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设计
汽车内饰设计多实例解析要点

汽车内饰设计多实例解析要点汽车内饰设计是指对汽车车内空间的规划和装饰,以提升车辆驾驶和乘坐舒适度及安全性的过程。
随着汽车设计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内饰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内饰设计的多个实例,并分析其中的要点。
第一个实例是座椅设计。
座椅是车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着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感。
座椅设计应考虑到人体工程学,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抵抗压力的能力。
另外,座椅的材质也至关重要,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抗菌性和舒适性。
一些高端汽车还会采用座椅加热和通风等功能,以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个实例是中控台设计。
中控台是汽车内饰的核心区域,集成了许多控制装置和信息显示设备。
中控台设计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使驾驶员能够轻松访问和操作各种功能。
例如,各种按钮和开关应布局合理,易于识别和操作。
此外,应考虑到驾驶者对仪表盘、音响和导航系统等设备的可见性和易用性的需求。
第三个实例是储物空间设计。
储物空间是为了方便驾驶者和乘客存放物品而设计的区域。
一个良好的储物空间设计应尽可能充分利用车厢空间,并提供不同尺寸的储物格和容器,以满足不同大小物品的存放需求。
此外,储物空间还应位于不妨碍驾驶者正常驾驶的位置,如车门侧面、中控台等地方。
第四个实例是照明设计。
照明设计在汽车内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足够的照明,以确保他们的舒适和安全,还可以为车内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照明设计可以通过使用不同颜色和强度的灯光来实现。
现代汽车内饰设计还常常采用LED灯或光带来提升照明效果。
第五个实例是音响设计。
音响系统是提供车内娱乐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设计要点在于提供优质的音质和用户友好的操控体验。
音响系统的布局应根据车内空间和驾驶员和乘客的位置进行优化,以确保音乐可以均匀传播到整个车内。
此外,音响系统的操控按钮和显示屏应布局合理,易于使用。
总结来说,汽车内饰设计的要点包括座椅设计、中控台设计、储物空间设计、照明设计和音响设计等。
简述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

简述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
汽车内饰装饰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功能性:汽车内饰必须满足日常使用的各种功能需求,比如座椅的舒适性、仪表盘的易读性、控制按钮的便捷操作等。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合理布局和安排各个功能模块。
2. 美观性:汽车内饰的设计应该具有美感,给人视觉上的愉悦感受。
不同品牌和车型有不同的风格和设计语言,但整体上应该协调一致、符合车辆定位和用户的审美趋势。
3. 材料选择:内饰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舒适性、耐久性、易清洁等方面。
比如座椅宜选择柔软而坚固的材质,内饰面板宜选择耐磨、防刮擦的材料。
4. 人机工程学:汽车内饰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让驾乘者在车内操作和使用更加方便舒适。
比如仪表盘和驾驶操作按钮的布局宜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和手部操作习惯。
5. 安全性:汽车内饰设计应充分考虑乘员的安全性。
比如要合理布局各种设备,减少对驾驶员视线的遮挡;选择抗碰撞、耐磨的材料和结构等。
6. 可持续性:现代汽车内饰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
比如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化学挥发物的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汽车内饰设计概要

汽车内饰设计概要汽车内饰设计是汽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乎驾乘者的舒适感受,还与车辆的功能性和美感息息相关。
一个好的内饰设计可以提升车辆的品牌形象,并为驾乘者带来愉悦的驾驶体验。
本文将以汽车内饰设计的概要为中心,介绍内饰设计的关键要素和设计理念。
内饰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人机工程学、材料选择、色彩与配色、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
人机工程学是指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对车内空间进行设计,以提高人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例如,调节座椅、方向盘和脚踏板的位置,使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不会感到不适。
材料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内饰制作,以提高内饰的质感和耐久性。
常见的内饰材料有皮革、布料、塑料和金属等。
色彩与配色是指选择合适的颜色和进行搭配,以提升内饰的美感和品质感。
色彩的选择应与车辆品牌形象相一致,同时也考虑到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需求。
空间布局是指合理配置车内空间,以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布局应考虑到驾驶者和乘客的需求,例如乘客的腿部空间、后备箱的容积等。
功能布局是指根据车辆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者的习惯,合理安排各种功能装置的位置和布局。
例如,将仪表盘的显示器和操作控制器放置在驾驶员容易接触的位置,以便操作和观察。
在设计理念方面,汽车内饰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舒适性、个性化、环保和智能化。
舒适性是内饰设计的核心理念,目标是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最佳的乘坐体验。
通过合理布局座椅、仪表盘、空调系统等,以提高乘坐的舒适度。
个性化是指为驾驶者和乘客创造独特的驾驶环境,以满足个体化的需求。
例如,通过调节座椅形状、座椅面料和车内灯光等,打造出不同的驾驶感受。
环保是指在内饰设计中考虑到环保因素,如选用环保材料、优化能源利用等。
智能化是指通过智能技术提升内饰的功能和便利性。
例如,添加语音识别系统、导航系统和娱乐系统等,提供智能化的驾驶体验。
总之,汽车内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涉及到人机工程学、材料学、色彩学、空间学和功能学等多个方面。
一个好的内饰设计不仅要考虑到舒适性和实用性,还要体现品牌形象和个性化的需求。
汽车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PPT课件

A立柱上饰板应在座舱系统之后,前风窗之前安装
3 A立柱内饰板的安装定位设计 通常在A柱上饰板上端的卡扣(带顶气帘配置使用高强度卡扣)附近,会设计一个四向 定位销,以控制Y方向、Z向方向的定位;而A柱内饰板的卡扣与钣金的配合面,则用于 X方向定位;在A柱上饰板与仪表板配合面的前端,由A柱上饰板伸出一个插入仪表板 的特征,用于X方向的定位,以保证A柱上饰板与仪表板的配合。 2.2 立柱门槛内饰件零部件典型断面 以A立柱内饰板为例,本节分别从与顶盖内衬、密封条、与仪表板3个典型截面进行A 柱的断面设计,位置如图所示。 1 A柱内饰板与顶盖内衬 为满足相关DTS的一些间隙、外观、气帘爆破功能等要求,一般选择搭接式,既能保证 和顶盖内衬的零贴,又可以保证侧气帘正常脱出和降低顶盖内衬异常脱出风险。在设 计时需要注意: a 在立柱上内饰板B面倒角 b 顶盖内衬倒角角度应大于立柱上内饰板倒角角度 C立柱上内饰板与顶盖内衬干涉量一般为1~2mm,正面差1~2mm(带泡沫面料2mm, 无泡沫面料1mm,以保证外观饱满度),侧面差0.5~1mm (带泡沫面料1mm,无泡沫 面料0.5mm, 以保证密封条搭接处无台阶,避免老鼠洞产生)。 d 与顶盖内衬搭接量根据有无侧气帘不同,通常有气帘6~8mm,无侧气帘8~10mm
. 9
2 A柱内饰板与密封条 为满足相关DTS的一些间隙、外观、密封功能等要求, 一般在立柱内饰板上设计一个直接卡入密封条的卡接结 构,既能保证跟密封条的配合关系又可以防止立柱饰板 转动和增加立柱饰板定位可靠性,在设计时需要注意: 1)立柱与止口边面差a=0~1.5mm 2)与前后门洞密封条搭接量b=8~10mm 3)与背门洞密封条防旋转结构内部空间c=2.5~3mm 4)密封条安装注意事项:从密封条设计来看,所有的 密封条都应该卡入门框线底部,尤其对于饰板包密封条 的B柱饰板来讲,这一点很重要。在安装密封条时门框 转角处更应该用力将密封条卡到底。
《汽车内饰设计》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带您了解汽车内饰设计的定义、重要性、流程、趋势以及案 例分析,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简介
汽车内饰设计对于提升驾驶体验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要。本部分将探讨其定义、重要性以及发展历程。
汽车内饰设计的基本要素
色彩
通过运用色彩的组合和搭配来创造舒适、时 尚的内饰环境。
整体风格
确保内饰风格与汽车品牌和车型相协调,体 现统一的设计理念。
材料
选择高质量和耐久性的材料,如皮革、木纹、 金属等,以打造豪华感。
细节设计
注重按钮、仪表盘、座椅等细节设计,提升 用户体验,增加舒适感。
汽车内饰设计的流程
1
初步设计草图
2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进行初步设计草
图的绘制,确定内饰整体风格。
3
样车制作和评估
4
制作实物样车,进行功能、质量和审
美等方面的评估和调整。
特斯拉Model S
简约现代的内饰设计,带来清新、高科技的驾 驶体验。
奥迪Q5L
精致内饰与豪华材质相结合,打造出高端并充 满运动感的驾驶空间。
奔驰S级
优雅和豪华的内饰设计,注重细节和舒适性, 成为奔驰品牌的经典之作。
结论
汽车内饰设计在驾驶体验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未来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我们期待着更加舒适、人性 化、智能化的汽车内饰。
追求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制造工 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科技应用
4 增加个性化元素
融入先进科技,如智能互联、触控屏等, 提升内饰的功能性和现代感。
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定制化 设计和装饰,展现个性。
汽车内饰设计的案例分析
雷克萨斯LS500h
奢华和技术的完美结合,高级材质和精细工艺 展现出卓越的舒适感和豪华感。
汽车内外饰设计资料

汽车内外饰设计资料1.座椅设计:座椅是汽车内饰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座椅设计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实现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良好支撑和舒适感。
此外,座椅的材料、纹理、颜色等也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以凸显车辆的品质和风格。
2.仪表盘设计:仪表盘是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命脉”,它显示车辆的行进速度、油量、温度等重要信息。
仪表盘的设计需要考虑信息的呈现方式、颜色搭配和可操作性,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3.中控台设计:中控台是汽车内饰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音响、空调、导航等功能区域。
中控台设计需要依据车辆的使用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美观的外观设计,提升操作的便利性和用户的体验感。
4.车内灯光设计:车内灯光设计是汽车内饰设计中的细节之一,对于车辆的氛围营造起着重要作用。
车内灯光设计需要考虑光源的位置、亮度、色温等因素,以创造出温馨舒适的车内环境。
5.储物空间设计:现代汽车设计中,储物空间的设计越来越重要,以满足日常使用的各种需求。
储物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容量、便捷性和美观度,以提供方便的存放和取用物品的环境。
1.车身造型设计:车身造型是汽车外饰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它决定了车辆的整体外观和辨识度。
车身造型设计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原理、线条流畅度和比例关系等因素,以保证车辆的运动性、稳定性和美感。
2.前脸设计:前脸设计是汽车外饰设计中最具标志性的部分之一,它决定了车辆的“面孔”和品牌形象。
前脸设计需要考虑车辆的个性化和品牌特征,通过灯光饰品、进气格栅和标志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外观效果。
3.灯光设计:车辆灯光是汽车外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它不仅提供照明功能,还起到美化车辆外观和安全警示作用。
灯光设计需要考虑灯光的形状、亮度、色温以及照射效果,以实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安全性。
4.轮毂设计:轮毂是汽车外饰设计中的细节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整体外观和车轮的动态感。
轮毂设计需要考虑轮毂的尺寸、材料和造型等因素,以实现与车身的协调和突出车辆的动感。
汽车内外饰设计详解

确配置。
功能性
内外饰设计应满足用户 的使用需求,如方便驾 驶员操作方向盘和换挡
杆。
舒适性
内外饰设计应提供舒适 的乘坐环境,如座椅应 柔软且符合人体工程学。
美观性
内外饰设计应与汽车整 体风格协调,提升汽车
的外观和品牌形象。
02
汽车内饰设计
车门内饰板设计
车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为驾驶员和乘
客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护。来自在设计车门内饰板时,需要考虑其耐用 车门内饰板的设计还需与整体内饰风格
性、可清洁性和安全性。内饰板的材质、 相协调,以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车内环
结构和细节处理等方面都需要经过精心
境。
设计和测试,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日常使
成功案例二:某品牌SUV外饰设计
总结词
硬朗线条、时尚动感、空气动力学性能
详细描述
该品牌SUV外饰设计采用硬朗的线条,展现出强烈的肌肉感和力量感。同时,整体造型时尚动感,符 合当下潮流趋势。设计师还考虑到了空气动力学性能,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降低风阻,提高燃 油经济性。
失败案例
总结词
设计单调、缺乏创新、细节处理粗糙
车轮与轮胎设计
总结词
车轮与轮胎是汽车行驶的关键部分, 其设计需兼顾美观与性能。
详细描述
车轮包括轮毂和轮胎两部分,轮毂设 计需考虑强度和轻量化;轮胎需适应 不同路况,具备良好的抓地力和耐磨 性。同时,车轮与车身的配合需协调, 以提升整车的美观度。
04
汽车内外饰发展趋势
智能化设计
1 2
智能交互界面
功能
汽车内外饰不仅起到美观的作用 ,还具有保护乘员、提升驾驶体 验、增强汽车品牌形象等功能。
《汽车内饰图片展》课件

二、汽车内饰分类
1. 跑车内饰
2. 豪华车内饰
3. SUV内饰
跑车内饰以运动性和豪华感为特 点,充满了魅力和动感。
豪华车内饰展示了精致的工艺和 舒适的驾乘体验。
SUV内饰兼具实用性和舒适性, 适合各种户外冒险活动。
不同类型的汽车内饰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魅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汽车内饰设计趋势
《汽车内饰图片展》PPT 课件
欢迎来到《汽车内饰图片展》PPT课件。本次课件将介绍汽车内饰的重要性, 并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图片。
一、引言
汽车内饰在整体汽车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关乎舒适性和美观,还提供了与汽车驾驶体验直接相 关的功能和技术。 通过本次图片展示,我们将一起探索汽车内饰的精妙之处。
汽车内饰设计一直在不断发展演变,受到时代背景和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1
1. 历史
了解汽车内饰设计的历史是了解现代设计趋势的重要基础。
2
2. 当代设计趋势
现代汽车内饰设计趋势融合了科技创新、可持续示相关精彩的汽车内饰设计图片,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趋势的实际应用。
四、结语
通过本次《汽车内饰图片展》PPT课件,我们希望您对汽车内饰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汽车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舒适,更关乎驾乘体验和功能需求。 感谢您的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3. 零件设计中的拔模角度要求 3.1 无皮纹的外表面及零件的翻边 和配合边,一般要3°以上的拔模 角度,如果实现困难,最小1.5° 但翻边宽度要窄;带普通深度皮纹 的件外表面,一般需要5°以上的 拔模角度,每0.025mm皮纹深度要 取1°以上的拔模角度;(如右图 所示) 5°以上 3°以上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3.3 零件的分模线要放在料厚表面或者看不见不影响外观质量的地方;
如右图所示,分模线一 般放在看不见的地方, 以免影响外观质量;
分模线
不能放到表面上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3.4 零件表面开孔时,给 0.5°拔模角,也可以是0° 拔模角,分模线优先要放到 料厚表面上;(如右图所示)
内外饰入门阅读
内外饰入门知识基础
编著:曹光强(一到五章) 余成波(六到七章) 校对: 检查: 日期: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目
录
前言…………………………………………………………………………………….3
第一章 设计流程 …………………………………………………………………….4 第二章 零件设计中的工艺要求……………………………………………………...8 第三章 内饰单件设计的注意事项…………………………………………………..15 第四章 内饰设计中的RPS系统……………………………………………………...21 第五章 内饰常见零件设计时的间隙及阶差………………………………………..28 第六章 外饰零部件设计参考……………………………………………………….43 第七章 外饰常见零件间的间隙及阶差…………………………………………….60 第八章 座椅、安全带设计参考…………………………………………………….63 附录1-内外饰零件的常用材料……………………………………………………….43 附录2-内外饰常用材料的密度……………………………………………………….44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第四章 内饰设计中的RPS系统
为了装配、尺寸控制、提供生产效率的需要,近几年RPS系统被广泛 的应用到了汽车产品的各个环节,现在的内饰设计,RPS系统也受到了 广泛的关注,逐渐应用到了每个零件的设计当中;因此,在汽车内饰设 计时,考虑RPS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本章主要就内饰设计中 的RPS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 定义: RPS的全称:reference point system ,即中文中的定位系统,源自于德 国大众汽车公司; 2. 定位系统的作用: ①产品装配工艺的方便性,有定位时,使产品装配更方便,效率更高;同 样使检查更方便,给检具提供一个基准; ②必要配合尺寸的保证,如配合间隙、配合阶差等; ③零件本身公差精度的保证,如零件的边界尺寸,开孔尺寸和位置精度等; ④降低零件的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装配过程中因操作问题造成零件报废
如图:内孔的脱模要沿¢9到¢10的 方向取得,孔内零件配合以¢9为尺 寸基准进行设计;
内饰A面 内孔脱模方向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1.2 外形尺寸以大端为准,脱模斜度向尺寸缩小的方向取得,保证零件 与周围的配合间隙,同时要保证零件的工艺美观要求;
如右图所示:零件两个表面的 尺寸分别如图,与之配合的零 件设计时要以¢31为基准进行 配合设计,零件的脱模方向要 如图所示的由¢31到¢28的方 向取得;
3.5 零件常用的卡扣座的外 表面要有1°以上的拔模角; (如右图所示 )
1°以上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第三章 内饰单件设计的注意事项
1. 确定零件的结构形式,自身的结构、固定、定位以及与周围零件配 合时的配合结构等,要有一个清楚的规划和构想,并且要以工程能 够实现为首要目标,同时考虑尽量满足造型; 2. 确定零件的拔模方向,并根据提供的CAS面进行调整到最佳状态, 然后根据调整好的拔模方向检查CAS面是否满足拔模要求,并对以 后的CLASS-A面进行同样的检查校核; 拔模方向的确定原则: 首选与X、Y、Z三个坐标轴平行的方向,简称单维拔模方向; 次之,与一个坐标平面成0°角,与另外一个坐标平面成整数值夹 角,简称二维拔模方向; 最次,空间方向,与三个坐标平面都有角度,但尽量使三个夹角都 是整数值,简称三维拔模方向; 注:拔模方向最好选择前两种类型,第三种尽量避免出现;
家指正!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第一章 设计流程
1. 收集前期资料: 包括:客户提供的设计定义、要求、构想、标准、市场定位、参考车等 资料,清楚并进行分项整理,特别是参考车的详细信息,包含样件、图片、 优缺点及需要借鉴的具体信息; 如果是对现有车进行改型,还要收集现有车的具体信息,哪些需要新开发 哪些需要借用,并且要了解基础车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下一步的设计中想办 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总之:要对你即将进行的设计进行详尽的前期收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2.新车定义分析(设计构想): 根据客户提供的开发信息,对新车与参考车进行对比及新车可行性分析: 包括分块及结构的可行性、空间的大小、功能实现的可行性等,进一步确定 要设计车零件的大体定义及结构形式、位置,并把构想形成文件进行评审; 3.爆炸图及明细表: 制作爆炸图时要罗列内饰件的详细信息,包括:结构形式、材料定义、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3. 配合间隙的检查: 内饰件与车身其他运动附件之间最少6mm以上,与车身其他固定件间隙 3mm以上(车门内饰及IP要5mm以上),内饰需要与之配合的零件除外; 4. 零件内部需要滑块机构脱模成型时,需要检查滑块尺寸、滑块滑动方向及 滑动距离;
4.1 滑块的尺寸,宽度和厚度 不能小于5mm,如果不能满足 该尺寸,需要调整零件内部结 构,以满足滑块的尺寸要求; 如图所示(以零件上常用的卡 扣座为例)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9. 固定结构布置合理: 固定结构不但能起到固定零件的作用,还能起到其他方面的作用,如 定位、保证配合间隙、控制面差等作用,所以在布置固定结构是一定要 布置合理,并且选择合适的类型; ①塑料卡扣,尽量均匀布置,特殊情况下(如空间不能实现、有其他 的目的和作用)做调整,塑料卡扣一般间距200mm,熔焊结构柱一般 80mm~100mm; ②与零件一起成型的卡扣,要求配合牢固,同时要考虑变形量,过盈 量,小卡扣一般过盈量为1.5mm~2mm,尺寸较小的卡扣可以控制过盈量 在1mm左右; 10. 定位可靠、布置合理: 定位时主要考虑强度,布置合理达到一定的作用和目的,实现既定的 功能,详细定位系统请参考第四章;
附录3-塑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照表………………………………….…………………………………45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前 言
本讲义主要介绍了内外饰设计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为刚入职装饰件 的同事及其它们部门需要了解装饰件基础知识的同事提供一个借鉴和参 考,让新同事更快更好的投入到设计工作中来! 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外籍专家的大力支持,汇入了装饰件设计室 广大同事的经验和宝贵意见,同时,将我个人的一点工作心得和工作经 历提供给大家借鉴,可能其中的想法和建议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望大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5. 检查内部结构、空间大小、零件与周围件的配合等是否合理,尺寸 是否合适,配合结构的形式有很多种,要选择一种最有效的配合及结 构方式,既节省空间,又能满足功能要求及强度要求; 6. 总成内部有很多零件组成,一般情况下,一个总成的内部零件拔模 方向一致,当总称内部的零件拔模方向不一致时,要注意子零件与本 体的配合结构:既要符合各自的拔模要求又要实现配合的功能要求; 7. 总成内部有旋转机构时,要进行运动分析,既要满足配合间隙又要 满足运动间隙; 8. 加强筋的布置: 作用:加强作用,控制零件的变形,定位作用等; 加强筋的布置:要求布置合理; ①易变形、强度较弱的地方,如卡扣固定座的周围、螺钉的配合结 构处、大平面易变形的地方等; ②需要定位的地方,如保证卡扣安装的地方、零件之间需要保证配 合间隙和面差的地方等;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的几率; ⑤图纸中,标注更方便、更有序; 2. 定位选取的原则: 在零件设计中,如果想达到1中陈述的作用和目的,就需要用RPS定位, 但特别小的零件、与周围没有配合关系的零件可以考虑不用定位; 3. RPS的形式: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1.3 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可以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但高精度 制品脱模斜度应在公差带范围之内; 2 .脱模角度大小控制原则: 零件精度越高,脱模斜度越小; 尺寸大的零件,应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零件材料的收缩率越大,模具在零件内部,脱模斜度相应加大,模 具在零件外部,脱模斜度可以相应减小; 增强塑料选用大的脱模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以采用相对小 的脱模斜度; 零件壁厚越大,应相应增加脱模斜度; 塑料较硬、较脆、刚度大的,脱模斜度应加大;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固定及定位的形式及 布置位置、大致数量等详 细信息,完成的基础上编 制内饰开发车的明细表; 爆炸图形式如下图所示: 注:根据具体情况,3 (爆炸图和明细表)可 以在2(设计构想)之前 做;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4. 工程分析及间隙阶差图: 给造型提供工程支持,包括件的分块,位置,尺寸等,并提供给造型必要 的布置分析做参考; 根据CAS面,分析内饰结构的可行性,空间大小,确定零件的结构位置、 边界,整个外表面的拔模角度以及可预见性的工程建议,以确保工程的结构 能够实现; 在现有CAS面的基础上,根据前期定义及分析制作内饰的间隙阶差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