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平台充电方案

合集下载

qc快充原理

qc快充原理

qc快充原理
QC快充(Quick Charge)是高通(Qualcomm)推出的一种快
速充电技术,旨在提高手机充电速度并减少充电时间。

该技术利用特殊的充电协议和芯片设计,能够更高效地将电能输送到手机电池中。

QC快充的原理在于增加了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一般的USB充电器供电电压为5V,而QC快充技术使得输出电压可
以提高至9V、12V或更高,大大增加了输送电能的速度。

同时,QC快充还采用了动态电压调节和动态电流调节技术,根
据设备的充电需求智能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以达到最佳充电效果。

除了充电器的设计,QC快充还要求手机内部芯片的支持。


机芯片通过与充电器芯片的通信,可以告知充电器充电所需的最佳电压和电流。

这样,在充电过程中,手机芯片和充电器芯片可以实时进行数据传输和调整,从而充分利用充电器提供的电能,提高充电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QC快充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手机和充电器。

只有支持QC快充协议的设备才能充分享受到快速充电的效果。

如果使用非QC快充兼容设备的充电器,充电速度仍会受限于
标准USB充电的限制。

总之,QC快充通过提高充电器输出电压和电流,配合手机芯
片的调整,实现了更快速的充电效果。

这项技术在现代手机的
普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快速地充电并减少等待时间。

高通快充的原理

高通快充的原理

高通快充的原理
高通快充是高通公司推出的一种快速充电技术,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电流:高通快充通过增加充电器输出电流的方式,将充电电流从传统的5V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进而提高了充电速度。

高通快充技术支持的最高电流可达20V,相较于传统的
5V充电方式,能够大大缩短充电时间。

2. 动态电压调整:为了适应不同电池容量和类型的设备,高通快充还采用了动态电压调整的技术。

通过不断调整输出电压,使得充电器能够根据设备的需要提供最佳的电压,尽可能快速且安全地给设备充电。

3. 智能芯片控制:高通快充技术中的充电器内部集成了一颗智能芯片,该芯片能够监测和控制充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流和温度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整,可以确保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高通快充的原理是通过提高电流、动态电压调整和智能芯片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快速、高效、安全地给设备充电。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

qc4.0和qc5.0快充协议参数

qc4.0和qc5.0快充协议参数

快充天天用,但这些快充协议,你真的懂吗?如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而手机离不开电。

没电就没手机,很多人会因此而陷入恐慌。

于是手机的电池也就越做越大,甚至后来忘了是OPPO还是VIVO最先提出了“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实际这说的就是快速充电功能。

但正所谓快充天天用,但背后的快充协议,又有多少人真的懂呢?作为一枚已经做了2期关于快充头功率密度横比的创作者,好歹也要先弄懂快充的来龙去脉。

所以我利用做功课之余,特意梳理了这份关于快充协议的科普,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吧。

一、骁龙之火——高通QC快充(Quick Charge)对于安卓手机用户来说,QC快充应该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快充协议了。

QC快充的全名是Quick Charge,它是美国高通公司专门为配备Qualcomm骁龙处理器的手机所开发的新一代快速充电技术。

时至今日,QC快充已经发展到了5.0时代,而每一代的QC其实都是截然不同的,以至于许多人都会搞糊涂了。

1、已经作古的QC1.0作为第一代的QC快充,QC1.0发布于2013年,那还是三星Galaxy S4对比HTC One的时代。

但很可惜QC1.0并不是最早的快充协议,因为USB PD1.0早在2012年7月就已经发布了。

在这之前,我们认知当中的手机充电从来都是五福一安——5V电压1A电流,总功率5W。

由于功率=电压x电流,所以想要提高充电的效率,无非就是要么提高电压,要么加大电流。

QC1.0选择的就是借助一个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当识别到输出端和接收端都能支持QC1.0快充协议时,就会自动把输出电流提高到2A。

因此,QC1.0最高可以提供10W的充电功率,理论上可以让充电效率提高40%,让原本需要4小时的充电缩短到3小时内完成。

2、真正的快充——QC2.0其实QC2.0的发布几乎是跟QC1.0上市是同步的,因为高通早在2013年推出的Qualcomm骁龙800上已经集成了Q C2.0快充方案。

高通快充协议

高通快充协议

高通快充协议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强,用户对充电速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通快充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众多手机厂商的选择。

那么,高通快充协议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实现快速充电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通快充的原理。

高通快充技术采用了一种名为“Quick Charge”的技术,通过提高充电器输出电压和电流来实现快速充电。

在传统充电方式下,充电器输出电压和电流是固定的,而在高通快充技术中,充电器可以根据设备的需要动态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以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高通快充协议的具体实现。

高通快充技术在设备端和充电器端都有相应的芯片进行控制。

在设备端,芯片可以根据设备的电池状态和温度等信息向充电器发送请求,要求提供更高的电压和电流。

而在充电器端,芯片则可以根据设备的请求动态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以实现快速充电。

这种双向的通信和动态调整使得高通快充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设备的充电需求,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充电效果。

除此之外,高通快充协议还采用了一些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例如,高通快充芯片可以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和电压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停止充电,以避免可能的安全风险。

这些安全保护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用户和设备的安全。

总的来说,高通快充协议通过动态调整充电器输出电压和电流,实现了快速充电的效果。

同时,它还采用了双向通信和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充电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因此,高通快充技术成为了众多手机厂商的选择,为用户带来了更便捷的充电体验。

综上所述,高通快充协议在快速充电、双向通信和安全保护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优势,成为了移动设备充电领域的领先技术。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通快充技术将会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充电体验。

qc充电协议

qc充电协议

qc充电协议QC充电协议,全称是全球快速充电(Qualcomm Quick Charge)充电协议,是由高通公司开发的一种快速充电技术。

该充电协议旨在通过提供高功率充电、智能充电和兼容性能力,为用户带来更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

QC充电协议首先关注的是充电速率。

传统的充电方式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电池充满,而QC充电协议则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输出,从而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通过QC技术,用户只需要短时间内就能达到较高的电量,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其次,QC充电协议还具备智能充电功能。

通过与充电器及设备间的通讯,QC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充电功率和充电电压,以充分保护设备和电池的安全。

当设备电池电量较低时,QC技术能够以较高功率充电,而当接近充满时则会自动调整至较低功率,以避免充电引起的热量和损耗问题。

此外,QC充电协议还具备很强的兼容性能力。

由于QC充电技术已逐渐成为行业标准之一,越来越多的设备和充电器支持QC功能。

同时,QC还兼容其他常见的充电方式,例如USB-PD、Apple的PD协议等,使得用户无需额外购买新的充电器和设备就能使用QC充电。

虽然QC充电协议在提高充电速率、智能充电和兼容性等方面带来了很多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高功率的充电会导致设备发热,需要有良好的散热设计来确保设备安全。

其次,由于QC充电协议是由高通公司开发的专有技术,因此只有支持QC功能的设备才能享受到快速充电的便利。

总的来说,QC充电协议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它改变了传统充电方式的痛点,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和充电器支持QC功能,QC充电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趋势之一。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发展,QC充电协议将会继续完善,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qc0快充协议

qc0快充协议

qc0快充协议
QC0快充协议。

QC0快充协议是高通推出的一种快速充电技术,它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快速
充满手机电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体验。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QC0快充
协议的原理及其优势。

首先,QC0快充协议采用了高效的充电管理技术,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提高充电效率。

通过对电压和电流进行精细调控,QC0可以在短时间
内为手机充电,让用户不再为充电时间而担忧。

其次,QC0快充协议还支持多种充电模式,包括常规充电模式和快速充电模式。

在常规充电模式下,QC0可以向普通充电器一样正常充电,而在快速充电模式下,则可以充分发挥QC0的快充优势,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电量。

此外,QC0快充协议还具有智能识别功能,可以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智能
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充电效果。

无论是充电器还是手机,都可以通过QC0快充协
议进行智能识别,从而实现最佳的充电匹配。

总的来说,QC0快充协议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快速充电技术,它不仅可以为用户
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体验,还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充电效率。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QC0快充协议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用户
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体验。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QC0快充协议还有其他疑问或者
需要进一步了解,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高通快充协议

高通快充协议

高通快充协议篇一:高通快充方案AUKEY带来的首款双USB QC2.0车充型号为CC-T1,提供有两个USB充电接口,其中USB1为标准的5V 2.4A输出;USB2支持5V 2A、9V 2A、12V 1.5A三档。

两个USB 联合输出最大功率为30W,并且均设计有自动识别技术,避免手机充电过程中遇到兼容问题。

篇二:通用充电器快充协议QC2.0,QC3.0,MTK PE,PE+,充电识别通用USB充电器(快充)说明一、快充的意义:USB得到广泛普及是因为其能够为外围设备供电。

USB孕育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的目的是将外部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打印机、外置驱动器等)连接至计算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各种便携式设备受到青睐,也同样需要为其供电。

利用数据传输连接器供电的能力使得USB在便携式市场具有直接而显著的优势。

在2007年第一个电池充电规范颁布之前,尝试为电池充电本质上是一种冒险——结果非常难以预测。

2009年4月,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联合OTMP(手机开放组织联盟)17家移动运营商和制造商宣布实施跨行业的通用充电器标准,此标准采纳了USB-IF的micro-USB接口作为手机数据和充电的统一接口,并采纳USB-IF的Battery Charging 规范作为充电规范。

USB-IF公布了BC 1.1版的电池充电规范,到2010年BC1.2版也正式发布。

即使有BC1.2规范可循,有些电子设备制造商仍然为其专用充电器开发定制协议(例如Apple)。

当您将这样的设备连接至完全符合BC1.2规范的充电端口时,可能仍然会产生报错消息:“Charging is not supported with this accessory.”(不支持该附件充电)。

直到目前给智能设备充电(包括手机,平板电脑,蓝牙设备)等,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强制性的标准出台,各个厂家都有着自己的定义,当前以苹果,三星,及其部分国内的安卓机为代表,有着自已的定义的充电规范,存在互不兼容的情况。

快速充电方案

快速充电方案

快速充电方案快速充电方案1. 引言如今,移动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移动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始终是用户关注的一个焦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快速充电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快速充电方案,以帮助用户更快捷地充电设备。

2. Qualcomm Quick ChargeQualcomm Quick Charge 是由高通公司开发的一种快速充电技术。

该技术利用高通移动芯片的特性,通过适配器和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更高的电流来加速设备的充电速度。

Quick Charge 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可以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兼容性。

使用 Qualcomm Quick Charge 技术的设备需要配备兼容的充电适配器和充电线。

当充电器检测到连接的设备支持 Quick Charge 技术时,将提供比传统充电方式更高的电流输出。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更快地完成设备的充电过程,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3. USB Power Delivery (USB PD)USB Power Delivery(USB PD)是一种开放的快速充电标准,由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负责制定并维护。

与 Qualcomm Quick Charge 技术不同,USB PD 不局限于特定的芯片厂商,因此可以应用于更多的设备上。

USB PD 充电通过与充电设备进行握手协商,以确定安全和可靠的充电方式。

其中一个关键特性是支持更高的功率输出,高达100W。

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单个充电器来快速充电多种类型的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另外,USB PD 也支持逆向充电功能,即设备可以通过充电端口向其他设备充电。

这对于一些低电量的设备或紧急情况下非常有用。

4. VOOC 闪充技术VOOC 闪充技术是由中国手机品牌 OPPO 提出的一种快速充电方案。

与传统充电技术相比,VOOC 闪充技术采用更高的电压而不是更高的电流来实现快速充电。

挺进100W俱乐部 高通QC5.0快充方案

挺进100W俱乐部 高通QC5.0快充方案

挺进100W俱乐部高通QC5.0快充方案作者:
来源:《电脑爱好者》2020年第17期
高通QC5.0充分利用了USB PD协议,向下兼容QC2.0~QC4+,和前辈们相比它新增
20V以上的输入电压工作模式,支持双充/三充技术(理论上应该就是串联双电芯或串联三电芯)、自适应输入电压、第四代最佳电压智能协商(INOV4)算法、Qualcomm Battery Saver 电池健康管理以及全新的Qualcomm适配器功率智能识别技术。

一款手机要想支持QC5.0,除了必须搭载支持该技术的新一代骁龙SoC(如明年量产的骁龙875)以外,还需要搭配高通SMB1396和高通SMB1398电源管理芯片,通过支持1SnP和2SnP电池、有线和无线充电双通道、基于电源输入的自适应操作(3电平Buck和DIV/2)以及可扩展性(采用主从架构以提供更高功率),这两颗电源管理芯片可以带来超过98%的转换效率(发热更低)。

QC5.0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100W+的充电功率,号称5分钟可以从0%充到50%,充电效率提升了70%,而且还提升了安全性,可延长电池寿命,温度也较QC4.0低了10摄氏度。

理论上讲,高通QC5.0与OPPO/realme (125W)、vivo/iQOO (120VV)和小米(120W)的超百可瓦快充技术的原理应该都差不多,即利用更高效率的转换电路,将充电头端输入的
20V/5A转换为10V/10A,再分別以10V/5A即50W功率充入串联的双电芯中。

随着QC5.0快充方案的出现,让研发实力不足的手机厂商也能享受超百瓦的快充体验,相信未来15分钟充满电将成为所有高端手机的基本素质。

谁才是未来?QCMTK PEUSB PD三大快充技术对比

谁才是未来?QCMTK PEUSB PD三大快充技术对比

谁才是未来?QCMTK PEUSB PD三大快充技术对比现在的电子产品愈发注重用户体验。

随着新一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处理器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内核越来越多,电池容量的不断提高,电池的快充与发热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各大移动处理器平台厂商(高通和联发科等)都推出了相应的快充解决方案,这些方案都需要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端配置快充芯片,以实现高压大电流快充。

一、高通Quick Charge简介高通QuickCharge1.0使用的是5V/2A输出标准,到了QuickCharge2.0发展到5V/9V/12V三种电压最大充电电流3A的水准,最新的QuickCharge3.0则是在2.0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高通QC1.0:输出规格5V/2A,基本都是骁龙600平台。

高通Quick Charge 2.0高通Quick Charge 2.0技术是Quick Charge 1.0的升级版本,采用了全新的规范。

通过同时加大电流与电压的方法来提高充电速度。

QuickCharge2.0的优势:其技术兼容性和继承性比较好,外部接口采用的是通用USB标准,无需购买专用的线缆,没有快速充电功能的手机在采用QuickCharge2.0充电器时,仍然可以按普通方式充电。

劣势:在于手机侧相对会有较大的发热,充电速度稍慢。

高通Quick Charge 3.0去年,美国高通公司在香港首次展示了Quick Charge 3.0快速充电技术,宣称QC 3.0与Quick Charge 2.0相比,帮助提高快速充电速度最高达27%,或减少功率损耗最高达45%。

据美国高通公司官方介绍,在充电选项方面,Quick Charge 2.0提供5V、9V、12V和20V四档固定充电电压。

而Quick Charge 3.0采用INOV最佳电压智能协商算法后,则以200mV增量为一档,提供从3.6V到20V电压的灵活选择。

高通快充协议

高通快充协议

高通快充协议高通快充协议(Qualcomm Quick Charge)是由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于2013年发布的一项充电技术。

该技术旨在加速移动设备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体验。

高通快充协议基于高通芯片的独立技术,通过与设备和充电器之间的通信,优化充电功率和电压,从而实现快速充电。

根据不同的设备和充电器匹配,高通快充协议可以提供不同的充电速度,以最大化充电效率。

与传统充电方式相比,高通快充协议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快速充电:根据官方数据,高通快充协议可以在短短30分钟内将电池充电至50%以上,相比于传统充电方式,充电速度提升了四倍。

这意味着用户只需短暂插电即可获得持久的使用时间,无需担心电量不足的问题。

2. 安全可靠:高通快充协议通过多重保护机制,确保充电过程中设备安全可靠。

它能够自动检测电压、温度和电流,避免过电流和过热问题。

而且,高通快充协议还能够根据设备的需求调整充电功率,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害设备电池的风险。

3. 兼容性强:高通快充协议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可以适应大部分移动设备。

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都可以使用高通快充充电器进行充电。

这一点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无需为不同设备购买不同的充电器。

4. 节能环保:由于高通快充协议可以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用户可以更快速地充电完成,从而减少了充电时间,节省了电能。

同时,高通快充协议还能够根据设备需求调整充电功率,避免能源浪费。

这一点对于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尽管高通快充协议的性能优势显著,但仍需注意一些使用细节:1. 充电器的质量:选择合适的高通快充充电器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符合高通快充协议的充电器才能最大程度地优化充电速度。

使用非原厂充电器或低质量充电器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害,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2. 电池寿命:虽然高通快充协议在保护电池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但长期使用快速充电方式可能会对电池寿命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我们建议适度使用快速充电功能,避免过度频繁充电。

QC3.0电源方案

QC3.0电源方案

QC3.0电源方案简介QC3.0是一种快速充电技术,由高通公司在2016年推出。

它是Quick Charge (快速充电)技术的第三代,为兼容的设备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充电效率。

QC3.0电源方案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耳机等设备,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快速充电原理QC3.0使用了一种名为Dynamic Voltage Scaling(动态电压调节)的技术来实现快速充电。

该技术允许充电器根据设备的需求调整输出电压,从而实现充电速度的最大化。

在充电过程中,QC3.0充电器会不断监测设备的电池状态,并根据需求动态调整输出电压。

当设备的电池电量较低时,充电器会提供较高的电压,以加快充电速度。

当设备接近充满电时,充电器会降低输出电压,以避免过度充电和对电池的损害。

通过动态调节输出电压,QC3.0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设备充电到达最大充电容量。

QC3.0电源方案的特点1. 快速充电速度QC3.0电源方案提供了比传统充电方案更快的充电速度。

根据高通公司的官方数据,QC3.0充电器可以将设备充电时间缩短约四分之三,相比普通充电器充电速度提高了约27%。

2. 更高的充电效率QC3.0电源方案通过动态电压调节技术,实现了更高的充电效率。

充电器会根据设备的需求提供恰当的电压,避免能量的浪费和过度加热。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以更低的能量消耗,更高的效率完成充电。

3. 兼容性强QC3.0电源方案向下兼容QC2.0和QC1.0技术标准,可以为使用该系列技术的设备提供快速充电。

不仅如此,一些不支持QC技术的设备也可以通过QC3.0充电器进行普通充电,实现更广泛的适用性。

4. 安全保护QC3.0电源方案内置了多重安全保护机制,确保充电过程中设备的安全性。

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等功能,有效防止设备过度充电、短路等安全问题出现。

QC3.0电源方案的应用QC3.0电源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耳机、充电宝等。

高通快速充电技术QuickCharge2.0详解

高通快速充电技术QuickCharge2.0详解

高通快速充电技术QuickCharge2.0详解腾讯数码讯(编译:ExyPnos)续航时间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智能手机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而随着手机的尺寸不断增大,许多厂商也选择了体积和容量都更大的电池来提升手机的续航表现。

不过这也意味着如果想要保证和小容量电池一样的充电时间的话,那么大容量电池需要支持速度更快的充电技术,而高通Quick Charge 2.0快速充电技术便是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

在推出最新支持Quick Charge 2.0的Rapid Charger 2.0充电器时,HTC表示该充电器的充电速度是标准充电器的175%,可以在30分钟之内充满60%的电量。

由于高通最新一代骁龙处理器均支持Quick Charge 2.0,因此这也意味着目前已经上市和很多即将上市的机型都支持更快地充电速度。

工作原理在充电时,充电器会将电流输送到电池中去,然后电池会将电能储存起来。

在确定的电压条件下,增加电流意味着功率增加,从而能够更快地将电池充满。

不过这也需要涉及充电过程的各个零部件都需要承受更高的功率。

因此,如果不同的充电器有着不同的充电电流的话,那么即便为同一台手机充电,充电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都存在一个管理电路用于限制充电电流以防止过高的功率引起危险。

当然,充电器在正常情况下输出的电流并不会超过最高电流限制。

目前大多数的手机充电器在充电池时都会将高压交流电转化为5V和标定电流的直流电。

不难看出,提高充电电流限额将会增加充电速度。

高通Quick Charge 1.0技术最高支持10W的充电功率,这意味着在5V的充电电压下,充电电流可以达到2A。

而Quick Charge 2.0在Quick Charge 1.0的基础上将最大充电功率进一步增加到了36W,因此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

Quick Charge 2.0技术分为A级和B级两种标准,其中A 级标准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

高通平台充电方案

高通平台充电方案

Qualcomm平台充电总结1.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1.1. 锂离子电池充电电压的上限必须受控制,一般不超过4.2V。

(视具体情况,一般控制在4.10V-4.35V不等)1.2.单体电池充电电流通常限制在1C以下。

1.3.单体电池放电电流通常控制在3C以下。

1.4.单体电池放电电压通常不能低于2.2V。

电池电量与电压对照曲线2.充电通路晶体管的控制和功率限制外部通路晶体管的控制驱动器包含在了PM IC中;这个驱动的输出可以内部晶体管应用,也可以通过CHG-CTL-N脚供外部应用。

如果需要的话,一般操作时PM IC使用通路晶体管的闭环控制来校准VDD电压,快速充电(恒流充电)时的检测电流(IDET),或者充电最后状态的电池电压。

通路晶体管的阻抗也被增加以用来过流保护。

控制通路晶体管同样允许用来过热保护:PM IC通过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来监控通路晶体管中消耗的功率。

如果计算出的功率超过设计限制,CHG-CTL-N控制信号就会减小通路晶体管的通路电流。

2.1.通路晶体管的功率消耗限制是可编程的:1)晶体管的消耗功率是使用VCHG(或USB-VBUS)和ISNS-P脚上的电压测量以及基于敏感电阻两端(ISNS-P和ISNS-M脚)电压的电流测量来计算的。

2)可编程的管耗限制(单位为瓦特)为0.4,0.5,0.6,0.75,1.0,1.5,2.0和“无限制”。

这些可编程限制采取一个0.100ohm的敏感电阻。

2.2设计者需要考虑以下几点来帮助减少通路晶体管的功率消耗:1)使用一个只比锂电池最高电压高一点的外部供应电压来使越过通路晶体管的电压最小化。

2)设计充电器电压,使它的输出电压在快速充电期间崩溃,从而减少越过通路晶体管的电压。

恒流充电期间要控制充电电流和通路晶体管管耗,因为这个阶段的充电电流较大,而充电三极管超过一定功率就容易发热甚至烧毁。

所以通常情况下,恒流充电期间,我们都要求充电三极管处于饱和态,Vce很小以降低管耗,只有在usb充电或有特殊要求的wall充电中,才会让充电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这个在5中会有讨论。

高通QuickCharge2.0快速充电原理是怎么样的快充法?

高通QuickCharge2.0快速充电原理是怎么样的快充法?

高通QuickCharge2.0快速充电原理是怎么样的快充法?一、QC 2.0介绍· 高通是谁?高通是一家专门做手机芯片的公司,目前市场上的手机芯片不是高通就是联发科(APPLE除外)。

· 什么是QC2.0?这个协议是高通2014年出的针对充电所制定出来的一种规范,分class A(5V,9V,12V) class B(5V,9V,12V,20V)两种,也是利用D+D﹣电压的变化来控制充电器的输出电压,目前大部份都是class A。

· 是不是任何手机都是QC 2.0?只有使用高通Snapdragon 800以上芯片的手机或平板才有QC 2.0的协议。

· 目前有哪些手机有支持?参考网址· 是不是所有的手机都可以用QC2.0的充电器?可以的,手机99﹪都是5V输出,QC2.0的充电器默认5V输出,只是不会有快速充电的效果。

· 充电速度的比较,以5V为基准,9V约1.8倍,12V约2.4倍。

举例来说,高通实验室测出来的结果以一台平板来说,原本需要7小时充满,现在缩短至3小时,整整提高75﹪· 重点说明,发出讯号的永远是手机和平板,从很久之前就一直有人反复提问“客户测出来的为什么都没有足够的电流”,充电器本身是按照协议来做的(APPLE的也一样),充电器本身是没有控制权的,一切都是手机和平板为主导。

二、原理:支持QC 2.0快充的充电器根据手机端在micro USB接口DP/DM 上加载的电压值来调整自身AC/DC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表1)具体调整原理如下:当将充电器端通过数据线连到手机上时,充电器默认的是将D+和D-短接的,这样手机端探测充电器类型是DCP(参见一篇博文《高通平台USB2.0和3.0接口充电器识别原理》),手机以默认的5V电压充电,接着过程如下:1) 如果手机端使能了快速充电协议,Android用户空间的hvdcp(high voltage dedicated charger port)进程启动,并且在D+上加载0.325V的电压维持超过1.25s上;2) 充电器检测到D+上电压0.325V维持超过了1.25s,就断开D+和D-的短接,由于D+和D-断开,所以D-上的电压不再跟随D+上的电压0.325V变动,此时开始下降;3) 手机端检测到D-上的电压从0.325V开始下降维持1ms以上时,hvdcp读取/sys/class/power_supply/usb/voltage_max的值,如果是9000000mV,就设置D+上的电压为3.3V,D-上的电压为0.6V,否则设置D+为0.6V,D-为0V;4) 充电器检测到D+和D-上的电压后,就调整充电器输出电压到9V。

QC3.0快充技术详解

QC3.0快充技术详解

QC3.0快充技术详解
QC3.0
智能⼿机的电池容量愈来愈⼤,除了省电能⼒外,充电速度更成为⽤户愈来愈重视的特点。

⾼通(Qualcomm)的 Quick Charge 快充技术已成为业界的典范之⼀,继 Quick Charge 2.0 规格后,最新推出的 Quick Charge 3.0 技术(简称 QC3.0),⼀般⼿机只需充电约 35 分钟,电量即可从 0% 增⾄ 80%;⽽没有使⽤ Quick Charge 技术的传统⾏动装置,则可能需花费约 1.5 ⼩时的时间。

QC3.0 可向下兼容于先前的 Quick Charge 版本,并且可⽀持最新的 USB 接头;它在充电选择上⾯更具弹性,QC2.0 提供了 5V / 9V / 12V / 20V 四种电压选择,⽽ QC3.0 则以每 200mV 为增量,于 3.6V ⾄ 20V 的电压范围内,提供不同电压的弹性选择。

这让⼿机选择最适合的电压达到理想充电电流,进⽽将电能损耗最⼩化、提升充电效率并改善热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ualcomm平台充电总结1.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1.1. 锂离子电池充电电压的上限必须受控制,一般不超过4.2V。

(视具体情况,一般控制在4.10V-4.35V不等)1.2.单体电池充电电流通常限制在1C以下。

1.3.单体电池放电电流通常控制在3C以下。

1.4.单体电池放电电压通常不能低于2.2V。

电池电量与电压对照曲线2.充电通路晶体管的控制和功率限制外部通路晶体管的控制驱动器包含在了PM IC中;这个驱动的输出可以内部晶体管应用,也可以通过CHG-CTL-N脚供外部应用。

如果需要的话,一般操作时PM IC使用通路晶体管的闭环控制来校准VDD电压,快速充电(恒流充电)时的检测电流(IDET),或者充电最后状态的电池电压。

通路晶体管的阻抗也被增加以用来过流保护。

控制通路晶体管同样允许用来过热保护:PM IC通过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来监控通路晶体管中消耗的功率。

如果计算出的功率超过设计限制,CHG-CTL-N控制信号就会减小通路晶体管的通路电流。

2.1.通路晶体管的功率消耗限制是可编程的:1)晶体管的消耗功率是使用VCHG(或USB-VBUS)和ISNS-P脚上的电压测量以及基于敏感电阻两端(ISNS-P和ISNS-M脚)电压的电流测量来计算的。

2)可编程的管耗限制(单位为瓦特)为0.4,0.5,0.6,0.75,1.0,1.5,2.0和“无限制”。

这些可编程限制采取一个0.100ohm的敏感电阻。

2.2设计者需要考虑以下几点来帮助减少通路晶体管的功率消耗:1)使用一个只比锂电池最高电压高一点的外部供应电压来使越过通路晶体管的电压最小化。

2)设计充电器电压,使它的输出电压在快速充电期间崩溃,从而减少越过通路晶体管的电压。

恒流充电期间要控制充电电流和通路晶体管管耗,因为这个阶段的充电电流较大,而充电三极管超过一定功率就容易发热甚至烧毁。

所以通常情况下,恒流充电期间,我们都要求充电三极管处于饱和态,Vce很小以降低管耗,只有在usb充电或有特殊要求的wall充电中,才会让充电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这个在5中会有讨论。

2.3.平台限流的影响。

1)如果平台限流大于wall charger额定电流,充电通路三极管状态由pm控制在饱和区(表现为恒流充电期间Vbus电压会被拉低,充电三极管处于饱和态,Vce很小,管耗很小);2)如果平台限流小于wall charger额定电流,充电通路三极管状态由pm控制在放大区,以提高充电三极管CE极间阻抗,来降低通过的电流(表现为充电Vbus电压不会被拉低,三极管无法进入饱和态,Vce很大——管耗大,发热大)。

3.充电过程解析PM IC提供了支持锂电池充电的线路,它利用了MSM使能的四种技术:涓流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脉冲充电。

电池电压,外部供应电压和最大检测电流度量都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多路器供MSM使用。

这就使得MSM设备可以监控充电参数,做决策和控制充电过程。

对一个严重消耗的电池充电,先是涓流充电,这种模式可以限制电流并防止VDD 被拉低。

一旦最小电池电压被确定来使用涓流充电了,MSM 设备使能恒流充电来对电池进行快速充电—这种模式有时也叫做快速充电。

当锂电池达到它的目标电压,充电就要通过恒压充电或脉冲充电来完成。

3.1.低电量电池充电流程: 1.涓流恒流恒压 2.涓流恒流 脉冲以下是低电量电池充电过程电流/电压、管耗/电压曲线。

3.2.充电各阶段详解3.2.1.涓流充电:涓流充电器是一个片上可编程的电流源,它从VDD供应电流到VBAT。

涓流充电由MSM使能并使用直到主电池电压达到开始恒流充电的初值,锂电池一般到3.0V。

这个值随电池的型号等有所不同,所以在检测电路中没有一个预先确定的值。

这就需要通过软件来测量和设定(通过MSM HKADC来测量电池电压)。

软件设置的有效涓流充电电流为:0,20,30,40,50,60,70和80MA,其中0MA是用来有效的禁止涓流充电的。

目前使用的qualcomm平台中一般设置涓流充电的电池电压范围为3.4V以下;充电电流为80MA。

3.2.2.恒流充电:PM IC通过打开电池MOSFET和闭环控制通路晶体管来支持恒流充电。

如果外部供应(充电器)没有实施电流限制,闭环通路晶体管控制校准总电流(手机电流加上充电电流)来匹配设计好的值(IMAXSEL)。

MSM监控整个恒流充电的过程。

当电池电压升高并到达它的期望值,充电电流开始减小,这是恒流充电的结束。

软件设置目标值(VMAXSEL)要比期望的最终电压(VBATDET)来得高,以此来克服电池内部的ESR(等效电阻)并达到更快速的充电。

接近恒流充电结束时的V,I曲线一般设置恒流充电的电池电压范围为:3.4V----4.1V(如果考虑到缩短充电时间,可以适当扩大电压范围,如3.4V—4.2V);大部分机型充电电流限制为wall charger700MA 、PC USB500MA。

3.2.3.恒压充电和脉冲充电:(1)恒压充电PM IC和它的软件决定是否和何时进入恒压充电模式。

PM IC支持恒压充电的方式和它支持恒流充电的模式很象:打开电池MOSFET和闭环控制通路晶体管。

但是在这个情况下,要闭环控制校准VBAT电压来匹配设计的值VMAXSEL。

确保最终电池电压的精确度(锂电池1%)。

恒压充电的V,I曲线为了改善充电的电池的最终的精确度,要校准VBAT而不是VDD,从而消除越过电池晶体管的压降。

VBAT是反馈输入,它是通过片上模拟多路器来自动选择的。

VMAXSEL必须设计到期望的最大电池电压。

恒压充电时的VBAT校准恒压充电的结束有两种典型的检测方法:1)用MSM HKADC来监控充电电流和当充电电流下降到一个预先确定的极限值(如完全充电电流的10%)时来结束充电。

2)使恒压充电操作每隔一个预先确定的时间就进行一次。

两种情况下,都不要使充电持续时间太久,否则易损坏电池。

(与电池产商商量取得一个推荐值)如果选项1)被实行了,充电电流会在恒流充电时被测量,然后在恒压充电期间被有规律的监控,直到识别到结束条件。

MSM HKADC在每个的充电电流测量时都有两种读取:1)电池MOSFET关闭(手机电流加充电电流)2)电池MOSFET打开(只有手机电流)无论使用怎样的充电检测技术,软件都必须提供适当的动作来结束充电操作。

(2)脉冲充电实施脉冲充电有两种选择:1)开关电池MOSFET直到电池的开路电压超过设置的VMAXSEL。

2)开关通路晶体管;它能在电池MOSFET被省略的情况下完成脉冲充电。

在这个情况下,手机要汲取最小的电流,因此电池的开路电压可以在通路晶体管关闭期间被精确的测量。

与恒压充电相比,脉冲充电能提供更好的电池电压精确度,能更快达到充满,以及能够消耗更少的晶体管功率。

脉冲充电由MSM控制使能,使用与恒流充电或恒压充电相同的硬件,只是会重复的开关通路晶体管或电池晶体管来充电。

首先,考虑第一种脉冲充电—开关电池mos管。

充电在电池mos管关闭的时候开始,开始充电后,PM IC会对比电池电压VBAT和设计好的极限电压VBATDET。

闭环控制通路晶体管将VDD校准到VMAXSEL。

VMAXSEL值会设得比比期望得到的最终充电电压(VBATDET)高,以产生更高的充电电流和克服它内部的ESR(当锂电池充满时它的ESR变大)。

当电池充电到达VBATDET极限,就使得内部PM计数器T-ON开始计数。

电池晶体管在T-ON溢出前保持关闭(持续对电池充电)。

当电池晶体管打开,充电停止,这时使能另一个内部计数器(T-OFF)。

没有持续充电时电池电压会下降—如果它下降得太快,说明还需要继续充电。

如果它的电压能够保持,则说明充满,充电过程结束,这是脉冲操作的目的之一—重复核对电池的开路电压,停止充电前电池被充满。

电池电压允许在T-OFF间隔时下降。

当T-OFF时间结束时,再次比较电池电压和VBATDET,并且:如果VBAT<VBATDET 重新开始电池充电直到VBAT>VBATDET,然后T-ON计数器重新启动。

在T-OFF结束时,若VBAT<VBATDET,则T-ON和T-OFF循环将一直继续。

如果VBAT>VBATDET 电池晶体管保持打开并增加第三个计数器(T-DONE)。

T-OFF计数器再循环,在每个循环结束时只要VBAT>VBATDET就继续计数。

再每个T-OFF循环结束时重新核对VBAT,保持晶体管打开:如果VBAT<VBATDET 电池电压降到了极限值之下,所以开始重新充电。

T-DONE计数器被清空,电池晶体管关闭,重新充电直到VBAT>VBATDET,接着T-ON计数器开始计数,整个脉冲充电顺序重新开始。

如果VBAT>VBATDET 核对T-DONE计数器。

只要VBAT>VBATDET,T-DONE继续计算T-OFF循环直到它溢出。

这意味着电池已经充满和一个中断已经发送给了MSM设备。

使用一个SW代理来迫使电池晶体管保持打开以保证充电过程被终结。

如果核对时T-DONE还没有溢出,算法的最后循环将继续直到它确实溢出。

当脉冲充电结束后,电池证实(保持充满一段时间)被完全充满。

选项2的算法和选项1是一样的,只是开关的是通路晶体管。

在使用的外部充电器不稳定的情况下,这个是设计的首选项。

脉冲充电电流的定时间隔是可编程的:1)T-ON是打开的时间—充电电流源连接到电池。

有效的设置是62.5,125,250和500MS。

2)T-OFF是关闭的时间—充电电流没有连接到电池。

有效的设置是62.5,125,250和500MS。

3)T-DONE是PM IC要结束脉冲充电前连续的T-OFF间隔数。

PMIC通过中断来报告充电完成。

有效设置是16,32,64和128。

每次通路晶体管(或电池晶体管)打开,电池电压上跳并以指数形式持续上升。

关闭晶体管导致一个立即的下降,伴随着一个指数的衰减。

在脉冲充电的早期,电池电压在T-OFF时间结束前下降到VBATDET之下。

可能上千个脉冲后,电池电压会在VBATDET之上保持若干个T-OFF间隔,但是仍然会在T-DONE溢出前下降到极限值之下。

脉冲充电的V,I曲线脉冲充电使用与其它技术相同的硬件,但是要求合适的软件控制。

片上计数器被设计来定义脉冲时间。

计数器是基于32.768KHZ的晶振计数的。

4.充电过程测试方法具体管耗测试方法:用万用表电流档测试充电线(剪开接上)电流及通路三极管Vce,然后P=I*Uce。

同时可以用万用表实时监控电池电压,这样就能利用得到的数据获得充电过程的电流/电压、管耗/电压曲线。

5.根据不同运营商的要求可适当改变充电方案通常,我们要综合参考运营商要求以及所选用的充电通路三极管参数来设置平台限流和平台功耗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