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成人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明察秋毫礼上往来涣然冰释B. 急功近利一愁莫展一诺千金C. 出类拔萃一视同仁委曲求全D. 风声鹤唳一筹莫展明哲保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的尊敬。

B.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值得一读。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躲在角落里。

B.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阴沉而压抑。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2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的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是范仲淹的名句。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4. “________”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别称。

5. 请填写《论语》中的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一篇适合成人高考水平的阅读理解文章)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2. 第二段中提到的“他”是指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3. 文章中有哪些描写手法?请列举并说明其作用。

(10分)4.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或价值观?(10分)四、作文(共4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内容】(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一段适合成人高考水平的作文材料)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斟酌B. 瞭望C. 恣意D. 羁拌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B. 这种天气,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C. 由于他的到来,使整个会场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1. 他终于完成了任务。

2. 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 1. 他因为勤奋而成功。

2. 他因为生病而请假。

C. 1. 这个方案经过讨论后被采纳了。

2. 这个方案经过讨论后被否定了。

D. 1. 他总是第一个到达。

2. 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D. 《三国演义》是清代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写出《诗经》中的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________的《水调歌头》。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______》。

10.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其脍炙人口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成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B. 急中生智C. 一愁莫展D. 谈笑风生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取消了。

C. 他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7.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8.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以五言或七言为主。

9.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散文形式,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炼。

10.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戏剧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成人高考模拟题测试卷语文

成人高考模拟题测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翱翔(áo xiáng)残羹剩饭(cán gēng shèng fàn)B. 惊愕(jīng è)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C. 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上都会在公园跑步,以此来锻炼身体。

B.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成绩提高得很快,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C. 为了完成作业,他加班加点地工作,直到深夜。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了历史、地理,还涉及了文学、艺术等方面。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B.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C. 他擅长处理复杂的问题,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D. 在这个项目中,他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整个团队的灵魂人物。

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虚怀若谷)B. 她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班的榜样。

(名列前茅)C.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成功。

(勇往直前)D. 她做事雷厉风行,效率极高,深得领导的信任。

(雷厉风行)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莲藕、荸荠、菱角都是我们喜爱的水生蔬菜。

B. 他们的友谊如同珍珠般纯洁无瑕。

C. 雨后的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D. 他曾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但因为伤病退役了。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按部就班B. 变本加利C. 一愁莫展D. 涣然冰释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鸣惊人,让人佩服。

B.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老马识途。

C. 他总是喜欢班门弄斧,显示自己的才华。

D. 他总是杞人忧天,担心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深受读者喜爱。

D. 由于他的努力,使得他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出处是:A. 《易经》B. 《道德经》C. 《诗经》D. 《尚书》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目十行,读书非常快。

B. 他力大无穷,能拔山举鼎。

C. 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D. 他一言九鼎,说话很有分量。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吗?B. 这是最好的选择,不是吗?C. 这是最好的选择,难道不是吗?D. 这是最好的选择,难道不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诗句。

12. “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成人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 气壮山河,意气风发C. 满载而归,汗牛充栋D. 精卫填海,一鸣惊人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

B. 他的性格温和,对人都很友好。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D. 我很喜欢看科幻小说,因为它们富有想象力。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她的言行举止,令人钦佩。

C. 这件事处理得十分妥当,让人放心。

D. 他的言辞犀利,让人无法反驳。

答案:D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朵花犹如一位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

B. 那座山高耸入云,犹如一位威武的勇士。

C. 这本书的内容如同一条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

D. 那只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犹如一支优美的舞蹈。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陶醉。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D. 他善于交际,结交了许多朋友。

答案:B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位热爱文学的高中生,他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书籍。

有一天,他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书名叫做《百年风云》。

他毫不犹豫地借阅了这本书,开始阅读。

书中讲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小明被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所吸引,他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在阅读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历史事件在他的课本上并没有详细讲解。

于是,他决定查阅更多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事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终于完成了他的历史研究。

他不仅了解了历史事件的全貌,还对这些事件有了自己的看法。

他感慨地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也可以启迪未来。

2024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24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2
1、下列文章。“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谏逐客书》
2、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的心里”此诗句出自( )
A、《炉中煤》;
B、《再别康桥》;
C、《发现》;
D、《我爱这土地》
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请回答:
A、这里的说话人是谁?是对谁说的?
B、“早听人一句话”、“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同指什么事?这说明说话人是什么性格的人?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C、孟浩然 D、高适
1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15、《陌上桑》同“脱帽著帩头”相同表现手法的是
A,采桑城南隅;B,缃綺为下裙;
C,冉冉府中趋;D,但坐观罗敷;
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
A、铺垫 B、侧写
C、对比 D、象征
11、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下列哪个词语的读音是正确的?A. 惬(qiè)意B. 庸(yōng)俗C. 黯(àn)淡D. 以上都是(答案)二、下列哪个句子中没有错别字?A. 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B. 这个地方的风景真是美不盛收。

C. 他的演讲深入浅出,让人受益非浅。

D. 她总是以身作责,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答案)三、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成语使用是恰当的?A. 他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真是个首屈一指的人才。

B. 他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真是个畏首畏尾的人。

C. 他说话总是含糊其辞,让人听不懂。

D. 以上都是。

(答案)四、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诗句是描写秋天的?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答案)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五、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文学常识是正确的?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作家。

B. 《水浒传》中的林冲是“智取生辰纲”的主要人物之一。

C. 《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名玄奘,是唐朝的高僧。

D. 以上都是。

(答案)六、下列哪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是正确的?A. “你干什么,”他问道:“为什么这么做?”B. “你干什么”?他问道,“为什么这么做”。

C. “你干什么?”他问道,“为什么这么做?”(答案)D. “你干什么?他问道:为什么这么做?”七、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没有语病?A. 经过老师的讲解,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B. 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C. 他的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 我们要尽量避免不犯错误。

(答案)八、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是比喻句?A. 他长得像他的父亲。

B. 他的心情像天空一样晴朗。

C. 他是一只勇敢的狮子。

(答案)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B.罗浮宫那些琳琅满目....、价值连城的旷世奇珍、无不记载着艺术家的成功与荣誉。

C.在官场干了几十年,王文玉依旧危言危行....,不褪共产党员本色。

D.下面我说几句,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肩负着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的责任。

B.国家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

C.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有志者,事竟成。

D.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年来,鄱阳湖加强了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___成为世界候鸟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永远的丰碑”记录着烈士们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凭着坚强的信念和___的意志,坚持斗争不动摇的英雄事迹。

30多公里道路大多在高山峡谷之间,由于强烈的地震,地裂、桥断、车翻随处可见;垂直上百米的大面积山体滑坡,不仅把路封死截断,且滚石飞落,生死体验,___!A.从而坚忍动人心魄B.进而坚忍惊心动魄C.进而坚韧动人心魄D.从而坚韧惊心动魄5.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百战不殆没齿不忘前途缈茫B.责无旁代一张一弛成绩斐然C.恰如其分喋喋不休大坝合龙D.味如嚼腊束之高阁无人问津6.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自缢(yì)伶俜(pīn)编纂(zuǎn)载(zǎi)笑载言B.契(qiè)阔婀娜(nuó)修茸(qì)渐(jiàn)车帷裳C.诘(jié)问诟(gòu)厉詈(lì)骂不可遏(è)制D.解剖(pāo)吐哺(pǔ)煦(xū)暖熠(yì)熠发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16分,每小题4分)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上世界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酶-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不过,当时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

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

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

但是,研究人员做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

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

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

但美国的奥古斯丁。

乔和弗里茨。

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

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

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

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O-1所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废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01年年底,美国的大卫。

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

平斯基改变了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

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

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

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10%。

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

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7.下列对一氧化碳医学作用的解释,最准确的一组是【】A.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是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

B.身体组织在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体内需要一定的一氧化碳。

C.科学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大有帮助。

D.一氧化碳虽然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移植手术中的排斥反应。

8.下列不能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A.让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

B.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

C.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在一星期之内可以幸存。

D.对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都死了产生在肺叶中的血块。

9.下列对一氧化碳可以救命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氧化碳对大肠的收缩和胃的排空有帮助作用。

B.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O-1所能完成的任务。

C.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医药界不应该拒绝它的治疗潜力。

D.人体在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的感染时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氧化碳如果使用不当,对人类的危害一般不明显。

B.美国一些着名的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取得了特别理想的效果。

C.一氧化碳在人类器官移植手术中作用明显,不再需要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评估。

D.科学家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有可能提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25分)。

读树李国文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

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

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

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世界上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

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成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

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

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半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轨迹。

百战不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

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

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

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李。

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

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

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

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书中的世界;看树,阅读大自然的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

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写太庙书市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5分)答:。

12.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

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些(不少于三个)表现老树和新树个性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6分)老树:新树:13.从文中看,太庙里的满园春色是怎样形成的作者由此悟出了什么道理(8分)答:。

14.从本文主旨看,作者是针对现实生活里存在的什么问题而写这篇文章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6分)答:。

四、(2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

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然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