阅文件、有关记录 10 临床科室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要求扣3分,缺一项管理制度扣2分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1-1院长是抗菌药物 1-1-2医院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团队~制定并落实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定期评查阅文件、有关记录和无组织不得分,监督、检查不到位扣3动第一责任人。
建立健10 估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资料分,发现问题无整改措施扣2分全院、科二级抗感染药1 合理用药。
物管理组织~各级管理组有一个科室缺评价小组扣5分,有一个组织职能明确~协作机1-1-3临床科室成立合理用药评价小组~负责本科室合理织抽查科室,查活动记录 10 科室评价小组无活动记录扣2分,对存制健全。
用药的管理、指导工作。
管在的问题整改效果不明显扣1分理1-1-4抗菌药物收入占医院药品收入的比例比去年下降下降比例不足10%扣10分~不足10%~查阅资料 20 部10%。
每少1个百分点再扣1分分1001-2-1实施方案有目标、有整治事项及具体的时间进度表查阅资料 9 缺一项内容扣3分分 1-2医院有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1-2-2抗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管理制度不符合要求不得分,追究制度活动方案与管理措施查阅资料 11 医师晋升、评先、评优重要指标。
实行责任追究制。
不落实扣3分1-3积极有效地推进1-3-1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活动方案、管理制度、抗查阅相关培训制度及记无培训、无记录不得分,少一类人员扣515 专项整治活动开展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知识的培训~并有培训、考核记录。
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山西铝厂职工医院
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各科室:
根据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经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研究、报请院务会批准,现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控制标准公示如下:
1、耳鼻喉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使用强度为45DDD。
2、妇产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使用强度为30DDD。
3、骨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使用强度为45DDD。
4、外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使用强度为45DDD。
5、普外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使用强度为45DDD。
6、神经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7、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8、心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9、内分泌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10、老年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11、小儿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使用强度为45DDD。
12、感染性疾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使用强度为55DDD。
13、急诊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使用强度为30DDD。
15、I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30%。
16、住院病人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
对超标科室每项指标每超1%分别扣除医生组当月奖金1%。
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每超标1例,扣除科室奖金500元。
微生物样本送检率每减少1%,扣除医生组当月奖金5%。
对年底仍不能达标者,将追究科主任责任。
望各科室遵照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合理用药评价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1(治疗用药)
病历号:科室:医师:年月日考评项目评分标准分值实际评分合计备注
选药评价(25分)1、有病原学诊断(采集标本如血、痰、尿、脑
脊液、涂片镜检等)
4
2、感染症状者须有药敏结果 4
3、有用药指征 5
4、药物选择恰当7
5、遵循局部用药原则 2
6、价格合理 3
药动学
指标(20分)1、给药剂量 2
2、给药间隔适宜 5
3、开始、停止用药时间适宜 5
4、给药途径恰当 3
5、静脉滴注药物溶媒、浓度、速度适宜 5
联合用药
评价(15分)1、联合用药指征明确 6
2、遵循联合用药应用原则 6
3、没有配伍禁忌 3
药效学指标(15分)1、感染控制确切8 3、没有二重感染7
药物不良
反应(10分)1、有预防不良反应措施 3
2、没有或轻微不良反应 2
3、正确处置并上报 5
分级管理(10分)1、用药符合分级管理规定7
2、换药有指征 3
书写规范(5分)1、药物名称、剂型、规格书写规范 1.5
2、需做皮试的药物有注明 1.5
3、修改有签字 2
评价标准不合理(<70分)基本合理(70~90分)合理(>90分)合计
评价结论
点评者审核者
病历摘要
疾
病
概
述
用
药
简
况
点
评
注:每月每病区抽查出院病历各5份
医院合理用药评价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2(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病历号:科室:医师:年月日考评项目合理不合理分值实际评分备注
1.适应证有无10
2.病原学检测有无+5
3.药敏试验有无+5
4.药物选择正确太高/过低10
5.术前(初次)给
药时间
术前2h内术前>2h或不用术后用 5
6.术中追加手术时间≥3h即追加手术时间>3h未追加 5
7.术后用药Ⅰ类切口:24h内
Ⅱ类切口:48h内
Ⅲ类切口:3~7天
Ⅰ类切口:时间>24h
Ⅱ类切口:时间>48h
Ⅲ类切口:时间>7天
5
8.联合用药有指征,二种有协同作用品种多/有拮抗/无指征/
增加毒性/理论上无协同
/重复/其它
10
9.用药途经正确不正确 5
10.治疗用药疗程正确过长/过短+10
11.用法用量正确用药频度/用量过大/用
量过小
5
12.溶媒种类及体
积
正确不正确 5
13.按规定权限使
用抗菌药物
正确越级使用10
14.病例中的记录、分析有记录、分析/记录完整
无记录、分析/记录记录、
分析不完整
10
1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商品名 5
16.发生ADR的处置正确处置并上报
未报告/未处置/处置不
当
5
17.更换药品无频繁更换/无临床依据 5
18.禁忌证无有 5
评价标准Ⅰ、Ⅱ类手术切口:不合理(<70分)基本合理(70~90分)合理(>90分)合计
评价结论
点评者审核者
*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无须预防用抗菌药物,须预防用抗菌药物病历可参考此表评价
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请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评价。
Ⅰ、Ⅱ类手术切口不填写2、3、10项;Ⅲ、Ⅳ类手术切口须填写2、3、10项;Ⅲ、Ⅳ类手术切口满分为120分,84分为警告分;108分以上为奖励分。
病历摘要
疾
病
概
述
用
药
简
况
点
评
注:每月每病区抽查出院病历各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