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赛一等奖《采薇》说课稿

合集下载

采薇一等奖教案完整版

采薇一等奖教案完整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 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 流看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
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Leabharlann 文本结构梳理章节划分
《采薇》共六章,每章八句,以 采薇起兴,叙述了戍边战士的艰
苦生活和思乡之情。
古代文学发展概述
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
简要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 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文学特 点。
探讨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与象征手 法,如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等所代 表的意义和情感。
古代文学体裁与特点
详细讲解古代文学的体裁分类,如诗 、词、曲、赋等,并分析各种体裁的 特点与风格。
诗词鉴赏技巧指导
角色分配
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 站在角色的立场上理解课文。
表演排练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表演排练,通过动作、表情和 语言表现角色的特点。
班级汇演
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全班共同观赏,增强学生 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创意写作尝试
写作引导
01
教师提供写作背景和素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课程总结回顾
课程目标与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采薇一等奖的相关知识,包括评选标准、获奖作品分析、创作技巧等,为提升写 作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通过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背景与文学发展
分析时代背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 特征和历史背景。

《采薇》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采薇》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采薇》教案4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2、理解征人的情感3、背诵教学重点:理解征人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导入】师: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教师板书标题:诗经采薇】[推进新课]师: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现在请同学来展示自学的成果【教师投影预习作业】1、介绍《诗经》;2、摘录生字词注音,解释,难句【学生互相推让】师:谁愿意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让大家一睹你的风采?生甲:我来!【学生们鼓掌!】生甲:我是代表我们四人小组来讲解的,我们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简易课件请大家一起浏览【学生上讲台边投影边演示】生甲:首先简介《诗经》【学生投影演示并解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生:《诗经》“六义”【学生投影演示并解说】《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师生热烈鼓掌]师:很不错,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介绍得较全面,也较精当看来你们小组花了不少工夫!能告诉大家,这些资料从哪得来的吗?生:我们小组在上学期搞研究性学习时选的就是《诗经》,当时就从网上搜索了相关的一些资料,这次进行了整理!师:难怪你这么从容,原来早有成竹在胸啊!【学生们笑】师:这种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介绍《诗经》这一预习作业他们完成得很好,带了个好头!还有摘录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这项作业,谁来展示?生乙:我来不过我只是做了在作业本上!师:可用实物投影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开实物投影并调整,学生上讲台边投影边演示并略解说]1、字音玁狁(xiǎn yǔn)不遑(huáng)不来(lài)孔疚(jiù)靡盬(mígǔ)象弭(mǐ)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2、重点字词解释靡室靡家(无)不遑启居(空闲)载饥载渴(又)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忧心孔疚(很,非常)戎车既驾(已经)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岁亦莫止(同“暮”,年底)【师生热烈鼓掌】师:这位同学整理得较细致我来补充几个【教师板书】雨(yù)雪霏霏(fēi)载渴载饥(zài)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字词【学生齐读生乙和教师整理的字词】师:下面这些加点的字怎么解释?【教师板书】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维棠之华(同“花”)彼路斯何(同“辂”,大车)【师生互动】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全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教师朗诵全文】师: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回答刚才的问题:这首诗主题是什么?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师:何以见得?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生: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师:说说看生:“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生: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师: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师:这几位同学都能扣住关键句来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据,很好!其实把他们三个人融合起来,互相补充就较全面了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前三章,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教师投影思考题,点一名学生朗读前三章】【学生朗读前三章】【学生读毕,其他学生鼓掌】师:读得不错,尤其是节奏把握较好,四字一句,二字一顿,低沉缓慢同学们发现了这三章在章法上的特点没有?生: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师:谈到了起兴,很中肯,还有呢?生:重复!师:是重复吗?生:反复!前三章都以“采薇采薇”开头,都有“曰归曰归”师:有道理仔细看看,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什么?多数学生:重章叠句师:对,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看来大家预习时已有所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反复咏叹“曰归曰归”,渲染突出思归心切!生:句式整齐,内容大体一致,读起来回环往复,有音韵美!……师:同学们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变化?生:先“柔”再“刚”后“作”【学生们笑】师:莫笑,这可是关键请你谈谈你的感受生:在内容上,以“薇”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节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没完没了似的,致使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回家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盼啊盼,从春天盼到夏天,又从夏天盼到秋天,一年都快完了,回家却还无望!这就突出了反战思家的主题【学生们笑,并鼓掌】师:这位同学分析很中肯,他也很会解说,有激情!另外,诚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言,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让我们一起读这三章,再来领略这种重章复唱的艺术魅力!【师生齐读】师: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生:为了玁狁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师:还有呢?生: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生: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师:是啊,正是役期的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居无定所,饥渴劳顿,这就使人更加思念家的温馨;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也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师: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请齐读4、5两章并思考【师生齐读4、5两章】生:没有一战士逃跑,因为战争虽不值得赞美,然而为家园而战并且节节胜利却总是可以自豪的事情你看“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已不言思乡之情!师:有创见!生:“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从中还可看出周家军军威盛大,卒伍精强师:看来战士对周朝军队称赞有加了,这些描写与思乡的主题似乎无关,是不是多余的,跑题了?生:好像有点!师:真的吗?生:……师:我们再齐读4、5两章思考思考[师生齐读]生丙:“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是“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贵人坐在战车里,遥遥指挥士兵就要徒步而行,贴身肉搏并且“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转战奔波多苦啊!足见战士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学生们鼓掌】师:分析真精彩!请继续!生丙:“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说明日日加强戒备,战士很辛苦!似乎暗示了思乡的'深层原因:频繁惨烈的战事,更让人渴望和平,渴望故乡,渴望亲人可见这里的描写非但没跑题,反而是暗中紧扣主题!师: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战士的心境如何?是不是很高兴?生:高兴啊!生:好像以有些哀伤!生:喜忧参半!……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古人对这两句诗评论很多,我投影出来给同学们看,你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投影]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8226;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万古常新”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8226;小雅&8226;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生:我很赞赏王夫之的评论!从字面上却不见“乐”与“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千辛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鼓掌】师:是啊,哀情寄乐景,乐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主人公此时之所以充满了哀伤,还因为在他刚得以摆脱战争的苦难,从战场上回来之后,另一个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又凸现在他眼前,这就是对家人命运或者自己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有汉乐府民歌为例证:【教师投影学生齐读】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这一笔笔所着意倾诉的是主人公不得不接受的家破人亡的悲剧对家人命运或自身前景的沉重担忧,使归途中的他压根儿就乐不起来,使他不能不充满道不尽的悲伤这与《采薇》中的战士可谓同病相怜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并背诵这一章,再仔细品味千古佳句的精妙之处!【学生自由诵读、背诵最后一章】课堂小结师: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战士带来的苦难和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领略了诗中情景完美融合的高超艺术布置作业师:课后希望同学们多加吟咏体会,研讨如下问题,写篇小评论文:【教师投影】你怎么理解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采薇》教案5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的含义。

《采薇》教案一等奖3篇

《采薇》教案一等奖3篇

《采薇》教案8教学目标1、知能:把握情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方:朗读、合作探究3、情态:厌战、思乡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文学常识《诗经》)或者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或者播放舞蹈《采薇》或者欣赏名人大家的朗诵,在欣赏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调2、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多媒体展示)孔疚(jiù)靡盬(mígǔ)、玁狁(xiǎn yǔn)寰宇(huán)神裔(yì)肴馔(yáo zhuàn)宅邸(dǐ)逃遁(dùn)象弭(mǐ)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整饬(chì)有感情朗读文章3、再读课文,分析结构(提问)(一)、难归原因、生活艰苦(手法-重章叠句,反复吟叹;内容-比兴手法--植物生长,时间流逝,士兵焦虑痛苦与日俱增)(二)、战争(未直写战争残酷,而写战车马高大,侧面突出战争残酷)(三)、归途伤悲(今昔对比,大雪纷飞,饥渴难当,气氛悲怆)4、析读课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①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普通士兵--离乡出征—--生活艰苦--内心伤痛—厌战—思乡②问: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小组讨论,交流,选代表回答问题或者看哪位同学手举的高,看起来比较活跃或者找一个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来回答下)表现:“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说好要归,迟迟不归,君问归期未有期(好,请坐,这位同学找的非常仔细啊,看来对文本把握的非常清晰,还有其他同学要补充吗)“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忧心忡忡,归心烧灼“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今昔对比,大雪纷飞,饥渴难当,气氛悲怆归纳小结(参照板书)布置作业:写一段文字表达思乡情绪板书设计采薇(一)、难归原因、生活艰苦—比兴手法---重章叠句、痛苦焦虑(二)、战争—四牡骙骙---侧面描写---突出战争残酷(三)、归途伤悲---雨雪霏霏---两相对比---饥渴难当,气氛悲怆《采薇》教案9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理解诗歌意思,背诵诗歌。

《采薇》教案一等奖5篇

《采薇》教案一等奖5篇

《采薇》教案15【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的,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选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家途中抒发思乡之情和战争之苦的诗歌。

全诗六章,以采薇起兴,通过描写薇菜的生长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战士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语言质朴,节奏和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诗经》的了解相对较少。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往往难以准确把握。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够准确翻译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诗歌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戍边战士复杂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采薇》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采薇》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采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情感目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回忆学习过的有关诗经的知识二、阅读全诗完成(一)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鱼服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二)掌握以下重点词语◆通假字(1)岁亦莫止()(2)彼尔维何()(3)维常之华()(4)猃狁孔棘()◆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象弭鱼服(象,用象骨装饰。

鱼,用鲨鱼皮制作。

)◆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彼路斯何(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今指道路。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

聘,问)(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

疚,痛苦。

来,回家。

)(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三)疏通文意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

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

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

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

《采薇》说课稿4篇

《采薇》说课稿4篇

《采薇》说课稿《采薇》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薇》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采薇》说课稿1今天的课题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采薇》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小雅》,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思乡之苦的戍边士兵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想,这首诗虽然没有《关雎》《蒹葭》等名气大,但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充分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及初二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诗经》文化常识,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独特的语言美、音乐美;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把握戍边士兵思念家乡以及厌倦战争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反复朗诵,赏识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把握情感二、说教法及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提问点拨法进行教学。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如果学生一味死读书,不求甚解,最后仍是“过目皆忘”。

这就需要我们为师者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实质性的、能让学生受用不尽的读书方法指导。

如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提问点拨法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现实中的战争、民歌题材进行探究,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二)说学法将在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领学生如何学习诗歌,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

将疏通文意和理清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一、导入古人对美好的生活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当美好的生活与国家的安危相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采薇》,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明确目标1.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了解诗歌中征人思乡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1.介绍背景知识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背景知识?明确:战争和徭役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于是有些诗人用诗歌来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提问:那么这首诗是反映战争的什么方面的呢?明确: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重点字词(1)字音a. 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c. 字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字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2)字形a. 字形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c. 字形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 字形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字义a.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c.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集体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问:这首诗共六章,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章的内容。

明确:第一章:追述离家原因及久戍思归之情。

第二章:追述军旅生活。

第三章:追述婚恋生活。

第四章:追述战争生活。

第五章:追述孤独生活。

第六章:抒发强烈的思归之情。

6.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结合背景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7.再读课文,思考: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哪些句子是抒情的?分别用“……表示”。

8.提问: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明确:写景句子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教案一等奖4篇

《采薇》教案一等奖4篇

《采薇》教案1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4.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两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采薇》和《氓》前两章。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诗经两首》中所表现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的爱情婚姻的向往以及为捍卫祖国的统一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诗经》距今约三千年,语言、内容都有着极大的陌生感,加之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所以疏通诗句,带着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和三千年前的古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势必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疏通诗句。

2.借助诗的形象,体悟情感及主旨。

学生活动的设计1.让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疏通诗句,熟悉四言诗的节奏及重章叠句的形式。

2.试译其中一二首诗,诗句可长可短,押韵可严可宽。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诗歌及外国诗歌的学习鉴赏,学生们有了一些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为本单元学习鉴赏《诗经》奠定了基础。

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二、整体感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2024《采薇》的说课稿范文

2024《采薇》的说课稿范文

2024《采薇》的说课稿范文《采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文选读材料。

本文主要通过描写女子在田间采摘薇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家国兴亡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采薇》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属于古文选读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能独立阅读理解文中的词句和内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通过描写手法和形象词语理解文本意义。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家国兴亡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采薇》这篇古文的特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文本的深层含义。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方面,我除了准备教材和教具外,还准备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背景和情境。

同时,我还准备了课堂练习题和讨论问题的材料,以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与预习我将通过图片、词语和问题的呈现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调动他们的思考。

比如,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田间采薇的图片,引导学生留意其中的细节,并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描写方式。

同时,我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你认为《采薇》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你对采薇的情节有什么猜测?环节二、文本解读与讨论在学生预习后,我将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

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形象描写和寓意,同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采薇教案一等奖 采薇教案一等奖中职

采薇教案一等奖 采薇教案一等奖中职

采薇教案一等奖采薇教案一等奖中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采薇》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和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创作灵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采薇》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采薇》诗歌原文、背景资料、图片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典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二、诗歌朗读与背诵1.学生自主朗读《采薇》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3.学生背诵《采薇》诗歌,巩固记忆。

三、诗歌内容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采薇》诗歌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结合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四、诗歌欣赏与创作1.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进行诗歌创作。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采薇》诗歌的掌握程度。

2.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美。

二、诗歌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与《采薇》诗歌相关的其他古典诗词,供学生阅读。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交流学习心得。

三、诗歌创意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用绘画、舞蹈、音乐等形式表达对《采薇》诗歌的理解。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课堂中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背诵《采薇》诗歌,巩固记忆。

2.观察生活中的美,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采薇》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采薇》教案一等奖

《采薇》教案一等奖

《采薇》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采薇》,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并能够正确朗读诗歌。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采薇》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课题:“《采薇》教案一等奖”,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你们对古代诗歌了解多少?你们觉得古代诗歌有什么特点?2.学习诗歌(15分钟)教师将《采薇》的课文投影到课堂上,逐行诵读诗歌,并解读其中的生词和意境。

然后,让学生跟读,并检查他们的发音和抑扬顿挫。

最后,教师用教材上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意(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1)诗歌的题目叫《采薇》,你们觉得有什么含义?2)诗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怎样的气氛和情感?3)诗人通过描写这个场景,想要表达什么感情?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回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说明。

4.朗诵与表演(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诵《采薇》,分组进行表演。

每个角色都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

教师在表演结束后给予点评和鼓励。

5.创作活动(20分钟)教师让学生以《采薇》为题材,自由创作一首小诗。

要求学生使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完成后,交流彼此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1)你们觉得《采薇》中的意境和情感对你们有什么启示?2)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和感受?3)你们觉得古代诗歌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程度,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创作活动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作品质量。

2024版《采薇》教案一等奖

2024版《采薇》教案一等奖
《采薇》教案一等奖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 课程评价与反思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Chapter
2024/1/29
3
《采薇》背景介绍
《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中的一篇,属于 雅颂之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4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计划
2024/1/29
自我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
成长计划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包括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等活 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也可以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和借 鉴。
指导与排练 教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析、表演技巧等方面的指 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和表达情感。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表演与评估
3
安排表演时间和地点,邀请师生观看。表演结束 后,组织评委和观众对表演进行点评和打分,评 选出优秀表演团队和个人。
2024/1/29
21
分组讨论会组织及成果展示
分组讨论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讨论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强化实践与运用
通过仿写、创作等实践活 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文 学素养。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2024/1/29
7
文本内容概述

《采薇》获奖教案(精选2024)

《采薇》获奖教案(精选2024)

《采薇》获奖教案(精选2024)教案:《采薇》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采薇》。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古诗《采薇》,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采薇》。

2. 能够理解古诗《采薇》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能够通过古诗《采薇》的学习,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采薇》。

难点:理解古诗《采薇》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入古诗《采薇》,让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古诗的内容。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古诗《采薇》,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3. 解释:解释古诗《采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翻译:将古诗《采薇》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古诗《采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6. 练习:让学生根据古诗《采薇》的意思,画出古诗中的情景。

六、板书设计《采薇》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不采其薇其心则夷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默写古诗《采薇》。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采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请学生查找其他关于“薇”的古诗,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古诗《采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还需要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关于“薇”的古诗,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薇”在古代文学中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教案:《采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采薇》。

采薇》说课稿。一等奖

采薇》说课稿。一等奖

采薇》说课稿。

一等奖采薇》是一首选自《诗经》的古诗,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研究内容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是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教学目标包括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诵读法是研究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研究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背景点拨、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等环节。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依情况略作补充。

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明确生僻字读音,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

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在这一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前三节,找出通假字、语助词、古今异义词和个别短语等,同时结合《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并纠正错误。

在第一节到第三节中,课文以XXX为起点,让学生思考薇菜的生长形态和作用。

老师可以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

同时,在艺术手法上,与《卫风氓》中用“桑叶”来起兴类似,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

六年级采薇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公开课

六年级采薇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公开课

六年级采薇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公开课六年级采薇教案公开课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诗中流露的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

2).学生能指出起兴手法的运用,能说出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熟读成诵。

2).听《采薇》的吟诵音频,掌握重章叠唱所营造的音乐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诗中,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学生能对和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赋比兴、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1)把握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听《采薇》吟诵音频,并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变化。

2.思考:我们学过哪些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词,这些诗词都有什么共同点?3.自主选择其他《诗经》篇目,对其简要赏析。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已经预习了《采薇》,你喜欢《采薇》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明确:凄苦的#39;思乡之情《采薇》是一位久戍思归的戍卒在回乡途中吟唱的血泪之歌,是一幅凄凉的物是人非的图画。

我想,每个同学读完此诗,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今天,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再次走进戍卒的内心,感受那份凄苦与凄凉。

二、1——3章,把握重章叠句,感受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1.吟诵1~3章,本诗前三章写采薇有何作用?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将使用赋、比、兴的诗句找出来?赋: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

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

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诗经》中的《采薇》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而《采薇》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它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采薇》全文,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能够分析并欣赏《采薇》的文学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

3. 能够运用《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背诵《采薇》,理解并把握其基本内容和情感。

难点:分析《采薇》的文学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运用其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诗经》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经》的音乐美和文学美。

2. 讲解:讲解《采薇》的背景、作者、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分析:分析《采薇》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练习:让学生朗读、背诵《采薇》,并进行随堂练习,运用《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采薇》板书内容:背景:战争与和平作者:不详结构:四句一组,共四组修辞:比喻、拟人意象:战争、和平、自然情感: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主题: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七、作业设计1. 背诵《采薇》。

2. 分析并欣赏《采薇》的文学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

3. 运用《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对《采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运用《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诗经》中还有许多优秀的诗歌,可以进行选读和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文学美和历史价值。

同时,可以组织相关的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运用《诗经》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其文学素养。

采薇得教案一等奖

采薇得教案一等奖

采薇得教案一等奖第1 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从风格上看,大雅雍容华贵,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四、说程序
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

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
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我依情况略作补充。

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

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课文,把握诗歌。

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习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三、疏通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语助词如“止”“曰”;古今异义词如“启”“居”。

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载饥载渴”的结构,结合上《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

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考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

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

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

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

另外,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苦,兴中有赋。

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现戍边的漫长?明确: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

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

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

明确:对战争,作者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

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

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

归纳通假字如“尔”“棘”,古今异义如“君子”,“小人”,这两节字词在意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前四句是自问自答,写常棣花也是起兴。

请学生归纳这四、五两节的大意,这样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更好的把握这两节。

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紧张劳苦征战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

把握了大意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我军装备精良,马匹强壮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愤恨情绪,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将军马匹居然如此肥壮,更何况是将军自己,表现了对军中不公的不满。

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美
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

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帮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四句的画面。

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

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

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这时我提问,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

到这里已经分析完课文,现在可以让学生完整归纳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归纳人物形象要求全面,准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理解情感,训练完整表达的能力。

五、总结艺术特色
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

指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手法。

同时要注意课文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如倒叙,追叙再回到现实的叙事线索。

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诗歌。

预习下一课《离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