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行业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介绍

合集下载

光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光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光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光缆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通信线路,是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光缆产品的生产、安装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光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光缆行业标准是由行业协会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光缆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光缆行业标准通常包括光缆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产品分类、质量控制等内容。

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可以提高光缆产品的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其次,国家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其范围覆盖整个国家范围内的光缆产品生产、安装和使用。

国家标准是对光缆产品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国家标准还可以作为光缆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的依据,保障用户的权益。

光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要求。

光缆产品的技术要求是制定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光缆的结构、光纤的材料、光缆的传输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技术要求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光缆产品的实际应用需求,保证产品的性能稳定和可靠性。

二是测试方法。

光缆产品的测试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包括光缆的外观检查、光学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等内容。

测试方法的制定需要科学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光缆产品的质量状况。

三是质量控制。

光缆产品的质量控制是标准制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检验的规定等方面。

质量控制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提高光缆产品的质量水平,降低产品的故障率。

总的来说,光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保障光缆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光缆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加强标准制定的研究和实践,共同推动光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为我国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通信光缆国标

通信光缆国标

通信光缆国标
通信光缆国标是指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通信光缆,是通信行业中的一种重要产品。

其特点包括高传输速率、长距离、高稳定性等,适用于电信、广播电视、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数据传输。

国标通信光缆的设计和制造必须遵循国家标准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光纤材料、光纤连接器、光缆结构、光缆敷设方式等方面的规定。

因此,国标通信光缆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通信行业的需求。

在应用方面,国标通信光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如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智能交通系统等。

它们的使用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准确性。

总之,通信光缆国标是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通信光缆,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通信行业的需求。

它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推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

光纤标准

光纤标准

一、前言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二、标准项目及名称1.国际标准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光纤标准:IEC60793-1-1(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IEC60793-1-2(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IEC60793-1-3(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IEC60793-1-4(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IEC60793-1-5(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方法IEC60793-2(1998,第4版)光纤第2部分产品规范●光缆标准:IEC60794-1-1(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IEC60794-1-2(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光缆性能基本试验方法IEC60794-2(1989,第1版)光缆第2部分产品规范IEC60794-3(1998,第2版)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IEC60794-4-1(1999,第1版)光缆第4部分高压电力线架空光缆(OPGW)2)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ITU-TG.650(1997)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ITU-TG.651(1993) 50/125μ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ITU-TG.652(1997)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G.653(1997)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G.654(1997)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G.655(1996)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3)其他国外标准安装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2.国内标准:1)国家标准●光纤标准:GB/T15972.1-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15972.2-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B/T15972.3-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15972.4-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GB/T15972.5-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光缆标准:GB/T7424.1-1998(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2)通信行业标准YD/T979-1998 (第1版)光纤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YD/T980-1998 (第1版)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T981-1998 (第1版)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YD/T982-1998 (第1版)应急光缆●光纤标准:YD/T1001-1999 (第1版)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三、简要说明1. IEC 60793-1-1、IEC 60793-1-2. IEC 60793-1-3、IEC 60793-1-4、IEC 60793-1-5(1995,第1版)是由原来IEC 60793-1(1992,第4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分成的5个分标准。

中国光缆执行标准

中国光缆执行标准

中国光缆执行标准中国光缆执行标准一、光纤规格中国的光纤规格符合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相关标准,包括G.652、G.653、G.654、G.655等。

这些光纤类型具有不同的特性,如衰减、色散、带宽等,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二、光缆类型中国的光缆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室内光缆、室外光缆、海底光缆等。

这些光缆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材料,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场景。

三、光缆结构中国的光缆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中心管式:中心管式光缆主要由中心管、光纤、加强件等组成。

中心管通常由塑料或玻璃纤维制成,用于保护光纤。

加强件用于增强光缆的机械性能。

2.层绞式:层绞式光缆主要由光纤、加强件、填充物等组成。

光纤被放置在加强件周围,并由填充物固定。

加强件用于增强光缆的机械性能。

3.骨架式:骨架式光缆主要由光纤、加强件、塑料骨架等组成。

光纤被放置在塑料骨架中,并由加强件固定。

加强件和塑料骨架共同增强光缆的机械性能。

四、光缆材料中国的光缆材料主要包括塑料、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塑料是常用的光缆材料之一,具有轻便、易加工等优点。

玻璃纤维具有高强度、高耐候性等优点,适用于室外环境。

芳纶纤维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等优点,适用于军事、航空等领域。

五、光缆性能中国的光缆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包括衰减、色散、带宽等。

衰减是指光信号在光缆中传输时逐渐减弱的程度。

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光缆中传输速度的差异。

带宽是指光缆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此外,光缆还应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环境适应性,能够承受一定的拉伸力和压力,并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传输性能。

六、光缆测试为了确保光缆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需要对光缆进行一系列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衰减测试、色散测试、带宽测试等。

衰减测试用于测量光信号在光缆中传输时的衰减程度,色散测试用于测量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光缆中传输速度的差异,带宽测试用于测量光缆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此外,还应进行机械性能测试和环境适应性测试,以确保光缆能够承受一定的拉伸力和压力,并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传输性能。

光纤产品标准

光纤产品标准

光纤产品标准
一、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制定的、为全球范围内的某个领域或某项技术制定的标准。

对于光纤产品来说,国际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纤损耗指标
国际标准为光纤的损耗指标划定了明确的标准值,例如G.657 标准明确规定,其纤芯/包层损耗值不得低于0.35 dB/km。

2. 光纤参数
国际标准还规定了光纤的各项参数,如纤径、包层直径、光心偏差、柱面度等,并规定了每个参数的允许误差范围。

3. 光纤连接器和接口
国际标准还明确规定了光纤连接器和接口的标准形式、规格尺寸等。

二、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由国内光纤通信行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为在国内光纤通信领域内科学、合理地规范和约束光纤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国内主要光纤制造企业、光纤光缆制造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和光纤光缆及配件供应商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目前我国光纤行业主要行业标准有:GB/T 9771.1 光纤通信用光纤(Part 1:普通单模光纤)、GB/T 13927.1 光纤光缆第1部分:一般技术指南、YY/T 1212.1 光缆装置第1部分:光缆连接器、YY/T 1632.1 光纤密封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光纤密封件及其应用等。

三、企业内部标准
为了满足自身生产需要,部分光纤厂商会制定自己的内部标准,这些标准在具体的生产制造中也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企业内部标准不具有普遍的行业适用性,也不会对外公开。

总的来说,光纤产品作为通信行业的基础设备,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规格,以确保光纤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除了国际和国内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促进企业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za}光纤光缆国际标准标准介绍507

{za}光纤光缆国际标准标准介绍507

光纤光缆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推荐.txt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你还外边转什么阿老实在我身边待着就行了。

听我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跟着我!不能给你幸福是我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光纤光缆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推荐摘要: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推荐。

一、前言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推荐。

二、标准项目及名称1.国际标准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光纤标准:IEC 60793-1-1(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IEC 60793-1-2(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IEC 60793-1-3(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IEC 60793-1-4(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IEC 60793-1-5(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方法IEC 60793-2(1998,第4版)光纤第2部分产品规范●光缆标准:IEC 60794-1-1(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IEC 60794-1-2(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光缆性能基本试验方法IEC 60794-2(1989,第1版)光缆第2部分产品规范IEC 60794-3(1998,第2版)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IEC 60794-4-1(1999,第1版)光缆第4部分高压电力线架空光缆(OPGW)2)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光纤标准:ITU-T G.650(1997)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ITU-T G.651(1993) 50/125μ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2(1997)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3(1997)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4(1997)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5(1996)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3)其他国外标准安装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IEEE(电气与电子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协会)标准2.国内标准:1)国家标准●光纤标准:GB/T 15972.1-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5972.2-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B/T 15972.3-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 15972.4-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GB/T 15972.5-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光缆标准:GB/T 7424.1-1998(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YD/T 979-1998 (第1版)光纤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980-1998 (第1版)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T 981-1998 (第1版)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YD/T 982-1998 (第1版)应急光缆●光纤标准:YD/T 1001-1999 (第1版)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三、简要说明1. IEC 60793-1-1、IEC 60793-1-2. IEC 60793-1-3、IEC 60793-1-4、IEC 60793-1-5(1995,第1版)是由原来IEC 60793-1(1992,第4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分成的5个分标准。

光纤光缆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介绍

光纤光缆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介绍

光纤光缆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介绍摘要: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前言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二、标准项目及名称1.国际标准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光纤标准:IEC 60793-1-1(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IEC 60793-1-2(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IEC 60793-1-3(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IEC 60793-1-4(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IEC 60793-1-5(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方法IEC 60793-2(1998,第4版)光纤第2部分产品规范●光缆标准:IEC 60794-1-1(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IEC 60794-1-2(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光缆性能基本试验方法IEC 60794-2(1989,第1版)光缆第2部分产品规范IEC 60794-3(1998,第2版)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IEC 60794-4-1(1999,第1版)光缆第4部分高压电力线架空光缆(OPGW)2)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光纤标准:ITU-T G.650(1997)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ITU-T G.651(1993) 50/125μ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2(1997)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3(1997)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4(1997)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ITU-T G.655(1996)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3)其他国外标准安装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2.国内标准:1)国家标准●光纤标准:GB/T 15972.1-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5972.2-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B/T 15972.3-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 15972.4-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GB/T 15972.5-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光缆标准:GB/T 7424.1-1998(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2)通信行业标准●光缆标准:YD/T 979-1998 (第1版)光纤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980-1998 (第1版)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T 981-1998 (第1版)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YD/T 982-1998 (第1版)应急光缆●光纤标准:YD/T 1001-1999 (第1版)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三、简要说明1. IEC 60793-1-1、IEC 60793-1-2. IEC 60793-1-3、IEC 60793-1-4、IEC 60793-1-5(1995,第1版)是由原来IEC 60793-1(1992,第4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分成的5个分标准。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深度解析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深度解析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深度解析光纤光缆制造是指将电的信号变成光的信号,进行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传输的光缆及光纤的制造。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光纤光缆制造归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国统局代码38)中的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C383),其统计4级码为C3832。

光棒是指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的透明玻璃棒。

光棒制造主要包括准备阶段的光棒制造设备的提供,以及光棒的制造过程消耗的原材料等。

目录1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定义与分类1. 1.1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定义2. 1.2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主要产品分类2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 2.1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政策环境分析2. 2.2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技术环境分析3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产业链4 光纤光缆光棒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 中国光纤光缆光棒行业领先企业1. 5.1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2. 5.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 5.3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4. 5.4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 5.5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6. 5.6 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7. 5.7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8. 5.8 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9. 5.9 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5.10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6 中国光纤光缆光棒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1. 6.1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2. 6.2 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3. 6.3 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4. 6.4 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5. 6.5 行业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6. 6.6 行业竞争情况总结光纤光缆光棒行业定义与分类光纤光缆光棒行业定义光纤光缆制造是指将电的信号变成光的信号,进行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传输的光缆及光纤的制造。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光纤光缆制造归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国统局代码38)中的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C383),其统计4级码为C3832。

光纤光缆标准精选(最新)

光纤光缆标准精选(最新)

光纤光缆标准精选(最新)G7424.1《GB/T7424.1-2003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G7424.2《GB/T 7424.2-2008 光缆总规范 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G7424.3《GB/T7424.3-2003 光缆第3部分:分规范-室外光缆》G7424.4《GB/T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G7424.5《GB/T 7424.5-2012 光缆 第5部分:分规范 用于气吹安装的微型光缆和光纤单元》G9771.1《GB/T 9771.1-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2《GB/T 9771.2-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2部分: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3《GB/T 9771.3-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3部分: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4《GB/T 9771.4-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5《GB/T 9771.5-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5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6《GB/T 9771.6-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6部分: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特性》G9771.7《GB/T 9771.7-2012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7部分: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G12357.1《GB/T12357.1-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1类多模光纤特性》G12357.2《GB/T12357.2-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2类多模光纤特性》G12357.3《GB/T12357.3-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3类多模光纤特性》G12357.4《GB/T12357.4-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1类多模光纤特性》G12507.1《GB/T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总规范》G12507.2《GB/T12507.2-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F-SMA型连接器分规范》G13993.2《GB/T13993.2-2002 通信光缆系列:核心网用室外光缆》G13993.3《GB/T13993.3-2001 通信光缆系列: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13993.4《GB/T13993.4-2002 通信光缆系列:接入网用室外光缆》G13265.1《GB/T13265.1-1997 纤维光学隔离器:总规范》G13265.2《GB/T13265.2-1997 纤维光学隔离器:空白详细规范》G13993.1《GB/T13993.1-2004 通信光缆系列第1部分:总则》G13993.2《GB/T13993.2-2002 通信光缆系列:核心网用室外光缆》G13993.3《GB/T13993.3-2001 通信光缆系列: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13993.4《GB/T13993.4-2002 通信光缆系列:接入网用室外光缆》G13997《GB/T13997-1999 光缆数字线路系统光端机技术要求》G15941《GB/T 15941-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15972.1《GB/T15972.1-1998 光纤总规范:总则》G15972.2《GB/T15972.2-1998 光纤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15972.3《GB/T15972.3-1998 光纤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15972.4《GB/T15972.4-1998 光纤总规范: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G15972.5《GB/T15972.5-1998 光纤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方法》G15972.10《GB/T 15972.1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总则》G15972.20《GB/T 15972.2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光纤几何参数》G15972.21《GB/T 15972.2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涂覆层几何参数》G15972.22《GB/T 15972.2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长度》G15972.30《GB/T 15972.3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光纤筛选试验》G15972.31《GB/T 15972.3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抗张强度》G15972.32《GB/T 15972.3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涂覆层可剥性》G15972.33《GB/T 15972.33-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应力腐蚀敏感性参数》G15972.34《GB/T 15972.3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光纤翘曲》G15972.40《GB/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衰减》G15972.41《GB/T 15972.4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带宽》G15972.42《GB/T 15972.4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波长色散》G15972.43《GB/T 15972.43-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数值孔径》G15972.44《GB/T 15972.4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截止波长》G15972.45《GB/T 15972.45-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模场直径》G15972.46《GB/T 15972.46-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透光率变化》G15972.47《GB/T 15972.47-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宏弯损耗》G15972.49《GB/T 15972.49-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微分模时延》G15972.50《GB/T 15972.5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恒定湿热》G15972.51《GB/T 15972.5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干热》G15972.52《GB/T 15972.5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温度循环》G15972.53《GB/T 15972.53-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浸水》G15972.54《GB/T 15972.5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伽玛辐照》G16529《GB/T16529-1996 光纤光缆接头:构件和配件》G16529.2《GB/T16529.2-1996 光纤光缆接头:光纤光缆接头盒和集纤盘》G16529.3《GB/T16529.3-1996 光纤光缆接头:光纤光缆熔接式接头》G16529.4《GB/T16529.4-1996 光纤光缆接头: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G16530《GB/T16530-1996 单模纤维光学器件:回波损耗偏振依赖性测量方法》 G16531《GB/T16531-1996 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G16814《GB/T 16814-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G16849《GB/T 16849-2008 光纤放大器总规范》G16850.1《GB/T16850.1-1997 光纤放大器:增益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2《GB/T16850.2-1997 光纤放大器:功率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3《GB/T16850.3-1997 光纤放大器:噪声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4《GB/T 16850.4-2006 光纤放大器试验方法基本规范:模拟参数-增益斜率的试验方法》G16850.5《GB/T16850.5-2001 光纤放大器:反射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6《GB/T16850.6-2001 光纤放大器:泵浦泄露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7《GB/T16850.7-2001 光纤放大器:带外插入损耗的试验方法》G17570《GB/T17570-1998 光纤溶接机通用规范》G18308.1《GB/T18308.1-2001 纤维光学转接器:总规范》G18309.1《GB/T18309.1-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总则》 G18310.1《GB/T18310.1-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振动(正弦)》G18310.2《GB/T18310.2-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配接耐久性》G18310.3《GB/T18310.3-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静态剪切力》G18310.4《GB/T18310.4-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光纤/光缆保持力》G18310.5《GB/T18310.5-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扭转/扭绞》G18310.6《GB/T18310.6-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锁紧机构抗拉强度》G18310.7《GB/T18310.7-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弯矩》G18310.8《GB/T18310.8-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碰撞》G18310.9《GB/T18310.9-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冲击》G18310.10《GB/T18310.10-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抗挤压》G18310.11《GB/T18310.11-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轴向挤压》G18310.12《GB/T18310.12-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撞击》最大输入功率》G18311.16《GB/T 18311.16-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球面抛光套管端面半径》G18310.17《GB/T18310.17-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低温》G18310.18《GB/T18310.18-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干热-高温耐久性》G18310.19《GB/T18310.19-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恒定湿热》G18310.21《GB/T18310.21-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G18310.22《GB/T18310.22-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温度变化》G18310.26《GB/T18310.26-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盐雾》G18310.42《GB/T18310.42-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连接器的静态端部负荷》G18310.48《GB/T 18310.48-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 温度湿度循环》G18311.34《GB/T18311.34-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随机配接连接器的衰减》G18310.39《GB/T18310.39-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对外磁场敏感性》G18310.45《GB/T18310.45-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浸水耐久性》G18311.1《GB/T18311.1-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测量程序:外观检查》G18311.3《GB/T18311.3-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衰减和回波损耗(多路)》G18311.4《GB/T18311.4-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衰减》 G18311.5《GB/T18311.5-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衰减对波长的依赖性》G18311.6《GB/T18311.6-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回波损耗》G18311.20《GB/T 18311.20-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分路器件的方向性》G18311.26《GB/T 18311.26-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角偏差的测量》G18311.28《GB/T 18311.28-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检查和测量 瞬间损耗》G18311.30《GB/T 18311.30-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抛光角度和光纤位置》G18311.31《GB/T 18311.31-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光源耦合功率比测量》程序:检查》G18478《GB/T18478-2001 纤维光学环行器》G18480《GB/T18480-2001 海底光缆规范》G18898.1《GB/T18898.1-2002 掺铒光纤放大器C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G18898.2《GB/T 18898.2-2008 掺铒光纤放大器 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G18899《GB/T18899-2002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G18900《GB/T18900-2002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G20184《GB/T 20184-2006 喇曼光纤放大器技术条件》G20186.1《GB/T 20186.1-2006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20186.2《GB/T 20186.2-2008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G20244《GB/T 20244-2006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G20440《GB/T 20440-2006 密集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技术条件》G21022.1《GB/T 21022.1-2007 纤维光学连接器接口 第1部分: 总则和导则》 G21645.1《GB/T 21645.1-2008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G28518《GB/T 28518-2012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G29233《GB/T 29233-2012 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敷设用单模通信室外光缆》GJ915《GJB915A-1997 纤维光学试验方法》GJ1427A《GJB1427A-1999 光纤总规范》GJ1428A《GJB1428A-1999 光缆总规范》GJ1659《GJB1659-1993 光纤光缆接头总规范》GJ2454《GJB 2454A-2003 军用光缆填充膏规范》GJ4411《GJB 4411-2002 光缆组件通用规范》GJ5024《GJB 5024-2003 军用光缆阻水纱规范》GJ5865K《GJB 5865-2006 K 线性令牌传递多路数据总线有效性测试方法》GJ5866K《GJB 5867-2006 K 航空单芯多模光纤光缆连接器规范》GJ5931Z《GJB 5931-2007 军用有中继海底光缆通信系统通用要求》GJ6411K《GJB6411-2008 K 光纤通道航空电子环境》GJ6919Z《GJB6919-2009 Z 导电纤维丝束性能测试评价方法》YD901《YD/T 901-2001 核心网用光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YD943《YD/T943-1998 外导体内径为5.6mm、3.8mm及2.8mm射频同轴连接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YD980《YD/T980-2002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1069《YD/T1069-2000 扁平型光纤带室内光缆第1部分:单光纤带光缆》 YD1113《YD/T1113-2001 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YD1114《YD/T1114-2001 无卤阻燃光缆》YD1115.1《YD/T1115.1-2001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一部分:阻水带》 YD1115.2《YD/T1115.2-2001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二部分:阻水纱》 YD1118.1《YD/T1118.1-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一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YD1118.2《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二部分:改性聚丙烯》YD1258.1《YD/T 1258.1-2003 室内光缆系列 第1部分:总则》YD1258.2《YD/T 1258.2-2003 室内光缆系列 第2部分:单芯光缆》YD1258.3《YD/T 1258.3-2003 室内光缆系列 第3部分:双芯光缆》YD1272《YD/T 1272-2003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1部分:LC型》YD5024《YD/T 5024-2005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5025《YD 5025-2005 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YDN042《YDN042-1997接入网用馈线光缆技术要求》YD5043《YD 5043-2005 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规范》YD5044《YD/T 5044-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5066《YD/T 5066-2005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72《YD 5072-2005 通信管道和光(电)缆通道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5080《YD/T 5080-2005 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5091《YD 5091-2005 光传输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5092《YD/T 5092-2005 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5093《YD/T 5093-2005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5095《YD/T 5095-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102《YD 5102-2005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13《YD/T 5113-2005 WDM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5119《YD/T 5119-200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5123《YD 5123-2005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YD5124《YD 5124—20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SJ10663《SJ/T10663-1995 光纤设备与部件测量方法》SJ11116《SJ/T11116-1997 光纤预制棒总规范》SJ20723《SJ20723-1998 GG6001型脉冲信号光电隔离组件详细规范》SJ20724《SJ20724-1998 GG240型多路高速数据光电隔离组件详细规范》SJ20773《SJ20773-2000 野战光缆开口引接系统通用规范》SJ20860《SJ 20860-2003 军用光缆引接设备通用规范》J8310《JB/T8310.1~3-1996 光缆连接器》DL767《DL/T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L788《DL/T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L832《DL/T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5344《DL/T 5344-2006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YB098《YB/T 098-2012 光缆增强用碳素钢绞线》JJF1197《JJF1197-2008 光纤色散测试仪校准规范》。

光纤光缆行业分析报告

光纤光缆行业分析报告

光纤光缆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光纤光缆是指优质的太阳能、LED打印机以及最新兴起的移动设备等通讯设备快速传输无线电视频以及音频信息。

其传输速度快、容量大、阻抗低、抗干扰性能强等特点,使其成为信息通讯领域的重要设备之一。

二、分类特点光纤光缆主要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用于长距离、高速传输时,而多模光纤则适用于较短距离、较慢速度的传输。

其特点包括高速传输、带宽大、信号稳定、传输距离远,等等。

另外,光缆也包括各种保护层,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三、产业链光纤光缆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光纤材料制造商、光缆的制造商和供应商、运营商等环节。

光缆供应商为运营商提供各种规格、型号、材质的光纤光缆,在大型工程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行业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光纤光缆的技术首先由英国长途电话公司提出,而美国则投资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和实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光纤光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在国防、科研等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五、行业政策文件在政策文件方面,相关部门多次发布光纤光缆产业方面的支持文件,包括国家的13号文、8号文等,这些文件有力提升了光缆行业的发展。

六、经济环境光纤光缆行业是信息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光纤光缆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此外,各地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也促进了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

七、社会环境社会对信息传输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

从传统的电话通讯到现在的互联网、移动通讯,都需要支持的高质量的光缆。

八、技术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缆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传输的需求。

九、发展驱动因素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技术进步2.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支持3.用户和消费者对高速、高质量传输的需求4.产业链完备5.国际市场需求十、行业现状中国是光纤光缆的重要生产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研发能力。

光纤光缆技术标准最新进展

光纤光缆技术标准最新进展

光纤光缆技术标准最新进展[表]摘要摘要::介绍了2009年以来光纤光缆领域技术标准的进展情况。

其中,光纤技术标准主要介绍了ITU-T 和IEC 两大国际标准组织的制修订情况;光缆技术标准主要介绍了国内行业标准的更新修订情况,同时也简要介绍了ITU-T 和IEC 的一些进展,并针对最新的修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对比。

0 前言经过多年的发展,光纤光缆领域的技术标准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标准体系。

其中ITU-T 的G.65x 系列建议书,IEC 的60793和63794系列标准,GB/T 9771、GB/T 15972、GB/T 12357等系列国家标准,以及以行业标准为主的一系列光缆标准等,为光纤光缆产品的生产、工程建设和进出口检验提供了先进、统一的技术规范,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随着近年来光纤光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标准的技术细节也在随之更新和修订,以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9年以来在光纤光缆领域技术标准的最新进展情况,并针对最新的修订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

1 光纤技术标准进展1.1 ITU-T 光纤技术标准进展1.1.1 ITU-T G.650.1ITU-T G.650.1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其中主要的更新为以下几点。

a)ITU-T G.650.1-2009第5.3节,删除了跳线截止波长的测试方法。

由于实际意义较小,单模光纤规范中均删除了跳线截止波长的定义和指标要求。

b)ITU-T G.650.1-2009第5.3.1.3节,截止波长的测试步骤,对打圈参考法和多模参考法的使用进一步给予了详细解释。

对于打圈参考法,所打圈的半径应该在测试之前予以确定。

圈的半径应足够小,以滤除次高阶模式,却不应太小,以至于引起长波长处的宏弯损耗。

对于G.652~G.656光纤来说,典型的打圈半径为10~30 mm ,但对于某些G.657光纤,圈的半径可能要求更小。

对于一些G.657光纤,由于其优异的抗弯曲特性,使用打圈参考法测试截止波长可能并不适合,这种情况下,推荐使用多模参考法进行测试。

中国光纤光缆检测检验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中国光纤光缆检测检验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中国光纤光缆检测检验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汇总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光纤光缆检测检验服务行业为“M74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M745质检技术服务”;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光纤光缆检测检验服务行业为“M74专业技术服务业”。

1、行业管理协会
光纤光缆检测检验服务行业的管理协会主要包括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计量协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等。

亦受到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行业协会的管理。

2、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检验检测行业逐步形成了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光纤光缆检测检验服务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如下:
(2)主要行业政策
显示,光纤光缆检测检验服务行业是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具有公共保障性和市场开放性的特征。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质量认证和检验检测服务”列入鼓励类项目。

检验检测行业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较多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中国已颁布的涉及技术检测服务行业的产业政策主要如下:。

完善光纤光缆国内标准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完善光纤光缆国内标准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场 竞争 。
I C6 74 12 E 09 — — ≤0 3 %
量 1 0 万纤 芯 公里 的4 80 O 8% 。2 1 年 随 着 0 O
3G、F × 智 能 电 网 建 设 的 进 一 步 展 开 ,光 TT 及
接 入 网用光 纤带 光缆 第2 部份 中心 管式 光缆 Y I 9 12 20 D T 8 .— 09
光纤 到户 (T H F T )体 系结构 和 总体要 求
Y / 1 3 — 0 7 DT 66 20
室外 光缆 均 应合 符 G / 39 . -0 2 分立 光 纤≤0 1% B T193 42 0 5 带 中光纤 ≤0 4 0 % 室 内光 缆 室 内室 外用 光缆 ≤04 .% ≤04 %
集采要求 B
(00 ) 21 年
表2运营商集采要求与行业标准的偏差


项目
标 准编号及要求
集采 要求 A
( 0 0年 ) 21
碳 经 济 的 发 展 方 向。
Y/9 120 D T 0 — 0 9附录 A 2 2 3在 1 8 ~ , .. 25
B.d 13 1 8  ̄ 1 9  ̄ 28 33 r
暖 传 承 送 载
Co mmu c t nsWor nia i o l Wee l d ky
完善光纤光缆国内标准
国内光纤 光缆产品相关枥 隹 与国际同行标准差异
我 国 光 纤 光 缆 产 业 的 大 发 展 ,主 要 从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中 期 开 始 。前 期 由于 光 纤 产 量 及 生 产
3 8

加 损耗 1 7 55

5珊≤0 0 d / m f .5Bk.

光纤标准及光缆业界相关

光纤标准及光缆业界相关

X——二氧化硅纤芯塑料包层光纤;
S——塑料光纤。
Ⅲ: 光纤主要尺寸参数
用阿拉伯数(含小数点数)及以μm为单位表示多模光纤的芯
径及包层直径,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及包层直径。
培训类别
28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Ⅳ:带宽、损耗、波长表示光纤传输特性的代号由a、bb及cc三
组数字代号构成。
a——表示使用波长的代号,其数字代号规定如下:
8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1.光缆的结构 • 光缆的基本结构一般由缆芯、加强构件、填充物和护
层等几部分构成,除了这些基本结构之外,根据实际 需要,还要有防水层、缓冲层、绝缘金属导线等构件。
培训类别
9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1)缆芯 • 为了进一步保护光纤,增加光纤的强度,一般将带有
涂覆层的光纤再套上一层塑料层,通常称为套塑,套 塑后的光纤称为光纤芯线。将套塑后且满足机械强度 要求的单根或者多根光纤芯线以不同的形式组合起来, 就组成了缆芯。
Ⅴ:外护层的代号及其意义为: 外护层是指铠装层及其铠装外边的外护层,外护层的代
号及其意义如表所示。
代号 0 1 2 3 4 5
表 外护层代号及其意义
铠装层(方式) 代 号

0
——
1
双钢带
2
细圆钢丝
3
粗圆钢丝

单钢带皱纹纵包

外护层(材料) 无
纤维层 聚氯乙烯套 聚乙烯套
— —
培训类别
26
2.7 光纤标准、制造及光缆
内可以放置4—16根光纤,多根光纤带叠合起来形成一矩形 带装块再放入缆芯管内。典型配置为12*12芯。 • 目前所用光纤带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薄型带和密封式带,前 者用于少芯数,后者用于多芯数,价格低、性能好。

光纤光缆最新标准

光纤光缆最新标准

ITU-T光纤和光缆特性标准研究新进展New Progress on Standard Study for Optical Fiber and Cables by ITU-T国际电信联盟ITU-T SG15(第十五研究组)于2000年颁布了光纤标准最新版本后,在2001-2004年研究期的前几次会议上,又继续对G.650(2000)《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G.652(2000)《单模光纤光缆特性》、G.653(2000)《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G.654(2000)《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G.655(2000)《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等建议提出修订文稿,2003年1月20日至31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G.652和G.655的修订文稿,G.650、G.653、G.654修订文稿将在今年10月和2004年5月通过。

此外,该研究组又起草了一个新建议G.656《宽带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a fibre and cable with non-zero dispersion for wideband optical transport),该建议将在今年10月通过。

本文主要介绍ITU-T光纤光缆特性建议最新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G.652和G.655的修订内容。

一、ITU-T建议G.652(2003-01)1、G.652光纤的类别G.652类型光纤由2000年版本的三个类别进一步分为了G.652A G.652B、G.652C、G.652D四个类别,增加了G.652D。

主要根据光纤支持的应用对PMD的要求和1383nm衰减的要求区分。

G.652A光纤主要支持ITU-T G.957规定的SDH传输系统、G.691规定的带光放大的单通道直到STM-16的SDH传输系统,和对于G.693应用的直到40km的10Gbit/s以太网系统及STM-256。

有关SDH的国际建议和国内标准

有关SDH的国际建议和国内标准

有关光传送网的国际建议和国内标准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ITUT)于1988年开始制定SDH标准,到1992年形成了第一批建议。

我国于1994年引进国外SDH产品,并开始制定我国国内的SDH标准,包括国标、行标和其它规范。

ITU-T经1993-1996和1997-2000年两个研究期的工作,又制定了一批新建议,并对早期的建议进行了修订。

标准的编号也进行了调整,原G.707、G.708和G.709建议合并成新G.707建议,原G.781、G.782和G.783建议合并成新G.783建议。

到1999年为止,有关SDH的国际建议见表1。

在SDH国际建议中引用得较多的其它国际建议见表2。

国内制定的国标见表3,行标见表4,其它与SDH有关的体制、规范、规定见表5。

表1:ITU-T和ITU-R(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有关SDH的建议ITU-T建议G.691(1996)带有光放大器的单信道SDH系统和和STM-64系统的光接口ITU-T建议G.692(1997)带有光放大器的多信道系统的光接口ITU-T建议G.707(1996)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ITU-T建议G.708(1999)STM-O子速率接口的比特率和复用结构ITU-T建议G.773(1993)传输系统管理用的Q接口协议栈ITU-T建议G.774(1996)同步数字体系(SDH)网元信息模型ITU-T建议G.774.1(1996)SDH网元性能监视ITU-T建议G.774.2(1996)SDH网元的净荷结构的配置ITU-T建议G.774.3(1996)SDH网元的复用段保护管理ITU-T建议G.774.4(1996)SDH网元的子网连接保护管理ITU-T建议G.774.5(1996)SDH网元的连接监视功能(HCS/LCS)的管理ITU-T建议G.774.6(1996)SDH网元的单向性能监视ITU-T建议G.774.7(1996)SDH-G.774执行者指南ITU-T建议G.774.8(1997)SDH网元无线中继系统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总规范光缆性能基本试验方法
IEC60794-2(1989,第1版)光缆第2部分产品规范
IEC60794-3(1998,第2版)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
IEC60794-4-1(1999,第1版)光缆第4部分高压电力线架空光缆(OPGW)
2)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
●光纤标准:
ITU-TG.650(1997)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
ITU-TG.651(1993) 50/125μ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2(1997)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3(1997)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4(1997)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5(1996)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3)其他国外标准
安装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
2.国内标准:
1)国家标准
●光纤标准:
GB/T15972.1-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
1部分总则
GB/T15972.2-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GB/T15972.3-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GB/T15972.4-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
方法
GB/T15972.5-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光缆标准:
GB/T7424.1-1998(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
2)通信行业标准
●光缆标准:
YD/T979-1998 (第1版)光纤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980-1998 (第1版)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YD/T981-1998 (第1版)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YD/T982-1998 (第1版)应急光缆
●光纤标准:
YD/T1001-1999 (第1版)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