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差不多进行了20多年,现在回过头来看,它既具有时代的特点,又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深化。

一、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特点

(一)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渐进性

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渐进性是指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是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地进行,能改一点就改一点,逐步向进推进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它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实践认识程度的提高逐步进行和完善的。因此它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会计制度从全然上得到突破性的改革。众所周知,我国解放后长期受到苏联会计核算模式的阻碍,导致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总是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始终打破不了受打算经济体制束缚的格局。但随着1993年7月1日实施“两则两制”,即全面实施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从全然上改革了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核算模式。紧接着由于从1994年

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了新的税收制度,为配合税制改革财政部出台了《增值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消费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营业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方法。这又给我国财务会计核算体制的形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出台解决了“两则两制”存在的问题。“两则两制”实行了几年以后,要紧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行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标准不够统一,出现了会计信息的不可比,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需要,加强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财政部及时出台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并要求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从而初步解决了实行“两则两制”过程中出现新问题。

3.《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现时期比较完善的会计制度。我国2000年1月1日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原来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比较,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首先是会计制度体系的创新,它由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和专门业务核算方法)、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组成。这种体系框架体现了共性统一、兼顾个性的原则,具有较强的有用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其次是企业自主权的创新,表

现在制度中扩大了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提取坏账预备的权限,企业能够依照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可能使用年限和可能净残值,依照科技进展、环境和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还能够自行确定计提坏账预备的方法和提取比例;第三是慎重性原则的创新,表现为增加了计提资产减值预备的范围和项目,企业必须提取短期投资跌价预备、应收账款坏账预备、存货跌价预备、长期投资减值预备、固定资产减值预备、无形资产减值预备、托付贷款减值预备以及在建工程减值预备等八项,同时剔除了虚拟资产对会计报表的阻碍,要求企业对待摊费用在受益期限一年内摊销完毕,对待处理财产损益期末不论是否通过批准,都应计入当年损益;第四个创新是增设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第五是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将会计报表附注纳入了报表,另一方面增加了资产减值明细表等。

4.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得到不断深化。一是会计要素得到了重新界定。会计要素是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差不多框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采纳了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理论,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差不多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界定,它与1992年公布的《企业会

计准则———差不多准则》相比较,是一个显著的进步。如对资产定义,强调了“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本质特征,把一些沉淀的今后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物资(如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益等)排除在资产之外;同样,关于负债的定义,也强调了“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那个本质。二是重新规范了会计报表体系。在会计改革的过程中,会计报表体系也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起初采纳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后来调整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现在实行了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资产减值预备明细表等报表,同时还对报表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了调整。

(二)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整体性

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整体性是指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既纳入了法律的轨道,又兼顾了其他方面的会计改革,形成了立体性的会计改革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改革形成了自己的法规体系,它是由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三个层次组成的。会计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规范会计法律关系的会计法律规范,新修订后的会计法,与原则的会计法相比

较,发生了诸多方面的变化,它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立法宗旨,确立了会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进一步完善了会计记账规则,强化了会计监督制度;实行会计从业资格治理制度,加大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增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依照会计法所作出的操作性规定,它由差不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个部分组成,差不多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所作出的原则规定,具体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所作出的具体规定。会计制度是由财政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财政部制定的具体核算方法。二是我国的会计改革,在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也进行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改革,首先,1997年颁布实施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又颁布实施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这些制度简称为“一则三制”。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一个专门重要方面,确实是重新构架了其会计核算体系。把原来由总预算会计和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预算会计两大部分组成的体系改造为由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

计、行政单位会计、差不多建设拨款会计以及参与国家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等组成的预算会计体系。

(三)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适用性

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适用性是指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是在总结长期会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汲取国外的先进核算方法的同时进行的,在改革的过程中,既注意与国际会计相协调,又兼顾到我国的会计历史文化,会计改革的内容和结果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是在现时期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同时并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会计制度在我国差不多流行了五六十年,它在会计人员中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基础,因此,我国会计人员比较适应于同意它、运用它,并一直把它作为可靠的会计实务工具。二是由于会计准则是比较原则的,依照我国会计人员素养现状和文化适应,国家在颁布会计准则的同时,也配套发行了会计准则指南和讲解,并列举了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如此关心宽敞会计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使他们具体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二、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制度实施未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