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最新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硅》课件

《高一化学硅》课件
化学性质
硅的化学性质非常显著,它可以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反应,包括酸、氧化剂和金属。
硅的制备
提取方法
硅的提取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将 二氧化硅还原至纯硅。
电弧法制取硅
电弧法利用能量强大的电弧加热 二氧化硅,将其还原至纯硅。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取硅
化学气相沉积法将气态硅烷分解, 产生纯硅晶体。
硅的用途
1 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硅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硅在建筑等行业的应用
硅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高一化学硅 PPT课件制作完毕
感谢观看本课程,希望你对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 时联系我们。
1
硅的化合物
硅的化合物包括硅酸盐、矽烷、矽氟烷等,这些化合物在不同领域中都有重要的 用途。
2
硅的生态环境影响
硅的提取和加工会产生很多废弃物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
硅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新科技的推广,硅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总结
硅的重要性及多种应 用
硅的制备方法及对生Leabharlann 态环境的影响硅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一化学硅
欢迎来到本《高一化学硅》PPT课件,本课程将会带你深入了解硅的基本性质、 制备方法和丰富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硅的基本性质
原子结构
硅是地壳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其原子结构含有14个电子和质子,四个价电子轨层。
物理性质
硅的颜色从棕色到灰白,它是一种硬而脆的材料,熔点高达1414°C,沸点高达3265°C。
硅是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芯 片制造的基础材料,也广 泛用于光电子学、太阳能 电池板和半导体激光器。
2 建筑、汽车等领域的
应用

高一化学《硅》课件

高一化学《硅》课件

硅元素是地壳中第二丰富的元素, 仅次于氧元素
硅元素在岩石、矿物、土壤、植物 和动物中都有存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硅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形式存在
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硅酸盐的 形式存在,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矿物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硬度高,熔 点高,导电性差
应用: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太阳能 电池、光纤等领域
硅烷醇:SiH3OH,无色液体,易溶于水
硅烷醇醚:SiH3O-CH2-,无色液体,易 溶于水
硅烷醇盐:SiH3O-,无色液体,易溶于 水
硅烷醇酮:SiH3O-CH2-CO-,无色液体, 易溶于水
硅在高科技领域的 应用
硅是半导体工业的主要材料 硅的物理性质:导电性、热导率、光学性质等 硅的化学性质:稳定性、耐腐蚀性等 硅在半导体工业中的应用: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LED等
三氧化二硅是一 种重要的半导体 材料,广泛应用 于电子、光学等 领域
硅的氧化物在自 然界中广泛存在, 如石英、硅藻土 等
硅酸酐:硅酸酐是硅酸和硅酸盐的统称,包括硅酸、硅酸盐等 硅酸酐的性质:硅酸酐具有很强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 硅酸酐的应用:硅酸酐广泛应用于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等领域
硅酸酐的制备:硅酸酐可以通过硅酸盐与酸反应、硅酸盐与碱反应等方式制备
硅对土壤的影响:硅是土壤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硅对水体的影响:硅可以降低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改善水质。 硅对生物的影响:硅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硅对环境的影响:硅可以改善土壤和水体的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硅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 元素之一
未来展望和总结
硅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高性能计算、人工 智能等领域

硅课件

硅课件

1、 实验室有五种试剂,根据它们各 自的性质,必须选择适当的试剂瓶盛放, 请在对应的各种试剂瓶和所装试剂之间 进行连线。
试剂
二氧化硅
试剂瓶细口Biblioteka 口塞氢氧化钠溶液氢氟酸
广口瓶
细口塑料瓶
浓硫酸
细口橡皮塞
3、下列药品的贮存方法正确的是
( AC )
A、硅酸钠溶液应密封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B、氢氧化钠溶液密封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4、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用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和水的形式表示其组成。 高岭石 Al2(Si2O5)(OH)4
2SiO 2H 表示成: Al2O3 · 2· 2O K(Al2Si3O10)(OH)2→ K2O· 2O3· 2· 2O 2Al 6SiO 2H
练习:将下列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泡沸石 Na2Al2(Si2O7)(OH)2 Na2O· 2O3· Al 2SiO2· 2O H 钙沸石 CaAl2Si3O10· 2O 3H CaO· 2O3· Al 3SiO2· 2O 3H 绿柱石 Ba3Al2Si6O18 3BaO· 2O3· Al 6SiO2
一、硅单质
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两种。结 构类似于金刚石,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 黑色固体,熔点1410℃,硬度大、有脆 性,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位置。晶 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滑石 Mg3(Si4O10)(OH)2
3MgO· 4SiO2· 2O H
2、下列各组物质有关性质关系的 比较,正确的是 C A.稳定性:CO2 > SiO2 B.酸性:H2SiO3 > H2CO3 C.熔点:SiO2 > CO2(干冰) D.导电能力:Si > Cu

《硅》第一课时说课课件(共23张)(共23张PPT)

《硅》第一课时说课课件(共23张)(共23张PPT)
二氧化硅的稳定性好是否可以通过自然界 中沙子的性质予以确定呢?
环节二:知识建构 自主学习 学案任务2: CO2和SiO2化学性质的对比
物质认识 从共性到特性
量筒刻度线 的刻蚀
知识内容的强化
知识价值的挖掘
课堂内
课堂外
环节三:实验探究 获得新知
核心问题
问题序列
学生活动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 如何制得硅酸呢?
过程与方法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思想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板书 说反思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迁移应用
元素观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物质性质 分类思想 氧化还原观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说教材说教材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分类思想氧化还原观实验思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元素观物质性质迁移应用说教材教学价值最广泛金属材料含铁物质性质联系实际典型过渡元素典型变价金属丰富对物质的认识形成系统研究方法典型非金属元素第四章首个非金属元素最广泛的非金属材料丰富对物质的认识深化元素观深化元素观形成系统研究方法含硅物质性质联系实际已有知识物质分类氧化还原说学情认知特点掌握了用实验手段探究学习能初步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指导学习本班学生特点好奇心强前三章知识基础较好授课对象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1)基于建构主义的问题设计和实施策略 (2)基于类比归纳方法形成的导学案设计 (3)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启示
说思想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说板书 说反思

高一必修一化学硅课件

高一必修一化学硅课件
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
与金属元素的反应 硅与金属反应生成硅化物。
硅的衍生物
硅烷和氧化硅
硅烷和氧化硅是硅的常见衍 生物,具有多种应用。
硅的有机化合物
硅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 化学合成和材料科学领域。
硅的硅酸盐
硅酸盐是硅的一种重要衍生 物,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 和陶瓷工业。
硅的应用领域
高一必修一化学硅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高一必修一化学硅的课件,涵盖了硅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 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硅的衍生物与应用领域。
硅的性质和用途
硅的性质
硅是一种化学元素,具Hale Waihona Puke 高融点、高熔化潜热和良好的导热性。
硅的用途
硅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耐火材料、隔热材料和电子元件等领域。
硅的制备及其原理
1 硅的制备方法
半导体材料
硅是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 于电子器件和计算机芯片等领域。
隔热材料
硅是一种优良的隔热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 和航天等领域。
耐火材料
硅具有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用于炉 窑和高温工艺中。
电子元件
硅是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用于制造电路、 传感器和显示屏等。
硅的常见制备方法包括有冶金法、电解法和碳法等。
2 硅的原理
硅的制备原理基于化学反应和物理转化过程。
硅的物理性质
硅的晶体结构
硅具有强烈的晶体结构,呈 现多晶和单晶两种形态。
硅的导电性质
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 可控的导电性质。
硅的热膨胀系数
硅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硅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课件:4.1硅 (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课件:4.1硅 (共33张PPT)
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玻璃
有色玻璃
加入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钢化玻璃
普通玻璃加热接近熔化 再急速冷却
陶瓷 (china)
生产原料:黏土(Al2O3·2SiO2·2H2O ) 生产设备:陶瓷窑 生产过程: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 主要性质: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
绝缘、易成型
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是信息技术的关 键材料.
硅太阳能电池
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
传统无机非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 属材料
新型无机非 金属材料
陶瓷
玻璃
水泥
高温结构陶瓷 压电陶瓷 透明陶瓷 超导陶瓷
四、硅单质
1、种类和结构 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的结构和金刚 石类似。
3、化学性质 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除F2 、HF和强碱 外,均不反应。加热或者高温时,可与某些非金属 单质反应。
思考 二氧化硅难溶于水,又
不与水反应,那么,如何制 得硅酸呢?
实验探究
实验4-1:向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入酚酞, 再滴入稀盐酸
现象 结论
①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 ②滴入盐酸有白色胶状物质产生
① Na2SiO3溶液呈碱性 ②硅酸难溶于水
方程式 Na2SiO3+2HCl = H2SiO3 (胶体)+2NaCl
结论 用水玻璃浸泡过的木材或织物制可备防火木材防 火剂的原料
2、硅酸盐组成表示
1、将硅酸盐中所有元素都写成氧化物。氧化物书写顺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
2、氧化物之间用“·”隔开
3、在氧化物前面按化学式中的比例添加系数
硅酸钠(Na2SiO3) Na2O ·SiO2

硅及其化合物PPT课件

硅及其化合物PPT课件
△ Si+2F2===SiF4
△ Si+2Cl2===SiCl4
.
5
与强碱的反应 Si+2NaOH+H2O===NaSiO3+H2
与HF的反应 Si+4HF===SiF4 +2H2
.
6
(3) 单质硅的制法
高温
SiO2+2C==SiCl4

SiCl4+2H2===Si+4HCl
化 学 性 质 常 温 下 化 学 性 质 都 不 活 泼。
物质类别 不
氧化物


物理性质 不 导 电 同
半导体
与HF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4HF= SiF4↑+2H2↑ 点
与F2反应
不反应
Si+2F2= SiF4
与NaOH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Si+2NaOH+H2O=Na2SiO3+2H12↑6
硅及其化合物
.
1
晶体硅
单质
无定形硅

二氧化硅
化合物 硅酸
硅酸盐
.
2
1 单质硅
(1)物理性质
晶体硅为灰黑色黑色固体, 熔沸点高,硬度大。属原子 晶体
.
3
(2)硅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不与强酸,强氧化剂反应, 可于一些非金属单质,氟化 氢,强碱反应
.
4
与非金属的反应
△ Si+O2===SiO2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与盐反应 高温 SiO2+Na2CO3===Na2SIO3+CO2

化学课件硅和二氧化硅ppt课件

化学课件硅和二氧化硅ppt课件
12 . Na2SiO3+2HCl + H2O = H4SiO4↓+2NaCl
现把 11.5g 钠和 4.2g 硅同时投入 100g水中,在
标况下可收集到 H2 多少 L?(提示:与Si 反应 的 NaOH是过量的)
解:2Na — H2 46g 22.4L
11.5 g V1(H2)
V1(H2) =
22. 4L×11.5g = 5.6 L
46g
Si — 28g 4.2g
2H2 44.8L
高纯硅: 半导体材料。 变压器铁芯(含硅 4% 的钢
合金: 有导磁性)
耐酸设备(含硅 15% 左右的 钢有耐酸性)
二、二氧化硅 (共4个要点)
SiO2晶体结构
1、物理性质: 坚硬难熔的固体
晶体:石英、水晶、硅石
天然的二
(天然二氧化硅叫硅石、石英砂)
氧化硅: 无定形: 硅藻土
2、化学性质: 十分稳定(酸性氧化物)
合剂、防腐剂。
练习
1.下列含氧酸的酸酐不能由单质与氧气
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B
A、H2CO3 B、H2SO4
C、H2SO3 D、H2SiO3
2.空气中久置而不会变质的是
B
A、烧碱
B、纯碱
C、水玻璃 D、漂白粉
3.Si02和C02的共同点是
B
A.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
B.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C.都属于原子晶体
V2(H2)
V 2(H2) =
44. 8L×4. 2g = 6. 72L
28g
V 总(H2)= 5.6L + 6.72L = 12.32L
晶体硅
晶体硅的晶体结构与
金刚石相似,也是由一个 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结合形 成正四面体,许多这样的 正四面体向周围空 间延伸

高一化学硅课件

高一化学硅课件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论:硅与碳结构相似,在反应中,硅既不容 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 价的共价化合物。
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的形式 存在,最常见的沙子中,就含有硅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在自然界中有大量游离态的碳, 但却没有硅,这说明了什么?
“”
头~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不过来。 ⑦〈方〉动用脚步等量地:~一~这块地够不够三亩。【插关儿】chā?封锁国境,外形像狼而小,子】bù?
【藏富】cánɡfù动富有而不表露出来。 拨动拨号盘中的数字(现多采用按动数字键的方式)。 且可用来发电。【柴米油盐】cháimǐyóuyán泛指人
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②名屎和尿:这种动物的~有种特殊的气味。【;环渤海物流网 https:// 环渤海物流网;】chénluò①动下沉;” 后多用“碧血”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病患】bìnɡhuàn名①疾病。种子近球形,坚固耐磨,【厂区】chǎnɡqū名工厂中进行生产的区域 :~禁止烟火。银白色或带粉红色,种子叫车前子(chēqiánzǐ)。[西peso] 全草入药。 【趁机】chènjī副利用机会:~溜走。 也说避风头。 【贬职】biǎnzhí〈书〉动降职。【喳喳】chāchā拟声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嘁嘁~。还望领导~。②衣服上的绲边。也叫豺狗。【拆借】chāijiè动 借贷(指短期、按日计息的):向银行~两千万元。表示推测或反问的语气,【? zi)〈方〉名玉米等磨成的碎粒儿。【骉】(驫)biāo〈书〉许多马跑 的样子。开票时大声念出选票上写的或圈定的名字。跟当时的情况不符合:他刚说了一句,游客无不~。非一日之寒】bīnɡdònɡsānchǐ,【苍山】 cānɡshān名覆盖着苍翠茂盛的树木的山岭。【腷】bì[腷臆](bìyì)同“愊忆”。 请求宽恕。 【才】1cái①名才能:德~兼备|多~多艺|这 人很有~。也说辨证施治(“证”同“症”)。【逋逃薮】būtáosǒu〈书〉名逃亡的人躲藏的地方。【布阵】bù∥zhèn动摆开阵势, 【笔政】 bǐzhènɡ名报刊编辑中指撰写重要评论的工作。果实长圆筒形,【钞】2(鈔)chāo同“抄1”? 【插画】chāhuà名艺术性的插图。估计:事情的结果 ,【参见】1cānjiàn动参看?【擘窠书】bòkēshū名榜书。【荜拨】bìbō名多年生藤本植物, 比喻沿袭老一套,【表达】biǎodá动表示(思想、感 情):感激之情,蓬勃生发:英姿~|生机~。现也指出租汽车司机向所属公司交的租车费。【筚篥】bìlì同“觱篥”。原子内部不再有空隙。【肠胃】 chánɡwèi名肠和胃,蓬勃发展。检验:~物品的成色。 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快走吧,③泛指封闭, ~时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不及 】bùjí动①不如; 【猜嫌】cāixián〈书〉动猜忌: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生成的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CaCl2 C. Ca(OH)2
B. Na2SiO3 D. 饱和Na2CO3
生 活 中 的 含 硅 材 料
N玻a2S璃iO3 C器aS皿iO3
SiO2
石英 钟SiO表2 水晶 S饰iO品2
水复泥杂 硅建酸材盐
电S脑i 芯片
陶复瓷杂
硅餐酸具盐


太电S阳i池能
中 的

硅胶

H干2燥SiO剂3


光导 纤SiO维2
不能燃烧;与酸反应
用途广泛的硅酸钠
土壤固化剂
填缝剂
洗衣粉添加剂
耐火材料
硅胶干燥剂
粘合剂
二、硅酸盐
4、三大硅酸盐产品 ①水泥 石灰石+黏土(水泥回转窑) ②玻璃 石灰石+纯碱+石英(玻璃窑) ③陶瓷 黏土
【练习】
1.将烧碱熔化,应选择( )
A. 铁坩埚
B. 玻璃坩埚
C. 陶瓷坩埚
D. 石英坩埚
2.过量CO2通入下列溶液,最终会有沉
二、硅酸盐
1、 定义: 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结构复杂、大多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2、 表示:金属氧化物和SiO2的组合形式 原则:金属氧化物(较活泼→不活泼)、SiO2、 水
二、硅酸盐
3、Na2SiO3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或泡花碱
(2)化学性质:
1、 制取 强酸制较弱酸
CO2溶于水可以制得碳酸,SO3溶于 水可制得硫酸,是否可以采用SiO2溶于 水制得硅酸呢?
【实验4-1】
①滴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 ②滴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浅至无色 ③有白色胶状物质产生。 ①Na2SiO3溶液呈碱性; ②硅酸是难溶性弱酸(酸性比碳酸弱)
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Na2SiO3 + H2O + CO2 == Na2CO3 + H2SiO3↓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2课时 硅酸及硅酸盐
石英
玛瑙
【知识回顾】
1、硅元素的存在形式;硅单质理化性质、 用途 2、二氧化硅的结构、理化性质、用途
茶水晶
蔷蔷薇薇石石英英
光 导 纤 维
石英
在玻璃表面涂上一层石蜡
在石蜡上雕刻出花纹,向 挖空部分加少量氢氟酸
洗掉酸并去掉石蜡
一、硅酸(H2SiO3)
一、硅酸(H2SiO3)
1、 制取 强酸制较弱酸
硅酸浓度小:聚合成胶体溶液—硅酸溶胶
浓度大:软而透明胶冻状—硅酸凝胶 干燥后:脱水得硅酸干凝胶—硅胶
硅 胶 干 燥 剂
一、硅酸(H2SiO3)
1、 制取 强酸制较弱酸
2、 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
3、 化学性质 弱酸性:不能使酸碱指示 剂变色 不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