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讲课实录)

合集下载

西方列强入侵教案

西方列强入侵教案

西方列强入侵教案背景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开始实施对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的入侵和殖民统治。

这些入侵行动对被侵略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方列强入侵的原因、方式,以及对被入侵国家的影响。

一、入侵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工业革命使得西方国家在技术、武器和军事实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产生了对其他国家的野心。

其次,欧洲的殖民主义思潮的传播也促使了入侵行动的展开。

此外,贪婪的商业目的,如获取资源和市场,以及政治和军事的战略利益,也驱使西方列强对其他国家进行入侵。

二、入侵方式西方列强采用了各种方式进行入侵。

一是通过军事力量进行入侵和占领,例如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法国对北非的殖民统治。

二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获得特权和控制权,例如中国的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

三是通过文化渗透和教育改造来影响被侵略国家的思想和价值观,以获得文化的统治权。

三、对被入侵国家的影响被西方列强入侵对被侵略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政治上,被入侵国家丧失了独立和自主的权利,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的统治。

其次,经济上,被入侵国家的资源被掠夺,成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

被侵略国家的产业被破坏,农业被扰乱,导致了经济的崩溃和贫困的加剧。

再次,文化上,被入侵国家遭受了文化的侵蚀和异化,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成为主流,本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这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丧失和文化自信心的削弱。

四、应对策略针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被侵略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是武装抵抗,例如印度的反抗运动和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二是通过外交手段争取独立和自主权,例如埃及的示威和抗议。

三是通过文化抵抗和自我振兴来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例如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和中国的文化复兴运动。

结论西方列强的入侵行动对被侵略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被入侵国家遭受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剥削和打击。

然而,被侵略国家并没有绝望,他们采取了各种策略来应对入侵,争取独立和自主权。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do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do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列强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列强贩卖华工;列强在中国开始早期资本输出。

2.能力方面:(1)通过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对外国侵略的憎恨,培养和激发他们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联系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2)结合本节教材的两段资料和一个表格,帮助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和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是重点。

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

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的内容,又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是重点。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外国商品摧垮中国的自然经济,打开中国市场是难点,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未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步实现向中国倾销的商品的愿望。

历史七年级下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教案

主题:历史七年级下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认识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抗击侵略的精神。

教学重点:1.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分析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影响和意义。

2.探讨抗击侵略的精神对后世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了解欧洲在15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殖民侵略。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欧洲殖民者入侵的场景和殖民地的状况。

3.提问:你们觉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原因是什么?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分析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包括地理探险动机、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需求。

2.介绍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印度的辛格兄弟起义、南非的博尔战争等。

三、案例分析(4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并解释事件对该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四、讨论和总结(2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认识。

2.针对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这一主题,让学生总结抗击侵略的精神对后世的启示。

五、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文,包括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对抗击侵略的精神的思考。

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更多事件和人物。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历史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演讲,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评价学生的作文和演讲表现,对他们的历史意识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1.4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1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1.4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1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

2.了解赫德其人。

3.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状况。

4.掌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的形式。

5.掌握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方式。

6.了解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掠夺的其他方式。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海关及关税在保护一个国家,尤其是落后国家经济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为繁荣祖国经济而勤奋学习的精神。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培养学生以时间和空间线索把握历史过程的能力。

2.通过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后列强摧垮中国的自然经济,打开中国市场的情况。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方法1.讲读法:教师提问→学生阅读→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2.讲述法:对一些概念性问题,由教师做简单的解释。

3.讨论法:由学生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展开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讲评。

●课时安排一课时●从容说课这是介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节专题课,又是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后的第一节阅读课,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具体操作方面,应有别于前三节课。

经济现象不同于具体的历史事件过程,教师应向学生准确解释一些基本的概念,必要时应进行深入浅出的例证说明。

对于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可着重让学生复述,然后分析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及低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情况,可先指出总体情况,之后可结合适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具体掌握,并注意指导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最后可从理论上向学生阐述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这两个经济概念。

对于列强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原因,可模拟一些具体的场景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之一:导入语例示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19课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5篇模版)

第19课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5篇模版)

第19课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5篇模版)第一篇:第19课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第19课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6——17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国哪些地区?我国人民又进行了怎样的抗击”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及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16——17世纪中国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历史事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对外交往中各国既可以和平共处,也会兵戎相见,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16——17世纪中国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史实,分析中国被入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及其历史功绩;2、雅克萨这战;3、《尼布楚条约》。

教学难点:1、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为什么纷纷侵略我国东南没海和东北地区;2、为什么雅克萨之战是自卫反击战。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1624年,一群荷兰殖民者乘船来到我国台湾岛西海岸,企图登陆,被当地居民阻止。

他们捧着白银,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

”善良的居民答应了。

荷兰殖民者用剪刀把一张牛皮裁成许多细条,圈了一大片土地。

他们修建城堡,架设大炮。

从此,荷兰殖民者逐渐占领了台湾。

与此同时,沙俄也不断侵略我国北部边疆。

【思考讨论】:是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又是谁遏制了沙俄的侵略?结果如何?【新课教学】:一、西方殖民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16世纪开始,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者相继侵入我国东南沿海。

葡萄牙于1533年占据澳门。

说明:1、葡萄牙是最早侵入我国的西方国家。

2、继葡萄牙之后,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国家相继侵入我国东南沿海。

3、1533年葡萄牙占据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说明:“澳门”的由来据记载,明代前期,广东珠江三角洲沿海一带,供外国商船停泊的有浪白、广海、望峒(tóu)、奇潭、十字门、虎头门、屯门、鸡栖等处,海边这些可供船只停泊的地方,被通称为“澳”。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教师资格考试.doc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教师资格考试.doc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教师资格考试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列强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列强贩卖华工;列强在中国开始早期资本输出。

2.能力方面:(1)通过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对外国侵略的憎恨,培养和激发他们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联系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2)结合本节教材的两段资料和一个表格,帮助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和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是重点。

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

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的内容,又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是重点。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外国商品摧垮中国的自然经济,打开中国市场是难点,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未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步实现向中国倾销的商品的愿望。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对华经济入侵采取哪些手段? 教案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对华经济入侵采取哪些手段? 教案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对华经济入侵采取哪些手段?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分组模仿历史角色,再现历史情境,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初期西方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和危害。

联系当代世界经济状况,使学生认识到弱国经济受制于人的道理和我国加入WTO主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正确性。

教学步骤:步骤一:组织学生成立西方对华经济交涉委员会,其中包括:对华海关交涉小组,西方鸦片经营公司,西方华工贸易公司,西方金融、工业投资集团,分别扮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经济利益集团;小部分学生组成历史见证组搜集近代西方经济的相关史料。

步骤二:各模拟集团根据各自利益制订经济侵华提纲,制订出具体细致的经济侵华方案并总结执行情况和实际收益情况。

步骤三:课堂上再现历史情境,各模拟集团进行发言,公布自己的计划,争取事例鲜明,能够从客观上说明当时西方经济势力大举侵华的具体情形和危害。

步骤四:历史见证组进一步列举西方的种种劣迹材料,教师总结历史并结合现实,比较近代和当代中国经济开放的异同,强化国情教育。

教学资源:图书馆、网站、社会各类人员的切身体会和看法。

教学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其手段多样、影响深重。

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经济链条中的较低等的一环,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扮演角色,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西方经济侵略的认识。

同时,现实是历史的延续,通过学生参与学习,辨真伪、明是非;结合现实,能够初步考虑面对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攻势和中国加入WTO的国际竞争形势,以及我们应当具有的认识和对策。

参考资料:1.设计的模拟西方经济团体简表:2.对华海关交涉小组拟订的行动计划和总结:(1)行动目的:控制中国清朝海关管理权,争取将中国海关关税大幅度降低,利于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华大量倾销商品,获得廉价原材料,控制中国市场。

(2)借口以及实际行动效果:①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攻占上海县城,捣毁了海关,英国以履行条约义务、保障中国关税征收为理由,夺取了上海海关,实行所谓“领事代征制”。

高一历史上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教案旧_2

高一历史上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教案旧_2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权利的入侵(1)一、学习目的[知识目的]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商品倾销的各种方式;贩卖华工;列强早期资本输出形式。

[才能目的]分析19世纪中期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情况,找出其特点,由此培养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才能。

二、知识点拨[知识引导]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1〕目的:为了对中国进展经济侵略。

西方国家在翻开了中国的大门后,迫切需要到达的目的是稳固、扩展已获取的侵略权益,使其产品真正占有中国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遂为列强千方百计获取的目的。

〔2〕过程①条约,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②趁镇压小刀会起义之机,列强夺取海关管理权。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要求将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

④条约规定海关值百抽五的原那么。

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从此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操纵了近一个世纪。

〔3〕危害: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海关是国家的大门,中国海关被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中外贸易中国逆差场面的形成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倾销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并没有完全翻开中国场。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如海关管理权、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才逐渐实现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

③1865年,中国对外贸易第一次出现逆差,中国门户已经被翻开,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场。

3.早期的资本输出主要有四种形式: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一阶段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开始进展资本输出。

[重点、难点]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政治侵略:发动鸦片战争〔1840-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二历史教案:1.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高二历史教案:1.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阅读课文,仅提供自学提纲)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1.目的:为了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西方国家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巩固、扩展已获取的侵略权益,使其产品真正占有中国市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遂为列强千方百计获取的目标。

2.过程
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②趁镇压小刀会起义之机,列强夺取上海海关管理权。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要求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

④《天津条约》规定海关值百抽五的原则。

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从此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操纵了近一个世纪。

3.危害: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海关是国家的大门,中国海关被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外贸易中国逆差局面的形成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倾销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如海关管理权、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才逐渐实现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

3.1865年,中国对外贸易第一次出现逆差,中国门户已经被打开,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贩卖华工
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广东,《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后更为猖獗。

四、早期的资本输出
主要有四种形式: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一阶段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开始进行资本输出。

第1页共1页。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课件示例 人教版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课件示例 人教版

□.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海关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的描 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中国自给自足经济的解体 B.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使中国经济日益从属于西方 D.使中国海关丧失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外国控制中国海关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有 ①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②使中国海关丧失了保 护本国工业的作用 ③加速了中国旧的经济结构的解体 ④ 使中国的经济日益从属于西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 式是 ①走私鸦片 ②倾销商品 ③掠夺原料 ④掠夺金银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分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 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1)联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对被侵略 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的双重性:一方面给当地人民 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冲击了当 地的落后的社会制度,传播了新的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 (2)再回答这种双重性在战后的中国社会发展中 的表现(先挖掘战后中国社会中的新的现象,然 后归纳这些新的现象)
(1)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 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外国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哪些特 权?),逐步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 (3)1865年中国对外贸易第一次出现逆差。1877年以后,就年年 出现入超的局面。
三、经济侵略的次要方式— —早期资本输出:
(1)办洋行;
(2)开银行;
(3)经营轮船公司,垄断内河航运; (4)设立工厂,掠夺资源
小结:
本节是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 入侵,但经济势力的入侵,是以武装入 侵为前提的。每次武装入侵之后,列强 的经济势力的入侵也前进一步,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也就随之深入。这既 为以前的历史所证明,还将为以后的历 史所证明。

高一历史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高一历史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高一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选学内容,自学为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赫德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状况3.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掠夺原料,贩卖华工4.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方式二、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海关及关税在保护一个国家,尤其是落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繁荣经济而勤奋学习的精神。

三、能力目标1.掌握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培养学生以时间和空间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分析19世纪中期列强进行经济侵略的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商品的情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A、课堂构思首先使学生明确这一节是介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情况。

对于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应着重让学生复述过程,教师分析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及低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可先总结总体情况,然后再分别讲解。

B、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

通过战争,列强取得一系列侵华权益。

那么,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60年代,西方国家是怎样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C、新课学习一、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对于这一问题的学习,教师可先激活学生关于现代国际贸易中,海关及关税在保护一国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

然后指出,西方列强的商品如果要以优势地位进入当时的中国市场,就必须首先打破清王朝的关税保护,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外国人控制中国的海关。

另外,在中国历史步入近代后,由于中国自身经济的落后,海关税收在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着越来越大的比重。

因而,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便可以从经济控制清政府。

对于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过程,提示出让学生从《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看起,然后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总结、复述:(过多的讲解是不必要的,一定要让学生复述)《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1853年列强攫取上海海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夺取了其他通商口岸的海关管理权--60年代,英国人以控制海关总税务司一职的形式,操纵了中国海关。

专题一第二讲:西方列强的入侵共118页文档

专题一第二讲:西方列强的入侵共118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ຫໍສະໝຸດ 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专题一第二讲:西方列强的入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118

人教版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优秀课件1

人教版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优秀课件1

选择题
•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加紧对中国侵略的重要目标是( ) A 增开通商口岸 B 增加商品贸易总额 C 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D 增加对中国 的资本输出 • 2、操纵中国海关管理近一个世纪的国家 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俄国
• 3、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 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 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 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 料主要反映的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D 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第四节 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教学要点
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手段之一) 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势力 的入侵 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贩卖华工 早期的资本输出 表现
问题
• 1、列强为什么要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是怎 样攫取的?有什么影响? 目的: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步骤:1、2、3、4 海关管理权被英国人操纵近一个世纪。 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 有利于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 4、中国对外正常贸易中第一次出现逆差 是在( ) A 禁烟运动以后 B 鸦片战争以后 C 天津失陷以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5、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 低的国家,原因是( ) A “值百抽五”的规定 B 开放通商口岸 C 外商操纵市场 D 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
• 6、下列有关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列 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叙述中,错误的 一项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合法化 B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攫取的特权,扭 转了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 C 在进行商品输出的同时,辅之以资本输 出 D 列强不断改变税制,使中国成为当时 世界上关说最低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入新课:
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西方列强利用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是其主要手段。

列强的经济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性质。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甲午战争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

甲午战争以前,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这是由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讲授新课:
一、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目的:为了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西方国家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巩固、扩展已获取的侵略权益,使其产品真正占有中国市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遂为列强千方百计获取的目标。

过程:(让学生总结)
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②趁镇压小刀会起义之机,列强夺取上海海关管理权。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要求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

④《天津条约》规定海关值百抽五的原则。

⑤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从此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操纵了近一个世纪。

(赫德,字鹭宾。

讲得一口极好的京腔,也识汉文,仰慕中华文化。

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很熟悉。

还熟悉中国官场的套路,与满清高官往来自如,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46年。

穿二品补服,红顶花翎的大帽子后面还装了一根乌油油的大辫子。

赫德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很大,他曾给他的英国朋友写信吹嘘道:“在中国我所主持的工作虽然叫海关,但其范围甚广……而最重要的是它的领导权必然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他曾写一奏折《局外旁观论》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

还经手清政府的对外借款。

死后,清政府还追封他为“太子少保。

”)
危害: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海关是国家的大门,中
国海关被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
商品,掠夺原料。

练习:
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最重要目标是()
A.攫取海关管理权B.取得内河航运权
C.获取领事裁判权D.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二、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及影响
1.主要方式:(让学生总结)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此外,贩卖华工、早期的资本输出也是列强侵华的方式。

2.影响:
走私鸦片:虽1858年,清政府被迫同意鸦片以“洋药”名义进口,但为逃税,外国鸦片贩子仍猖狂走私,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加重人民负担。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1865年,在正当对外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入超。

中国出口商品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贩卖华工:中国丧失大量劳动力
早期资本输出:
①办洋行:鸦片战争后大量出现,上海、天津居多,成为列强对华倾销商
品、掠夺原料的基地。

②开银行:开银行,输出资本;由于中国没有自己开办的银行,中国金融
业为外国独占。

③经营轮船公司:60年代开始,很快垄断了中国远洋和内河的航运。

④设工厂:鸦片战争后,建立大量船坞和工厂,直接影响中国手工业的发
展,造成了中国手工业者的大量破产。

#早期的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示范作用,为其提供了技术人才的准备。

课堂思考:结合世界史分析19世纪中期列强加剧经济侵略的原因
①两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
量特权,为其经济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海关管理权…….等)
②随着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它对外国经济势力
的入侵的抵制作用愈来愈弱。

③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海关管理权,更加便利了他们对华的经济侵略。

④西方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经济普遍迅速发展,对原料及市场需求
更加迫切。

小结:列强商品倾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列强商品倾销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

列强商品倾销冲击了东南沿海的家庭棉纺织业,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开设工厂,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无产阶级。

列强商品倾销,掠夺了大量财富,改变了中英贸易关系,1865年,在正当的对外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了逆差,此后,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练习:
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不断增长,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
C.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分析:此题是2000年高考历史试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旨在考查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洋商的垄断收购。

而洋商在收购过程中往往操纵市场,压低价格,所以它不可能扭转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然而,由于洋商的大量收购,使中国农村的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到市场,从而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自然经济的解体反过来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答案为A。

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且日益商品化
3.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
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都大折本”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C.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4.总理衙门答应外国侵略者关于“各口划一管理”的规定,将上海海关的管理体制方法,推广到各通商口岸。

这表明
A.外国开始控制中国海关
B.中国海关管理权完全丧失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外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