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EETs通过Toll-NF-κB信号通路抑制FFA诱导3T3-L1脂肪细胞及RAW264.7巨噬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
IL-33调控NF-κB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3.09.005IL-33调控NF-κB/Twist信号通路促进肺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机制研究①高云星②付裕③陈晓李泽朋何晓伟李先伟(皖南医学院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芜湖 241002)中图分类号R392.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9-1814-08[摘要]目的:探究IL-33是否通过激活NF-κB/Twist信号通路,进而诱导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EMT)而促进肺纤维化(PF)的进程。
方法: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成对照(CON)组、博莱霉素(BLM)组、BLM+IL-33 (30 μg/kg)组和BLM+抗IL-33抗体(Anti-IL-33 Ab)(100 μg/kg)组,每组12只。
气管注射BLM(5 000 U/kg)诱导PF小鼠模型。
造模后每隔1 d腹腔注射1次重组IL-33和抗IL-33抗体,连续注射3周。
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
ELISA检测血浆IL-33的水平。
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IL-33跨膜受体ST2L的表达。
体外培养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实验设Control组、IL-33(100 ng/ml)组、IL-33+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IL-33+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 100 μmol/L)组,每组设复孔6个。
细胞先用PDTC或DMSO预处理1 h,再用IL-33处理48 h。
RT-PCR检测肺组织或肺泡上皮细胞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和(或)肺泡上皮细胞IL-33、Collagen Ⅰ、Collagen Ⅲ、E-cadherin、Vimentin、α-SMA、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细胞核内NF-κB p65和Twist的蛋白水平。
NF-κB信号通路的重要正调控因子:RIG-I 生物帮

NF-κB信号通路的重要正调控因子:RIG-I日期:2013-04-10 来源:PNAS标签:信号通路NF-κB调控RIG- I摘要: 近日在,我国科学家证实RIG- I是NF-κB信号通路的一个重要的正调控因子,并揭示了其分子调控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3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天隆科技NP968自动核酸提取仪,产品试用进行中!佛山泰尔健生物细胞培养器材诚征代理近日在,我国科学家证实RIG- I是NF-κB信号通路的一个重要的正调控因子,并揭示了其分子调控机制。
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完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陈竺(Zhu Chen)院士和王铸钢(Zhu-Gang Wang)教授是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3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RIG- I,即视黄酸(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I(RIG- I),是细胞内识别病毒双链RNA的一种受体,是DexD/H盒的RNA解旋酶家族的成员。
RIG-I的C端是解旋域,可以结合人工合成的双链RNA和病毒双链RNA,并以ATP酶依赖的方式解开双链RNA;N端是2个串联的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CARD)。
RIG- I可以察觉到病毒的RNA并触发通过一型IFN 和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固有抗病毒反应,然而关于RIG- I是否能够与宿主细胞RNA相互作用还没有定论。
NF-κB是属于Rel家族的转录因子,参与调节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转录。
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五种NF-κB/Rel:RelA(P65),RelB,C-Rel,NF-κB1(P50)、NF-κB2(P52),都具有Rel同源区(Rel homology domain,RHD),能形成同或异二聚体,启动不同的基因转录。
静息状态下,NF-κB二聚体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成三聚体而被隐蔽于细胞质,胞外刺激可激活IκB的泛素化降解途径,而使NF–κB二聚体进入胞核,调节基因转录。
胆汁酸受体TGR5介导的糖脂代谢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2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1.025胆汁酸受体TGR5介导的糖脂代谢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荀小霞1,周 铖1,赵文霞2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郑州450000通信作者:赵文霞,zhao-wenxia@163.com(ORCID:0000-0001-0970-4703)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肝脏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糖脂代谢紊乱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是胆汁酸的主要受体之一,在体内广泛表达,其介导的糖脂代谢在人体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总结了TGR5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基于TGR5治疗NAFLD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受体,G-蛋白偶联;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代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651);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8JDZX005,2019JDZX2051);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2102310495);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中医学学科建设项目(STG-ZYXKY-2020024)RoleofglucoseandlipidmetabolismmediatedbythebileacidreceptorTakedaGprotein-coupledreceptor5in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XUNXiaoxia1,ZHOUCheng1,ZHAOWenxia2.(1.TheFirstClinicalMedicalCollegeofHe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 cine,Zhengzhou450000,China;2.DepartmentofHepatologyandSpleen-Stomach,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e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Zhengzhou450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OWenxia,zhao-wenxia@163.com(ORCID:0000-0001-9070-4703)Abstract: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hasgraduallybecomeaprominentcauseaffectinghumanliverhealth,and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NAFLDareassociatedwithmetabolicdysfunction,withglucoseandlipidmetabolismdisorderasthekeylinkinthisprocess.TakedaGprotein-coupledreceptor5(TGR5)isoneofthemainreceptorsofbileacidandisextensivelyexpressedinthebody,andglucoseandlipidmetabolismmediatedbyTGR5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humanbody.ThisarticlesummarizestheroleandmechanismofTGR5inglucoseandlipidmetabolismandtheresearchfindingsofthetreatmentofNAFLDbasedonTGR5,inordertoprovideareferenceforbasicandclinicalresearch.Keywords:Receptors,G-Protein-Coupled;CarbohydrateMetabolism;LipidMetabolism;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473651);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cienceResearchProjectofHenanProvince(2018JDZX005,2019JDZX2051);KeyScienceandTechnologyProjectofHenanProvince(202102310495);TCMDisciplineConstructionProjectofCharacteristicBackboneDisciplinesofHenanProvince(STG-ZYXKY-202002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慢性疾病,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1]。
备课素材:炎症反应过度的反馈机制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炎症反应过度的反馈机制先看一道试题:如图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
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发生的可能。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TLR4的本质是。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发生的可能。
于免疫。
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
答案:(1)抗原受体蛋白(糖蛋白或蛋白质)(2)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TLR4内吞(3)非特异性细胞凋亡解析:分析题图中左图,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VEGFR-3和VEGF-C的表达,引起过度炎症反应或败血症。
分析题图中右图,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LR4的本质是受体蛋白。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发生的可能。
大部分病原体均起作用,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细胞凋亡。
此题涉及过度炎症反应的反馈。
高中生物学的教材中,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炎症反应是教学中的重点。
教材中提供的是简单浅析的机理示意图,即通过吞噬细胞和中心粒细胞作用。
那么,过度炎症反应的反馈机制是什么?1.研究的成果、背景和意义2014年3月2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免疫》(Immun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论文。
芝麻酚通过AMPK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脂肪组织炎症

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11:01:2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31106.1723.010芝麻酚通过AMPK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脂肪组织炎症刘 瞩,程明慧,张劝劝,秦 虹(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湖南长沙 410078)收稿日期:2023-03-27,修回日期:2023-06-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2073556)作者简介:刘 瞩(1996-),女,硕士生,研究方向:植物化学物与慢性病防治,E mail:liuzhucsu@163.com;秦 虹(1982-),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植物化学物与慢性病防治,通信作者,E mail:qinhong@csu.edu.cndoi:10.12360/CPB202302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11-2082-07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329 24;R364 5;R345 57;R916 4摘要:目的 探讨芝麻酚(sesamol,SE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的影响及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 ride,LPS)诱导的RAW264 7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分子机制。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肥胖模型对照组和SEM干预组。
干预结束后取小鼠血清和脂肪组织,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和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抗炎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分泌水平,Westernblot法测定脂肪组织巨噬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的蛋白表达水平。
以LPS刺激RAW264 7巨噬细胞诱导炎症模型并用SEM进行干预,使用AMPK抑制剂compoundC进行机制探讨和验证,Western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
依达拉奉右莰醇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炎症反应

实验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炎症反应晚丽,李作孝△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依达拉奉右莰醇干预组各10只。
除空白组外,其余2组小鼠均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多肽诱导EAE模型。
从造模次日开始,依达拉奉右莰醇干预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右莰醇12.5mg/kg,空白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d。
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并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HE和LFB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空白组小鼠均未发病,其余2组小鼠不同程度发病。
与模型组相比,依达拉奉右莰醇干预组小鼠的发病潜伏期、高峰期延迟,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降低(P<0.01)。
空白组小鼠脊髓组织未见异常;模型组脊髓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髓鞘结构紊乱;依达拉奉右莰醇干预组较模型组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髓鞘结构紊乱情况改善。
与空白组相比,其余2组小鼠脑组织匀浆中IL-1β、IL-6、TNF-αmRNA表达水平以及脊髓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以依达拉奉右莰醇干预可逆转建模引起的上述改变(P<0.05)。
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可减轻EAE小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关键词:脑脊髓炎,自身免疫性,实验性;Toll样受体4;NF-κB;炎症;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α;依达拉奉右莰醇;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R744.51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212362Edaravone dexborneol reduces inflammation in mice with experimental 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 by inhibiting TLR4/NF-κB signaling pathwayWAN Li,LI Zuoxiao△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646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daravone dexborneol o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mice with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Methods Thirty female C57BL/6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blank group,the model group and the edaravone dexborneol intervention group,with10mice in each group. Except for the blank group,EAE model was induced by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35-55(MOG35-55) polypeptid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From the day after modeling,mice in the edaravone dexborneol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edaravone dexborneol12.5mg/kg,while the mice in the blank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the equal amount normal saline,once a day for consecutive14days.The behavioral changes of mice were observed,an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scores were performed.HE and LFB staining were used to detect spinal cord pathological changes.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interleukin(IL)-1β,IL-6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 brain homogenate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Toll-like receptor4(TLR4)and 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in spinal cord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ssay.Results None of the mice in the blank group had the disease,and the other two groups of mice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incubation period and peak period were delayed in the edaravone dexborneol intervention group,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in peak period decreased(P<0.01).No abnormality was found in spinal cord tissue structure in mice of the blank group,and a large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myelin structure 基金项目:泸州市人民政府-西南医科大学科技战略合作基金项目(2018LZXNYD-ZK17)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邮编646000)作者简介:晚丽(1994),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神经免疫方面研究。
CYP450`-EETs代谢途径与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CYP450`-EETs代谢途径与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引言肥胖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问题,与之相关的2型糖尿病成为了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发现,CYP450-EETs代谢途径在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CYP450-EETs代谢途径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cytochrome P450, CYP450)是一类重要的酶家族,参与多种生物代谢过程。
CYP450酶家族中的一种酶系统是可使芳烃化合物、激素、药物和其他脂质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在这个家族中,CYP2C和CYP2J亚型是特别重要的成员,因为它们是内皮细胞合成环氧脂烷酸(EETs)的酶。
EETs是一类重要的代表性脂质信号分子,其代谢途径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可以导致多种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促进葡萄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胰岛素抵抗则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起到同样的生物学效应。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肥胖人群中,脂肪组织细胞释放的脂质信号分子如EETs的代谢途径可能受到改变,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CYP450-EETs代谢途径与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YP450-EETs代谢途径在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CYP2C和CYP2J亚型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EETs的合成,从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诱导胰岛素抵抗。
EETs的代谢产物11,12-二异戊二烯酸(DHET)也被发现可以通过调节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和脂质代谢,进而影响血管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黄芪多糖通过抑制NF-κB和JNK信号通路减轻LPS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andIL18ofspinaldorsalhornparticipateintherat modelwithinflammatoryradicularpaininducedbynu cleuspulposus,andIL18R playsaroleinmainte nanceofthepain.Ostholeadministeredepidurallyin theearlystageofpaincouldalleviatethepainfora longtime,whichmayberelatedwithinhibitingp38 MAPKsignalingrelatedpathways. Keywords:osthole;spinaldorsalhorn;p38MAPK signalingpathway;IL18;IL18R;inflammatoryra dicularpain
黄芪多糖通过抑制 NFκB和 JNK信号通路 减轻 LPS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韩 琳,王洪新,鲁美丽
(锦州医科大学心脑血管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 锦州 121001)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18.02.0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978(2018)02-0243-07 中国图书分类号:R332;R2841;R33211;R32925;R39212 摘要:目的 研 究 黄 芪 多 糖 (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 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 导 的 小 鼠 心 肌 细 胞 凋 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 H9c2 细胞预先给予 APS,30min后加入 LPS(1mg·L-1)共孵育 24h,建立心肌细胞凋亡模型。体内实验采用 SPF级昆明小 鼠预防性给予 APS14d后,腹腔注射 LPS(10mg·kg-1)建 立心肌细胞凋亡模型。8h后采用超声心动测定小鼠心脏射 血分数(EF)、左 心 室 缩 短 分 数 (FS)等;TUNEL测 心 肌 细 胞 凋亡;ELISA检测血清中 IL1β、TNFα含量;Westernblot检 测组织和体外心肌细胞中 JNK、NFκB信号通路及 Bcl2家 族、caspase3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LPS能明显抑制小鼠的 左心室收缩功能;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增加血清中 IL1β、 TNFα,心肌细胞中 JNK、pJNK、Bax、caspase3,胞核中 NF κB蛋白浓度;降低 Bcl2和胞质中 NFκB、IκBα蛋白浓度。 APS能明显保护 LPS诱导的小鼠心肌收缩功能,减少心肌细 胞凋亡;减少血清中 IL1β、TNFα,心肌组织细胞中 pJNK、 Bax、caspase3和胞核 NFκB蛋白含量;相对增加 Bcl2和胞
黄芪多糖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

2 0 8・
中国药理 学通报
C h i n e s e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B u l l e t i n 2 0 1 3 F e b ; 2 9 ( 2 ) : 2 0 8—1 2
网 络 出版 时 间 : 2 0 1 3—1 — 2 8 8 : 4 0 网络 出版 地 址 : h t t p : / / w w w .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f 3 4 . 1 0 8 6 . R . 2 0 1 3 0 1 2 8 . 0 8 4 0 . 0 1 4 . h t m l
L P S诱导 的心肌 肥大 , 表现 为蛋 白含量降低 , 体积减小 ; 并能
有效减少炎症反应 , 表 现为 T L R 4 m R N A表达 降低 , I K B c  ̄ 的 蛋 白含量升高 , 细胞外液 中 T N F - 明显减 少 , 且 A P S的作用 呈一定 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 通路有关 。 关键词 : 黄芪多糖 ; 脂 多糖 ; 心 肌细 胞肥 大 ; T L R 4 / N F — K B; 炎
活率 , 抑制细胞凋亡 , 对缺氧/ 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有 保 护 作 用 … 。脂 多 糖 ( 1 i p 叩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L P S ) , 是
革兰 阴性 菌 的主要 致 病成 分 , 可诱 导 病 理 性 心 肌肥
厚, 表 现 为心 肌细 胞 体积 增 大, 肌动 蛋 白丝 重组 等 J 。L P S 诱导 的炎 症反 应 主要 由 T L R 4受 体介 导, 当T L R 4被激活时 , 与分 子伴侣热休克蛋 白 6 0 结合 , 激 活核 因子 一 K B(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 K B, N F - K B ) , 诱 导单 核/ 巨 噬细胞 产生 免疫炎 性 细胞 因子 , 如肿瘤 坏死 因子 . o 【 ( T N F . - c t ) 、 白细 胞 介 素一 1 ( I L - 1 ) 、 白细胞 介素- 6 ( I L 6) - 等, 引起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收缩力异
左卡尼汀抑制NF-κB敏化TRAIL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

左卡尼汀抑制NF-κB敏化TRAIL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杨秀伟;谢靖;钟凤;韩彦弢【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6(32)5【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作为TRAIL (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敏化剂,增强TRAIL对神经胶质瘤细胞诱导凋亡的效果,并对其敏化作用的机制进行研究。
方法以U87为神经胶质瘤细胞模型,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染色、caspase-3表达及活性等指标检测细胞凋亡,通过 RT-PCR、Western blot 对 NF-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和c-FLIP( FLICE抑制蛋白)的转录与表达进行分析,沉默 NF-κB,分析其与 c-FLIP的关系。
结果 TRAIL与左卡尼汀联用,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明显上升;联用组与对照组相比,c-FLIP的转录和蛋白表达以及NF-κB的转录均有明显降低;沉默NF-κB证明其为c-FLIP上游因子。
结论左卡尼汀与TRAIL可以产生协同作用,诱导U87细胞凋亡,其敏化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以及其下游c-FLIP表达有关。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nhancing effect of L-carnitine as a sensitizer on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 TRAIL)-induced ap-optosis in glioma cells. Methods Glioma cell U87 was used as model cell lin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CCK-8 , and apoptosis was assessed by Annexin V-FITC/PI staining, caspase-3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The expression and transcription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 NF-κB ) and FLICE inhibiting pr otein ( c-FLIP) were measur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In addition, NF-κB was knockdown to analyze its regu-lating effect on c-FLIP expression. Results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TRAIL and L-carnitin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d apopto-sis. Compared with control, combinationaltreatment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transcription and expres-sion of c-FLIP as well as translocation of NF-κB. Through silencing NF-κB, NF-κB was found to act as upstream signaling to regulate c-FLIP. Conclusion L-carnitine sensitizes TRAIL-induced tumor cell apoptosis via suppression of NF-κB-dependent c-FLIP expres-sion.【总页数】7页(P664-669,670)【作者】杨秀伟;谢靖;钟凤;韩彦弢【作者单位】青岛大学药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5;R730.264;R739.41;R977.4【相关文献】1.左卡尼汀通过抑制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信号通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J], 戴红良;贾桂枝;刘堃;梁春光;张林;张志刚;王洪新2.游离脂肪酸抑制TRAIL诱导的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 [J], 胡彬;王赫;徐会;王钧毅;赵娜;杨俊涛3.干扰素α抑制NF-κB活化增强TNF-α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 [J], 程大丽;栾南南;乔宠;张淑兰4.芹菜素通过组成性激活JNK敏化TRAIL诱导HeLa细胞凋亡 [J], 刘杰;刘飞;夏红;曹建国;陈忠东5.DEK激活NF-κB信号通路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 [J], 童威;谢冬根;乐俊;廖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杨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

网络出版时间:2021-4-2217:07:0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210422.1412.026.html白杨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杨 阳1,何 宇2,史于传2,舒见威3,虞 乐3,胡 伟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2.妇产科,3.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安徽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601)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1.05.0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1)05-0662-07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285 5;R329 24;R392;R684 3;R977 6摘要:目的 探索白杨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模型中对软骨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提取10只SPF级SD大鼠关节软骨正常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通过LPS诱导大鼠软骨细胞自噬。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白杨素(CHR)组和LPS+CHR组;CCK 8法检测各分组细胞的活性、Rhodamine123检测各组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DCFH DA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氧,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I3K、AKT、p PI3K、p AKT、Beclin 1及LC3Ⅱ的蛋白表达。
结果 白杨素对LPS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具有抑制作用,且当白杨素浓度为10mmol·L-1时抑制自噬作用最为显著;白杨素能够抑制LPS所致LPS诱导的软骨细胞的活性氧(ROS)的增加;白杨素抑制了细胞受损后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同时白杨素抑制Beclin 1、LC3Ⅱ蛋白的表达,抑制PI3K和AKT的磷酸化。
结论 白杨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自噬蛋白Beclin 1和LC3Ⅱ的表达抑制自噬,进而保护软骨细胞。
高脂肪饮食促进TLR2_的表达促进3T3L1_脂肪细胞分泌IFN-γ_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及发展

17803.[9]㊀Li Wenfan ,Fan Pei ,Wang Xiaobo ,et al.Loganin alleviates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GLP -1R /NLRP3-mediated pyroptosis pathway [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2023,38(11):2730-2740.[10]㊀Zhu Xiangmei ,Tan Yang ,Shi Yuhe ,et al.TMT -based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JiaweiDanshen decoction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J ].Proteome Science ,2022,20(1):17.[11]㊀Zhou Fuqiong ,Zhang Zhengguang ,Wang Meiyuan ,et al.Guanxin V attenuates myocardial ischaemia 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regulating iron homeostasis [J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22,60(1):1884-1898.[12]㊀Zhang Yu ,Zhu Yuming ,Wang Dong ,et al.Cardiac index :asuperior parameter of cardiac function than 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 in risk stratification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J ].Heart Rhythm ,2023,20(7):958-967.[13]㊀Xie Dina ,Guo Hanliang ,Li Mingbiao ,et al.Splenic mono-cytes medi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exacerbate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a mitochondrial cell -free DNA -TLR9-NLRP3-dependent fashion [J ].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 ,2023,118(1):44.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3-0405-07高脂肪饮食促进TLR2的表达促进3T3L1脂肪细胞分泌IFN -γ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及发展白继昌1,㊀谈力欣1,㊀刘赞朝1,㊀杨㊀洋1,㊀朱亚军2(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㊀河北㊀石家庄㊀050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㊀河北㊀石家庄㊀050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以及了解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的表型变化㊂方法:雄性C57BL /6J 小鼠,给予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㊂从正常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2周的小鼠中分离附睾脂肪组织㊂实时荧光定量RT -PCR 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 -γ)和toll 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mRNA 的表达㊂流式细胞术来检测表达TLR2或IFN -γ的脂肪细胞的数量㊂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胰腺组织㊂免疫组化分析脂肪组织中TLR2和IFN -γ的表达㊂FFA 或Zymosan A 处理3T3-L1脂肪细胞,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 -PCR 检测IFN -γ和TLR2mRNA 的表达㊂结果:对脂肪细胞中基因表达谱的分析表明,高脂肪摄入诱导了IFN -γ和TLR2的表达提高㊂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存在共表达TLR2和IFN -γ的脂肪细胞(TLR2/IFN -γ脂肪细胞),与皮下脂肪组织相比,高脂肪摄入增加了内脏脂肪组织中TLR2/IFN -γ脂肪细胞的数量㊂游离脂肪酸通过TLR2信号增加3T3-L1脂肪细胞中IFN -γ的表达㊂结论:TLR2/IFN -γ脂肪细胞可能通过诱导内脏脂肪组织IFN -γ的表达,参与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发生㊂ʌ关键词ɔ㊀TLR2;㊀脂肪细胞;㊀IFN -γ;㊀胰岛素抵抗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 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3.010TLR2Mediates High -Fat Diet -Induced IFN -γSecretion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3T3L1AdipocytesBAI Jichang ,TAN Lixin ,LIU Zanchao ,et al(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Hebei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ʌAbstract ɔ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uced by high -fat diet ,and to understand the phenotypic changes of adipocytes induced by high -fat diet.Methods :Male C57BL /6J mice were fed with normal diet or high -fat diet.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 was isolated from mice fed with normaldiet or high -fat diet for 2weeks.The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γ(IFN -γ)and toll -like receptor 2(TLR2)mRNA was detected by 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 -PCR.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㊃504㊃ʌ基金项目ɔ河北省2018年度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编号:20180352)ʌ通讯作者ɔ朱亚军number of adipocytes expressing TLR2or IFN-γ.Pancreatic tissue was analyzed by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The expression of TLR2and IFN-γin adipose tissue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3T3-L1 adipocytes were treated with FFA or Zymosan A,and the expression of IFN-γand TLR2mRNA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Results: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adipocytes showed that high-fat intake induce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IFN-γand TLR2.Flow cyt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dipocytes co-expressing TLR2and IFN-γ(TLR2/IFN-γadipocytes).Compared with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high fat intake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LR2/IFN-γadipocytes in viscer-al adipose tissue.Free fatty acids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IFN-γin3T3-L1adipocytes through TLR2sig-naling.Conclusion:TLR2/IFN-γadipocytes may be involved in high-fat-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by in-ducing IFN-γexpression in visceral adipose tissue.ʌKey wordsɔ㊀TLR2;㊀Adipocyte;㊀IFN-γ;㊀Insulin resistance㊀㊀脂肪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在脂肪和葡萄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㊂脂肪细胞中细胞因子分泌调节的紊乱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㊂此外,内脏区域脂肪细胞的过度积累与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TNF-α)的表达升高有关㊂与内脏脂肪堆积相关的脂肪细胞对细胞因子产生的异常调节似乎导致了代谢综合征中的血脂紊乱㊁高血压和葡萄糖不耐受㊂脂肪细胞的大小根据代谢条件而变化㊂这种特征实际上似乎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一个因素㊂这些细胞大小的变化伴随着甘油三酯合成㊁游离脂肪酸(FFA)产生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变化㊂较大的脂肪细胞倾向于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抵抗素,较小的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2]㊂因此,脂肪细胞的大小似乎是脂肪组织中细胞因子产生类型的组织学标志㊂研究表明,内脏脂肪的堆积而非皮下脂肪的堆积,是由于堆积的脂肪细胞分泌TNF-α增多而引起系统性胰岛素抵抗[3]㊂IFN-γ通过激活JAK/STAT途径减弱人类脂肪细胞中的胰岛素信号传导㊁脂质储存和分化[4]㊂因此,脂肪细胞根据脂肪组织的积聚位置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脂肪细胞的功能变化随后导致胰岛素抵抗㊂基因芯片分析发现,内脏区域聚集的脂肪细胞表达多种基因,尤其是蛋白酶基因家族,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5]㊂因此,了解积聚在内脏区域的脂肪细胞功能变化的潜在机制,了解分泌IFN-γ和其他细胞因子的细胞的特征是十分重要的㊂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哪些类型的脂肪细胞表达IFN-γ,并阐明内脏脂肪细胞功能变化与高脂肪摄入有关的机制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细胞:从8周龄开始,给予雄性C57BL/6J小鼠(Charles River,MA)正常饮食或含有20%蛋白质㊁20%碳水化合物和60%脂肪的高脂肪饮食(Research Diet,New Brunswick,NJ)㊂14d后处死两组小鼠,此时对照组平均体重为25.1g,高脂喂养组平均体重为28.3g㊂取附睾㊁肠系膜或皮下脂肪组织,称重,用磷酸盐缓冲盐水冲洗,切碎,在含有4%牛血清白蛋白(BSA)和1mg/mL I型胶原酶(NITTA GELATIN,Osaka,日本)的Krebs-Ringer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37ħ消化60min㊂将消化的组织通过250μm尼龙网过滤以去除未消化的组织,并以400rpm离心4min㊂洗涤漂浮的脂肪细胞部分,并用70μm尼龙过滤器将大脂肪细胞与小脂肪细胞分离㊂1.2㊀细胞培养:3T3-L1细胞(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维持在含有25mM葡萄糖(DMEM-H)培养基(Sigma Chemicals,St.Louis,MO)的DMEM 中,该培养基补充有10%胎牛血清(Gemini Bio Prod-ucts,美国)和庆大霉素硫酸盐(Schering-Plough,美国),温度为37ħ,湿度为5%CO2/95%空气㊂3T3-L1脂肪细胞参照前面描述的方法分化㊂1.3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将缺乏血清的3T3-L1脂肪细胞与由肉豆蔻酸盐和棕榈酸盐组成的FFAs混合物(Sigma Chemicals)或500μM Zymosan A(Wako Chemicals,Osa-ka,Japan)孵育,并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BioLegend,美国)对培养基中的小鼠TNF-a进行测定㊂1.4㊀使用定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量mRNA水平:用ISOGEN(Nip-pon gene,日本)从附睾脂肪组织分离的脂肪细胞或3T3-L1脂肪细胞中分离总RNA㊂小鼠TLR2和TNF-a mRNA表达水平通过定量实时RT-PCR测定,基本上如前所述[6]㊂1.5㊀流式细胞仪分析:从脂肪组织中分离的脂肪细胞(1ˑ106个细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PBS洗涤㊂将固定的脂肪细胞与2μg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㊃604㊃ceptor2,TLR2)单克隆抗体偶联的藻红蛋白(PE)( e-bioscience,美国)在Hanks平衡盐溶液(HBSS)中室温避光孵育60min㊂然后将小鼠TNF-α多克隆抗体(Rockland Immunochemicals,美国)偶联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与含有0.1%皂甙(Wako chemicals,日本)的HBSS在室温下避光孵育脂肪细胞60min㊂细胞用PBS洗涤3次,用FACS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仪( Becton-Dickinson)分析㊂使用与正常IgG缀合的PE 或FITC孵育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㊂1.6㊀TLR2的siRNA敲除:用5nmoL TLR2siRNA或Allstars阴性对照siRNA(Qiagen,德国)通过电穿孔转染3T3-L1脂肪细胞㊂处理后的细胞立即在37ħ,湿度为5%CO2/95%空气㊂然后对细胞进处理㊂1.7㊀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石蜡包埋后,切片(4μm厚度)用苏木精-伊红染色㊂使用Im-ageJ软件计算胰岛的大小㊂用抗TLR2和IFN-γ的特异性抗体(Santa Cruz,美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脂肪组织中的炎症因子和胰岛素途径蛋白表达㊂使用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组织染色SP试剂盒检测抗体反应性㊂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定义为黄棕色㊂1.8㊀统计分析:本研究的数据以平均值ʃSE的形式表示㊂均值之间差异的显著性通过使用Statistica软件(Tulsa,OK)的单向或双向方差分析和不平衡设计的Tukey检验进行评估,或通过使用Statview软件(Aba-cus Concepts,Berkeley)的双尾不配对Student t检验进行评估㊂P<0.05被认为是具有显著性差异㊂2㊀结㊀果2.1㊀高脂摄入小鼠附睾脂肪中脂肪细胞IFN-γ的表达与脂肪细胞肥大:为了解IFN-γ基因表达与脂肪细胞肥大的关系,分析了高糖摄入对小鼠脂肪组织中IFN-γ表达的影响㊂喂食高脂饮食2周的小鼠和喂食正常饮食的小鼠在口服葡萄糖负荷后血糖水平没有显著差异㊂胰岛素耐受试验表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㊂(胰岛素负荷后30min,血糖水平分别为147.7ʃ30.9mg/dL和43.3ʃ32.0mg/dL㊂)与正常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IFN-γ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图1A)㊂为了确定脂肪细胞中IFN-γmRNA表达与其大小的关系,我们使用胶原酶处理,然后用2%四氧化锇固定,测量了从附睾脂肪垫分离的脂肪细胞的直径㊂喂食高糖的小鼠中的大脂肪细胞数量高于喂食正常饮食的小鼠(图1B)㊂我们通过尼龙网筛过滤将分离的漂浮脂肪细胞分为两组㊂小脂肪细胞被定义为直径< 70μm,而大脂肪细胞则被定义为具有>70μm的直径㊂在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中,两组细胞中的IFN-γ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图1C)㊂一个值得注意的发现是,高脂肪摄入在较大脂肪细胞中的影响比在较小脂肪细胞中更明显㊂这些结果表明,高糖摄入诱导脂肪细胞,特别是大脂肪细胞中IFN-γ的表达㊂图1㊀附睾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的细胞大小和IFN-γmR-NA表达㊂从正常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2周的小鼠中分离附睾脂肪组织㊂(A)提取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IFN-γmRNA的表达㊂结果用18S r RNA表示㊂正常饮食喂养的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作为对照㊂(B)从附睾脂肪组织中提取的脂肪细胞用2%四氧化锇固定,并进行显微拍照㊂使用scion im-age软件测量脂肪细胞的直径㊂(C)从喂食正常饮食或高脂肪饮食2周的小鼠的附睾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细胞,并通过70μm尼龙过滤器分离大小脂肪细胞㊂从脂肪细胞中提取总RNA,并通过定量实时RT-PCR评估IFN-γmRNA的表达㊂通过18S rRNA对结果进行校正㊂使用来自喂食正常饮食的小鼠的小脂肪细胞作为对照㊂∗表示与正常食物喂养的小鼠相比, P<0.05㊂2.2㊀高脂肪饮食小鼠和正常饮食的小鼠在大脂肪细胞中基因表达谱的比较:为了阐明高脂肪摄入诱导分离脂肪细胞中IFN-γ表达的机制,我们使用微阵列分㊃704㊃析了高脂肪饮食小鼠和正常饮食小鼠的大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谱㊂对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脂肪细胞中表达显著增加的560个基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图2)㊂在这些基因中,我们关注TLR2基因,因为它对免疫细胞中IFN -γmRNA 表达的影响[9]㊂为了确定TLR2表达对分离的脂肪细胞中IFN -γ表达的影响,我们使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表达TLR2或IFN -γ的脂肪细胞的数量㊂在喂食正常饮食的小鼠的附睾脂肪组织中检测到表达TLR2的脂肪细胞㊂我们还观察到,在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中,脂肪细胞的数量急剧增加(图3A )㊂在高脂肪摄入的小鼠中,表达IFN -γ的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加(图3B )㊂因此,我们试图确定表达TLR2的细胞是否也表达IFN -γ㊂流式细胞术分析清楚地检测到在所有小鼠中存在TLR2/IFN -γ共表达的脂肪细胞;然而,在高脂肪摄入的小鼠中,这些双阳性脂肪细胞的数量急剧增加(图3C -E )㊂因此,我们确定了TLR2和IFN -γ共表达的脂肪细胞的数量在小鼠中通过高脂肪摄入而增加㊂图2㊀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喂养小鼠脂肪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图3㊀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或高脂饮食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表达TLR2/IFN -γ的脂肪细胞㊂从正常或高脂饮食喂养2周的小鼠中收集附睾脂肪组织,随后分离脂肪细胞㊂脂肪细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PE 标记的抗小鼠TLR2抗体(FL2-H )和抗小鼠TIFN -γ抗体孵育,然后用FITC 标记的二抗(FL1-H )染色㊂从附睾脂肪组织制备的脂肪细胞暴露于PE 偶联的抗小鼠TLR2抗体(A )或抗小鼠INF -γ抗体,然后用FITC 连接的二抗染色(B )㊂(C )将从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制备的脂肪细胞暴露于PE 缀合的抗兔正常IgG ,然后用FITC 连接的第二抗体染色作为阴性对照㊂来自喂食正常饮食(D )或高脂肪饮食(E )的小鼠的脂肪细胞暴露于PE 缀合的抗小鼠TLR2抗体和抗小鼠IFN -γ抗体,然后用FITC 连接的二抗体染色㊂2.3㊀TLR2/IFN -γ阳性脂肪细胞主要存在于内脏脂肪组织中:我们还检测了不同类型脂肪组织中TLR2/IFN -γ阳性脂肪细胞的比例(表1)㊂在附睾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中,TLR2/IFN -γ阳性脂肪细胞的比例分别为脂肪细胞总数的7.0%和7.7%㊂皮下脂肪中TLR2/IFN -γ阳性脂肪细胞的比例较低(2.0%)㊂高脂肪饮食使附睾和肠系膜脂肪中TLR2/IFN -γ阳性脂肪细胞分别增加到26.9%和18.5%㊂但皮下脂肪(1.2%)中双阳性脂肪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㊂这些结果表明,TLR2/IFN -γ阳性脂肪细胞主要存在于内脏脂肪中,其数量随着高脂摄入而增加㊂表1㊀在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小鼠的不同脂肪组织中共表达TLR2和IFN -γ的脂肪细胞的数量脂肪组织附睾脂肪肠系膜脂肪皮下脂肪正常饮食7.0ʃ0.67.7ʃ3.3 2.0ʃ1.9高脂饮食26.9ʃ6.1∗18.5ʃ3.6∗1.2ʃ1.0㊀㊀注:从正常或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中提取附睾㊁肠系膜和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脂肪细胞㊂4%多聚甲醛固定脂肪细胞,㊃804㊃加入PE 标记的抗TLR2抗体㊁抗IFN -γ抗体和FITC 标记的二抗孵育㊂流式细胞仪计数10000个细胞,计算TLR2/IFN -γ阳性细胞占总脂肪细胞的比例(%)㊂数值为3次独立实验的平均值ʃ标准差;∗表示与正常食物喂养的小鼠相比,P<0.05㊂2.4㊀高脂肪饮食对小鼠胰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H&E 结果显示,与正常饮食小鼠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的胰岛大小和空泡化有代偿性增加(图4A )㊂与正常饮食小鼠相比,高脂饮食诱导小鼠的胰岛面积显著增加(图4B )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饮食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组织中TLR2和IFN -γ的表达显著提高(图4C -D)㊂图4㊀高脂肪饮食对小鼠胰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A )H&E 染色胰腺切片㊂(B )胰岛面积㊂(C )不同组小鼠脂肪组织中TLR2的表达㊂(D )不同组小鼠脂肪组织中IFN-γ的表达㊂∗表示与正常食物喂养的小鼠相比,P<0.05㊂2.5㊀FFAs 诱导TLR2mRNA 表达,TLR2激动剂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泌IFN -γ:与喂食正常饮食的小鼠相比,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的血浆FFA 水平增加(图5A )㊂为了确定TLR2表达是否有助于脂肪细胞中IFN -γ的表达,我们检测了FFA 水平对3T3-L1脂肪细胞中TLR2表达与IFN -γ表达的影响㊂用棕榈酸盐和肉豆蔻酸盐的混合物处理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3T3-L1脂肪细胞中TLR2mRNA 的表达(图5B )㊂用已知的TLR2激活剂Zymosan A 处理也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泌IFN -γ(图5C )㊂为了分析TLR2表达对FFA 诱导的IFN -γ表达的影响,我们通过用TLR2特异性siRNA 预处理3T3L1脂肪细胞来敲低TLR2途径㊂在用对照siRNA 转染的3T3-L1脂肪细胞中,FFAs 诱导IFN -γmRNA 表达增加三倍㊂用TLR2特异性siRNA 处理使FFA 诱导的IFN -γmRNA 表达水平降低40%(图5D )㊂因此,我们得出结论,TLR2的表达通过培养的脂肪细胞中的受体激活引起IFN -γ的表达㊂图5㊀FFA 诱导3T3-L1脂肪细胞中TLR2和IFN -γ的表达3T3-L1脂肪细胞用含0.1%BSA 的DMEM -H 孵育过夜后,加入FFA (0.5m M 棕榈酸和0.5m M 肉豆蔻酸)或Zymo-san A (500ng /mL )孵育㊂(A )FFAs 刺激0㊁4㊁8h 后,提取细胞总RNA ,实时荧光定量RT -PCR 检测TLR2mRNA 的表达㊂用18S rRNA 基因表达量对结果进行校正㊂以0时刻的样品作为对照㊂(B )Zymosan A 孵育48h 后,收集条件培养基,ELISA 检测IFN -γ浓度㊂(C )3T3-L1脂肪细胞转染TLR2-siRNA 或control -siRNA 后,用或不用1mM FFA 处理4h ㊂提取细胞总㊃904㊃RNA,并通过定量RT-PCR评估IFN-γmRNA表达㊂结果用18S rRNA基因表达进行校正㊂使用对照siRNA处理的和用FFA未处理的脂肪细胞作为对照㊂∗,P<0.05㊂3㊀讨㊀论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小鼠脂肪细胞在高脂肪摄入导致胰岛素抵抗过程中的表型变化㊂本研究进行了微阵列分析,以全面比较喂食高脂肪饮食或正常饮食的小鼠中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㊂本研究结果表明, TLR2和IFN-γ基因在高脂饮食的小鼠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㊂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出一组同时表达TLR2和IFN-γ蛋白的脂肪细胞㊂在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中,共表达TLR2和IFN-γ的脂肪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㊂附睾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中共表达TLR2和IFN -γ的脂肪细胞数量也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组织㊂在3T3-L1脂肪细胞中,FFA(棕榈酸盐和肉豆蔻酸盐的混合物)诱导TLR2和IFN-γmRNA表达,而TLR2特异性siRNA抑制FFA诱导的IFN-γmRNA的表达㊂脂肪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节葡萄糖和脂质稳态㊂肥胖个体的脂肪细胞表现出分泌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更高水平的细胞因子或促炎分子(包括TNFa㊁白细胞介素-6㊁血管紧张素原和抵抗素)的释放[7-8]㊂此外,Wada T等研究指出,Ⅰ型和Ⅱ型IFN 通过诱导不同的SOCS亚型诱导胰岛素抵抗,IL-6通过增强STAT3介导的3T3-L1脂肪细胞中SOCS3的诱导而协同增强IFN-γ诱导的胰岛素抵抗[9]㊂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高脂肪摄入和脂肪细胞中IFN-γ表达之间的关系,以阐明IFN-γ在积聚的内脏脂肪组织中表与喂食正常饮食的小鼠相比,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中的大脂肪细胞和小脂肪细胞都表达更高水平的IFN-γmRNA㊂先前已经表明,脂肪细胞肥大与胰岛素抵抗有关[10]㊂然而,脂肪细胞中TNFa基因的表达与胰岛素信号传导受损有关,而与脂肪细胞大小无关[11]㊂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IFN-γ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脂肪摄入以及脂肪细胞肥大㊂微阵列分析表明,高脂肪饮食改变了大脂肪细胞中的各种基因㊂达诱导背后的机制㊂除了IFN-γ表达外,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的脂肪细胞中TLR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加㊂由于TLRs 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在免疫细胞中进行研究[12-13]㊂最近的研究表明,TLR2基因多态性的不同频率与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的高风险显著相关[14]㊂这些观察结果以及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脂肪组织中TLR2的表达可能与人类的胰岛素抵抗有关㊂棕榈酸酯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可激活TLR2并诱导促炎途径,导致肌管中的胰岛素抵抗[15]㊂在本研究中,发现FFA刺激显著增加了3T3-L1脂肪细胞中TLR2和IFN-γmRNA的表达水平,并且脂肪细胞中的TLR2表达的敲低未能通过FFA增加IFN-γ基因的表达㊂因此,脂肪细胞中的TLR2信号被认为是由FFA激活的㊂健康受试者的FFA升高会短暂诱导胰岛素抵抗,肌肉细胞中的FFA暴露会通过NF-κB 和蛋白激酶Cs激活炎症途径[16]㊂FFA水平的升高也可能激活脂肪细胞中的炎症途径,TLR2似乎通过诱导IFN-γ的产生来促进该途径㊂在本研究中,初步鉴定了内脏脂肪组织中共表达IFN-γ和TLR2的脂肪细胞,并且脂肪细胞的数量因高脂肪摄入而增加㊂共表达IFN-γ和TLR2的脂肪细胞可能是脂肪组织中的 病理 细胞,参与代谢综合征中胰岛素抵抗的发展㊂细胞的进一步表征将提供关于脂肪细胞在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重要信息㊂ʌ参考文献ɔ[1]㊀Corvera S.Cellular heterogeneity in adipose Tissues[J].An-nu Rev Physiol,2021(83):257-278.[2]㊀Wentworth JM,Zhang JG,Bandala-Sanchez E,et al.Interfer-on-gamma released from omental adipose tissue of insulin-resistant humans alters adipocyte phenotype and impairs re-sponse to insulin and adiponectin release[J].Int Obes(Lond),2017,41(12):1782-1789.[3]㊀Hadrich F,Mahmoudi A,Chamkha M,et al.Olive leaves ex-tract and oleuropein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 in3T3-L1 cells and in high-Fat diet-treated rats via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J].Oxid Med Cell Longev,2023(2023): 6828230.[4]㊀McGillicuddy FC,Chiquoine EH,Hinkle CC,et al.Interferongamma attenuates insulin signaling,lipid storage,and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adipocytes via activation of the JAK/STAT pathway[J].Biol Chem,2009,284(46):31936-44.[5]㊀Unoki H,Bujo H,Shibasaki M,Saito Y.Increased matrixmetalloproteinase-3mRNA expression in visceral fat inmice implanted with cultured preadipocytes[J].BiochemBiophys Res Commun,2006,350(2):392-398. [6]㊀Arko-Mensah J,Julian E,Singh M,et al.TLR2but notTLR4signalling is critically involved in the inhibition of IFN-gamma-induced killing of mycobacteria by murine macro-phages[J].Scand Immunol,2007,65(2):148-157. [7]㊀Muzurovic E,Cojic M,Stankovic Z,et al.Epicardial adipo-cyte-derived TNF-αmodulates local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urr Vasc㊃014㊃Pharmacol,2022,20(1):94-95.[8]㊀Luan D,Dadpey B,Zaid J,et al.Adipocyte-secreted IL-6sensitizes macrophages to IL-4signaling[J].Diabetes,2023,72(3):367-374.[9]㊀Wada T,Hoshino M,Kimura Y,et al.Both typeⅠandⅡIFN induce insulin resistance by inducing different isoformsof SOCS expression in3T3-L1adipocytes[J].Am PhysiolEndocrinol Metab,2011,300(6):1112-1123. [10]㊀Jung TW,Park HS,Choi GH,et al.β-aminoisobutyric acidattenuates LPS-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in adipocytes through AMPK-mediated pathway[J].Bi-omed Sci,2018,25(1):27.[11]㊀Nam SW,Kim MS,Han Y,et al.WJCPR11reverses theTNF-α-induced inhibition of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glucose uptake[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21(578):150-156.[12]㊀Duan T,Du Y,Xing C,et al.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and its role in cell-mediated immunity[J].Front Immu-nol,2022(13):812774.[13]㊀Zhang ZD,Li HX,Gan H,et al.RNF115inhibits the post-ER trafficking of TLRs and TLRs-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by catalyzing K11-linked ubiquitination of RAB1Aand RAB13[J].Adv Sci(Weinh),2022,9(16):2105391.[14]㊀Yim JJ,Ding L,Schaffer AA,et al.A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in intron2of human Toll-like receptor2gene:functional implications and racial differences[J].FEMSImmunol Med Microbiol,2004,40(2):163-9. [15]㊀Senn JJ.Toll-like receptor-2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almitate-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n myotubes[J].Biol Chem,2006,281(37):26865-26875. [16]㊀Itani SI,Ruderman NB,Schmieder F,et al.Lipid-inducedinsulin resistance in human muscle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diacylglycerol,protein kinase C,and IkappaB-alpha[J].Diabetes,2002,51(7):2005-2011.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3-0411-06槐耳多糖调节SPHK1/S1P/S1PR3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李丽品,㊀马素艳,㊀安入征(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医院肿瘤科,㊀河北㊀石家庄㊀050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究槐耳多糖(HP)调节SPHK1/S1P/S1PR3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㊂方法:MTT检测槐耳多糖(0㊁25㊁50㊁100㊁200㊁400μg/mL)处理的宫颈癌细胞活力,筛选最佳药物浓度㊂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㊁槐耳多糖低㊁中㊁高浓度组(HP-L㊁HP-M㊁HP-H组)和槐耳多糖高浓度+SphK1激活剂K6PC-5组(HP-H+K6PC-5组),观察细胞增殖㊁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PHK1㊁S1P㊁S1PR3㊁Snail㊁N-cadherin㊁E-cadherin蛋白水平㊂结果:处理24㊁48㊁72h后,与0μg/mL比较,50μg/mL㊁100μg/mL㊁200μg/mL和400μg/mL的HP处理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㊂HP-L组㊁HP-M组和HP-H组细胞Edu阳性率㊁侵袭细胞数㊁划痕愈合率及Snail㊁N-cadherin㊁SPHK1㊁S1P㊁S1PR3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E-cadherin水平显著升高(P<0.05)㊂HP-H+ K6PC-5组细胞Edu阳性率㊁侵袭细胞数㊁划痕愈合率及Snail㊁N-cadherin㊁SPHK1㊁S1P㊁S1PR3水平显著高于HP-H组(P<0.05),E-cadherin水平显著降低(P<0.05)㊂结论:HP可能通过抑制SPHK1/ S1P/S1PR3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㊁侵袭和迁移㊂ʌ关键词ɔ㊀槐耳多糖;㊀SPHK1/S1P/S1PR3信号通路;㊀宫颈癌;㊀恶性生物学行为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3.011Impacts of Polysaccharide of Trametes Robiniophila Murr on the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 of Cervical Cancer Cells by Regulating theSPHK1/S1P/S1PR3Signaling PathwayLI Lipin,MA Suyan,AN Ruzheng㊃114㊃ʌ基金项目ɔ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0132)。
脂联素信号通路:抗击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药物新靶点

脂联素是一个小分子多肽激素,主要由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1]。
脂联素在脂肪细胞内形成多种聚合体并分泌进入血液,其主要形式包括:三聚体、六聚体和高分子聚合体(至少18个单体组成)[2-3]。
不同形式的脂联素聚合体具有各自的靶组织特异性和生物调节作用。
在脂联素的三种重要聚合体中,高分子聚合体脂联素是阻止肥胖诱导的代谢并发症最具活性的亚型[3]。
临床研究显示,肥胖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患者血液中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4-5]。
针对不同种族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血浆中低脂联素水平是诱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5-6]。
动物实验显示,脂联素对肥胖相关疾病具有多重保护作用[7]。
作为激素,脂联素主要通过其信号通路发挥其作用。
因此,提高脂联素水平或增加脂联素信号通路的敏感性是颇有潜力的治疗肥胖相关疾病的有效策略。
然而,以脂联素本身作为药物存在有以下局限性:(1)生理浓度高。
人血脂联素水平为2~20mg/L[8],是其他激素如胰岛素的1000倍以上。
如此高的生理浓度使脂联素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较低。
(2)结构复杂。
如前所述脂联素存在多种聚合体形式,每种聚合体均有自己独有的信号通路和靶组织[9]。
选择性地增加体内特定聚合体的浓度在目前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且结果亦不确定。
(3)半衰期相对短。
脂联素三聚体的体内半衰期约32min,多聚体则相对稳定,约为83min[10]。
多剂量外加高浓度的摄取使脂联素在临床上的应用面临药学上的潜在风险。
与此相比较,把脂联素信号通路作为抗击肥胖诱发的代谢疾病的靶点,将具有作用特异、疗效高、药物研制性强等优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脂联素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以期为其作为潜在的药物研发的切入点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脂联素信号通路研究进展1.脂联素受体:作为多肽蛋白激素,脂联素通过与其膜表面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研究者通过使用脂联素球状域筛选骨骼肌cDNA表达文库的方法克隆和鉴定了两个脂联素受体,分别命名为AdipoR1和AdipoR2[11]。
白芍总苷介导TLR4NF-κB 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YAN Lijun, TONG Shengquan, LIU Jing, GAO Dongmei, CHEN Nanfang, HU Jie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Immunology,Tangshan Workers’Hospital,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肿胀度、关节滑膜组织中 Bcl-2、TLR4、NF-κB p65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血清中 TNF-α、IL-6、
IL-1β 水平明显降低 (P<0. 05)。结论:TGP 可通过抑制 TLR4/NF-κB 信号通路,改善 CIA 症状,降
低炎症反应,并促进关节滑膜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胞的凋亡。
[关键词] 白芍总苷;Toll 样受体 4;核因子 κB;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滑膜
瘤 2 (Bcl-2)、 Bcl-2 相 关 X 蛋 白 (Bax) mRNA 和 蛋 白 表 达 水 平 。 结 果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CIA 组 大 鼠
体质量和关节滑膜组织中 Cleaved caspase-3 和 Bax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 05),关节
第 47 卷 第 2 期
390
2021 年 3 月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Vol. 47 No. 2 Mar. 2021
[文章编号] 1671⁃587Ⅹ(2021)02⁃0390⁃07
DOI:10. 13481/j. 1671⁃587Ⅹ· 20210219
(TGP-MD) 和高剂量 (100 mg·kg-1) TGP 组 (TGP-HD 组), 每 组 10 只 ; 另 选 取 10 只 健 康 SD
科学家揭示肠炎沙门菌免疫逃逸新机制

龙源期刊网
科学家揭示肠炎沙门菌免疫逃逸新机制
作者:李晨
来源:《科学导报》2019年第44期
近日,《细胞—通讯》(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扬州大学教授焦新安团队的最新成果。
该团队研究了沙门菌TcpS通过干扰TLR-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抑炎功能的分子机制,揭示沙门菌免疫逃逸的新策略,通过评价TcpS的功能性肽段在过度炎性反应中的抑炎效应,为新型抑炎小分子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沙门菌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对畜禽养殖业危害严重,也会引起公共卫生问
题,因此,对沙门菌感染和免疫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
该团队在沙门菌中鉴定了含有Coiled-coil和TIR结构域的基因tcpS,确定了肠炎沙门菌可通过T3SS1分泌TcpS蛋白。
TcpS通过模拟TLRs的TIR结构域干扰TLR-NFκB信号通路,抑制p65的入核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逃逸天然免疫应答。
另外,肠炎沙门菌在感染早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其在体内的增殖,最终导致其在感染
后期引起血液中炎性风暴,造成组织病理损伤。
该研究还进一步确定了TIR-TcpS多肽可抑制LPS诱导的炎性因子的产生、p-ERK和p-JNK的活化,降低小鼠血清中炎性反应和血红蛋白的释放;而SR4多肽在H1N1流感病毒攻毒模型中对小鼠具有良好的保护效应。
确定TcpS蛋白中关键的功能性肽段,可為过度炎性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研制潜在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化合物W3D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

·977·
网络出版时间:2018-6-209:30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180619.0842.034.html
关键词:苯 并 唑 酮 衍 生 物 W3D;RAW2647细 胞;炎 症; TLR4;MyD88;NFκB;炎症因子
炎症是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损伤和抗 损伤的双重反应,过度或持续的炎症反应可引起组 织损伤和机能 障 碍 [1-2],如 癌 症、动 脉 粥 样 硬 化、神 经退行性 疾 病、慢 性 炎 性 肠 病、银 屑 病 等[3-4]。目 前,临床使用的抗炎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 甾体类抗炎药两大类,但服用后的不良反应不容忽 视[5-6]。因此,发现活性更高、副作用更小的新型抗 炎药物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定量 PCR法检测细胞中 TLR4、MyD88、IL6mRNA的表达。 结果 化合物 W3D对 LPS诱导的 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 炎症因子 TNFα、IL6、IL1β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 对 COX2无抑制活性;可明显下调 TLR4、MyD88、IL6的蛋 白与 mRNA的表达,抑制 IRAK4磷酸化和 NFκB的入核活 化。结论 化 合 物 W3D可 通 过 调 控 TLR4MyD88IRAK4 NFκB信号通路,抑制 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释 放而发挥抗炎活性。
收稿日期:2018-03-16,修回日期:2018-04-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602976);山西省青年
科 技 研 究 基 金 (No201601D021159);山 西 省 回 国 留 学 人 员重点科研资助项目(No2014重点 2);山西省高等学校 科技创新项目(No2014132,2015150);山西医科大学博士 启动金(No03201319) 作者简介:罗捷然(1992),女,硕士生,研究方向:化合物作用机制, Email:jieranluo@163.com; 李青山(1965-),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化合物设 计 合 成 及 其 作 用 机 制,通 讯 作 者,Email:sx lqs2012@163.com
脂肪酸诱导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抵抗及机制研究

脂肪酸诱导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抵抗及机制研究温宇;Katherine Cianflone;胡秀芬;杨姗姗;卢慧玲【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0(026)004【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探讨高游离脂肪酸(FFA)负荷在促酰化蛋白(ASP)抵抗形成中的意义,及FFA诱导的3T3-L1(前)脂肪细胞ASP 抵抗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诱导细胞分化,用不同浓度FFA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孵育过夜后收获细胞,采用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观察3T3-L1成熟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基础状态和ASP 刺激状态的葡萄糖摄取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基础状态和ASP 刺激的鸟苷酸结合蛋白alpha-q/11(Gαq/11),鸟苷酸结合蛋白beta(Gβ),磷酸化蛋白激酶Calpha (p-PKCα)和磷酸化蛋白激酶C zeta (p-PKCζ)蛋白表达.结果:ASP 刺激后,3T3-L1 成熟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是基础状态的1.98倍(P<0.01)和2.87倍(P<0.01).低浓度FFA不影响ASP 刺激的葡萄糖转运;而1.0 mmol/L时油酸组和棕榈酸组ASP刺激的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减少47% (P<0.05)和34% (P<0.05),前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减少43% (P<0.05)和62% (P<0.01).1.0 mmol/L 油酸和棕榈酸抑制成熟脂肪细胞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的Gβ、Gαq/11、p-PKCα和p-PK C ζ蛋白表达,油酸组ASP刺激的蛋白表达分别减少了47%Gβ(P<0.01),44%Gαq/11(P<0.05)、39%p-PKCα(P<0.05)和20%p-PKC ζ(P>0.05);棕榈酸组也可观察到类似现象(P<0.05或P<0.01).在前脂肪细胞,油酸仅抑制ASP刺激的p-PKCα和p-PKCζ(均P<0.05)蛋白表达;而棕榈酸下调上述4种信号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油酸或棕榈酸抑制3T3-L1成熟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ASP刺激的葡萄糖转运,证明FFA 诱导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同时存在ASP 抵抗.FFA诱导的ASP抵抗的发生机制与其干扰ASP-C5L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ASP 抵抗参与了"脂毒性"-胰岛素抵抗/肥胖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总页数】7页(P748-754)【作者】温宇;Katherine Cianflone;胡秀芬;杨姗姗;卢慧玲【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30;Centre de Recherche Hospital Laval,UniversitéLaval,Québec,Canada;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相关文献】1.油酸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及分化过程中促酰化蛋白的分泌 [J], 张龙江;卢慧玲;王宏伟;夏治;林汉华2.促酰化蛋白诱导3T3-F442A前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 [J], 卢慧玲;王宏伟;林汉华3.促酰化蛋白诱导的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表达的时序性研究 [J], 王宏伟;卢慧玲;Katherine;Cianflone;林汉华4.促酰化蛋白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DGAT、LPL、adipsin mRNA表达 [J], 王宏伟;卢慧玲;温宇;Katherine Cianflone5.促酰化蛋白诱导3T3-F442A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 [J], 卢慧玲;王宏伟;Katherine Cianflone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LR-4_NF-κB信号途径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

TLR-4_NF-κB信号途径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气道重塑(Airway remodelling)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学特征。
目前对哮喘的认识及其治疗策略均开始以气道重塑为中心,但气道重塑发生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
许多研究表明,TLR-4_NF-κB信号途径通过调节炎症细胞、结构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作用,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为此,本文就TLR-4_NF-κB信号途径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作一综述。
1 TLR-4_NF-κB信号途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最早由Medzhitov等于1997年在果蝇体内发现,是宿主细胞识别各种微生物致病源的受体。
TLRs能特异性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通过跨膜结构将病原相关分子刺激信号转导入细胞内, 产生复杂的级联信号反应, 导致NF-kB、IFN诱导因子等转录因子活化,介导IL-1、IL-6、IL-8, IFN-b 以及TNF-a 等炎性介质基因的表达, 引起相应炎性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启动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固有和获得性免疫。
TLR-4_NF-kB信号途径是目前细胞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Medazhitov等首次发现的果蝇Toll 蛋白同源的人Toll 蛋白基因及其编码的Toll 样受体蛋白,即如今的Toll 样受体4蛋白。
目前已知TLR4 介导的信号转导包括MyD88 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
MyD88 依赖途径主要引起核因子κB 易位进入细胞核内而诱导免疫基因如金属蛋白酶、细胞粘附分子、白细胞介素等的转录。
促进细胞因子合成与释放是TLR-4_NF-κB信号途径最突出的生物学功能。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通过膜表面的TLR-4感受入侵病原体的PAMPs刺激后,活化胞核内NF-κB,启动合成IL-6、IL-8、bFGF、TNF-α及IFN-γ等细胞因子并释放到胞外,趋化粒细胞、巨噬细胞发挥早期免疫应答的效应。
TLR4-NF-κB信号通路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

TLR4-NF-κB信号通路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TLR4/NF-κB信号通路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复杂的分子机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TLR4(Toll-like receptor 4)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感受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胃癌中,TLR4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胃癌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往往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呈正相关。
这表明TLR4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
与TLR4信号通路紧密相关的是NF-κB(nuclearfactor-κB)。
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
在正常情况下,NF-κB被IκB蛋白通过与其结合而处于非活化状态。
而当TLR4被其结合物激活后,IκB蛋白被降解,允许NF-κB进入细胞核并启动相应的基因转录。
然而,在胃癌中,TLR4的异常激活导致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
过度激活的NF-κB信号会导致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促进胃癌的发展。
例如,过度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可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及增强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尽管TLR4/NF-κB信号通路异常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一些研究表明,TLR4激活可能与一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密切相关,如IL-6、IL-8和TNF-α等。
这些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可进一步激活NF-κB信号通路。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一些miRNA的异常表达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相关,在调控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胃癌的预后与TLR4/NF-κB信号通路异常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LR4的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预后较好的患者往往伴有TLR4的低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外源性 EETs 通过 Toll-NF-κB 信号通路抑制 FFA 诱导 3T3-L1 脂肪细胞和 RAW264.7 巨噬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 硕士研究生: 任倩倩 指导教师: 汪道文教授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是人体内广泛分布的一种多不饱和 脂肪酸,是机体内最为丰富的物质之一。经细胞色素 P450(CYP450)表氧化酶途径 代谢成四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物质,即 5,6-EET, 8,9-EET, 11,12-EET 与 14,15-EET。EETs 具有广泛且很强的生物活性,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降压、 抗炎、抗凋亡、抗心肌损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代谢综合征是指生活方式因素及新出现的突发危险因素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一种 复合性疾病, 具备腹围升高、 甘油三酯(TG) 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胆固醇(HDL-C) 升高、血压升高、空腹血糖(FPG )升高这 5 项危险因素中 3 项及以上者定义为代谢综 合征。研究表明肥胖是一种慢性炎症,其能激活炎症基因网络,炎症基因网络的激活 很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 用。FFA 与代谢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 5 个组分中的腹部肥胖、高 TG 血症、高血压、 高血糖 4 个组分均相关, 提示 FFA 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或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者 通常伴随血浆游离脂肪酸( FFA) 水平增高, 这是因为肥胖造成脂肪组织增加后更趋向 于分解代谢。大量的研究证明,FFA 与炎症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最近的研 究已经表明游离脂肪酸可作为先天免疫受体 TLR4 的内源性配体,激活其下游的促炎 症转录因子 NF-kB,FFA 引起炎症反应很可能是通过 TLR4,这可能是 FFA 引起炎症 反应的机制之一。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Medicine
EETs Inhibit induction of Tol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ke Receptor 4 nuclear factor KappaB Pathway in Adipocytes and Macrophages Induced by Saturated Fatty Acids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的总结。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人将承担本声明引起的一切 法律后果。
保密□ ,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
中文摘要 ................................................ 1 Abstract ................................................ 3 研究背景 ................................................ 6 实验材料及试剂 .......................................... 9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1 实验方法 ............................................... 16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36 全文总结 ............................................... 39 文献综述 ............................................... 43 致谢 ................................................... 55
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在本研究中,我们假设过外源性 EETs 干扰 FFA 诱导细胞引起的炎症表达,从而 在改善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状态,在预防代谢综合征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FFA 可以诱导 3T3-L1 细胞、RAW2647.1 细胞引起炎症通路的激活及炎症因子的分泌 增加,我们进一步研究外源性 EETs 是否能够干预此过程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旨在 明确 EETs 是否能够减轻脂肪组织炎症, 进而为进一步研究 EETs 是否能够延缓代谢综 合征的进展提供证据。 实验方法: 按照诱导分化方案将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 分化结 果用油红O染色鉴定。FFA 为实验组作用于细胞,加或不加外源性EETs及抑制剂,收 集细胞mRNA,用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各组TNF-α, IL-6, MCP-1mRNA 表达水平; 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各组pIKBα和胞浆及核NF-κB 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水平高表 达TLR4, 加或不加14,15EET, 收集细胞mRNA, 用Real-time PCR 检测各组TNF-α, IL-6, MCP-1mRNA 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各组pIKBα和胞浆及核NF-κB 蛋白 表达水平;并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综合判断外源性EETs是否影响FFA诱导 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实验结果:对于 3T3-L1 细胞及 RAW264.7 细胞,与 FFA 组比较,8,9-EET, 11,12-EET,14,15-EET 组 TNFα、MCP-1、IL-10 表达水平降低(P<0.05),pIKBα、 核 NF-κB 表达减少,而这种降低效应在加入 TLR4 抑制剂后消失。而在 3T3-L1 细胞 及 RAW264.7 细胞高表达 TLR4,加入 14,15-EET 后,TNFα、MCP-1、IL-10 表达水 平降低(P<0.05),pIKBα、核 NF-κB 表达减少。 结论:1. 外源性 EETs 能够抑制 FFA 刺激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引起的炎症因子 IL-6、TNF-a、MCP-1 的分泌增加。2.外源性 EETs 能够抑制 FFA 刺激脂肪细胞和巨 噬细胞后引起 NF-κB 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通过 Toll 样受体 4 来实现的。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 P450;EETs;代谢综合征;肥胖;炎症;游离 脂肪酸;TLR4;NF-κB;
Candidate: Qianqian Ren Major: Internal Medicine Supervisor: Prof. Dao Wen Wa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Ma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