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百岁不是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垦 2020.12
86
长命百岁不是梦
文/朱秀莲口述 孙海燕整理
我1921年出生,今年100岁了。

我这辈子什么苦都吃过。

我见过日本鬼子。

那时候只要听到鬼子来了,我就往脸上抹锅底灰,趴在路边的沟里躲起来。

我还见过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红军也不是像人说的那样长着红头发、红胡子,他们披蓑衣戴斗笠,还冲着我笑呢!1949年解放那一年,我知道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我当时很好奇,怎么还有姓毛的呢!
我19岁结的婚,和公婆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

后来,我生了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孩他爹就去当兵了。

我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推磨、摊煎饼、种地,晚上熬夜纺线、织布。

家里有点吃的穿的,也先给老人和孩子,我自己常常饿肚子,吃上顿没下顿的。

后来我二伯嫂离世了,我又帮他们带三个孩子。

那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只要没有毒的野菜我都吃过,只要能咽下去的树叶我都尝过。

为了这一大家子人能吃上饭,我每天奔命忙乎,才30岁出头的我,瘦的只有八十几斤,我想自己活不了多大岁数。

最让我痛心的是我那3岁多的儿子,因一场重病无钱医治死了。

那时候真的没有钱啊,眼瞅着儿子在我怀里要一口馍吃,我都不能满足他,我是流着泪、叹着气看着儿子闭上了眼睛。

1958年官兵开垦北大荒,我随孩他爹来到了黑龙江农垦八五二农场,又生下了两个闺女。

一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老家的亲戚朋友接连不断地来串门,投奔我们,我开始到处给他们找学校、落户口、找工作、找对象,解决吃住问题,一天到晚忙忙叨叨的,日子过得苦些,但大家都很乐呵。

1984年,他爹因为肿瘤出血病危,为了抢救他,惊动了农场党委领导班子,农场书记刘仁江在手术室里坐镇,场长张太和一些干部家属在手术室外陪着我、安慰我,群众们连夜组织验血,对上血型的人争着献血……天亮了,他爹终于躲过危险期了。

望着眼前的一切,想起当年我那可怜的儿子,我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真好,社会主义就是好!
我84岁那年住上了楼房。

一开始我还不想上楼,因为总腿疼,怕上下楼不方便,可住上楼房后,屋里很暖和,住得很舒服,我腿疼的毛病也好多了。

住上楼房没啥活干,还净吃好的,出门就坐小汽车,我闲着没事就画画、摆扑克、玩平板游戏。

我不识字,可总听闺女说,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我除了退休工资之外,国家还每月给我多发100元钱呢。

我有三个孝顺的闺女,先后从不同的岗位退了休,她们一心一意伺候我。

二闺女还告诉我,现在生活条件好,国家政策也好,老人若能活到一百岁,国家还奖励每个子女20万呢!我知道这是变着法儿哄我高兴,是希望我能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

这不,我的百岁生日快到了,二闺女要为我举办一个不收任何礼金的百岁庆典活动。

她提前好些日子就开始忙乎,买气球布置会场,设计带寿字的请帖和长寿花,还定制一个巨大的生日蛋糕。

闺女把我的照片和日常生活录像收集到一起,专门找人做成了片子,像放电影一样,在大屏幕上播放,我看到自己上电影了,真高兴啊!
2020年9月6号,是我生日,这天那叫一个热闹啊!亲朋好友从各地赶来,就连我92岁的三妹也从哈尔滨赶来了。

一大早,宴会厅里就聚满了人,可能都想看看我这百岁老人啥样吧!从我一进大门,就被一大群人围了起来,拍照的、录像的、鼓掌的,还有许多手伸过来,要和我握手,弄的我像个大领导一样,激动得找不到北。

庆典搞得红红火火。

看着一个个精彩节目,看着一批批小辈们给我磕头拜寿,我的心里特别不平静,眼泪都流出来了:我能活到100岁,眼不花耳不聋,生活基本能自理,这都得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这么好的农场人。

你问我还有什么愿望?我真没想到自己能活到100岁,能看到这么多光景,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这一辈子的福我都享受到了,我太满足了!如果说愿望的话,我希望孩子们也都能活到100岁。

我相
87
2020.12 中国农垦
我在团场的N个第一次
文/冉仁淑
1998年,我从山城重庆来到新疆塔里木河畔的一个农牧连队(原第一师九团九连),在这里落脚、扎根。

此后,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酸甜苦辣的故事,演绎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见识了“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荒漠戈壁,“大漠孤烟直”的空旷荒寂,第一次成为一名拾花工,每天与以前连见也没见过的棉花打交道。

第一次喝涝坝水(在家乡喝的是纯天然山泉水)、住连队军营式土坯房,第一次吃苦苦菜、蒲公英(因为经济拮据,那时的菜稀少而且很贵)。

第一次在下倾盆大雨时,坚守在棉田里浇水而没往家里跑,因将棉花地淹成了汪洋大海,遭连队领导严厉批评后的我忍住眼泪,发誓要干出成绩来证明自己能行。

第一次见识了黄沙翻滚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承受了沙尘暴将我承包棉田的棉苗刮死三次,重播种三次的记录,也是第一次承受了辛勤劳作一年收入为负数的不甘。

第一次以长绒棉467公斤/亩的单产,获得连队植棉状元称号。

第一次作为连队主力队员参加团里的知识竞赛获得了一等奖,第一次作为团选手参加师里的知识竞赛荣获一等奖,也是第一次接受团领导对一个农工的盛情款待……
第一次参加团举办的演讲比赛,因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引来台下哄堂大笑;在历经多次的磨练后,
也第一次荣获了演讲第一名的好成绩。

第一次跨进塔里木大学校园进修,圆了我在故乡未能圆的大学梦。

第一次虔诚地将自己稚嫩的稿件小心翼翼用信封装好投进邮局,历经漫长的等待后手捧报社编辑为自己字斟句酌精心修改后油墨飘香的“豆腐块”喜极而泣……
第一次实现了一个农工年报刊刊稿80余篇的纪录,被团里破格评为优秀通讯员。

第一次在跨团的公开招聘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成为一名连队政工员。

第一次荣获塔里木报优秀通讯员一等奖、“塔里木主人”一等奖、兵团好新闻三等奖,“师市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第一次被当选为基层农牧连队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第一次在几百双职工群众热切期盼的眼睛中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与责任。

第一次目睹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兵团土地上四处落地生花,亲历了深化改革所释放出来的活力“搅活了一池春水”,让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亲历了团场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飞跃式发展,见识了如神话一般的将南方的水果、药材、花卉、树木等成功种在北方沙漠;第一次目睹阿拉尔这座北方小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按下发展的“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吸引汇聚八方英才,一跃而成塔河上一颗璀璨明珠。

第一次目睹了这片土地广大的职工群众,在产业中致富、在生态中休闲,在文化中成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勤劳和智慧一步步走上了小康。

我也第一次购买了楼房和小汽车,在如花的城市中尽情地享受城市文明,并接来年迈的父母、公公婆婆离开居住
信,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家,这么好的党,人的寿命也会越来越长,长命百岁不是梦。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八五二农场)
责任编辑:张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