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具体章节为《3水结冰了》。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现象、冰的特性以及冰与水的转换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凝固现象,认识冰的特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凝固现象、冰的特性。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冰与水的转换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热水冷却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引发学生对水结冰现象的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凝固现象、冰的特性以及冰与水的转换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冰的融化实验,观察并记录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状态的变化。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现象3. 冰的特性4. 冰与水的转换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解释水的凝固现象。
(3)列举冰的三个特性。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液态→气态(蒸发)→固态(结冰)→液态(融化)。
(3)冰的特性:① 密度小;② 比热容大;③ 透明度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冰的特性等知识。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关于水结冰的现象,如冬季河面结冰、冰箱里的水结冰等,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具体内容为第三章《水结冰了》。
本章主要包含水的三态变化、水的性质以及水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水的固态——冰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在低温下结冰的现象,认识冰的性质。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水的三态变化。
3.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结冰的现象、冰的性质。
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杯子、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块进行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冰是如何形成的?2. 新课导入(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固态——冰。
(2)介绍冰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冬天,为什么水会结冰?(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冰块,描述冰的外观特点。
(2)让学生思考:如何让冰块融化?5.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过程。
(2)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冰融化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涉及到水的三态变化?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冰的形成过程及特点3. 水的固态——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冬天常见的结冰现象,并分析原因。
2. 答案示例:冬天,湖里的水结冰了。
原因是气温降低,水在低温下由液态变为固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冰的性质和水的三态变化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结冰现象,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实验探究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冰块魔术表演要简洁有趣,易于学生理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3水结冰了课后辅导作业设计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3水结冰了课后辅导作业设计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做水结冰的实验中,试管中水的高度与结成冰后冰柱的高度相比,(C)。
A.水和变成冰后的冰柱高度一样 B.水的高度高一些C.冰柱的高度要高一些【详解】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结冰。
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不变、体积会增大,所以水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水面高一些。
2.关于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冰是固态的水B.冰没有一定的体积C.冰有一定的形状【详解】根据对水和冰比较的认识,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冰是水的固体状态,冰有一定的形状,冰也有一定的体积。
3.下列物体是固体的是(B)。
A.矿泉水黑板檫 B.塑料瓶树叶C.果汁香蕉【详解】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黑板檫、塑料瓶、树叶、香蕉都具有一定质量、体积和形状,是固体。
矿泉水、果汁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是液体。
4.我们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发现水结冰后占据的空间(体积)(B)。
A.不变 B.变大 C.变小【详解】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占据的空间变大。
5.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时水处于(B)。
A.固态 B.液态 C.气态【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质地比较坚硬的物体;气体: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的物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
所以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时水处于液态。
6.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如果试管中的水迟迟不结冰,下面哪项能使试管中的水结冰(C)。
A.使劲摇晃试管B.在试管中加入更多的水C.在容器中加入更多的食盐【详解】在做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堆里放食盐,能够加快碎冰的融化,冰融化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从而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水奥秘》中第三节,重点研究水在低温下结冰现象,解水三态变化,以及冰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解水在低温下结冰过程,掌握水三态变化。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水结冰现象及其原因,水三态变化。
2. 教学难点:理解水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冰块、热水、冷却装置、温度计、显微镜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冷却装置,现场演示水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导入(1)讲解水三态变化,引导学生解水固态——冰。
(2)讨论冰特性,如透明、坚硬、冷等。
3. 例题讲解(1)冰是如何形成?(2)为什冰是冷?(3)冰和水区别在哪里?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冰块,记录其特性。
(2)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冰块和水温度,分析数据。
5. 实验操作(1)将热水放入冰箱,观察其结冰过程。
(2)观察冰块融化过程,记录时间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2. 冰特性透明、坚硬、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水结冰过程。
(2)简述冰特性及其与水区别。
2. 答案(1)水结冰过程:当水温降低到0℃时,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使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即结冰。
(2)冰特性:冰是水固态,透明、坚硬、冷。
冰与水区别在于分子间排列和相互作用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结冰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对冰特性及其与水区别理解不够深入。
(1)为什冰块在水中会浮起来?(2)在冬天,为什要在汽车水箱里加防冻液?(3)除水,还有哪些液体在低温下会结冰?它们结冰特性有何不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结冰现象,我会在课堂上进行一个简单实验:将冷却装置中水冷却至0℃,并现场演示水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优质课件
拓展提高
怎么制作冰花
①选择一个器皿,形状可以是 多样的。在器皿中放满水,注 意水可以有颜色,但不宜深色
②在水里放一些自己的装 饰,但要求是浸在水中
拓展提高
③选择一条绳子,绳子是当 水结冰以后冻到水里,而且 绳子一定要能承担冰的重量
④放到室外,冷冻,当结冰, 冻实就做好了美丽的冰花
拓展提高
自制冰花欣赏
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三、研讨2: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高度3.7m,初始温度27℃
冰:高度4.1cm,温度0℃
我发现: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三、研讨3:冰还是水吗?
水
无固定形状 会流动 液体
无色 无味 透明
冰
固定形状 不流动 固体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课件
教科版三上《水》单元
3.水结冰了
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
谁能解释?
一、聚焦
冬天屋檐下的冰
冬天水面的冰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二、探索
讨论: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 下降,会出现什么情 况?
实验要求及活动手册
新知讲解
碎冰中为 什么要加
盐?
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 成为溶液的过程称为溶解
盐可加 速冰的
溶解
新知讲解
在试管清水中 插入碎冰中
碎冰加入食盐后 试管水开始结冰
得出结论
实验观察
温度/℃
其他变化
16
5
水结冰后体
3
积变大
0
水在0℃时会结冰,是温 度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学反思(3篇)
教学反思(1):《水结冰了》在完成了《水结冰了》这一小学科学课三年级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几点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次教学我设定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从课堂反馈和学生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一科学概念,并能在实验中观察到水结冰的过程。
同时,学生们也积极参与了“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科学探究活动,初步建立了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概念。
然而,在“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这一难点上,部分学生存在困难,主要表现为操作不够熟练或对温度计读数不够准确。
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实验器材使用的训练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实验技能。
二、教学过程的改进点1.实验材料准备:本次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试管、清水、碎冰、温度计等多种实验材料。
虽然这些材料基本满足了实验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试管和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我计划在下次教学前增加一次实验器材使用的培训课,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实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我虽然对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显得手忙脚乱。
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验前的指导,通过更直观、更生动的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要求和观察重点。
3.学生参与度:整体来看,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这可能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或话题引导不够深入有关。
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优化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和话题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三、学生反馈与改进方向课后,我通过与学生交流收集到了一些宝贵的反馈意见。
教科版科学三上 1.3 水结冰了
3、水结冰了【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水结冰了»【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学习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学习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学习准备】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试管、自来水、水温计【学习过程】一、冰的观察1、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9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7、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8,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2)、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4)、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水的凝固现象和冰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学会合作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凝固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水、冰、容器等实验器材。
2.场地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个宽敞的实验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活动。
3.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凝固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让学生对水的凝固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4)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4)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即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水的凝固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新知识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凝固现象,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2.难点: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分析水的凝固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水的凝固现象,了解水的性质。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格、温度计、观察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凝固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水的凝固现象,让学生知道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冰格中结冰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的凝固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融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水的相变现象。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3课《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3课《水结冰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的第三课。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到水的一些基本特性,如透明、无色、流动等。
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水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的物态变化——结冰,以及结冰后的水的性质。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理解冰和水的不同,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水的日常知识,但对于水结冰这一现象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理解并掌握水结冰的原理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水结冰的过程,了解冰和水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水结冰的原因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结冰的过程和原因。
2.难点:冰和水的不同,以及水结冰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杯水和一个冰箱,教师准备一些冰块。
2.场地准备: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的内容,如水的特点、水的流动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发冰块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冰的特点,如透明、硬等。
同时提问:“冰和水的不同在哪里?水为什么会变成冰?”让学生初步了解冰和水的不同,以及水结冰的原因。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手中的水放入冰箱,让他们观察水结冰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水结冰的过程和特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水结冰了》,涉及教材第二章《物质的变化》第三节“水的三态”。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水的固态——冰的形成过程、性质以及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掌握冰的基本性质,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固态表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变化现象,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过程及水循环过程中固态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点:冰的形成条件、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雕、冰川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冰这种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冰的形成条件、性质以及冰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冰川、冰雹等。
3. 实践操作:(1)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水蒸气的产生,然后将杯子放入冰箱,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2)让学生观察冰块,描述冰的形状、颜色、硬度等,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讲解冰的形成过程、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现象,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13 水结冰了2. 内容:(1)冰的形成条件:低温、水(2)冰的性质:透明、硬、冷(3)冰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冰川、冰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冰箱中冰的形成过程,描述冰的性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冰的形成条件、性质及水循环过程中固态表现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了解冰川融化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威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附答案解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热水降温的规律是。
2.“水结冰了”实验中,试管中水完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原来水面的高度要。
(填:高;低)3.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4.水通常在℃时开始结冰,在℃时沸腾。
5.当水温降低到℃时,水会结成冰,水结成冰后,体积了。
(填“变大”或“变小”)二、判断题6.水结冰时,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7.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8.水变成冰后,不再是同一种物质了,因为它们的形态不一样了。
()9.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会增大。
()10.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地下降。
三、单选题11.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被冻裂,是因为()。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不变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12.一般情况下,冰开始融化的环境温度是()。
A.50℃B.高于0℃C.100℃13.棒冰融化时处于冰水混合物这一阶段的温度会()。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保持不变14.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结冰后水的体积()。
A.变大B.不变C.变小15.冬天,为了防止水管冻裂人们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一层保温材料,那么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水结冰后()。
A.质量变大B.体积变大C.质量和体积都变大四、连线题16.连一连。
人正常的体温0℃人感觉舒适的气温37℃水沸腾时的温度24℃冰融化时的温度100℃五、简答题17.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六、综合题18.水结冰实验。
(1)食盐应该加入____。
A.试管的水中B.烧杯里C.烧杯外(2)如图试管中的水很久都没能结冰,应该____。
A.减少冰的量B.减少水量C.增加水量19.水结冰的实验探究。
(1)水是一种液体,冰是一种____。
A.固体B.气体C.液体(2)如图是水结冰实验,在碎冰中加食盐是为了____。
A.杀菌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3)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____。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3.水结冰了【教材简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
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
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3《水结冰了》教案-3.水结冰了-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水结冰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预习成果,讨论水结冰的现象。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水结冰的原理。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水的结冰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水结冰的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3.利用模型或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水分子在结冰过程中的排列变化。
4.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实验条件,重复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水结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水结冰的原理和结冰后的性质变化。
-组织课堂活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水结冰的现象。
5.教师引导总结,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上升为科学知识,理解冰的熔点概念。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温度计、冰块等),计时器,电子秤,白板,投影仪。
2.课程平台:课堂管理软件,用于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课堂互动。
3.信息化资源:水的结冰现象视频,冰的微观结构图片,实验操作指导文档。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实时数据监控,在线问答互动。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和查看图片,对水结冰现象有所了解。
2019新三年级科学1.3《水结冰了》练习题
新三年级科学1.3《水结冰了》练习题一、填空1、水是()态的,结冰后,变成()态的。
虽然它们的()发生了改变,可都是水。
2、水结冰后,体积会()。
3、水结冰会()热量,把冰从冰箱里拿出来,在融化的过程中会()热量。
所以水形态的转变都和()有关。
4、做结冰实验的时候,试管里要加入大约()的水。
当温度下降到()摄氏度,周围的温度继续下降,水开始结冰。
5、冬天下雪后为了防止路面结冰,可以()二、判断1、做结冰实验的时候,要把试管装满水。
()2、水和冰不是一种物质。
()3、冰激凌融化的快一些。
()4、在水中加入食盐,水结冰更快。
()三、选择1、下面说法不对的是()A、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B、温度的变化会改变水的状态C、加入食盐对水的结冰温度没有影响。
D、水和冰都是水。
2、水结冰后体积()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确定四、动手试一试1、在试管中加入大约()的清水,在()的位置做好标记,记下温度计的读数。
2、温度计不能触碰(),保持温度计的位置(),放入冰箱。
3、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水开始结冰,此时温度计上的读数为()摄氏度,经过观察发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直是()摄氏度,直到水全部结冰,温度计的读数才会下降。
4、当试管中的水全部结冰以后,在冰面的位置做好标记,发现:——————————————————————————————。
5、在水结冰的过程中,从温度计的数字下降可以知道:——————————————————————。
6、通着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在()摄氏度以下结冰后由()体变成()体,体积会(),有了固定的(),但是水和冰还是同一种()。
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冬天到了,工地上的叔叔会往水泥里加入盐,这是为什么?。
最新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课题
水结冰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水在0℃结冰
2、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3、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4、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科学探索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2、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
3、查阅资料,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科学态度
1、认识冰对生活的重要性
④放到室外,冷冻,当结冰,冻实就做好了美丽的冰花
2、自制冰花欣赏(展示图片)
六、作业布置
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准备实验工具与材料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学生回答:盐可加速冰的溶解,降低水温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互相交流
学生研讨回答: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
(展示示意图)
5、人们怎么利用冰满足生活的的需求?
教师点拨:
①保存海鲜
②降温
③冰雕
④冷饮
……
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水结冰后体积没变,质量变大。()
2、冰、水蒸气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3、冰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4、冰是水遇冷后形成的晶体。()
学生认真听,听后选择回答
学生观察比较,填写活动手册,互相交流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忆、查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课后可以制作
学生课后完成
让学生认识冰
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他们对水有初步的认识,知道水可以流动,是液态的。
但是,他们可能对水结冰的过程和原因不是很清楚,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操作规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2.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结冰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原因。
3.讲授法:教师对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箱、观察容器、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变成冰,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引出水的结冰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结冰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原因,教师引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其他状态变化,如蒸发、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教学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标题“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撰写的一份详细复杂的教案文档,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
研讨2: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高度3.7m,初始温度27℃
下降 冰:高度4.1cm,温度0℃
我发现:水在变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
体积会_增__大___。
研讨3:冰还是水吗?
水
无固定形状
会流动
液体
无色 无味 透明
冰
固定形状
不流动
固体
我发现: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冰还是水。
研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一层白白的? 我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把水放进冰箱的冷冻室,水会变成 冰_______ , 这是因为冰箱冷冻室温度低于 _0_℃_____ 。
冬天湖面结冰是因为 气__温___低__于0℃ 。
研讨2: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 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水结冰了
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 如何变化?
谁能解释?
一、聚焦
冬 天 屋 檐 下 的冰
冬天水面的冰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水会结冰
研讨1: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冰水
的刚
水(液态)0℃或0℃以下 冰(固态)
温开 度始
结
我发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
2、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 (加入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 测量试管中的水的温度。这时的温度 是25℃。
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
3、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 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这时的温度 是0℃。
4、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 高度。我们发现,冰水变成冰后体积增 大了,说明超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 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结冰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并且认识摄氏度。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水的凝固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的凝固过程和摄氏度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水的凝固现象,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
2.让学生认识摄氏度,并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凝固现象和摄氏度的概念。
2.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凝固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格、温度计、计时器、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结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的凝固现象,并解释摄氏度的概念。
然后,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的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凝固现象,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水凝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结冰了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
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
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不是冰,不一样。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水(液态)凝固(0℃或0℃以下)冰(固态)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是让学生比较水与冰的相同和不同。
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冰和水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2. 维恩图的填写,要将水和冰的不同点写在两侧的空白处,相同点写在交
叉的空白处。
【作业设计】
1.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3 ℃
B. 0℃
C.-3 ℃
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可配图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教科版
A.会上升
B.不变
C.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