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制定说明
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 循环经济促进法》 和《 关 于加快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的意 见》 的要求 . 科学评 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 推动实施循环
发展引领行动 , 罔家发展改革委 会同有关部门完善 了循环经济发展评 价指标体 系, 现印发你们 , 并就有关事项通知 如下 :
2 0 1 6年 1 2月 1 7日, 由中 国再 生资 源回收利用协 会主 办的报废 车回收拆解 与再利用 分会成立仪 式暨商业模 式大 会在 京 召开 。 来 自国 税 总 局 、 环保部 、 中 国再 生 资 源 回 收利
用协 会, 以及众 多业界知 名专 家 、 企 业 代 表 出席 仪 式 , 并 见 时面 临 史 无前 例 的机 遇 。 报 废 车 回 收 拆 解 与 再 利 用 分 会 由
会 议 还 举 行 了报 废 车 回 收拆 解 与再 利 用 分 会 成 立 仪 式 。
再制造委 员会 秘书长 史佩京 、中国再 生资源开发有 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穆晓峰 、 中再 生报废 车分会高级顾 问邱明琦 、 中 国汽 车 维 修 协 会 行 业发 展 部 主 任 沈 弘 、 中再 生 报 废 车 回 收 拆解 与再利用分会 秘书长张莹 、 报废专 家创始 人赖晓凌 、 北 京 环 元 科 技 有 限公 司 市 场 总 监 废 金 属 分 析 师 由红 霞 围绕 汽
利 用 协会 副 会 长何 方 明 主持 。
2 0 1 6年 1 2月 l 7 日下 午 的 会 议 由 中 再 生 协 会 报 废 车
分 会 秘 书 长 张 莹 主持 。 再 制 造 技 术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副 主任 、 中 国循环 经 济 协会
永康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永康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永康市统计局课题组【期刊名称】《统计科学与实践》【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5页(P17-20,25)【作者】永康市统计局课题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循环经济发展指数是引导地区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指示器”和“风向标”,编制循环经济发展指数是永康市循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为合理确定永康市经济发展目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统计依据,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为建设经济强市提供更多的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破解资源环境约束。
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四年中,金华永康市坚持走集约、低碳、绿色城镇化道路,稳步提高了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数统计调查分析制度,为科学评价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进程和成效提供定量支持,是推动永康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
永康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的构建也为全国开展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示范。
永康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数的具体编制工作由永康市统计局承担。
指数编制以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相关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为依据,结合永康五金特色产业发展实际,旨在建设三方面内容:一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二是搭建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并共享。
三是编制永康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信息管理平台,向全社会发布研究成果。
编制和发布永康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永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政府管理部门监测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及制定有关行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宏观层面,具有监测功能、预警功能与规范功能;在中观层面来,具有信息功能、共享功能与服务功能。
根据永康市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情况,永康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数按季度采集相关数据指标,以2010年为基期,按照年度发布指数,主要指标按照季度进行监测与发布。
永康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数由三大部分构成: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信息采集系统、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信息发布平台。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要素:
1.资源利用效率: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与所生产的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原材料利用率、能源利用率等。
2.废物处理效率:指废弃物的处理、回收、利用效率,包括废物减排率、再生资源利用率等。
3.产品再制造率:指废旧产品再加工为新产品的比例,包括产品回收与再制造率等。
4.环境影响:指循环经济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
5.经济效益:指循环经济对经济的贡献,包括节约成本、创造就业等。
6.社会效益:指循环经济对社会的贡献,包括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
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价方案

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方案(试行)为指导和推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评估对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
二、考核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内容(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试点考核评估工作,也可委托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组织试点考核评估工作。
(二)考核评估工作应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总体要求为依据。
考核评估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模式;2.循环经济标准化基础性工作;3.循环经济标准的宣传及贯彻应用;4.循环经济标准信息平台建设。
具体考核评估指标见“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计分表”(附件1,以下简称“考核评估计分表”)。
三、考核评估工作的程序(一)试点单位在试点期内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的,国家标准委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撤销其试点资格。
在试点期内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并影响试点工作开展的,国家标准委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延期试点时间或者撤销其试点资格。
(二)试点期满后,试点承担单位应按照考核评估计分表进行自查,自查合格的,在二个月之内向试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考核评估申请表(考核评估申请表见附件2)和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也可单独形成文件提交):1.工作实施方案;2.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模式描述;3.标准体系构建及标准明细表;4.标准化宣传工作及培训相关情况介绍;5.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6.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推广计划;7.标准信息平台建设相关内容;8.试点年度工作总结;9.试点工作期内,承担或参加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工作组活动和进展情况,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情况及相应证明材料;10.试点单位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它证明材料。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解读

1 O年 来 。 随着循 环 经济 实 践 的不 断深 入 , 循 环 经济 的领 域不 断拓 展 。 特别 是党 的 十八 大把 绿 色循 环低 碳发 展作 为建设 生 态 文 明的基 本路 径 , 对循 环 经济 提 出 了新 的更 高 的要 求 。 有 必要 根据 生态 文 明 建设 最新 要求 ,并 结合 发展 循 环经 济现 实 需要 , 对
是两个 指 标体 系都 是 为 了建设 生态 文 明 , 实
一
济 统计 指标体 系 ” 。 为 落实 这些 要求 , 国家发展 改革
委、 国家统计 局会 同有关 部 门制定 了这 一指标体 系 。
问: 请 问这套 指标 体 系是如 何制 定 的?
答: 《 指标 体 系》 的制定 经 过 了严格 的科学 决 策 过 程 。一 是加强 前期 研究 。2 0 1 5年 , 我们 委托 清华 大学循 环经 济研 究 院开展 前 期研 究工 作 , 分析 了国 内外相 关 的评价 指标 体 系 ,提 出了相 关 意见建 议 。 二 是开 展调 查研 究 和部 门协 调 。2 0 1 6年 上半 年 , 我 们组 织 有关 专 家 、 行 业 协会 进 行 了深入 研 讨 , 提 出
问: 请 问这套 指标 体 系和 绿色 发展 指标 体 系有
何 关 系?
《 循 环经 济促 进法 》 明确要求 , 国务 院循 环经 济发 展 综合 管理 部 门会 同 国务 院统计 、 环 境保 护等 有关 主 管 部 门建 立 和完善 循 环经 济评 价指 标体 系 , 同时提
出, 上 级 人 民政 府 要 根 据 主要 评价 指 标 . 对 下 级 政
为贯 彻 落实《 循环 经济 促 进法 》 和《 关 于加快 推
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围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我国从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等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突破了粉煤灰、煤矸石、赤泥、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废旧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得以实施,涌现出一批从事回收、拆解和再生资源利用的专业化企业,再制造、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等试点与示范工作稳步推进。
2017年4月21日,发改委等十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提出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
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并就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完善城市循环发展体系、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强化制度供给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
2015年5月10日,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再取消了49项非行证许可审批事项。
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含电厂)认定”列入国务院决定取消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录。
2015年6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将近年来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的通知》(财税〔2009〕16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财税〔2013〕23号)进行整合归一,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查阅和使用。
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是指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导向,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评价和监测,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衡量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效果和绩效。
本文将探讨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工具,它能够量化、可视化地反映绿色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发现问题和瓶颈,找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为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可靠数据,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绿色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如能源消耗、物质利用、环境影响等,确保全面反映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性。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备操作性,能够通过实际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决策。
4.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备可比性,能够进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规模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对比与比较。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为了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指标筛选:根据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从海量指标中筛选出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
在筛选指标时,应注意指标之间的互相关联性和重要性,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指标权重确定: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估等方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反映了各个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可以基于经验法或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计算与确定。
3.数据收集与处理:建立数据收集和处理的体系,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传统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同时补充深入的实地调查数据。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17.02.10•【文号】国能规划﹝2017﹞46号•【施行日期】2017.0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能规划﹝2017﹞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有关企业:为了做好2017年能源工作,进一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我局研究制订了《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2017年2月10日附件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部署,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化解和防范过剩产能,着力推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着力补上能源发展短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主要发展目标(一)能源消费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亿吨标准煤左右。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8%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左右。
(二)能源供应全国能源生产总量36.7亿吨标准煤左右。
煤炭产量36.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2.0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1700亿立方米左右(含页岩气产量100亿立方米左右)。
(三)能源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0%以上。
燃煤电厂平均供电煤耗314克标准煤/千瓦时,同比减少1克。
循环经济项目管理的国内外标准对比与应用研究

标准比对循环经济项目管理的国内外标准对比与应用研究■ 高彦鑫 付 允 高东峰 丁 爽 朱 艺 赵琬莹(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循环经济项目管理标准化是通过标准化活动制定的标准文件,规范项目管理,为项目实施提供规则、指南。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企业循环经济项目管理标准,对比研究中国《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管理通则》(GB/T 34152-2017)与法国《循环经济-循环经济项目管理系统-要求和指南》(XP X30-901:2018)标准文本的项目运行模式、核心内容。
通过标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循环经济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体系不健全,企业项目经营产生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不统一。
针对我国循环经济项目管理标准制修订与应用研究提出建议。
本研究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循环经济,项目管理,标准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5.029Study on the Comparison and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for Circular Economy Project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GAO Yan-xin FU Yun GAO Dong-feng DING ShuangZHU Yi ZHAO Wan-ying(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standard document formulated through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to standardiz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provide rules and guidelines for project implement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s of circular economy for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ject operation mode and core contents of the standard text of China’s GB/T 34152-2017, General principle of circular economy management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France’s XP X30-901, Circular Economy-Circular Econom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standard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core problems of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project management include the imperfect development model and industrial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non-uniform economic, resourc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produced by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s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s. It will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China. Keywords: circular economy,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s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清洁与循环生产共性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农业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分类与安全回收技术及标准研究”课题(编号:2018YFF0213504)。
基于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的典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能量流分析是用来评估能源使用效率的方法,
对环境-经济系统中能量的投入和产出进行量化分
析,同时通过能量统计,对能源的初级输入、能源转
换、最终能源使用、 能源输出等 过 程 进 行 结 算 [17] 。
及利用效率情况。
参考《 园区 循 环 化 改 造 实 施 方 案 编 制 指 南》 、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级
为研究经济活动中物质资源新陈代谢的一种方法,
以质量为衡量单位,克服了度量单位不统一的分析
困境,并对社会经济系统与外界自然环境之间的各
各类工业园区在数量和规模上持续扩大。 据统计,
截至 2019 年我国省级以上工业园区 2 000 多家 [2] ,
有 80% 以上工业企业进入园区,园区经济总量占全
3
ton of
and the land productivity was 1 175
which were relatively low.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 was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s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were not high. The relevance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park. Four aspects of measures including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chain
promotion of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湖南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湖南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发展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资源综合利用
【发布部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
【实施日期】20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湖南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
知
最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和国家统计局等4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2749号),对包括资源循环产业总产值指标在内的循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进一步落实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经研究,拟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全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
现就课题申报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课题内容
通过对全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调查,全面掌握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发展方向、区域布局、技术支撑、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推进产业发展的建议,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
1 / 1。
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指

“3R原则”是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所谓“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原则、再利用(reuse)原则和再循环(recycle)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再利用原则”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再循环原则”是指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摘要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活动的总称,该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变高能耗、高物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及面临的不可持续问题。
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供需矛盾”、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循环经济的尺度来看,可将其具体实践划分为宏观的合作消费、零废弃物社会,中观的产业生态园,以及微观的清洁生产机制,可分别对应省市、园区、企业三个层次,中债资信据此对通过验收的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进行分类。
结果发现,通过验收试点单位以企业为主,此外,这些企业从事领域多集中于化工、钢铁、冶金等高能耗、高物耗行业。
基于循环经济应用的层次性,中债资信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区域、园区及行业,对其应用循环经济的方式、模式及成效进行了总结。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尽量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推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其覆盖范围涉及较广。
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更好把握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实现程度。
目前,国内在评价不同行业的园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涉及的专业性,尚有不少空白等待填补。
未来发展方面,循环经济的推动依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最终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合力。
随着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实践,其未来发展将更多的依赖企业与消费者的参与。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这一模式下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进而给生态环境带来较重的负担与压力。
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751号
![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751号](https://img.taocdn.com/s3/m/18ace3da172ded630b1cb698.png)
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751号作者:来源:《居业》2017年第05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工信厅(委)、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保厅(局)、住建厅(委、局)、水利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商务厅(局)、国资委、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林业厅(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经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循环发展引领行动.doe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2017年4月21日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决胜期,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发展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凸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问题相互交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
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引领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本引领行动。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制度和政策供给,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激发循环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和城镇循环发展体系,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资源基础,构筑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的污染防控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考核评分表

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6分
定期检定计量器具,有合格证,1分
示范效果评估(20分)
总体效果评估
试点前后单位(园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对比
10分
达到试点总体要求,效益显著,10分;基本达到试点要求,8分;明显低于试点要求,1分
试点总结报告中应有具体的计算证据、过程和结果,并提供试点前后指标数据对比表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考核评分表
项目
分项
内容和要求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评估
记录
基本要求(15分)
机构
设立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
3分
成立领导机构,最高管理者为第一责任人,2分
明确职能部门,1分
管理
制定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2分
制定总体规划、方针、目标、要求和内容明确,1分
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阶段任务,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1分
标准制修订
主导制修订相关地方标准(以标准文本或下达计划文件为准),加1分
主导制修订相关行业标准(以标准文本或下达计划文件为准),加2分;参与加1分
主导制修订相关国家标准(以标准文本或下达计划文件为准),加3分;参与加2分
主导制修订相关国际标准(以标准文本或下达计划文件为准),加4分;参与加3分
建立标准信息平台,并进行日常维护,加3分
28分
试点企业对现有强制性标准的贯彻率达到100%,16分;低于100%,0分
明确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范围,并根据标准现状清单,计算出标准的贯彻率
试点企业对现有推荐性标准的贯彻率达到90%,12分;达到80%以上,8分;达到70%以上,4分;70%以下,2分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通用)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1)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1)1.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1)1.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1。
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9)2.1 中新生态城 (9)2.2 曹妃甸生态城 (11)2。
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18)2.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19)3、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0)3.1 指标选取原则 (20)3。
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1)4、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1)4。
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1)4.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2)4。
3 规划指标体系 (26)4.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27)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28)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化操作问题,及控制、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1.1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而且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规划设计原则、方法的讨论上,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广泛,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排放,所以也可以用环境、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少而精,一种是详细而全面。
一文读懂中国绿色金融全体系

一文读懂中国绿色金融全体系展开全文原创声明丨本文作者为金融监管研究院研究员刘永超,感谢孙海波老师对本文的指导和支持。
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写在前面回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历程,可以说是走了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子,而2016年是绿色金融体系的元年,这一年8月31日,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
其中,绿色债券作为重要的绿色金融产品,已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最闪亮的新星,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来源。
而在我国绿色债券发展中,绿色金融债券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政策体系不断完备,市场规模也远超其他绿色券种。
而我国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其促进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的真正动力何在?另外,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绿色产业认定标准能否真正统一?等等疑问,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纲要一、国内绿色金融体系政策综述(一)2016年之前:国务院顶层指导,银监会进行绿色信贷指引A.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意见以及生态文明总体方案B.银监会:从绿色信贷指引到正式纳入绩效考评监管C.发改委与央行:出台绿债指引并公布支持项目目录D.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元年:2016年七部委联合发布,上交所试点绿色公司债券(二)2017年以来:绿色金融配套政策密集落地A.多部委进一步推动、规范绿债,并落实监管、考评与信息披露B.多协会引入相关指引:绿债工具、绿色投资、绿色银行(三)2019年伊始:发改委引领绿色产业认定标准先行(内部能否形成并执行统一的绿色产业标准?)(四)国内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体系(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构建的动力何在?二、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综览(一)总量与结构分析:从与国际绿债定义接轨到占比不断提升、绿债类型及其结构变化(二)发行特点分析:在岸为主、金融机构发行为主、地方融资平台发行逐渐活跃、投资级债权为主、发行人青睐短期绿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占据外部核查主导地位、发行利率及票面利率特点(三)绿债发行节奏与承销商:第四季度发行量最大,国君承销占比最重(四)绿债募集资金投向日益广泛(五)中债系列绿色债券指数不断丰富(六)如何在中国发行绿债(七)绿债市场前瞻:市场化、开放型、地方性、新债种一、国内绿色金融体系政策综述(一)2016年之前:国务院顶层指导,银监会进行绿色信贷指引1.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意见以及生态文明总体方案追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架构构想的政策指导文件,还属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消费环节,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省(市、县)、环境保护示范城市、环境友好企业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
循环经济实践进展及推进建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资源节约、生态环境改善,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循环经济的产生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它是一种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流动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了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了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建设,助推了循环经济和“无废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走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这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途径。
循环经济实践的国际经验循环生产和消费是美国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是循环经济理论思想萌芽的发源地,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垃圾处理成为美国亟须解决的棘手问题,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开始着手生态工业园区的探索。
美国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后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对再循环、再制造的要求进行严格细化。
法令要求在2000年以前,实现50%废弃物可通过源削减和再循环的方式进行处理,未达到要求的城市将被处以每天1万美元的行政罚款。
在经过多年探索后,20世纪90年代生态工业园区开始投入建设和推广。
在消费方面,美国的循环经济侧重于循环消费模式,线下线上众多渠道支持旧货买卖,如家庭地摊式甩卖、旧货交易网站等。
同时,遍布全国的节俭商店和教会义卖有相同的性质,都接受居民捐赠的旧物品,将其进行加工再次售卖[1]。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解释及核算方式(2017年版)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分类指标单位综合指标主要资源产出率元/吨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专项指标能源产出率万元/吨标煤水资源产出率元/吨建设用地产出率万元/公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亿元参考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亿吨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计算)万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解释及核算方式一、主要资源产出率1、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与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的比值。
主要资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钢铁资源、有色金属资源(铜、铝、铅、锌、镍)、非金属资源(石灰石、磷、硫)、生物质资源(木材、谷物)。
2、计算方法:主要资源产出率(元/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亿吨)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化石能源+钢铁资源+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生物质资源。
具体到每项资源实物消费量的测算,国家层面主要是采用表观消费法测算。
省域层面的资源实物消费量可采用统计或测算的方法获得,具体统计报表和测算方法适时加载。
3、数据来源:统计部门二、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1、指标解释:主要废弃物(农作物秸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再生资源、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相关指标的赋权平均值。
2、计算方法:该指标是一个集成加权指标,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1/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1/5+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1/5+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1/53、数据来源:发展改革部门、统计部门三、能源产出率1、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2、计算方法:能源产出率(万元/吨标煤)=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能源消费量(万吨标煤)3、数据来源:统计部门四、水资源产出率1、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与总用水量之比2、计算方法:水资源产出率(元/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总用水量(亿吨)3、数据来源:统计部门、水利部门五、建设用地产出率1、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2、计算方法:建设用地产出率(万元/公顷)=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建设用地面积(万公顷)3、数据来源:统计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1、指标解释:秸秆肥料化(含还田)、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燃料化、工业原料化利用总量与秸秆产生量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制定说明
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推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依靠路径。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为了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进展和成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非常必要。
《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要求,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统计、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上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主要评价指标,对下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定期进行
考核,并将主要评价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也提出“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2007年,发展改革委会同原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印发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发改环资[2007]1815号),对宏观、园区层面评价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指导各地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0年来,随着循环经济实践的不断深入,循环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路径,对循环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有必要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最新要求,并结合发展循环经济现实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
本次修正的指标体系,完善了具体的评价指标,明确了具体的统计及测算方法。
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考虑
(一)指标体例
本指标体系从体例上分为综合指标、专项指标和参考指标。
综合指标包括“主要资源产出率”和“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主要从资源利用水平和资源循环水平方面进行考虑。
专项指标包括11个具体指标,主要分为资源产出效率指标、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指标和资源循环产业指标。
参考指标主要是废弃物末端处理处置指标,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
参考指标不作为评价指标。
(二)具体指标的选择
在专项指标的选择上,资源产出效率指标主要从能源资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方面进行考察,包括: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和建设用地产出率。
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指标的选择,兼顾了农业、工业、城市生产生活等,在农业方面,重点从大宗废弃物方面进行考察,包括: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工业方面,重点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和水循环利用方面进行考察,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等指标;在城市指标方面,重点从再生资源回收、城市典型废弃物处理、城市污水资源化等方面进行考察,包括: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等指标。
资源循环产业指标,主要是从产业规模方面进行考察,包括: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指标。
(三)指标适用范围
本次修正的指标体系,适用于国家、省域等两个层面。
各省级单位应当根据本指标体系原则制定本省级单位的市县级层面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各产业园区和行业企业可针对本园区或行业特点,从能源资源减量、过程及末端废弃物利用等角度制定本园区或企业的特色指标。
三、关于具体核算方法
本次选择的指标尽可能选用现有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的成熟指标,对部分新增指标,也列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对几个特殊数据说明如下:
一是关于区域主要资源产出率核算方法。
国家统计局提出了省域层面的资源实物消费量统计参考表式,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专家提出了省域层面的资源产出率核算方法,均将适时加载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供各地试用。
请各地在试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是城市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的核算方法。
这一指标是加权指标,由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等五个指标加权而得。
需要在取得上述指标后计算得出。
三是部分需要推算的数据,如各地的主要再生资源废弃量、餐厨废弃物产生量、建筑垃圾产生量等。
这些数据主要为估算数据,国家提供了相应的测算方法,各地如缺乏相应的统计口径,可结合本地实际调整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