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

合集下载

轿车内饰件的设计开发与发展趋势

轿车内饰件的设计开发与发展趋势

轿车内饰件的设计开发与发展趋势轿车内饰是人体与车辆密切接触的部分,优秀的外饰设计会吸引顾客眼球,但真正打动顾客的还是内饰,因为与轿车打交道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车内。

内饰设计师非常重视顾客提出的要求,并和相关的工程设计部门密切合作,力求打造出设计精良、做工考究的内饰。

1、轿车内饰的设计和开发1.1、仪表板仪表板是内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被视为衡量不同生产厂家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的标准之一。

仪表板的骨架材料,欧洲轿车以用PC/ABS及增强PP、ABS为主,美国轿车大都采用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SMA,这种材料价格低、耐热、耐冲击,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日本轿车以玻璃纤维增强的SAN为主,也有采用耐热性更好的改性PPO。

新型仪表板骨架和空调风道、仪表板金属横梁成为一体,不仅重量轻、成本低,而且安全、振动小,适合不同的造型需要。

弗吉亚公司最近开发出了高性能仪表板成型工艺,仪表板上体无需骨架,直接在表皮和仪表板骨架之间进行发泡。

节省物料成本又提高了外观质量。

真空复合工艺通过PVC或TPO表皮与ABS骨架复合,圆角大、皮纹一致性差并要求表皮延伸率好。

而阴模真空复合、喷塑和搪塑工艺,最小圆角可做到0.5mm,具有最佳的外观质量。

仪表板表皮材料和工艺目前已从传统PVC片材真空成型和搪塑向表面质量更高、整体性能更好的PU喷塑、TPO阴模真空成型方向发展。

TPO表皮由于在重量、满足侧向冲击、环保、价格等方面都优于PVC而应用日益广泛。

1.2、座椅当前,轿车座椅已成为一种技术复杂、功能齐全、符合人体工程学甚至外科矫形学和生理卫生学的高技术含量产品。

它具有多种调节机构,如靠背倾斜角度调节、头枕高低前后和两侧调节、座椅长度调节等。

不少轿车尤其是高档豪华轿车还安装了后排电动座椅调节机构,如日产风雅、凌志430等高档车型。

除了上述几种调节机构外,还设计了可以进行腰部支撑调节、大腿支撑调节以及靠背曲折等动作,以使乘员的坐姿最佳化。

此外,根据需要座椅还可配备回转、振动按摩、电气加热、通风排汗等功能,让乘员在旅途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快意和享受。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汽车内饰的制造工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1.注塑工艺:注塑工艺是汽车内饰制造中最常用的制造工艺之一、它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材料注入金属模具中,然后用高压将其压实成型。

注塑工艺的优点是制作速度快、成本低、复杂的形状容易实现。

同时,注塑工艺还可以实现多种颜色和纹理效果的定制,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内饰的需求。

2.真皮工艺:真皮工艺是汽车内饰制造中高端豪华车型常用的制造工艺。

它使用动物皮革作为材料,在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后制成内饰面板。

真皮工艺的优点是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舒适度,且更耐磨损。

然而,真皮工艺的制造成本较高,并且需要定期的保养和清洁。

3.木纹工艺:木纹工艺是一种将人造木材或真实木材应用于汽车内饰的工艺。

木纹工艺可以通过涂装或贴膜的方式实现。

其优点是能够给车内带来自然、温馨的氛围,提升整体质感。

同时,木纹材料也具备防火和防腐蚀的特性。

4.金属工艺:金属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制作成汽车内饰部件的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通过冲压、焊接、打磨和抛光等方式实现。

金属工艺的优点是坚固耐用、外观美观,并且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触感。

然而,金属工艺的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5.布艺工艺:布艺工艺是一种使用织物材料制作汽车内饰的方法。

布艺工艺可以通过织造、坯布定型、缝制等步骤来完成。

布艺工艺的优点是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并且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颜色和图案选择。

然而,布艺内饰容易吸尘和污染,需要定期清洗和保养。

6.涂装工艺:涂装工艺是一种使用涂料来改变汽车内饰表面颜色和质感的方法。

涂装工艺可以通过喷涂、刷涂、滚涂等方式来完成。

涂装工艺的优点是色彩鲜艳、外观平整,并且能够保护内饰表面不受损坏。

然而,涂装工艺的缺点是容易刮花和褪色,需要定期修补和保养。

汽车内饰的制造工艺在不同的车型和厂家中有所不同,每种工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汽车制造商通常会根据车辆定位、市场需求和成本考虑来选择适合的制造工艺,以确保内饰的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摘要:汽车内外饰件的设计已成为人们购买汽车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关键词: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成型工艺汽车生产属于高科技生产工艺,其程序复杂,不仅对内外饰结构设计有所要求,还需精妙的成型工艺。

因此,科学的工程设计能促进更好的人工制造,并与汽车生产的品质和质量密切相关。

所以,为了保证汽车产品的美感和品质,有必要掌握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从而改善和提高成型技术与水平。

一、汽车内饰概述汽车内饰(AutomotiveInterior)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这部分零部件不光只有装饰作用,其所涉及到的功能性、安全性及工程属性较丰富。

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

车身设计分为造型设计和工程设计两部分,其次就是内饰系统的设计,车身外观覆盖件的设计排在最后。

二、汽车内外饰件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汽车几乎成为每家每户的标配,人们在选择汽车时对其内外饰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仅汽车的外观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而且其内饰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舒适优美的车内环境无疑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而汽车内饰也不仅仅是为了赢得用户的视觉青睐。

除了装饰车内空间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触觉体验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安全性能。

虽然汽车内外饰部件只是汽车组装中的一小部分,但汽车内外饰件的质量和外观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给用户带来的整体体验。

因此,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水平及专业化生产无疑是提高汽车满意度的科学途径。

内外饰是车身系统的重要部件,它属于车身系统的一大主要零部件组件,与车身壳体、车身附件、座椅等部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车身系统。

内外饰关系到汽车产品的安全、舒适、视觉性。

内外饰分为内饰件和外饰件,内饰件是具有功能性、装饰性的部件,更强调舒适性和视觉性,通常为非金属件。

浅谈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浅谈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浅谈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摘要:轿车制造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科技制造过程,不但要有很好的内部装饰和外部装饰的结构设计,还要有很精细的成型工艺,它对汽车生产的品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想让汽车产品变得更加美观,品质和性能更加高,就必须要了解汽车内部和外部装饰结构设计的原理和基本内容,并对其成型的技术和水平进行持续地优化。

本文阐述对轿车内外装饰件的结构设计和成形技术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对结构设计和成型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关键词: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塑料模具、制造工艺引言汽车内外饰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汽车的外观和质感,还对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要求的提高,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和成型工艺两个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综述和评价,并提出实用建议。

一汽车内外饰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社会对车辆的要求不仅仅是表现在性能上,更主要的是要凸显出车辆的设计感和层次,通过对内部装饰的设计品质的控制和管理,能够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美学需要。

由此,可以反映出车辆内部装饰的设计思想。

随着我国轿车生产规模的扩大,轿车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所以,如何在保障车辆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车辆的美学价值,就成了目前汽车制造商所面临的问题。

此外,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在汽车内饰的研发和品质管理中融入了绿色环保的概念,这也是目前对公司制造行业的新需求。

二汽车内外饰结构汽车内外饰结构包括车身、车门、车窗、座椅、仪表盘、车灯等部分,这些部分的设计要考虑到整体结构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其中,车身和车门的设计要考虑到空气动力学、风阻和碰撞安全等因素;车窗和座椅的设计要考虑到采光和乘坐舒适性;仪表盘和车灯的设计要考虑到驾驶安全性和人机交互性。

三内外饰布局设计原则1.内饰布局应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操作方便性。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微型汽车的内外饰设计主要包括车身设计和内部装饰设计两个方面。

车身设计是微型汽车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美观、流线型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还可以增加车辆的整体品质感。

车身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也是车身设计的关键。

材料的轻量化和强度的提高可以减轻车身的重量,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能。

而制造工艺的精细化和自动化可以提高车身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内部装饰设计是微型汽车内部空间的设计和布局,其舒适性和人机工程性是内部装饰的关键。

座椅、仪表盘、中控台等内饰件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能够提供良好的乘坐体验和操作方便性。

内部装饰还包括音响、空调和娱乐系统等功能装置的设计。

这些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布线方式需要考虑到车内空间的限制和乘客的视觉和听觉需求。

微型汽车内外饰的制造技术也是其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车身制造技术包括车身钣金、喷涂和涂装等工艺。

钣金工艺主要是通过冲压、折弯、焊接等方法将车身的零部件加工成形。

而喷涂和涂装工艺可以使车身表面具有防腐、防刮擦和防紫外线等功能。

内饰制造技术包括塑料注塑、各种材料的粘接和组装等工艺。

塑料注塑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内饰件,而粘接和组装工艺可以将不同的内饰件组装到一起。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既要满足人们对美观和舒适的需求,又要考虑到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相关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深化对材料、工艺和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综合品质。

还需要推动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引进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与成型工艺-简介

(1)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与成型工艺-简介
四 通过不同组份搭配的复合材料有含硬质金属的颗粒复合材料,有以夹层板材和树脂胶合纤维为主的层板复合材料和以玻璃纤维、碳纤维为主的纤维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可以代替钢板制作车身复盖件或结构件,减轻汽车的重量。
五 塑料耐腐蚀性强,局部受损不会腐蚀,而钢材制件一旦漆面受损或者先期防腐做得不好就容易生锈腐蚀。塑料对酸、碱、盐等抗腐蚀能力大于钢板,如果用塑料做车身复盖件,十分适宜在污染较大、湿度较高、含酸、碱水分的沿海地区使用。
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塑料制品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减轻重量、降低成本以及减小能量消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无论是汽车内饰件还是外装件,塑料制品在现代轿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通用的PP、ABS树脂到高科技含量的POM、PEEK,汽车上所应用的树脂种类也越来越多。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减轻轿车重量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塑料制品在轿车上的应用。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塑料零部件取代了金属制品而出现在汽车上,甚至全塑轿车也已经走到人们的面前。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土星汽车,其车身和车架均采用了新型的增强塑料;德国尼奥普兰公司的全塑壳大型轿车的质量只有普通轿车的43%,可节省燃料20%~30%。据介绍,它的一辆试验车曾横穿撒哈拉沙漠,能耐70℃的高温,并且在与4lkm/h时速的载货汽车相撞时,驾驶员和乘客均无损伤。
世界汽车用塑料分布情况
汽车零件用聚合物(树脂)
聚氨基甲酸酯一般被用来制造座椅头枕、扶手、转向盘等,它不仅可以减轻汽车质量并能提高舒适性,而且在碰撞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现在,这种塑料还被用来制造车门、发动机罩、行李箱盖、散热器挡隔板等。今后,还将使用它来制造车轮罩、阻流板、车身壁板、内饰件、绝热件、空心零件和防腐零件等。 多聚乙烯氯化物主要被用来制造驾驶室中的内饰件,如侧板、顶篷和座椅的蒙皮、地毯、挡风玻璃密封条和窗框等。

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1

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1

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二)2、座椅的分类与制造座椅按其结构可分为调角器式、齿板齿条式或前后调节式、前后上下调节式等;按其坐垫及靠背材料可分为PU发泡的、硬质棉的和天然纤维的等几种。

传统的座椅一般选用调角器式,但由于使用频繁,其卷簧容易失效。

采用齿板齿条式设计时,只要选用的材料以及热处理工艺达到设计要求,其寿命和使用效果一般是比较理想的。

一般座椅的前后调节是借助于滑道来完成的,而上下调节则依靠气囊和减振器,气囊和减振器对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现在有的座椅还在坐垫上增加了加热和充冷气装置,以适用于高热、高寒地区不同用户的需求。

目前坐垫及靠背基本上是由软质PU发泡制成,也有采用硬质棉的。

软质PU发泡材料可用热硫化和冷硫化法生产,但从设备投资和材料性能考虑,目前座椅缓冲垫多用冷硫化法生产。

考虑到座椅的舒适性,可以通过改变缓冲垫的密度来调整其软硬度。

奥迪A6轿车靠背上的缓冲垫使用的是天然纤维(如椰子壳)浸胶材料,其特点是透气性好,而其骨架一般采用金属焊接结构,也有用GMT (玻璃纤维毡片)取代钢铁材料的。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座椅的表皮材料也日益高档化——60年代大多采用PVC人造革,70年代开始使用真皮和织物。

织物材料主要是尼龙,预计今后聚酯织物包皮会逐年增加。

方向盘1、方向盘的设计方向盘既是汽车的主要操作功能件,同时又是装饰件。

方向盘一般由盘毂、圆周、盘辐及附件等组成。

早期的方向盘功能单一,只有转向功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汽车的方向盘集合了多种功能,可在其上布置一些操控件和按钮,从而使驾驶员在手不离开方向盘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多种操作,既方便又安全。

此外,在轿车方向盘内还装有安全气囊,它可为驾驶员提供被动安全保护。

方向盘的尺寸和形状会直接影响到转向操纵的轻便性。

方向盘的尺寸一般有380mm、400mm、425mm、450mm、475mm、500mm、550mm等几种,前三种适用于轿车和小型客车,后两种适用于大客车和重型载货车,450mm、475mm、500mm适用于中型客车和中型载货车。

汽车内饰件生产工艺

汽车内饰件生产工艺

汽车内饰件生产工艺汽车内饰件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和原型制作:首先,根据汽车制造商的需求和要求,设计师开始设计内饰件的样式和功能。

他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制作三维模型,并使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作出一些原型。

这些原型通常是用于测试和评估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

2.材料选择和采购:根据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制造商将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作内饰件。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塑料、皮革、织物、木材等。

制造商将与供应商合作,采购所需的材料,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模具制造:根据设计师的设计图纸,模具制造商将开始制造内饰件的模具。

这些模具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铝合金或钢。

制造商将使用数控机床等工具和设备,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逐步加工和形成模具。

完成后,模具将进行检验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4.注塑成型:一旦模具制作完成,制造商将使用注塑机进行内饰件的生产。

首先,他们将将选定的材料加载到注塑机的料斗中,并将其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然后,通过注塑机的喷嘴,将熔融的材料注入到模具中。

当材料冷却和凝固时,模具将被打开,从而得到成型的内饰件。

5.修整和装配:成型的内饰件可能还需要一些修整和表面处理,以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例如,如果使用的是皮革材料,内饰件可能需要进行缝线和贴合等工艺。

此外,制造商还可能需要对内饰件进行涂漆、研磨、抛光等工艺,以提高其表面质量和光泽度。

最后,内饰件将与其他汽车部件进行装配,以完成整个汽车的生产。

总的来说,汽车内饰件的生产工艺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工艺步骤,包括设计和原型制作、材料选择和采购、模具制造、注塑成型、修整和装配等。

通过这些步骤和工艺,制造商能够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内饰件,从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整体使用体验。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是指应用于微型汽车车身外部和内部的各种装饰和功能性零部件,包括车身外部的装饰件、车身内部的仪表板、座椅等装饰件和功能件。

为了满足汽车用户对汽车外观、内饰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制造商和设计师们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以提高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

微型汽车内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包括设计原理、结构组成、工艺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基础。

设计原理是指内外饰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设计目标、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等。

结构组成是指内外饰产品的构成方式和零部件组成,包括材料选择、零部件设计等。

工艺工程是指内外饰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包括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成型工艺等。

微型汽车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包括外饰构件设计、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基础。

外饰构件设计是指汽车外饰的零部件设计和构造,包括车门、车窗、镀铬件等。

表面处理是指汽车外饰各种构件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喷涂、电镀、激光雕刻等。

在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微型汽车内饰产品设计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对内外饰产品的设计风格、材料选择、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内饰产品的舒适性和人性化。

国内外制造商也对汽车内饰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提高。

3.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应用现状未来,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将继续向着高质量、高性能和高品质方向发展。

在内饰产品设计方面,设计师们将继续引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提高内饰产品的舒适性和个性化。

在外饰产品设计方面,设计师们将不断引入新的设计元素、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提高外饰产品的造型和品质。

与此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将面临更多新的设计和制造挑战。

汽车内饰件生产加工的工艺过程

汽车内饰件生产加工的工艺过程

汽车内饰件生产加工的工艺过程
一、概述
汽车内饰件是指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各种零部件,如座椅、仪表盘、门板等。

其生产加工过程包括设计、制造、检验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内饰件生产加工的工艺过程。

二、设计
1.需求分析
首先需要确定客户对汽车内饰件的需求,包括颜色、材料、尺寸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因素。

2.草图设计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草图设计,确定内饰件的外形和结构。

3.三维建模
将草图转化为三维模型,并进行优化和修正。

4.模型验证
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三、制造
1.材料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皮革、布料、塑料等,并进行切割和处理。

2.成型加工
将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成型加工,如缝纫、压制等。

3.表面处理
对成型后的零部件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喷漆、镀铬等。

4.组装调试
将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四、检验
1.外观检验
对成品进行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尺寸、表面质量等方面。

2.功能性检验
对成品进行功能性检验,包括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

3.环保检验
对成品进行环保检验,确保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五、包装运输
1.包装
将成品进行包装,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2.运输
将包装好的成品运输到客户指定地点。

六、总结
汽车内饰件生产加工的工艺过程需要经过设计、制造、检验和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和安全,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和相关标准。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微型汽车的普及使得人们对汽车内外饰品质要求逐渐提高。

内饰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是决定汽车内饰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微型汽车内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汽车内饰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性,而更加注重美观性、舒适性和个性化定制。

汽车内饰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必须不断创新和提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微型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对微型汽车内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部分结束。

1.2 研究意义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的研究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针对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和提升制造技术水平,可以生产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和竞争优势。

研究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涉及到材料工艺、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通过研究和创新可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不断提升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可以带动相关行业技术的迭代更新和技术升级,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当前微型汽车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提升产品设计制造的水准和竞争力。

通过研究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整体品质和用户体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研究还旨在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推动行业技术的革新和提升,为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制造贡献新的思路和方法。

汽车内饰工艺流程

汽车内饰工艺流程

汽车内饰工艺流程
《汽车内饰工艺流程》
汽车内饰工艺流程是指汽车生产过程中对车内装饰件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全过程。

汽车内饰工艺的精细程度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品质和档次,因此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在汽车内饰工艺流程中,设计师会根据汽车型号和定位进行内饰设计。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功能性、舒适性以及美感,并且制定适合该车型的内饰方案。

在设计之后,内饰件的材质、颜色、工艺等方面也需要进行精心的选择和设计。

其次,一旦内饰设计方案定稿,工艺师和工程师将对设计图纸进行技术性的分析和优化,确定内饰件的制造工艺。

在这个阶段,工艺师会考虑到内饰件的成型工艺、材料的选择、表面处理工艺等,确保内饰件的制造符合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

接下来,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内饰件将开始进行制造生产。

材料将被切割、成型、喷漆、装饰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最终形成成品内饰件。

在制造的过程中,质检部门将会对成品进行抽检,确保内饰件的质量合格。

最后,内饰件将会被送至装配车间,进行内饰组装工艺。

装配工人会按照车型的要求,将内饰件按照一定的流程、工艺和标准进行组装。

内饰件的安装需要精准,且不得有任何瑕疵,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最终车辆的品质和外观。

总的来说,汽车内饰工艺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制造工艺过程,需要设计、工艺、生产和装配等多个环节密切配合,以确保内饰件的质量和美观。

同时,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内饰工艺流程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汽车内饰的更高要求。

浅谈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浅谈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浅谈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摘要:汽车作为一项高科技产物,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较多且技术含量较高。

生产一辆汽车,需要利用各种工艺,而且需要科学的结构设计,分析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并配置与其相适应的内饰,才会真正做好一辆汽车。

而提升一辆汽车的质量,也需要提升汽车设计水平与内外饰配置,所以对汽车内外饰的相关研究极为重要。

关键词:汽车;成型工艺;内外饰结构;设计;分析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交通工具的标准不断提高,汽车成为社会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

因此其内外饰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形势下需要对其有较深的认识。

为做好当前汽车内外饰的工作,首先需要注重其结构设计,考量其中的各项元素,这是提升汽车内外饰品质与质量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需要采用科学的工艺方法,制作出高质量的汽车原件。

这样,通过结构设计地提升,工艺方法的提高,汽车内外饰的品质与质量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满足社会对于汽车内外饰的各种需求,提升汽车在各种交通工具的地位。

1内外饰结构设计对于汽车各方面性能的重要意义1.1可以更好的展现汽车整体的美观性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汽车内外饰最为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对汽车进行美化,内外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不但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整个汽车的使用空间,还能使整个汽车的使用性能得以更好的满足。

与此同时,在汽车内外饰设计期间,根据汽车整体的空间大小、功能性应用,适时对汽车内外饰美观进行必要的优化,可以使汽车的整体美感得以更好的展现。

另外,对汽车内外饰结构美感进行科学的分析,加大内外饰设计期间的工艺流程管理力度,可以使汽车更具有现代艺术的质感。

1.2能够最大限度展现经济环保的特点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集约型经济建设,伴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推进,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主旨工作,汽车制造行业是如此。

众所周知,如果汽车内饰材料的品质不过关,经过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便会产生一种有毒的物质,直接对汽车里的人们造成身体上的损害,严重的可以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

而对于车主来说,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个性和品位的体现。

汽车的内外饰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制造中,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进行基础研究,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材料选择与设计在汽车内饰产品的设计制造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其次要考虑材料的质地、颜色和触感等因素。

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加工难易度等因素。

设计师需要全面考虑以上因素,综合选择适合的材料来满足汽车内饰产品的设计要求。

2. 工艺技术在内饰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工艺技术来完成设计师的构想。

比如喷涂技术、热压成型技术、注塑成型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可以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3.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内饰产品的设计中,人机工程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设计师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汽车的内饰产品更符合人体的工程学原理,提高车内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1. 灯光设计在汽车外饰产品中,灯光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灯光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更是作为汽车外观设计的亮点之一。

灯光设计需要考虑光源的亮度、颜色、分布和控制等因素,以创造出独特的外观效果。

2. 外观造型设计汽车外饰产品的外观造型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设计师需要运用造型设计的原理,结合汽车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出流线型的外观,不仅能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3. 化学镀膜技术在汽车外饰产品的制造中,化学镀膜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同时还可以增加产品的光泽度和亮度,使其外观更为吸引人。

化学镀膜技术在汽车外饰产品的制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技术创新对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影响1. 提高产品品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1.人性化设计: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注重人性化设计,使车内外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实用且易于操作,保证乘客的舒适度和方便性。

2.美观大方:微型汽车作为小型车型,外形和内饰设计应该精致、美观、大方,符合时尚感和个性化的美学要求,增强车辆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3.耐磨防污:许多车主希望车辆的外观和内饰长期保持如新,这需要内外饰材料有较好的耐磨性和防污性,抵御日常使用中的污渍和刮擦。

1.座椅设计技术:座椅是车内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座椅的设计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使座椅形态符合人体的自然曲线,具有合理的支撑度和舒适度。

座椅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也是影响座椅品质的重要因素。

2.音响系统设计技术:音响系统是影响车内乘坐体验的一个必要元素。

在微型汽车内饰设计中,音响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车内空间的限制和音质的优化,使音响系统具有清晰、稳定、丰富的音质效果。

3.空调系统设计技术:空调系统是微型汽车内饰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提供的制冷、制热效果对乘客的舒适性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舒适性、噪音、空调底座和通风系统的设计。

1.车身设计技术:车身外观设计是汽车的最重要外饰元素之一,设计需要考虑颜色、线条、比例和比重等要素,以产生美观的视觉效果。

2.车灯设计技术:车灯在汽车的外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车灯的设计要考虑外观效果、发光效率、保护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轮毂设计技术:轮毂的设计不仅仅是装饰性的,还要考虑轮毂的总重量和惯量,对轮毂制造材料和设计风格都有一定的要求。

四、结论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是汽车制造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用户的舒适度和方便性,同时还可以增强车辆的品质和竞争力。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于提升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生产更加先进、符合人性化的内外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和提高产业竞争力。

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

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

汽车的内饰与外部有很大的不同,外部主要体现视觉效果,是供他(她)人观赏的,而汽车的内部环境却直接与驾乘人员的身心感受密切相关;即因为汽车的外部是给别人看的,而人们真正享受的是汽车的内饰,内饰强调触觉、手感、舒适性和观赏性等等。

所以多数情况下,内饰的设计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一个成功的汽车外形设计,我们可以说“很漂亮”,而对于一个成功的汽车内饰设计来说,则评价为“很舒适”。

所以,汽车内饰设计必须以适应人的多种需要为出发点,达到乘坐舒适、驾驶安全和便利目的,并且具有可观赏性。

汽车内饰件包括仪表板、车门内护板、转向盘、座椅、顶棚、地垫、遮阳板、储物盒、烟灰缸等,另外还有一些附属设备如音响、空调、通信、电视、照明灯具等。

各种各样的设备,功能、形态与结构相差很大,怎样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美观的设计方案呢?这些都是设计人员要考虑的。

仪表板仪表板总成也叫仪表盘总成,它是汽车上主要内饰件,它壁薄,体积大,上面开有很多方孔、圆孔等仪表孔,且结构形状十分复杂;仪表板是全车操控与显示的集中部位。

仪表板的器件按其功能一般划分为驾驶操控区和乘用功能区两部分。

驾驶操控区即主仪表区,指操控车辆行驶的有关功能区,一般集中在转向盘前面,如行车仪表、灯光开关、刮水器开关等;乘用功能区即副仪表区,指空调旋钮、音响控制、储物盒等,一般集中在仪表板的中部及右部。

◆ 仪表板的设计在现代汽车中,绝大多数的操控开关都是驾驶员专用的,所以,仪表板的设计首先以驾驶员位置对仪表的可视性和对各种操控件的操作方便性为依据;仪表板的设计重点是对驾驶员操作区域的设计。

在视觉效果上,仪表板位于室内视觉集中的部位,其形体对驾乘人员也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在布置仪表时,要根据相关标准来选用和确定所用仪表、显示器和主要操纵控制件的位置,此外还要从结构空间进行人机工程实验,其中包括视野性、手、脚活动范围、肘部空间、手伸界面、按钮区布局等诸多方面。

汽车内饰件设计制造技术研究

汽车内饰件设计制造技术研究

汽车内饰件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内饰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彰显出时尚、科技、人车交互体验和个性。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和单位多年的设计经验,针对汽车内饰件设计做了总结和阐述,探讨了汽车内饰件行业的设计原则,希望促进汽车内外饰件品质和档次的有效提升,推动汽车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汽车内饰设计原则1、汽车内饰件设计原则汽车内饰件主要体现其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和装饰性,其设计上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核心是安全性,兼顾舒适性,进一步扩展至满足色彩和谐原则、科技时尚原则、多样性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可确定因素,就要求汽车的内饰件在汽车发生碰撞等意外事故时,不能出现易燃、掉落、飞出、尖锐破碎等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情况。

且其环境VOC气味必须满足国标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环保部最新发布新的强制标准意见稿进一步对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限值进行了限制。

面板组件在有限的空间里就设计了多支腳铆焊结构来提高连接强度,确保细长电镀饰条在碰撞中不易脱落飞出,提高安全性,同时可以避免内饰件老化后的摩擦异响问题,从而提高驾乘体验。

同时其塑料粒子PC/ABS材料的注塑生产工艺从外空气循环100℃干燥改进为110℃真空干燥,大幅度降低苯、苯乙烯等有害物质在内饰件中的残留。

1.2 舒适性原则汽车内饰件需在功能上能满足汽车内部环境件与驾乘人员的身心体验需求,故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秉承人机工程学,强化舒适性。

如汽车空气管理系统的出风口设计,其水平和垂直叶片、壳体开口尺寸和角度等设计均需要采取CFD分析工具,确保在额定的风压下能够有效地吹在人体主要部位。

最后进行相关试验和设计验证。

座椅遵循了人机工程学,更多地与人体相贴合,让驾乘人员感觉到更多的是安全和舒适。

合理的运用滑轨、齿轮等调节座椅的高度和靠背的角度,不仅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而且达到了增强座椅功能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作者:李光耀文章来源:中国重汽集团公司点击数:861更新时间:2009-7-26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是一门综合学问,涉及的知识较多,有美学的、光学的、力学的、人体工程学的、材料科学的、化工学的等等。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从而促进了现代汽车内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进步。

面对一个成功的汽车外饰设计,人们通常的评论语是“很漂亮”,而对于一个成功的汽车内饰设计,人们更多地是用“很舒适”来表达对它的赞赏。

的确,由于汽车的内部环境直接与驾乘人员的身心感受密切相关,所以多数情况下,内饰设计应更多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也就是说,要以适应人的多种需要为出发点,强调触觉、手感、舒适性和观赏性等,最终达到乘坐舒适、便利,驾驶安全,同时兼顾美观的目的。

汽车内饰件包括仪表板、车门内板、方向盘、座椅、顶篷、地垫、遮阳板、储物盒、烟灰缸等,另外还有一些附属设备如音响、空调、通信、电视、照明灯具等。

这些内饰部件的功能、形状和结构各异,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美观的设计方案,这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周全的问题。

仪表板1、仪表板的结构仪表板总成也叫仪表盘总成,它是汽车上的主要内饰件,是全车操控与显示的集中部位。

其特点是:壁薄,体积大,开有很多方形和圆形的仪表孔,因此结构形状十分复杂。

按功能进行划分,仪表板一般包括驾驶操控区和乘用功能区两个部分。

驾驶操控区即主仪表区,是操控车辆行驶的功能区,一般集中在方向盘前面,包含行车仪表、灯光开关、刮水器开关等。

乘用功能区即副仪表区,包括空调旋钮、音响控制、储物盒等,一般集中在仪表板的中部及右部。

2、仪表板的设计在现代汽车中,绝大多数的操控开关为驾驶员所专用,所以,仪表板的设计首先以驾驶员位置对仪表的可视性和对各种操控件的操作方便性为原则。

从视觉效果上讲,仪表板位于室内视觉集中的部位,其外形对驾乘人员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另外,在布置仪表时,要根据相关标准来选用和确定所用的仪表、显示器、主要的操纵控制件以及它们的位置,并从结构空间的角度进行人机工程实验,其中包括视野性,手、脚活动范围,肘部空间,手伸界面,按钮区布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仪表板面的反光效果,既要提高仪表的可见度,又要借助于表罩的漫反射来减少眩光,以防止仪表板上的高点在前风窗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反射影像而干扰驾驶员的视觉。

通常,为了获得舒适安全的驾驶感觉,必须对仪表板表面进行消光或亚光处理。

由于仪表板上安装的仪表和各种器件大都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因此设计时还要保证各种器件的颜色、质感、纹理的统一,要确保仪表表面、指针、屏显、数字、警示灯、刻度盘等的形体、颜色及灯光效果的一致性。

所有这些都应在方案设计初期处理妥当,从而为后期的细化和局部设计做好准备。

3、仪表板的分类与制造目前使用的仪表板,按材料可被分为硬仪表板和软仪表板;按结构可被分为整体式仪表板和组合式仪表板。

组合式仪表板又可分为上、下分块式仪表板,左、右分块环抱式仪表板,左、中、右分块式仪表板,中置式仪表板等。

通常,硬仪表板采用PP、PC、ABS、ABS/PC等材料一次性注射成型,常用于轻、小型货车和大货车、客车上。

这类仪表板表面有花纹,尺寸很大,无蒙皮,表面质量要求很高,要求材料具有耐湿、耐热、刚性好、不易变形的特点。

因此,欧洲汽车的仪表板多以ABS/PC 及增强PP材料为主;美国汽车多用SMA(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材料,这种材料价格低,耐热,耐冲击,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日本汽车曾采用过ABS、增强PP材料,目前大多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的SAN,也有采用耐热性更好的改性PPE。

对于采用多点注射成型的硬仪表板而言,由于易形成流痕和粘接痕,以及因添加色母不均而可能造成的色差,因此其表面一般要经过涂装处理,最好是选用亚光漆涂装。

现在,一些高档仪表板追求质感效果,如在仪表板表面做一部分桃木饰纹等,中国重汽的斯太尔“王”、“HOWO”等车型中就使用了这样的仪表板。

软质仪表板由表皮、骨架、缓冲层等构成。

很多汽车的仪表板表皮均采用PVC/ABS 或PVC片材,并带有皮纹,譬如桑塔纳、捷达、富康及斯太尔“7001”等。

其加工工艺是:先进行表皮真空吸塑成型,然后将吸塑好的表皮修剪后置入发泡模腔内,再放上骨架,然后注入缓冲类发泡材料(如PU)而成形。

半硬质PU泡沫通常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能吸收50%~70%的冲击能量,因此其安全性高,耐热,耐寒,坚固耐用,且手感好。

现在,一般档次的汽车如普桑、一汽捷达等的仪表板骨架材料使用的是硬纸板和木材;时代超人和武汉富康用的是PC/ABS合金;奥迪、一汽红旗、斯太尔“7001”等采用的是钢板骨架,也有用ABS、改性PP、FRP做骨架的。

这种由三种以上材料构成的软质仪表板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材料的再生利用极为困难。

为了便于回收利用,目前正在发展用热塑性聚烯烃TPO表皮和改性聚丙烯PP骨架及聚丙烯发泡材料构成的仪表板。

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仪表板周围还将集中各种控制系统、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操纵系统以及其它中央控制系统等,因此由纺织物取代目前的聚氨酯发泡体表面覆盖的聚乙烯表皮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车门内板汽车的门内板位于驾驶室内左右两个侧面,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的功能件和装饰件。

通常,门内板上装有门锁内手柄、门锁开启按钮、玻璃升降器手柄、扶手、杂物箱、扬声器等,它对肘部活动空间有直接影响。

早期汽车的门内板只是一块平坦的板件,类似于居室内围墙的装饰板。

近些年来,汽车的内部设计理念是要充分利用空间,增加更多的室内功能,因此门内板的设计开始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并与仪表板及座椅连成一体,许多仪表板控制件和座椅扶手都被布置在门内板上,于是门内板的形体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仪表板和座椅的延伸部分。

2、车门内板的分类与制造车门内板按其材料可分为软质和硬质两种,按其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类。

软质车门内板基本上类似于仪表板,由骨架、发泡层和表皮革构成。

以红旗轿车和奥迪轿车为例,其车门内板的制造过程是:采用ABS注塑成门内板的骨架,然后将衬有PU 发泡材料的针织涤纶表皮以真空成形的方法复合到骨架上形成一体。

最近开发成功的低压注射—压缩成型方法是把表皮材料放在还未凝固的聚丙烯毛坯上,经过压缩层压而制成门内板。

由于表皮材料为衬有PP软泡层的TPO,因此这类门板易回收利用。

一般,中低档轿车的门内板采用木粉填充改性PP板材或废纤维层压板表面复合针织物的简单结构,即没有发泡缓冲结构。

有些货车上甚至使用直接贴一层PVC人造革的门内板。

在欧洲,一般采用增强PP板材放填充物然后再包皮的结构,填充材料大多数为薄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片,表皮材料为PVC,也有使用织物的趋向。

硬质车门内板一般都是一次注塑成型的。

在美国,门内装饰板大多由ABS或PP注塑成形,现在我国国产的重卡斯太尔“王”的门内板是用PP注塑成形的。

近年来,为满足耐候性和柔软性的要求,车门内板已开始使用热塑性弹性体与PP泡沫板相叠合的结构。

日本开发出了一种冲压成形技术,可连续生产全PP材料的车门内板,包括PP内衬板、PP泡沫衬热层和PP/EPDM皮层结构。

座椅座椅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的功能件,不仅要提供驾乘人员必要的使用功能,而且要具有舒适感,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

通常在设计中应注意的是:●座椅的靠背必须使腰曲的弧线处于正常的曲线状态,并力图按不同习惯坐姿设计出最佳的舒适状态。

●靠背必须具有正确的支撑点。

所谓正确的支撑点即:第一点支撑第5~6胸椎之间,形成肩靠;第二点支撑腰曲部位,形成腰垫。

肩靠可减少颈曲变形,腰垫可维持正确的腰部曲线。

●正确分布体压。

人体在坐垫表面的压力分布应适应人体臀部结构特点:粗壮的坐骨可承受比其周围肌肉更大的压力,而大腿底面的肌肉内包含很多血管和神经系统,所承受的压力应较小。

●保持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舒适夹角。

2、座椅的分类与制造座椅按其结构可分为调角器式、齿板齿条式或前后调节式、前后上下调节式等;按其坐垫及靠背材料可分为PU发泡的、硬质棉的和天然纤维的等几种。

传统的座椅一般选用调角器式,但由于使用频繁,其卷簧容易失效。

采用齿板齿条式设计时,只要选用的材料以及热处理工艺达到设计要求,其寿命和使用效果一般是比较理想的。

一般座椅的前后调节是借助于滑道来完成的,而上下调节则依靠气囊和减振器,气囊和减振器对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现在有的座椅还在坐垫上增加了加热和充冷气装置,以适用于高热、高寒地区不同用户的需求。

目前坐垫及靠背基本上是由软质PU发泡制成,也有采用硬质棉的。

软质PU发泡材料可用热硫化和冷硫化法生产,但从设备投资和材料性能考虑,目前座椅缓冲垫多用冷硫化法生产。

考虑到座椅的舒适性,可以通过改变缓冲垫的密度来调整其软硬度。

奥迪A6轿车靠背上的缓冲垫使用的是天然纤维(如椰子壳)浸胶材料,其特点是透气性好,而其骨架一般采用金属焊接结构,也有用GMT(玻璃纤维毡片)取代钢铁材料的。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座椅的表皮材料也日益高档化——60年代大多采用PVC人造革,70年代开始使用真皮和织物。

织物材料主要是尼龙,预计今后聚酯织物包皮会逐年增加。

方向盘1、方向盘的设计方向盘既是汽车的主要操作功能件,同时又是装饰件。

方向盘一般由盘毂、圆周、盘辐及附件等组成。

早期的方向盘功能单一,只有转向功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汽车的方向盘集合了多种功能,可在其上布置一些操控件和按钮,从而使驾驶员在手不离开方向盘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多种操作,既方便又安全。

此外,在轿车方向盘内还装有安全气囊,它可为驾驶员提供被动安全保护。

方向盘的尺寸和形状会直接影响到转向操纵的轻便性。

方向盘的尺寸一般有380mm、400mm、425mm、450mm、475mm、500mm、550mm等几种,前三种适用于轿车和小型客车,后两种适用于大客车和重型载货车,450mm、475mm、500mm适用于中型客车和中型载货车。

通常,较大直径的方向盘操纵起来更轻便,但会影响驾驶员进出驾驶室;较小直径的方向盘使得驾驶员在操纵时要施加较大的力。

现代汽车的方向盘一般都配有转向助力装置,从而提高了操纵的舒适性。

在设计方向盘的盘辐和中部轮廓时,应避免出现坚硬的棱线,以确保手掌握持的舒适性。

此外,还应保证在各个不同的转角条件下都应有良好的握持性。

2、方向盘的分类与制造按材料进行划分,方向盘可被分为硬质、软质、皮革、桃木纹等几种类型;按盘辐的多少进行划分,方向盘可被分为两辐式、三辐式和四辐式等几种类型。

硬质方向盘由骨架与PVC注塑成型;软质(相对而言)方向盘一般采用自结皮PU泡沫材料经高压或低压发泡而成。

通常,方向盘结构要求挺拔、坚固、轻便、外韧内软,并能耐热、耐寒、耐光、耐磨,其包覆物多用改性PP、PVC、PU、ABS等树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