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刺吸式害虫

合集下载

刺吸害2

刺吸害2

一年发生10多代。以各种虫态在温室植物上越冬,在温室 内可终年繁殖,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喜欢群集在上部叶背取食 和产卵。中部叶片若虫为多,下部叶片以蛹(伪蛹)为多。成 虫有趋光、趋黄色、忌白色和银灰色习性。
白粉虱为害状
(二)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初见白粉虱为害时,结合整枝打杈,摘除带虫老叶, 可减少和控制虫口数量和扩散蔓延。
盛期在 5/ 上中,成虫发生期在 5/ 中~ 7/ 上中。第一
代成虫主要产卵于枝干上越冬,少数产于叶背当年 能孵化第二代。
(二)防治方法
1 、冬季或早春修除侧枝留主枝。早春可用 65% 肥皂
石油乳油 8 倍液喷洒防治越冬卵,或用涂白剂涂抹树 干。
2 、在 1 、 2 龄若虫期( 5 月上旬左右)用 10% 吡虫啉
色或灰褐色,严重时嫩叶沿叶缘
向叶背卷曲,叶片增厚变硬变脆, 受害嫩梢扭曲畸形、花茎扭曲变 硬,花瓣残缺稀疏,严重影响观 赏价值。
一年发生 20 代左右,以雌成螨在嫩叶背面、芽
鳞、芽腋等处越冬。第二年 3、 4 月间开始活动 取食,温室终年可繁殖为害, 6 ~ 7 月间为害严 重。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 18 ~ 25℃,最适相对
梅、桃、梨、李、山楂、锦葵等花木。为害方式 同朱砂叶螨。
一年可发生 10多代,以雌成虫在树干的树皮缝隙
及附近的土缝、落叶、杂草根际等处越冬。田间
6 月中下旬后数量激增, 7 ~ 8 月为全年为害最重 时期。高温干旱有利发生。
3、柑桔全爪螨(柑桔红蜘蛛、桂花叶螨) 寄主广,为害柑桔类、桂花、桃花、樱花、月季、
第二节 刺吸害虫(二)
四、温室白粉虱 五、梧桐木虱 六、梨网蝽 七、螨类
四、温室白粉虱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办法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办法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办法
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蚜虫类、介壳虫类、红蜘蛛类和虱类等。

这类害虫是以取食植物的汁液为食料,不断地进行“吸血抽髓”式榨取植物营养。

取食后植物表面无显著破损现象,但是叶片上往往出现各种颜色的斑点或畸形,如叶片皱缩、卷曲,叶、茎、根上形成虫瘿、虫瘤。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取食时,往往将有病植物的病原微生物随同食物一起吸入体内,而后又随同唾液注入健康的植物体中,因而又起到传播病菌的作用。

很多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又是传播植物病害的主要媒介,因此其危害性更大。

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后喷药难以彻底除治。

受害叶片由绿变黄,脱落,影响光合作用;果实停止生长或萎缩甚至变形;小枝枯死,第二年较正常树木发芽晚,严重者整株树木死亡。

防治方法:害虫危害期间在树干选择适宜操作处,对树干进行树干刮皮,刮皮深度以大树露白、幼树露绿为好,刮的深度不能太深,防止产生药害;宽度一般以20~50厘米为宜,树干越粗刮的宽度越大,树干越细刮的宽度越小,树冠越大刮的宽度越大,树冠越小刮的宽度也越小。

然后用40%氧化乐果(禁止在果树收获前1个月内使用)加水,以1:10的比例配成药液,直接涂抹于刮好的树干处,然后再用塑料布包好,防止药液蒸发,2天后防治效果明显可见。

在用药过程要安全使用农药,防止人畜中毒。

刺吸式害虫识别与防治

刺吸式害虫识别与防治

防治方法
• (1)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中耕除 草,促进茶园通风透光。(2)生物防治。 长角广腹纲蜂和粉虱黑蜂寄生率很高, 在黑刺粉虱老龄若虫和蛹期要控制用药, 以保护天敌。(3)药剂防治。在各代成虫 盛发期和若虫孵化末朗,选喷50%辛硫 磷、25%优乐得、40%乐果、25%亚胺 硫磷、80%敌敌畏1000倍液,或10%天 王星5000~6000倍液。
2.发生规律
• 各地年发生代数不一,湖南一年发生10代左 右,以成虫在茶丛下老叶或茶园杂草上越冬。 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陆续产卵,4 月上旬出现第1代若虫,以后虫态混杂,世代 重叠现象严重。全年以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 10~11月出现两次发生高峰。时晴时雨、雨量 不大、气温适宜时最有利其发生。成、若虫怕 阳光直射,多栖息在嫩叶背面为害。成虫产卵 在嫩梢表皮组织内。
生活习性
• 广西年生2代,以卵越冬,也有以成虫越 冬的。第1代成虫6-7月发生,第2代成虫 l0月下旬至11月发生,一般若虫发生期为 3一11月。卵多产在枯枝上。
防治方法
• (1)疏除过密的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剪去枯枝,防止成虫产卵。(3)树上出 现白色绵状物时,用木杆或竹杆触动树 枝致若虫落地捕杀。(4)禁用棘枣等作茶 园篱笆,以减少虫源。(5)药剂防治 为害 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或杀螟松乳油 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 属同翅目盾蚧科。大多数产茶省有发生。主要为害 茶树。若虫和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和叶片主脉附 近,刺吸茶树汁液,引起树势衰弱。雌成虫介壳长 梨形,长约2毫米,淡褐或黄褐色,有时见有白色者。 2个蜕皮壳突出于介壳前端,介壳后半部扩大,上有 细线纹。雄介壳长条形,白色,溶蜡状.有3条纵脊, 两侧边平行。雌成虫体细长,淡黄色。长江中下游 流域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或叶片上越 冬。越冬雌成虫3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较长。3代 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下旬和9月上旬。 雌虫绝大部分在上、中部枝叶上,少数叶片主脉两 侧。雄虫多在叶片上,沿叶脉寄生,朝同一方向排 列整齐。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优质借鉴]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优质借鉴]
刺吸式害虫
优质材料
1
刺吸式害虫的种类
一、蝽类害虫
二、木虱类害虫
三、粉虱类害虫
四、蚜虫类害虫
五、介壳虫类害虫 六、蓟马类害虫
七、螨类
刺吸植物液汁,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繁殖
力强,为害重。直接为害造成植物各种症状,间接
传播病毒、疾病。优质材料 Nhomakorabea2
蚜虫类
同翅目。园艺植物上蚜虫种类繁多,为害严重, 主要的种类有:
8
优质材料
9
症状:若虫、成虫聚集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叶片 变黄、萎焉、甚至枯死;分泌蜜露招致煤烟病, 影响呼吸和光合作用;还可传播病毒病。其中B 型烟粉虱还能引起西葫芦的银叶病。 习性:喜群集于嫩叶上取食。
成虫对黄色、绿色有趋性。
优质材料
10
优质材料
11
防治
一、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及时清除大棚周围的杂草, 以减少虫源。
二、物理防治:黄板诱虫仅在苗期有效,后期只能作 为辅助措施。加强温室透风口的防虫设施,例如加 防虫网。
三、生物防治:(方斑瓢虫、红点唇瓢虫、草蛉、刺 粉虱黑蜂、斯氏寡节蚜小蜂、黄色跳小蜂)
优质材料
12
四、化学防治: (1)及早防治:发现烟粉虱及时喷药2~3次,每次间
隔5天。 (2)联合防治:集中成片的大棚,要统一联合防治。 (3)连续防治:烟粉虱暴发后,防治难度大,要用绿
桃蚜、萝卜蚜、甘蓝蚜、瓜蚜等蔬菜蚜虫;苹 果瘤蚜、桃蚜等果树蚜虫和花卉蚜虫。
以成虫、若虫吸食植物叶片、茎秆和嫩穗的汁 液,造成长势减弱,卷缩、变黄、凋落,甚至 死亡。同时传播多种病毒病。
一年10-20代,间歇性猖獗。 温湿度影响重大。温度15-25度,湿度75%以下。

几种常见的刺吸式害虫

几种常见的刺吸式害虫
02
2、危害
该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其次食害嫩叶。取食后,嫩叶呈孔洞或缺刻;花蕾被蛀后,苞叶张开发黄,2-3天随即脱落;食害柱头和花药,使之不能授粉结铃。青铃被害后蛀成孔洞,诱发病菌侵染,造成烂铃。
在栽培的作物中,除棉花外,还危害小麦、玉米、高粱、番茄、豆类、瓜类等
生物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每亩喷洒BT乳剂,HD—1等生物制剂200克或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在棉铃虫产卵始期至盛、末期释放赤眼蜂, 每亩释放1.5万头, 隔3~5天再放1次, 连续3~4次, 卵寄生率可达80%。
化学防治:田间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掌握在半数卵开始变黑时开始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000倍液。3龄前喷洒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10%[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辛·甲·高氯乳油(棉虫净) 等。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采收前9天停止用药。
3、防治方法
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农业防治
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可选择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0%毒·啶乳油1500倍、4.5%高氯乳油1000倍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5%溴虫氰菊酯1000倍混合喷雾,见效快,持效期长。为提高防效,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在喷雾防治时,应全面细致,减少残留虫口
化学防治 应用螨危4000-5000倍(每瓶100毫升兑水800-1000市斤)均匀喷雾,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刺吸害虫》课件

《刺吸害虫》课件

诊断步骤
01
02
03
采集样本
选择有疑似症状的植物部 位,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 本。
初步观察
在野外或室内观察样本, 注意其症状、虫体形态和 数量等信息。
实验室检测
将样本带回实验室,通过 显微镜观察或培养等方法 进一步确诊。
常见刺吸害虫的识别特征
蚜虫
小型,绿色或黑色,常大量聚集 在叶片或嫩枝上,吸食植物汁液
控制害虫的传播途径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等特性,采用 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式减少
害虫数量。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 物资源控制刺吸害虫的数量。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 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安全间
隔期和使用方法。
05
刺吸害虫的研究进展
刺吸害虫的生态学研究
刺吸害虫的分布与传播
化学防治技术
研发新型的杀虫剂和施药技术,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刺吸害虫的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机制研究
探究刺吸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和遗传基础,有助于了解抗药性发展 的规律和预测抗药性的发展趋势。
抗药性监测与治理
建立抗药性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刺吸 害虫的抗药性水平,为制定有效的抗 药性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分布与传播
分布
刺吸害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主要 分布在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
传播
刺吸害虫可以通过风、水、昆虫等多 种途径传播。
危害与影响
危害
刺吸害虫对植物和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植物叶片变形、落花落果等, 动物皮肤瘙痒、红肿等。
影响
刺吸害虫不仅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还可能传播病毒和病菌,对人类 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刺吸式害虫2.

刺吸式害虫2.

刺吸式害虫五、介壳虫类害虫一、概况同翅目,蚧总科。

主要的种类有红蜡蚧、栗绛蚧、桑白蚧、矢尖蚧、梨园蚧、草履蚧、吹绵蚧、日本龟蜡蚧、朝鲜球坚蚧等,为害果树、花卉等。

二、症状刺吸枝干后,形成枝条表面凹凸不平,削弱树势,或引起皮层木栓化、韧皮部衰亡,皮层爆裂、抑制生长,引起落叶甚至枝梢干枯和植株死亡。

在果实上多集中在萼洼和梗洼处,形成紫红色斑点,降低果品价值。

一旦发生,不加有效防治,3-5年即可毁园。

三、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防止传播蔓延。

2)农业防治:种植抗性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增加果园透风透光的条件。

注意田园卫生,及时去除被害的枝条。

3)生物防治:蚧壳虫的自然天敌种类较多,注意充分利用。

在生产上,要加强虫情观测,定期调查天敌的数量变化,当瓢虫:蚧为1:10,可不用其它措施。

1头瓢虫一生可食2000头,是抑制球坚蚧大发生的重要因素。

4)化学防治:越冬期的防治:早春花芽前,果树刮树皮结合使用使用5°石硫合剂or5%柴油乳剂喷施。

生长期:当天敌不足时,根据不同的种类发生特点考虑使用农药。

对土壤越冬的种类考虑出土前进行土壤处理。

在树上越冬的种类,一般在形成介壳以前进行防治。

生长期可使用的石硫合剂一般用0.2-0.3°。

红蜡蚧分布于中国的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及北方温室。

成虫和若虫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杆上和叶片上,吮吸汁液危害。

雌虫多在植物枝杆上和叶柄上危害,雄虫多在叶柄和叶片上危害,并能诱发煤污病,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全株发黑,严重危害则造成植物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 人工防治:发生初期,及时剔除虫体或剪除多虫枝叶,集中销毁。

2. 农业防治:及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将减轻危害。

3. 药剂防治:红蜡蚧若虫孵化期长达21~35天,防治时应连续喷洒25%爱卡士乳油1000倍液或20%稻虱净乳油1500倍液、4.5%绿丹微乳剂9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昆虫学刺吸类害虫

昆虫学刺吸类害虫

层木栓化、韧皮部衰亡,皮层爆裂、抑制生长,引起落叶、
早衰,甚至枝梢干枯和植株死亡。在果实上多集中在萼洼和 梗洼处,形成紫红色斑点,降低果品价值。一旦发生,不加 有效防治,3-5年即可毁园。
三、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防止传播蔓延。 2)农业防治:种植抗性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增加果园透风透光的条件。注意田园卫生,及时去除被
(2)联合防治:集中成片的大棚,要统一联合防治。
(3)连续防治:烟粉虱暴发后,防治难度大,要用绿
颖乳油连续防治3~4次的方法加以控制。
蓟马类
在菊花上的几只 蓟马(仅长4mm)

缨翅目,蓟马科。 包括花蓟马、葱蓟马、中华蓟马 等。 为害葱、苜蓿、蚕豆、棉花、甜 菜、豌豆等多种作物。


主要危害幼嫩组织,如心叶、花 器、嫩荚。被害处出现白色斑点、 叶卷曲、皱缩以至枯死。生长点 被害后发黄凋萎,顶芽不能继续 生长。花期为害严重,在花内取 食,造成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以成螨和幼、若螨在植物叶芽、叶片上刺吸汁
液,大发生年份可为害果实。叶芽受害不能继续
发育甚至死亡,叶片受害出现失绿斑点,逐渐扩
大成片,整叶焦黄而提早脱落,影响当年的果品
产量、质量,甚至影响次年的产量。
在蔬菜上,植株越老朱砂叶螨为害越重,长势
差的常常受害,因此可增施速效肥来减轻为害。
第八节 叶螨
耐高温,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因此防 治上也是抓早期(花前、花后)的防治,但春 季化防能否有效地控制夏季为害,就要看夏季 (6-8月)降雨量的情况。如果夏季干旱,气 温高,就是早春防治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夏季虫 口迅速增值,必须继续进行防治。

(4) 注意问题:开花期严禁喷洒农药,花期
和幼果期不宜使用乐果和水胺硫磷等药剂。

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
普遍且严重的蚧虫有以下几种:
.
1.松突圆蚧
(1)分布与危害:该虫1982年在珠海、深圳首次发现,到1998年发生 面积110.3万hm2,连片枯死已更新砍伐14万hm2以上,分布于广东、 香港、澳门、台湾。危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 、南亚松等松属植物。以成虫、若虫刺吸枝梢和针叶的汁液危害,被 害处变色发黑、缢缩或腐烂,针叶枯黄脱落,新抽枝条变短、变黄, 严重时导致全株枯死。
(2)在大面积发生高峰前期,喷洒40%氧乐果乳 油1 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4 000倍液、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3)盆栽花木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15%铁灭 克颗粒剂施入土中,每盆3g ~5g。
.
(八) 常见螨害
在园林植物害螨中叶螨、瘿螨发生较普 遍,主要吸取植物的汁液,直接破坏叶 片的组织,草本、木本、阔叶、针叶、 果树、花卉、灌木等都受其害。
.
龟蜡蚧和褐软蚧
.
黑点盾蚧和糠片盾蚧
.
考氏白盾蚧和兰花盾蚧
.
桑白盾蚧和山茶片盾蚧
.
藤圆盾蚧和仙人掌白盾蚧
.
草履蚧
.
褐软蚧
考氏. 白盾蚧
日 本 龟 蜡 蚧
.
桑白蚧
.
苏 铁 圆 盾 蚧
.
卫矛矢尖蚧
.
紫 薇 绒 蚧
红瑞木蚧
月季白轮盾蚧
.
介壳虫类的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介壳虫极易随苗木、果品、花 卉的调运传播。如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 (2)栽培管理措施。通过园林技术措施来改变和创 造不利于蚧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冬季或早春,结合修 剪,剪去部分有虫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口基 数;介壳虫少量发生时,可用软刷、毛笔轻轻清除, 或用布团蘸煤油抹杀。 (3)化学防治。当介壳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时, 药剂防治仍是主要的防治手段。冬季和早春植物发芽 前,可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3~5%柴油乳剂、 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消灭越冬 代若虫和雌虫。

茶学8.刺吸式害虫

茶学8.刺吸式害虫
4.发生规律与习性
长江流域1年9~11代,闽11~12代,粤12~13代,桂13 代,琼15代 以成虫在茶丛内叶背、冬作豆类、绿肥、杂草上越冬。 3月气温10℃↑开始活动,4/上中 第1代盛发 此后每半月至1个月发生1代,11月停止繁殖 世代极为重叠(世代多,产卵期长) 卵期7~8d,若虫10d,成虫25~30d,越冬成虫150d (条件适宜)
第二节 刺吸式害虫
一、叶蝉类
(二)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
4.发生规律与习性 趋嫩为害,芽下2~3叶叶背虫口为多。 喜横行,3龄后善爬善跳。 怕湿畏光,成虫具趋光性、趋黄性。 羽化后1~2d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嫩茎皮层和木质 部之间,春32粒/雌,秋12粒/雌,夏9粒/雌。 为害程度:0级-正常未受害;1级-水渍状斑、午间 凋萎;2级-红脉期;3级-焦边期;4级-枯焦期。
第二节 刺吸式害虫
二、蚧类
第二节 刺吸式害虫
二、蚧类
(一)基本特征与主要种类
3.生物学特性:
过渐变态,性二型 雌:幼期3龄,无蛹期,持 续取食,卵产于介壳下 或卵囊中,每雌产卵量 几十至上千不等; 雄:2龄-前蛹,3龄-伪蛹, 2龄后不再取食。 随风、雨扩散,随茶苗、 茶种远距离传播。 喜阴湿、郁闭,常见于中、 下层枝叶。
第二节 刺吸式害虫
一、叶蝉类
(二)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
4.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双峰型、迟单峰型、早单峰型 双峰型:平地低丘,冬季低温期,夏季高温干旱期, 为害夏、秋茶。 迟单峰型:冬季气温低,无霜期段,为害秋茶。 早单峰型:冬季温暖、夏季无酷热,为害夏、秋茶。
第二节 刺吸式害虫
第二节刺吸式害虫
一、叶蝉类

花木刺吸式害虫防治方法

花木刺吸式害虫防治方法

3
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提高园林植保 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工作的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防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安全
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接触农药和吸入有害气 体。
保护环境
选择环保的农药和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影响。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花木刺吸式害虫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措 施,确保防治效果持续有效。
05
结论
防治刺吸式害虫的成果
建立了完善的刺吸式害虫防治体系
04
防治刺吸式害虫的实践
具体实施方案
确定害虫种类
通过观察和识别,确定刺吸式 害虫的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 和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

制定防治计划
根据害虫种类和发生情况,制 定具体的防治计划,包括防治 时间、防治方法和防治措施等 择适宜的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 ,确保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实施防治措施
按照防治计划和农药使用说明 ,实施防治措施,注意保护环
境和生态平衡。
防治效果评估
设定评估指标
设定防治效果评估的指标,包括害虫死亡率、防 治时间、防治成本等。
实施评估
在防治实施后,对评估指标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了解防治效果。
分析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分析防治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防治提供参考。
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
02
刺吸式害虫的种类及分布
刺吸式害虫的种类
蝉类
包括鸣蝉、蟪蛄等 ,以刺吸植物汁液 为生。
介壳虫类
包括红蜡蚧、草履 蚧等,以吸取植物 汁液为生。

项目三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及其防治学习单元二刺吸害虫

项目三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及其防治学习单元二刺吸害虫
40
5、生物防治。 蚧类的天敌有寄生蜂和瓢虫等,应尽量少用药以保护本 地这些天敌。也可通过引进、繁殖释放来增加天敌数 量。
6、药剂防治 冬季或早春在花木萌动前喷20%融杀蚧螨(松脂酸钠) 可溶性粉剂100~150倍或3~5度石硫合剂。 发生期用药应选择内吸性药剂或对蚧壳有侵蚀的残效期 较长的药剂,施药适期应掌握在各代若虫盛孵期。
20
2、桃一点斑叶蝉 为害桃树为主,也能为害杏、李、梨、梅、樱桃、
月季、海棠及禾本科草坪和杂草等。 本省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桧柏、龙柏、马尾松
等常绿树上或草丛中越冬。第二年3月上旬开始迁 向桃树等为害,多产卵于叶背中脉基部1/3组织中, 散产。全年中7、8、9月桃树上虫口密度最高,为 害最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始迁向越冬寄主 越冬。成虫没有趋光性。
33
5、茶圆蚧
34
寄主:万年青、一叶兰、白兰花、山茶、桂花、 苏铁、龙舌兰、美人蕉、文竹等多种花木。
一年2~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茎、叶上越冬。本 省各代若虫孵化盛期分别在5/中、7/中下、9/ 中~10/上。若虫孵化后多爬到叶背主脉两侧、嫩
梢、叶柄基部固定为害。
35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10
寡食性蚜虫如: 月季长管蚜: 主要为害月季、蔷薇等蔷薇属植物。以成、若蚜集
中在新梢、新叶、花梗及花蕾上刺吸汁液。以成、 若蚜在寄主的叶芽、叶背越冬。次年4月开始为害, 春末夏初虫量最高,为害最重。其次是秋季(9~ 10月) 菊姬长管蚜: 主要为害菊花、野菊等到菊属植物及艾等,是菊花 主要害虫。主要为害嫩梢、叶、花等。以无翅雌蚜 在留种菊株的叶腋、芽等处越冬。4/中下~5/中和
期防治。 1、木本植物冬季结合修剪除去有虫卵枝梢,清除田

刺吸类害虫2

刺吸类害虫2
3、银膜避蚜 4、抗虫品种 5、化学防治:
防治果树、林木上旳蚜虫:
(1)秋末早春发芽前刮粗皮,除树上残附物,集中灭越冬卵。 (2)果树套袋。为害早期摘除被害卷叶和被害枝梢。 (3)药剂防治:
发芽前:冬季涂白;发生早期药剂涂干;喷洒柴油乳剂或波 美石硫合剂,杀冬卵。
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4)充分保护、利用本地旳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
(2)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 (3) 药剂防治: ①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当越冬成虫恢复活动时,对越冬虫口密度较大旳果
树进行挑治; ②3月中下旬,在越冬成虫大量迁入果园时,对虫口密度较大旳果园或品种,
使用药剂挑治一次; ③在若虫大量孵化期,对虫口密度高旳大年果园实施全园喷药一次;虫口密
度低旳小年果园,可用药挑治花果多、若虫比较集中旳果树.
耐高温,喜高温干旱旳环境条件,所以防治上也 是抓早期(花前、花后)旳防治,但春季化防能否有 效地控制夏季为害,就要看夏季(6-8月)降雨量旳情 况。假如夏季干旱,气温高,就是早春防治也不能有 效地控制夏季虫口迅速增值,必须继续进行防治。
二斑叶螨及其为害
荔枝瘤瘿螨为害状正面
荔枝瘤瘿螨为害状背面
蔬菜害螨旳防治
刺吸荔枝、龙眼等果树汁液旳蝽类 害虫常见有荔枝蝽、方肩荔枝蝽、稻绿 蝽等,均属半翅目、蝽科。
成虫、若虫刺吸嫩梢、嫩芽、花穗 和幼果旳汁液,严重时影响新梢正常生 长,造成落花、落果;其射出旳臭液也 可使嫩叶、花和果壳焦枯。另外,还可 传播龙眼鬼帚病旳病原。
防治
(1) 人工防治:深冬和早春,越冬成虫不大活动,人工忽然摇树使越冬成 虫落地,然后捕杀。 采摘卵块、扫落和兜捕若虫都是有效旳防治措施。
同,其中发生最为严重旳主要种类有: 中国梨木虱:梧桐木虱;柑橘木虱

几种常见的刺吸式害虫课件

几种常见的刺吸式害虫课件
20
三、蓟马
l 1、形态特征 l蓟马属于缨翅目。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
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 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 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
中常被忽视。
21
分类
瓜蓟马
l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 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 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 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 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l 瓜蓟马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多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 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 也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 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坠落在表土。
22
l 葱蓟马 l 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
约1.2~1.4毫米,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 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 l 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 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 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 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 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 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18
防治方法:
l (1)生物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每亩喷洒BT乳剂, HD— 1等生物制剂200克或25%灭幼脲悬浮剂 600倍液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在棉铃 虫产卵始期至盛、末期释放赤眼蜂, 每亩释放1.5万头, 隔3~5天再放1次, 连续3~4次, 卵寄生率可达80%。
19
l(2)化学防治:田间百株卵量达20~30粒 时,掌握在半数卵开始变黑时开始喷洒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 油1000倍液。 3龄前喷洒5%抑太保乳油 2000倍液或10%[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 40%辛 ·甲 ·高氯乳油(棉虫净) 等。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采收前9天停止 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背有4条纵纹
碧蛾腊蝉 直角
柑橘粉虱
(一)分布与为害
1.别名 柑桔白粉虱、草粉虱、白粉虱
2.分类 属同翅目,粉虱科
3.分布 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台湾、 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4.寄主 还有茶、油茶、咖啡、桃、柿、栀子、 丁香、女贞等植物
柑橘粉虱
5.危害 以幼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粉虱产生分泌 物易诱发煤污病 ,影响光合作用,致发芽减少, 树势衰弱。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年发生代9~15代,在广东有13代,世代重叠、全年有两 个危害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6月,第二个高峰期 在9-10月;
2.越冬 海南以成虫越冬,其它地方无明显越冬现;
3.成虫习性 具趋嫩性 只危害嫩梢芽叶; 畏光怕湿 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
篷内转移; 逐日产卵 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
泌蜡质。
三、其他蚧类
1.龟蜡蚧 2.角腊蚧 3.椰圆蚧 4.蛇眼蚧 5.茶梨蚧 6.茶牡沥蚧
其他蚧类
(一)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s Guaind
雌虫介壳呈椭圆形, 背面隆 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 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 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 雄虫蜡壳长椭圆形,有13个 突起
(Quaintanca)
黑刺粉虱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桔刺粉虱;
2.分类 属同翅目粉虱科;
3.分布 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
4.寄主 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油茶、梨、 柿、葡萄等多种植物。
黑刺粉虱
(一)分布与危害
5.危害征状与特点 ➢
若虫聚集在茶树叶背刺吸
汁液形成黄斑;
危害状
➢ 若虫排泄物“蜜露”能诱发 严重的烟霉病, 导致于茶 园一片乌黑,影响光合作用 ;
2. 保护和利用天敌 重要的一环是不要盲目打药。以 保护寄生蜂和瓢虫, 即在发现有粉虱黑 蜂寄生的田块,不要用药,待其寄生率 提高后,摘下有卵叶片,移放于其它茶 园中;
3.化学防治 在幼虫盛孵期喷洒10%天王星10000倍 液,次为40%水胺硫磷1000倍液。
第三节 蜡蝉类
主要种类
一、碧蛾蜡蝉 Geisha distinctissima
1.气候 ➢成虫喜欢阴湿; ➢“梅雨”利于易受蚧侧链孢和顶孢酶等真菌的侵染;
2.栽培管理 枝叶茂密危害重
三、其他粉虱
(一)马氏粉虱Aleuro10bus marlatti Quaintance
成虫

1.成虫 胸、腹部黄色; 翅半透明,敷有白粉; 前翅有不规则的7块淡紫 色斑。
马氏粉虱
2.蛹 椭圆形,黑色,有光泽。 体长1.2毫米,宽0.9毫米; 周围有玻璃状透明的蜡丝, 整齐地围绕蛹壳的边缘
2.分类地位 同翅目,蛾蜡蝉科。 3. 国内分布 全国大部分产茶区。
4.寄主 茶、油茶、柑橘、桃、苹果、梨、柿、杨梅、 龙眼及无花果。
(一)分布与危害
➢以成虫、若虫剌吸寄主枝、 茎、叶的汁液;
➢危害严重时枝、茎和叶上 布满白色蜡质,致使树势 衰弱、落花。
(二)识别特征
青蛾腊蝉
碧蛾腊蝉
区别特征 前翅臀角 翅脉及翅缘
2.加强茶园栽培管 理合理施肥,采养结合,以增茶 树长势和抗性。强及时锄草,清蔸亮脚;
3.人工防治 对于龟蜡蚧、红腊蚧、角蜡蚧等虫体较; 大的蚧类,可采取用竹刀刮除,并将刮下的虫体集中 堆放,待寄生蜂羽化后在处理。
三、茶园蚧类的防治方法
4.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蜡蚧扁角跳小 蜂、单带巨角跳小蜂等;
第二章 刺吸式害虫
害虫类型及其危害特点
(一)口器类型:刺吸式。 (二)危害特点 组织呈褪色斑点、叶片卷曲或皱缩,造
成畸形或组织增生等。
同翅目 叶蝉类、蚧类、粉虱类、腊蝉类 、蝽类、蚜虫类。
(三)害虫类型 缨翅目 蓟马类。 双翅目 瘿蚊类。
第一节 叶蝉类
一、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1875)
1.气候 高温、低湿对其不利,最适温度为20~25OC, 相对湿度80%以上;
2.栽培管理 喜欢郁闭、低洼、偏施氮肥的茶园取食危 害;
3. 茶龄 五年以上的新茶园危害大于成龄茶园; 4.品种
二.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Maskell)
雄成虫 雌虫蜡壳
雌成虫 卵雄虫蜡壳 Nhomakorabea危害状红蜡蚧
二、其他叶蝉类
水稻黄矮病
水稻普通矮缩病
四、叶蝉类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越冬基数; 2.灯光诱杀 在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杀,可以大量消灭成
虫;
3.网捕 成虫早晨不活跃,可以在露水未平时,进行网 捕;
4.化学防治 可以用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乳油、 50%辛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喷 杀。
第二节 蚧类
主要种类
一、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opomca
Cockerell
二.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Maskell)
一、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opomca Cockerell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长白盾蚧、长白介壳虫、梨长白介、日本 长白蚧、茶虱子;
其他蚧类
(二)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
雌虫蜡壳半球形,灰白 色,背顶有一钩角状突
起,周围有8个蜡突
其他蚧类
(三)椰圆蚧Aspidiotus destructor (Signoret)
雌虫介壳 近圆形, 淡黄或微 带淡褐色
雄虫橙黄色, 具一对半透
明的翅
根触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在浙江、湖南省茶区 为3代/年 。第1、2、3代若虫孵 化盛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上旬至10月 上旬;
2.越冬 以老熟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上越冬;
3.习性 一般枝干上的虫数最多(雌虫及第3代雄虫); 雄虫则第l、2代多数分布在叶缘的锯齿间。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Walker)
二、青蛾蜡蝉 Geisha mariginellus Guer
一、碧蛾蜡蝉 Geisha distinctissima (Walker) 二、青蛾蜡蝉 Geisha mariginellus Guer
青蛾蜡蝉成虫
碧蛾蜡蝉、青碧蛾蛾蜡蜡蝉成蝉虫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茶蛾腊蝉 碧蛾蜡蝉、绿蛾蜡蝉、黄翅羽衣、 桔白蜡虫、碧蜡蝉。
➢后期周缘具白色蜡圈。
黑刺粉虱
(二)识别特征
4.蛹 壳黑色有光泽,椭
圆形;
背面及周缘共有 29—30对黑刺, 背部常附有2个若 虫脱皮壳
黑刺粉虱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长江中下游茶区 1年4代;
2.越冬 以老龄若虫或蛹在被害叶背越冬, 翌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羽化;
3.产卵 卵多产在成叶或嫩叶背面;
➢ 主要为害当年生春梢、夏梢 和早秋梢。
黑刺粉虱
(二)识别特征
1.成虫
成虫体长约1.2毫米, 橙黄色,复眼红色。
前翅紫褐色,周缘有7 个白斑
黑刺粉虱
(二)识别特征
2.卵 ➢卵香蕉形,一端较
圆钝,并有一短柄 固着在叶背上;

➢初产时乳白色,后
渐转为黄褐色、紫
褐色。
黑刺粉虱
(二)识别特征
3.幼虫
➢幼虫初孵时长椭圆形, 固定后很快转黑色,背 面出现2条弯曲的白色蜡线 ;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叶跳虫、浮尘子。 2.分类 同翅目,叶蝉科。 3.分布 分布我国各茶区,是各茶区普遍发生的
优势种。 4.寄主 茶树、豆类、蔬菜等。
(一)分布与危害
5.危害特点
芽叶受害后表现凋 萎,叶脉 、叶尖及 叶缘红变,以至于 枯焦;
节间短缩、 质地变 脆;
全年中尤以第二轮 茶受害最重。
个黄褐色壳点
雌介壳
被害状
其他蚧类
(六)茶牡蛎蚧Lepidosaphes fubulorum Eerris
危害状
雄介壳 雌介壳
•雄介壳长 形,稍弯 曲呈牡蛎 状 •前端有2 灰色壳点
雌介壳长 形,稍弯 曲呈牡蛎 状前端有 2灰色壳 点
三、茶园蚧类的防治方法
1、检疫防治 加强苗木引入及输出时的检疫工作;
2.分类 同翅目,盾蚧科; 3.分布 浙江、安徽、福建、湖南等省;
4.寄主 茶树、苹果、梨、李、梅、柑桔、樱桃、柿、 山楂、无花果、丁香等。
(一)分布与危害

5.为害症状 雌虫和若虫 用针口器刺 入茶树枝、 叶组织取汁 液,消耗茶 树养分,使 树势衰弱。
(二)识别特征
雄虫
雌虫
雄若介虫壳
雌介壳
1.成虫
柑橘粉虱
(二)识别特征
成虫 体长1.2毫
米,谈黄色 翅半透明,
披白色蜡粉
柑橘粉虱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浙江一年发生3代。
2.越冬 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叶背越冬。 3.成虫习性 喜隐湿,喜白天活动。
4.幼虫习性 幼虫孵化后经数小时即在叶背固定; 分泌白色棉絮状蜡丝。
柑橘粉虱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若虫固定泌蜡后,终生在原处取食 5.化蛹 若虫老熟后在原处化蛹
黑刺粉虱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要求的气候条件是适温高湿; 2.栽培管理 郁闭阴湿低洼的茶园发生多;
3.天敌 黑刺粉虱的天敌很多,如多种寄生性小 蜂、瓢虫及腥红菌等,正常情况下能够 控制黑刺粉虱发生,
二、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Ashmead)
(1)雄成虫淡紫色, 前翅白色半透 明,腹未有一针 状交尾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