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国民国家责任思想匮乏及其舆论批判——以1911—1919年《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 日期 : 2 0 1 6— 0 4— 0 7 作者简介 : 赵炎才 ( 1 9 6 3 一
史研究 。
至责任错位 的现象颇为突 出。从理论 上而言 , 伴 随辛 亥鼎革 , 共 和肇 立 , 祛 除清季君 主专制 之弊政 可谓共
) , 男, 湖北武汉人 , 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博士 , 硕士 生导师 , 主要从事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场 即为突 出表征 。其导因甚多 , 其中广 大 国民近代政
治素养偏低 , 国家责任思想匮乏居于首位 。针对此一
窘状 , 舆论界深 表忧虑 , 一 些有识 之 士 自觉秉 承清季 严复 、 梁启超诸人关 于国家之优劣取决于个人之优劣
的思想精神 , 遵循 近代 进化论 原理 , 注重 中国近代 国 民理想人格 的积极培育 。他们以部分报刊为 阵地 , 相 继发表了一 系列针砭之论 , 急切 呼唤 国民的国家责任 思想 意识 , 要求 广大 国 民 自觉履行 主人翁 责任 , 真 正 担负起 推进 近代共 和政治不 断发展 与完善 的历史 重 任。鉴于迄今 为止学界对相关 问题 的探讨甚 为薄弱 ,
民国初期 , 伴随新 旧政治鼎革 , 民主共和肇立 , 中
统 臣民一跃而为 国民, 自觉履行 主人翁之责 实乃其当 仁不让之义 。对此 , 孙 中山 曾坦 言道 : “ 民国政治 , 国 民均负责任 。 ” … 又说 : “ 今 日国民责 任是 在拥护 共 和, 有一分子责任 , 即尽 一分 子力 。 ” 但是 社会现 状 却不容乐观 , “ 民国成立 以来 , 以国 民习为因循敷衍 , 故专制瑕秽 , 不克根本上 荡涤廊 ( 廓) 清, 以致 国事 飘 摇, 共和仅为虚名 ” … 。具体地说 , 诸多 国 民尚未 明 确其责任意识 , 难 以自觉履行 其应尽 职责 , 甚 至漠视 、 曲解乃至否定责 任 , 以致 名实相悖 的现象 比比皆是 。 对此 , 有 论者 惊呼道 : “ 今 日之 共 和, 直捣 乱 而 已 矣。 ” ” 此一怪象 的肆 意蔓延 引起部 分有识 之士 的 极 大忧虑 。鉴于 近代 报业 之天职 在于监督 政府 与引 导国 民 , “ 真 正 的舆 论 ” “ 负有公 共 的 责任 ” , 旨在 “ 为了多数 的幸 福” , 他们 纷 纷投书 《 大公 报》 等报 刊, 立足现实需要 , 顺应 中 国近代 共和政 治 的发 展趋
势, 在融合 中西积极 、 合理思想的基础 上 , 对 国民国家 责任思想 匮乏的诸 表象作 了一定批 判。其 主要 围绕
国传统社会发生深刻裂变 , 附着于其上的思想观念亦
随之有所改变 。其 时 , 在思 想领域 中舆论 界 称道 、 宣
传与讨论近代共 和 的声 音可谓 此起 彼伏 , 响 彻云霄 , 而在现实社会 中民主共 和名实相 悖 的现象却 比较严 重, 帝制复辟 闹剧 、 猪仔议员丑闻 、 军阀混战等相继登
第 6期
赵炎才 , 刘宇洁 : 民国初期 国民 国家责任思想 匮乏及其 舆论批判
.6 7.
和政 府的应 尽之责 。但是 在共 和政府 中, “ 于权利 则
法律之 阻我 自由, 嚣 嚣然务 以尽 去其籍 为 快 , 乃悉 举 父子兄弟夫 妇 之伦 , 一蹴 而扫 除之 ” _ 】 。 』 l 。如此 混 淆 中、 西学 之精华 与糟粕 , 武断取舍 , 显然是他 们漠视 文 化责 任 , 一 味追逐私利的突 出表现 。
等方 面展开 。
、
国 民国家责任思想匮乏的主要表征
( 一) 诸 多官员漠视 自身职责
在 民初共和政治 中, 政府官员中漠视 自身职责乃
在中国近代史 上 , 辛亥 革命后 , 民主共 和取代 君 主专制充分 表明 中国传统政 治制度 近代化 已迈 出实 质性 一步。从理论上而言 , 民国初期广大 民众 已 由传
— —
以1 9 1 1 —1 9 1 9年《 大公报》 等报刊为 中心
赵 炎 才 , 刘 宇 洁
( 1 . 中南财经政 法 大学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2 . 武汉革命 博 物馆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6 1 )
摘 要: 民国初期 , 针对现 实社会 中诸 多国民国家责任 思想 匮乏之 状 , 一些有识之 士投 书《 大公报 》 等
呼唤 广大国民增 强主人 翁意识 , 自觉履行其 应尽之 责 , 推动共和政治 日臻完善。 关 键 词: 民国初期 ; 国民; 国家责任 思想; 《 大公报》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1 6 7 0 ( 2 0 1 6 ) 0 6— 0 0 6 6— 0 6 中图分类号 : K 2 5 8
报刊 , 猛烈抨击 官员漠视 自身职责 、 士人们 沉迷 于逐 利、 民众漠视 国事与消极厌世 之风 日炽等现 象。同时, 他们
认为 国民国家责任思想意识 匮乏主要 源 自中外经济思想的消极作用、 新 旧社会意识的森严壁垒与近代文化发展
的严重滞后等方面。而其危害主要 体现为 民主共和有名无实、 整个社会 日趋糜乱与共和堪忧 国将不 国等 。他 们
本 文拟以 1 9 1 1 一l 9 1 9年《 大公 报》 等 报刊 为 中心 , 在
梳理有关史料 的基础上对此作一初步考察 , 还其本来 面貌 , 彰显其积极历史价值 。
一
诸 多官员漠视 自身职 责 、 新式知识 分子沉 迷 于逐利 、 民众冷淡无情漠视 国事 和社会上 消极厌世 之风 日炽 月
平 顶山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1 No. 6 De c . 2 01 6
民国初 期 国 民 国家 责任 思想 匮乏 及 其舆 论批 判
史研究 。
至责任错位 的现象颇为突 出。从理论 上而言 , 伴 随辛 亥鼎革 , 共 和肇 立 , 祛 除清季君 主专制 之弊政 可谓共
) , 男, 湖北武汉人 , 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博士 , 硕士 生导师 , 主要从事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场 即为突 出表征 。其导因甚多 , 其中广 大 国民近代政
治素养偏低 , 国家责任思想匮乏居于首位 。针对此一
窘状 , 舆论界深 表忧虑 , 一 些有识 之 士 自觉秉 承清季 严复 、 梁启超诸人关 于国家之优劣取决于个人之优劣
的思想精神 , 遵循 近代 进化论 原理 , 注重 中国近代 国 民理想人格 的积极培育 。他们以部分报刊为 阵地 , 相 继发表了一 系列针砭之论 , 急切 呼唤 国民的国家责任 思想 意识 , 要求 广大 国 民 自觉履行 主人翁 责任 , 真 正 担负起 推进 近代共 和政治不 断发展 与完善 的历史 重 任。鉴于迄今 为止学界对相关 问题 的探讨甚 为薄弱 ,
民国初期 , 伴随新 旧政治鼎革 , 民主共和肇立 , 中
统 臣民一跃而为 国民, 自觉履行 主人翁之责 实乃其当 仁不让之义 。对此 , 孙 中山 曾坦 言道 : “ 民国政治 , 国 民均负责任 。 ” … 又说 : “ 今 日国民责 任是 在拥护 共 和, 有一分子责任 , 即尽 一分 子力 。 ” 但是 社会现 状 却不容乐观 , “ 民国成立 以来 , 以国 民习为因循敷衍 , 故专制瑕秽 , 不克根本上 荡涤廊 ( 廓) 清, 以致 国事 飘 摇, 共和仅为虚名 ” … 。具体地说 , 诸多 国 民尚未 明 确其责任意识 , 难 以自觉履行 其应尽 职责 , 甚 至漠视 、 曲解乃至否定责 任 , 以致 名实相悖 的现象 比比皆是 。 对此 , 有 论者 惊呼道 : “ 今 日之 共 和, 直捣 乱 而 已 矣。 ” ” 此一怪象 的肆 意蔓延 引起部 分有识 之士 的 极 大忧虑 。鉴于 近代 报业 之天职 在于监督 政府 与引 导国 民 , “ 真 正 的舆 论 ” “ 负有公 共 的 责任 ” , 旨在 “ 为了多数 的幸 福” , 他们 纷 纷投书 《 大公 报》 等报 刊, 立足现实需要 , 顺应 中 国近代 共和政 治 的发 展趋
势, 在融合 中西积极 、 合理思想的基础 上 , 对 国民国家 责任思想 匮乏的诸 表象作 了一定批 判。其 主要 围绕
国传统社会发生深刻裂变 , 附着于其上的思想观念亦
随之有所改变 。其 时 , 在思 想领域 中舆论 界 称道 、 宣
传与讨论近代共 和 的声 音可谓 此起 彼伏 , 响 彻云霄 , 而在现实社会 中民主共 和名实相 悖 的现象却 比较严 重, 帝制复辟 闹剧 、 猪仔议员丑闻 、 军阀混战等相继登
第 6期
赵炎才 , 刘宇洁 : 民国初期 国民 国家责任思想 匮乏及其 舆论批判
.6 7.
和政 府的应 尽之责 。但是 在共 和政府 中, “ 于权利 则
法律之 阻我 自由, 嚣 嚣然务 以尽 去其籍 为 快 , 乃悉 举 父子兄弟夫 妇 之伦 , 一蹴 而扫 除之 ” _ 】 。 』 l 。如此 混 淆 中、 西学 之精华 与糟粕 , 武断取舍 , 显然是他 们漠视 文 化责 任 , 一 味追逐私利的突 出表现 。
等方 面展开 。
、
国 民国家责任思想匮乏的主要表征
( 一) 诸 多官员漠视 自身职责
在 民初共和政治 中, 政府官员中漠视 自身职责乃
在中国近代史 上 , 辛亥 革命后 , 民主共 和取代 君 主专制充分 表明 中国传统政 治制度 近代化 已迈 出实 质性 一步。从理论上而言 , 民国初期广大 民众 已 由传
— —
以1 9 1 1 —1 9 1 9年《 大公报》 等报刊为 中心
赵 炎 才 , 刘 宇 洁
( 1 . 中南财经政 法 大学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2 . 武汉革命 博 物馆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6 1 )
摘 要: 民国初期 , 针对现 实社会 中诸 多国民国家责任 思想 匮乏之 状 , 一些有识之 士投 书《 大公报 》 等
呼唤 广大国民增 强主人 翁意识 , 自觉履行其 应尽之 责 , 推动共和政治 日臻完善。 关 键 词: 民国初期 ; 国民; 国家责任 思想; 《 大公报》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1 6 7 0 ( 2 0 1 6 ) 0 6— 0 0 6 6— 0 6 中图分类号 : K 2 5 8
报刊 , 猛烈抨击 官员漠视 自身职责 、 士人们 沉迷 于逐 利、 民众漠视 国事与消极厌世 之风 日炽等现 象。同时, 他们
认为 国民国家责任思想意识 匮乏主要 源 自中外经济思想的消极作用、 新 旧社会意识的森严壁垒与近代文化发展
的严重滞后等方面。而其危害主要 体现为 民主共和有名无实、 整个社会 日趋糜乱与共和堪忧 国将不 国等 。他 们
本 文拟以 1 9 1 1 一l 9 1 9年《 大公 报》 等 报刊 为 中心 , 在
梳理有关史料 的基础上对此作一初步考察 , 还其本来 面貌 , 彰显其积极历史价值 。
一
诸 多官员漠视 自身职 责 、 新式知识 分子沉 迷 于逐利 、 民众冷淡无情漠视 国事 和社会上 消极厌世 之风 日炽 月
平 顶山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1 No. 6 De c . 2 01 6
民国初 期 国 民 国家 责任 思想 匮乏 及 其舆 论批 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