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
一、论述题(本题共1 小题,共100 分)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
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探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出路,掀起了生生不息、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
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个省。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是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封建政权、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
三是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四是有力打击和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
五是打击西方殖民势力,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
清军、湘军、淮军、洋枪队、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清政府“借师助剿”)。
主观原因:无法克服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就没有办法克服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的阶级,但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实际上是清王朝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的双重打击下,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兴起的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挽救其统治的“自救运动”。
一是对列强侵略有所抵制。
二是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所促进。
三是开辟了学习西方的途径,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一次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阶级属性和运动性质决定他们只能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他们希望学习西方以自强,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斗争双重的迫切需要以及自身阶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向西方学习只能限于“师夷长技”的物质技术层面,不可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甲午战争的失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洋务运动说明了: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现代化;洋务改革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
“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
只有革命,只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争得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建设现代化。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和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欲在中国开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引发了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说明了:戊戌维新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只是昙花一现,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争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