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们要立足形势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
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
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总书记2019年1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三:
媒体融合首先要从“融”科技入手,占据新媒体、新技术的制高点进行平台优化和建设、内容生产和分发、价值聚合与表达。
媒体不仅是新观念的传播者,也应是新技术的实践者。
媒体融合需要内容和技术的双驱动,需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优质内容为根本,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优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简单的形式相加到深度的内容相融。
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要依托“智媒”和“智网”的强建设和高覆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移动网络及新兴媒体的技术和思维进行深化创新。
媒体融合还要真正“融”媒体,从变量到增量,放大一体效能。
融合发展,合而为一,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构建立而是机制革新。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从本质上坚持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在新技术助推之下新媒体迅速发展,各种新思维、新理念随之而生,两微一端、短视频、自媒体传播等一度成为媒体发展的变量。
媒体融合则是有效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的手段,让新兴媒体中的变量成长为提高传播效率、传播主流思想的增量。
(《光明日报》)
材料四:
在今年两会的新闻报道中,信息技术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顺应了全媒体时代发展的大势。
梅地亚中心作为两会新闻中心举行了多场新闻发布会,也是两会记者工作的重要场所。
为保证中外记者顺利完成新闻稿件的编发和传输,新闻中心一楼设立了通信网络服务室,首次提供5G网络全覆盖。
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设置了一个5G体验区,有一台CPE(客户终端)设备和两台VR头盔设备。
其中,CPE设备将5G网络信号进行转换,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与5G的连接。
VR头盔设备,可用于观看从人民大会堂传输过来的两会VR直播节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两个机器人“小融”和“小白”均参与了两会报道,人们可以和他们互动,两个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两会全网相关文章和讨论预测记者招待会的热词。
新华社的人工智能(AI)智能播报员“新小萌”则可以模拟主持人进行播报新闻,仿真度极高。
人民网的“小融”满腹经纶,可以随时和它互动。
可以说,融合了人工智能、5G、VR/AR等信息技术的智能设备在两会上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了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成功范式和样本。
(《中国电子报》)
1.有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8-2018年间,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都在不断攀升,到了2018年网民规模到达82851万人。
B.2008年到2009年是手机网民规模增长最快的一年,从11760万人增长到23344万人,增长了11584万人。
C.2015年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1981万人,手机网民占整体居民的比例为90.1%,比2014年增长了4.3%.
D.2009年互联网普及率为28.9%,比2008年同比增长了6.3%,是2008年到2018年涨幅最大的一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离阶段迈向相加阶段。
B.媒体融合主要是在是理念革新的基础上建立各级机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从本质上坚持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C.融合了人工智能、5G、VR/AR等信息技术的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了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手段,成功实现了媒体深度融合。
D.打造新型的主流媒体,需要利用流程优化、平台再造,整合媒介资源、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等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
3.三则文字材料分别是从哪三个角度讨论媒体深度融合的问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
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
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
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
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
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
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
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
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
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
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
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
出水”。
南朝张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绘制壁画。
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
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
B.敦煌文献中的大量非汉语文献,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
C.“敦煌文学”中的俗文学包括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等多种体裁,极具研究价值。
D.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和张僧繇的“凹凸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述结构,具体分析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
B.文章以讲话开篇,同时作为全文中心观点,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
C.文章第四段举出《维摩诘经讲经文》,旨在论证敦煌文学的兼收并蓄自信创新。
D.文章基于“古为今用”的逻辑前提,重点论述了敦煌文物遗存、文献等两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敦煌,各种宗教都大体和睦相处,表现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包容并蓄。
B.因为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敦煌壁画更显珍贵。
C.敦煌曲子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没有关系。
D.我们进行今天的文化建设,应该认真总结发扬古代敦煌的经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一个是静止的“凝固的音乐”,一个是跳动的视觉艺术,这一武一文,似乎是格格不入。
然而,当它们作为审美对象时,二者又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具有风格美、结构美、色彩美等多重艺术形式美。
从客家民居建筑与山水、花木等周围环境组成的一幅幅颇具诗情画意的画面中,可以看出,客家民居建筑的总体规划与绘画艺术中的构图具有一定相似性。
客家人兴土动木之时先要相宅,择吉地,十分讲究风水,认为:“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驻人宁”。
所以,选择在青山绿水中建楼,有随坡就势的特点;同时,又有对水的需求及对水的防范,连天上的雨水也被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它流入自家庭院,将自身与大自然相互映衬,使其不孤立。
客家民居与山与水关系密切,高大的身躯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十几米高的建筑墙身没有任何装饰的“空白”,正像山水画中的留白,自然也就具有了与绘画艺术中构图讲究主与次、高与低、疏与密等方面的相似性。
客家民居建筑的内部结构不仅注重传统的中轴对称,还特别突出以家族为中心的“祖堂”。
大多客家民居把祖堂安放在内院的中心,使人一进入其境内就看到它显突的位置,成为视觉的焦点。
人们可以在此举行庆典、祭祀活动或在院子里散步、玩耍;同时这里又是交往和团聚的空间,供家人亲朋好友围坐谈心、咏诗作画;还是联系四面房屋的
交通空间,满足家族公共活动的需要。
围绕厅堂,一个又一个大小均一的房间简单地重复着;卧房、楼梯、窗门和公共空间如内院、天井等也都是沿着中轴分布的,且排列规整。
这样的排列组合不仅可以满足日照、采光、通风的需要,也可以补充室内空间的不足,相当于拥有了中央露天大厅功能。
就连明确而有节奏重复的柱廊、门窗,设计者也十分注重它的实用性,使空间的统一性得到平衡,完整性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这种把祖堂处在核心位置,主次分明的空间布局,一方面是客家人崇敬祖宗的突出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客家民系想象力丰富、思维概括力极强的体现。
它注重主题与整体的谐调,其艺术形式符合人们最广泛、最基本的美感,与绘画艺术中通过主题照亮艺术构思,从而使作品获得内在的完整性是一致的。
客家民居外观上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为单一,如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多是黑瓦、黄土身,广东的梅州围龙屋色彩效果多是以黑、白、灰的层次呈现。
因为,客家民居建筑的取材单纯为砖、木、石,不论普通人家或是官府门第,都一律使用黑瓦和务实的泥土,都保持土、石等纯质材的质地感,而不施丹青,门楼、门罩的砖雕也不以多色勾画,隔扇、梁架的木雕也保留木质纹理的天然色泽,处处显现出质朴的自然美。
它没有藏北建筑那绚丽多姿的色彩,没有南国建筑金色琉璃瓦那耀眼的光泽,但简练的设色,明亮的对比,使其单调中蕴涵着丰富,厚重中透着轻盈,体现出单体建筑本身色彩的简洁、朴实无华的美。
它利用了色彩冷暖对比,让整个环境亲近自然、师法自然、得之自然而又超乎自然,这一点,与绘画艺术的色调有异曲同工之妙。
绘画艺术与客家民居建筑艺术外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追求高质量的空间环境,精美的结构及素雅的色彩效果,这是深藏于二者的共同价值取向。
可见,在共同的艺术审美中可以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认识其审美相似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似乎有天壤之别,但从审美角度看二者又有共同的特征。
B.客家民居注重与周围环境协调,以山之厚、清、驻作为民居选址的重要标准。
C.客家民居以祖堂为核心并沿中轴安排内部结构,与绘画艺术主题表现法相通。
D.客家民居外观上给人以单调的感觉,跟它取材单纯、不重视多色勾画有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绘画艺术与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美学相似性。
B.文章采用了引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由浅入深分析客家民居空间布局特点及其蕴含的客家人的秉性。
D.文章论证既有对绘画和建筑艺术共性的阐述,也有对两者不同个性的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家民居建筑总体规划与绘画艺术一样讲究主与次、高与低、疏与密等方面要求。
B.如果建筑物要变得空间宽敞、通风明亮,可以借鉴客家民居建筑内部结构的设计。
C.客家民居朴实无华,亲近自然,师法自然,超乎自然,优于藏北建筑和南国建筑。
D.尽管事物外在形式多样,但通过共同价值取向的挖掘仍可认识彼此审美的相似性。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录鬼簿序
[元]钟嗣成
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
盖阴阳之诎.伸,即人鬼之生死。
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此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
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
余因.暇日,缅怀古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艺,俱有可录。
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
..,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有幸矣。
名之曰“录鬼簿”。
嗟乎!余亦鬼也。
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噉蛤蜊[注],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继先自序。
(注)噉:吃。
蛤蜊:蚌类,肉可食。
据《南史·王融传》记,王融自恃盛名,有相遇而不识融者,融愤而自诩太阳,光耀天下无人不知。
其人听后答之以“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阴阳之诎.伸,即人鬼之生死诎:通“屈”,收缩
B.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愈:越,更加
C.遂传其本末
..,吊以乐章本末:事迹
D.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冀: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而.知夫生死之道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C.余因.暇日,缅怀古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吾党且.噉蛤蜊且.勇者不必死节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嗣成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录鬼簿”,是希望通过介绍“块然之鬼”“已死之鬼”及“不死之鬼”的作品,以有益后学,促进戏曲创作的发展。
B.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辛辣犀利。
既讽刺了醉生梦死之人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又揭示了空口白话、学问浅薄之士名随身灭、生而速朽的事实。
C.作者借鬼写人,热情讴歌了那些地位卑微却才能出众的剧作家们,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审美观和不以贫富贵贱、地位高下看人的人文思想。
D.序文结尾处巧用典故,用调侃的语气说明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得罪于圣门”,但将淡然以对,表明了作者对自己重视戏曲文学的观点的自信。
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此固未暇论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2)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
西京:指洛阳。
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最近在讲话中曾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名言:“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这句话,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启示:认识责任,是成人的前提条件;承担责任,才能真正成人。
请以“成人之始与终”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歌曲《我的祖国》中有这样的歌词: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请以“祖国风光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7、《掌上的心》是当代诗人雷抒雁的作品,品读该诗,说说这首诗的妙处。
要求:答出3条妙处,100字左右。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就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8、《主持人大赛》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一项重大赛事,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从以下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50字以内。
(1)假如你是《朗读者》的主持人,本期嘉宾是中国女排总教练一—郎平,她将以“青春”为主题进行朗读,请你为郎平的出场写一段主持稿。
(2)元宵佳节,作为央视元宵喜乐会的主持人在节目现场你将与海外华侨直播连线,请写一段主持稿,引出海外分会场的直播。
(3)作为《最美中国人》的主持人,该节目的其中一位获奖者一一钟南山将上台领奖。
请你为这位84岁高龄仍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写一段颁奖词。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鲁迅)
②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
(恽代英)
③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学校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作为杰出的青年学生代表,你应邀在大会上发言。
请写一篇演讲稿,回望历史,缅怀先贤,着眼未来,表达心声,展现当代青年的风采。
要求:①恰当引用三句名言。
②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1.C
2.D
3.材料二,从国家和政府方面,提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材料三,从具体操作方面,提出媒体融合要“融”科技和“融”媒体两条途径。
材料四,从实际应用方面,以2019年“两会”报道融合信息技术为例,提供一个成功的范式和样本。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一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2015年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1981万人,手机网民占整体居民的比例为90.1%,比2014年增长了4.3%”错误,2015年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90.1%,而不是整体居民。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