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湖南省永州市祁阳金洞管理区金洞林场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46分)
1.请把下面语句的错别字改正,并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中。
(3分)
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凝——疑(1分)书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在课下,在平时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练习硬笔书法。
做到书写认真,字体美观大方。
“疑”表示1.怀疑2.疑惑3.不能解决,断定的疑凝“凝”表示1.凝结2.聚集,集中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热忱.(chén)淳.朴(chún)童稚.(zhì)绯.红(fěi)
B.和煦.(xù)豁.亮(huò)殷.红(yīn)惟妙惟肖.(xiào)
C.拮据.(jū)发酵.(jiào)提.防(dī)参差.不齐(cī)
D.汲.取(jí)炽.热(chì)匿.名(nì)称.心如意(chèn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绯.红(fēi)B.殷.红(yān)D.称.心如意(chèn)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 油光可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B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C颔首低眉:仰着头显得很自信的样子。
D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颔首低眉: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在永州,每到晚上和空闲时间,约上几个好友到乒乓球馆或羽毛球馆挥上几拍,成了时尚。
B.浯溪碑林自晋、唐代形成,于清朝、民国走向繁荣,见证了祁阳城市。
C.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D.永州市的许多中小学生积极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援玉树灾区的重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重复“晚上和空闲时间”逻辑上有交叉关系,可以把“和晚上”去掉。
B:成分残缺,缺宾语,可在“城市”后加上“的发展”C:语序不当,应该先“培养”后“增强”。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
...的一组是()(2分)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
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______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___________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中“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可推知第一个空白处选第一句更贴切;由原文中“多走了一步路”可推知第二个空白处选第三句“多思考了一个问题”更为贴切。
故选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诚惶诚恐感慨万分盛气凌人粗制滥造
B.深恶痛疾截然不同拖泥带水长吁短叹
C.鹤立鸡群不求甚解目光灼灼海誓山盟
D.疲倦不堪油然而升冥思遐想不可明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油然而生.不可名.状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拼音或汉字(4分)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mí()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gù()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答案】弥锢qiúzēng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禁锢”是固定搭配。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请你为下面的句子提出修改意见(2分)
《走西口》是一部走西口的人们用血泪、坚韧、诚信、勇往直前写就的历史缩影,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了生存而顽强拼搏的雄浑激昂。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修改意见:在句末加“的赞美诗”或“的史诗”等(只要是与“一部”能搭配的中心词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本句属于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的小说《》以巧妙的构思、惊险的情节,将
与幻想结合,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奇遇。
小说中,作者通过船长(人物)——这一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殖民主义、奴隶制和压迫者的反抗。
(3分)
【答案】《海底两万里》科学尼摩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根据句式特点和意思,仿写句子:(2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没有一本书的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一本书的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是没有一颗星的夜空;是没有一滴水的湖泊。
【解析】
试题解析: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和比喻修辞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比喻的恰当。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根据原文或要求默写。
(每空1分共15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2)《与朱元思书》中,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言道“春雨贵如油”,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和草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过零丁洋》表现诗人誓死报国、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李白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行路难》)
(7)现今有些科研人员拿着不高的薪酬,却忘我的从事科学研究,可以用《五柳先生传》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概括其品行。
(8)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答案】(1)铜雀春深锁二乔(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综合运用(共7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可以强健体魄,开阔视野,获得真知。
现在,旅游已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为使同学们更多地感受湖湘文化魅力,我校拟开展“行走潇湘”系列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人文积累】校团委将推荐几个适合周末游览的名胜。
请你根据下列搜集来的诗句,把它们与相关名胜一一对应起来,并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3分)
①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③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岳阳楼_________ 桃花源_________ 南岳衡山_________
(2)【活动策划】为让同学们在出游前就能更好地感受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地域文化,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一个相关的活动。
(2分)
示例:搜集与名胜有关的诗词,全班交流
活动:
(3)【标语拟写】请为学校这次“行走潇湘”的主题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
【答案】
(1)岳阳楼——(1)桃花源——(3)南岳衡山——(2)
(2)搜集与名胜有关的历史名人,整理归纳制成小卡片。
(3)行走潇湘,探究湖南历史文化。
(有理就行)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与名胜、名篇的知识迁移能力。
“洞庭”是指洞庭湖,岳阳楼在洞庭湖畔。
“桃花”是指“桃花源”。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名胜还要有名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试题分析:围绕“行走潇湘”的主题,结合潇湘的名胜、名人简洁的写出宣传标语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第二部分阅读(共54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13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8.“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9.“这一声”指________________;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
(3分)
10.“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其中“何尝”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1.“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联系全文,“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
表现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4分)
【答案】
8.没有因果关系,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的心情
9.指“万岁”深深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10.对麻木的国人无比痛心的情感。
11.弃医从文爱国主义
【解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但是作者是在表现出自己的对那些日本学生的愤怒。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联系上文分析,这一声是指“万岁”。
结合身处的环境在讲堂里看杀中国人的影片,作者感到民族自尊心收到了严重的刺激和伤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注意“他们”代指的是“围着看枪毙的一群中国人”,为他们的麻木不仁而感到痛心。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结合作者的经历,从医,从文。
这时候的变化应该是“弃医从文”。
表现的作者的爱国之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共13分)
幸福铃声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
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
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
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
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
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
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
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
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
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
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
⑾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⑿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内容。
(3分)
13.体会第⑩段划线处的加点词“即刻”“昂首”分别刻划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即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昂首——————————
14.请说出父亲用什么办法知道女儿平安的?(2分)
15.接到女儿的来信,父亲知道了自己生日那天女儿想让他接听电话,听她说“生日快乐”后,父亲会怎样说?请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出父亲所说的话。
(3分)
16.文章以“幸福铃声”为题,可文中的父亲却从未接听过女儿的电话。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幸福铃声”的理解。
(3分)
【答案】
12.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每个周末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跑十里路去小镇上的小商店听女儿的电话铃声,却从来不接电话。
(意思对即可)
13.“即刻”表示父亲十分期盼女儿的电话,“昂首”表达了父亲知道女儿平安后的心情愉悦
14.让女儿在某个时间用电话铃声来代表自己一切安好
15.我不都在电话铃响的声音里听到了嘛!
16.父亲不接女儿电话,只听铃声,当然是为了节省话费;父亲每周去听一次女儿打来的电话铃声,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它饱含亲情,饱含思念,凝聚着父亲和女儿的千言万语,因而成了“幸福铃声”。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注意人物,时间,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当父亲听到电话铃声时,得知女儿在外一切平安,心理像得到什么保证似得,作者用了“即刻”这一词语来表现父亲的这一心理。
父亲为拥有这样一位懂事的女儿感到特别的骄傲,作者用“昂首”一词把父亲的这种心理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文中,把握关键的信息即可。
及在固定的时间(每个星期六晚七点),听到女儿的报平安的铃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
父亲会说出“你报平安的铃声,就是给我的最后的礼物”,意思对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幸福的铃声”应该是针对父亲来说的。
因为他认为自己拥有这么一位懂事的女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13分)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相与
..步于中庭:
③把.酒问青天:④但.愿人长久:
18.翻译下列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乙】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甲】文中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是: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21.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乙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答案】
17.想起一起端只(4分。
每小题1分)
18.(2分)只不过少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意思对即可)
19.(每空2分,共4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0.C
21.苏轼把美好皎洁的月亮比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抒发了怀念兄弟的抑郁惆怅及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17.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念.”考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这里注意关键词“但”“闲人”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两文,用原句回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婵娟是指月亮。
闲人是指:向作者一样,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故C项不正确。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乙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根据对“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的理解,本词是苏轼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在中秋月圆之夜,把月亮比作精神的家园,来思念自己的弟弟。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韩愈的《马说》,完成后面小题(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2.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故虽.有名马:()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
(4分)
2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3分)
“千里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即使通“饲”:饲养,喂养用鞭子打面对
23.饲养它不能让它充分施展才能,听它鸣叫又不懂它的意思。
2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真不知马也
25.“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英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解析】
22.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食.”通假字,饲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这里注意关键词“食”“尽”“材”“通”“其”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本文是课内文言文,结合课堂上所学分析论点和主旨句即可。
文段开篇第一句话就交代了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了解作者所阐述的社会的政治现象,继而体会作者的有才能不得以伸展。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题。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
在这牛年的春天里,你也许想到了、听到了、看到了很多新鲜的、感人的、难忘的人和事,请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书写规范,卷面干净。
③看清要求,内容和立意要真实新颖。
④不出现泄露身份的人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带着对美好春天的祝福,冬爷爷把漫长冬天的寒冷包袱背回家了。
而这时,美丽的、温柔的春姑娘带着这不寻常的春天却悄悄地来到了世间。
她的脚步是那么地轻盈;那么地婀娜多姿,她的到来又是那么地令人期盼。
春天来到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上。
春姑娘像一只小蜜蜂。
每天给它一些温暖,给它送来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蹈。
娇羞的花儿,忍不住笑了。
慢慢地由含苞欲放到五彩缤纷,“春色满园关不住”,她把自己的最美无私地奉献在这不寻常的春天里。
春天来到了正要吐丝的柳树上。
春姑娘像一个温柔的妈妈。
她陪着小柳树一起聊天,并且给小柳树充足的阳光、空气、水份,为它梳妆打扮,柳树变得更加婀娜多姿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天来到了冰冻的河流上。
一轮红日每天给河流温暖,帮助河流把覆盖着的冰块慢慢感化清泉。
惭惭的,河水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欢快地流淌,不停地奏着“河水奏鸣曲”——叮咚叮咚!仿佛像春姑娘在喃喃自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来到了我家未出生的蚕卵上,黑色小粟子似的蚕卵在春姑娘温暖的怀抱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