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____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____%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五、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____部《消毒技术规范》(____年版)。

六、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

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七、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是医院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健康,以及维护医院的公共卫生安全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消毒制度:对医院内的设备、器械、表面、空气等进行定期的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消毒工作可以包括手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不同方式。

2.隔离制度:对有感染病例或怀疑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隔离可以按照传播途径分为空气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和滴播传播隔离等不同类型。

3.个人防护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

4.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内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预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保障医院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证。

第 1 页共 1 页。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我们制定了这个消毒和隔离的制度。

这是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法规和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制度来规范医院内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同时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第二章适用范围这个制度适用于我们医院的所有部门,无论是临床、医技还是后勤保障。

所有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都需要遵守这个制度,确保每一项消毒和隔离的措施都能落实到位。

第三章法规依据本制度是基于以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3. 《消毒技术规范》4.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管理规范》第四章管理规范4.1 感染控制责任医院会成立一个感染控制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感染管理制度。

每个科室需要指定专兼职人员来专注于感染控制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以执行。

4.2 消毒隔离措施- 手卫生:所有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过程中以及处理污染物时,都必须认真进行手卫生。

可以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确保手部的干净。

- 个人防护装备(PPE):接触可能感染的患者时,医务人员需要穿上适当的防护装备,比如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避免与患者及其分泌物直接接触。

- 环境消毒:我们每一天都要对医疗环境进行消毒,特别是那些经常被接触的表面,比如门把手、床头柜和医疗设备等。

务必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进行稀释和使用。

4.3 隔离措施- 患者隔离:对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我们会立刻进行隔离,安排专用病房,并限制探视,尽量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 物品隔离: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尽量避免重复使用。

所有污染的物品都要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确保不产生交叉感染。

第五章操作流程5.1 感染控制流程1. 患者筛查:入院时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若发现可疑感染者,需及时隔离。

2. 医疗操作:每次进行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都得洗手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在进行各种诊疗活动前后应用皂液在流动水下冲洗双手,若连续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患者后都应用抗菌皂液或流动水洗手。

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3、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患者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应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4、治疗室、换药室要清、污分区,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戴口罩、帽子,坚持每天清洁消毒湿扫,紫外线照射每天两次,每次不少于30mm,空气细菌培养每月1次。

5、换药用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换药时应先处理清洁创口,后处理污染创口,用过的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6、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超过一周应重新消毒灭菌,有菌与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记。

7、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

8、一般诊疗用品保持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9、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浸泡于消毒液中30分钟后以清水冲净、擦干保存。

10、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吸引器、引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气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浸泡在含500mg/L氯消毒剂中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11、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一次性使用输血器、采血后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必须先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分钟(针筒要打开)后,方可毁形处理。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使用后在针头处剪断,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分钟以上,其余部分放人专用塑料袋,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分钟以上,没有污染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不需消毒浸泡,只要毁形后即可回收。

医院感染重症医学科(ICU)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重症医学科(ICU)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重症医学科(ICU)消毒隔离制度1、ICU的人员管理:(1)进入ICU的所有人员均应穿着专用工作服和鞋。

一旦污染或弄湿及时更换,外出时更换外出衣。

(2)进行各项操作时应洗手戴帽子和口罩。

做呼吸道护理(如吸痰、清洁口腔等)、伤口换药、留置导尿及灌肠等均应戴手套,并且不可与清扫病室、铺床等工作同时进行。

(3)严格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每床每天一次探视。

(4)每月对ICU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其结果符合要求。

(5)严格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2、ICU的保洁:(1)ICU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污染物的处理循一个方向进行,避免回复和往返。

(2)保持空气新鲜清洁。

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每天开机2次,层流病房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按时监测。

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2次,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时间为30分钟,每月进行空气细菌监测一次,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3)保持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

室内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拖,每天2次;门及门把手、床头柜、椅子、床架、治疗车及各种仪器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抹布擦净,每天2次。

定期监测,保证物体表面细菌菌落<5cfu/cm2。

3、环境和物品管理(1)ICU的一切物品(包括仪器和清洁用具)必须固定专用,并于使用后进行消毒;病人使用过的被套、床单等应每天更换。

(2)避免交叉使用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等医疗用品,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必须经过消毒才可转给其他病人使用。

(3)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存放在医用垃圾袋集中回收处理。

(4)凡进入人体医疗器具、导管等必须达到灭菌标准;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应达到消毒要求。

(5)呼吸机的消毒。

波纹管、湿化瓶、接头、呼吸活瓣等可拆卸部分定期(24h~48h)更换消毒,金属接头、配件等应高压蒸汽灭菌。

(6)氧气湿化瓶及管道,雾化吸入器喷头、管道等集中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盛药罐每使用一次均要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1. 目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旨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医疗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部门、科室及工作人员。

3. 指导原则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分管副院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等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2. 明确各部门职责(1)医务科:负责组织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指导各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2)护理部:负责制定护理工作感染管理制度,指导各病区感染管理工作。

(3)药剂科:负责提供抗生素使用、消毒剂配制等技术支持。

(4)设备科:负责提供消毒设备、器械等物资保障。

(5)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各项感染控制措施。

三、感染监测1. 监测内容(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收集、分析感染病例资料。

(2)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对感染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了解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

(3)消毒效果监测:对消毒剂、消毒设备、消毒方法进行效果监测,确保消毒质量。

2. 监测方法(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定期巡查。

(2)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感染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

(3)消毒效果监测: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四、消毒隔离措施1. 消毒剂的使用(1)选用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并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

(2)定期更换消毒剂,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3)对消毒剂进行质量监测,确保消毒效果。

2. 消毒方法(1)物体表面消毒:采用擦拭、浸泡、喷洒等方法进行消毒。

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根据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医院感染科是处理传染病病人的特殊科室,为了防止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需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防止传染病在医院内蔓延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向上级部门报备: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应当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报备,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2. 邀请专家参与:制定和修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时,应邀请传染病专家、医院感染控制科医师等专业人员参与,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定期检查和修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修订,以适应医院内部管理和感染防控的需要。

二、消毒管理1. 消毒物品的选用:医院感染科应选择具有杀菌消毒效果的消毒剂和器械,如84消毒液、过氧化氢、乙醛等,确保消毒效果。

2. 消毒程序:感染科应制定消毒操作规范,包括消毒前的准备工作、消毒过程、消毒后的处理等,确保消毒过程规范和有效。

3. 消毒设施和器械的维护:感染科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施和器械,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消毒效果。

4. 消毒监测:感染科应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检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器械的杀菌效果等,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三、隔离管理1. 隔离病房的设置:医院感染科应设立符合隔离要求的隔离病房,包括负压隔离病房、正压隔离病房等,确保隔离效果。

2. 隔离患者的管理:感染科应制定隔离患者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定点隔离、定时清洁等,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执行。

3. 隔离措施的执行:感染科应配备专业的隔离护士团队,确保隔离措施的执行,包括佩戴特殊的防护服、面罩等。

四、感染科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1. 感染科应定期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感染病例数量、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确保感染风险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2. 感染科应制定感染应急预案,包括感染疫情爆发时的处置流程、危险品的处理、应急人员的配备等,确保在突发疫情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科室、部门和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消毒隔离方面的管理。

第三条本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综合措施、科学监测的原则。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通过接触、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入院、出院和转科时的健康评估,对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使用。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防止感染暴发。

三、消毒隔离措施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科室、部门的工作特点和感染风险,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配备足够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保证消毒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消毒效果。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消毒措施的落实。

四、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发现感染事件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第十七条感染管理科接到感染事件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风险。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对感染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五、宣传教育与培训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范意识。

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在现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就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医院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医院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医院感染科消毒制度医院感染科消毒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消毒措施,有效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科消毒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消毒:医院感染科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空气消毒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灯、臭氧发生器等设备,定期对手术室、病房、门诊等部位进行空气消毒处理,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2. 物体表面消毒:医院感染科要定期对医疗设备、器械、工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物体表面消毒可以采用酒精、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对各类器械、工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病人就诊的安全和健康。

3. 液体消毒:医院感染科要定期对医疗用品、药品、饮用水等液体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病毒等污染物的传播。

液体消毒可以采用紫外线灭菌、高温消毒等方式,对液体进行消毒处理,保障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 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感染科要定期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避免污染环境和传播病原体。

医疗废物处理包括医疗废物的收集、消毒、处理和处置,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二、医院感染科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科隔离制度是为了防止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感染传播,保护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医院感染科隔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患者隔离:医院感染科要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处理,将其独立安置在特定的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避免感染传播。

感染患者隔离可以采用单人病房、负压隔离室等方式,确保感染患者与其他病人、医护人员之间的隔离。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doc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doc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doc为了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卫生、遏制病原微生物传播和控制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涉及到在医院环境中各种设备、器械、物品以及人员的感染控制与预防工作,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影响到医护人员以及其他与医院有接触的人员的健康状况。

下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与负责人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由医院内设的感染控制科或感染管理科负责,其负责人是感染控制专家,拥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相关培训背景。

1.感染控制部门的职责:a. 制定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工作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b. 对医院内各个患者科室、手术室、急救室等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与评估;c. 协助制定医院内各项医疗设备的感染控制、使用和维护标准;d.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疫情分析及报告,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案。

2.感染控制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在出现医院感染疫情或新型传染病疫情时,感染控制部门应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 制定医院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b. 协调医院内相关科室的资源和人员,开展感染病例追踪与排查工作;c. 与当地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协作,确保疫情的及时、准确报告。

二、医院感染消毒要求医院内设备、器械、物品都必须按照指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其不会成为传播病原微生物的源头。

1. 医院感染消毒人员的岗位要求:a. 消毒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消毒方法;b. 消毒人员必须遵守规章制度,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进行健康体检;c. 消毒人员必须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技能的更新。

2. 医院感染消毒要求:a. 医院设备、器械、物品应按照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不得随意更改;b. 消毒记录必须详细、准确,并依法保存;c. 消毒后的设备、器械、物品必须按规定标识使用范围和有效期限;d. 对于高风险感染源的设备、器械,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其完全无菌。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可循环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行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

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第11章的规定。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耐高温、耐湿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

3.化学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应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和记录。

4.可循环使用的医疗用品如吸氧装置、呼吸机管路、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简易呼吸器及面罩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湿化瓶应每天消毒更换灭菌水,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等可拆卸部分应当每周更换消毒。

5.医院设有预检分诊处,发现法定传染病特别是甲、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立即进入报告程序,做好消毒隔离。

6.病房如发现法定烈性传染病的患者应立即进入单间隔离并及时转至定点收治机构,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患者转出后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7、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分级防护制度》。

8.医院环境中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对于少量(VIOnII)的溅污,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大量(>1OnII)血液或体液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一、前言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消毒隔离工作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预防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病房内环境的清洁、安全,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消毒隔离的基本原则(1)病房环境管理:病房应保持清洁、整齐、通风良好。

每日进行环境清洁,每周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地面、床单位、治疗台等表面采用湿式清洁,避免扬尘。

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

(2)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进入病房前需洗手,离开病房后再次洗手。

如有手部污染,应及时清洗。

(3)患者管理:患者应遵守病房纪律,保持个人卫生。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病房清洁与消毒(1)地面清洁与消毒:每日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和消毒。

(2)床单位清洁与消毒: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栏、床头柜、治疗台等表面。

每周对床垫、床单、被套等进行更换和消毒。

(3)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或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每日至少2次。

(4)卫生间清洁与消毒: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卫生间,包括便池、洗手池、地面等。

每月对卫生间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3. 隔离措施(1)呼吸道隔离:对于具有呼吸道传染性的患者,应安置在单独的病房或同一病种的病房。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时,需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肠道隔离:对于具有肠道传染性的患者,应安置在单独的病房或同一病种的病房。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时,需戴好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血液体液隔离:对于具有血液体液传染性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使用过的器械、物品等进行严格消毒。

4. 医疗废物处理(1)分类收集: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标准,将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分别放入相应的收集容器。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范文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防止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扩散,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其遵循的原则包括预防感染、控制传播、消灭病原微生物和隔离患者。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感染控制政策与制度、医疗环境消毒、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措施、患者隔离管理等方面。

首先,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的重点是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的措施包括医院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政策与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定期开展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建立科学的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加强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保证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控制专门规章制度,建立感染控制档案,指导并评价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落实情况。

医院还应定期对医疗设施、医疗器械进行评估,确保医疗环境安全可靠。

其次,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中医疗环境消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疗环境消毒分为常规清洁和定期消毒两个阶段。

常规清洁主要是指医院日常对医疗环境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台面、护栏、门把手等常接触的部位,确保医疗环境整洁、无菌。

定期消毒则是指医院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对医疗环境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避免病原微生物在医疗环境中滋生传播。

医院应根据医疗环境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和消毒设备,确保医疗环境消毒效果达标。

第三,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中医疗废物处理是关键的一环。

医院每天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有害化学品废物、一般垃圾等。

医院应根据医疗废物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感染性废物应采用专门的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措施,确保病原微生物不能通过医疗废物传播。

对有害化学品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专人专用处理,避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对一般垃圾也应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的垃圾应妥善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加重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消毒制度1.1 消毒目的- 消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院感的传播。

1.2 消毒种类- 高温消毒:如蒸汽灭菌、热风消毒等。

- 化学消毒:如酒精、氯化物等。

- 辐射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等。

1.3 消毒方法- 表面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表面进行消毒。

- 手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部消毒。

2. 隔离制度2.1 隔离种类- 接触隔离:患者与其他人的接触受限。

- 飞沫隔离: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受限。

- 空气传播隔离: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受限。

2.2 隔离措施- 单间隔离:将感染患者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内。

- 区域隔离:将感染患者集中在同一区域内。

- 密切监测:对隔离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观察。

3. 培训与教育3.1 院感培训- 医护人员接受院感预防和控制的培训,了解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3.2 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院感预防的教育,如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

4. 设备与设施4.1 消毒设备- 医院应配备先进的消毒设备,确保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消毒。

4.2 隔离设施-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配备相应的隔离设施和装备。

5. 监测与评估5.1 监测指标- 监测院感发生率、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指标,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的风险。

5.2 评估方法- 定期对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总结: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和隔离措施,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同时,培训与教育、设备与设施的完善以及监测与评估的持续改进也是确保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法规、行业标准及医院感染控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

1.2 本制度旨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探访者的身心健康。

1.3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及工作人员。

二、组织管理2.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2.3 各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2.4 全体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感染管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三、消毒隔离措施3.1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3.1.1 根据消毒对象、场所及微生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1.2 消毒剂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注意浓度、作用时间等。

3.1.3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确保其有效性。

3.2 环境消毒3.2.1 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3.2.2 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发生器等方法,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2.3 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医疗废物。

3.3 手卫生3.3.1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3.3.2 在接触患者、操作医疗设备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3.3.3 手卫生用品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3.4 诊疗器械消毒3.4.1 严格遵循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3.4.2 使用过的诊疗器械应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灭菌,确保无病原体残留。

3.4.3 灭菌后的诊疗器械应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5 隔离措施3.5.1 对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5.2 隔离病房应设置明显标识,限制人员进出。

3.5.3 隔离患者使用的物品、器械等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3.6 探访管理3.6.1 探访者需遵守探访制度,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3.6.2 探访者应进行手卫生,不得触摸患者及医疗器械。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的详细内容:一、组织机构和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工作。

3.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职能科室应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4. 各级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积极参与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二、消毒灭菌原则1.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2. 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 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5.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三、消毒灭菌方法1.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2.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压力蒸气灭菌。

3. 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4.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

5. 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四、化学消毒剂的使用1.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3. 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和潮湿。

4.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应符合相关规定。

五、手卫生1. 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根据不同状况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2. 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如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等。

3. 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六、隔离措施1. 根据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接触传染病人后要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

4. 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将其转移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与消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2)手上有明显污染时,流动水洗手;无明显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严格执行隔离措施(1)实施接触隔离措施,标识清楚: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为蓝色标示,悬挂在床旁。

(2)首选单间隔离(如 VRE ),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旁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单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诊疗护理按程序操作,对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6)接触患者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T 表、输液架等应专人专用。

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

(7)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

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转入科室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隔离预防传播措施。

(8)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 >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如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留长甲、不戴手饰,操作时戴口罩;参加院部会议、就餐、到行政楼进行工作联系时应脱去工作服,进入传染病区应穿隔离衣裤,换鞋帽戴口罩。

二、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标识明显。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卫生规范。

四、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

侵入性诊疗用物(器材、器械)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各种螺纹管、储液瓶等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诊疗用品,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五、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并注明有效时间,其效期为4h;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h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注明开启时间并按无菌原则保管。

六、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小容量原装碘伏使用期限不超过7天。

独立包装的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纱布、敷贴)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

七、地面、物表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感染高风险部门(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地面与物表,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

每日空气消毒1次并做好记录,按规定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不同区域清洁用具(拖布、抹布等)颜色标识,定点放置,分区使用。

九、床单元表面每天清洁,遇污染及时消毒;患者出院时终末消毒。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时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病床隔帘等,应半年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十、传染病人出院、转院及病人死亡后,床单位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并登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五、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xx年版)。

六、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

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七、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制度。

第二篇: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手套、护目镜,手套一人一换。

每次操作前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

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印模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等的程序进行。

七、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达到消毒水平。

八、按要求认真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遵守手卫生制度。

九、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卫生洁具,包括拖布、抹布分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拖布悬挂晾干。

第三篇: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设流动水洗手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如体温表、吸氧面罩等)。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五、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六、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日更换,容器每周灭菌2-3次。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九、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

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清洁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

十、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十一、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十三、手卫生执行卫生部xx年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十四、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十五、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

十六、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十七、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拖布: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十八、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十九、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二十、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二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应符合国家规定。

第四篇: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留长甲、不戴手饰,操作时戴口罩;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入传染病区应穿隔离衣,换鞋戴口罩。

(二)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标识清楚。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泡手。

(四)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人性诊断用物(器材、器械、敷料)均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涟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吸5;器上的导管、牙垫等均需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未经严格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不得使用到病人身上,每月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

(五)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h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

(六)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无菌器械保存液每周更换1次,容器每周灭菌1次。

必须同时备2个消毒器械盘(待消毒、已消毒)。

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问不应超过24h。

(七)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ij病房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表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1次;重点部门每月一次物表及空气的细菌学监测,要有记录。

(八)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配餐间、病房、厕所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志明显,分别清洗,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病床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消毒液浸泡,脸盆痰盂(除一次性)出院后终末处理备用,住院期间每周消毒一次。

(十)普通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床单位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十一)传染病房、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治疗室、婴儿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应根据消毒隔离原则及部颁标准建立相应的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换下的脏被服放入污衣袋内,有脓血、体液的应置于防水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各类衣物及传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处理后洗涤。

运送车辆洁污分开,并有定期清洁消毒制度。

(十四)严格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每批购置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规定,并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十五)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垃圾、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密闭回收。

传染病人的体液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实验室菌种、毒种必须灭菌,无害化处理。

(十六)yl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污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房间严格消毒处理,敷料焚烧。

(十七)做好医院污水管理工作,污水处理设施有经培训的专人负责,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十八)化验报告单消毒后发出。

(十九)内窥镜室应设检查区和清洁区,检查前必须先做肝功能、hbv、hcv、hⅣ等检查,检查阳性者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