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集中育秧发展趋势及对策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育秧是水稻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一种先育苗后移栽的水稻育苗技术,在水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定义、特点、优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定义水稻集中育苗技术是指利用专门的育苗场地,采用大田和温室相结合的育苗技术,将水稻的种子在较小面积的地块上统一分布,采用机械化播种和育苗管理技术,统一施用肥料和防治病虫害,达到提高成活率和提高移栽苗质量的目的。
1. 机械化作业:水稻集中育苗技术采用机械播种和管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集约化管理:集中育苗场地内统一生产管理,可以统一施肥、浇水、喷药,为育苗提供了有利条件。
3. 节约用地:水稻集中育苗技术通过对育苗场地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4. 高效成活:由于育苗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使得育苗过程更加科学,成活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5. 增加苗质:集中育苗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移栽苗的质量,为后期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增加产量:水稻集中育苗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成活率和移栽苗的质量,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
2. 节约人力:机械化管理和集中化育苗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3. 节约成本:集中育苗技术可以减少种子的用量,节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4. 保护环境:采用集中育苗技术可以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
1. 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机械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精准化管理技术应用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精准农业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水稻集中育苗技术中,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
3. 生态化育苗理念深入人心:水稻集中育苗技术将更加注重生态理念,通过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来实现生态化育苗。
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水稻的种植现状和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水稻种植的现状1.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据统计,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000万公顷,产量约为2.5亿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水稻的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其中以长江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
2. 种植方式和技术水稻的种植方式主要包括秧插和直播两种,其中以秧插为主。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用机械化、智能化的种植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劳动成本。
水稻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包括水肥一体化、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等技术的应用,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 面临的问题虽然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不断增加,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紧缺和污染,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供给不足,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严重,对水稻的种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和温度的波动,加剧了水稻的生长周期和产量的不稳定性。
再者是农业劳动力的短缺,随着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地区的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最后是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价格波动对水稻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二、水稻种植的发展前景1. 科技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水稻种植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农业科技的不断突破将为水稻生产带来新的种植方式和技术,包括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水稻的生产和管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 精准扶贫和农村振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和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水稻种植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将加大对水稻种植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市场保障等政策措施,推动农户增收致富,扶持农村产业发展。
早稻集中育秧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早稻集中育秧是指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服务组织,或者村级组织为育秧主体,根据培训壮秧要求,实行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供秧的集约化早稻育秧方式。
本文根据笔者实践,就湖南省澧县早稻集中育秧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早稻集中育秧的好处1、有利于扩大面积一是通过早稻集中育秧,可以把农民不愿种粮的稻田集中起来,减少抛荒;二是减少一季稻种植面积,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从而达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目的。
2、有利于节省劳力早稻集中育秧实行规模化、工厂化育秧,解决了育秧花工费时的难题,为务工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3、有利于统一品种改过去各家各户分散选择品种、分散播种,为统一选择品种、集中播种育秧,解决了过去品种多、乱、杂、技术难指导的现象,有利于提高良种的普及率。
4、有利于提高产量由于早稻集中育秧做到了统一品种、培育壮秧、规范移栽,有利于提高产量。
二、早稻集中育秧方式与关键技术1、播前准备(1)品种选择以中嘉早17、湘早籼45号、湘早籼32号、潭两优83等中熟早稻品种为主。
(2)浸种消毒浸种前选晴天晒1天,提高种子活力,用清水选种,除去空瘪粒,消毒按照25%咪鲜胺2000~2500倍液浸泡8~10个小时,种谷捞起催芽破胸露白或略有浅芽待播。
(3)播种时间以3月20~28日为最佳播种时间,根据天气抢冷尾暖头播种。
2、播种方法(1)机插秧①常规机插秧。
大棚育秧提前一周整理秧床,要求整平无杂草,沟沟相通,并喷洒敌克松全面消毒。
小拱棚育秧提前半月翻耕秧田,每亩施入48%复合肥40公斤,灌水浸泡,播种前再翻耕一次,将秧田整平泥活无杂草,按每亩秧田面施壮秧剂20包防病。
每亩大田用9寸硬盘30~32盘(或7寸硬盘34~36盘),可以流水线播种,也可以人工播种,流水线播种也可以先叠盘暗出苗。
按2横摆盘,盘与盘间不留缝隙,盘与秧床要紧密贴合,提倡纯基质播种,分盘分厢过秤均匀播种,播后用基质盖籽至不见谷粒为度,既不能盖厚,也不能盖薄,最后喷施敌克松800倍液防病。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育苗过程对水稻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水稻集中育苗技术可以提高育苗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要点:一、选地选地是水稻育苗的第一步。
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避免低洼地或多风处,以免对育苗造成不利影响。
二、田间管理在水稻萌发前要对育苗田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深翻整地、平整田面、施入熟化有机肥料等,有利于土壤的松软和养分的充足。
三、选种选择良种是水稻育苗的关键环节。
要选用抗病虫、早熟性好、生长势强的良种,以提高水稻产量和抗逆性。
四、浸种水稻育苗采用浸种的方法,即将水稻种子浸泡在适温的水中,持续12-24小时。
这样可以促进水稻种子的吸水膨大,缩短发芽期,提高发芽率。
五、育秧盘播在集中育苗中,采用育秧盘播的方式,可以减少播种量,提高育苗效率。
育秧盘的规格一般为50*30cm,育秧盘深度不宜太浅,以免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
六、控温湿化种子播种后,要注意控制育苗田的温湿度,对水稻幼苗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上,有利于水稻幼苗的抽穗生长。
七、施肥水稻幼苗期要适量追施肥料,一般以铵态氮肥为主,有助于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
同时要注意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八、防治病虫水稻育苗期要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防治水稻苗期病虫害,以保证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
以上便是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要点。
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育苗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希望各位种植水稻的农户能够根据这些要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水稻育苗工作,为水稻的丰收做出贡献。
早稻集中育秧情况汇报
早稻集中育秧情况汇报
今年早稻集中育秧工作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各地农民朋友们正在积极备耕,
有序进行早稻育秧工作。
根据我们的调研和汇总数据,现将早稻集中育秧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播种面积。
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早稻播种面积已经达到了XX万亩,相比去年同期有所
增加。
其中,南方地区播种面积较大,以江南地区为主,北方地区也有一定的播种面积。
二、育秧技术。
在育秧技术方面,各地农民朋友们都在积极采用新技术,比如水稻直播、秧田
覆膜、水肥一体化等,以提高育秧效率和稻谷产量。
农业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育秧管理。
在育秧管理方面,各地农民朋友们都非常重视,严格按照育秧技术要求进行管理,保证了育秧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加强了对稻田的水肥管理,保证了稻田的养分供给和水分充足,为早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病虫害防治。
为了保证早稻的健康生长,各地农民朋友们都加强了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了早稻的生长健康。
五、产量预测。
根据目前的育秧情况和气象条件,我们初步预测今年的早稻产量将会有所增加,但具体的产量还需要根据后续的生长情况和天气条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预测。
总结,目前,全国范围内早稻集中育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各地农民朋友们都非常重视早稻的育秧工作,采用了新技术、加强了管理和防治工作,预计今年的早稻产量将会有所增加。
希望各地农民朋友们继续加强育秧管理,确保早稻的健康生长,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徽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稻-油周年绿色丰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2022YFD2301405)。
作者简介孔令娟(1976—),女,高级农艺师,从事粮食作物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3-06-31安徽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孔令娟杨森汪永武潘广元(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合肥230001)摘要本文从安徽省水稻集中育秧的发展现状、主要方式、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以期为全面推进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水稻;集中育秧;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4-0017-05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提高粮食产量、稳定粮食生产已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
安徽作为中部粮食生产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产量居全国前列,水稻产能稳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以来,尽管受洪涝、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安徽省稻谷单产和总产仍呈现平稳态势,但持续增产的难度逐渐加大。
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仍是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增产途径,而抓住育秧培育壮秧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首要环节,也是新时期安徽省落实增粮稳粮的一项基础性、保障性工程。
为此,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水稻集中育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技术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和生产指导提供参考。
1发展现状与成效1.1集中育秧稳步推进,粮食安全供给得到保障安徽省自2013年开始扶持水稻标准化集中育秧建设,集中育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将该模式作为水稻关键生产技术进行大力推广[1],克服了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对育秧的影响,有效促进了安徽省早、中、晚稻稳定发展,单产持续增产,尤其是2017年以来在种植面积下滑的情况,连续6年总产稳定在1560万~1680万t (图1)。
据对合肥等10个地市的初步调查,建成有先进设施的育秧基地累计3735家,主要依托种粮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施,集中培育秧苗的秧盘数量达1.7亿盘左右,占全省水稻机插秧面积的48%,有效推进了全省水稻机插秧技术高质量发展。
水稻集中育秧实施工作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实施工作方案一、背景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但在现代化生产体系下,水稻的育种、育苗和管理技术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其中,育苗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育苗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和资源的浪费,加快水稻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各地纷纷实施了水稻集中育苗的工作。
本文即是为了规范水稻集中育苗工作而制定的方案。
二、基本原则1.科学、规范。
按照农艺规程的要求,采用科学的育苗技术和方法,保证苗期生长的良好环境和匀称生长的苗株。
2.集中、高效。
将分散的育苗和育种活动整合到一起,节约劳动资源和物资投入,提高育苗效率和成本效益。
3.环保、节能。
采用环保、节能的方式进行育苗,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实施步骤1.选择育苗场所。
育苗场所应选择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场地。
场地距离水稻种植区不宜过远,方便管理和生产作业。
2.准备育苗土壤。
选用优质的育苗基质,与化肥、有机肥等养份进行充分混合。
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适量的石膏、硫磺等药剂进行调节和杀菌处理。
3.施肥揭膜。
根据实际情况和育苗需要,采用适量的化肥、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等材料进行施肥,并适时揭开膜料。
4.翻耙、平整。
将育苗土壤进行翻耙、压平,消除土壤的积水和松散状态,增强土层的质地和保水性。
5.播种、覆土。
选择适量的优质水稻种子,按照规定的播种量和深度进行播种,覆盖一定厚度的育苗土壤。
6.维护管理。
在育苗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浇水、施肥、控制病虫害等措施,保证育苗的健康和生长。
四、注意事项1.确保种子质量。
选用经过技术处理和检测的优质种子,保证育苗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2.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水质和育苗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和营养元素,保证苗期生长需要的养分供应。
3.管理规范。
在育苗拼种作业中,要加强巡视、防护、喷杀等工作,及时排查和处理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4.科技支持。
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一、现状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早稻种植区之一,早稻集中育秧是湖南省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可以发现目前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
湖南省地势东高西低,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早稻集中育秧的土地面积有限,导致了育秧规模无法大规模扩大。
这对于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和提高粮食产能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其次,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在育秧技术上相对滞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手段。
与传统的人工育秧相比,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也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益。
这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劳动力的浪费。
此外,农民的意识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种植的观念和技术知识。
他们往往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来进行操作,没有充分利用科学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益。
农民对于早稻集中育秧的重要性和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
二、问题分析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面临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土地资源有限、科技水平滞后和农民意识不高。
土地资源有限是制约早稻集中育秧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面积来进行育秧,无法实现产量的提高。
科技水平滞后和农民意识不高则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缺乏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科学种植理念,使得育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浪费和低效问题。
三、对策建议为了有效解决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的存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要加大土地资源的配置力度。
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早稻集中育秧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可以采用土地流转、集约用地等方式,确保早稻集中育秧的土地面积能够满足需求,并确保农民的收益。
其次,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创新。
借助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提高育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推广先进的育秧设施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指将水稻的种子集中在育秧箱或育秧盘中进行育秧的一种种植技术。
该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苗床密度,促进秧苗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稻谷产量。
下面将从土壤准备、种子处理、育秧箱选用和育秧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
土壤准备是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第一步。
在育秧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翻耕和耙平,使土壤松软、细腻,并确保排水良好。
根据土壤质地和结构的具体情况,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
种子处理是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种子处理之前,需要将水稻种子进行筛选,去除不良品和病虫害种子。
然后,将干净的种子浸泡在稀释的草木灰水中,进行草木灰浸种处理。
还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温水处理等方法,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能力。
育秧箱的选用对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成功与否也起着重要作用。
育秧箱的选用要考虑到箱体材质、透气性和保温性等因素。
通常,育秧箱材质选择塑料或水泥,透明且容易清洗,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
育秧箱的大小要根据种植面积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秧苗的健康生长。
育秧管理是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关键步骤。
在育秧期间,需要根据秧苗生长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
还要注意定时进行浇水和施肥,确保秧苗的养分和水分供应充足。
还要及时清除育秧箱内的杂草和病虫害,保持秧苗的健康生长。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水稻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它可以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水稻的适应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育种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利用遗传育种技术,可以改良水稻品种,提高水
稻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水稻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水稻的适应性。
此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可以更快地获得优良的水稻品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管理水稻育种过程。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水稻育种过程中的大量数据,从而更好地指导水稻育种工作。
此外,利用智能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水稻育种过程,从而提高水稻育种的效率。
最后,利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水稻育种过程,从而提高水稻育种的效率。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更好地监测水稻的生长状况,从而更好地控制水稻育种过程。
此外,利用机器人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水稻育种过程的自动化,从而提高水稻育种的效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育种技术也取得了长
足的进步,可以更好地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水稻的适应性。
未来,水稻育种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水稻的适应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近年来,水稻育种技术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水稻遗传育种准备了大量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水稻育种正迈向设计育种的新时代。
水稻育种的创新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水稻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确保了我国的口粮安全,育种目标也从唯产量是举到高抗、优质和高产并重,育种理念从高产优质逐步提升为“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进展1.1水稻品种数量井喷、品质提升2014年后,国家先后启用了品种审定的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渠道,品种试验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参试品种的数量因此迅速增加。
2016年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数为551个,2017年为676个,2018年达943个,是2017年审定品种数的1.40倍,其中,籼稻品种数增加77.3%,杂交稻品种数增加71.8%,两系杂交水稻比重已占审定杂交水稻新品种数的44.8%。
通过审定品种的品质性状得以改善,2018年268个国审品种中,优质稻占比为50.0%,地方审定品种中优质稻占比为34.6%;在抗性方面,国审品种中抗稻瘟病品种的比例相对较高,有38个,占比为14.2%;抗白叶枯病品种为8个,抗褐飞虱品种为2个;地方审定水稻品种中有255个品种具有抗稻瘟病特性,占比37.8%,另有抗白叶枯病品种71个,抗稻曲病品种57个,抗纹枯病品种76个,抗条纹叶枯病品种43个。
1.2超级稻实现第五期育种目标自1996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中国超级稻”项目以来,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协作攻关,我国在超级稻理论方法、材料创制、品种选育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育成了一大批超高产品种,当前可冠名超级稻的品种数目为132个,其中常规稻35个,杂交稻97个,累计推广面积达7 000多万hm2,目前年推广面积在800多万hm2以上。
在高产攻关和生产实践中这些品种均表现出超高产潜力,2016年实现16.0 t/hm2的第五期育种产量目标,为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十四连增”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和育种一直是农业科技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水稻育种发展现状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从传统育种到现代育种的转变,从单一育种到多元化育种的发展历程。
在育种技术上,我国已经掌握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高通量筛选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国的水稻品种也经历了从品质类型到功能类型的转变,从传统的高产优质型向耐逆型、高品质型、特色型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品种推广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我国水稻品种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其中以超级稻品种为代表的高产品种,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主力品种。
同时,我国也在推广特色品种、优质品种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水稻育种发展展望尽管我国水稻育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国际上的竞争中,我国的水稻品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未来水稻育种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指标,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具体来说,未来水稻育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1. 品质型和功能型水稻品种的开发。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品质型和功能型水稻品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抗逆性水稻品种的研究。
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抗逆性水稻品种的研究和推广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3.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育种技术将成为未来育种的重要手段。
4. 国际合作和交流。
与国际上的育种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和开发水稻新品种,将有助于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
三、水稻育种发展对策为了推进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 加强基础研究。
水稻育种需要依托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质量至关重要。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水稻是中国的主食作物,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育种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议题,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高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需求,水稻育种一直在探索和发展。
本文就当前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水稻育种的现状当前,水稻育种取得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成果。
首先是水稻品种的多样化和规模化。
我国水稻品种数量达到了4000个以上,其中包括了常规杂交、分子标记和转基因水稻等多种类型。
其次是水稻的高产优质化。
在育种的推进下,目前我国已经培育了多个高产优质水稻种类,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针对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病虫害等方面的逆境,水稻育种也在不断努力,研发出抗倒伏、抗病虫、适应高寒等特殊条件下种植的特种水稻。
二、水稻育种的未来发展趋势1.基于分子标记的水稻育种如今,通过转化基因技术可以使提高水稻的产量、生长速度以及病虫害防治能力。
但是,基于分子标记的水稻育种,是无需转化基因技术,通过选择有优良遗传特征的品种来培育出新的水稻品种。
基于分子标记的水稻育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以更加系统化的手段来研究千粒重、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等遗传特征,并选取适合的品种进行杂交和配对,极大地增加了培育新品种的成功率。
同时,基于分子标记的选择是精确的,不会对水稻的基因造成任何影响,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2.创新种植管理技术这里指的是应用新兴的技术来优化水稻育种的种植过程,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如:利用精准灌溉技术,依据不同的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情况来灌溉,精确控制水稻生长环境和使用水量;又如:利用“3S”技术(GPS、RS、GIS),建立水稻生长环境的基础平台,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减少浪费。
3.推广耐盐碱水稻中国是一个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许多地区的土壤是盐碱化程度较高,该土地适宜种植耐盐碱水稻。
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够适应盐碱性大的土壤的水稻品种。
这类水稻品种适应性强,不容易受到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集中育秧发展现状
集中育秧发展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集中育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种植方式。
下面就集中育秧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集中育秧是一种利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先进的育苗技术,将种苗集中在特定场所进行育苗培育,再移栽至田地中生长的种植方式。
它具有节水、节能、环保、高产的特点,被广大农民和农业专家认可和支持。
首先,集中育秧的发展状况表现在技术的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集中育秧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和推广。
利用温室、播种机、灌溉设备等现代化设备,可以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
其次,集中育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集中育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稻谷、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中。
不仅在传统农田中应用广泛,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在温室、大棚中进行集中育秧,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气候变化。
集中育秧在大棚蔬菜种植中的应用特别突出,能够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第三,政府对集中育秧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农业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和措施,推动集中育秧的发展。
例如,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温室设施、肥料和种子的补贴力度,推广先进的育苗技术和设备,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支持,鼓励农民进行集中育秧,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集中育秧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集中育秧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通过集中育秧,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
集中育秧发展现状
集中育秧发展现状
在农业生产中,集中育秧发展是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种植方式。
相比传统的分散播种方式,集中育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目前,集中育秧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现状:
1. 技术推广与应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集中育秧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推广应用。
种植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有效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使幼苗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
同时,利用组织培养、水培等现代化技术,也能够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经济效益:集中育秧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够减少浪费和损失。
在传统的分散播种中,受到天气、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幼苗易受损并且不易管理。
而集中育秧则能够在室内或有条件的环境下进行育苗,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提高农作物的生存率和产量,进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3. 资源利用:集中育秧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相较于传统的田间播种,集中育秧可以在室内或设施中种植,有效减少土地面积的占用。
而且,集中育秧还可以节约用水,通过灌溉系统灌溉,保证幼苗的水分需求,减少了湿地农田的需水量。
4. 生态环保:集中育秧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
室内或设施中育秧,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
境的污染。
同时,集中育秧还能够更好地控制病虫害,减少了农作物的病害,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
总而言之,集中育秧发展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应用,相信集中育秧将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随着种植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也开始推行科技育种。
在水稻种植领域,水稻集中育
秧技术逐渐成为了主流。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基本原理便是利用“早出苗、早移栽、早收获”的优势,通过提
高苗床育秧的管理质量,增强种子发芽、生长能力,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具体而言,其核心技术包括:在秧床之前进行流域检测,保证水份和PH值的均衡,
增加水稻籽的发芽率;采用小穴播法,密度统一在100~110颗/平方,提高水稻发芽品质;在种子育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温度、湿度、采光等控制,以加速发芽和成长;在水稻育
秧过程中,增加适宜的营养液,加强秧苗的养分供应,保证水稻生长的健康和高效。
此外,如合理施肥、及时除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优势明显。
它通过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
使得苗床上的水稻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和高水平的生长质量,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水稻
种类的适应性。
同时,它也为水稻的年产量稳步提高和避免农药污染提供了保障。
然而,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半熟种植时
期的土壤苦病、水稻疾病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育秧的效果;早期投资成本较大、提高生
育门槛等,都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结而言,水稻集中育秧技术为现代种植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可以
帮助我们实现高产、高效、高质、绿色的农业发展目标,而且可以促进水稻全产业链中不
断优化和完善,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渐提高,更好地服务国内乃至全球
市场的需求。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来源。
而水稻的育苗技术对于整个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采用集中育苗技术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就水稻集中育苗技术进行一些浅谈,希望能对广大农民朋友们在水稻种植中有所帮助。
一、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概念水稻集中育苗技术是指将水稻幼苗在固定的苗床上进行育苗,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保证水稻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相比传统的分散育苗技术,集中育苗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水稻幼苗的生长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育苗的均匀性和产量。
1. 提高育苗的成活率:集中育苗技术能够在幼苗生长的最初阶段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为水稻幼苗的成活提供了有利条件,降低了由于环境不稳定导致的苗床间差异。
2. 节省种子用量:相比传统的分散育苗技术,集中育苗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种子的用量,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减少了播种时种子的浪费。
3. 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支持:集中育苗技术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这有助于提高水稻种植者的管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4. 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由于集中育苗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水稻幼苗的生长环境,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保证了水稻的健康生长。
5. 科学配方施肥:在集中育苗技术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科学配方施肥,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营养支持。
在实际的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集中育苗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农户都在不断尝试和实践,发展出了各自适合当地环境和条件的集中育苗技术模式。
1. 种植模式的选择:集中育苗技术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如温室育苗、网室育苗、露天育苗等。
不同模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2. 技术支持和管理:水稻集中育苗技术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以便提高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效果和产量。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生长习性敏感、饱受病虫害等问题的影响,水稻栽培过程中的育秧环节十分关键。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水稻集中育秧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所谓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指采用经过科学处理的种子,在统一的管理下进行育秧,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生长质量,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该技术相对于传统分散育秧方式,不仅可节约育秧用地,缩短育秧期,降低育秧成本,而且可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水稻的抗病虫性,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应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因素进行实施。
而一般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选种:首先要选择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同时要求种子的全粒率达到98%以上,水分含量低于14%。
而对于不同品种的水稻,其籽粒大小也不同,因此在选择时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籽粒大小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处理。
二、处理种子:选择好种子后,应对其进行适当处理。
具体来说,可通过浸种、干燥、补种等方式,加速种子的出芽和萌发。
其中,浸种可使种子吸满水分,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干燥则可促进种子的新陈代谢,加速水分的挥发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补种则可增加已出芽苗的数量,降低因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出苗率下降。
三、放种:处理好的种子应在合适时期进行放种。
放种时应选择土质疏松、水分适宜、排水良好的育苗田地,并采用统一的种子密度和行距,以保证苗期生长的一致性和生长均衡性。
四、管理:育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包括深耕土壤,整地减少杂草,保证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注意防治病虫害等。
同时,育苗时还应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当前水稻栽培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成功与否需要科学规划和严格执行,更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主,根据具体环境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进。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指将播种的水稻种子在特定的育秧机械化设备中集中培育成秧苗的一种种植技术。
它相比于传统的稻田直播种植方式,具有节约劳动、提高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优势。
下面将从研究背景、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浅谈。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研究背景主要源于人力资源的缺乏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田劳动力逐渐减少,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逐渐降低。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对农作物种植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应运而生。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育秧机械化设备,通过调节水、光、温度等环境条件,模拟湿地稻田的生长环境,实现水稻种子的良好生长。
育秧机械化设备一般包括育秧盘、育秧架、自动灌溉系统等。
育秧盘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育秧架保持稻苗的竖立,自动灌溉系统提供适宜的水分供给。
通过这些设备的配合使用,可以使水稻种子在短时间内集中发芽、生长,并形成健壮蓄秧苗。
接下来,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种子处理、育秧机械化设备的设置和管理。
种子处理是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种子的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育秧机械化设备的设置要根据实际种植环境和要求进行调整,包括水位、温度、光照等条件的控制。
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对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以及对秧苗的定期观察和管理。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它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还可以节约劳动力和减少用水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价值。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在未来的种植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一种具有较高发展前景的种植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完善设备和技术,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集中育秧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泸县依托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推广水稻集中育秧,重点在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专业户和村、社集中示范,提升了水稻育秧技术及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促进了水稻的规模化生产和农机化发展水平和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水稻集中育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
1 集中育秧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发展面积和增产情况
泸县位于川南长江和沱江汇合处,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晚秋温光资源丰富,中稻再生稻生产独聚特色,全县粮食产量54万t
左右,其中水稻产量37万t,占70%。
2008年前泸县水稻集中育秧发展不平衡,从2008年起泸县被确定为部、省、市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以来,水稻集中育秧发展较快,促进了秧苗质量的提高和粮食增产,促进了水稻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机化发展进程。
据统计,泸县2008年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集中育秧面积1257hm2,占示范区面积1570hm2的80.0%,带动全县集中育秧面积2833hm2,占全县水稻面积的7.5%;集中育秧一季中稻单产9480.0kg/hm2,比分散育秧增产637.5kg/hm2,增7.2%。
2009年示范区集中育秧面积
2247hm2,占79.9%,带动全县推广3088hm2,占全县水稻面积的8.2%;单产9510.0kg/hm2,增产660.0kg/hm2,增7.5%。
2010年示范区
集中育秧面积2102hm2,占89.2%,带动全县面积3435hm2,占9.1%;单产9570.0kg/hm2,增产675.0kg/hm2,增7.6%。
2011年全县集中育秧面积4800hm2,占12.6%,单产9615.0kg/hm2,增产
705.0kg/hm2,增7.9%。
2012年全县集中育秧面积7747hm2,占20.3%,单产9690.0kg/hm2,增产690.0kg/hm2,增产7.7%。
1.2 集中育秧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1.2.1 便于大面积统一技术指导
水稻集中育秧实现了统一供种、一个项目镇主推1~2个品种,一个项目村(社)主推一个品种,解决了因农户自选品种“多、乱、杂”的问题,便于大面积统一技术指导和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水稻单产。
1.2.2 降低育秧成本
集中育秧每hm2成本1650元,分散育秧2025元,每hm2节约生产成本375元。
1.2.3 有利于水稻集成技术推广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多,留守劳力年龄偏老,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意识弱,单家独户新技术措施落实难,集中育秧减少了推广环节,促进了技术集成,新技术应用容易到位,有利于提高单产,因此集中育秧有发展前景。
1.3 存在问题
1.3.1 农户认识不到位
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老龄男女偏多,文化程度偏低,自觉搞集中育秧的能力差。
1.3.2 经营方式的制约
水稻集中育秧需集约化管理,耕地、技术、物质、劳力等生产要素越集中越便于操作,目前我县农村户平耕地面积只有0.25~0.34hm2,且分散经营,要把耕地和农户劳力集中起来搞集中育秧困难较大。
1.3.3 集中育秧如果太集中
那么离农户的稻田必定就远,对浅丘区尤其是深丘区农户运输秧苗就有困难。
2 政策支持及主要模式
2.1 行政推动模式
每年泸县财政投入80~100万元、项目镇投入30~50万元、县农业部门整合项目经费100~200万元投入到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中,在项目区统一实行“八统”技术落实,即良种统供、旱秧统育、三角形统栽、施肥统配、病虫统防、促芽肥统施、田坎高粱(玉米)统栽、集成技术统攻,示范区以镇或村为单位集中育秧,县农业局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
如2010年在得胜镇接官坝村2社统育旱秧面积3.5hm2,其中采用双模覆盖0.5hm2,单模覆盖3hm2,可移栽本田面积100hm2以上。
2.2 以社牵头分户自育模式
在项目区以社为单位选择2~3处苗床地,采取集中地点分户自育的方式,由县农业局和项目镇联合补贴旱育保姆90~105元/hm2、旱秧净30~45元/hm2、育秧人工费105~135元/hm2,实行集中育秧,由各镇农技部门负责技术指导,这种方式每点、片所育秧苗可移栽本田1.5~2.5hm2。
2.3 种田大户模式
以种粮专业大户为集中育秧单位进行集中育秧,我县云龙镇种粮大户雷宇刚,每年集中育秧8000~12000盘,满足自己55hm2多机械化移栽需要,还为周边部分农户提供秧苗。
3 措施及政策建议
3.1 广泛开展宣传
充分发挥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让农民充分认识和了解水稻集中育秧的好处和作用,提高参与集中育秧的积极性。
3.2 落实集中育秧扶持资金
建议各地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补贴集中育秧,调动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展水稻集中育秧的积极性。
鼓励镇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社,也拿出一定资金支持水稻集中育秧,多途径解决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经费。
3.3 抓好集中育秧点布局规划
布局水稻集中育秧点要以“方便群众、规避风险”为原则,村
或多个社联合设立集中育秧点,每个集中育秧点秧田面积,育大苗一般以1.5hm2左右为宜,育中小苗以0.7hm2左右为宜。
3.4 抓好技术服务
强化技术培训,特别注重对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各种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训,印发简单明了的技术要点“明白纸”。
积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片进行蹲点,做到每一个集中育秧点都有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严把技术关口,切实规避和化解水稻集中育秧技术风险。
作者简介:徐显中(1965-),男,汉族,四川泸县人,任职于四川泸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