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中职生源)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基础》(课程编码),后续课程有《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述如何使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 进行机械设计,主要涉及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三视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零件图、装配图和solidworks操作基础、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装配体的应用,以及创建工程图和出详图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其中重点讲解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曲面造型、装配体的应用。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软件绘图习惯和对机械行业标准的理解力。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劳保用品穿戴、工具等各项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组件检查等;(3)掌握装配收尾时工具整理、资料文件整理和5S现场管理步骤;(4)掌握工作准备的工量具准备;(5)掌握任务解读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和工作进度与质量要求;(6)掌握机械系统的异常处理。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用“能/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来描述。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适用专业:硅酸盐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因此要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来设计本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借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依据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重构重组课程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典型的机械零件和部件为项目载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项目任务中,以寻求“教、学、做”一体,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吸收知识、练好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备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课程目标参照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硅酸盐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以典型零件和典型机械部件为载体,通过教、学、做于一体的任务驱动型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示能力、读图能力,树立贯彻国家标准意识,形成“机械产品的图样识读、造型”的工作能力,构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和工作的接口与通道。
2.1专业能力(1)能遵守和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规定;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机械制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作者:孙经署陈德洪4.2教学建议(1)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做中学、做中教”,采用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中职生源)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中职生源)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5分计划学时:9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前言: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能力和实际技能。
其目的是为今后研究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的产品及工装设备设计、加工、装配调试工作时技术图样的识读和绘制打下基础。
设计思路:鉴于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为多门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我们确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为: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从“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目标。
教学项目的设置应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的完成有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
2.强调专业属性,选择与专业相适应的零件、装配体为项目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研究的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仪器绘图及徒手绘图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其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2.能正确完成基本体及其截切体三视图的绘制与尺寸标注;3.能应用形体分析、线面分析方法正确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4.能使用多种表达方法表达机件并选择最优表达方案;5.能正确标注机件尺寸;6.具有较强的绘图技能,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7.能按照正确测绘步骤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体实物测量,选择表达方案并合理标注尺寸。
知识目标: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2.能正确掌握、认真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规定;3.掌握基本立体、组合体的绘图和读图方法;4.掌握根据轴测图绘制三视图方法;5.掌握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画法和标注;6.掌握与本专业相关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和标注;7.掌握机械零件图的绘制和识读方法;8.掌握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方法;9.掌握测绘零件及装配体的方法和技巧。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平面图形的绘制(徒手+计算机)、零件图的识读、力学和金属材料、连接和钳工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本专业就业面向的变电检修工及接触网工岗位所需的相关机械基础知识,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就业面向,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重构,将《机械基础》的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有专业实践性。
根据前面对后续课程与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联系进行分析, 将平面图形(手把)的绘制(徒手+计算机)、零件图的识读、力学和金属材料、连接和钳工基本知识作为机械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课程培养目标2.1专业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应达到如下要求:2.1.1掌握制图的基本规定,能利用工具徒手绘制平面图形,也能用软件绘制。
2.1.2掌握公差配合相关理论和知识,会识读零件图。
2.1.3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会绘制受力图并进行受力分析,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及其性能、了解常用非金属材料、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
2.1.4理解连接基本知识,会根据不同场合选用不同的连接形式2.1.5 了解钳工基本常识,会进行简单零件的切削加工。
2.1.6具有正确使用和查找本专业一般技术资料和国家标准的能力。
2.1.7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资料查询、科学运算、绘图和设计能力。
2.2职业技能2.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2.2-2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2.2-3简单的绘图与识图能力2.2-4工艺文件理解能力2.2-5合理选择使用工具能力2.2-6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2.3职业素质2.3-1组织协调能力2.3-2语言表达能力2.3-3责任心与职业道德2.3-4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3.课程内容及要求4.4.1本课程的学习教材《机械基础》郁志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1)参考教材建议选用徐坚、柴鹏飞. 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14.2教学建议采用全面、可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法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效果评价(考勤情况等)2)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完成项目任务)3) 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4) 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5) 阶段性考核(期中、期末作考试)最终成绩由项目阶段性考核(40%)+学习、应用能力考核(50%)+考勤(10%)三部分组成。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二、课程性质《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群平台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识图的一般技巧与方法、具备正确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并能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机械图样。
本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技术基础课。
识读图样的技能必须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绘图和读图实践才能逐步掌握。
三、参考学时180学时四、学分12学分五、课程目标(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2.学习贯彻有关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学会查用有关标准的基本方法。
3.了解掌握有关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如公差等)的基本常识。
(二)能力目标1.具有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绘图仪器与工具绘图及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图的基本技能。
3.培养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设计思路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基础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围绕职业的技能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便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应用。
画法几何学时相应的减少,制图的基本技能中作业的质量要求可不象原来的严格,但必须正确。
选出部分容易理解的内容如制图的基本知识、组合体的尺寸标注、零件的部分表达方法等可组织学生自学。
为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画法几何综合问题方面可组织课堂讨论;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可组织学生进行构形设计练习,使理论教学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体现理实一体化。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装备大类(46)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同步课程有《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本课程培养学生严格按照规范国家制图标准,运用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能够进行标准件的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的图样绘制,为今后从事机械产品设计、数控编程、工艺编制、夹具设计、设备维修及技术改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素质目标(1)养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2)养成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养成安全第一、注重规范的职业习惯和素养;(4)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5)养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国家制图标准和投影法的一些基本概念;(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3)掌握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绘制方法;(4)掌握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5)掌握标准件的绘制;(6)掌握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方法,学会标注尺寸,确定技术要求,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图能力。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知识;(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的看懂基本的三视图,分析空间构型;(3)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4)培养学生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5)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意识,及运用和贯彻国家标准的初步能力;(6)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一)教学载体针对“机械产品图样识读和绘制”的学习任务,课题组共同研究后确认以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载体,以典型零件、数控加工零件和模具作为辅助。
该载体的零部件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程划分为7个项目,共64学时。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1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读生,学制三年二、适用专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课程性质《机械制图》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数控技术应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重点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图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投影作图的基础;掌握各种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熟悉极限配合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并且掌握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熟练掌握零件测绘的方法等。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
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专业技能的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各种机械图样的读图、绘图的方法和技能,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与仪器的方法,初步掌握绘图基本技能;(2)通过正投影作图基础的学习,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3)通过机械图样的表示法的学习,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各种表示法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4)了解各种技术要求的符号、代号和标记的含义,具备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5)熟悉极限配合基础知识;(6)能熟练地进行零件的测绘(1)掌握正确使用各种绘图工具和仪器,能根据图样要求,正确熟练地进行画图;(2)掌握正确分析机件的机械图样,运用所学的知识,快速地读懂图样的各种技术要求,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3)具备按照国家绘图标准,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能力;(4)掌握对零件进行测绘的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电类各专业学生掌握识读机械图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机械基础》《金属加工基础与钳工实训》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机械制图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识图绘图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制图员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机械制图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识读机械图样等基础知识为主线,结合制图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岗位的识图、绘图流程为参考,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识读简单的零件图,能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熟悉机械图样的基本规定,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2.掌握识读组合体视图的一般方法,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3.握机械图样的基本表达方法,能正确识读简单的零件图。
4.知道计算机绘图的一般方法、步骤,能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
5.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培养制订并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标准《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数控⾃动编程与加⼯课程群”的专业基础课,它在课程群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其教学⽬标就是为了让学⽣尽快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培养学⽣的实际操作能⼒.⾃我学习能⼒.CAD能⼒和⾼的空间想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通过学习该科⽬,使学⽣能较快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传递技术信息,使学⽣逐步成长成为适应当地经济,特别是校企合作的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应⽤性⼈才。
⼆、课程⽬标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
2.熟悉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掌握机件的表达⽅法及其应⽤。
4.培养学⽣⽤规尺.计算机两种⽅法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
5.培养学⽣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
6.培养学⽣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以及创造性构型设计的基本能⼒。
本课程的教学⽬标是培养学⽣正确应⽤正投影法来分析.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和空间想象能⼒;学会⽤绘图软件(AutoCAD软件)绘制平⾯图形.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及简单三维造型的能⼒,并能标注相关的尺⼨和掌握相关技术要求。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活动,学⽣能掌握机电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作,为其职业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是依据“数控⾃动编程与加⼯课程群”职业能⼒需求的典型⼯作项⽬教学情境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想是,打破传统“以课堂传授为主要教学过程”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作过程的项⽬化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让学⽣在完成教学情境中学会专业知识。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职业能⼒的培养,本课程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作项⽬需求组织,融合贯通职业需求。
7.掌握查阅⼯程制图国家标准⽅法。
8.能运⽤AutoCAD绘制中等程度零件图并进⾏相关标注模块⼋装配图1.装配图概述。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的制定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的制定一、引言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空间想象力和图形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制定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能够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二、课程目标《机械制图》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标准制图符号及图样的绘制方法;2.掌握常见的机械零件、装配件的制图方法,能够绘制各种机械零件的图样;3.熟悉CAD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二维和三维制图;4.具备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将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图样;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图纸信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制图基础知识:包括图形学基础、制图规范、标准符号的认识和使用等。
2.机械零件制图:包括零件图纸的绘制、视图的选择和投影方法、尺寸标注、加工标记等。
3.装配图的绘制:包括装配关系的表达、立体视图的绘制、部件间的配合尺寸标注等。
4. CAD软件应用:包括AutoCAD等软件的基本操作、二维和三维制图方法、图纸的管理和打印等。
教学要求如下:1.教材编写要紧密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从实际应用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采用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实践环节要充分,通过设计实例、实训、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式要创新,可采用闭卷考试、实际操作考核、实验报告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师培训与评价1.教师培训: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教师评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五、总结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课程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和绘图能力,为后续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等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实际机械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具备初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等七个部分。
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绘图和三维建模,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解析1. 重点: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等基础知识,以及零件图、装配图等实际应用知识。
2. 难点: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和绘图技能的训练,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建议1. 制图基本知识:8课时2. 投影基础:12课时3. 组合体:8课时4. 机件的表达方法:6课时5. 标准件和常用件:4课时6. 零件图:10课时7. 装配图:6课时8.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可选):4课时9. 综合练习与考试:视情况而定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三维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技能水平。
六、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课程总评分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卷面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操作分,占课程总评分的70%。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中职生源)

. . .. .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5分计划学时:9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1.前言1.1课程定位机械制图属于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具备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能力和实际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目的是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的产品及工装设备设计、加工、装配调试工作时技术图样的识读和绘制打下基础。
1.2设计思路鉴于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为多门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为实现培养学生读图和制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为:1.本课程标准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从“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目标。
教学项目的设置应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的完成有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
2.该阶段教学应强调专业属性,选择与专业相适应的零件、装配体为项目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仪器绘图及徒手绘图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其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2.2.1 能力目标●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能正确完成基本体及其截切体三视图的绘制与尺寸标注;●能应用形体分析、线面分析方法正确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能使用多种表达方法表达机件并选择最优表达方案;●能正确标注机件尺寸;●具有较强的绘图技能,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能按照正确测绘步骤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体实物测量,选择表达方案并合理标注尺寸。
2.2.2 知识目标●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能正确掌握、认真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规定;●掌握基本立体、组合体的绘图和读图方法;●掌握根据轴测图绘制三视图方法;●掌握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画法和标注;●掌握与本专业相关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和标注;●掌握机械零件图的绘制和识读方法;●掌握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方法;●掌握测绘零件及装配体的方法和技巧。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制定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课时数:72学时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性应用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设备检修岗位要求相结合。
共划分了认识制图国家标准、绘制基本体的三视图、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绘制轴测图、绘制标准件常用件、绘制轴类零件图、绘制盘盖类零件图、绘制叉架类零件图、识读装配图九大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
本课程的教学要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并尽量把国家标准规定、投影法、绘制机械图样、识读机械图样等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实施现场教学中,结合专业的机械零件进行讲解,分析零件的特点、技术要求等,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强化。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一)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图样绘图的国家标准。
2.掌握机械图样的尺寸标注标准。
3.掌握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
(二)技能目标1.会按照国家标准绘制零件的视图。
2.会按照国家标准完成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3.会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
(三)情感目标1.具有安全操作与规则意识。
2.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 .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机械制图是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机械行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需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
本课程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投影理论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分析问题能力、空间想象构形能力以及对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识读和绘制常见机械类专业图样的基本技能; 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培训职业实用技能。
二 .课程简述1.课程目标:(一)基本知识教学要求:1、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国家标准;2、掌握绘图方法和基本技能;3、具有一定的识图机械图样的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二)能力目标:能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三视图,包括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有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符号、代号及其含义。
了解零件测绘的一般方法。
(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精神;2、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教学要求及时数分配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教学内容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第二节:尺寸注法第三节:尺规绘图(2)教学要求1、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3、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图幅、图线等制图基本规定及尺寸标注的规定;4、初步培养学生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能力,并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作图方法,为学习投影作图打下基础;5、掌握常用的圆周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法6、理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掌握其画法和标注、了解椭圆的画法、掌握线段连接的作图方法7、通过尺寸标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基本体视图上正确、齐全、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3)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国家标准中的有关图幅、图线、尺寸标注、基本作图方法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2020《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二、适用专业:汽车制造与检修(051700)三、学时与学分:112学时,10学分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从事机械加工制图员、机械产品装配、检修等岗位工作相关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具备相关中等应用型人地所必需的有关机械制图国家最新标准和引进标准,视图和绘制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投影、三视图、轴侧图、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等知识。
具备识图、绘图的基本职业能力。
并为后续专业技能课做好准备,能够胜任机加工操作工的工作。
本课程应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钳工技术训练》、《普通车床操作实训》、《数控加工及程序编制基础》等课程同时开设,为汽车制造与检修、机械加工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知识。
五、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必要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投影、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知识、基本的画图及看图基本技能;认识到制图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制图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用制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立足这以目的,本课程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对应职业能力要求制定了9 目标。
这9类目标分别涉及的是制图基本知识技能、正投影基础、基本体的三视图、轴测图、组合体、机械图样的基本表达方法、螺纹及常用标准件、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等知识点。
同时行业工作规范要求及职业道德要求应穿插目标进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成如下的职业素养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一)素养目标1.具备能遵守规章制度、文明生产。
2.具备良好的道德、身心素质、职业素养。
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产品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
4.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中职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前言二、(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是从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应用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并为学习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方向课程作好准备,能胜任机电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及维修等岗位。
本课程安排在学生第一学期进行授课,与《机械基础》同时开设,为《电气工程制图CAD/CAM》课程和《机械加工一体化实训》、《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制图方案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着重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操作及绘制图纸工作中所必备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典型图纸的绘制练习,方法方式讨论分析,让学生能在需要绘制一份图纸时能快速的选择最合适,快捷的方式完成图纸。
从而使学生能提升自身的制图效率,满足社会对绘图员,工艺员等相关职业的绘图效率要求,初步形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渗透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管理、销售和操作机电设备等工作能力1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等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着手设计,每类活动的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关于知识、技能、态度的不同要求,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规划和设计了8个课程任务,具体包括:泵轴的拆装及原理;泵轴零件平面图形的绘制;泵轴投影基础与三视图绘制;泵轴轴测图绘制;泵轴零件图绘制训练;泵轴的装配图绘制训练;图纸打印;机用平口钳零部件测绘。
中机电班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二、课程管理系、部及教研室:机械工程系机械制图教研室三、教材版本:《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14854-8)《第三角画法》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109-09997-0)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2、使用层次:中职3、学制:三年制4、总学时:1565、行课学期:3个学期6、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7、考试方式:闭卷考试8、成绩评定:百分制执笔:审核:审批《机械制图》教学大纲(三年制中机电专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内容包括: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机械图样的表达、机械图样的识读等知识。
本课程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识图、绘图能力,重点是掌握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为提高学生识图、画图的能力,教学中应以零件图为重点,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围绕视图表达这个中心,通过投影理论、形体分析、线面分析、尺寸标注等的讲授,帮助学生掌握好识读简单的机械零件图和简单程度的装配图。
3、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够执行机械图样的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画法规定。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4)掌握基本几何体及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
(5)熟练掌握组合体的读法和画法。
(6)理解螺纹齿轮等常用标准零件的特殊表示法。
(7)能识读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8)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图样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制作 ( 通过工具或徒手)机械模型的基本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1)《机械制图》课程性质及任务介绍(2)图样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3)学习方法和任课教师课堂要求2、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机械图样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2)使学生掌握制图这门课的主要任务和学习方法(3)教师应提出具体的课堂纪律要求、作业要求等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1、教学内容(1)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般规定(2)常用绘图工具及其用法(3)尺寸标注(4)几何作图(5)平面图形的画法2、教学要求(1)制图的基本规定:a.掌握制图基本规定(图纸幅面、标题栏、比例、字体、图线的线型及应用)(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a.了解铅笔的削法、圆规的使用及利用两个三角板的组合使用(3)尺寸标注a.了解标注尺寸的作用b.掌握尺寸标注的三要素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的画法规定c.掌握线性尺寸的标注:水平线、竖直线、倾斜线d.掌握圆弧尺寸的标注:大于180度圆弧、小于等于180度圆弧、大圆弧e.掌握角度尺寸的标注f.掌握小尺寸和对称尺寸的标注(4)几何图形的基本作图方法a.掌握圆的三、五、六等分b.掌握椭圆的四心圆画法,了解同心圆画法c.掌握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内外接)的圆弧连接的画法(5)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画图步骤a.掌握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画图步骤3、重点(1)尺寸标注(2)平面图形的画法4、教学建议(1)教学应注意反复强调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法制性,使学生能确立标准化意识(2)对于绘图仪器的使用,有条件时,可采用多媒体教学(3)为养成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师对作业应提出严格的要求第二章:正投影作图基础1、教学内容(1)正投影法和三投影面体系的基本知识(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2、教学要求(1)正投影法a.了解正投影法的概念和性质b.建立正投影的空间概念(2)三投影面体系a.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概念b.三投影面体系的平面投影(3)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a.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b.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三等规律、方位规律)3、重点(1)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4、教学建议(1)如时间不够宽裕,可以略讲线和面的投影部分(2)必须明确的建立三投影面体系里面的三面、三轴、一原点的概念(3)必须详细讲清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4)必须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六个方位第三章:基本体1、教学内容(1)平面立体(2)回转体(3)带切口的基本体(4)基本体和带切口基本体的尺寸注法2、教学要求(1)平面立体的投影a.掌握棱柱体的形状特征和视图表达(2)曲面立体的投影a.掌握圆柱体的形状特征和视图表达(3)带切口的基本体a.掌握棱柱等带切口的基本体的三视图画法(4)基本体和带切口基本体的尺寸注法a.了解基本体和带切口基本体的尺寸注法3、重点a.棱柱的三视图b.带切口的基本体的三视图4、教学建议(1)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用模型和挂图进行讲解,如果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2)根据学生情况,如果对基本体切割部分内容理解部到位的话,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第四章:轴测图1、教学内容(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2)正等轴测图(3)斜二轴测图简介2、教学要求(1)轴测图概述a.理解轴测图的概念、分类等基本知识b.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c.了解轴测轴、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的含义(2)正等轴测图a.熟悉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特点b.掌握画棱柱及其简单切割体的轴测图c.理解圆柱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d.了解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3)斜二轴测图的画法a.了解平面立体的斜二轴测图的画法b.了解圆和圆弧平行于正面的回转体斜二轴测图的画法3、重点a.正等测画平面立体和圆柱b.斜二测画曲面立体4、教学建议(1)讲清楚轴测图的形成及基本要素(2)讲清楚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轴间角(3)应着重强调“平行”的概念第五章:立体表面的交线1、教学内容(1)截交线(2)相贯线(3)截断体与相贯体的尺寸注法2、教学要求:(1)截交线的投影作图a.掌握棱柱体的横截、竖截和斜截b.掌握圆柱体平行于轴线、垂直于轴线、倾斜于轴线的切割(2)相贯线的投影作图a.了解相贯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b.了解平面立体与圆柱相交时相贯线的画法c.了解圆柱与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画法4、教学建议(1)组合体的绘图步骤一定要强调“一个形体一个形体”的画(2)学生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中,强调“形与位”的关系(3)如果课时宽裕,作业上量第六章:组合体1、教学内容(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2)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3)组合体的尺寸标注(4)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2、教学要求(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a.掌握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处的画法(2)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a.掌握视图主视方向的选择、画图的基本步骤和画图方法(3)组合体的尺寸标注a.掌握先定形后定位的尺寸标注方法(4)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a.了解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b.掌握补缺线的方法c.掌握补视图的方法3、重点(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2)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3)补视图和补缺线4、教学建议(1)组合体的绘图步骤一定要强调“一个形体一个形体”的画(2)学生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中,强调“形与位”的关系(3)如果课时宽裕,作业上量第七章:图样画法1、教学内容(1)视图(2)剖视图(3)断面图(4)其他表达方法(5)读剖视图2、教学要求(1)视图a.掌握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位置关系、方位关系及投影规律的应用b.掌握局部视图、斜视图、向视图的画法和标注规定(2)剖视图a.理解剖视的概念及剖视图画法b.掌握剖视图种类和标注的一般规定c.掌握单一剖切平面作全剖、半剖、局部剖、斜剖的画法、标注及运用d掌握读剖视图的方法(3)断面图a.了解断面图的概念b.掌握简单的移出断面图的画法、标注和识读c.了解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识读(4)其它表达方法a.熟悉局部放大图和其它表达方法及其应用3、重点(1)各种视图的形成、名称、画法、标注及位置关系(2)剖视图的概念及各种类型剖视图的画法(3)读剖视图的方法4、教学建议(1)注意联系机械知识相关内容(2)强调标准件的标识及查表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1、教学内容(1)螺纹(2)常用螺纹紧固件(3)齿轮(4)其它常用件的表示法2、教学要求(1)螺纹a.了解螺纹的结构要素和分类b.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2)常用螺纹紧固件的介绍(3)齿轮a.熟悉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尺寸关系b.掌握单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计算和画法c.了解齿轮啮合时的画法规定(4)其它常用件的表示法a.了解键、销的种类、标记b.理解普通平键连接和圆柱销连接的画法c.了解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d.了解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及其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e.了解中心孔的形式、符号及表示法f.了解常用标准件的查阅方法3、重点(1)内外螺纹的画法、标注及读识(2)螺栓连接的画法(3)单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计算和画法4、教学建议(1)建议在螺纹和齿轮讲解过程中使用模型和挂图,并多安排课时(2)注意联系机械知识相关内容(3)强调标准件的标识及查表第九章:零件图1、教学内容(1)零件图的概述a.零件图的四大组成及作用2、教学要求(1)零件图的概述a.介绍性的讲解零件图的作用和组成3、教学建议(1)建议结合学生实习所用的零件图进行学习第十章:装配图1、教学内容(1)概述a.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b.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c.装配图中零、部件的序号和明细栏2、教学要求(1)装配图的概述a.了解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b.了解简单装配图(10个左右零件)的识读3、教学建议(1)讲解装配图时注意控制难易程度,只讲中等程度的装配图(不超过10个零件)附加章:第三角画法1、教学内容(1)第三角画法的概述(2)第三角画法画组合体三视图(3)第三角画法补缺线(4)第三角画法补视图2、教学要求(1)第三角画法的概述a.了解第三角与第一角的区别b.理解第三角画法的投影原理(2)掌握第三角画法画组合体三视图(3)掌握第三角画法补缺线(4)掌握第三角画法补视图3、重点(1)识读第三角视图4、教学建议(1)建议多做练习。
制图课程标准

洪泽职教中心《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机电及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中等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有关机械制图国家最新标准和引进标准,视图和绘制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投影和三视图、零计图、装配图等知识。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钳工技术训练》、《车(铣)削技术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前修基础课程。
三、参考学时158学时四、学分9分五、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正投影理论、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3.熟悉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会查阅、使用一般资料;4.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六、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识读和画图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
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根据正确识读零件图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持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分
计划学时:9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属于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具备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能力和实际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目的是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的产品及工装设备设计、加工、装配调试工作时技术图样的识读和绘制打下基础。
1.2设计思路
鉴于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为多门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为实现培养学生读图和制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为:1.本课程标准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从“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目标。
教学项目的设置应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的完成有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
2.该阶段教学应强调专业属性,选择与专业相适应的零件、装配体为项目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仪器绘图及徒手绘图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其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2.2.1 能力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能正确完成基本体及其截切体三视图的绘制与尺寸标注;
●能应用形体分析、线面分析方法正确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能使用多种表达方法表达机件并选择最优表达方案;
●能正确标注机件尺寸;
●具有较强的绘图技能,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能按照正确测绘步骤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体实物测量,选择表达方案并合理标注尺寸。
2.2.2 知识目标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
●能正确掌握、认真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规定;
●掌握基本立体、组合体的绘图和读图方法;
●掌握根据轴测图绘制三视图方法;
●掌握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画法和标注;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掌握机械零件图的绘制和识读方法;
●掌握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方法;
●掌握测绘零件及装配体的方法和技巧。
2.2.3 其他目标
●自我学习能力;
●良好职业习惯;
●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
主教材:
吴百中.机械制图.浙江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
李澄.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冯晓九,高玉芬.机械制图(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4.2教学建议
1.《机械制图》课程涉及许多生产实际问题,又是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部分教学内容较难理解,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综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常规教学操作。
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电子图板和三维动画模型,积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达到较熟练的识图和绘图能力的目的。
2.教师应针对学生专业,选择相应案例,突出以生产一线零部件、工装设备等为载体,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特别是及时宣贯机械制图新标准,努力使课堂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有序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要求和能力培养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绘图实践来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对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培养,考核方案的设计考虑下列因素:
1.《机械制图》综合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核三方面组成。
平时成绩: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及习题集作业评价,期末综合评分。
实训作业:能力训练项目过程中结合实训现场学生绘图仪器使用、完成图面质量、图纸订正效果综合评价,每个项目完成后阶段性评定,计划完成10张图纸。
期末考核:学期结束课外安排,卷面考评,按考核试卷完成情况评分。
2.《机械制图》成绩采用百分制。
其中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10:50:40。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本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
2.注重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资源利用率。
3.建设本课程实训室,使之具备现场教学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
4.5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1.建设本课程实训室,使之具备现场教学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
实训室配备:制图桌、1#制图板、丁字尺、模型柜、各类实物模型、挂图、机件实物、测量仪器(游标卡尺、直尺、内卡、外卡等)、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黑板等。
2.制图室配备常用制图教学模型、典型机械零件测绘模型、典型机械部件测绘模型;电脑、打印设备等。
4.6其它说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