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ppt
合集下载
天路历程.

【逃離將亡城】
之後,他常在田野中讀書和祈禱。內心的悲苦使他不時大喊:「我該怎樣 做纔能得救?」(徒十六30~31)。 一天,正當他在那裏左顧右盼,想要逃走卻又不知往何方向逃的時候,一 個名叫傳道人的走上前來問他:「你為甚麼哭泣呢?」
他指著手中拿著的那本書說:「先生,我讀了這書後,知道罪的工價乃是 死(羅六23),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唉!我實在不願死,也沒膽量去接受 審判。」傳道人又問:「既然如此,你為甚麼呆立在這裏呢?」他說: 「因為我不知道該往哪裏去。」傳道人就把一卷羊皮紙遞給他,那上面寫 著:「當逃避那將要來的忿怒」(太三7)。那人看了這句話,就追問:「我 要逃到哪裏去?」
於是傳道人便指著前面說:「你看見那窄門(太七13)沒有?」「甚麼都看 不見!」傳道人又問:「你看見遠處那道亮光沒有?」他說:「隱約可以 看見!」傳道人就對他說:「朝著那光向前走,你便可以看見窄門。只要 你上前去敲門,就必有人告訴你應該怎樣做。」
【努力進窄門】
基督徒專心趕路,連停下來和過路人打招呼的工夫也沒有。 終於他來到那扇窄門前,門上清楚地寫著:「叩門,就給你 們開門」(太七7)。他叩了幾下門,一個和藹端莊的人出來問: 「你是誰?從哪裏來?有甚麼需要呢?」 基督徒坦白地說:「我是一個身負罪的重擔的人,從將亡城 來,為逃避將來的刑罰,想到錫安山去。請問我可以進來 嗎?」 守門人柔聲地說:「請進!」並拉著他的手說:「離這裏不 遠,有個很堅固的城堡,由撒但和牠手下的一班人在那裏把 守,只要看見有人預備進窄門時,牠們就放箭殺這些尋道者, 使他們永遠也進不了這門。」
【努力進窄門】
基督徒安然進入窄門後,恩慈(那守門的名字)又問他:「是誰指示你到這 裏來的?」基督徒就一五一十把傳道人教訓他的事情都告訴了恩慈。 恩慈說:「在你面前為你敞開的這扇門,是無人能關上的(參啟三8)。可 是,你為甚麼獨自一人來呢?」
天路历程ppt 我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热乎乎的

Writing Features
• 1.religious allegory 宗教寓意 • 2.characters’ names— to show personality vividly • 3.simple Language
Vanity is a pursuit of wind,and there is no profit under the sun
• 5.The trial of Faithful • 6.Vanity Fair Hopeful helped him • 7.Doubting castle of Giant Despair key: Promise • 8.The Delectable Mountains 快乐山 met shepherd 9.The river of Death 死亡河 10.The Celestial City (Mt. Zion)
罗顿· 考利(詹姆斯· 普尔弗伊)
• 乔治 (乔纳森· 迈勒斯)
• 艾米利亚· 塞德利 (罗莫拉· 盖瑞)
• 多宾
3.天路历程
• John Bunyan (1628--1688)
天路历程
10 stages
• 1.The city of Destruction---slough of Despond saved by help • 2.House of interpreter • 3The palace Beautiful • 4.Valley of humiliation and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屈辱谷和死荫谷) Faithful helped him
2.VANITY FAIR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天路历程》

《天路历程》的宗教寓意以及对人生 的启示
2010级 程红红
主要内容
作者及作品介
裴德福郡的乡村教堂和公园
(英)约翰· 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
位于裴德福桥畔本仁曾被囚禁的监狱
本仁曾常常布道的聚会所
作品简介
《天路历程》它借用了寓言和梦 境的形式,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 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 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 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 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 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 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 从此踏上了艰难而勇敢的历程, 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从 毁灭城出发,他经历了许多考验, 遇到了各种阴险人物的诱惑和凶 险。一路上,基督徒学会了如何 抵制诱惑,战胜困难,最终达到 了自己的目标,天堂的大门向他 敞开。
就作品的宗教性而言,许多文学史家把 《天路历程》与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 的《忏悔录》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体文学杰 作。
小说根据基督教的拯救方案构思而成,因 而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原罪,悔罪,皈依, 信主,赎罪,得救这几个阶段的发展。
一、原罪皈依阶段
基督徒身上褴褛的衣衫和背上 沉重的包袱,象征着人类沉重的 罪孽和深重的灾难。 圣经是他的精神依靠和寄托, 是他心灵的灵光和灵魂的指路明 灯,是他之所以敢于一次次直面 和克服身体和内心的种种危险的 勇气之源、力量之源。 “基督徒”罪恶意识的觉醒象
与亚坡伦之战
亚坡伦是十七世纪恶 魔和罪孽的常见典型; 他代表基督徒皈依后遭 遇的种种诱惑; 面对亚坡伦,基督徒 这位新信徒必须经受住 各种考验,坚持服务于 上帝的忠诚。
基督徒和魔王亚坡伦的战斗最突出地宣 扬了基督徒的拯救教义。“多数评论家把与 亚坡伦的战斗看成是基督徒灵魂深处精神斗 争的外在表现”。
2010级 程红红
主要内容
作者及作品介
裴德福郡的乡村教堂和公园
(英)约翰· 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
位于裴德福桥畔本仁曾被囚禁的监狱
本仁曾常常布道的聚会所
作品简介
《天路历程》它借用了寓言和梦 境的形式,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 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 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 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 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 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 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 从此踏上了艰难而勇敢的历程, 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从 毁灭城出发,他经历了许多考验, 遇到了各种阴险人物的诱惑和凶 险。一路上,基督徒学会了如何 抵制诱惑,战胜困难,最终达到 了自己的目标,天堂的大门向他 敞开。
就作品的宗教性而言,许多文学史家把 《天路历程》与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 的《忏悔录》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体文学杰 作。
小说根据基督教的拯救方案构思而成,因 而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原罪,悔罪,皈依, 信主,赎罪,得救这几个阶段的发展。
一、原罪皈依阶段
基督徒身上褴褛的衣衫和背上 沉重的包袱,象征着人类沉重的 罪孽和深重的灾难。 圣经是他的精神依靠和寄托, 是他心灵的灵光和灵魂的指路明 灯,是他之所以敢于一次次直面 和克服身体和内心的种种危险的 勇气之源、力量之源。 “基督徒”罪恶意识的觉醒象
与亚坡伦之战
亚坡伦是十七世纪恶 魔和罪孽的常见典型; 他代表基督徒皈依后遭 遇的种种诱惑; 面对亚坡伦,基督徒 这位新信徒必须经受住 各种考验,坚持服务于 上帝的忠诚。
基督徒和魔王亚坡伦的战斗最突出地宣 扬了基督徒的拯救教义。“多数评论家把与 亚坡伦的战斗看成是基督徒灵魂深处精神斗 争的外在表现”。
John Bunyan 约翰班扬生平 及天路历程

The Bedford Jail was like all English jails of the day, a stink hole, filthy, no sanitation, little water or food, little warmth in the winter.
In 1666, John was briefly released for a few weeks, before being re-arrested - again, for preaching - and sent back to Bedford's County gaol, where he remained for a further six years. During that time, he wove taglaces to support his family and preached to his fellow prisoners - a congregation of about sixty. In his possession were two books, John Foxe's Book of Martyrs, the Bible, a violin he had made out of tin, a flute he'd made from a chair leg and a supply of pen and paper. Both music and writing were integral to John's Puritan faith. John Bunyan was released in January 1672, when Charles II issued the Declaration of Religious Indulgence.
天路历程

Part Ⅱ
CHRISTIANA, wife of CHRISTIAN MATTHEW, CHRISTIAN and CHRISTIANA's eldest son, who marries
MERCY.
SAMUEL, second eldest son, who marries Grace, Mr. Mnason's daughter. JOSEPH, third eldest son, who marries Martha, Mr. Mnason's daughter. JAMES, youngest son, who marries Phoebe, Gaius's daughter. MERCY, CHRISTIANA's neighbour, who goes with her on pilgrimage and
River of God or River of the Water of Life, a place of solace (安
慰)for the pilgrims. It flows through a meadow(草地), green all year long and filled with lush fruit trees.
Presents the pilgrimage of Christian's wife, Christiana; their sons; and the maiden, Mercy.They visit the same stopping places that Christian visited, with the addition of Gaius' Inn between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and Vanity Fair. Bunyan, in the Second Part, illustrates the idea that women as well as men
《天路历程》.ppt

这时候我醒了过来,啊,原来是一场梦呢。
小说寓意
❖ 作者班扬将基督教救赎的思想观念寄寓在这部 宗教寓言小说里,通过这部寓言体小说,旨在说明, 人是不完善的,是带有原罪的,人只有像基督徒那 样坚定对上帝的信仰,不断强化原罪意识和赎罪心 理,才能摆脱罪孽,拯救自己的灵魂,达到永恒的 终极境界,使自己拥有生存的价值。
❖
绝望巨人
❖ 其实在现实中每个人不管是弱小还是强大, 都会有面临困难、身处险境的时候,但当你 拥有强大的心理支撑时,就能战胜它。脆弱 的心理只会加速失败,而之前的所做都成了 无用功。
着魔之地
❖ 着魔之地也很典型地反映了基督教的拯救 教义。 着魔之地代表天路客们进入天国之前 所面临的最后障碍。
❖ 着魔之地本身代表着世俗的繁华,它促 使人产生一种萎靡不振的思想状态:人们参 加教会活动是出于望渡死亡河
他们就这样走过了河.
到达天国
❖ 基督徒克服了千难万 险,遭受了“艰难 山”“屈辱谷”“死荫 谷”“名利场”,他得 到了“贤惠”“虔诚” 和“仁爱”的鼓励,获 得了“忠信”的友谊, 最后在“盼望”的陪伴 下渡过了“死亡河”, 到达了天国。
基督徒经历各种艰 难曲折与磨难,追寻 天国的“天路历程” 即是人类寻求灵魂救 赎的历程。
天路历程的宗教寓意以及对人生的启示2010级程红红主要内容作者及作品简介宗教寓意启示英约翰班扬johnbunyan16281688裴德福郡的乡村教堂和公园本仁曾常常布道的聚会所位于裴德福桥畔本仁曾被囚禁的监狱作品简介天路历程它借用了寓言和梦境的形式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
我的感受
❖ 无论从神学还是现实的角度,文中的“基督徒”的信仰 之路都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了人生历程的行动指南和精 神支撑。
The-Pilgrim’s-Progress

no not I; • I did it mine own self to gratifie."
Context in Christendom (基督教徒,基督教世界)
The explicit(详尽的,清楚地)
Protestant(基督教徒,新教徒) theology
(神学)of The Pilgrim‘s Progress made it
found in it a true personal experience told with strength, interest, humor----in a word, with all the qualities that such a story should possess. Young people have read it, first, for its intrinsic (本质的,内在的) worth, because the dramatic interest of the story lured them on to the end; and second, because
it was their introduction to true allegory. It was the only book having any story interest in the great majority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home for a full century.
much more popular than its predecessors.
Bunyan’s gifts and plain style breathe life into the abstractions(抽象概念) of the anthropomorphized(人性化) temptations (诱惑) and abstractions that Christian encounters and with whom he converses(认 识,谈话) on his course to Heaven. Samuel
Context in Christendom (基督教徒,基督教世界)
The explicit(详尽的,清楚地)
Protestant(基督教徒,新教徒) theology
(神学)of The Pilgrim‘s Progress made it
found in it a true personal experience told with strength, interest, humor----in a word, with all the qualities that such a story should possess. Young people have read it, first, for its intrinsic (本质的,内在的) worth, because the dramatic interest of the story lured them on to the end; and second, because
it was their introduction to true allegory. It was the only book having any story interest in the great majority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home for a full century.
much more popular than its predecessors.
Bunyan’s gifts and plain style breathe life into the abstractions(抽象概念) of the anthropomorphized(人性化) temptations (诱惑) and abstractions that Christian encounters and with whom he converses(认 识,谈话) on his course to Heaven. Samuel
JohnBunyan约翰班扬生平和天路历程专题培训课件

JohnBunyan约翰班扬生 平和天路历程
John Bunyan’s life
John Bunyan was born in 1628 to Thomas and Margaret Bunyan, in Bunyan's End in the parish of Elstow, Bedfordshire, England. Hi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15,and 13-year-old sister died a few weeks later.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John was 16 he was drafted into Cromwell’s army (war between parliament and the King Charles I)He was taught the trade of a tinker by his father (a mender of pots, utensils,) this was not a highly regarded trade.
He was married at about 20 to his first wife (about
which we know little, not even her name). She brought little to the marriage except for two books, one of which was an allegory .
John Bunyan was released in January 1672, when Charles II issued the Declaration of Religious Indulgence.
John Bunyan’s life
John Bunyan was born in 1628 to Thomas and Margaret Bunyan, in Bunyan's End in the parish of Elstow, Bedfordshire, England. Hi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15,and 13-year-old sister died a few weeks later.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John was 16 he was drafted into Cromwell’s army (war between parliament and the King Charles I)He was taught the trade of a tinker by his father (a mender of pots, utensils,) this was not a highly regarded trade.
He was married at about 20 to his first wife (about
which we know little, not even her name). She brought little to the marriage except for two books, one of which was an allegory .
John Bunyan was released in January 1672, when Charles II issued the Declaration of Religious Indulgen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信义完善阶段
❖ 从浮华世界获救后,基督徒的灵魂离上帝越来 越近,但他仍游走在危险的境地里,为了提醒读者 们注意哪些潜在的危险,同时阐述一些最重要的宗 教学问题,班扬在朝圣的第四阶段,巧妙地援用了 “怀疑堡垒”和“着魔之地”的故事。
怀疑堡垒
❖ 基督徒在此地被 “绝望”打得皮开肉绽, 他心灰意冷,也想过自 杀,但最后凭借“应许 的钥匙”而逃离了怀疑 堡垒。
浮华市集
❖ 在这里,一切都是可以买卖的,包括国土、荣誉、 头衔、欲望、快乐,甚至生命等等。“基督徒”和 “忠信”因为追求真理、蔑视名利而受到惩罚。
陪审团成员 马屁精
❖ 基督徒和忠信被送
交“仇善”法官审判,
证人是“嫉妒”、“迷
迷信
信”和“马屁精”,陪
审团由“盲目”、“怀
疑”、“坏蛋”和“好
色”等人组成。
❖ 基督徒和魔王亚坡伦的战斗最突出地宣 扬了基督徒的拯救教义。“多数评论家把与 亚坡伦的战斗看成是基督徒灵魂深处精神斗 争的外在表现”。
三、忠爱考验阶段
❖ 在朝圣的第三阶段,基督徒遇到了两个同伴:忠 信和盼望。忠信是基督教殉道者的代表,他最后乘 坐烈火的马车直接进入了天堂。盼望从忠信的骨灰 中突然成长起来,陪伴基督徒一直走完天路。
❖ 他进入窄门,走上十字 架之路,喻示的是对耶 稣为人之赦罪新生而死 的信,因信称义,去罪 永生。
❖ 十字架前,他背上的重 负便滚落下来,喻示的 的即是罪孽获赦免。
与亚坡伦之战
❖ 亚坡伦是十七世纪恶 魔和罪孽的常见典型; 他代表基督徒皈依后遭 遇的种种诱惑;
❖ 面对亚坡伦,基督徒 这位新信徒必须经受住 各种考验,坚持服务于 上帝的忠诚。
渡过死亡河
基督徒和盼望渡死亡河
他们就这样走过了河.
❖
绝望巨人
❖ 其实在现实中每个人不管是弱小还是强大, 都会有面临困难、身处险境的时候,但当你 拥有强大的心理支撑时,就能战胜它。脆弱 的心理只会加速失败,而之前的所做都成了 无用功。
着魔之地
❖ 着魔之地也很典型地反映了基督教的拯救 教义。 着魔之地代表天路客们进入天国之前 所面临的最后障碍。
❖ 着魔之地本身代表着世俗的繁华,它促 使人产生一种萎靡不振的思想状态:人们参 加教会活动是出于习惯而不是乐意服务于上 帝。
基督徒和盼望对话
❖ 在这冗长的对白中,盼 望不仅详细讲述了自己皈依 的经过,而且阐释了班扬的 拯救教义。
❖ 他们以交谈的方式赶走 精神上的困意,他们在天路 上持续的旺盛力表明他们的 灵魂已趋于完美。
。
无知
基督徒、无知和盼望谈话
❖ 无知自作聪明,没有按神的旨 意行事,最后到达天国而不入, 只落得下地狱的命运。其实在之 前我们就能预见到无知的终点, 就好像在现实中一样,我们也能 洞察错误,但却始终心怀侥幸, 无知是通向成功的绊马索,一个 人的经验来自两种途径,其一是 自己的亲身经历并不断累积的, 其二是借他山之石,无知正好蒙 蔽了我们的眼睛,瞎子是看不到 光明的,等待他的只会是黑暗和 失败。
❖ 圣经是他的精神依靠和寄托, 是他心灵的灵光和灵魂的指路明 灯,是他之所以敢于一次次直面 和克服身体和内心的种种危险的 勇气之源、力量之源。
❖ “基督徒”罪恶意识的觉醒象
征着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开始。
基督徒和柔顺不小心一齐掉进了灰心沼。
❖ 面对困难,柔顺选 择了退却,而基督徒却 选择了迎难而上,不同 的选择决定了他们不同 的命运归宿。只有坚定 的信念才能给予基督徒 如此巨大的力量和信心, 唯有此才能战胜天国路 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和诱 惑。
老世故先生
❖ 老世故先生轻而易 举地使基督徒相信道德 村的合法先生能够帮他 卸下包袱,于是,基督 徒偏离了正途,去向合 法先生求助。在这里, 老世故代表的恰恰是世 俗的推理,他有悖于精 神的真理。
❖ 在现实中有这样一句话:和谐即妥协。老 于世故的人是经常将之挂在嘴边的,他们个 个莫不处事圆滑,常常以好好先生的面目出 现,表面是个主持公道的人,实则是个毫无 原则的人。立场不坚定带来的就是两面三刀, 没有任何信义和原则可言,在生活中要识别 出这类人来。
《天路历程》的宗教寓意以及对人生 的启示
2010级 程红红
主要内容
作者及作品简介 宗教寓意 启示
作者简介
裴德福郡的乡村教堂和公园
(英)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
位于裴德福桥畔本仁曾被囚禁的监狱 本仁曾常常布道的聚会所
作品简介
❖ 《天路历程》它借用了寓言和梦 境的形式,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 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 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 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 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 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 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 从此踏上了艰难而勇敢的历程, 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从 毁灭城出发,他经历了许多考验, 遇到了各种阴险人物的诱惑和凶 险。一路上,基督徒学会了如何 抵制诱惑,战胜困难,最终达到 了自己的目标,天堂的大门向他 敞开。
❖ 基督徒朝圣的第一阶段使读者们意识到会 有最后审判日的来临,因而要悔罪,要皈依 基督教。
二、抵御诱惑阶段
❖ 由于在第一阶段得到了许多必要有益的教训和启 发,基督徒成功进入了心灵朝圣的第二阶段。在此, 他始终坚持走在正途上,并且忠诚地把一切托付给 上帝,相信上帝能把他带到天国之城。
十字架前卸下包袱
❖
就作品的宗教性而言,许多文学史家把
《天路历程》与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
的《忏悔录》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方案构思而成,因 而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原罪,悔罪,皈依, 信主,赎罪,得救这几个阶段的发展。
一、原罪皈依阶段
❖ 基督徒身上褴褛的衣衫和背上 沉重的包袱,象征着人类沉重的 罪孽和深重的灾难。
嫉妒
❖ 在友爱和忠诚方面,浮华市集的故事最好的反 映了宗教教义,在这一阶段,天路客之间形成了真 正的情谊,他们彼此同情分担痛苦,相互建议给予 鼓励,共同拥有欢乐与悲伤。
❖ 浮华市集上出售各种浮华,包括荣誉、头衔、 王国、欲望、快乐、和生命等等。正如契尔评论的 那样,“浮华市集是着盛装的毁灭之城,它有种种 诱惑,是小规模的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