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重大突发事件最迟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管理意见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管理意见1总则1.1编制目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工作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准确发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信息,主动引导舆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的避免、缩小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1.2制定依据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法1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预案的函》(国办函6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函》(陕政办函270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政发32号)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区内处置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的新闻发布工作。
1.4工作原则(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
事件发生后,相关单位及区委外宣办、区政府新闻办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定。
(3)明确职责,严肃纪律。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区委办、政府办《关于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工作制度的通知》,切实履行新闻发布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新闻发言人工作规程。
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由区委、区政府及政府办、区政府新闻办和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发布工作由负责事件处置的有关单位经应急指挥机构审定后落实。
对因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D)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A 紧急事件B 应急事件C 应急处理D 突发事件2、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A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 应急队伍的建设C 事故损失评估D 应急预案的演练3、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中的应急专业人员的是(D)A 公安B 海上搜救C 地震救援D 新闻媒体从业人员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 保留B 撤销C 升级D 解散5、建筑施工企业中,(B)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 经理B 企业一把手C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D 法定代表人6、应急预案不包括? C 应急预案包括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方案A 总体预案B 单项预案C 特别预案D 现场预案7、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A 基本生活用品B 通信器材C 交通工具D 个人防护装备8、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 信息报告B 预测预警C 信息发布D 评估9、社区应急管理中,应急启动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C)A 预警机制B 先期处理机制C 信息披露机制D 应急联动机制10、(B)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 分级响应B 统一指挥C 公众动员机制D 以人为本1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A 调查与协调机制B 预警与监测机制C 救援与处置机制D 善后与恢复机制12、下列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事是(D)A 云南干旱B 南方雪灾C 三鹿奶粉事件D 新疆“4.30”事件1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 绿色通道B 快速通道C 特殊通道D 直线通道14、省级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全部中断或由中断的危险的情形,属于(B)A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B 重大突发事件C 较大突发事件D 一般突发事件15、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2016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答案
•测试评分•答卷详细0500单选题:1-20题多选题:21-30题判断题:31-50题1)单选题,共20题,每题2.0分,共40.0分-2.0分单选题 (2.0分)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策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A. 应全面深入推进“一案三制”建设2. B. 应健全应急管理组织系统,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3. C. 应全面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推进应急平台建设4. 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解析-2.0分单选题 (2.0分)以下各个国家的机构中,不属于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的是()。
1. A.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2. B.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3. C. 韩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4. D. 日本中央防灾对策本部答案D解析-2.0分单选题 (2.0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
1. A. 成立编制小组2. B. 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3. C. 编制演练计划4. D. 实施应急预案答案D解析-2.0分单选题 (2.0分)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应对法》基本原则的是()。
1. A. 人权保障原则2. B. 保密原则3. C. 比例原则4. D. 权利救济原则答案B解析-2.0分单选题 (2.0分)媒体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 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属地管理2. B. 平战结合、集中保障、综合防范3. C. 联络畅通、信息共享、运转高效4. D. 职责分明、团结协作答案B解析-2.0分单选题 (2.0分)应急预案的特点包括()。
1. A. 假设性、应急性2. B. 程序性、规范性3. C. 可操作性4.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2.0分单选题 (2.0分)教育领域的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应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般()担任。
1. A. 校长2. B. 教务长3. C. 班主任4. D.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答案A解析-2.0分单选题 (2.0分)媒体按形式分为三类,不包括()。
2016-6-13继续教育突发事件考试答案
1.(信息)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2.在我国的应急预案的体系中不包括(现场预案)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分级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4.媒体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平战结合,集中保障,综合防范)5.我国规定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报告时限(4小时)6.下列所描述的事故中,不属于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是(困台风刮倒树木造成的城市道路交通瘫)7.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以下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天津港812大爆炸)8.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应对法基本原则的是(保密原则)9.我国社区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大体上由若干部分组成,分别是(政府主体,社区主体,社会主体)10.公共场所与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级)为(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11.下列突发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A2013年我国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B非典C 韩国中东呼吸综合证E非洲埃博拉病毒疫情12.危机可能发生在发生在各个领域包括A济经危机B社会危机C自然(含技术因素)危机D 政治危机13.教育领域突发整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整合化主要可归纳为A明确指挥关系建立规格高,有权威的教育应急指挥机构B明确管理职能,科学设定应急管理响应的程序14公共场与大弄活动突发事件是指在公共场所领域内发生千万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具体包括A拥挤踩踏B火灾C恐怖袭击D地震E公共卫生事件F建筑物坍塌15在媒体领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在接到应急报告后有关部门要第一时间报告,这里要的第一时间包括A接到群众举报B广电播出或监测部门发现节目异常D接到当地公安机关的通报E接到610办的通报16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A分级响应与信息报告机制B应急处置机制C应急保障机制D日常管理与监测预警机制17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包括A决策指挥B快速评估C信息发布D先期处置18关于基层组织与单位的应急预案的定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配合措施到位B突出功能性C强调业务处置与先期处置D措施落地19.现阶段,加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A科学应对B依法规范C党和政府统一领导D预防为主,预防与应及相结合20按照媒体出现的先后顺序可将媒体划分为A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B广播为第二媒体D报纸刊物为第一媒体21.建设领域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结束遵循谁启动谁负责的原则,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决定,并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22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突发事件信息应在事件发生后最迟4小时内完成信息报送(×)23重点做好控制人群的数量规模工作,减少人群动力是降低公共场和大弄活动突发事件发生的关键(√)24在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要多用警力(√)25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26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以国家储备为主地方储备作为必要的补充(×)27教育部作为全为最高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有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部领导兼任,负责全国范围应急(√)28记者与突发事件当事人交流时,对话中应避免使用遇难者的名字(×)29非常态下的应急管理与常态下的行政管理一样,同样都需要法治法律手段是应对突发事件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30资源是应付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预案对于资源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最好能落实的每一件事/每个人(√)以下哪一个不是突发事件的特征?(C)A、突发性B、不确定性C、被动性D、破坏性判断:突发事件就是紧急状态。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答案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20.0分; 默认单题2.0分)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调查评估工有四大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正面、公开透明以及目标合理。
()(2.0分)正确错误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向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2.0分)正确错误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本省级行政区划内部,或超出事发地上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2.0分)正确错误4、《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0分)正确错误5、救人最重要,因此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不需要注意应急管理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2.0分)正确错误6、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不能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2.0分)正确错误7、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2.0分)正确错误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2.0分)正确错误9、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事件的频发期、高发期,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2.0分)正确错误10、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2.0分)正确错误第2部分:单选题(共20题,共40.0分; 默认单题2.0分)1、灵活机动是指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拥有一定的()(2.0分)工作弹性任务弹性时间弹性决策权2、()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2.0分)县级人民政府宣传部新闻媒体企业事业单位3、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2.0分)不变增加一倍增加两倍不享受4、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向国务院报告,不得迟报、缓报、瞒报和漏报。
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要及时更要“有料”
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要及时更要“有料”日前,《安徽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正式印发实施,其中,“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要第一时间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一条受到社会的格外关注。
这既是社会对知情权重视的一种直接表现,也从侧面印证,官方在“发声”方面的工作的确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就全国范围来看,“5小时内必须发声”的准则,其实并不算突破。
早在2016年,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就已有相关规定,此后多个地方,也都先后出台了类似要求。
当然,此次安徽的规则中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即“最迟5小时内”对应的是“发布权威信息”,而在此前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简要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发布。
這可以被理解为,遇到重大的突发事件,官方至少要在第一时间内“认领”,有人“负责”。
重大突发事件官方及时发声、回应的重要性,无需再作过多的阐述。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政府能即时全面发布信息,就能最大限度消除人们疑虑、赢得各界的理解”。
当然,对政府发声而言,及时只是最浅层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做到有质量。
客观地说,近些年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的“浸染”下,官方回应速度在整体上有明显提升。
但我们也时常看到,不少算得上及时的回应,明显有套路化、打哈哈之嫌。
如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正在调查”被指成为官方应对舆论监督的万能回应;再比如,习惯性辟谣先行,而不是直面舆论的关切和诉求;习惯性给结论,而不是给信息和真相。
类似的官方发声,速度是保证了,但效果却不敢恭维。
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倒逼官方发声提高效率,但更重要的是,发声方式和发声的逻辑也要与时俱进。
比如,官方回应要有自己的预案和严肃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官方发声要完全遵循“通稿”照本宣科。
首先,要树立互动姿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单向度发声,要随时对新的舆论疑问和诉求进行有效回应;其次,切忌“自说自话”,只挑自己想说的,而不是公众想知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测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测试题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测试题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1、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有关的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A、正确B、错误2、英国市政府信息公开的发源地。
A、正确B、错误3、突发公共时间的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A、正确B、错误4、目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还没有对个人隐私作出明确界定。
A、正确B、错误5、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公开目录的规定。
A、正确B、错误6、行政机关答复申请人的形式是书面形式。
A、正确B、错误7、应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收费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
A、正确B、错误8、县级财政是我国现行五级财政的基础环节。
A、正确B、错误9、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上级保密工作部门。
A、正确B、错误10、国家秘密事项变更密级或者解密后,应当及时通知有关的机关和单位。
A、正确B、错误1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
A、正确B、错误1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A、正确B、错误13、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A、正确B、错误14、政府公开信息指南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A、正确B、错误15、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一般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A、正确B、错误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1、各级行政机关公布本机关政府信息工作年报应当在A、每年1月1日B、每年3月31日前C、每年5月1日D、每年3月1日2、行政机关收到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而又不能当场答复的,应予以答复的时间期限是A、2个工作日B、5个工作日C、10个工作日D、15个工作日3、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4、《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公布行政法规、规章的法定形式是A、政府公报B、政府网站C、新闻发布会D、报刊、广播、电视的新闻媒体5、政府信息公开权限的一般原则是A、谁制作水公开B、谁制作水公开,谁保存谁公开C、谁保存谁公开D、制作兼保存6、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要做到A、依法公开B、真实公开C、注重实效D、及时准确7、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C、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使政府工作更协调8、最重要的国家秘密被称为A、秘密B、机密C、绝密D、保密9、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即可以向社会开放的时间期限是A、5年B、10年B、20年D、30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所称的政府信息指的是A、由关国家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信息B、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的信息D、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11、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A、2个小时B、4个小时C、12个小时D、24个小时1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的时间是A、2007年1月17日B、2007年1月15日C、2007年1月10日D、2007年1月 1 日13、下列属于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是A、政府公报B、政府网站C、依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D、新闻发布会14、下列属于可以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的是A、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C、科学及时中的秘密事项D、个人财产、名誉或其他利益的情况、资料15、判断依申请人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原则是A、不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B、能够区分处理C、对公共利益不造成重大影响D、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16行政机关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标准的制定部门是A、国务院及各主管部门B、国务院财政部门C、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D、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同国务院财政部门17、下列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原则的是A、公平B、准确C、公平D、便民1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使用主体是A、立法机关B、法律、法规授权的具体由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C、司法机关D、教育机构19、属于政府信息集中保管地的是A、电子图书馆B、大学图书馆C、政府网站D、国家档案馆20、对行政机关违反条例规定,应责令其改正的部门是A、国务院B、人民政府C、检查机关D、监察机关和上一级行政机关三、多向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1、依申请公开和主动公开的主要区别是A、公开政府信息的动因不同B、制度设立的功能不同C、行政机关提供政府信息的途径不同D、是否收取费用上不同E、公开政府信息的目的不同2、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是指A、国家计划B、国家秘密C、商业秘密D、个人隐私E、国家政策3、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收费原则包括A、收费政策B、收费客体C、收费对象D、收费项目E、收费主体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预案》规定预警信息除公共事件的类别外,还包括的其他项目A、预警级别B、起始时间C、可能影响范围D、警示事项E、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5、对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而应当从重给予行政处分的是指A、泄漏国家秘密已造成损害后果的B、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泄漏国家秘密的C、泄漏国家秘密危害不大但次数较多或者数量较大的D、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E、使用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6、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方式包括A、会议通知B、政府公报C、政府网站D、新闻发布会E、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7、政府信息的集中保管地是A、政府网站B、电子图书馆C、大学图书馆D、国家图书馆E、公共图书馆8、行政机关可减免费用的规定是A、减免费用的对象只能是公民B、减免费用的实质要件是公民确有经济困能C、减免费用的程序是公民个人提出申请D、减免费用的程序是公民个人提出申请,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E、并不是行政机关对所有因为经济困难提出减免相关费用的申请都必须同意9、提高行政机关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做到A、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B、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C、加强行政机关队伍建设D、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E、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10、负责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和机关是A、检查机关B、行政部门C、人民法院D、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E、监察机关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题)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哪些内容?3、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责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测试题答案一、1-5 A B A AA 6-10 BBBBA 11-15 AAABA二、1-5 BDBAB 6-10 DCCDD 11-15 BACAB 15-20 DBBDD三、1、ABCD2、BCD3、CDE4、ABCD5、ACDE6、BCDE7、DE8、ABCDE9、ABD 10、DE四、1、(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九)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十一)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比分析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比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2)1.2 中外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4)二、应急预案与准备 (5)2.1 中外应急预案制定比较 (6)2.2 应急资源储备与调配 (7)2.3 应急培训与演练 (8)三、应急响应与处置 (9)3.1 应急响应机制比较 (10)3.2 信息报告与发布 (11)3.3 现场指挥与协调 (13)3.4 救援与灾后恢复 (14)四、应急管理评估与改进 (15)4.1 应急管理效果评估 (17)4.2 问题与挑战分析 (18)4.3 改进策略与建议 (19)五、案例分析 (20)5.1 国内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21)5.2 国际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22)5.3 案例比较与启示 (25)六、结论与展望 (26)6.1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比较总结 (28)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9)6.3 建议与政策倡导 (30)一、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对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念、制度、组织结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信息传播、应急资源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自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我们将介绍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理念,包括人本主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以及这些理念在实际应对过程中的应用。
我们将对比分析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异同。
我们将探讨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对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信息传播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各自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我们将关注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急资源配置及其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作用。
1.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突发事件的存在无法避免。
【府办制度】北海市人民政府例行新闻发布制度
【府办制度】北海市人民政府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市人民政府例行新闻发布制度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为落实《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国办发〔2016〕61号)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新闻发布制度化”、国务院新闻办关于建立“4·2·1+N”新闻发布模式的有关要求,加强新常态下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适时发布涉及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安排、重大发展政策、重大突发事件、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确保政府新闻发布更加及时、公开、透明,特制定本制度。
一、发布模式(一)市人民政府名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原则上每个季度至少举行1次,每年4次。
如确有需要,可适当增加新闻发布的频次。
(二)各县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1.发布频次。
(1)各县区政府围绕本年度本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制定新闻发布计划,全年不得少于4次。
(2)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制定年度新闻发布计划,原则上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新闻发布会,全年至少4次。
(3)其他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进展情况酌情召开新闻发布会,要制定本年度新闻发布计划,每年不得少于2次。
(4)各县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认为有必要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需提前报请市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后,由市政府新闻办指导、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2.发布主体。
与宏观经济、民生关系密切和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县、区政府,部门单位作为首批实施例行新闻发布的重点发布主体。
以后视情况逐步扩大例行新闻发布工作的部门单位。
首批推行例行新闻发布的重点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公安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环境保护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旅游发展委,工商局,安全监管局。
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突发事件应对法
2012年公需科目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试卷考试科目:2012年公需科目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时间:2012-7-19 15:15:31 考试成绩:93分(合格分数:60分)说明: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错误显示为“红色”。
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1.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正确错误2.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正确错误3.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正确错误4.安全管理重在过程和细节,安全取决于每一个人。
正确错误5.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正确错误6.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正确错误7.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正确错误8.保险丝熔断,应及时更换,但不能用铜、铁、铝丝代替。
正确错误9.高层电梯停运时,严禁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启动。
正确错误10.煤气中毒后,人往往会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皮肤苍白、意识模糊,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出现樱红色、呼吸和脉搏增快。
正确错误11.乘坐公交车遇火灾事故,乘客应迅速撤离着火车辆,不要围观。
正确错误12.如发现电器设备有障碍或漏电起火,要立即拉开电源开关,在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或酸、碱泡沫灭火器灭火。
正确错误1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错误14.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部属各单位,公务员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16〕80号)要求,进一步推进我部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以下统称“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公开平台建设等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大力推进“五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
到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迈上新台阶,公开内容覆盖行政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公众参与度高,用政务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着力推进“五公开”(一)将公开要求落实到公文办理程序。
各单位拟制公文时,要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等属性,拟不公开的,要依法依规说明理由,随公文一并报批。
对拟不公开的政策性文件,报批前先由部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进行审查。
对没有明确公文公开属性的,或者没有依法依规说明不公开理由的,办公厅可按规定实行退文处理。
(二)将公开要求落实到会议办理程序。
2017年底前建立健全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专家、媒体等列席部有关会议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
提交部务会审议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在决策前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已公开征求过意见的,应一并附上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说明。
对涉及公众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电视电话会议,应积极采取网络和新媒体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应急管理试题100题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B_起施行。
A. 2007 年 10 月 1B. 2007年11月1日C. 2007 年 12 月 1 口D. 2008 年 1 月 1 日2.国务院B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oA.2005 年B. 2006年C. 2007 年D. 2008 年3.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_B_的原则。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I级,用B表示。
A.橙色B.红色C.黄色D.蓝色6.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o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C.事故损失评估D.应急预案的演练7.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_B_机制,开展风险分析,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8.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_D_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 然后逐步恢夏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B.影响生产C.引发地区D.影响区域9.应急演练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评价和A_应急能力。
A.保持B.论证C.协调D.保护10.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木1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 、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D.公共信息12.需要多个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类突发事件的_A_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A.业务主管部门B.上级领导机关C.行政主管部门D.行业指导部门1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_B_。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_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写目的 (1)第二条适用范围 (1)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 (1)第一节供配电系统 (1)第三条外部电源 (1)第四条供配电系统 (1)第二节直播系统 (2)第五条系统功能 (2)第六条信号源 (2)第七条信源接入模块 (2)第八条信源分配 (2)第九条接收单元 (2)第十条编码 (2)第十一条输出链路 (3)第十二条直播节目单 (3)第三节点播系统 (3)第十三条系统功能 (3)第十四条节目内容库管理模块 (3)第十五条内容编排与管理模块 (3)第十六条节目上下线 (3)第十七条数字版权管理 (4)第十八条迁移分发 (4)第四节轮播系统 (4)第十九条系统功能 (4)第二十条节目迁移 (4)第二十一条节目技审 (4)第二十二条编单软件 (4)第二十三条节目IP流 (5)第二十四条播控软件 (5)第五节外部接口 (5)第二十五条传输链路 (5)第二十六条数据交互及管理控制 (5)第六节 EPG系统 (5)第二十七条系统功能 (5)第二十八条系统性能 (5)第二十九条集成播控平台管理服务器 (5)第三十条EPG模板发布 (6)第三十一条EPG模板安全 (6)第三十二条EPG系统接口 (6)第三十三条边缘EPG系统 (6)第七节业务运营管理系统 (6)第三十四条系统功能 (6)第三十五条系统接口 (6)第三十六条话单服务器 (6)第三十七条第三方系统 (6)第三十八条统计分析 (7)第八节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三十九条灾备与应急播出系统 (7)第三章基础支撑平台 (7)第一节网络架构及设备 (7)第四十条网络架构 (7)第四十一条网络设备通用要求 (7)第四十二条核心交换机配置 (7)第四十三条核心交换机性能 (7)第四十四条协议支持 (8)第二节服务器 (8)第四十五条服务器类型 (8)第四十六条数据库服务器 (8)第四十七条关键业务应用服务器 (8)第四十八条其它服务器 (9)第三节存储 (9)第四十九条存储设备类型 (9)第五十条NAS存储服务器 (9)第五十一条磁盘阵列 (9)第四章辅助系统 (9)第一节机房环境 (9)第五十二条机房环境 (9)第五十三条消防设施 (10)第五十四条安全防范 (10)第二节播出及电力、环境监测 (10)第五十五条播出监测 (10)第五十六条电力和环境监测 (10)第三节产品测试系统 (11)第五十七条系统功能 (11)第五十八条产品测试系统设计原则 (11)第五章运维及技术管理 (11)第一节运维管理 (11)第五十九条运行指标 (11)第六十条运维与技术管理制度 (11)第六十一条运维工作流程和设备操作流程 (12)第六十二条维护管理 (12)第六十三条工具、器材和备品备件管理 (13)第六十四条维护器材 (13)第六十五条代维管理 (13)第二节技术管理 (14)第六十六条试播期管理 (14)第六十七条点播节目管理 (14)第六十八条应急预案管理 (14)第六十九条重要保障期管理 (15)第七十条临时停播管理 (15)第七十一条运行变更管理 (15)第七十二条施工管理 (16)第七十三条事故管理 (16)第七十四条报表管理 (17)第七十五条技术资料管理 (17)第七十六条技术安全管理 (17)第七十七条安全播出检查和考核 (18)第七十八条安全播出风险评估 (18)第三节信息安全管理 (18)第七十九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18)第八十条信息安全管理 (19)第八十一条运行监测 (19)第八十二条安全测试 (19)第四节人员管理 (19)第八十三条岗位设置 (19)第八十四条人员要求及培训 (19)第六章附则 (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IPTV集成播控平台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2014年修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201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4.12.29•【文号】国办函〔2014〕119号•【施行日期】2014.12.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1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国务院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05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2月29日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1.5 事件分级2 组织指挥体系2.1 国家层面组织指挥机构2.2 地方层面组织指挥机构2.3 现场指挥机构3 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3.1 监测和风险分析3.2 预警3.3 信息报告与通报4 应急响应4.1 响应分级4.2 响应措施4.3 国家层面应对工作4.4 响应终止5 后期工作5.1 损害评估5.2 事件调查5.3 善后处置6 应急保障6.1 队伍保障6.2 物资与资金保障6.3 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6.4 技术保障7 附则7.1 预案管理7.2 预案解释7.3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1.1 编制目的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2017公务员应急管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卷一丶单选题?( 本大题共45小题,?共90分)1、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过程中,以下说法不妥的是()。
A?舆论引导过程中,引导网络意见领袖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方法B?应主动发布相关信息,对新闻报道和社会观念进行引导C?在舆论引导过程,用平民化的语言与社会公众沟通,有利于实现对突发事件舆论的良性引导D?在舆论引导中使用现代引擎搜索技术实质是控制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评卷结果:?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C?本题共2分,您的得分0分试题解析无满分:2分2、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姿势。
A?平爬地上B?仰面朝上C?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D?侧身抱膝评卷结果:?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本题共2分,您的得分2分试题解析无满分:2分3、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后,()应依据有关反恐怖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D?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评卷结果:?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D?本题共2分,您的得分0分试题解析无满分:2分4、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特点不包括()。
A?常态组织与临时动员相结合B?非营利性C?平战结合D?处置灵活评卷结果:?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A?本题共2分,您的得分0分试题解析无满分:2分5、危险源防范应注意()。
A?定期、持久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使之成为政府的常规管理职能B?设定并公开危险源风险信息的标准和等级,加强风险信息评估工作,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风险预警C?明确政府的危机责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及时排查整治风险D?以上说法都正确评卷结果:?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本题共2分,您的得分2分试题解析无满分:2分6、进行心肺复苏时,进行心脏按压的频率为()。
A?30~40次/分钟B?50~60次/分钟C?60~80次/分钟D?100~120次/分钟评卷结果:?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本题共2分,您的得分2分试题解析无满分:2分7、从合作主体上看,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不包括()。
中办国办:在职公务员不得兼任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人等12则
中办国办:在职公务员不得兼任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人等12则作者:暂无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18期中办国办:在职公务员不得兼任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要求在职公务员不得兼任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人,已兼职的在本意见下发后半年内应辞去公职或辞去社会组织职务。
因特殊情况确需兼任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从严审批,且兼职一般不得超过1个。
组织之间建立垂直领导或变相垂直领导关系,严禁社会组织设立地域性分支机构。
(摘自《北京晨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有了考核办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从今年起对省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这是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重大举措。
考核办法要求明确和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切实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强化重特大事故防控情况的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按不合格评定。
(摘自《石家庄日报》)国务院发布中央地方财政事权责任划分改革意见针对现阶段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过多且不规范的情况,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必须逐步减少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并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受益范围、影响程度,按事权构成要素、实施环节,分解细化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责,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互相推诿。
意见规定,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争议由中央裁定,已明确属于省以下的财政事权划分争议由省级政府裁定。
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中央委托地方行使的财政事权设置的原则、程序、范围和责任,减少划分中的争议。
(摘自《法制日报》)国企违规经营责任人将被追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对外发布。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的通知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6.04•【字号】潍政办字〔2018〕70号•【施行日期】2018.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的通知潍政办字〔2018〕7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国办发〔2016〕6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23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18〕18号)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明确政务舆情回应责任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切实增强舆情意识,建立健全政务舆情的监测、研判、回应机制,落实回应责任。
对涉及市政府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政务舆情,市政府主管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
对涉及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的政务舆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回应,涉事责任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
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分管负责人、承担相关工作的科室,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主体责任。
二、加强政务舆情组织协调与联动对涉及多个市直部门、单位的政务舆情,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回应工作,加强部门间沟通协商,确保回应的信息准确一致。
对涉及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的政务舆情,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要主动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必要时可确定1个牵头部门;对特别重大的政务舆情,本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指导、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
加强与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的协调联动,落实舆情管控有关要求,及时报送重要舆情信息和敏感事件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办:重大突发事件最迟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对于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同时对于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
《通知》提出,要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
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为了保证舆情回应的落实,《通知》要求建立政务舆情回应激励约束机制。
定期对舆情回应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对工作消极、不作为且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对不按照规定公开政务,侵犯群众知情权且情节较重的,会同监察机关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给予回应人员一定的自主空间
作为政府部门的代表出面回应舆情往往也伴随着“风险”,回应时说出的话、做出的表情动作,往往会被放大,比如前些年火遍网络的“躲猫猫”、“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等,都引起了比较大的舆论关注。
在此次国办印发的《通知》中,特别规定了“回应内容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
”
同时规定,对于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
误。
利用2年时间对相关人员轮训一遍
不过,为了增强公开意识,转变理念,提高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
能力,《通知》也要求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利用2年时间,国务院新闻办牵头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新闻发言人轮训一遍,各省(区、市)新闻办牵头对省直部门、市县两级政府的分管负责同志和新闻发言人轮训一遍。
焦点1
明确政务舆情第一责任主体
对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通知》进一步明确政务舆情回应责任。
对涉及国务院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政务舆情,国务院相关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
对涉及地方的政务舆情,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回应,涉事责任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本级政府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如果涉事责任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部门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而对于涉及多个地方的政务舆情的情况,《通知》规定,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是舆情回应的第一责任主体,相关地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回应。
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舆情,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回应工作,必要时可确定牵头部门。
对于特别重大的政务舆情,《通知》要求,本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指导、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做好舆情回应工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回应舆情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在回应过程中,由于事件发生的复杂性,以及存在的各种客观原因等,可能回应的
人员会出现一些失误、甚至犯一些小错,这比较正常。
国务院也一直强调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允许官员犯错误,并改正错误。
竹立家认为,无论是个人回应还是部门回应,不管回应方式如何,都是代表政府的观点,因此老百姓质疑或指责也不是针对的个人,因此要求新闻发言人以及负责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遵循规范,不断提高政务舆情回应的能力。
焦点2
对重大政策误解误读需重点回应
《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政务舆情的监测、研判、回应机制,落实回应责任,避免反应迟缓、被动应对现象。
那么,什么样的政务舆情需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进行回应?《通知》明确了5种情况。
各地区各部门需重点回应的政务舆情包括:对政府及其部门重大政策措施存在误解误读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且产生较大影响的、涉及民生领域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涉及突发事件处置和自然灾害应对的、上级政府要求下级政府主动回应的政务舆情等。
此外,如发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造谣传谣行为,《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在及时回应的同时,应将有关情况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竹立家认为,关键在于落实。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重大事件发生后,仍存在发布落后,主要领导不出面回应等情况,因此,文件中也规定将加强问责,做好舆情回应。
■背景
3个月两次发文强调第一时间回应舆情
《通知》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4月国办印发的《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中,就已经对此有比较明确的要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时,负责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信息发布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快速反应、及时发声。
对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3个月国办为何两次发文强调同一件事,内容有何不同?记者发现,昨日发的《通知》比之前的《要点》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回应要求更加严格,《通知》在《要点》“对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基础上,增加了“最迟”两个字,即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明这是最后的期限。
竹立家表示,从公关和危机处理的角度来看,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之后,政府
部门要第一时间发布,否则容易导致谣言的产生、民众的猜测和质疑。
即时信息可
能不够完备,但要第一时间站出来,后续掌握的更加具体的情况可以持续发布。
针对不同政务舆情的应急回应机制
●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
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其他政务舆情
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对监测发现的政务舆情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研判,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并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吹风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进行回应。
●回应需包含哪些内容
回应内容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吹风会进行回应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新闻发言人应当出席。
对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
进一步明确政务舆情回应责任
●对涉及国务院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政务舆情,国务院相关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
●对涉及地方的政务舆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回应,涉事责任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本级政府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
织协调工作;涉事责任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部门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对涉及多个地方的政务舆情,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是舆情回应的第一责任主体,相关地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回应。
●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舆情,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回应工作,部门之
间应加强沟通协商,确保回应的信息准确一致,本级政府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必要时可确定牵头部门;
●对特别重大的政务舆情,本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指导、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做好舆情回应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需重点回应的政务舆情
●对政府及其部门重大政策措施存在误解误读的、
●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且产生较大影响的、
●涉及民生领域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
●涉及突发事件处置和自然灾害应对的、
●上级政府要求下级政府主动回应的政务舆情等。
如发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造谣传谣行为,在及时回应的同时,应将有关情况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依法依规查处。
进一步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
利用2年时间,国务院新闻办牵头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新闻发言人轮训一遍。
各省(区、市)新闻办牵头对省直部门、市县两级政府的分管负责同志和新闻发言人轮训一遍,切实增强公开意识,转变理念,提高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