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底科学研究进展_庆贺金翔龙院士八十华诞(刘光鼎,秦蕴珊,李家彪主编)PPT模板

合集下载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佚名【期刊名称】《海洋地质动态》【年(卷),期】2006(22)1【摘要】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

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

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强调学科交叉与渗透,关注海底过程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系统科学问题,研究区域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

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底构造与事件地质;(2)海底资源与成矿系统;(3)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

在刘光鼎、金翔龙、欧阳志远和秦蕴珊院士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支中青年为主的科技队伍,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4人和博士后2人。

目前在研项目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益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大洋资源环境研究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共计80余项。

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97篇、专著4部、论文集6部,开发深海探测设备17项。

2000年以来,实验室联合国内30余家单位,主持开展了“大洋一号”船设备改造和4个航次的863与大洋专项研制设备的海试,主持实施了4个航次的太平洋资源与环境调查和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同时开展了多个航次的边缘海海底构造和地质环境调查。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关键词】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海底构造;大地构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相关文献】1.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J],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J],3.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J],4.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J],5.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海洋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海洋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立海洋环境污染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对污染事件的及时 发现和处置。
新型污染物治理方法及应用案例
纳米材料治理技术
利用纳米材料的吸附、催化等特性,有效去除海水中的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
通过筛选和培育高效降解菌株,实现对石油烃、多环芳烃等难降解 污染物的生物修复。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
来越广阔。
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突破
深海油气资源储量
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包括深海钻探技术、水下生产系统、深海油气输送 技术等。
深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是未来油气勘探开 发的重要领域。
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突 破
近年来,随着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 突破,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成本不断降低, 开发效益逐渐提高。
深海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深海生物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它们的适应机制和响应规律对于预测未 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栖息地恢复
珍稀濒危物种名录更新
随着海洋科学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 珍稀濒危物种被发现并加入到保护名 录中。
人工繁育与放流增殖
通过人工繁育和放流增殖技术,增加 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和种群规模,提 高其生存机会。
海洋科学研究背景与意义
海洋资源重要性及开发潜力
1 2
海洋资源种类丰富
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 ,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海洋资源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海洋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沿 海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
海洋资源开发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海洋资源开发面临技术、环境等挑战,但随 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 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海洋科学研究新进展

海洋科学研究新进展

海洋科学研究新进展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自然界领域之一,也是人类最后一个未知的领域。

然而,自人类开始进入海洋时,我们就已经开始对海洋的探索和研究。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洋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一、深海探测技术的进步深海是指海洋深度超过200米的区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约70%。

然而,由于其高压、低温、黑暗等极端环境条件,深海极难被人类探测和研究。

但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控潜水器、声学探空、水下机器人等,人类开始逐渐了解深海的神秘。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探索了很多神秘而奇异的深海生物,例如小丑鱼、水母、蓝鳐鱼等。

同时,海底的火山、裂谷、海底洞穴等也全被发掘出来。

这些发现不仅启示我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环境演变等问题的理解,同时也为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工程技术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原料。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建海洋不仅被广泛认为是地球上的“肺”,同时也是地球环境中最不稳定的系统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洋的生态系统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为了维护海洋的生态平衡,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全流域管理、劳动补偿等手段,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建。

其中,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如红树林和珊瑚礁的保护,物种资源的维护,海洋垃圾的治理等。

同时,也有发展逐渐发展起来如海洋保护区、渔业管理、减少环境污染等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政策。

三、海洋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海洋科学的进步不仅仅是在科学层面上的贡献,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海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已经为城市建设、能源开发、渔业、运输、通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海洋领域的探测和利用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和创新的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海洋科学也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带来愉悦和快乐的休闲活动,如海洋漂流、潜水、冲浪、音乐舞会等等。

海洋活动成为一种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度假方式,同时也为整个旅游行业带来潜在的机会。

海洋科学研究进展报告2024

海洋科学研究进展报告2024

海洋科学研究进展报告2024摘要:本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内海洋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突破,涵盖了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气候学及海洋生态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海洋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海洋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研究领域1:海洋生物学1.1 新物种的发现在过去一年中,海洋科学家们对全球各大洋的深海生物进行了广泛探索,发现了大量新物种。

其中包括深海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等。

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不仅拓宽了我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还为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强了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限制渔业活动和禁止破坏性的捕捞行为,这些保护区的设立有助于恢复和维护海洋生物群落的健康生态系统。

2. 研究领域2:海洋地质学2.1 海底地貌的研究通过使用新的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科学家们对全球海底地貌进行了详细研究。

他们发现了许多海底火山和断裂带,同时也揭示了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的重要信息。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2 深海矿产资源调查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对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

科学家们通过探测技术和采样分析,初步评估了某些区域的深海矿产资源潜力。

然而,对于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环境风险评估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 研究领域3:海洋气候学3.1 全球海洋循环变化海洋对地球气候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年中,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全球海洋循环的动力学过程和变化规律。

他们通过建立模型和采集海洋观测数据,对季风、洋流和海温等关键气候变量进行监测和预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3.2 海洋酸化的影响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海洋酸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

科学家们通过实地观测和实验室模拟,研究了海洋酸化对珊瑚礁、贝类和浮游生物等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史

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史

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史
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先民已经能够猎取在大洋和近海之间洄游的中、上层鱼类,人们对海洋鱼类习性的认识已有一定的水平。

在古代,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主要侧重于海上交通和海洋资源开发,例如在汉代,中国人已经开辟了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航线。

到了近现代,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开始涉及到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863”计划设立了海洋领域,先后研制成功了一批海洋技术装备,如6000米自容式温盐深自记仪、中国第一艘2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一号”、第一艘1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等。

近年来,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涉及到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在2017年,中国科学家在南沙群岛海域成功进行了深海原位实验室的布放和回收,这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

总的来说,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中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21世纪初中国海洋生物学研究进展

21世纪初中国海洋生物学研究进展

21世纪初中国海洋生物学研究进展作者:刘金林夏菁孙雨晴童钇超张建恒何培民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1年第05期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科学研究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各项研究分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学研究取得的成就,简述了我国在科研梯队建设及研究领域完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合理应用、海水增养殖技术发展、海洋生物食品安全研究、海域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期助力我国的海洋生物学学科发展。

关键词:战略资源; 海洋生物学; 科研梯队; 海水养殖; 食品; 生态修复中图分类号:Q7;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124-0021.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发展概况中国是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海洋大国。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计算,中国的实际海洋国土面积约300×104km2。

海洋及海洋国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促使海洋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石。

近些年来,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如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学等发展迅速,中国相关研究的地理范围也由区域性迈向全球性,各项研究分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中,以海洋生物学学科研究发展最为瞩目。

2.近20年中国海洋生物学研究进展2.1科研梯队建设及研究领域完善长久以来,中国的海洋研究机构仅有原国家海洋局及中国科学院等少数科研单位,相关的研究仅限于近海海域,这也势必造成其在早期的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发展不充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逐渐完善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

2009年筹建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是中国专门从事海岸带综合研究的唯一国立机构,与山东大学等国内其余相关科研机构共同构成海岸带研究的第一梯队;2018年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囊括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土资源部以及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共同构成近海研究的第二梯队;2011年筹建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填补了中国深海战略上的地域空白,与西湖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共同构成深远海研究的第三梯队。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
成就。

以下是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一些主要成就:
1. 深海探测技术
中国在深海探测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

2012年,中国成功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第四个成功下
潜到该海沟底部的国家。

此外,中国还成功开展了多次深海探测任务,如南极深渊、西太平洋等。

2. 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
中国在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在南海的
几个岛礁周围,已经建设起了一系列人工渔礁和人工珊瑚礁,以增加
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此外,在南海油气勘探方面,中石油、中
海油等公司也已经在南海进行了多次勘探活动。

3. 海上风电技术
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风电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2017年,中国在福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场——福鼎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1.5兆瓦。

4.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包括水质、气象、潮汐等多个方面。

此外,在南海和东海等地区还建立起了多个大型海洋观测站。

总之,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

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信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会有更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出现。

2024年海洋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海洋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洋生态系统功 能的研究:研究 了海洋生态系统 的各种功能,如 碳循环、营养循 环等
海洋生态系统保 护的研究:提出 了保护海洋生态 系统的有效措施 和方法,如建立 海洋保护区、限 制捕捞等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深海采矿技术的突破
海洋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 利用
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 的进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洋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 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可持续发展:海洋科学研究需要关 注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资源,维 护生态平衡
未来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深海探索:深 入研究深海生 态系统和生物
多样性
海洋环境保护: 关注海洋污染、 气候变化对海 洋生态的影响
海洋资源开发: 研究海洋矿产、 生物资源等可 持续开发技术
海洋科学研究:突破性进展将推动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从而改变国际海 洋权益的研究和探索方向。
国际合作与竞争:突破性进展将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从而改变国际 海洋权益的格局和态势。
未来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 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治 海洋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科学研究需要国际合作 和跨学科融合
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海洋科学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科学研究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海洋科学研究有助于开发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2024年突破性进展的标志性事件
深海探索:成功探索深海未知区域,发现新的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 海洋环境保护:成功实施大规模的海洋清洁行动,减少海洋污染 海洋资源开发:开发出新型海洋能源和资源,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 海洋科学研究:建立新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推动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

走近海洋科学家

走近海洋科学家

郑守仪 著名海洋生 物学家。 开创并全 面发展了我国现代 有孔虫研究。亲手 绘制了近万幅有孔 虫形态图,由于成 就突出,郑守仪荣 获了2003年国际有 孔虫研究最高奖— —“库什曼有孔虫 研究突出成就奖”。
胡敦欣著名物理海洋学家,在太平洋发现 “棉兰老潜流”,改变了有关太平洋西边界 流动力学结构的传统认识,对海洋经向热量 输送、平衡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侯保荣,海洋腐 蚀与防护专家。 我国海洋腐蚀环 境研究和海洋腐 蚀与防护的学科 带头人之一,明 确提出“海洋腐 蚀环境”概念。
海水腐蚀
海水腐蚀
穆穆,1954年 生,大气动力 学家,研究了 厄尔尼诺春季 预报障碍。
厄尔尼诺现象
中国海洋大学

①文圣常——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我国海浪研究领 域的开拓者。 ②管华诗——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及海洋生物工 程制品专家。 ③冯士筰(zuo)——对物理海洋学和环境海洋学作 过多侧面研究。他是我国率先探索风暴潮机制者之 一。 ④李庆忠——石油勘探专家,他系统地阐明了地震 波的波动理论。 ⑤高从堦(jiē)——海水淡化与水处理技术专家。 ⑥麦康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
走近海洋科学家
认识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曾呈奎
曾呈奎(1909年6月18日-2005年1月20日),著 名海洋生物学家,福建省厦门人。中国科学院 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海洋生物学 家,藻类学家,中国海藻学的奠基人。编著 《海带养殖学》,《中国经济海藻志》,《中 国常见海藻》等。
秦蕴珊,海洋地质学家。。 早期从事陆架沉积作用的 研究,对中国陆架沉积的 组成、物质来源及其空间 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 究。编绘了中国第一幅陆 架沉积类型图。
刘瑞玉(1922年11月 4日-2012年7月16日), 河北乐亭县人。著名 海洋生物学家、甲壳 动物学家、中国海洋 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 人和甲壳动物学开拓 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我的大半生都“泡”在海洋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我的大半生都“泡”在海洋里
‘ 仃能 ” ; 最 让 i 肃 然 起 敬 的 址 .他的微 f膏呢称就 叫 “ Ⅷ” (海 洋 ), 食达 到 了 “人海 合 ·” 的境 ,他 就是海 ,海 就是 他 :
当选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 国 家海 洋局 海 底科 学重 点 实验 室 主任 ,中国 地 球物 理 学会 理事 ,以及 中国 岩石 圈委 员 会 、 中国大 洋钻 探科 学委 员 会 、国 际地球 深 部取 样联 合 海洋 机构 地 球 内 部动 力学 科 学指 导 与评 估委 员会 委 员 ,联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政 府间 海 洋委 员会 在联 合 国海 洋法 公 约顾 问委 员会 中 的代 表 ,联 合国 海底 管理 局 专家组成 员等职 。
掩 俯冲 的摸J=I=等 一 《海 洋 j渔 业 》 己并近 f1仃 煳 坨院十 ,真J 识到一
化 ttj火科 、 家埘 “海 洋 ” I 作 的一 生钟 情干¨尤 热爱 你 可能会想 象 ,
· 个 八 老人 的生 活 陔 足 养 养 化 、 过 ,fII金 院十 1 是这 佯的 . 他依 排 满行程 ,今 人 这 外iJl=』q ,_1J】人  ̄JJl;里 做 号察 ;你 『jJ‘ 能 公 认 为, ·个八句 老人 府 陔饮 清淡 少汕 ,fr}金院 卜 足这佯 的 ,他 W L Jf}{ .荤 素不忌 ,饭 比 轻 人还 多,他说 “吃得 多 1 作
,’ L 匕, … ,I1lJ - ̄tft、J 尔 海铺 丌"腱 油 气助 ¨ -f『)f …… f11= _IIf.技 术水甲 ,艮扎 实 , 【J本人

¨ 1 1' 求, L』“ 1-气的份 儿 .像平湖油 气 …就 址 ,II、j发脱 的第 ·个汕 Ⅲ ” 金院 J 提议 ,耍 力IJ 『 JI:发 I}_ i海 I柯部的深 海 _ ;I}I .可 以采 取 其他 家 #f i 采的 , 『I前 的钻 仆技 术 已经大 大提 高 , L)8l钠 J{:、r f发 … 水 r

抚今追昔 纵论海洋——访金翔龙院士

抚今追昔 纵论海洋——访金翔龙院士

这个起步已经不容易了。渤海 、 黄海 、东海 、 南海
都要查 ,我 当时就参加 了这个项 目。普查有 各个 方 面 的内容 ,其 中海底这 一块是个 重要 组成部 分 ,实 际上就是 地质 。其他什 么项 目都有 ,包括 海底地形 测 量 、海 底沉积 物分析研 究等 等 ,但 一开始 就是没 有海底矿 产这个 项 目,因为我们 国家 刚开始 搞 ,这 方 面一 共 没几个 人 。 当时我 就讲 ,这样 搞 可不 行 ,
步 一 等 奖 、二 等 奖 及 自然 科 学二 等 奖各 一 项 , 国 家 海 洋局 科技 进 步 一 等 奖二 项 、二 等 奖 一 项 。
采 访 时 间 2 0 年 4月 1 07 1日
采 访 地点 国 家海 洋 局 海底 科 学 重 点 实验 室 , 州 杭
采 访 人 吴 厚 松 ,海相 油 气 地 质 》 辑 , 《 编 以下 简 称 “ ” 编
维普资讯
第 1 2卷 筇 4
2 07 { 0 0 一l Jl海源自相油气 地质
院 士 i i t ̄ i
文 章 编 号 :62 95 ( 0 ) 4 0 0 — 6 1 7 — 8 42 7一 ~ 0 0 0 0 1
中 图 分 类 号 :E 2 T 12
以广 一点 ,不必太 局 限在 油 气和 海相 方面 。
金 :很高兴 接受 贵刊 的采访 。你们 这个期 刊 叫 《 相油气 地质 》 海 ,很有 意思 。我 国较早 的 时候 首先
是 到海相 地层里 去找 油的 ,后 来转 向陆相 ,并 取得
了辉煌成绩。现在大家又开始重视海相地层油气资
维普资讯

时要从 西 部把 油运 输 过来 相 当 困难 。正 好 15 年 98

中国深海探索史

中国深海探索史

中国深海探索史
中国深海探索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始对南海的深海区域进行调查。

此后,中国的深海探索逐渐取得了重大进展。

以下是关于中国深海探索史的一些亮点。

1984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们首次开展了深海科学探测行动。

在南海什么洲附近进行的一次科考,标志着中国在深海领域的探索之旅正式开始。

1985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长虹公司合作研制了我国第一艘渔船型深海自动探测仪Aqua-22。

该探测仪开创了我国研制深海探测设备的先河,并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深海试验。

1991年,我国第一艘深海探测船“深海勇士”研制成功。

该船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深水声学设备等高新技术,能够承担多种深海探测任务。

历经多次海试,终于成功下海开展深海探测。

199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有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下潜6000米成功,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纪录。

这意味着我国可以进行更深层、更精细化的海洋科学调查。

201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遥控车“虹吸号”成功下潜7077米,创造了我国工业中的新纪录。

这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在深海领域中独当一面的实力。

2014年,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对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约为1万米)的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深海科技实力的巨大提升,同时也成为全球深海探索领域的重要突破。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深海科技创新和配套设施建设,深海探索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未来,我国还将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深化深海开发利用,为建设富强美丽新海南作出更大贡献。

庆祝秦蕴珊院士从事海洋地质工作55周年暨80华诞

庆祝秦蕴珊院士从事海洋地质工作55周年暨80华诞

庆祝秦蕴珊院士从事海洋地质工作55周年暨80华诞
佚名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卷),期】2012(32)4
【摘要】2012年5月30日,秦蕴珊院士从事海洋地质工作55周年暨80华诞庆祝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行。

庆祝仪式由海洋研究所王启尧书记主持,孙松所长、学生代表李铁刚副所长分别致贺词,郑守仪、胡敦欣、侯保荣、穆穆院士到场祝贺。

原所级领导、研究室老领导,各研究室、中心、管理与支撑部门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的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全体职工和研究生参加了庆祝活动。

【总页数】4页(PI0001-I0004)
【关键词】海洋地质工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院士;海洋湖沼学会;庆祝活动;重点实验室;研究室;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
【相关文献】
1.赵鹏大院士八十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庆祝会在中国地质大学举行 [J], 谭艳敏
2.庆祝叶笃正院士从事气象科研工作60周年暨80华诞活动在京举行 [J], 卞继
3.郭文魁院士、宋叔和院士诞辰80周年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庆祝会纪要 [J], 郝梓国
4.祝贺沈其韩院士10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80年——教育和科研简历 [J],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赵鹏大院士八十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庆祝会分别在京汉两地举行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遨翔在海底世界——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底科学家金翔龙

他遨翔在海底世界——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底科学家金翔龙

他遨翔在海底世界——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底科学家金翔

陈荣发
【期刊名称】《文化交流》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一进入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金翔龙就把笔者从电脑中带进了“海底世界”。

几千米深的海底山脉,陡峻的海底峡谷,广阔的海底高原和平原,让人一眼望穿。

这些太平洋的彩色海底地形图都是通过世界最先进的多波束扫描仪等设备在海底侦察后,经过自动绘图仪绘出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太平洋底被誉为“金属地毯” 的多金属结核(锰结核)的分布。

由金翔龙主持的国
【总页数】4页(P5-8)
【作者】陈荣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
【相关文献】
1.七年励精图治翔龙一飞冲天--记艰苦创业的内江市翔龙中学领导一班人 [J], 谭书
2.《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首发式在广州举行 [J],
3.凤凰展翅任遨翔——记山西省义兴寨金矿矿长高耀升 [J], 樊碧;赵廷銮;
4.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我的大半生都「泡」在海洋里 [J], 方琼玟
5.中国第一个获世博大奖的时装商标——记我国第一家女子时装公司创始人金鸿翔与“鸿翔”牌时装商标 [J], 左旭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抚今追昔 纵论海洋——访金翔龙院士

抚今追昔 纵论海洋——访金翔龙院士

抚今追昔纵论海洋——访金翔龙院士
佚名
【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
【年(卷),期】2007(12)4
【摘要】金翔龙,1934生,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1957-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85年至今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及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海底构造与海洋地球物理。

1980年以来发表论文80余篇,1990年以来出版专著3部。

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

【总页数】6页(P1-6)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球物理;金;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24
【相关文献】
1.《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出版发行 [J], 《太平洋学报》编辑部
2.《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首发式在广州举行 [J],
3.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我的大半生都「泡」在海洋里 [J], 方琼玟
4.本刊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齐鲁之地的蔚蓝优势 [J], 王欣芳; 周莹(图)
5.他遨翔在海底世界——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底科学家金翔龙 [J], 陈荣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
中国海洋科技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的简单探测到现在的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洋科技体系。

在新时代下,中国海洋科技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推进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为实现中国海洋强国的目标作出贡献。

中国海洋科技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勘探技术的大幅提升,包括海洋探测技术、海洋勘探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

二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矿产等。

三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进展,包括海洋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等。

四是海洋科技装备的先进水平,包括海洋科考船、深海探测器、海洋观测站等。

未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突破,提升海洋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海洋问题。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为中国海洋强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中国海洋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海洋强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世界海洋科学家生平事迹

世界海洋科学家生平事迹

世界海洋科学家生平事迹发布时间:2021-07-07T15:01:06.5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作者:丁文涛李非刘杰纪志永赵颖颖郭小甫王士钊袁俊生[导读] 人类在寻找第二个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水的存在。

丁文涛李非刘杰纪志永赵颖颖郭小甫王士钊袁俊生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130摘要:人类在寻找第二个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水的存在。

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体的起源,最初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依靠水才得以产生、存活和繁衍。

大量水聚集的地方便形成了河流、海洋,因此可以说,一切生命起源于海洋。

海洋科学家作为人类对海洋探索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们为我们认识海洋、探索海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本文将介绍世界上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海洋科学家们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海洋学领域的贡献。

关键词:海洋领域;海洋科学家;生平事迹;贡献0.引文人类在寻找第二个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水的存在。

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体的起源,最初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依靠水才得以产生、存活和繁衍。

大量水聚集的地方便形成了河流、海洋,因此可以说,一切生命起源于海洋。

人类认识海洋的历史,是在沿海地区和海上从事生产活动开始的。

古代人类已经具有关于海洋的一些地理知识。

但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挑战者”号完成首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之后,海洋学才开始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海洋学获得大发展,形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家作为人类对海洋探索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们为我们认识海洋、探索海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1.海洋科学分支学科海洋中发生的自然过程,按照内容属性,大体上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地质过程和生物过程四类,每一类又是由许多个别过程所组成的系统。

对这四类过程的研究,相应地形成了海洋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四个基础分支学科: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和海洋生物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脊热液区蛇纹石化作用与非生物成因CH4的形成
洋中脊热液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海底找矿的指示作 用
超慢速洋脊Moho面震稀有 气体丰度及He、Ar同位素组成
超慢速扩张洋脊地形地貌研究进 展
大洋核杂岩和海洋拆离断层研究 评述
08
O
N
E
深海探测技术与方法
07
O
N
E
大洋中脊地质与成矿
大洋中脊 地质与成 矿
西南印度洋中脊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CharacteristicsofSiliconandOxygenIsotopicCo mpositionofBasaltsnearEastPacificRise13°N
ComponentCharacteristicsofOrganicMatterinHydr othermalBarnacleShellinSouthwestIndianridge
前言
05
O
N
E
发展中的海底科学
发展中的海底科 学
06
O
N
E
边缘海地质与地球物理
边缘海地质与地球物理
西太平洋的边缘海系 统
中国海陆莫霍面深度 及深部构造特征
南沙海域首次海底地 震仪(OBS)探测和研

环渤海地区地壳结构、 地球物理场与动力学
特征研究
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过 渡带研究进展及其对
南海扩张的启示
ismiccharacteristics,develop
mentandcontrollingfactors
06
南海古洋脊俯冲及板片窗构造问题
讨论
边缘海地质与地球物理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亚生物气资源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 珠江口伶仃洋近现代海底地形地貌演变 南海东北部陆缘区中浅层地震剖面中的特殊地质构造现象及其解释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和S波分裂研究老挝巴色地壳结构和运动方向 基于小波变换的ODP1148A井测井层序地层研究
中国海底科学研究进展:庆 贺金翔龙院士八十华诞(刘 光鼎,秦蕴珊,李家彪主编 )
演讲人 2 0 2 X - 11 - 11
01
O
N
E
封面
封面
02
O
N
E
中国海底科学研究进展——庆贺金翔龙 院士八十华诞
中国海底科学研究进展——庆贺金翔龙院士八 十华诞
03
O
N
E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04
O
N
E
前言
深海探测技术与方法
多波束声呐在水下目标 探测中的应用
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测 量方法研究
基于海洋多震源混合采 集数据的全波形反演
水下无线光通信非准直 链路衰落特性研究
水下无线光通信研究进 展
水下无线光通信研究综 述
深海探测技术与方法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中的电磁方法
09
O
N
E
封底
封底
感谢聆听
地震海洋学进展与展 望
边缘海地质与地球物理
01
西沙海区生物礁与火成岩的重磁频
率分解与GPU并行反演
03
拉布拉多海扩张演化史对南海深部
结构研究的启示
05
南海东北部中生界的综合地球物理
研究
02
海底高地形地质特征对外大陆架划
界影响
CarbonateplatformsintheRee
04
dBankArea,SouthChinaSe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