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因素,能力]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维度结构与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维度结构与影响因素

[摘要]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国际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本文探讨了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并从能力系统视角、过程协同视角、动态联盟视角和网络联接视角等四个方面对当前协同创新能力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六个维度,即愿景塑造、机会识别、变革创新、资源整合、合作共赢和组织间承诺,并对国际创业导向、社会关系网络、外部知识搜索和协同主体特征等四个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开展协同创新能力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社会网络;外部知识搜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追寻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通常认为只有大型企业才具有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机会,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在国际市场占据有利的地位。然而,近年来真实的情况却是大批中小企业自成立伊始就开始进行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也成为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创业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拥有持续竞争力必须整合内外部的创新体系,协同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国际创业的实践表明,破除不同协同主体间的合作界限。实现国际创业企业的协同创新,搭建有利于发展的网络系统,整合创新要素,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加快自身发展的主要模式。协同创新是国际创业企业发展的主流,如何识别及利用国际资源,并通过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将相关要素整合,实现单个要素无法实现的协同效应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对国际创业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然而,在企业的国际创业实践过程中,诸多案例表明。并不是企业开展创新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存活,破产和倒闭依旧是许多企业无法避免的结局。导致这种结果归根到底在手企业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协同创新能力。在以往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研究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对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及其形成原因的统一认识。本文基于国际创业视角,在对协同创新能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维度结构与影响因素。

一、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

1.国际创业的内涵

通过以往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创业内涵的界定有―个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前期摸索阶段、中期拓展延伸阶段和后期完善深化阶段。

(1)前期摸索阶段

McDougall和Oviatt认为国际创业是指随着科技进步发展。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逐步深化,企业走出国门,探索原来较陌生的国际市场的行为。McDougall通过对国际创业企业的研究,奠定并巩固了国际创业创新理论的地位。然而。众多学者在此时期的相关研究主

要集中从个体特质、组织,以及环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来研究国际创业企业遇到的现实问题。总而言之,在前期摸索阶段,学者们将国际创业解读为企业利用全球化资源和广阔市场条件使其国际化变为现实的过程。强调企业的特征是跨国经营、成长迅速,研究的对象是走国际化道路的新创企业。

(2)中期拓展延伸阶段

国际创业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创业的含义。创业要具有前瞻、冒险、创新等特征,因此,学者在结合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推陈出新,对国际创业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延伸,不仅仅关注国际创业企业,更加关注企业内部的创新。这个阶段的学者看待创业的视角也逐渐变得宽阔。认为国际创业活动构建于企业家或企业构建的国际社会网络关系中,如Coviello和Munro通过对英国一家软件企业进行考察发现,诸如此类的企业往往通过网络关系捕捉和利用来自国内外的市场机会。

(3)后期完善深化阶段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创业实践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不再局限于公司战略和市场战略方面,有学者从学习能力、关系网络等开展论述,解释新创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战略和机制等问题。国际创业被提升到创新的层面,并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创造性行为,具有跨越国界、新创性和前瞻性等特征,最终目的是获得商业机会并创造商业价值。此外,Oviatt和McDougall将国际创业界定为“打破国界限制,捕捉、设定、分析和利用商业机遇,以创造未来产品和服务”。国际创业是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积极寻求新的机会,通过快速增长来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战略管理倾向。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际创业的特征主要有:跨越国界经营、专注于机会、冒险陛、创新活动、为获得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因此,国际创业企业可以被界定为“为了追求竞争优势或价值增值,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进行跨国界经营的企业”。

2.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末,外学者基于协同学和创新能力的有关文献,对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不同界定。Reinartz和Kumar指出,协同创新能力是指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工艺。在全球范围内利用独特的研发试验去创造新知识或整合现有知识的能力。谭鸿鑫指出协同创新能力是如今国际创业企业发展的主流,企业协同创新包括内外部的协同创新。主体分别是企业组织本身(内部要素的互动)、企业本身和相关主体间的互动。

然而,国内学者们的关注点多聚焦于协同创新的内涵层面。其中,陈晓红和解海涛将协同创新视为一种分工现象,在这种创新体系中,协同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宽泛的分工关系,通过满足各自的供求需要,追求技术创新。程蓉认为,协同创新即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与创新有关的要素,提高整体协同度,从而实现总体创新收益大于各自收益之和的一种能力。欧光军等则指出协同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企业通过复杂的非线性交互,使资源和要素进行创新性组合,实现有效耦合,企业通过这种能力。可以迅速协同整合内外资源,获得更多外部技术支持,进而打开新的市场。可见,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是一种涉及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为:在战略愿景驱动下把所有资源转化为同质企业文化下的资源,强化企业对资源创新和协调的一种能力;能够对所需要素进行创新性融合和重构的能力,不仅仅是资源的简单拼凑与叠加:在国际竞争环境中,为了实现企业创新战略,整合国际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的一种系统能力,从而获得协同效应。

二、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研究视角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从多个视角进行了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类别。

1.能力系统视角

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力系统,应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结构,其内容也各不相同。从构成要素角度,协同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等四个维度:而从要素关系的构成角度分析,协同创新能力则是一种基于技术与市场、技术与组织、技术与战略、技术与文化等四个维度。以及多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能力。Persaud等认为协同创新能力包括创造和整合两个方面,将企业所拥有的内外部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和创新,产生新的产品、工艺和技能,并将协同创新分为技术研发、运营、知识管理和创新性等四个维度。郗英和胡剑芬依赖协同学原理构建了企业生存系统协调度模型,通过计算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企业核心能力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从而对企业生存系统进行了描述分析。

2.过程协同视角

资源基础观认为,一个企业内部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替代的资源和能力是其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和源泉。由于协同创新是一个繁琐、变化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或探索新的资源组合,这无疑都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此外,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产生更高质量、更新颖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可以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进而提升经济绩效。郑刚在研究中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战略和文化等要素组成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五个阶段并建立模型,并结合海尔集团的案例说明此模型的适用性。同时,陈劲和王方瑞以及陈劲和阳银娟指出企业协同创新是一个“沟通-协调-合作-协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从整合(知识整合、资源整合、行动整合、绩效整合)和互动(互惠知识分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和系统的匹配度)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杨林和柳洲基于协同学原理建立了一套协同创新的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即从知识协同、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动力协同等四个层面来分析协同过程,简化了对协同创新的认识。

3.动态联盟视角

杨丽伟从动态联盟的角度研究国际新创企业的协同效,在联盟内部识别哪些因素对协同创新产生影响,并将整个联盟分成协同主体的关系网络、协同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保障能力等三个方面,同时划分了各维度下的要素。喻金田和胡春华提出了因变量为新创技术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自变量为国际创业企业协同创新的战略、过程及专利数,同时构建了创新机制作用模型。Lundvall和FIreeman在第三代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创新系统的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