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1. 课程的必要性1.1现代社会,人们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上升1.2心理健康是幸福和成功的前提2.心理健康的标准2.1 智力正常2.2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2.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2.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5独立、自主、有责任心2.6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3.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学习问题–自我要求过高(学习压力过大)–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方法不当•自我认识问题–不自信、不了解不接纳自我、自我发展目标模糊•人际问题–寝室人际冲突–自我封闭–恋爱问题•就业问题–就业形势困难但自我期望高–毕业生社会支持系统差4.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性质上不一致——重性精神病•程度上不一致——神经症–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重性精神病–幻觉(知觉障碍)•幻听(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幻视•幻嗅等–妄想(思维内容障碍)•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无自知力•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有充分的自知力–包括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等•抑郁症:–“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六无”症状•无趣—无兴趣;无助—失落感;无望—悲观感;无用—无能力;无力—疲乏感;无价值—低自尊5.什么是心理咨询?•关于心理咨询的几个误区–心理咨询=有病;心理咨询=算命;心理咨询=讨教–第二讲认识自我和自尊1.寻找自己1.1自我概念的定义•自我概念是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认识。

即个体关于“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的理解。

1.2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影响有多大?•自我概念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记忆、归因和对任务的选择1.3 自我概念形成途径自我概念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2为何自己2.1我们的过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2.2我们一生中四次重要的认同A.童年期与父母的认同B.学龄期与老师的认同C.青春期与朋辈的认同D.成年期与社会的认同3.成就自己3.1自我价值感的定义自我价值感: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伴随这些认识和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即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心得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心得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心得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心得(精选8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心得(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心得1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

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

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

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心得2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心理 学的基本知识和掌握心理学的基 础技能来认识自我和他人。
心理学与生活
想一想:我身边的心理学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些与心理学相 关的现象?
健商,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 指的是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 识和健康能力。
密集恐惧症候测试图:如果你是密集恐惧症候群,会对密集排列的相对小物 体很敏感,就算这是一张美女的脸,你还是会感觉头晕,恶心,头皮发麻。密 集恐惧症几乎人人都有,程度因人而异。
上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 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
(1)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引起,并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失落、愤怒 等);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 以下;
(3)短暂地失去理智,后来痛苦情绪有所减弱,但单 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 难以解脱,对工作、生活有一定影响;
(4)出现泛化,即痛苦情绪不但被最初的刺激引起, 而且与最初的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 可引起此类痛苦
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健康状态,接近神经衰弱、神经症 或者是神经衰弱、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 事严重心理问题,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但 没有严重人格缺陷列为这一类。
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变态,确诊的神 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 3.意志健全 4.人格完整 5.自我评价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压力测试:心理压力越大,黑色小点闪动得就越快。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总结(通用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总结(通用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总结(通用9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总结(通用9篇)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总结(通用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总结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

在今年的学生工作中,我就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我所带班级财管08010804、会计1011班,每个班均选一名心理健康委员,和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有效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特别是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作到让特殊群体学生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困难,也可以和别人一起分享他人的快乐;在这里,学生可以得到心情的调节、可以获得心灵的安慰。

从而,也构架起了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班级之间的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加强自身心理学知识培养,逐步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员。

开学初到现在,一直不断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按照心理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自己所带的形势政策课程中,在课堂上不仅有效运用举例,而且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发展。

三、开展系列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利用班会和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讲座,进行心理健康阅读,针对大三学生的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对心理困惑学生,学习吃力学生有效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并不断与学校领导和上课老师进行协调,采取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排解成长中的烦恼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躁狂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1.4.2 心理因素
(1)情感因素 (2)个性特征 (3)心理冲突
1.4.3 社会因素
(1)生活环境因素 (2)文化教育因素 (3)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
1.4.4 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讲究心理卫生
(1)要注意用脑卫生 (2)切莫讳疾忌医
3.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时排除 各种负性情绪 4.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 5.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100 88 80
100
97 92
71 60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图1-2 动作反应速度和年龄的关系
记 忆 发 展 水 平
100
95
100 92 83
80
60
55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图1-3 记忆能力水平与年龄
(4)思维更具独立性与批判性 大学生的思维已经能够离开客观事物 和具体形象,从具体现实中解放出来,触 及事物的本质,用抽象的理论体系把认识 与解答统一起来。
抽象推理与形式思维使得大学生具 备了反省思考的能力,具有独立性与批 判性。 在大学生看来,反省思考似乎是全 能的,似乎世界也应服从于一个观念的 格式,而不应服从于现实的格式。
1.2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2.1 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1.大学生感觉的发展与特点 2.大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与特点
感 觉 发 展 平 均 水 平
100
95 93 76
80
60 46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3、自我意识明确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有哪些长处? 我有哪些不足? 哪些方面是我能够改进的? 哪些方面是我应该接纳的? 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是一样的 吗?
Who am I?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4、有效发挥心理效能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5、行为正常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6、人际关系和谐
三、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 病的国王更幸福。”
—— 哲学家叔本华
(一)健康观的新内涵
1 0 0 0 0 0 ......
健 财 地家 事美 等 康 富 位庭 业丽 等 没有了“1”,赢得再多又如何呢!
(一)健康观的新内涵
•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身体健壮,没有 疾病就是健康,不难发现,这种诠释 更多的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仅仅 停留在躯体健康的层面。
2、认知水平提高、思维活跃与认知偏差
“我的青春我做主。” 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 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 优势分析: 独立意识强; 思想早熟,思维活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善于表达,积极主动. 劣势分析: 自我中心; 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基础知识不广博; 容易向消极方面转化。
3、情感丰富、反映强烈与情绪不稳定
“我喜欢的我就要” 反映了90后大学生关注时 尚与追逐潮流的需求需要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 础。 优势分析: 精力充沛,感知敏捷,情绪强烈奔放; 高尚情操日益发展; 心理需要多样、感情丰富。 劣势分析: 容易对情感缺乏控制; 不善于情感的表达,产生偏激情绪。
4、自我意识增强与理想的失落
“我的事情我来做”,这不再是出自孩子或儿童 口中任性的语言。在90后大学生的心目中,它是 独立自信而成熟的标志。 优势分析: 强烈的独立意识; 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 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 致力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 注重塑造自身形象。 劣势分析: 若遇到挫折就会萌生自卑、自疑 、自贬,甚至 产生嫉妒,丧失信心,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5 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
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
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 弃,而是能够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对自己也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 要求,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
6 社会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大学生也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 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表现为: (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 (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又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3)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5)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交往动机端正。
7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
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 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发展的要 求相符合。当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的时候,能迅 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和社会需要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 妄自尊大,一意孤行,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
8 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表现为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等,
一个大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生理因素主要有
四种: 1 2 3 4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1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 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 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 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 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 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 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 有硬结。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 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 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 行性加重。
青年期突出特征
变化迅疾 任务繁重 困扰多出
二.青年期的划分
一般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育为根 据划分的,即: 生理上:是从第二性征出现直至性成 熟; 心理上:则是从脱离儿童期到意识、 情绪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成熟。
1 西方:
青年前期:12~15岁
青年期
青年中期:16~18岁
青年后期:18~23岁
2 东欧:
3.意志过程:个体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 实现目标而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包括决定 阶段和执行阶段。
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知之深,爱之切),情绪情感有对认知产 生巨大的影响(感时花落泪)。意志在前面两个过程之中产生,并影响
以后的认知和情绪情感(卧薪尝胆)。
(二)个性心理 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1.个性倾向:是一种内在地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 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在心理活动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 的、稳定的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but only history.__Ebbinghaus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导论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导论篇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 强烈的心理冲突和薄弱的自控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往往会面临彼此不相容、相互不可兼 得的选择,这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往往给人以挫 折感,强烈的心理冲突不仅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各种价值观念之 间发生冲突,也使他们陷入无尽的困惑和苦闷之中,极大地消 耗 心 理 能 量 , 会 使 心 理 功 能 得 不 到 发 挥 而 影 响 心 理 健 康 。 有些 同学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和调控能力,在感情和理智发生冲突时, 往往不能冷静及时地用理智正确调节自己。相反,受情绪的作用, 还会随意放任感情,行为冲动,常常因此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 悲剧。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定义了健康的概念:“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对于健康的阐释更加全面、科学、完整和系统。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关于心理健康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探讨过它的定义和内涵,提出过许多观点和看法。
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 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 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 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还具体指 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 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 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特征及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苏格拉底说:“去认识你自己吧。”其实,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之一就是为了
认识我们自身。
1、1 心理学发展历史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人们可以通过问问题来探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苏格拉底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 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 究心理学的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意义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 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 中,生理、心理、社会适应 方面所具备的良好的功能状 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有 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有 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挥潜 能;有助于维护和增进身体 健康,预防疾病;有助于校 园安全与稳定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四节 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 原因分析
主要心理问题: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 往问题、情感问题、求职与就业问题等 原因分析: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 因素等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 PART 意识与心理健康 2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20XX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
1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2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3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心理健康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 PART
康导论
1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定义与大学生心理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
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心理具有 独立性、稳定性、发展性和可塑性。他们的智力和 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情感体验也变得丰富 而复杂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定义:有目的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心理 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全 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 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 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 能力,提高心理问题解决能 力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 社会环境因素 • 学校环境的因素
• 家庭环境因素
• 自身缺陷因素
五、心理的状态
心理健康 • 心理正常
心理不健康
• 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 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
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 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 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心理障碍
• 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 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 针对性。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 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 可能表现很正常。 • 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 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 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者)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 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 需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心理健康小测试
请根据最近一个月的表现,做“是”、“否”回 答。 • • • • • • • • • • 1. 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 经常早醒1-2小时 ,醒后很难再入睡。 3. 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4. 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5. 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6. 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7. 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8. 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9. 参加秋游、聚餐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10. 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百分 人数 比 (%)
类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

三、教学难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德因素。

四、教学过程:1、引导大学生做一个心理测验——《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2、进入正文,《初识心理健康》传递现代心理健康的基本理念;五、作业处理:设计“扪心自问环节”,是关注本讲重点内容回顾和思考的话题。

六、讲课稿:中央电视台CCTV-12《心理访谈》节目是中国大陆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心理健康主题节目。

这个节目的经典广告词是——“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恐慌;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谧心灵的缄默。

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

珍惜自我,拥抱健康。

沟通,消除隔膜;交流,敞开心扉;真诚,溶化壁垒。

心理访谈,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这其中展现的对“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认知解读,认识和对待心理健康的观念定位,解决心理问题的行为策略”得到了从学术界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

于是,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精神大餐不避拾人牙慧之嫌,以“健康人生,从心开始”为题拉开序幕。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验——《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进入正文,《初识心理健康》为你传递现代心理健康的基本理念。

借助延伸探索环节,让大家适度知道一些心理异常的辨别知识——《心理异常常识粗通》。

在经典启示中,我们提供一组展示积极的心理健康理念、科学的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的独立成篇的文章——《快乐其实很简单》、《坦然之心》、《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在趣味赏析部分,换一种轻松的语调,继续进行富有经典启示初衷的话题,这由两部分组成:一篇难得的心理美文——《最好的苹果》,外加一组具有“魔鬼词典”的冷幽默风格的健康人生启示录——《忠告和路标》。

最后的扪心自问环节,是关注本讲重点内容回顾和思考的话题,邀请你的参与。

心理健康测验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温馨提示:每个题目后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用1、2、3、4、5来表示:1——无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注意:每个题目后只能选择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圈;每个题目都要回答。

说明: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有80个评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采用5级评分制。

(1)无:自觉无该项问题。

(2)轻度:自觉偶尔有该项问题。

(3)时有:自觉有该项症状,时有发生。

(4)经常:自觉有该项症状,经常发生。

(5)总是:自觉有该项症状,总是存在。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有80个评定项目,可规类为10个因子。

各因子所包含的项目如下: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10、14、23、31、49、53、71、79,共8项。

该因子主要反映受试着人际关系方面的紧张、敏感等。

心理承受力差:包括2、17、26、40、50、62、74、77,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做事感觉困难,遇到困难、挫折灰心。

觉得工作、学习负担重与难以完成。

对待环境杂乱脏不能承受等等。

3、适应性差:包括6、18、35、38、48、61、69、80,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对事情、环境、对人不适应等。

4、心理不平衡:包括8、15、24、39、42、54、63、72,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着感到别人对他不公平,抱怨自己赶不上别人,别人有成绩自己生气,自己出力不讨好,别人亏待自己,对自己强的人不服气。

5、情绪失调:包括1、13、22、37、45、52、57、65,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着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情绪问题。

6、焦虑:包括4、20、28、34、47、58、67、70,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对许多事情心烦、预感有坏事发生,心理烦躁、无缘无故紧张、担心自己有病等焦虑症状。

7、抑郁:包括7、12、21、27、33、55、59、66,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着情绪低落,对前途感觉无希望、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愁、生活无意思等抑郁症状。

8、敌对:包括3、11、30、41、44、51、76、78,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喜欢与人争论,不能控制脾气,有摔东西的冲动,爱挑人毛病,爱刺激别人等敌对症状。

9、偏执:包括9、16、25、32、43、56、64、73,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着不信任人,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与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意见,我行我素等偏执症状。

10、躯体化:包括5、19、29、36、46、60、68、75,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着心理紧张,特别时情绪产生的躯体化不适或症状,例如手发抖,尿多,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操作手册:因子分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包括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包括8项。

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计算方法,是将8个项目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除以因子数,即除以8,为该分量表的因子分。

每一项目采用5等级评分法。

每个因子的8项按此标准计分除以8,即为该因子的因子分。

判断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读者在自己填完心理健康量表后,10个因子均以2分为简单判断标准分数线。

根据10个因子的因子分,以2分为简单判断标准分数线,就可以简单、初步地判断哪些因子存在问题和症状。

初步确定心理问题和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定分数值:2分~2.99分为该因子轻度存在心理问题;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度症状;4~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总均分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是把该量表80项各自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被80除,得出的分数便是受试着心理健康的总均分。

用总均分判定受试着心理健康状况:2~2.99为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3.99为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4.99为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

正文初识心理健康1现代健康观什么是健康?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知识的局限和观念的滞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对生理状况的简单化定位:“不痛不痒,身健体康”,这是麻痹心理;其二,对精神异常的妖魔化曲解:“鬼神附体,驱灵辟邪”,这是愚昧做法。

1.1二维健康观这种状况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普及悄然发生着变化。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这份文献中对“健康”进行了第一次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该宣言强调: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时隔11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he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social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health)。

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扩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为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由此号称“二维健康观”,这充分体现了健康观念的重大进步。

1.2三位一体的健康观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人类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呈现“亦喜亦忧”的态势。

首先说“喜”从何来——现代医疗科技和临床治疗的进步日新月异,生理疾病的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技术的科学精湛,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现代医疗护卫大众健康的现实进步和光明前景充满信任;然后谈“忧”为何故——大量从前偶有耳闻、感觉离我们很远的“心身疾病”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和担忧日渐紧迫地向我们袭来。

于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从最初的心理健康先知者的带有“心理呓语”色彩的感悟中逐渐形成,这就是“身—心—灵”。

“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健康观认为,在我们的身体、心理之上,还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心灵的存在。

心灵是在我们个体生而即有的本能取向的基础上,经由成长中的个体社会化逐渐形成的关于信仰和操守的精神体系。

它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不为外人所知,甚至我们自己都未必清晰地觉察到。

心灵以某种价值、理念为指导,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懂得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内心主宰。

有心灵的人才谈得上人生价值,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

心灵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没有心灵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

有心灵的人,会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预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心灵健康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价值定向明确,个人潜力有效开发,乐观积极面对社会,收放自如掌控自己。

按照“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健康观,一个健康的人的画像是:身体健康——饮食起居舒适自然,主题生活和休闲娱乐相映成趣味,生理机能处于常态标准以上,生理免疫功能完好;心理健康——自我概念明朗,心智反应健全,情绪表达流畅,行为活动自控;心灵健康——信仰纯美稳健,操守内方外圆,人与自然一体,从容淡定处世。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清晰地形成一个关于健康的“认知轮廓”——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心灵三个层次:身体健康是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是精神表现,心灵健康是根本保障;在心灵健康的统帅作用下,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双向互动,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和谐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

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引发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健康的身体让人产生自信、乐观、主动、担当的良好心理。

心灵将身、心两者统一为一体的人,在心灵的主导下,身、心向心灵认同、向往、追求的方向发生演变和整合。

人是身体、心理和心灵三者的共同体,这就是“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健康观。

运用这一思想体系,可以描述、阐释、预测和控制与身体、心理相关的健康现象和问题。

这一全新的健康观念已经受到主流心理健康学界的积极认同。

2心理健康的评价体系什么是心理健康?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的心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但却不象生理健康那样“让数据资料说话”——精准确切,“以标本模型展现”——具体直观。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信念,自愿采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保障自身生命质量,同时有益于他人社会。

掌握卫生保健知识(知),树立健康信念(信),自愿采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知识、信念、行为改变的统一,是消除或减轻影响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