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测评历史试卷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干二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的原因是实行了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革命统一战争的建立C.南昌起义的爆发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4。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B
A.发动大规模的会战B.进行积极抗战C.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坚持游击战争
5.云南一位村长说:“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
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你得对百姓负责。
"他的话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6。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A.外邦人B.雅典妇女C.雅典成年男性公民D.奴隶
7。
一位同学用下图表示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三权分立的原则,图中缺失的一项是
A.总统(行政)
B。
总统(外交)
C.首相(军事)
D。
内阁(行政)
8.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
这反映了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9.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扶植、控制西欧国家的措施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0。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B.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D.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1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
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1 2.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
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
想的共同点是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D.维护君主权威
1 3.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
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14.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这段言论体现了A.儒家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B.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C 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D.经世致用的新思想15.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
逐渐流传开来。
这表明
A.殖民侵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B.“体用”观的分歧已初露端倪
C.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6.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
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但到1956年底,加人合作社的农户达到
全国总农户的96.3%,加人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
这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B.农村经济“左”倾错误严重
C.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D.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17.1959年秋,我国农村周期性的集市已在一些地方重新开放,增加了农民赚钱的机
会;1961年年中正式承认农村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B.有助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C.改变了农村所有制结构D.意味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根本调整
18.下表内容集中体现出( )
错误!
A.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B.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C.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D.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1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
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2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
这个变化说明()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22.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福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D.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23.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认为: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不是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而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这主要是因为( )A.苏联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B.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C.美国对苏联实行技术封锁D.苏联人排斥西方生活方式
2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
25.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
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22分,第27题28分,共计50分。
)
5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三分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4分)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分)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2分)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3)明清时期是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
及其原因》
材料二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
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
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8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8分
高三历史质量测评卷参考答案
1—5CCDBB 5—10 CACBD 11-15 CABCA
16—20 CABCA 21—25 ACBAB
26.(22分)参考答案:
(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2分)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2分)
(2)“上”是指秦始皇.(2分)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2分)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4分)
(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分)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分)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4分)
27答案:答案:(1)情况:生丝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
(6分)原因: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
(6分)
(2)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8分)
(3)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4分)特点: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