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尔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心律失常药物PPT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 率,也可减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室速的复发 口服起始剂量如美托洛尔25 mg、bid,或 普萘洛尔10 mg、tid,根据治疗反应和心率 增减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胺碘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促心律失 常反应少 静注负荷量150mg(3-5 mg/kg),10min注入, 10-15min后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滴6 h, 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 24h总量一般不超过1.2g,最大可达2.2g 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 动过缓 口服胺碘酮负荷量0.2g 、tid、共5 -7d,0.2g、 bid、共5 -7d,以后0.2(0.1-0.3)g、qd维持, 但要注意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以疗效递增为顺序)
房性过速性心律失常 常
Ia类 索他洛尔 Ic类
胺碘酮
房室结参与的过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过速性心律失
Ia类 地高辛 II 类 维拉帕米 (p.o) 索他洛尔 Ic类 胺碘酮 维拉帕米(i.v) 腺苷
II 类 Ib类 Ia类 Ic类
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依首选至次选顺序)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Ⅳ类药物:为 L型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阻 滞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减慢窦房结 和房室结构的传导。 Ⅳ类药物--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奎尼丁:在房颤与房扑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 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首先给0.1g试服剂量,观察2h无不良反应,可以 两种方式进行复律:(1)0.2g、q8h,连服3d左右, 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可恢复窦律; (2)第一天 0.2g、q2h、共5次,第二天0.3g、q2h、共5次, 第三天0.2g、q2h、共5次。每次给药前测血压和 QT间期,一旦复律成功,以有效单剂量作为维持 量,每6-8h给药一次。
医学抗心律失常药PPT培训课件
过程
房室传导时间
代表左右两心室去 极化过程的电位变
化
反映心室复极(心室肌 细胞3期复极)过程中
的电位变化
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均 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
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到完 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21
概述
心律失常是由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 常所引起
22
窦性心律失常:停搏、过缓、过速、不齐
冲动起源异常
24
触发活动和后除极
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指冲动的形成是由 于紧接着一个动作电位后的第二次阈值除极化即后 除极所造成。
后除极(after depolarization):是在动作电位0相 除极后,发生于复极过程中或复极后的一种除极, 其振幅小,频率较快,膜电位往往呈振荡性波动, 一旦达到阈电位,易引起异常冲动,即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发生在2、3相复极中 滞后除极:发生在4相复极中
消除折返
改变传导性 加快传导,取消单向阻滞 减慢传导,变单向阻滞为双向阻滞
延长ERP 相对延长ERP 绝对延长ERP
ERP均一化
33
A.降低4相斜率
B.提高阈电位
C.增大最大舒张电位
D.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降低自律性的四种方式
34
如何才能减少异位起 搏活动、消除折返?
阻滞钠通道 拮抗心脏的交感效应 调节钾通道,适度延长有效不应期 阻滞钙通道
43
奎尼丁(quinidine) 临床应用
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适用于房扑、房颤、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房颤时与地高辛合用,防止心室率加快
44
奎尼丁(quinidine)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2. 金鸡纳反应: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
房室传导时间
代表左右两心室去 极化过程的电位变
化
反映心室复极(心室肌 细胞3期复极)过程中
的电位变化
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均 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
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到完 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21
概述
心律失常是由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 常所引起
22
窦性心律失常:停搏、过缓、过速、不齐
冲动起源异常
24
触发活动和后除极
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指冲动的形成是由 于紧接着一个动作电位后的第二次阈值除极化即后 除极所造成。
后除极(after depolarization):是在动作电位0相 除极后,发生于复极过程中或复极后的一种除极, 其振幅小,频率较快,膜电位往往呈振荡性波动, 一旦达到阈电位,易引起异常冲动,即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发生在2、3相复极中 滞后除极:发生在4相复极中
消除折返
改变传导性 加快传导,取消单向阻滞 减慢传导,变单向阻滞为双向阻滞
延长ERP 相对延长ERP 绝对延长ERP
ERP均一化
33
A.降低4相斜率
B.提高阈电位
C.增大最大舒张电位
D.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降低自律性的四种方式
34
如何才能减少异位起 搏活动、消除折返?
阻滞钠通道 拮抗心脏的交感效应 调节钾通道,适度延长有效不应期 阻滞钙通道
43
奎尼丁(quinidine) 临床应用
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适用于房扑、房颤、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房颤时与地高辛合用,防止心室率加快
44
奎尼丁(quinidine)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2. 金鸡纳反应: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9
四、Ⅳ类药—钙拮抗剂
维拉帕米(verapamil)
【临床应用】
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室交界性,对房颤、房扑也有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PPT课件
30
总结
选择性作用于浦肯野纤维,只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 物——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利多卡因。 具有局麻作用又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利多卡因。 普萘洛尔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药。 能阻滞钠、钙、钾三种通道,还有阻断α 及β 受体作用的药 物—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维拉帕米。
药理作用特点: 1. 作用于希-浦系统,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轻度延长APD和ERP。
2. 结构类似普萘洛尔,有β受体阻断作用。 3. 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
PPT课件
21
二、Ⅱ类药—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propranolol)
【药理作用】
1.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
对抗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的自律性增高。
PPT课件
27
胺碘酮(amiodarone)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2. 角膜色素沉积 3. 甲状腺功能紊乱 4. 肺纤维化
• 可致间质性肺炎,形成肺纤维化,是最严重 的不良反应,致死原因。
PPT课件
28
四、Ⅳ类药—钙拮抗剂
维拉帕米(verapamil)
【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 窦房结,抑制4相钙的内流。 2. 减慢传导 窦房结和房室结,抑制0相除极速率。 3. 延长不应期 延长慢反应细胞的ERP,延长钙通道复活时间; 较高浓度下也延长浦氏纤维的ERP。
抗心律失常药pc名师编辑PPT课件
普鲁卡因胺
注意事项 静滴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压,给药速度应慢, 患者取卧位,必要时应给予升压药。
Ⅰb类—轻度抑制钠通道
电生理特性
阻断钠通道 阻滞钠通道,缩短心室组织的动作电位时程和相对延 长不应期,降低兴奋性,对心房无次作用。
抑制钾外流 抑制4相的钾外流,降低自律性,对正常和异常的心肌 均有抑制作用。
利多卡因
注意事项 1、药物为两相分布,为能快速获得有效的浓度,宜采
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的方式给药,如首次负荷量不能 达到理想效果,可再次使用首次负荷量的1/2~1/3。 2、用5%GS配制。
美西律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慢性治疗。 2、对正常人的窦房节和房室节的传导功能影响
小,故引起2、3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性较小。 但病窦综合征患者用药后可引起严重的窦性心 动过缓。
导。 抑制钾外流
4相除极速率降低,降低自律性(主要针对异位节律点,对窦 房节无影响。)
3相复极时间延长,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Ⅰa类—中度抑制钠通道
奎尼丁临床应用
用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心动 过速、早搏)有中度的作用。
由于奎尼丁的不良反应和致心律失常作用较为 明显,已经逐渐为其它药物所代替。
第Ⅴ类 地高辛
剂量
使用标准剂量
0.125mg、0.25mg
控制血药浓度范围 0.5~1.5ng/ml
谢谢
普罗帕酮(心律平)
临床应用 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房扑、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 前收缩,但不能用于心梗后患者。
普罗帕酮(心律平)
用法: 口服:治疗量 300~900mg,分4~6次服用。 维持量300~600mg,分2~4次服用,每日极量 900mg。 静脉:1~1.5mg/kg或70mg静推10min,必要 时10~20min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210mg,静 推起效后改为静滴,0.5~1mg/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