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21

合集下载

高二10月份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高二10月份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高二10月份月考(生物)(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33分)1.(2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 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不变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D.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2分)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结构,甲、乙、丙表示液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丙中B.甲、乙、丙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C.②处细胞的生活环境为血浆D.花粉过敏会引起甲液增多,丙液减少3.(2分)3.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4.(2分)4.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B.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C.通过血液运输CO2和代谢废物D.血液运输CO2含量增加会使呼吸加快5.(2分)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6.(2分)6.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B.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C.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7.(2分)7.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无关的生理功能是()A.胆汁分泌增加B.胃肠蠕动加快C.支气管扩张D.曈孔收缩8.(2分)8.抑郁症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而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3年第一学期广州市生物阶段性考试(10月月考)高二年级生物试卷(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糖蛋白、有氧呼吸的酶、H+B.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H2OC.蛋白质纤维、Ca2+、载体、抗体D.Na+、葡萄糖、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详解】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Na+、葡萄糖、氨基酸均位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营养成分,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偶尔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长时间影响血浆渗透压的稳定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D.骨骼肌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厦门六中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10 月月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 75分钟满分: 100分命题时间2024.9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 第1-10小题, 每小题2分; 第11-15 小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

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HCO₃⁻、HPO₄²⁻等离子有关B. 葡萄糖、尿素、神经递质、胰岛素可存在于该“媒介”中C、维持该“媒介”的稳态需要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D. 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该“媒介”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②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B. 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C. ①中若 Ca²⁺浓度过高,易引起肌肉抽搐.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3. 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 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能发生膝跳反射B. 学生通过对重点知识反复阅读来加强记忆C. 车祸中受害者大脑皮层言语V区受损而看不懂文字D. 体检过程中护士采血时,患者手未缩回4. 下图是某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d点均为电表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

刺激某位点,检测各位点的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a点,电表①和②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刺激e点,在a、b、c、d点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C. 刺激d点,c、e点会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但电表②不偏转D. 刺激b点,若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1次,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问是单向传递5.“杜冷丁”是一种止痛药,专门用于伤口止痛。

可以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但#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

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 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C. 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D. 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6. 如图表示某神经元一个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a段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不消耗ATPB. 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触发邻近细胞膜依次产生新的电位变化的过程C. 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钠离子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将下移D. 图中a→b→c的过程是动作电位形成和恢复的过程7. 科学家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体内的液体由水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等一起构成,统称体液。

体液广泛分布于机体细胞内外,保持体液容量、分布和组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维持各种器官生理功能的必需条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共同构成体液B.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C.组织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D.内环境中丙酮酸发生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2.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DNA聚合酶、激素、尿素、CO2等B.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肠液和组织液C.组织水肿、抽搐、镰状细胞贫血都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D.静脉注射后,药物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3.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内液和两种细胞外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147 4.0 1.25 1.00114.07.5 1.0②142 5.0 2.50 1.50103.3 6.016.0③10140.0 2.5010.3525.0-47.0A.①可能是组织液或淋巴液B.②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C.③表示细胞内液D.①②③物质的含量呈动态变化4.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D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C、DB.C中可含有抗体、激素和麦芽糖C.C与B的最主要区别是B中含有较多蛋白质D.A中液体大部分回流到C,少部分形成B5.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包括50个小题,共75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更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6.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定会引起代谢紊乱B. pH 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建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整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整占主导地位7.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①③④D.①③⑥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D.Na+、K+以重汲取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物种的灭亡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整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5.正常状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甲型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流病毒有细胞结构,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完成B.甲流病毒有细胞结构,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C.甲流病毒无细胞结构,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完成D.甲流病毒无细胞结构,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于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自身不能复制;当病毒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核酸(基因)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后者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新的病毒。

【详解】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依赖于活细胞完成其生命活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①阳光②松树③空气④细菌⑤金鱼⑥病毒⑦珊瑚虫⑧地衣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⑤⑥⑦⑧C.①③D.①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①阳光和③空气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②松树、④细菌、⑤金鱼、⑥病毒、⑦珊瑚虫和⑧地衣都具有繁殖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

诗句中描写的景象属于生命系统哪一个层次()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生命系统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度10月阶段测试试题高二生物2024.10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体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B.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淋巴、组织液和血浆的化学成分相似,三者之间可以相互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静脉点滴和肌肉注射的药物都可直接进入内环境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①尿素、血浆蛋白、胰岛素②呼吸酶③某些蛋白质的合成④麦芽糖的水解⑤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A.①③④⑤⑦B.①②③⑤⑥C.②④⑤⑥⑦D.②③④⑤⑥3.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动物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C.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处于稳定时,机体不会患病4.生活中如果不小心碰伤,受伤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痛”、“热”、“肿”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淋巴管破裂,局部淋巴液增多引起的B.出现“痛”的现象是因为受到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处产生了痛觉C.出现“热”的现象是受伤处细胞代谢异常,局部产热量增加引起的D.出现“肿”的现象是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5.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是几种参与物质交换的器官,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器官A是肺,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至少需要穿过4层细胞膜B.器官B是胃,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C.器官C是肾,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原尿中某些物质的重吸收D.器官D是皮肤,具有调节体温、抵御病原体入侵等多种功能6.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B. 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C.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7.图示反射弧传导兴奋的部分结构,a、b表示轴突末梢。

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学(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健康人的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或生理过程是()A.胰高血糖素B.细胞因子C.淀粉的消化D.pH稳态的调节2.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大约占体液的2/3B.细胞外液只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蛋白质D.细胞外液形成的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此处不可能发生()A.血浆蛋白外渗B.肺水肿C.淋巴液增多D.血浆渗透压升高4.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所示;接着取等量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mol·L-1的HCl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同时用蒸馏水作为对照,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2中“蒸馏水”曲线变化是错误的B.图2所示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C.实验中HCl、NaOH溶液的滴数和浓度均为自变量D.若要提取抗体用于相关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B.副交感神经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血糖升高C.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多于神经胶质细胞6.河鲀毒素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含有尿素,组织液中不含有尿素B.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D.血浆渗透压升高可使红细胞吸水膨胀2.酮体是脂肪在肝脏进行氧化分解时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可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

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但当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实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C.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酮体酸中毒的症状D.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进而从血浆转移至淋巴中3.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过程,其中 a、b、c 代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时,肌肉组织中体液a中的氧浓度大于肌肉细胞中的氧浓度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C.b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a和cD.代谢废物主要由系统 e 排出4.在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设置分别装有自来水和缓冲液的2支试管均是作为对照B.记录实验结果时,应以滴加的试剂作为横坐标,以PH 值为纵坐标C.该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前后自身对照D.该实验说明了肝匀浆具有缓冲对H 2 CO 3 /NaHCO 35.下列病状或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小雨去西藏探亲出现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体温升高B.小林淋雨之后出现感冒发热,食欲不振的症状——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C.某年夏天,连续高温天气导致严重的中暑现象——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D.研究表明,肾脏功能障碍的人群长期熬夜易患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症状——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6.孕妇怀孕期间,造成身体浮肿的原因之一是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导致母体血浆蛋白减少。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1.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神经递质B.胃蛋白酶、DNA、脂肪、葡萄糖C.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抗体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蛋白、胆固醇【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液)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甲状腺激素属于代谢物质、氧气、尿素属于代谢物质、抗体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C正确;D、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2.下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液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mmol·L-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Na+K+Ca2+Mg2+Cl-蛋白质①1425.02.51.5103.316.0②1474.01.251.0114.01.0③101402.510.352547A.③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2/3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和血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都有②C.③中有的蛋白质可与氧气结合D.①②③中氧气浓度最高的可能是①【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蛋白质含量可以确定,③为细胞内液,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

【详解】A、③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2/3,A正确;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故它们所处的内环境都有淋巴,B错误;C、③细胞内液中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可与氧气结合,C正确;D、氧气是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经过的路径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故①②③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①血浆,D正确。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高二生物学试卷(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6章,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章第3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研究发现DNA非编码区域的一种基因突变会改变甲状腺的调节功能,导致罕见的先天性甲状腺异常。

下列对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B.该基因突变导致的甲状腺异常属于遗传病C.辐射等不利的环境因素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表现2.对果蝇进行紫外线照射,检查其细胞中染色体,发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该种变异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3.某市为了控制蚊蝇的数量,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喷洒菊酯类杀虫剂。

为了预先评估杀虫剂的使用效果,统计三个地区某种蚊蝇抗性个体所占比例及抗性基因(显性)频率,其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蚊蝇种群来源抗性个体所占比例/%抗性基因(显性)频率/%甲地区2212.0乙地区3620.0丙地区168.5A.抗性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抗性个体的分布受自然选择的影响C.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杂合子所占比例更高D.预测使用杀虫剂后,杀虫效果最好的是丙地区4.蚜虫具有发达的腺体,可以分泌甜蜜的汁液吸引蚂蚁来取食,而蚂蚁取食汁液时,可以防止蚜虫被其他昆虫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蚜虫具有发达的腺体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蚜虫与蚂蚁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蚜虫分泌的汁液对蚂蚁有利,对蚜虫天敌不利D.蚂蚁对蚜虫种群的发展有利,蚜虫天敌对蚜虫种群的发展不利5.我国相关法规规定,35岁以上的孕妇必须进行产前诊断,以筛查多种遗传病。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B.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C.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快速获得纯合品系D.多倍体育种能得到养分物质含量高的品种2.对下列生产实践中所利用的育种技术和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①水稻F1花药经培育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②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获得抗虫矮秆小麦;③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育获得抗病植株;④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转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A.①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②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C.③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D.④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3.图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转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D.C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根本缘由4.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力量,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4:1:4 B.4:4:1 C.1:4:4 D.1:2:15.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 A .B .C . D .6.某种兰花有瘦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瘦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打算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7.正常人体组织液中不行能消灭的物质是( )A.纤维素B.氧气 C.钙离子D.葡萄糖8.人体消灭组织水肿的缘由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需经过的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10.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D.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靠于神经调整11.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供应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2.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静息时神经细胞的电位是外正内负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全都二、非选择题,共54分)13.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__________(填编号)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⑦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2)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F 2矮杆抗病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若让F2中的全部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自由授粉,则所得子代中的ddRR和ddRr的比是__________.14.糖尿病Ⅰ型是一种常见病,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此病的胰岛素过去主要从动物(如猪、牛)中得到.自70年月遗传工程进展起来以后,人们开头接受这种高新技术生产,将人类胰岛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然后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了人类胰岛素,如图所示.请回答:(1)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酶.(2)基因工程操作一般要经过A__________的提取、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结合、__________导入D__________、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与检测等四个步骤.(3)上述人类胰岛素的合成是在大肠杆菌__________上进行的.为什么大肠杆菌可以合成的人类胰岛素?__________.15.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四周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亲密关系,又有肯定区分.一般状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分是__________.(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缘由引起③增多的实例__________.(5)假如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6)假如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16.如图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整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请分析回答:(1)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__________.(2)通过“①→②→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①上传导的形式是__________,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__传递,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3)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整方式是__________.途径1与之相比较,反应速度__________.(4)争辩发觉,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整机制称为__________.17.(13分)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是反射弧的组成,图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丁是两个神经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2)若刺激图甲中b点,图中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3)图乙字母A﹣E代表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D表示__________(4)图丙中的突触后膜属于神经元的__________部分.(5)突触小体产生的神经递质是由细胞中的__________分泌,并通过__________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运输方式.(6)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7)丁中兴奋的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18.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削减.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整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整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试验如下:试验步骤:(1)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___(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4)在__________条件下培育小鼠并作观测.(5)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__的含量.试验结果及结论:(6)若__________,则观点一正确;(7)若__________,则观点二正确.2021-2022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B.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C.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快速获得纯合品系D.多倍体育种能得到养分物质含量高的品种【考点】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育、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削减,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形成新的基因,但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和不定向性,因此不会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A错误;B、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B正确;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获得单倍体植株后,经染色体加倍即得纯合体,所以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快速获得纯合品系,C正确;D、多倍体育种得到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茎杆粗大,叶片、果实和种子相对来说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养分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同学的识记力量和推断力量,运用所学学问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2.对下列生产实践中所利用的育种技术和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①水稻F1花药经培育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②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获得抗虫矮秆小麦;③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育获得抗病植株;④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转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A.①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②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C.③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D.④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花药离体培育、秋水仙素诱秋水仙素处理萌发法变、化学药剂处理导加倍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削减,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①水稻F1花药经培育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②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获得抗虫矮秆小麦,属于杂交育种;③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育获得抗病植株,属于基因工程;④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转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属于诱变育种.【解答】解:A、水稻F1花药经培育获得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B、让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得F1再自交,从F2中选出抗虫矮秆小麦,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育获得抗病植株,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转变,产生新的基因,从而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同学的育种方法,训练了同学的综合实践力量.精确推断各种育种方法、理解育种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图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转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D.C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根本缘由【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供应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转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解答】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而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是基因突变,A错误;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B错误;C、只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才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渐渐消灭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定向转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正确;D、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缘由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学问,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力量的培育.在解题时要把握学问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打算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4.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力量,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4:1:4 B.4:4:1 C.1:4:4 D.1:2:1【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1、由题意中,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力量,因此具有繁殖力量个体的基因型是Aa 和aa,且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2、解决自由交配问题,可以先计算出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然后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法计算.【解答】解:由题意知,具有繁殖力量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Aa:aa=2:1,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A:a=1:2,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A:a=1:2,因此自由交配后代AA==,Aa=2×=,aa==,因此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1:4:4.故选:C.【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先弄清题意,AA没有繁殖力量,具有繁殖力量的基因型是Aa、aa,然后留意自由交配和自交的计算方法不同.5.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别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本题属于信息题,由图可知,EE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ee个体繁殖成功率最高,所以EE的基因型频率渐渐降低,ee的基因型频率渐渐上升.【解答】解: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其次是Ee,说明在选择过程中,EE和Ee的个体会越来越少,而ee的个体会越来越多,因此,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图C 所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型频率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同学的识图力量和和猎取信息的力量,运用所学学问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和推断力量.6.某种兰花有瘦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瘦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打算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共同进化的相关学问分析资料,猎取信息、解释问题的力量.由于兰花有瘦长的花矩,蛾具有瘦长口器,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解答】解:A、生物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与环境无关,故A选项错误;B、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B选项错误;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故C选项正确;D、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学问以及理解力量和猎取信息的力量.材料比较新颖.7.正常人体组织液中不行能消灭的物质是( )A.纤维素B.氧气 C.钙离子D.葡萄糖【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考查糖的分类和分布及血浆的化学成分.糖类分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的糖在植物和动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血浆的化学成分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各种代谢产物、气体、激素等.【解答】解:A、纤维素是植物中的多糖,不会消灭在人体内,A正确;B、氧气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B错误;C、钙离子是血浆的组成成分,C错误;D、葡萄糖是血浆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学问点是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对细胞外液组成成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8.人体消灭组织水肿的缘由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缘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上升,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上升,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养分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削减,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上升,引起组织水肿,①正确;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削减,②错误;③血糖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削减,③错误;④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使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导致组织水肿,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把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把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殊是渗透压,能对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9.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需经过的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外界的氧气和养料要进入内环境才能被细胞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要通过内环境排解体外.【解答】解:人体细胞所需要的养分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取进入循环系统,氧气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也契合养料随循环系统运输到组织处,进入组织液,进而供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进入组织液,再进入循环系统,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随尿排出,二氧化碳和部分水由呼吸系统排解,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通过皮肤随汗液排解,因此,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需经过的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故选:C.【点评】本题的学问点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对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D.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靠于神经调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推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上升;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的稳态调整依靠于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并非只有神经调整.【解答】解:A、Y血浆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肌细胞膜),A正确;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组织液的pH降低,B正确;C、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故它的细胞外液是X和Y,C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依靠于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及细胞内液等成分的推断,涉及到内环境各种成分的转化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难度不大11.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供应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解答】解:A、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供应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A选项正确;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故B选项正确;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靠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靠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故C选项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把握学问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2.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静息时神经细胞的电位是外正内负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全都【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转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正确;C、静息时神经细胞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正确;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全都,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学问,要求同学理解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状况,理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外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意在考查同学的识记力量和推断力量,运用所学学问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二、非选择题,共54分)13.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蔚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蔚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蔚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2第6章+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第1~15题,每小题2分,第16~20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螺,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不断伸长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成现在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变成冬小麦2.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测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为有效的方法。

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描述不合理的是()A.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它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可为脊椎动物是否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提供佐证C.比较人和其他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D.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是对生物有共同祖先的有力支持3.北美有三种蛙可生活在同一个池塘里,林蛙在水温7℃时(2月)产卵,笛蛙在水温12℃时(3月初)产卵,鼓蛙在水温16℃时(3月底)产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林蛙、笛蛙和鼓蛙三种蛙属于同一物种B.林蛙、笛蛙和鼓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林蛙可捕食多种害虫,对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有利D.三种蛙能生活在同一池塘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经阶段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型,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进化C.森林中某种生物个体的死亡不会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D.马和驴可交配产生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变化一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B.若进化过程中种群数量长期保持稳定,则基因频率不变C.若种群存在某些个体致死现象,基因频率也不一定改变D.有性生殖下的基因重组通过改变基因频率而加快了进化的进程6.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生物的协同进化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C.协同进化发生于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葡萄糖②氨基酸③血红蛋白④胃蛋白酶⑤mRNA ⑥血浆蛋白⑦肾上腺素⑧CO2 ⑨泪液A.②③⑦⑧B.⑤⑥⑨C.③④⑤⑨D.④⑤⑥⑦8.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瓦房店市高级中学十月份考试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下一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2.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是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4.下列叙述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种群是既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D.马和驴是不同物种,但是能交配产生新的物种-----骡子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 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C.形成生殖隔离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比如三倍体西瓜的形成D.基因频率指的是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6.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的细菌出现抗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细菌被优选出来,实质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D.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产生新的耐药细菌7.关于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 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8. 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鼠尾草花的大小、形态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9.某昆虫种群产生了一次基因突变,使原浅体色群体中出现少数深体色个体,其基因频率的变化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大约在第10代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A基因,随后A的等位基因的频率在自然选择中逐渐被淘汰B.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C.若第24代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则下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小于80%D.环境变黑有利于黑色个体的生存,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新物种即将产生10.某动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0.2、0.4,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B.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C.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5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11. 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到达c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12.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⑩纤维蛋白原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⑦⑩D.③⑤⑥⑧⑨13.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2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液中可以存在乙酰胆碱,甲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液和丙液中D.乙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甲液和丙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14.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C.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15.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进食后血浆中增加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稳定不变D.胰岛素、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6.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17.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则必然有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1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D.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19.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钠离子内流B.轴突膜处于④和⑤状态时钾离子外流C.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a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20.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不同区域的细胞膜都具有传导和传递兴奋的作用B.神经细胞内的囊泡都包裹着神经递质,也都来自高尔基体C.神经细胞外排钠离子时,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神经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其核仁与核糖体膜的形成有关22.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23.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

下面激素与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C.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D.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24.如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B.若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体液免疫C.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则b为淋巴液,c为血液D.若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后叶,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25.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两种调节方式,则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A物质作用特点具有微量和高效性B.甲图中调节方式作用范围局限,比较准确C.乙图中B物质是神经递质,是神经调节的媒介D.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包括甲和乙两种调节方式26.如图是反馈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当人体受到寒冷或惊吓刺激后,图中的下丘脑、垂体、腺体分泌的激素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B.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高时,通过⑤—①使浓度降低C.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低时,通过⑥→②→③→④使浓度升高D.垂体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所以它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27.如图表示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的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B细胞受损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28.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胞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1、图2分别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图解过程和Ⅰ激素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

图中Ⅰ、Ⅱ、Ⅲ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Ⅰ、Ⅱ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C.Ⅲ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肝糖原的合成D.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PEDF 降低了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29.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B .当处于寒冷环境时,以物理方式①②和代谢方式③④⑤调节体温C .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吸收D .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自主颤栗,则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30.图示为水盐平衡调节,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A 是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B.图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B 为下丘脑中的渗透压调节中枢D.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只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31.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 .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32.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并非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②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⑤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⑥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⑦运动员进行铁人三项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⑧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A.2项 B.3项 C.4项 D.5项33.右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C.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D.若图中抗原为麻风杆菌,则还会引起细胞免疫34.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3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需要经过抗原的刺激才能够分化形成B.过敏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C.一种记忆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将变短D.T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36. 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