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计视角的异质性农户转户退耕决策研究_张佰林

合集下载

退耕还林政策对陕北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米脂县339个农户的调查

退耕还林政策对陕北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米脂县339个农户的调查

L n sC n e s n P o r mmeS P a d o v ri r g a o (LC )
— —
Ba e n t e I v si ain o 9 Ho e od n M ih u t s d o h n e tg to f3 us h l si z iCo n y 3
Sa ̄u ,hax 7 60 :.olg o E oo c ad hn oS ani 2 00 2C l e f cnmi e s n Maae etN r w s &F nvrt, ngm n, ot et h A U i sy ei
Y n l g S an i 7 10 a g n , ha x ) i 1 0 2
张红 霞 , 武军 , 赵 余 劲2
7 20 ) 1 10 760 ;. 2 0 0 2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杨凌
(. 1 商洛学院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 , 陕西商洛
摘 要: 对 陕北 米脂 县 3 9个样 本 户 随机 调 查 的 基 础上 . 用描 述 性 统 计 方 法和 “ 差 在 3 采 倍
法” 比分析 了退 耕还 林政 策 实施 对样 本 户的 收入效 应 。结果 表 明 : 论补 贴与 否 , 户 的人 对 不 农 均 纯 收入 均 为增加 ; 耕还 林政 策使 农 户种 植 业收入 增加 , 对 畜牧 业 影响 的程 度很低 ; 退 但 同时
对 退耕 户的打 工收入 产 生 了显 著 的间接 影 响 。 关 键词 : 退耕 还 林 ; 户 收入 ; 农 米脂 县 ; D 模 型 DI 中图分 类 号 : 3 31 F2. 文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6 4 0 3 (0 2 0 — 0 7 0 A 1 7 — 0 3 2 1 )4 0 3 — 4

山东省沂水县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及驱动力_张佰林

山东省沂水县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及驱动力_张佰林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第70卷第6期2015年6月V ol.70,No.6June,2015山东省沂水县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及驱动力张佰林1,2,张凤荣1,2,曲宝德3,李灿4,陈军伟3(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中心,北京100193;3.临沂市国土资源局,临沂276001;4.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642)摘要:非农化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演变的重要趋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选取16个典型样点村,根据农户就业地域空间差异,将农户就业划分为县域外非农就业、县域非农就业、县域非农兼业和农业生产4类,在此基础上,选取非农就业劳动力、收入和时间比例3个指标研究县域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及驱动力。

结果表明,沂水县农村非农化程度介于37.54%~90.65%,非农化现象普遍。

县域农村非农化程度的总体分布特征为:近郊村最高;随着与城镇的临近,粮食作物主导村提高、经济作物主导村降低;同一地形区内,粮食作物主导村高于经济作物主导村。

农村非农分化趋势明显。

驱动力研究表明,受县域城镇经济实力、农村到城镇的可达性,农业收益及劳动需求量等的综合影响,不同类型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县域农村非农化程度的差异。

研究认为,当前农村非农化普遍,且非农分化明显。

政府应根据不同类型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的内容及驱动因素,实施差别化的农村发展管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非农化;差异;驱动力;山东省沂水县DOI:10.11821/dlxb2015060131引言农村,亦称乡村,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域,与城镇共同构成了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1-2],在过去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一直是人类聚居和生产的主要形态[3]。

从功能属性分析,农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无论这个主体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还是农业生产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或者是农业生产用地在整个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重[4]。

农户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户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户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郭 慧敏

理。
乔颖丽
要 :本 文采取规 范分析 方 法 系统地 构建 出农 户发 展后 续产业 的影 响 因素理 论框 架 ,并将 农 户调 查数据 引入 二项
L g ic o it 回归模 型 ,对农 户发展 退耕还林后 续产 业意愿进 行 了较深入 的计量研 究 ,进一步揭示 了农 户发展后 续产业的影响机 si
要 有回归分析法 。
y :取 值为 0 的离散型二 元因变量 ,在模型 中取值 为 、1 X ;为 自变量 ,i1 ,… ,k i =,3 2 ,本文中定义为影响农户发
。本文 中定义为 ,如果农户发展后续产业 ,则 y J =。 学 基金 项 目 ( B O Y 3 2 H lE J0 )的农户 实地调查数据 ,选 用的农 l

步揭示 了农户 发展退耕工程后续产业 的影响机理 。据笔者 L gsc e rsin 。构建含有多个 回归因子的二元因变量 Y o iiR ges ) t o
文献查 阅发现 ,目前文献 中尚缺乏 系统 开展此项研究 ,此方 的L g 模型。由于应用分析 中大多采用 自变 量 X oi t 的线性函数
二、农 户发展 后 续产业 意愿 影 响 因素分 析
( )模型选择与设计 一
o 和 n l ; C x S el R S u r ) a ek re 的 2 ’ s 根据研 究 目标 ,本文将农户发展后 续产 业的意愿作为 因 量 、C x S el 1 (o & n l -q ae ,N g lek 的 1 ( a ek re —q ae 、伪 i (s d -q ae , ; N g lek ’R S u r ) 2 S ; P e o S u r ) 1 2 变量 ,将影 响农 户发展意愿 的备种 内外 部影响因素作为 自变 o m r e so Hs r 量 。我们 可以将 农户发展后续产业 的意愿设定为以下几类 因 H s e 和 L meh w的 拟 合 优 度 检 验 统 计 量 ( ome 和 e eh ws o d e o t et tt c ,Wad统计量 。如 F  ̄ l 素的函数 :①农户户主特征 ;②农 户生产经营特征 ;③农户 L m so 'G o n s f iT s Sai i) 家庭特征 ;④后续产业特征 ;⑤所 在村社特征 ;⑥其它外部 果要 考虑 每个 自变量在回归方程 中的重 要性 ,可以直接 比较 l l 市场 、政 策 、制度等 因素特征 。在 此将其归纳为函数形式的 Wad统计 量 的大小 ,Wad统计 量 大 者显 著性 高 ,也 更重

农户生计非农化对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研究

农户生计非农化对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研究
1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1������ 1 数据来源
2016 年 7 ~ 8 月ꎬ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区位条件及森林资源禀赋的差异ꎬ 在森林资源较少、 经
∗收稿日期: 2018-01-04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重大调研项目 ( ZDWT ̄2013 ̄13 ̄2) 作者简介: 徐堇寒 (1993-) ꎬ 女ꎬ 浙江丽水人ꎬ 硕士研究生ꎬ 从事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ꎬ ( E ̄mail) 511504687 @ qq������ comꎮ 通讯作者: 徐秀英 (1965-) ꎬ 女ꎬ 浙江杭州人ꎬ 教授ꎬ 博士ꎬ 从事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ꎬ ( E ̄mail) zjf ̄ cxxy@ aliyun������ comꎮ
第 38 卷 第 2 期
林业经济问题
Vol������ 38 No������ 2
2018 年 2 月出版
Issues of Forestry Economics
April 2018
DOI: 10������ 16832 / j������ cnki������ 1005-9709������ 2018������ 02������ 0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 2 期 徐堇寒等: 农户生计非农化对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研究 15
济相对发达的浙江西北部选取了杭州市临安区、 安吉县、 杭州市富阳区 3 个样本县 ( 区)ꎻ 在森林资源 较丰富、 经济相对落后的浙江西南部选取了开化县、 庆元县、 龙泉市 3 个样本县 ( 市)ꎮ 样本乡镇和村 的抽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ꎬ 在每个县 ( 市、 区) 抽取 3 ~ 4 个乡镇ꎬ 共 21 个乡镇ꎻ 每个乡镇抽取 2 个行政村ꎬ 共 42 个行政村ꎻ 样本农户的抽取采取随机等距抽样的方法ꎬ 在每个村抽取 10 ~ 15 个农户ꎬ 共计 440 户农户ꎮ 由于研究目标是非农化对农户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ꎬ 因而剔除林地转入户ꎬ 最终接受 问卷调查的农户数量为 382 户ꎮ 调查采取与农户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ꎬ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基 本情况、 家庭成员就业情况、 家庭林地资源状况、 家庭收入及其来源、 农户对林地流转价格的满意度、 农户林地转出意愿等ꎮ

农户调查方法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以皇甫川流域为例

农户调查方法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以皇甫川流域为例

A piain o u a o sh l u v yt eu n d c o ln o fr s o r sln rjc p l t fr r l u e od s r e r t r e r pa d t o et rg a s d p oe t c o h o a

frs o rs a dpoeti ti s d .A c s td ae n dt rm rrlh ueod sre n H a g c un Wa r e o t r as n rjc n hs t y ae s y b sd o aaf a osh l u yi u nf h a t s d e g l u u o u v u eh
A a e sudy o u ng uc a W a e s d c s t f H a f hu n t r he
HONG i Ru ,L IBo ,CHONG Je i ,HAO L . a ,HAO Xin . e iXi a gW i
( . e aoaoyo n i n na C a g n aua D ss r o eeo eo re ,Sin e& T c n l y e ig 1 K yL brtr f v o metl h n ea dN trl i t ,C l g f sucs ce c E r ae l R eh o g ,B in o j N r a U i rt , e ig10 7 C ia 2 Z u ge toooy E rus Ct,In r noi, h n er 1 30, hn ) om l nv sy B in 0 8 5, hn ; . h n er erlg , ed oi i n e gl Z u g e 0 0 C i ei j Me y Mo a 0 a

近10年来榆林市退耕还林(草)效益分析研究——以榆阳区为例

近10年来榆林市退耕还林(草)效益分析研究——以榆阳区为例

氟碳漆施工技术交底(二)引言概述:氟碳漆作为一种高级外墙涂料,具有耐候性好、耐化学性能强、光泽度高等特点,因而在建筑装饰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就氟碳漆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交底,包括基材处理、底漆涂刷、中涂工艺、面漆施工、防火涂刷以及注意事项等五个大点。

正文:一、基材处理1.对外墙表面进行清洁,使用清洗剂和刮刷工具,确保表面干净。

2.修补表面的裂缝和破损处,使用填充剂进行修补。

3.处理吸水性较强的基材,可使用防潮防碱底漆进行预处理。

二、底漆涂刷1.选择适合基材的底漆,根据厚度要求和基材特性进行选择。

2.使用刷子或辊涂机对底漆进行均匀涂刷,确保底漆的厚度均匀一致。

3.底漆涂刷后,根据涂层要求进行干燥和砂光处理。

三、中涂工艺1.选择合适的中涂材料,根据氟碳漆的性能要求进行选择。

2.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中涂施工,确保涂层均匀一致。

3.根据中涂材料的干燥时间,进行砂光和清洁处理。

四、面漆施工1.选择氟碳漆面漆进行施工,根据颜色和光泽度要求进行选择。

2.采用刷子、辊涂机或喷枪进行面漆施工,确保涂层均匀无气泡。

3.根据面漆的干燥时间进行砂光和清洁处理。

五、防火涂刷与注意事项1.针对特殊需要,可以进行防火涂刷,使用具有防火性能的涂料进行施工。

2.注意施工时的安全问题,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3.根据氟碳漆涂料的使用说明进行施工,遵循规范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总结:氟碳漆施工技术交底的关键在于基材处理、底漆涂刷、中涂工艺、面漆施工和防火涂刷。

通过对每个环节的详细阐述,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最终获得高质量的氟碳漆涂层。

同时,施工人员也应当注意安全问题,并遵循涂料使用说明,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转型动力机制研究

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转型动力机制研究

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转型动力机制研究作者:刘自强李静董国皇何瑞娟来源:《世界地理研究》2017年第06期摘要:在快速城市化影响下,农户生计资本拥有量与结构配置发生了转变,影响着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促进了生计方式的转型。

宁夏回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其聚居区域选取22个乡村,451户农户进行调研,在对生计资本拥有量和结构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与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与生计转型的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组成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从反映其综合指数的多维发展能力来看,从高到低分别为二兼户、一兼户、非农户和纯农户;(2)自然资本对纯农户和一兼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二兼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社会资本对非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3)从纯农户向一兼户转型的主要动力是金融资本,向二兼户转型的主要动力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向非农户转型的主要动力是社会资本,家庭综合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多元化程度也是显著的促进因子。

从阻滞因子看,不同的转型方式差异较大。

最后,针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关键词: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转型;宁夏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农户作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单位和微观经营主体,在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最显著的响应就是改变生计资本的配置结构,农户有了选择更多生计策略的可行能力,生计策略不断转型。

农户可持续生计是近年来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视角,它以农户生计所面临的脆弱性为背景,对农户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能力(Capabilities)、资产(Assets)和从事的活动(Activities)进行整体框架式的分析。

目前,国内外学者按照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户生计资本存量的数量和结构进行量化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其空间特性。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决策研究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决策研究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决策研究王恒博;范娟【摘要】为了研究不确定条件下有限理性的农户决策行为,根据累积前景理论,以农户视角出发,采用2014年陕西省黄龙县255份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各决策方案的累积前景价值.结果表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五种决策方案的累积前景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为:苹果方案>核桃方案>农田耕作方案>板栗方案>生态林方案,其中苹果方案是全部方案中累积前景价值最大、获得预期收益概率最高的方案,因此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黄龙县的农户将会优先选择苹果方案.在此基础上,如果政府政策目标与农户决策行为不一致,则需要激励农户调整方案,提出政府提升目标方案的补偿标准,提高单位面积收益等政策建议.【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9)006【总页数】6页(P646-651)【关键词】累积前景理论;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决策行为;陕西省【作者】王恒博;范娟【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陕西渭南714000;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陕西渭南7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4.4;F326.2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

2014年,中国为了进一步落实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等重大职责[2],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标志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3]。

与此同时,中国连年加大退耕还林工程的投资力度,截至2014年退耕还林工程累计投资额达到2991.56亿元[4]。

然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更需要农户的积极参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决策行为对工程的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5],因此,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决策研究是当前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现有文献主要从比较收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基于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退耕还林政策评价——黄土高原区3县的实证研究

基于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退耕还林政策评价——黄土高原区3县的实证研究

吴起 县 是最 早试 点 退耕 还林 的地方 。 19 年 该县 率 先启 98
动 了退耕 还林 工 程 ,0 0年 初 又 被 列 为 国家 林 业 局 黄 土 20 高原林 草植 被恢 复科 技示 范点 , 实行全 县一 次性 退 耕还 并 林 。③ 通过退 耕还 林 , 吴起 县 的植 被盖 度 已经基 本上 达 到 控 制水 土流 失和最 大 限度 地 减轻 自然 灾 害 的水 平 。吴 起 县 现 已形成 了 大 面 积 的 自然 恢 复 群 落 ,0 4年 植 被 盖 度 20
陕西省 定边 县地处 毛 乌素沙 漠南缘 , 属鄂 尔 多斯 荒漠 草原 与黄 土高 原过 渡地带 , 有重要 的生 态 战略 位置 。定 具
边 县退耕 还林 工程 始 于 19 9 9年 ,0 0年 被 国家 确 定 为退 20
耕 还林试 点县 , 止 2 0 截 0 5年底 , 已经 完成 国家 下 达退 耕还
中 国人 口 ・ 源 与 环 境 资
21 0 2年
第 9期
入 。然 而 , 从农 户技 术效率 的视 角对 退耕还 林 政策 的评 估 与相 关研 究一直 是欠 缺 的。 考 虑到政 策运 行环境 可 能对 退 耕还 林 政 策对 农 户 生 产结 构调 整路径 和结 果 产 生不 一 样 的影 响。本 文 将 分
实证 依据 。
3 研究框架
3 1 固定 投入 要素 与农户技 术效 率 .
当部分 生产 投入要 素被 固定 的时候 , 产 单 元需 要对 生 生产 的其他 投入 要素做 出调 整 , 调整 后 的生产 效 率不 可 能 大 于之前 情况 下 的生 产 技 术效 率 。如 图 1 。设 定纵 轴 为土地投 入 , 横轴 为其 他投 入 要素 , 示 生产 可 能前 沿 。 Y表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进展及展望_张佰林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进展及展望_张佰林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进展及展望张佰林1,蔡为民1*,张凤荣2,姜广辉3,关小克4(1.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7;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3.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4.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郑州450002)摘要: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助推农村发展经历了深刻转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及功能逐渐多样化和非农化,由此对农村居民点内部地类辨析、演变规律及驱动力探讨等提出了迫切需求。

本文围绕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结构及功能,农村居民点用地空心化以及用地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与经济发展及农户生计变化息息相关。

都市郊区及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就地非农就业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多样化以及功能和景观的非农化,传统农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闲置废弃和景观的空心化。

当前,无论从技术手段还是研究内容看,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研究仍以现象描述和解释为主,未来应逐渐向实践应用拓展和深化,并加强微观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创新。

在微观尺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演变模式提炼基础上,深入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演变规律及驱动机理,提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方向,将凸显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政策出口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微观尺度;进展与展望;中国1引言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场所和农区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金其铭,1989),在过去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一直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形态(费孝通,2001;鲁西奇,2013)。

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户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计来源,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宅基地为主,用地类型及功能相对单一(张佰林等,2015)。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将农村居民点定义为“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将其定义为“镇以下的居民点”。

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的退耕还林农户收入研究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的退耕还林农户收入研究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的退耕还林农户收入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作者:冯晓雪,李桦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7期冯晓雪,李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摘要:基于农户异质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农户收入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农户文化程度、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对退耕还林影响评价、退耕补贴收入、种养收入、非农就业收入和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对退耕农户人均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耕地块数与面积、退耕地块数与面积和农户离最近镇距离对退耕农户人均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

最后提出了加大劳动技能培训投入、优化退耕补贴和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政策建议,以保障退耕区农户的收入。

关键词:退耕还林;收入;农户异质性;多元线性回归;陕西省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7-4300-04ResearchonFarmers’ Incomein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BasedonFarmers’ Inhomogeneity:ACaseStudyofWuqiCountyinShaanxiProvinceFENGXiao-xue,LIHua(ResearchCenterofResourceEconomics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712100,Shaanxi,China)Abstract:Basedonfarmers’ inhomogeneity,usingmultiplelinearregression, this paper analysesfarmers’ incometheoreticallyandempiricallyonRFTFofWuqi countyinShaanxi province.Thestudyshowsthatfarmers’ education,willingnessandvaluationonRFTF,subsidycash,plantingandraisingincome,farmers’ non-agriculturalincomeandemploymenthavepositiveandsignificantinfluenceonfarmers’ percapitaincome;thelaborforce,thenumberandpercentageoffarmlandandreturningfarmlandandthedistancebetweenvillageandtownhavenegativeandsignificantinfluenceonfarmers’ percapitaincome.Thispaperfinallyputsforward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inorderto secure a steady source of farmers’ income,suchasincreasinglaborskillstraininginput,optimizingsubsidycashanddevelopinghigh-yieldandefficientagriculture.Keywords: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RFTF);income;farmers’ inhomogeneity;multiplelinearregression; Shaanxi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涉及国家、地方和农民的系统性工程,广大退耕农户既是这项工程末端的实施主体,又是最直接的受益个体,是整个工程实施的基础力量,因此,农户对工程的实施态度和参与程度是退耕还林实施成败和成果保持的关键性基础因素[1,2]。

农村人居环境何以实现异质性治理

农村人居环境何以实现异质性治理

农村人居环境何以实现异质性治理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国家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治理效果不理想、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

如何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异质性治理,提高治理效果,成为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异质性治理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的一种治理模式。

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异质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异质性治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各群体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治理效率。

异质性治理有助于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异质性治理有助于激发各地、各群体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

国内外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异质性治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异质性治理的研究,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以期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村人居环境关系到农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污染源和环境风险点,如农药残留、工业废水、垃圾填埋等,这些都对农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将会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2.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城市地区较为落后,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设施不完善,给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与补偿方式选择——基于全国11省(区)1012份农户问卷调查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与补偿方式选择——基于全国11省(区)1012份农户问卷调查
施,国家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始高度重视,但受地租上涨、经营风险增加、土地非农
非粮化生产等原因,农地流转政策并没有 达 到 预 计 的 效 果。2015 年《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关 于 加 快 转 变 农 业 发 展
方式的意见》中提出要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试点,引导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且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的农
3 亿 农 业 人 口 转 向 城 镇 就 业 并 定 居 城 镇,但 其
中却很少有人退出土地承包权,土地的低效率经营甚至撂荒现象 日 益 严 重 [2]。同 时,土 地 细 碎 化、分 散 化 问
题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以规模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3]。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实
造了大量的非农业就业岗位,但农村地区仍有大量非农就业能力不足的中老年劳动力难以转移到城市就业,
只能继续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由于老年农民成长阶段参与务农时间较长,从 而 造 成 了 长 期 对 农 业 生 产
收稿日期:
2023
05
12
DOI:
10.
13968/
cnk
i.
1009
9107.
2024.
02.
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就会提高,因此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与非农收入的稳定性 有 着 直 接 的 关 联。对 于 新 生
代来说,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其非农就业能力就相对较强,从事非农就业的工作也相对稳定,非农收入
的效益也相对较好,能够长期依赖非农收入 [33],因此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就相对较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
功能,从而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抑制农户转出农地的重要因素 [6-7]。农业老龄化经营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
业生产效率不高,土地粗放经营甚至 撂 荒 [8]。 因 此,通 过 激 励 符 合 条 件 的 老 年 农 民 自 愿 有 偿 退 出 土 地 承 包

农户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农户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2期) 003411J.Sha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2 Vol.222023农户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张庆红,毕冉(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摘要:探讨农户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对发展现代化农业与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户样本数据,以社会网络为工具变量,运用IV-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土地流转具有阶段性影响,即仅当劳动力转移规模>0.42时,劳动力转移才会显著促进土地流转;家庭中购买金融产品的可能性越大、教育程度越高都会促进土地流转行为;社会网络与劳动力转移规模存在相关关系。

为促进土地流转发展,政府应完善劳动力市场及异地社会保障体制、更新农业信贷产品、鼓励农户学习相关政策与职业技能、加大非农就业机会宣传力度。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规模;土地流转;内生性;工具变量;阶段性影响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23)02⁃0051⁃08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发展依赖于市场机制下各要素的均衡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协力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带动土地流转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

但实际情况是,这两大要素的流动并不匹配,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7 425万人,占总量的59.93%[1];与此同时,农地流转面积为3413万公顷[2],占农地总量的26.69%,土地流转明显滞后于劳动力转移,这将对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学界对于劳动力转移是否促进土地流转的观点并不一致。

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张柳王力马宇卿闵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要在明确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湖南省2004—2019年粮食生产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遥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科研经费投入遥因此,应保障粮食种植资源合理使用,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流转以促进规模经营等,以实现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遥关键词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湖南省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1-0238-04DOI:10.3969/j.iss灶.1007—5739.2021.11.099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Grain Production in Hunan ProvinceZHANG Liu WANG Li MA Yuqing MIN Rui*(Business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41000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grain production index data of Hunan Province from2004to2019,use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Hunan Province,including4first-level indicators and16second-level indicators,and used the entropy method to empow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Hunan Province was the invested agricultural research funds.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grain planting resources,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and promoting land transfer to promote large-scale operations,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Hunan Province.Keywords grain prod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evaluation index system;entropy method;Hunan Province从1985年美国在《可持续性农业研究教育法》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农业概念,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开始进入学者研究的视野;到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发表了“关于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登博斯宣言》,并提出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新概念;再到1992年,在世界与环境发展大会上制定的《21世纪行动纲领》中,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正式确立为“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入了新纪元叫可以发现,国际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程不断加快。

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

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0月 第19卷第5期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Oct. 2018, 19(5):027–033DOI: 10.13331/ki.jhau(ss).2018.05.004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杨娜,李桦,孙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基于安塞县272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和Logistic-ISM模型实证分析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

结果表明: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维护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65.44%的农户表现出维护意愿与维护行为的不一致。

从Logistic回归结果看,农户对退耕政策的满意度、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对退耕还林的收入预期等6个因素对农户维护退耕成果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具有显著影响。

从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果来看,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未来收入预期属于表层直接因素;退耕林木的成活率、农户对退耕政策的满意度属于中层间接因素;政府验收落实、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后续公共服务是深层次的根源。

关 键 词:退耕成果;农户;维护意愿;维护行为;一致性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13(2018)05–0027–07Consistency of farmer's maintenance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of returning farmland resultsYANG Na, LI Hua, SUN Yi(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data of 272 households in Ansai county, the Logistic-ISM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maintain the returning farmland results and the behavioral consistency, and the logical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and the behavior of maintenance, 65.44% of sample households show inconsistency between maintenance intention and maintenance behavior. From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6 factors including the satisfaction of farmers' retreat policy, 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 household income and the income expectation of farmers on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nsistency of farmers' willingness and their behavior. From the results of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s, farmers' income expectation for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is the surface direct factor, the survival rate of returning farmland tree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farmers on the policy of returning farmland are intermediate indirect facto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acceptance work, 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 to household income and whether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follow-up services are deeply rooted factors.Keywords: returning farmland results; farm household; maintenance intention; maintenance behavior; consistency一、问题的提出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投资大、涉及面广、农户参与度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1]。

新—轮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影响的机理研究——基于赣南、鄂北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新—轮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影响的机理研究——基于赣南、鄂北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第35卷 第5期2021年5月Vol.35 No.5May,2021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习近平强调要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1]。

2014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既是新时代补生态短板的需要,也是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退耕还林的首要目标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但因其直接作用在农民的生产领域,因而中央政策文件循序渐进赋予了退耕还林工程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扶贫开发等多重目标①。

与前一轮退耕还林相比,新一轮在退耕地的要求、实施思路、补助标准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其中一个明显变化是从单纯关注生态效益转向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兼顾,并且更注重经济效益。

新一轮退耕任务重点安排在贫困地区,政策不再限定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为农户增收稳收提供了政策支持。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内容中强调,要“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完善政策、有序推进”,完善和有序推进退耕还林建设依然是今后农村农业领域的重要工作。

农户作为退耕还林的具体实施者,退耕后农户收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或改善,是工程成效的重要判定指标。

因此,在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 5年后,兑换补助资金即将到期的关键时点上,研究其对农户家庭收入影响效应和揭示内在机制,对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显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基本巩固,退耕农户大多已形成替代收入来源[2]。

学界围绕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一些研究得出积极的收入效应结论[3-5], 认为退耕还林对收入有两方面的作用途径:一是退耕补助作为转移性收入可直接产生增收作用,退耕还林后收入增加归因于政府补贴资金[6-7];二是退耕还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8-9]、农户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变[10-11],实现农民收入结构调整。

碳中和愿景下异质性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研究——基于西部典型农牧区对比分析

碳中和愿景下异质性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研究——基于西部典型农牧区对比分析

碳中和愿景下异质性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研究——基于西部典型农牧区对比分析赵和萍;苏向辉;马瑛;曾德鹏;林文姬;杨宏伟【期刊名称】《中国农机化学报》【年(卷),期】2022(43)8【摘要】提高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基于西北典型农牧区454份农户调查问卷,区分为种植户和牧户,运用有序Probit 模型对两种类型农户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种植户和牧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存在差异,“低意愿”种植户为9.5%,“高意愿”种植户为71.48%,“低意愿”牧户为14.76%,“高意愿”牧户为70.47%,说明牧户的技术采纳意愿低于种植户,且两种类型农户的意愿普遍不是很高。

年龄、务农年限和成本预期对种植户和牧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但两种类型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异,文化程度、技术培训、生产交流以及政策了解度显著影响种植户技术采纳意愿,生计分化、牧道便捷度以及信息传播力度显著影响牧户技术采纳意愿。

对此,提出区分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合理化、差异化鼓励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技术研发进程等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异质性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总页数】8页(P216-223)【作者】赵和萍;苏向辉;马瑛;曾德鹏;林文姬;杨宏伟【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3【相关文献】1.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r——基于潜江市、监利县的实证分析2.贫困地区小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异质性分析——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3.贫困地区小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异质性分析--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4.典型储电方式的结构特点及碳中和愿景下的发展分析5.绿色发展背景下农户保护性耕地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异质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全产业链 方案

农业全产业链 方案

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来源——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分析摘要: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

本文基于山东省339户小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混合Logit 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和偏好异质性来源。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与龙头企业合作,小农户更愿意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全产业链,而且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及补贴政策会显著提高小农户的参与效用。

研究也表明: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偏好主要来源于小农户的兼业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三个因素。

小农户兼业程度越低、年纯收入越低、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越低,越偏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关键词:小农户农业全产业链参与偏好选择实验一、引言小农户是中国农业产业链上数量最庞大的主体,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主体。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经营农户有2.3亿户,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98%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仍是小农户,分散化的小农生产依然普遍存在①。

即,中国农业产业链上有2亿多个分散的小农户,这些小农户处于农业产业链源头,直接参与产业链的产前农资投入和农产品生产环节,为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提供原料和农产品,使农业产业链得以运行、延伸和发展。

但是,分散化的小农户得不到有效的市场信息和市场监管,生产的农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食物在营养、质量和安全上的更高需求,也难以抵御巨大的市场风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农业产业链上最脆弱的主体(郭庆海,2018)。

因此小农户为了改善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分得更多的产业链利益,也有参与到产后加工及流通销售等其他产业链环节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如何让小农户真正地参与到农业全产业链中去,既是近年来中央“三农”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

农业农村部在2017年6月15日《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全产业链开发”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2期2013年02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2,No.2Feb.,2013收稿日期:2012-02;修订日期:2012-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A630024);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2010CE0014)。

作者简介:张佰林(1987-),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E-mail:zhangbailin135@ 通讯作者:杨庆媛(1966-),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yizyang@170-180页1引言生计资产作为农户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不仅是农户规避风险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农户异质性演变的重要因素(梁义成等,2010;李小云等,2007;王成超等,2011)。

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贫困与生态脆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聚焦点(An-ke et al,2004;Block et al,2001;阎建忠等,2009)。

在这些区域,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户生计资产发生改变。

作为理性人,农户将通过各种资产的合理配置选择最优的生计途径,以获取收益的最大化。

这种生计决策导致农业不再是农户唯一的经济来源,非农兼业成为其普遍的生计策略(向国成等,2005),农户发生异质性演变。

非农兼业作为一种较高的生计形式和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李小建等,2003),是农户摆脱生计脆弱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

生计资产差异导致农户在行为决策上出现分异,并对其土地利用产生强烈影响(阎建忠等,2005)。

农户生计分化及其农地利用行为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的效率(梁流涛等,2008)、投入(韩书成等,2005)、方式选择(欧阳进良等,2004)、经营规模(李明艳等,2009)、影响因素(李翠珍等,2011)等差异性对比,以及生计资产对耕地流转(王成超等,2011)、土地利用变化(王成超等,2012)等的影响。

基于户籍制度改革视角,探讨异质性农户生计对其转户等行为决策影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较少。

在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阻碍日益凸显。

人口的空间集聚滞后于经济的空间集聚(樊杰等,2010),已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

以重庆市为例,2010年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51.59%,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8.96%,“两栖”人口大量存在,不仅阻碍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城乡统筹发展。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政府制定—系列政策文件,于2010年7月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并对改革过程中的农村宅基于生计视角的异质性农户转户退耕决策研究张佰林1,2,杨庆媛1,苏康传3,王兆林4,冯应斌4(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193;3.昆明市国土规划勘察测绘研究院,昆明650220;4.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对重庆市贫困与生态脆弱区的云阳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376户农户调研基础上,将农户划为纯农户、农业主导户、非农主导户和弃农农户,基于生计视角对农户转户退耕决策进行了解释。

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农户兼业普遍,兼业是农户重要的生计策略;从纯农户到弃农农户,农户生计资产依次递增,尤其是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产。

②随着兼业程度提高,农户生计策略逐渐多元化。

纯农户生计高度依赖土地;农业主导户开始选择非农兼业;非农主导户生计多样化指数最高;弃农农户生计已经转移到非农产业。

③生计是影响农户转户退耕决策的关键因素:纯农户生计资产匮乏,决策受政策导向明显;作为理性经济人,对土地经济收益的依赖使农业主导户转户退耕意愿不明显,对政策响应平淡;非农主导户将权衡转户退耕的补偿与损失,政策响应模糊;弃农农户资产丰富,对转户退耕决策响应积极。

基于户籍制度改革和可持续生计视角,本文提出了理性政府行为的3大对策,即:建立转户退耕的社保及补偿、激励机制;基于农户生计视角,实施各种工程措施及惠民政策,促进农户生计策略多元化;针对不同区位的农户实施差别化的政策。

关键词:生计资产;生计策略;退耕;户籍制度改革;理性政府;重庆市DOI:10.3724/SP.J.1033.2013.00170卷2期张佰林等:基于生计视角的异质性农户转户退耕决策研究基地和承包地退出与管理做出了规定。

至此,重庆市拉开了户籍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联动改革的序幕。

户籍制度改革如何在贫困与生态脆弱区顺利开展,生计如何影响其转户退耕决策,如何实现这些地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都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农户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基本组织单元和土地利用的决策主体,其生计资产差异决定了不同类型农户的不同行为决策。

同时,农户退耕作为农地利用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将对农地资源配置及农户生计产生深远影响。

鉴于此,本文基于异质性农户生计差异视角探讨其转户退耕决策,并设计理性政府的行为选择,以期为促进户籍制度改革顺利开展及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2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2.1研究区样点选择重庆市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

“一圈两翼”①区域发展格局集中体现了其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重庆市14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位于“两翼”地区。

“渝东北翼”地处三峡库区及大巴山区,地形以中山丘陵为主,地块破碎,耕地匮乏,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为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杨庆媛等,2003);“渝东南翼”地处武陵山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同样为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2010年9-10月,对位于“渝东北翼”的云阳县和“渝东南翼”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展开调研。

为全面反映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按近郊、远郊和偏远山区的顺序,依次选取云阳县的卫星村、福星村和黑马村,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石星村、六塘村和黄蜡村作为调研采样村(图1)。

2.2数据采集调研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法(李小建等,2008)。

在村长、社长的带领下对农户随机抽样调查,运用小户座谈会、农户深入访谈等PRA工具对农户生计状况及转户退耕意愿进行了深入调查。

以英国国际发展署(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LGS)为代表的农户生计资产计量重点关注5种资产:人力资产、自然资产、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产(DFID,2000),忽略了外部环境对农户行为决策的影响。

行为地理学基本观点认为,人类的行为决策以地理环境为基础,是对地理环境感知和评价而产生的结果(张文奎, 1990),据此可认为,农村及城市制度、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对农户生计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此,本文将外部环境纳入农户生计资产范畴,将其视为影响农户生存发展的重要资产。

问卷主要内容如下:①农户人力资产状况,包括家庭人数、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及劳动力配置方向等;②农户自然资产状况,包括农户耕地面积、园地面积及林地面积等;③农户物质资产状况,包括农户宅基地面积、房屋结构、牲畜数量、农机设备及生活设备价值等;④农户金融资产及社会资产状况,包括农户家庭年收入、信贷机会、得到的无偿援助、是否参加社区组织及职业人员和党员人数等;⑤农户外部环境,包括农户所在村离最近城镇的距离及村集体经济状况等;⑥农户转户退耕决策意愿,包括农户转户的动力、障碍因素,退耕的理想补偿标准等。

共发放392份问卷,整理过程中剔除无效问卷16份,最终共获取有效问卷376份。

2.3农户类型划分学者对农户类型的划分大多基于兼业视角,依据非农收入占农户总收入比重、农户劳动力中从事非农生产的比重两个指标。

根据调查区域农户收入与劳动投入特征,本文综合以上两个指标,并参考农户生计策略(周婧等,2010),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农业主导户、非农主导户和弃农农户(表1)。

在问卷调查的376户农户中,非农主导户比例高达44.68%,其次农业主导户占25.00%,纯农户占17.29%,弃农农户占13.03%。

可见,重庆市农户兼业普遍,兼业成为广大农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

随着兼业程度提高,农户生计策略逐渐多元化。

不同区位的农户类型存在显著差别,兼业农户①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格局指重庆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圈”指一小时经济圈,是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h通勤距离为半径,涵盖涪陵、长寿以西的23个区县。

“两翼”指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11区县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6区县。

171地理科学进展32卷2期172图1调研样点分布图Fig.1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tudy areas表1农户划分类型及标准Table1Household types and classificationstandards卷2期张佰林等:基于生计视角的异质性农户转户退耕决策研究比重随距离城镇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近郊农户兼业程度最高,非农主导户和弃农农户比重合计高达70.17%,远郊区上述两类农户比重也达到了56.92%,而偏远山区仅为36.99%,农业主导户和纯农户是偏远山区比重最高农户类型。

2.4生计资产指标量化本文参考Sharp 等(2003)、李小云等(2007)、阎建忠等(2009)开展的生计资产量化研究,根据调研区域农户生计的特殊性对上述学者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设计了适用于调研区域农户生计资产测度指标(表2)。

(1)人力资产指标。

人力资产作为农户生计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农户摆脱生计脆弱性及提高发展能力的基础。

本文选择家庭整体劳动能力(H 1)、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H 2)、家庭成员健康状况(H 3)3个指标,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这3个指标0.5、0.25、0.25的权重。

H 1——家庭整体劳动能力指标。

先将每个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赋值,再将所有成员的劳动能力求和并做标准化处理,H 1=家庭总体劳动能力单位/4.2,该指标最大值(4.2)根据调查农户家庭总体劳动能力确定;H 2——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指标。

先对家庭每个成年劳动力的教育程度赋值,再将所有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求和后做标准化处理,H 2=家庭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单位/3.3,该指标最大值(3.3)根据调查农户家庭成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确定;H 3—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指标。

计算思路同H 1,H 3=家庭成员总体健康状况单位/4,该指标最大值(4)根据调查农户家庭成员总体健康状况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