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一】《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学时:144学时开课学期: 第1、2学期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的画法和应用。

2.了解并运用常用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3.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4.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标注。

5.了解零件常见的工艺结构,能识读并注写已知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

6.掌握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绘制和阅读零件图。

7.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和标记,初步学会查阅和使用有关手册及国家标准。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量具。

2.掌握使用工量具绘图和徒手绘图的技能。

3.学会查阅零件手册和国家标准。

4.能正确阅读零件图和测绘典型零件。

(三)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一)课程教学设计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法、演示法、示范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实操法等教学方法。

(二)训练项目设计本课程训练项目包括:项目一:平面图形的绘制;项目二:点、线、面投影的求作;项目三:截断体三视图的绘制与标注;项目四:相贯体三视图的绘制与标注;项目五:轴测图的绘制;项目六: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与标注;项目七:剖视图的绘制与标注;项目八: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绘制;项目九:齿轮的绘制;项目十:零件图的绘制;项目十一:简易装配图的绘制。

教师根据产业特点和就业岗位需求,参照训练项目示例合理设计训练项目和方法。

训练项目一示例:平面图形的绘制图1 手柄1、训练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按规范操作要求正确画出手柄的平面图形。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基础》(课程编码),后续课程有《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述如何使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 进行机械设计,主要涉及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三视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零件图、装配图和solidworks操作基础、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装配体的应用,以及创建工程图和出详图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其中重点讲解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曲面造型、装配体的应用。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软件绘图习惯和对机械行业标准的理解力。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劳保用品穿戴、工具等各项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组件检查等;(3)掌握装配收尾时工具整理、资料文件整理和5S现场管理步骤;(4)掌握工作准备的工量具准备;(5)掌握任务解读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和工作进度与质量要求;(6)掌握机械系统的异常处理。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用“能/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来描述。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适用专业:硅酸盐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因此要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来设计本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借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依据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重构重组课程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典型的机械零件和部件为项目载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项目任务中,以寻求“教、学、做”一体,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吸收知识、练好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备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课程目标参照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硅酸盐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以典型零件和典型机械部件为载体,通过教、学、做于一体的任务驱动型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示能力、读图能力,树立贯彻国家标准意识,形成“机械产品的图样识读、造型”的工作能力,构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和工作的接口与通道。

2.1专业能力(1)能遵守和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规定;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机械制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作者:孙经署陈德洪4.2教学建议(1)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做中学、做中教”,采用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平面图形的绘制(徒手+计算机)、零件图的识读、力学和金属材料、连接和钳工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本专业就业面向的变电检修工及接触网工岗位所需的相关机械基础知识,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就业面向,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重构,将《机械基础》的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有专业实践性。

根据前面对后续课程与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联系进行分析, 将平面图形(手把)的绘制(徒手+计算机)、零件图的识读、力学和金属材料、连接和钳工基本知识作为机械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课程培养目标2.1专业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应达到如下要求:2.1.1掌握制图的基本规定,能利用工具徒手绘制平面图形,也能用软件绘制。

2.1.2掌握公差配合相关理论和知识,会识读零件图。

2.1.3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会绘制受力图并进行受力分析,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及其性能、了解常用非金属材料、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

2.1.4理解连接基本知识,会根据不同场合选用不同的连接形式2.1.5 了解钳工基本常识,会进行简单零件的切削加工。

2.1.6具有正确使用和查找本专业一般技术资料和国家标准的能力。

2.1.7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资料查询、科学运算、绘图和设计能力。

2.2职业技能2.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2.2-2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2.2-3简单的绘图与识图能力2.2-4工艺文件理解能力2.2-5合理选择使用工具能力2.2-6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2.3职业素质2.3-1组织协调能力2.3-2语言表达能力2.3-3责任心与职业道德2.3-4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3.课程内容及要求4.4.1本课程的学习教材《机械基础》郁志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1)参考教材建议选用徐坚、柴鹏飞. 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14.2教学建议采用全面、可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法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效果评价(考勤情况等)2)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完成项目任务)3) 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4) 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5) 阶段性考核(期中、期末作考试)最终成绩由项目阶段性考核(40%)+学习、应用能力考核(50%)+考勤(10%)三部分组成。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课程代码:Z102开设时间:第2学期学时数:28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研究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工科类专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专门人才的一门实践较强的工程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手工绘图技能。

二、教学目标根据3年制高职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3)掌握点、线、面、基本体的投影、组合体组合方式及视图;(4)了解轴测图的形成及画法;(5)了解常见零件的种类及画法;(6)了解标准件及常用件的画法;(7)了解装配图的画法。

2.能力目标(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及平面图形的画法;(2)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3)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4)初步具备根据零件图的视图想象零件实际结构形状的能力;(5)能够根据零件图正确的判断常用件和标准件的类型;(6)能够根据装配图判断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相关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气CAD》等课程试图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材的选用1.教材的选用原则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的讲解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并配有较多的正确、清晰、规范的图例,以帮助学生的空间想象。

教材中、图例中引用的国标要尽可能采用最新国家标准。

尽量选用带有与教材配套的、难易层次递进的习题集,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识图、绘图的技能技巧。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二)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机械加工专业学生(三)学时数本课程学时总数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72学时,实践教学学时72学时。

通过《机械制图》课程或活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正投影法来分析、表述机械工程问题、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水平和空间想象水平,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并为机修钳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为发展学生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要求(一)第一章有关技术制图的国家标准介绍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及其画法、尺寸注法和GB/T。

(二)第二章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绘图工具及使用方法;2、掌握绘图工作方法。

(三)第三章常用几何图形画法教学重难点:1、学会等分圆周和作多边形;2、能说出斜度和锥度的概念;3、知道怎样连接圆弧;4、学会画椭圆及平面图形的画法。

(四)第四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投影法的种类;2、会做直线和平面形的投影,能说出它们投影的特性;3、能说出三视图的组成及与物体的关系;4、会三视图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五)第五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教学重难点:1、学会点、直线的投影方法,及两直线相对位置的判断;2、能说出各种位置的平面投影的特性;3、能说出直线和点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和投影特性;4、知道换面法的基本概念。

(六)第六章基本体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基本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的体型特征;2、三视图特点;3、学会基本体的尺寸标注法;4、知道草图的基本画法。

(七)第七章轴测投影教学重难点:1、知道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2、学会平面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圆、半圆、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画法;3、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及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

编写本课程标准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学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在教学中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二)课程代码:030101(三)学时:144学时(四)学分:8学分(五)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冶金设备维护、机电设备专业(六)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设备维护、机电设备、数控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用正投影的方法图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一)本课程教学标准内容的确定原则是本大纲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培养能力为本位,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基础、能力、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需求制定重点、难点,由工作需要及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制定知识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本课程是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设备维护、机电设备、数控技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一、《机械制图》、《技术标准》国际标准及其有关规定;二、投影理论及其既简单表达方法;三、零件图和装配体的识读和绘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二两学期完成(第一学期主要以《机械制图》、《技术标准》国际标准及其有关规定;投影理论及其既简单表达方法;为主,作为考试课。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装备大类(46)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同步课程有《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本课程培养学生严格按照规范国家制图标准,运用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能够进行标准件的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的图样绘制,为今后从事机械产品设计、数控编程、工艺编制、夹具设计、设备维修及技术改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素质目标(1)养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2)养成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养成安全第一、注重规范的职业习惯和素养;(4)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5)养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国家制图标准和投影法的一些基本概念;(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3)掌握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绘制方法;(4)掌握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5)掌握标准件的绘制;(6)掌握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方法,学会标注尺寸,确定技术要求,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图能力。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知识;(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的看懂基本的三视图,分析空间构型;(3)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4)培养学生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5)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意识,及运用和贯彻国家标准的初步能力;(6)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一)教学载体针对“机械产品图样识读和绘制”的学习任务,课题组共同研究后确认以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载体,以典型零件、数控加工零件和模具作为辅助。

该载体的零部件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程划分为7个项目,共64学时。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机械制图》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与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备零件测绘和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学会正确应用正投影法来分析、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绘制平面图形、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及简单三维造型的能力,并能标注相关的尺寸和掌握相关技术要求;通过学习,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学习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认真严谨、踏实上进的学习态度,具备热爱祖国、热爱岗位职.业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入职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四、参考学时与学分参考学时:260学时参考学分:14分五、课程结构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与使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幼龙主编的《机械制图》教材,该教材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严格依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精心编写。

(2)教材立足职业教育,突出实用性和指导性,立足体现为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注重“通用性教学内容”与“特殊性教学内容”的协调配置,既体现机械大类不同专业的统一性要求,又让教学中有选择上的灵活性和差异性,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本专业教学活动,将知识模块分解成若干学习情境,将完成每个情境需达到的目标与能力匹配,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结合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零件,注重实践性和指导性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既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又结合实践实操内容,强化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关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是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奠基石。

《机械制图》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被称为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1.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机电技术专业以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专门人才为主,同时也能培养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机电产品营销等人才,而专业职业岗位群对人才在知识、技能上要求具有较强的图样识读、绘制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础知识、正投影法及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的视图、组合体与轴测图、图样的基本表达方法、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及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资料收集、分析判断、团队协调沟通能力,培养绘制图样、识读图样、查阅图表、测量等专业素质,以及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根据机电类专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可得到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工作领域,进而形成实现各工作领域需完成的任务所对应学习领域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对各工作项目进行分析,整合出完成工作任务需掌握的各种能力;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学生所应学习的基本内容,从而构建机电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机械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造“快速通道”——学习方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制图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找到后续专业课程合适的学习方法。

3.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前后的衔接关系和作用《机械制图》是机电技术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专业启蒙课程,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了解机械制图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为今后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包括投影理论、基本视图、剖视图、尺寸标注等基本知识,以及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标准。

2. 实践技能:通过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 拓展知识:了解机械制图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如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测验等,占总评成绩的50%。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占总评成绩的50%。

五、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机械制图》。

2. 参考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等与机械制图相关的书籍。

六、课程实施与管理1. 授课教师:应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本课程。

2. 授课时间与地点:根据学校安排,确定授课时间、地点和方式。

3. 学生管理:应建立学生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

4. 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必要的绘图工具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七、课程评价与改进1. 课程评价:应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以便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 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一、前言1、课程定位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画图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培养看图能力为主, 画图能力为辅。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怎样将空间物体用平面图形表达出来,怎样根据平面图形将空间物体的形状想像出来。

该课程从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入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正确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能够阅读比较复杂的机械图样,绘制(含零部件测绘)一些常用零件的机械图样,并学会完整地标注尺寸。

(4)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测绘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在整个过程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
(一)能力目标
1、具有绘图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2、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3、具有一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能够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3、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绘制方法;
4、掌握图样的表示方法;
5、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读取和绘制方法。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七、教师要求
1.开课前教师准备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等。

2.能正确拆卸、检修、调整、组装工程机械能力。

3.具备讲授工程机械结构、工作过程的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机械图样能力。

4.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

八、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
《机械制图》郑州大学出版社刘冬敏编写
2、参考资料
1)中国铁道出版社《机械制图》安增桂编著
2)《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任宗义编写
3)《机械制图》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蓝汝名编写。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电类各专业学生掌握识读机械图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机械基础》《金属加工基础与钳工实训》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机械制图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识图绘图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制图员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机械制图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识读机械图样等基础知识为主线,结合制图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岗位的识图、绘图流程为参考,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识读简单的零件图,能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熟悉机械图样的基本规定,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2.掌握识读组合体视图的一般方法,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3.握机械图样的基本表达方法,能正确识读简单的零件图。

4.知道计算机绘图的一般方法、步骤,能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

5.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培养制订并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制定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课时数:72学时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性应用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设备检修岗位要求相结合。

共划分了认识制图国家标准、绘制基本体的三视图、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绘制轴测图、绘制标准件常用件、绘制轴类零件图、绘制盘盖类零件图、绘制叉架类零件图、识读装配图九大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

本课程的教学要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并尽量把国家标准规定、投影法、绘制机械图样、识读机械图样等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实施现场教学中,结合专业的机械零件进行讲解,分析零件的特点、技术要求等,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强化。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一)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图样绘图的国家标准。

2.掌握机械图样的尺寸标注标准。

3.掌握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

(二)技能目标1.会按照国家标准绘制零件的视图。

2.会按照国家标准完成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3.会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

(三)情感目标1.具有安全操作与规则意识。

2.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识图、制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绘制和阅读机械图纸;2.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的表达能力,能够根据三维模型绘制二维图纸;3. 了解机械制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能够正确使用制图工具和材料;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制图基础: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轴测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基本图示方法;2. 形体的表达方法:掌握形体各表面的交线(即三视投影)的画法,能够正确表达形体的形状;3. 组合体:了解组合体的形成方法,能够正确绘制和阅读组合体图样;4. 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种类和结构特点,能够正确选择和绘制零件图,包括尺寸标注、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内容;5. 装配图:了解装配体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能够绘制装配图,包括装配关系、零件编号、明细栏等;6. 三维建模: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和渲染。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机械零件和形体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3. 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 采用分组教学和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2.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 综合考核:包括图纸绘制、答辩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1. 教师应具备机械类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2. 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三维建模软件等教学资源;3. 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教材、课件、实践设备和场地等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 .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机械制图是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机械行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需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

本课程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投影理论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分析问题能力、空间想象构形能力以及对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识读和绘制常见机械类专业图样的基本技能; 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培训职业实用技能。

二 .课程简述1.课程目标:(一)基本知识教学要求:1、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国家标准;2、掌握绘图方法和基本技能;3、具有一定的识图机械图样的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二)能力目标:能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三视图,包括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有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符号、代号及其含义。

了解零件测绘的一般方法。

(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精神;2、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教学要求及时数分配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教学内容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第二节:尺寸注法第三节:尺规绘图(2)教学要求1、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3、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图幅、图线等制图基本规定及尺寸标注的规定;4、初步培养学生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能力,并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作图方法,为学习投影作图打下基础;5、掌握常用的圆周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法6、理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掌握其画法和标注、了解椭圆的画法、掌握线段连接的作图方法7、通过尺寸标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基本体视图上正确、齐全、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3)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国家标准中的有关图幅、图线、尺寸标注、基本作图方法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画图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培养看图能力为主,画图能力为辅。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怎样将空间物体用平面图形表达出来,怎样根据平面图形将空间物体的形状想像出来。

该课程从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入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正确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能够阅读比较复杂的机械图样,绘制(含零部件测绘)一些常用零件的机械图样,并学会完整地标注尺寸。

(4)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测绘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在整个过程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接口”。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制图标准,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的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绘制。

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测绘练习等实践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大量的测绘练习,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大量测绘练习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在后继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必须逐步提高。

2、具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并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
◆能够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进行手工绘图,并具有徒手绘图的
能力;
◆掌握正投影法的原理及应用,掌握组合体的画法及尺寸标注,能熟练的
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读懂其三视图;
◆掌握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其表达方法完整、清晰的表
达机件的内外结构形状;
◆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和简单的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通过实际制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20,分两学期学习,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

模块一: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模块二:投影基础
模块三:基本几何体和轴测投影
模块四:组合体
模块五:机件的图样画法
模块六:标准件与常用件
模块七:零件图
模块八:装配图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教材选用:杨辉主编机械制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组织教材内容。

要以实际模具设计与制造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

(6)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7)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

通过各种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和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

(1)采用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5)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由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及测绘成绩和期末考核三方面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40。

平时成绩: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及出勤情况,提问等评价,期末综合评分。

作业及实训成绩:根据学生作业评价及制图测绘实训成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实训成绩。

期末考核:卷面考评,按考核试卷完成情况评分。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组织教材内容。

要以实际汽车制造业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与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由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程练习、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组成的教学资源库。

(3)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4)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
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5)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