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屈,诸葛这一生活得十分憋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憋屈,诸葛这一生活得十分憋屈!
一诸葛亮(181年—234年),徐州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三岁丧母,八岁丧父,随叔叔诸葛玄生活。

后来,诸葛玄投靠荆州刘表,诸葛亮年纪渐长,便到隆中过上了隐居生活。

诸葛亮少有大志,常抱膝危坐,自比于管仲、乐毅。

刘备败投刘表,遇到了诸葛亮好友司马徽,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引起刘备的强烈兴趣,就带着两位结拜弟兄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与刘备畅谈天下形势,史称《隆中对》,相当于为刘备设计了成功路线图,之后,诸葛亮告别茅庐,跟着刘备,开始共同创业之旅。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到江东舌战群儒,促成了孙刘联盟的成立,然后巧借东风,与吴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八十万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之后,攻益州、下西川,帮助刘备在四川立稳脚跟。

黄初二年(221),刘备在四川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诸葛亮成为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二但是,不知读者注意到没有,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远没有《三国演义》描写得那样亲密,也不可能有那样亲密的关系,事实是,刘备对诸葛亮边用边防,从来没有将军事指挥权交给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出山后第一件事是火烧博望坡,据《三国志》记载,该战役的指挥者是刘备,全然不见诸葛亮踪影。

至于说火烧新野,史书全无记载。

取西川、取益州、攻成都,总指挥一直是刘备,诸葛亮或在身边充任谋士,或者在后方从事后勤工作,只在刘备需要时,带着小队人马支持一下,前线打仗、战略要地守卫,全靠关、张、赵、黄等虎将。

夷陵之战,关乎蜀汉兴亡,这么大的事,诸葛亮几乎没有发言权,刘备也不将他带在身边,而是将他放在后面,担任运输大队队长。

夷陵之战失败,刘备灰头土脸,没多久,病了,临终白帝城托孤,指定两个监护人,李严与诸葛亮。

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必定能兴汉安刘。

我的儿子刘禅暗弱,你如果能辅佐他成就大业,就尽力辅佐,实在不行,就废了他自代。

三刘备此时非常无奈,明知道诸葛亮胜曹丕十倍,更是将自己儿子刘禅甩出
十条街,曹丕可以代汉,诸葛亮就能代蜀汉,自己活着,可以降服诸葛亮,自己一蹬腿,谁能约束着他?可是,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没有一点把柄落在手中,除去他没有理由。

何况曹魏、东吴正虎视蜀汉,除了诸葛亮,没人能抵挡着两国进攻。

情急之下,只得使出激情法,逼诸葛亮当众表态立誓,忠于蜀汉,忠于刘禅。

诸葛亮极度聪明,一下猜透刘备心思,马上爬在地上,不停磕头,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忠后主兴复汉室。

大家都在边上听着,诸葛亮要是日后反悔,就会人设塌陷众叛亲离。

刘备听到诸葛亮的誓言,才闭眼西去。

刘备死后,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允许其开府办公。

四刘备还没死,蜀汉部分地方开始不听朝命。

诸葛亮现在成了蜀汉顶梁柱,平定蜀汉内乱的重任落在他肩上。

现在不同于往昔,他可以充任统帅,亲自带兵打仗了。

临行前,刘禅赐他鈇钺一具,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名前往平叛,诸葛亮亲自带兵指挥若定,他深入不毛之地,平定蜀汉各地叛乱,收服西南蛮,一展平生抱负。

接下来,就是几出祁山。

他不出祁山行不行?估计是不行。

当时蜀汉朝廷有多股势力,一股是刘备原班底的残余,比如糜竺、孙乾、赵云,另一股是自己收来的降将班底,如黄忠等荆州帮派,还有一股是黄权、法正为代表的益州势力,最后一股是刘禅培养的帝王势力,如费祎等。

这三股势力由于诸葛亮在外南征,暂时取得平衡。

假若诸葛亮回到朝中,一心扶佐刘禅安享太平,各方势力均衡就会打破,朝堂之下你争我夺,非分出个胜负不可,这是国情、人心,谁也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刘禅胜出,除去诸葛亮,要么诸葛亮胜出,彻底架空刘禅,自己不会代蜀汉而自立,自己的儿子也会步曹丕之后,代蜀汉自立。

好在诸葛亮兵权在握,可以放开手脚施展平生才学,实现再造汉室的宏愿。

他不愿长期待在成都,天天与刘禅见面,就在军营生活,亲自千军万马六出祁山,与曹魏进行决战。

蜀汉不敌曹魏这一事实,诸葛亮心里清楚,曹魏心里清楚,东吴心里也清楚,蜀汉刘禅及朝臣皆清楚。

明知不可而强为,在诸葛亮看来,实属不得已。

按照中国人的死性,一伙人在朝堂无所事事,绝对会无事生非,没事儿搞出点事儿,不为别的,就为争权夺利。

诸葛亮自己功高震主,必定成为大家眼中的活靶子。

为避免出现
这一不和谐一幕,就得整点事儿,转移一下蜀汉内部矛盾,伐魏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刘禅可以在宫中高卧,朝臣可以在朝堂搞好后勤保障,大家都有事儿做,也就安生许多。

假若伐魏成功,诸葛名垂青史,在蜀汉地位更加稳固,就算失败,蜀地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魏也攻不进来,诸葛亮在自己有生之年,可谓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只是苦了蜀地百姓,打仗拼的是国力与人口,六出祁山,耗尽蜀汉国力。

诸葛死后,姜维继承诸葛遗志,攻了数次无效,果断放弃,蜀汉获得喘息之机,又延命三十年。

五别看《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描绘的神乎其神,在真实在历史里,他前半生活得很憋屈,上有刘备这尊大神,下有关、张一群小鬼,刘备表面十分信任,但阴怀猜忌,从不让他独掌兵权,结果,劳累半生,连自己的班底也没培养出来。

刘禅继位,他独掌兵权,但是又遇到强大对手,被强魏按在地下拼命摩擦,但是,他没有退路,一旦罢战休兵,无法向刘禅与朝臣交代。

假使他凭借强大实力,强行搬师回朝,又面临严酷内斗,胜败都不可接受,只好硬着头皮,带着蜀汉兵与曹魏苦斗,不死不休,必须得死,死而后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