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俗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世奇人
学习
目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3.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

重点情节曲折有致,
叙事一波三折。

难点情节曲折有
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具
多媒体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问题
2、快速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泥人张、杨七、杨巴究竟“奇”在何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精读品析
(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品析好嘴之“好”
提示:
品析角度:
说话的难度、说话的艺术、一
课件出示文学常识填空
1、填空,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 _________ 》,中篇小说《____》《____》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2、了解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二、
1、做预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号(chuò)
刷浆(jiāng) 难堪(kān) 一瞅(chǒu) 发怔(zhèng) 褒贬(bǎo) 怵(chù)
抠(kōu) 戳(chuō) 瓢(piáo)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发怔:发呆。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2、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泥人张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
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杨七构思巧妙、手艺精巧
杨巴随机应变、处乱不惊
三、精读品析
(一)
1、阅读课文(6—15)自然段
品析内容:
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
说话的效果、他人的反应……
2、质疑好嘴之“好”
课件出示问题
3、泥人张和杨七、杨巴的共同点: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有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

(二)品味语言
课件出示问题
1、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比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
‘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
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
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四、展示交流
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

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2、挑战好嘴
课件出示挑战作业
3、学生读课文,找共同点,填空。

(二)品析文章语言
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把握文章语言特色,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明确:
1、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真是不可更易的一个字。

2、作者确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民间文学中十分常用的手法。

这种夸张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

但是如果只写“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文字就过于平板。

而作者运用这样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3、“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者,寻觅是也。

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快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

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

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作业
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俗世奇人”
教学札记
学生通过学习,能基本品味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学生基本能把握人物的形象,能体会文中小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