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第3章
(完整版)电力电子学课后题答案第三章
第3章复习题及思考题解答1. 直流/直流电压变换中开关器件的占空比D是什么?推证图 3.1(c)所示脉宽时间为onT、脉宽角度为θ、周期为ST、幅值为SV的方波脉冲电压O()v t的直流平均值及各次谐波的幅值。
图3.1 Buck变换器电路结构及降压答:占空比D是开关管导通时间onT与开关周期ST的比值。
图 3.1(c)中方波脉冲电压O()v t可以表示为如下傅里叶表达式:SO S12()sin(π)cos()πnVV t DV nD n tnωω∞==+⋅∑,其中常数项为直流平均值,即O SV DV=,各余弦项为各次谐波,其幅值为:S Sn22sin()sin(π)π2πV Va n nDn nθ==。
2. 脉冲宽度调制PWM和脉冲频率调制PFM的优缺点是什么?答:脉冲宽度调制方式PWM,保持ST不变(开关频率不变),改变onT调控输出电压V;脉冲频率调制方式PFM,保持onT不变,改变开关频率或周期调控输出电压V。
实际应用中广泛采用PWM方式。
因为采用定频PWM开关时,输出电压中谐波的频率固定,滤波器设计容易,开关过程所产生电磁干扰容易控制。
此外由控制系统获得可变脉宽信号比获得可变频率信号容易实现。
但是在谐振软开关变换器中为了保证谐振过程的完成,采用PFM控制较容易实现。
3. Buck变换器中电感电流的脉动和输出电压的脉动与哪些因数有关,试从物理上给以解释。
答:电感电流的脉动量与电感量L、开关频率Sf、输入电压SV、输出电压OV有关,输出电压的脉动量与电感量L、电容量C、开关频率S f、输出电压O V有关。
电感量L、电容量C越大其滤波效果越好,而开关频率S f越高,滤波电感的交流阻抗Lω就越大,它对直流电压的阻抗基本为0,同时滤波电容的交流阻抗1/Cω越小。
4. Buck变换器断流工况下的变压比M与哪些因数有关,试从物理上给以解释。
答:Buck变换器在电流断续工况下其变压比M不仅与占空比D有关,还与负载电流OI的大小、电感L 、开关频率S f 以及电压O V 等有关。
第3章 电路的过渡过程
第3章电路的过渡过程及换路定律本书此前所讨论的电路,不论是直流还是交流,电路的联接方式和参数值是不变的,电源的输出是恒定的或周期性变化的,电路中的各部分电压也是恒定的或周期性变化的。
电路的这种状态称之为稳定状态,简称稳态。
当电路接通、断开或电路各元件的参数变化时,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都在发生改变,从原来的稳定状态变化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这个过程称过渡过程。
它不能瞬间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尽管往往是极短暂的),又称暂态过程。
电路在过渡过程中的工作状态称暂态。
3.1 过渡过程的产生与换路定律3.1.1.电路中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电路中之所以出现过渡过程,是因为电路中有电感、电容这类储能元件的存在。
图3-1(a)中,当接通电源的瞬间,电容C两端的电压并不能即刻达到稳定值U,而是有一个从合闸前的u C=0逐渐增大到u C=U(见图3-1(b))的过渡过程。
否则,合闸后的电压将有跃变,电容电流i C=Cdu/dt将为无穷大,这是不可能的。
图3-1 RC串联电路同样,对于电感电路,图3-2( a)中,当电源接通后,电路的电流也不可能立即跃变到U/R,而是从i L=0逐渐增大到i L=U/R(见图3-2(b))这样一个过渡过程。
否则,电感内产生的感生电动势e L=-Ldi/dt将为无穷大,也是不可能的。
图3-2 RL串联电路过渡过程产生的实质是由于电感、电容元件是储能元件,能量的变化是逐渐的,不能发生突变,需要一个过程。
而电容元件储有的电场能W C =C 2/2C u ,电感元件储有的磁场能W L =L 2/2Li ,所以电容两端电压u C 和通过电感的电流i L 只能是连续变化的。
因为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有电容或电感的电路存在过渡过程。
产生过渡过程的内因:电路中存在储能元件 ,C L u i ;外因:电路出现换路时,储能元件能量发生变化。
3.1.2.换路定律电路工作状态的改变如电路的接通、断开、短路、改路及电路元件参数值发生变化等,称换路。
《电工电子》第3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预测直流电路中的故障
利用暂态分析可以预测直流电路中的短路、断路等故障,从而及时采取维修措施,避免故障扩大 。
优化直流电路的控制策略
通过暂态分析可以了解直流电路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响应特性,从而选择最优的控制策略,提高 电路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在暂态过程中,电阻的电压和电流会发生变 化,但电阻本身不会储存能量,因此电阻的 暂态响应是被动的,取决于外部电路的变化 。
电阻的阻值决定了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因此在暂态过程中,电阻的阻值会影 响电流的变化速率。
电容的暂态特性
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当电容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电容会进行充电或放电,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电容的暂态过程相对较长。
稳态过程
电路在稳定状态下的工作过程, 此时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等 物理量均保持恒定或呈周期性变 化。
暂态分析的重要性
01
02
03
理解电路行为
通过暂态分析,可以深入 了解电路在开关操作、电 源变化等条件下的行为特 性。
优化电路设计
暂态分析有助于优化电路 设计,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减少不必要的 能量损失和电磁干扰。
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的误差,探 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如元件参数不准确、 测量误差等。
改进建议
总结与反思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如优化仿真模型、提高测量精度等,以 提高暂态分析的准确性。
对整个暂态分析的仿真与实验验证过程进行 总结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电路 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阻尼比与振荡性质
阻尼比是描述振荡衰减快慢的参数。根据阻尼比的大小,二阶电路的振荡可分为过阻尼、 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三种情况。在欠阻尼情况下,电路将呈现持续的振荡现象。
数字电子技术 第三章 组合逻辑电路
2021/6/10
23
3.2.2 二进制编码器
由于每次操作只有一个输入信号,即输入IR、IY、IG 具有互斥性,根据表3.5,将输出变量取值为1对应的输入 变量相加,可得输出Y1、Y0与输入IR、IY、IG之间的逻辑 关系表达式如下。
Y0 = IR + IG Y1 = IY + IG
对Y1、Y0两次取非,得
5. 断开开关S1、S2,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记 录观察到的结果。
2021/6/10
39
3.3.1 任务描述
图3.18所示是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观察到的现象。
2021/6/10
图3.18 闭合S1、断开S2时观察到的现象
40
3.3.2 二进制译码器
1. 译码器的基本功能 二进制译码真值表如表3.11所示。
2021/6/10
27
3.2.2 二进制编码器
表中的“×”号表示:有优先级高的输入信号输入时, 优先级低的输入信号有输入还是无输入,不影响编码器的 输出。
2021/6/10
28
3.2.2 二进制编码器
3. 集成8线-3线优先编码器 集成8线-3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74LS348的引脚排 列完全相同,如图3.12(a)所示。
第四步,判断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其方法是:根据
真值表进行推理判断。在实际应用中,当逻辑电路很复杂
时,一般难以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来归纳其逻辑功能,这时
就用真值表来描述其逻辑功能。
2021/6/10
7
3.1.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2. 分析举例 【例3.1】 试分析图3.1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画出图3.1所示电路的逻辑图如图3.4所示。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章习题答案
习题3.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应对它提出哪些主要要求?答: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放大高频信号或高频已调波信号,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输出功率。
要求具有高效率和高功率输出。
3.2 为什么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要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若回路失谐将产生什么结果?若采用纯电阻负载又将产生什么结果?答:因为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电流i c为电流脉冲,负载必须具有滤波功能,否则不能获得正弦波输出。
若回路失谐集电极管耗增大,功率管有损坏的危险。
若采用纯电阻负载则没有连续的正弦波输出。
3.3 高频功放的欠压、临界和过压状态是如何区分的?各有什么特点?答:根据集电极是否进入饱和区来区分,当集电极最大点电流在临界线右方时高频功放工作于欠压状态,在临界线上时高频功放工作临界状态,在临界线左方时高频功放工作于过压状态。
欠压状态的功率和效率都比较低,集电极耗散功率也较大,输出电压随负载阻抗变化而变化,较少使用,但基极调幅时要使用欠压状态。
临界状态输出功率大,管子损耗小,放大器的效率也较高。
过压状态下,负载阻抗变化时,输出电压比较平稳且幅值较大,在弱过压时,效率可达最高,但输出功率有所下降,发射机的中间级、集电极调幅级常采用过压状态。
3.4 分析下列各种功放的工作状态应如何选择?(1) 利用功放进行振幅调制时,当调制的音频信号加到基极或集电极时,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2) 利用功放放大振幅调制信号时,应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3) 利用功放放大等幅度信号时,应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答:(1) 当调制的音频信号加到基极时,选择欠压状态;加到集电极时,选择过压状态。
(2) 放大振幅调制信号时,选择欠压状态。
、(3) 放大等幅度信号时,选择临界状态。
3.5 两个参数完全相同的谐振功放,输出功率P o分别为1W和0.6W,为了增大输出功率,将V CC提高。
结果发现前者输出功率无明显加大,后者输出功率明显增大,试分析原因。
电子技术 数字电路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是F,多数赞成时是“1”, 否则是“0”。
0111 1000 1011
2. 根据题意列出真值表。
1101 1111
(3-13)
真值表
ABCF 0000 0010 0100 0111 1000 1011 1101 1111
3. 画出卡诺图,并用卡 诺图化简:
BC A 00
00
BC 01 11 10
010
3.4.1 编码器
所谓编码就是赋予选定的一系列二进制代码以 固定的含义。
一、二进制编码器
二进制编码器的作用:将一系列信号状态编制成 二进制代码。
n个二进制代码(n位二进制数)有2n种 不同的组合,可以表示2n个信号。
(3-17)
例:用与非门组成三位二进制编码器。 ---八线-三线编码器 设八个输入端为I1I8,八种状态,
全加器SN74LS183的管脚图
14 Ucc 2an 2bn2cn-1 2cn
2sn
SN74LS183
1 1an 1bn 1cn-11cn 1sn GND
(3-39)
例:用一片SN74LS183构成两位串行进位全加器。
D2
C
D1
串行进位
sn
cn
全加器
an bn cn-1
sn
cn
全加器
an bn cn-1
1 0 1 1 1 AB
AC
F AB BC CA
(3-14)
4. 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图。 (1) 若用与或门实现
F AB BC CA
A
&
B
C
&
1 F
&
(3-15)
(2) 若用与非门实现
电力电子技术第3章-整流电路课件
3.1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3.1.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3.1.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1.3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 3.1.4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3-5) (3-6) (3-7)
I DR
1
2p
2p a p
I
2 d
d
(wt
)
p a 2p I d
(3-8)
√其移相范围为180,其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均为u2的峰值即 2U。2 续流二极管承受的电压为-ud,其最大反向电压为 2U2,亦为u2的峰值。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特点是简单,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侧电流 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为使变压器铁芯不饱和,需增 大铁芯截面积,增大了设备的容量。
3.1.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u
☞为了克服此缺点,一般在主电
d
a
q =p
路中直流输出侧串联一个平波 E
电抗器。
0
p
wt
☞电感量足够大使电流连续,晶
闸管每次导通180,这时整流 i d
电压ud的波形和负载电流id的 O
wt
波形与电感负载电流连续时的
图3-8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波形相同,ud的计算公式亦一样。
(3-10)
3.1.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 :
IdT
1 2
Id
0.45U2 R
1 cosa
2
(完整版)通信电子线路第三章答案
3-1分析:晶体管低频放大器与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不同主要因为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差异造成。
解:晶体管低频放大器由于静态工作点不同,工作状态可能为饱和,线形,截止;而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强调输入信号电平较低,放大器工作在线形区。
而且由于工作频率不同,分析工作状态时使用的模型也不尽相同,由于频率变大,在低频时不考虑的电容在高频时成为了影响工作的主要因素。
由于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的幅度小,晶体管工作在线形区,所以没有必要用特性曲线分析。
3-2分析:主要考察了晶体管混合型等效电路个参量的意义。
解:r bb是指基极体电阻,晶体管内部等效元件都连接到b' b'为载流子通过的有效基区,与基极引线b存在基区体电阻r bb,一般高频管r bb在15-250 之间。
电阻r bb是沿着PN结平面由基区材料决定的体积电阻,是晶体管高频放大性能变坏的主要原因,r bb越小越好,是评价晶体管高频放大性能的重要参数。
r bc是集电结电阻,因为集电结为反偏,所以r bc较大,约为10k —10M ,特别是硅管,r bc很大,和放大器的负载相比,它的作用往往可以忽略。
3-3分析:主要考察了晶体管模型的重要参数g m 的意义。
解:g m 是晶体管的跨导,反映晶体管的放大能力,即输入对输出的控制能力。
它和晶体管集电极静态电流大小有关。
分析:阻抗匹配问题是由于高频小信号的负载的特殊性——谐振回路特性决定的。
解:因为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负载是一个谐振回路,如果阻抗不匹配,会使输出信号幅3-4度减小,而且会失真,为此,必须考虑阻抗匹配的问题。
3-5分析:主要考察了小信号放大器的几个主要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解:主要质量指标有: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工作稳定性,噪声系数这5个指标。
以上几个指标,增益和稳定性是一对矛盾, 通频带和选择性是一对矛盾。
为使放大器稳定工作,必须采取稳定措施, 即限制每级增益,选择内反馈小的晶体管,应用中和或失配方法等;而 解决通频带和选择性的矛盾可以增加回路的数目, 采用参差谐调,用网络综合法设计耦合网络或者采用集中滤波器放大器的办法来解决。
高频电子线路第3章
o
eb o
t
VBZ
谐振功率放大器波形图
t
高频功率信号放大器使用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①高效率输出 ②高功率输出
放大器一般分为甲类、乙类、甲乙类、丙类等工作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还提出了丁类与戊类放大器。
工作状态 半导通角 理想效率
负载
应用
甲类 乙类 丙类
180
50%
电阻
低频
小信号低功 率放大
PC =PD -Po
由PD与Po曲线相减可得到。在Re =0时,PC =PD。
C
Po PD
欠压时,PD随Re变化缓慢,故C随Re的变化与Po的变化规律相似。
到达临界后,Po与PD都随Re的增加而下降。
刚开始时,Po的下降没有PD快,而后Po的下降比PD快。
故C是略有增大后下降。
1临界状态输出功率最大,效率较高
2 过压状态效率高损耗小,近似恒压源特性
3 欠压状态输出电流受Rp影响小,近似恒流源特性
匹配负载:Reopt
Ic1m随Re增加而显著下降,因而Ucm随Re增加而缓慢上升,
也可近似认为U
保持不变。
cm
PD VCC Ic0
VCC不变,则PD随Re变化的曲线与I
c
的变化曲线规律相同。
0
Po
1 2
I2 c1m
Re
Uc2m
2U
2 cm
欠压时,Ic1m随Re变化缓慢,所以Po随Re增加而增加。
过压时,Ucm随Re变化缓慢,所以Po随Re增加而下降。
——根据集电极电流是否进入饱和区
绿线:欠压状态——未进入饱和状态的工作 状态。
为尖顶余弦脉冲。
电力电子技术第3章直流斩波电路ppt课件
值,记为Uo。设V通的时间为ton,此阶段L上积
蓄的能量为
EI 1ton
电力电子技术
L
i1 E
iG
VD io
V
C
uo R
iG
a)
O
t
io
I1
O
t
b)
➢V断时,E和L共同向C充电并向负载R供电。设V断的时间为
toff,则此期间电感L释放能量为
Uo - E I1toff
电力电子技术
➢稳态时,一个周期T中L积蓄能量与释放能
UB
toff T
UC
➢A点的电压平均值为
UA
-
ton T
UC
➢L2的电压平均值为零,按图3-5b中输出电压Uo的极性,有
Uo
ton T
UC
电力电子技术
➢输出电压Uo与电源电压E的关系:
Uo
ton toff
E
ton T - ton
E
1-
E
这一输入输出关系与升降压斩波电路时的情况相同。
优点(与升降压斩波电路相比):输入电源电流 和输出负载电流都是连续的,且脉动很小,有利 于对输入、输出进行滤波。
T
0 uL d t 0
当V处于通态期间,uL = E;而当V处于断态期间,uL = - uo。于是:
E ton Uo toff
所以输出电压为:
Uo
ton toff
E
ton T - ton
E
1-
E
改变导通比,输出电压既可以比电源电压高,也可以比电源电压低。 当0< <1/2时为降压,当1/2< <1时为升压,因此将该电路称作升降
反过来,V进入断态时的电流初值就是V在通态阶段结束时的电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章习题解答
3—1 若反馈振荡器满足起振和平衡条件,则必然满足稳定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解:否。
因为满足起振与平衡条件后,振荡由小到大并达到平衡。
但当外界因素(T 、V CC )变化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若不满足稳定条件,振荡器不能回到平衡状态,导致停振。
3—2 一反馈振荡器,欲减小因温度变化而使平衡条件受到破坏,从而引起振荡振幅和振荡频率的变化,应增大i osc )(V T ∂∂ω和ωωϕ∂∂)(T ,为什么?试描述如何通过自身调节建立新平衡状态的过程(振幅和相位)。
解:由振荡稳定条件知:振幅稳定条件:0)(iAiosc <∂∂V V T ω相位稳定条件:0)(oscT <∂∂=ωωωωϕ若满足振幅稳定条件,当外界温度变化引起V i 增大时,T(osc )减小,V i 增大减缓,最终回到新的平衡点。
若在新平衡点上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V i 的变化就越小,振荡振幅就越稳定。
若满足相位稳定条件,外界因素变化oscT()最终回到新平衡点。
这时,若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osc的变化就越小,振荡频率就越稳定。
3-3 并联谐振回路和串联谐振回路在什么激励下(电压激励还是电流激励)才能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解:并联谐振回路在电流激励下,回路端电压V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a )所示。
串联谐振回路在电压激励下,回路电流I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b)所示。
3—5 试判断下图所示交流通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荡。
若能产生振荡,则说明属于哪种振荡电路。
osc阻止osc 增大,解:(a)不振.同名端接反,不满足正反馈;(b)能振.变压器耦合反馈振荡器;(c)不振.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组成法则;(d)能振。
但L2C2回路呈感性,osc 〈2,L1C1回路呈容性,osc >1,组成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e)能振。
计入结电容C b e,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通信电子线路第3章_正弦波振荡器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3.2 LC正弦波振荡器
3.2.1 L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构成的原则 凡采用LC谐振回路作为选频网络的反馈式振荡器
称为LC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电路的形式很多,按 反馈网络的形式来分,有变压器耦合反馈式及电感或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两种。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c
Uce
b
x3
I2
I1
x1
Uf e
x2
c
b
L
I2
I1
则相位稳定平衡就可实现。以n=0为例,这一过程可用
如下流程关系表示: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由此可得相位稳定条件为
P
( Y
P
F
P
Z
P) 0
在窄带情况下,均可认为 F 0, Y 0
则相位稳定条件为
Z
P 0
(3.1―12) (3.1―13)
图3.1示出的是一个反馈式放大器的框图。它由基本
放复大振器幅A,和U反i 是馈基网本络放F大组器成输,入图电中 压,U复o 是振放幅大,器U输f 出是电反压馈 网络输出的反馈电压复振幅, Ui' 是反馈放大器输入电
压复振幅,其中基本放大器增益
A
Uo
Ae jA
Ui
(3.1―1)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如果振幅稳定是由放大器的非线性工作实现的, 称这种振幅稳定方式叫内稳幅方式。
2. 当A=常数时,振幅稳定条件为
F Ui p 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逻辑符号
C
vI /vO
TG
vO /vI
C
C
υo/ υI
2. CMOS传输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vI /vO
5V到+5V
C
+5V
TP +5V vO /vI
5V TN
5V
C
设TP:|VTP|=2V, TN:VTN=2V
I的变化范围为-5V到+5V。
c=0=-5V, c =1=+5V
1)当c=0, c =1时 GSN= -5V (-5V到+5V)=(0到-10)V
在由于电路具有互补对称的性质,它的开通时间与关 闭时间是相等的。平均延迟时间:<10 ns。
动态功耗
CMOS反相器的PD与f和 2 VDD
CMOS反相器从一个稳定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稳定状态时所产生的功耗
PD=PC+PT
分布电容CL充放电引起的功耗: PC CL fVD2D
CMOS管瞬时交替导通引起的功耗:PT CPD fVD2D
74标准系列 74LS系列
74AS系列
74LVC 74VAUC 低(超低)电压 速度更加快 与TTL兼容 负载能力强 抗干扰 功耗低
74ALS
3.1 概述
门电路:实现基本逻辑/复合逻辑运算的单元电路
逻辑状态的描述—— 正逻辑:高电平→1,低电平→0 负逻辑:高电平→0,低电平→1
缺点:功耗较大/速度较慢
VDD VIH(min) I OH(total) I IH(total)
… …
I0H(total) &1
+V DD RP
&
&1
IIH(total) &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章习题解答
3-1 若反馈振荡器满足起振和平衡条件,则必然满足稳定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解:否.因为满足起振与平衡条件后,振荡由小到大并达到平衡。
但当外界因素(T 、V CC )变化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若不满足稳定条件,振荡器不能回到平衡状态,导致停振。
3-2 一反馈振荡器,欲减小因温度变化而使平衡条件受到破坏,从而引起振荡振幅和振荡频率的变化,应增大i osc)(V T ∂∂ω和ωωϕ∂∂)(T ,为什么?试描述如何通过自身调节建立新平衡状态的过程(振幅和相位)。
解:由振荡稳定条件知:振幅稳定条件:0)(iAi osc <∂∂VV T ω相位稳定条件:0)(oscT <∂∂=ωωωωϕ若满足振幅稳定条件,当外界温度变化引起V i 增大时,T(ωosc )减小,V i 增大减缓,最终回到新的平衡点。
若在新平衡点上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V i 的变化就越小,振荡振幅就越稳定。
若满足相位稳定条件,外界因素变化→ωosc ↑→ϕT (ω)↓最终回到新平衡点。
这时,若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ωosc 的变化就越小,振荡频率就越稳定。
3-3 并联谐振回路和串联谐振回路在什么激励下(电压激励还是电流激励)才能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解:并联谐振回路在电流激励下,回路端电压V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a)所示。
串联谐振回路在电压激励下,回路电流I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b)所示。
3-5 试判断下图所示交流通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荡。
若能产生振荡,则说明属于哪种振荡电路。
ωosc ↓ 阻止ωosc增大,解:(a) 不振。
同名端接反,不满足正反馈;(b) 能振。
变压器耦合反馈振荡器;(c) 不振。
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组成法则;(d) 能振。
但L2C2回路呈感性,ωosc < ω2,L1C1回路呈容性,ωosc > ω1,组成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第3章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理想电源。直流电源是内阻为零的恒压源。
注意:实际情况,不存在理想元器件!
3-3
3.1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最基本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第3章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3.1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3.2 基本斩波电路 3.3 间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3.4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的应用
3-1
第3章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引言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将一种直流电变换为另一电压固定
或电压可变的直流电。
按电能变换方式分类
★ 直接直流变换电路:将一种直流电直接变换为另一固定电 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也称为直流斩波电路(DC Chopper) ,输入输出之间无隔离。 ★ 间接直流变换电路:直流输入和输出之间加入交流环节, 通常采用变压器实现隔离。
I1Hale Waihona Puke I2E EmR
Io
上式说明电感L无穷大时,负载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 相等,都等于负载电流的平均值,即当电感值极大时 ,负载电流几乎为幅值为 Io 的一条水平线。
3-12
3.2.1 降压斩波电路
假设负载中电感值较小,则有可能出现电流断续的情况。
因为电流断续时有 I1 0 ,当 t ton ts 时,i2 0 ,则
周期T来实现 。
根据对输出电压调制方式不同,斩波电路控制方式有三种:
➢ 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方式:保持
开关周期T不变,控制开关导通时间ton 。 ➢ 频率调制方式:保持开关导通时间 ton 不变,改变开关周期
通信电子线路第3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电路是由物理模拟方法得到的物理等效电路,如图所
示。
Cbc
b
rbb'
b' rb'c
c
r Cbe b'e
Cb'c
Cb'e
g mVb 'e
rce Cce
e
e
混合π等效电路
把晶体管内部的物理过程用集中元件RLC表示,每一
个元件与发生的某种物理过程有明显的关系。
3.2.2 混合π等效电路(物理模拟等效电路) (续1)
来组成等效电路。
I1
I2
+
V1
yi
-
yrV2 y f V1
+
yo
V2
-
晶体管共射极电路
晶体管(共射极)的y参数等效电路
I1 yiV1 yrV2
I2 y f V1 yoV2
3.2.1 形式等效电路(网络参数等效电路)(续1)
yi yr yf yo
VVVIIVII11122221
V2 0 称为输出短路时的输入导纳 V10 称为输入短路时的反向传输导纳 V2 0 称为输出短路时的正向传输导纳 V10 称为输入短路时的输出导纳
2
y fe
g
2
gie
gie2
( Av0 )2
gie2 gie
( Av0 )2
用分贝表示
如前后级采用
Ap0 (dB) 10 lg Ap0
相同晶体管
3.3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续8)
忽略回路本身的损耗 Gp,则匹配条件为 p12 goe p22 gie2
故最大功率增益为(前后级采用相同的晶体管)
为使放大器稳定工作,必须采取稳定措施,即限制每级增益, 选择内反馈小的晶体管,应用中和或失配方法等。
第三章 非线性电子电路引论
也可将 i f (v) 在静态工作点V0 附近展开为幂级数 i = b0+b1(v-V0) +b2(v-V0)2 + b3(v-V0)3 + … 式中b0,b1,b2, … 为各次方项的系数,它们由下列通式表示
1 d n f (v ) 1 (n) an f (V0 ) n n! dv v V n!
通信电子线路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
李征明
syaulzm@
第3章 非线性电子线路引论
现代通信及各种电子设备中,广泛采用了频率变
换电路和功率变换电路,如调制、解调、变频、倍
频、振荡、谐振功放等,还可以利用电路的非线性 特性实现系统的反馈控制,如自动增益控制(AGC)、
自动频率控制(AFC)、自动相位控制(APC)等。
b0、b2 有关,而与 b1、b3无关;二次谐波以及组合频率
1 2 , 1 2 的振幅均只与 b2有关,而与 b1、b3无关。
表示式
3.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
直流 分量
b0 b2 2 (V1m V22m ) 2
b1V1m
n最高次数为3的多项式的频谱结构图
b1V2 m 3 3 b3V23m b3V2 mV12 m 4 2
模电课件第三章集成逻辑门电路
R1
R2
4k 1.6k
A
uI
T1
T2
D1
R3 1k
输入级 中间级
+VCC(5V) R4
130 T4
DY T5 uo
输出级
26
2. 工作原理
(1)输入为低电平(0.0V)时: uI UIL 0 V
不足以让 T2、T5导通
0.7V
三个PN结
导通需2.1V
T2、T5截止
27
(1) uI UIL 0 V
RC+(1+)Re
17
[例2]下图电路中 = 50,UBE(on) = 0.7 V,UIH = 3.6 V,UIL = 0.3 V,为
使三极管开关工作,试选择 RB 值,并对应输入波形画出输出波形。
+5 V
uI
1 k
UIH
UIL O
t
解:(1)根据开关工作条件确定 RB 取值
uI = UIL = 0.3 V 时,三极管满足截止条件
按电路结构不同分 是构成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之一
TTL 集成门电路
输入端和输出端都用 三极管的逻辑门电路。
CMOS 集成门电路
用互补对称 MT特rCa点nomsi不sptlo同erm-分TernatnasriystMoreLtaolg-Oicxide-Semiconductor
Ucc =5V
1k uo
T
β =30
iB
I BS
Ucc Uces RC
Ucc RC
, Uces 0.7V
8
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3V
0V RB ui
+UCC
RC
3V
uO T
截饱止和 0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CC RB1 C1
+
RC
C2
+
ui
-
RB2
RE CE
uo
-
二、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引回的信号削弱了输入信号。 负反馈:引回的信号削弱了输入信号。 削弱了输入信号 实际被放大信号
实际被放大信号
开环 输出幅度下降,放大倍数下降,改善性能。 输出幅度下降,放大倍数下降,改善性能。 叠加 正反馈:引回的信号增强了输入信号。 正反馈:引回的信号增强了输入信号。 输入 放大器 输出 - + 增强了输入信号 输出幅度增加,放大倍数提高。振荡电路。 输出幅度增加,放大倍数提高。振荡电路。 反馈 闭环 信号 反馈网络 取+ 加强输入信号 正反馈 取 - 削弱输入信号 负反馈
& & Af < A & & Af > A & A →∞
f
& A & & 1 + AF = & A
f
负反馈 正反馈 没有输入但有 输出,自激。 输出,自激。
&& 1 + AF >> 1 深度负反馈
& & A A 1 & = Af ≈ & = && & & 1 + AF AF F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Af几乎与放大网络的放大倍数A无 关,主要决定于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F。因此深度负反馈时, 放大倍数比较稳定。
§ 3.1 反馈的基本概念
反馈在电子电路系统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通过引入反馈,可以改善放大电路的许多性能。
一 反馈
在放大电路中信号的传输是从输入端到输出端,这个 方向称为正向传输。 就是将输出信号取出一部分 全部送回到放 一部分或 反馈 :就是将输出信号取出一部分或全部送回到放 大电路的输入回路, 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相加或相减后再作 用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用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反馈信号的传输是反向传输。所以放大电路无反馈也 称开环,放大电路有反馈也称闭环。 开环, 闭环。 开环 闭环
& A & = 1 + AF & & Xo & 1+ F & X i′ & Xf & &F 回路增益 F= & A& ——回路增益 Xo
———反馈深度 反馈深度
& Xo & X i′
& A & & 1 + AF = & A
f
&& 1+ AF
& Xo & A= & X i′
&& 1 + AF > 1 && 1 + AF < 1 && 1 + AF = 0
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
i
if
ib
+
ui
+ ube- +
ib=i-if
ube=u- f i-u
uf-
负反馈的分类小结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交流反馈 负 反 馈 直流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稳定静态工作点
判断反馈类型: 判断反馈类型:
R1引入: 引入: 负反馈 电流反馈 并联反馈 交直流反馈
1 dA 1 dA ⇒ = ⋅ = ⋅ 2 Af (1 + AF ) A f 1 + AF A
引入负反馈使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 引入负反馈使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
dA f
二、 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 噪 声 产 生 的 原 因 :
如果输入波形本身就是失真的(有干扰),这时即 使引入负反馈,也无济于事。
交流反馈:反馈只对交流信号起作用。 交流反馈:反馈只对交流信号起作用。 影响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影响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直流反馈:反馈只对直流起作用。 直流反馈:反馈只对直流起作用。 稳定静态工作点。 稳定静态工作点。 若在反馈网络中串接隔直电容,则可以隔断直流, 若在反馈网络中串接隔直电容,则可以隔断直流, 串接隔直电容 此时反馈只对交流起作用。 此时反馈只对交流起作用。 在起反馈作用的电阻两端并联旁路电容, 在起反馈作用的电阻两端并联旁路电容,可以 并联旁路电容 使其只对直流起作用。 使其只对直流起作用。
Rf 引入: 引入: 负反馈 电压反馈 串联反馈 交流反馈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四、反馈放大器的转移特性
& Xf & F= & X
& Xo & A= & X′
i
+
& X
i
+
o
& Xo & Af = & X
i
& X
-
f
& X i′
放大电路
& A
& X
o
反馈网络
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 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 ——瞬时极性 假定输入信号Vi( Ii )处于某一个瞬时极性(+,- 假定输入信号 处于某一个瞬时极性( ,- 处于某一个瞬时极性 分别代表该点瞬时极性的变化为升高和降低),然后 分别代表该点瞬时极性的变化为升高和降低),然后 该点瞬时极性的变化为升高和降低), 逐渐推出电路其它有关各点瞬时信号的变化情况, 逐渐推出电路其它有关各点瞬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最 其它有关各点瞬时信号的变化情况 后判断反馈信号 的瞬时极性 使原输入信号V 极性, 后判断反馈信号Vf ( If ) 的瞬时极性,使原输入信号 i 反馈信号 (Ii ) 作用增强还是消弱,↑为正反馈,↓为负反馈。 作用增强还是消弱, 为正反馈, 为负反馈。
§3.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一、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二、减小非线性失真 展宽频带, 三、展宽频带,减小频率失真 四、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一、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 A & Af = && 1 + AF
负反馈使放大倍数下降。 负反馈使放大倍数下降。
(1 + AF )dA − Ad (1 + AF ) (1 + AF )dA − AFdA dA dA f = = = 2 2 (1 + AF ) (1 + AF ) (1 + AF ) 2
4)希望各级静态工作点基本稳定: )希望各级静态工作点基本稳定: 接RF从 e3 到 e1 (直流负反馈) 直流负反馈) 直流负反馈
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 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
练 习
A.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串联负反馈 C.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D. 电流并联负反馈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B 。 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 (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 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 C 电路中引入 。 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 (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 ) 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 增大带负载能力, A 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 )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 D 大电路中引入 。
以上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都是指对地 而言,这样才有可比性。 而言,这样才有可比性。
+ + + -
+ + + -
+
+ +
负反馈
负反馈
+ -
-
正反馈
三、反馈的方式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 ——稳定输出电压。 ——稳定输出电压。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 输出电流。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 ——稳定输出电流。 ——稳定输出电流。 串联反馈:反馈量与输入量以电压方式叠加 电压方式叠加。 串联反馈:反馈量与输入量以电压方式叠加。 并联反馈:反馈量与输入量以电流方式叠加 电流方式叠加。 并联反馈:反馈量与输入量以电流方式叠加。
io io RL
iE
RL
iE
Rf
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的判别——看输入端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到三极管的同一个极,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到三极管的同一个极,即为 同一个极 并联反馈。( 。(I 并联反馈。( i′=Ii - If ) 不是同一个极,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到三极管上不是同一个极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到三极管上不是同一个极, 即为串联反馈。(U 串联反馈。( 即为串联反馈。( i′=Ui – Uf)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的判别——输出端短路(Uo=0) 若反馈量随之为0,则是电压反馈。( 。(U 若反馈量随之为 ,则是电压反馈。( o=0,则Xf=0) 则 若反馈量依然存在,则是电流反馈 若反馈量依然存在,则是电流反馈. (Uo=0,则Xf≠0) 则
电压反馈采样 的两种形式
uo RL
uo
RL
电流反馈采样的两种形式: 电流反馈采样的两种形式:
展宽频带, 三、 展宽频带,减小频率失真 引入负反馈使电路的通频带宽度增加: A
& & BW f ≈ (1 + Am F ) BW
|Am| |Af | BW BWf f
f Lf
fL = & & 1 + Am F
& & f Hf = (1+ Am F ) f H
四、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1、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1)串联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 )串联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 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 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减小 (2)并联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减小 )并联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 2、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出电阻减小 (1) 电压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出电阻减小 ) 电压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出电阻 (2) 电流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出电阻增大 ) 电流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出电阻增大 负反馈使电路的输出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