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田家炳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3课时测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演练•固基提能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4分,共48分)
1.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
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
2.马丁•路德宣称:“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世俗政权主持宗教仪式B.教会有权解释《圣经》
C.消除了教皇与世俗的隔阂D.国家政权应该高于教会3.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
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B.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
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4.“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主张“因行称义”
5.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倡导个人宗教信仰自由B.否定教皇地位
C.否定封建特权D.宣扬《圣经》精神
6.《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B.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7.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
”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8.“我是一个好修士,严守纪律,我可以宣称,若有修士能因着遵守纪律就能到达天堂,那应该就是我.”“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
”材料中的“我”最有可能是
A.罗马教皇B.马丁•路德C.加尔文D.薄伽丘9.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10.特莱梅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
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
”该材料最能体现
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英雄主义D.理性主义
11.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
A.圣经高于一切B.上帝永恒
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D.先定论
12.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反映了加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二.非选择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
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
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
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
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
……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
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四分五裂,在1870年才成为一个统
一的王国.1946年才成立民主共和国。
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
却出现了一个混乱不堪、草菅人命、革命恐怖和专政暴力为特征、
令文明世界非常尴尬的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革命
专制、君主立宪、恐怖统治、自由共和等多种政体,最后以拿破仑
的军事独裁、帝制告终。
1848年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1870年
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第三共和国。
-—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6分)
(2)你如何认识材料一的观点?(8分)
(3)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12分)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承认有任何解释《圣经》的固定法则。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劫掠,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
—-马丁·路德材料二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他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财产等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加尔文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赛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
—恩格斯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路德的哪些思想主张?(9分)
(2)比较材料一、二,加尔文与路德的相同主张有哪些?加尔文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12分)
(3)恩格斯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4分,共48分)
DDCBA DBBAB DC
二.非选择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
(1)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因信称义。
(6分)
(2)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
的人文主义色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8分)
(3)观点: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利于促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看法:作者的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民主政治的
发展是依据国情而定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2分)14.(26分)
(1)“因信称义";教皇应该放弃在德国的统治;王权应摆脱教皇控制,掌握实权.(9分)
(2)相同点:都主张信仰得救,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的权威。
(6分) 激进:加尔文主张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还提出建立民主教会。
(6分)
(3)宗教改革的实质仅仅是改变了天主教会对欧洲的奴役,并没有放弃宗教的基本教义。
即便是加尔文,仍然要迫害自然科学家.这充分暴露了宗教的反动的本质。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